因此安平王与王妃的关系远不及广陵王与广陵王妃小曲氏融洽,高太后当然是更疼自己儿子,但嫡亲侄女与媵妾比起来,她当然是站在了侄女这一边,一个县主的头衔给了谁都也没有什么,奈何高王妃厌恶庶出子女,说什么也不愿意给,高太后有次媳所出的霭阳县主这个嫡亲孙女儿,对庶出的孙女便也不十分看得重,加上她也担心安平王的庶长子本已有了一个侧妃的生母,而自己侄女所出之子固然已经被立了世子,这庶女固然与庶长子不是同母,可别见了庶女加恩比同嫡女,那一个也生出了不该生的心思来。

再者,安平王如今也不过三旬不到的年纪,焉知高王妃不会有亲生之女?到那时候叫嫡女的面子往哪里放,高太后与高王妃一般都是望族世家出身,对于门第嫡庶的看重比寻常人家强了不止一点,就是没有高王妃的哭诉,高太后也不想同意安平王之请。

姬深见高太后这么说了,便道:“只是此事到底还是要请母后同大兄解释一番,免得大兄以为孩儿是恼了兄长们故意为难。”

“你放心,这本是他们对不住你,又怎么还敢罗嗦?”高太后见他主动揭过,也是心安了不少,看向他的目光也带了温和之色,“上回净娘在这里,替大郎圆了场子,却不想他这样的大胆,居然玩起瞒天过海起来了,哀家必然不饶他!”

姬深微微一哂,道:“此事也有孩儿的不是,大兄这么做,无非是想给庶女体面,只是虽然是庶女,究竟也是孩儿的侄女,母后的孙女,便是没有县主之封,莫非出阁之后就有人小觑了不成?怕是大兄担心孩儿将来不能很好的照拂于她,这才出此下策。”

高太后皱起了眉道:“这倒不至于,你大兄不是那等人,约莫是那媵妾从中挑唆,早先你长嫂也是与哀家说过此事的,说以庶为嫡,乃是乱了规矩,哀家也是这么想着的,怕是后院里的事情,倒是叫你大兄糊涂了起来,回头哀家下一道懿旨与你长嫂,必叫她管束住了那些不安份的东西!生生的惹出这场风波来!”

见高太后要把责任都推卸到了安平王后院一个妾室身上,姬深也觉得没了意思,又陪着高太后说了几句话,看了看时辰,便借口还有政事要回宣室殿与聂元生商议,留了姬熙陪伴高太后,起辇而去。

走时自然是莫作司与姬熙相送。

姬熙怏怏的折回殿上,却见温太妃正在告辞,高太后挽留道:“二郎因着身子不好,这几日都不曾进宫来,你也有些时候没见到他了,何不一起留下来用饭?”

温太妃含笑道:“太后说的哪里话?正因为二郎连着几日不曾入宫,我才不好在这儿打扰了二郎与太后说体贴话儿呢。”又说,“四郎这会可能要过来。”

听她这么说了,高太后才不留了,笑着道:“原来如此,还要拿哀家与二郎打趣,你自己可不也是急着去见四郎?”

温太妃笑了一笑告退下去,甘泉宫历代以来都是只住太后一人,无子的太妃按着例子都是送到城外行宫荣养的,而有子女者在子女未曾开府前自然是住在了宫里,但都是偏远之处,温太妃因为与高太后格外投缘,高太后特特吩咐将和颐殿附近的乐年殿收拾出来赐了她住,如今往来倒是极为便利,差不多是天天见面,连辇车都不用。

乐年殿里也是温泉所通的天然地龙,暖融融的仿佛三春里,温太妃扶了身边近侍解贤人的手,才进殿去便见一排的鲜花逆着时令生长,争奇斗妍好不缤纷。花前正站了一个着绀青厚缎锦袍金环束发的少年,似有些百无聊赖的打量着眼前的景色,听到了脚步声,回身看到是温太妃,眼睛顿时一亮,忙上前行礼道:“母妃!”

第七十七章 母子(下)

温太妃方才推了高太后的留膳不过是因为知道高太后这会定然有话要与广陵王交代,自然不去做那碍事之人,所以拖了姬照出来当借口,却没想到他当真在这里,柔声叫了他起来,又看了眼左右,解贤人会意,侍者们还没全部退出去,姬照已经上前扶了她手臂,往旁边暖阁里走去,问道:“母妃可是才从母后那儿回来?方才孩儿到殿外仿佛看到帝驾仪仗,皇兄今日也过来了吗?”

“还不是为了上回你大兄被你母后驳回去的那一件?”温太妃并不隐瞒他,如今在自己儿子跟前她自然不需再敷衍,那在和颐殿里时刻挂着的和煦微笑便褪了下去,露出一丝疲色,叹道,“你母后没准,你大兄竟把主意打到了你三兄身上,连你二兄也拖下了水——你母后以后有的愁了,你可千万小心不要卷进去!”

温太妃虽然说的不是很清楚,但姬照却点了点头,安慰她道:“如今大兄与二兄都在宫外开府,平素也不怎么与咱们往来,再者过上两三年孩儿亦差不多要大婚出宫,届时接了母妃一同出去,也不必在这甘泉宫里成日敷衍着,那会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兄长们怎么闹尽有母后处置,又与咱们有什么关系?”

听他这么说了温太妃也露出一丝笑意,嗔道:“你母后不是恶人,只是今上到底不是她身边养大的,总是生疏些,你不见安平王与广陵王与今上乃是同母所出,见着了他还要称一声陛下,反而你因为跟着他一起念了几年书,倒一直呼他为皇兄?再者你母后也不难哄,我倒高兴她做了太后待我一如从前,你晓得你的婚事到底也是要她做主的。”

姬照听了,微微蹙眉道:“母妃要孩儿娶高家女郎为妃?”

“你皱什么眉?”温太妃见他这个样子,又是好气又是好笑,伸指一点他额角嗔道,“高家世代簪缨,他们家的女郎,不论嫡出庶出,就是没有你母后这一个太后,也不是寻常人能娶到的,你固然是皇亲国戚呢,若没你母后开口,高家出色的嫡女又哪里那么好求?”

姬照道:“孩儿倒没有别的担忧,只是母妃也晓得,因母后的缘故,高家女郎自来骄矜些,况且将来母妃与孩儿同住,孩儿以为还是寻常官宦人家女郎容易相处。”

温太妃见他为自己考虑,心下感动,却摇头笑道:“莫看先帝后宫不及今上之多,那是因为先帝年轻时候心思大半放在了对付济渠王上面,登基之后也是很纳了些人的,可你们兄弟却只四个,除了有高家为倚仗的太后,便只我生了你,并你薄母妃生了同昌,这中间的曲折,已成过往,我也不想多言,但即便你娶了第二个高王妃,你母妃还不至于沦落到了被媳妇欺压的地步,再者,你长嫂虽然一直压制着你大兄的侧妃妾室,但那也是她身为主母的权力,若她当真是恶毒之人,以高家的势力并太后这个姑母在,既然有了嫡子,你以为庶女庶子夭折很难吗?”

姬照叹了口气,道:“后院之争竟与前朝的勾心斗角差不多,对了,早先母妃着孩儿去绮兰殿借口索墨去解围的那牧家女郎,母妃为何要特特帮助她?依着孩儿来看,那牧家女郎灵觉的很,怕也未必是个好相与的。”

温太妃拿手指一点唇,示意他小了声,淡淡笑道:“此事说来话长…”

乐年殿里母慈子孝,和颐殿里,将身边人都逐了出去,只留了莫作司伺候,高太后与广陵王却委实和睦不起来,高太后阴沉了脸,对着姬熙劈头便是一句:“你怎的这样愚蠢?明明晓得哀家驳了此事,如何还要瞒着三郎哄他去下旨?!”

姬熙面有愧色,道:“是孩儿一时糊涂。”

“什么一时糊涂!”高太后斥道,“你是哀家一手养大的,哀家还不晓得你的性.子?必是大郎苦苦的纠缠了你,你却不过兄弟情面答应了下来,如今事发也不忍拖他下水!他倒是好,自己连个面也不露,便是事情失败在这儿挨骂方才被三郎甩脸色的也不是他!他这个长兄做得好啊!”

姬熙为人厚道,此刻不免又为兄弟分辩兼哄高太后欢心道:“大兄之所以将事情托付了孩儿也是因为晓得母后最疼孩儿的缘故,此外这件事情的确是孩儿考虑不周,方才三郎并不曾说什么,的确是孩儿委屈了他,还求母后莫要生气!”

高太后冷笑着道:“你们三个都是哀家生的,固然只有你是哀家养大,大郎幼时乃先帝亲自教导,三郎却是高祖一手养育,但哀家的亲子,性情如何哀家好歹是知道的!大郎托了你此事,又带了礼部官吏直接到了宣室殿,难道不是摸准了三郎的性.子?三郎对这些一向不大在乎,他连皇后之位都可以随便给予一个宫女,区区一个县主又怎么会放在了眼里?若是无人提醒,怕是这会册大郎庶女为县主的圣旨早就下去了!”

见姬熙沉默不语,竟似默认,高太后原本只是猜测,此刻顿时就是大怒,“果然如此?可是那聂元生?方才三郎失口提了他,后来却说是自己的主意,分明就是在替他遮掩!”

“聂元生说的其实也不无道理,的确是孩儿们自恃母后宠爱,做错了事。”姬熙叹了口气,“是孩儿未曾想到这么做不只是叫母后伤心,亦是损了三郎的名声,只想着母后素来疼爱孩儿们,况且大兄这件事情也非朝事…是孩儿想窄了!”

高太后冷笑道:“这件事情的确是你与大郎做得差了,可聂元生难道就安什么好心么?他怎么提醒三郎不成,偏生要挑唆了三郎到哀家这儿来诉说委屈?三郎嘴上说着不怪你们,他素来被高祖皇帝宠着惯着长大,先帝对他教导是严厉,但那都是私下里!人前可是从来不肯落他半点儿面子,哪怕是踩了你们也要给足他体面的!养就了三郎看似谦逊实则骄矜的性情,如今聂元生只要扣准了你们这是蓄意害他背上不孝之名,三郎心里岂有不留下芥蒂的?”

姬熙皱眉道:“便是如此,三郎也未必信他,到底孩儿与大兄才是三郎的嫡亲兄弟…”

“糊涂!”高太后恨铁不成钢的斥道,指着一旁莫作司道,“你且问一问莫作司!她是哀家身边最得力之人,早先在冀阙宫是做什么被送回了哀家这里的?还不是那聂元生设计!前两日萧氏、宋氏也都回了来,宫里宫外都说是牧氏的缘故…你可晓得那日聂元生也在?这奸诈小儿,当初高祖皇帝实在是看错了他!本以为他既然是聂介之之孙,总也熏陶到几分聂介之的风骨,却不想他如今年岁长了竟是越发奸佞起来!一味的引着三郎不学好不说,如今连你们兄弟情份也要挑唆起来!哀家知道他心里打什么主意,无非是想着把你们都离间得生疏了,三郎只信任他一个,将来好把持朝政!真真是可恨之极!聂介之一生为国,却不想后人如此不堪!实在是虎祖犬孙!”

高太后这一番发作突然,莫作司忙劝说道:“太后快快息了怒!怒大伤身!广陵王素来孝顺,太后有什么话慢慢儿的说便是,何必着急?”

姬熙默默听罢,却忽然道:“母后,这番话究竟是母后的意思,还是舅父年前进宫说与母后听的?”

第七十八章 君臣

宣室殿,姬深亦只留了聂元生说话,连牧碧微也被他借口支开。

他的脸色很不好看,嘴角露出一丝嘲意:“自小常听宫人议论说母后偏疼二兄,朕想着自己也是她的亲生骨肉,便是二兄在母后身边长大,谅来母后也不至于太过偏心,如今看来母后待朕究竟不过如此——若是今日险些被坏了名誉的是二兄,而始作俑者是朕,还不知道母后要怎么闹着叫朕补偿了他呢!你看见没有?朕方才不过试探了一句,母后就急急的替他们说起话来,无怪大兄要拖了二兄来行此事,说起来大兄比朕与母后相处的日子还要久些,被母后驳了一回尚且还不敢亲自来说,非要托了二兄,原来大兄究竟比朕看得清楚些!”

聂元生微微一笑,这会他却反而替广陵王说起了话来:“陛下不必太过伤心,其实太后有一句倒是不曾说错,广陵王性情忠厚,只不过囿于兄弟情份思虑不全,若是看出此事损及圣誉,定然不会有今日之举的。”

姬深冷笑了一声:“大兄托他的事情他竟是想也不想的就进了宫,而朕要做些什么他却没迭声的罗嗦着!你不必替他们说话了,朕知道你的为难之处,既要提醒朕,又要顾忌这宫里宫外议论你挑唆皇家骨肉情份,实际上这皇家若有情份,当年济渠王满门也不至于在皇祖去后立刻暴毙而死了!”

梁高祖姬敬起事之时膝下就有了数子数女,在平定天下的十几年中固然戎马忙碌,然而也添了些子女,到了定鼎后,后宫少不得也要纳几个人,高祖元配未到北梁建立便去世,追封皇后,元配所出的二子二女在战乱之中二子先后战死,公主们且不论,先帝睿宗乃是高祖征伐天下时所生,其母难产而亡,高祖追赠为妃,睿宗继位,又追封了皇后。

而济渠王的母妃却一度是高祖所宠爱的贵妃庞氏,加上济渠王本人亦俊秀聪慧,在诸子中极受高祖宠爱。只是济渠王比之睿宗少了七岁,出生时北梁的根基已现,因此素来没吃过苦头,高祖立储时多方考虑,顾忌着南齐仍在,觉得到底战乱之中成长起来的睿宗更适合继位,济渠王因此不满,高祖为此还发作了其母庞贵妃为警告,又将他遣出邺都至军中磨砺,意在敲打,却不想济渠王不知怎的竟策反了部分军队,竟反攻邺都。

其时不但高祖还在,与高祖打下北梁的老将亦存,济渠王的这次叛乱自然是失败了,本人亦被高祖下旨幽禁一生——念着父子情份,高祖究竟没忍心杀他,但睿宗才继位,却立刻爽快的叫他去见了高祖,饶是如此睿宗还不解恨,没多久又叫济渠王满门都暴病而故。

这件事情朝野上下心知肚明,不过畏惧睿宗对兄弟都这般狠辣,都装作不知罢了。

聂元生当然也知道此事,但姬深可以公然的提了出来,他却是要继续装糊涂的,当下避开了济渠王之事,道:“此事说来说去还是安平王请封庶女引起的,原本皇家之事,按着广陵王所言,的确非微臣所能妄言…”

姬深冷笑道:“你我名为君臣,实如至友,今日若非你警觉提醒了朕,你瞧着罢,母后断然是舍不得责怪替大兄出头的二兄的,少不得叫朕过去斥朕忤逆,再者必定重提嫡庶尊卑之事…今日母后不是还发作了孙氏?什么前朝为大雪担忧,预备节省,不过是寻个由头寻茂姿的不是罢了!反而大兄那边却只推了个媵妾出来说嘴,还未曾要怎么样!母后偏心至此,兄弟视朕如棋子,朕观这上上下下,也只元生一人忠心为朕!你有话只管说,莫说此处无人,便是当着朝野上下,朕看谁敢不许你进言!”

“安平王此举差矣!”聂元生闻言,也不客气,正色道,“陛下请想一想,高王妃乃是陛下的嫡亲表姊,亦是安平王之表妹,说起来安平王乃是先帝与太后之嫡长子,微臣听说高王妃出生之后,因与安平王年岁仿佛,自幼就常被太后召入宫闱,与安平王可谓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有道是少年夫妻老来伴,高王妃也非无子之人,且还是世子生母,那庶女之母不过一介媵妾,莫说堂堂宗室,就是寻常人家,后院之事自有主母料理,即便为人丈夫的对正妻的处置有微词,所谓当面教子,背后训妻,总也要与主母留足了体面!免得主母颜面无光,无法约束底下之人,致使后院渐乱!况且高王妃还是太后为安平王所择之妻,便是念着太后与小世子的份上,安平王也很不该这样扫了王妃的面子…即使一定要为庶女请封,总也要请王妃出面,以示内外有别,王府是有规矩的地方,如此叫庶女更加感念嫡母之恩!这才是后院和睦之道!若安平王与王妃商议了此事,由王妃出面,太后娘娘一向慈和,纵然一次不许,次数多了,瞧着王妃的面子自然也允了,又何必要闹到宣室殿来,还惊动了礼部诸官,使圣誉有受损之虞?”

聂元生这番话有理有节,说的姬深眸色又深了一层,冷冷道:“大兄不比二兄!朕这个表姐也不比二嫂贤德,如何肯为庶女请封?”

“既然如此,安平王便该作罢。”聂元生不以为然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莫要说庶女,就是嫡女,王妃究竟既是主母,又是长辈,断然没有为了子女拂了王妃颜面的事情,况且诸王嫡女为县主,庶女无封,这本就是规矩!若为了安平王一人加恩,其他府邸的庶女也作如此请求,他日,若有宗室立下功劳,莫非泽及子孙时都要晋县主为郡主,使庶女亦几就郡主吗?如此嫡庶不分,岂有不乱的道理?况且又置东宫于何地?帝女又何地?”

姬深对规矩其实看得不是很重,若不然当初也不会做出坚持立孙氏为后的事情来,但聂元生先说了安平王此举会使姬深名誉受损,况且广陵王明知道安平王已就此事求过高太后,却被高太后驳回,竟是瞒了姬深来求旨意,甚至还带了礼部官员同至,分明就是想叫姬深背上一个忤逆太后的名声来成全他们,又有逼迫君上的嫌疑,如今聂元生强调规矩,倒叫他渐渐生了疑心,心道自己虽然是嫡子,到底是嫡幼子,两个兄长虽然不至于如当初济渠王那样公然与先帝作对,又摄于皇祖临终之言未曾敢明着夺储,私下里恐怕也是不甘心的。

这一回姬熙说是没有多想只是帮一把姬煦,但谁又知道这不是他们两个串通了起来设下陷阱,好叫自己的名声更坏一些?如此日积月累,自己内外都得了昏君的称号,便可以名正言顺的废了自己…姬深眉头渐渐皱了起来,忽然道:“元生所言甚是,不过,大兄与二兄固然糊涂,礼部诸官,非但不加以劝谏,反而帮着他们欺瞒于朕,委实可恨!朕看徐鼐年纪也大了,实在不堪任职,着他荣养,也算全了君臣体面!”

聂元生心中无声一笑,到底借此事挑起了姬深对于帝位的戒备之心,姬深此举分明就是打算杀鸡儆猴,接下来怕是就要收拾那些与安平、广陵二王走得近的大臣了,这可不成,姬深如今是怒头上,高太后毕竟还活着,亲生母子血脉牵系,若现在就任凭姬深公然打击二王,高太后岂能饶了自己?就是姬深醒悟过来,自己也得不了好。

思索片刻,聂元生道:“徐鼐的确到了致仕之时,况且陛下前几日才加恩了徐家之婿,牧齐父子论才干品行比之徐氏几房的子孙着实强了许多,而且牧家人丁单薄,又与高祖并先帝都有情份在,很该栽培栽培,如此为了牧齐,徐家也确实该退一退,毕竟女婿如半子,想来徐尚书是个明白人。”

徐鼐是邺都徐家如今任职最高之人,官至礼部尚书,其实方才受了安平王之请到宣室殿来的人里没有他,但姬深既然要警告交好二王的群臣,当然也是挑位高的削了,此刻便道:“虽然方才之人中无有徐鼐,然礼部究竟在他治下,但望新任礼部尚书莫要与徐鼐一样!”

聂元生淡笑着道:“微臣倒有个合适的人选。”

姬深一向信任他,何况今日之事若非聂元生提醒,姬深少不得要被坑上一把,这会自然不会觉得他逾越,反而觉得聂元生到底一自己一同长大,因此才这样不拘上下之礼,欣然道:“朕想你推荐的人总不会有错,只是未知蒋遥并计兼然那两个老货是否同意,总要想个法子。”

“这个人选左右丞相并太后定然是都会同意的。”聂元生淡笑着道,“便是陛下的表兄、高王妃之胞兄高节。”

“竹约?”姬深怔了一下,表字竹约的高节不但是高王妃的同胞兄长,还是高太后的嫡亲侄儿,其父高传便是高家如今的当家人,姬深的舅父,家世如此显赫,倒也不是全无能力之人,况且又在朝中历练多年,执掌旁的部或许还欠些火候,然而礼仪之道素来是世家的拿手好戏,高节想是不会有问题的,只不过…姬深皱眉道,“朕记得你与他并无什么交情,去岁宫中开宴,闻说你路遇他时还被他借酒嘲讽过几句?”

聂元生安然而笑:“古人有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何况微臣与小高大人不过是几句口角,远远未到仇雠的地步,或者陛下以为小高大人不妥?”又道,“今日之事虽然陛下受了委屈,但若传了出去,安平王与广陵王必受攻讦,如此也算是全兄弟之义,好叫人知道陛下的宽宏大度。”

姬深深深看了他一眼,叹道:“观朝野上下,朕虽贵为天子,然忠心者却仅元生一人耳!”

——聂元生与高节非但无甚交情,还受过后者羞辱,方才广陵王也对聂元生颇为不屑,在这种情况下,聂元生还要推荐高节出任礼部尚书一职,理由还是免得安平王和广陵王为此对姬深生出罅隙,姬深如何不感动?

何况高节不但是安平王的大舅子,广陵王的表兄,也是高太后之侄,高太后若是知道此事,也会对姬深此举赞同,姬深越发觉得聂元生忠诚可嘉,而与他起冲突的高节着实不地道,但想了一想,还是点了头:“朕会告诉高节是何人推举他出任此职,也好叫他既然任了礼部之职,当有合宜举止!莫要再失礼于人!”

聂元生含笑拱手:“陛下圣明。”

第七十九章 告状(上)

聂元生出殿的时候正望见牧碧微倚了栏杆探出手去接雪,看着面上一派天真烂漫,但目光却时时留意着殿门处,见到聂元生出来,笑着跳下栏杆对他施了一个礼,聂元生会意,含笑还礼,道:“陛下的茶仿佛凉了。”

牧碧微面上笑意更深,道:“谢侍郎提点。”又目送他下了殿阶,这才踏进殿里去,却见姬深高踞上座,一手支颐,双目微合,神色颇为不豫,牧碧微不觉一怔,随即想到聂元生既然出殿时心情仿佛不错,想必姬深也未必是当真气得很了,便盈盈到了他跟前,姬深察觉到人靠近,张开了眼,见是她,也未询问她要做什么,却直接将她揽进了怀里。

虽然猝不及防,但牧碧微还是顺从的依在他怀里,将头靠住了姬深颈侧,静静的不语。

少顷,阮文仪也回转了过来,见此情景,才踏进殿的脚就要收了回去,却是姬深叫住了他问道:“前两日朕着你将微娘从前的乳母接进宫来,你可去办了?”

阮文仪忙进殿来禀告道:“回陛下的话,奴婢方才正是去内司叮嘱了此事,想着上回接青衣入宫是顾长福办的,这一回不如也叫他去。”

“顾长福?”姬深嗯了一声道,“今日先使人过去通知一声,明后两天就接进来吧。”

阮文仪忙应了,见牧碧微还是坐在了姬深膝上,便垂手道:“陛下,昨日姜顺华…”

“什么?”姬深昨日在祈年殿上被劝得酩酊大醉,又出了自己登基以来头一回妃嫔有孕的大事,宿醉醒来,便接着去了甘泉宫,如今额角还隐隐有些疼痛,不过是忧心自己的帝位因此没顾上计较,对于旁的事情却是不太记得清楚了,这会见阮文仪要说不说,心头烦躁,叱道,“可是姜顺华有什么不好?!”

“陛下想是忘记了,昨日姜顺华查出身孕可还是去与陛下诉说委屈时晕过去,孙贵嫔怜恤她召了太医才发现的。”阮文仪本来是得了高太后叮嘱,想提醒姬深莫要太过沉迷女色,也该关心关心有孕的妃子,却不想牧碧微抢去了话头,幽幽道,“到这会欧阳昭训那边还什么话都没有,姜顺华多半还委屈着呢!”

姬深原本就因为甘泉宫之行对生母并兄长们都起了隔阂,如今聂元生才走,这隔阂还没去尽,欧阳氏虽然是他之表姊,也有些颜色,但想到她进宫以来便对孙贵嫔一干人十分的看不起,孙氏好几回在自己跟前哭诉被欧阳氏欺凌,自己念着高太后的面子未与她计较,不想欧阳氏竟是越来越跋扈,连有孕的妃嫔都敢…转念又想到方才在甘泉宫里,高太后口口声声指责自己不关心姜顺华,却绝口不提欧阳氏将姜顺华气晕在祈年殿上之事,更是觉得高太后实在偏心。

高太后不管怎么说到底是姬深之母,姬深这把火自然免不了要迁怒到欧阳氏身上去,当下冷笑着道:“若非微娘提及朕倒是差点忘记了!昨日朕便要召欧阳氏至祈年殿上觐见,后来因太医诊出姜氏有孕,本朝宫里还是头一回得此喜讯,忙乱之下竟是忘了,怎么她昨日才抗了旨意,今儿到这会都不曾去承光殿请罪吗?”

殿下阮文仪无言以对,欧阳氏一向自恃出身与位份,这两个月连宠爱都更在姜氏之上了,她哪里会把姜氏放在了眼里?若不是姜氏有了身孕,怕是欧阳氏不反过来寻姜氏的麻烦就不错了,又谈何登门请罪?就是昨儿急急去了甘泉宫寻高太后庇护,那也是顾忌着孙贵嫔的缘故,却不是怕了姜氏。

牧碧微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一手勾住了姬深的脖子,一手掩嘴轻笑:“陛下,奴婢以为欧阳昭训还是莫要去承光殿的好,若不然顺华娘娘心绪激动之下反而动了胎气就不好了呢!”

姬深虽然对姜氏远不及当初怜爱,但究竟头一个子嗣,总是重视的,听牧碧微话里有话,不觉皱眉道:“微娘可是晓得欧阳氏是如何委屈了姜氏的?”

下面阮文仪一听这话,姬深竟是认定了欧阳昭训的错,心下大急,忙道:“此事当请昭训娘娘过来…”

“陛下不知,昨儿陛下才去祈年殿为小何美人庆贺生辰,平乐宫的容华娘娘也使了身边近侍过来请奴婢过去赏梅,奴婢想着虽然与容华娘娘不熟悉,但娘娘提起了奴婢先外祖父,奴婢也只能走一趟了,却不想到了绮兰殿里见礼时却见着了欧阳昭训也在。”牧碧微说到这里撇了撇嘴,丝毫不掩饰自己的不快,拿手指点着姬深的胸膛哀怨道,“奴婢昨儿可是被支使了一天,回到风荷院里熬姜汤沐浴过了,又喝了许多红糖姜汁,这才免了今儿风寒之苦呢!”

她诉苦时神情娇媚姿态柔弱,姬深看着可怜,便揽紧了她腰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阮文仪急道:“陛下…”

“滚出去!”姬深不耐烦的叱他退下,阮文仪无奈,退出之时警告的瞥了眼牧碧微,却接到了一个冰冷的眼神,心下一叹,只得躬身出去。

牧碧微牵着姬深的袖子,帕子轻擦眼角,泪珠儿便要掉不掉的挂上了长睫,呜咽道:“容华娘娘之弟没在了雪蓝关,此事陛下已经圣断过了,然而容华娘娘要迁怒于奴婢,奴婢也没话说,到底奴婢身份卑微,远不及容华娘娘高贵,容华娘娘要打要骂奴婢都受着也是应该的,可奴婢进宫不几日,连昭训娘娘的人影也不曾见过,谁曾想,昨儿个才见面,昭训娘娘就拿了前朝之事话里话外的说奴婢父兄的不是,奴婢想着,父兄固然有过,可到底也是陛下跟前的臣子,处置自有陛下判断,又有后宫不可干政,昭训娘娘是书香之家出来的,岂会不知道这个道理?而且昭训娘娘还是陛下表姊,位份又尊,若是带头议政,怕是太后娘娘并陛下都不喜的,因而壮着胆子提醒了娘娘,可昭训娘娘却发起怒来,不但令人夺了奴婢的手炉披风,还着奴婢昨儿只着夹衣顶风冒雪的在梅林里折梅花…说是但凡梅花林里留了一枝完好的定然不放过奴婢!”

姬深听了大怒:“方才母后才以茂姿为小何氏庆贺生辰为名罚了茂姿,朕本就想着茂姿也不过在祈年殿上设了一场小宴,不过隔了一日怎么就传到了母后耳中?却原来是这个贱.人去告的状!茂姿贤德,不问前朝政事,这才有了设宴之举,欧阳氏倒是会做好人!若非你这会说明,朕还不知道她好大的胆子,居然敢刺探前朝之事!既然连你父兄的事情都敢议论,那么如今春耕之忧想来也是知道的,却不但不提醒茂姿,反而冷眼旁观,更借机告状,以掩盖自己的罪名——这欧阳氏还有什么脸面称是出身?!茂姿固然小门小户出来的,论到了知礼也不晓得胜过她多少!”

牧碧微拿帕子慢条斯理的擦着眼角继续装委屈,心下暗道:幸亏高太后方才罚了孙贵嫔,果然这位贵嫔才是姬深心尖尖上的人呢,表姐又算什么?

今天母上病了,悲剧啊

幸亏还有个勤快的弟弟

希望母上明天就好起来

第八十章 告状(下)

“陛下且息怒,莫要气坏了身子。”牧碧微垂了会泪,捏着帕子娇柔的偎在了他怀里一面替他顺着气,一面怯怯的说道,“昭训娘娘出身高贵,不但是太后娘娘的亲甥女,还是陛下的表姊,看不起奴婢们卑贱也是寻常之事…”

姬深冷笑着打断了她,轻蔑道:“朕之表亲比比皆是,她算什么东西?不过是念着母后的面子才叫她进了宫,欧阳氏既然以知礼自许,那么她身为昭训,尊敬与顺从贵嫔便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再者论到卑贱,她虽然是欧阳家的女郎,父母也不过是庶出罢了,方才元生还在这里说了嫡庶有别,论起来欧阳氏的身份又高贵到哪里去?你还是牧家嫡女呢,若不是前魏覆亡时牧家为了守住西北三关,致使合族仅存一人,你之身份比她又差到哪里去了?”

牧碧微软语道:“方才太后说贵嫔娘娘铺张奴婢也觉得奇怪呢,奴婢想着贵嫔娘娘既然得陛下宠爱又居贵嫔之位那么一定是善查上意的,昭训娘娘对前朝之事了如指掌,奴婢想着贵嫔娘娘若是晓得前朝如今的忧虑,哪里又会在此刻办小宴惹太后不喜了呢?”

“必是欧阳氏这贱人,茂姿虽然出身不高,却素来知礼,恪守后妃之德,况且孙家的人都已去世,茂姿便是想打听前朝之事也无能为力,而欧阳氏却不然,欧阳孟礼固然只有一个县伯爵位,并无实职,但其弟欧阳仲礼却正在吏部任职,看来很该给他些敲打,叫他专心政事而不是盯紧了朕的后宫!”姬深冷冷的说道,如欧阳这样自诩诗礼传家的望族最是看重嫡庶,除非主母多年无子,否则断然是不许庶子居长了,欧阳孟礼作为庶长子,地位尴尬从他名字里的孟字可见一斑——嫡长为伯,庶长为孟,欧阳家将这个起用入名中,摆明了就是要随时提醒他当安守本分。

虽然欧阳孟礼的妻子乃是高太后堂妹,到底也只是个庶女,何况论家世欧阳家虽然没出太后,声势却也不弱,不必为了高夫人特别优待欧阳孟礼,因此欧阳家如今当家的却是欧阳孟礼之弟欧阳仲礼,正是吏部侍郎。

欧阳仲礼虽然不是欧阳氏的父亲,但他若被迁怒,欧阳家的声势也将受到打击,与欧阳氏正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牧碧微左右与欧阳氏翻了脸,如今正是巴不得与她过不去,自然不会劝说姬深息怒,反而先恭维了句:“陛下圣明!”继而却作为难之色,叹道,“只是昭训娘娘究竟得太后喜欢,昨儿在平乐宫里气走了顺华娘娘,听说接着就是去给太后请安的呢,陛下与太后总是嫡亲的母子,总也要看着太后的份上,不然传了出去那起子小人还道陛下与太后生了罅隙岂不是不好?”

姬深这会正觉得高太后委屈了自己,听了牧碧微这话便冷笑了一声,只是牧碧微虽然得他宠爱,究竟不比聂元生,他虽然对高太后今日之举留了芥蒂,却也不是那种向后妃诉说委屈的人,当下略作思索,道:“姜氏怀着身子,欧阳氏非但不加体恤,反而一再挑衅,致姜氏生生气晕!多亏了茂姿及时召去太医才得以保全,朕头一个子嗣岂可如此轻忽?今日在母后那里不及提到此事,若不然就是母后也不能说出不罚她的话来!”

话是这么说,姬深想到牧碧微道欧阳氏昨儿出了平乐宫就去了高太后处,后来自己听了姜氏的话想召她前去对质也没召到,可今日高太后见了自己,却只问孙贵嫔为小何美人设宴庆贺生辰之事,而半句不提欧阳氏气晕了姜氏——枉高太后还拿自己昨日未曾到承光殿陪伴慰问姜氏的事情来斥责自己呢,自己这个儿子居然不及欧阳氏被偏心的多么?

这么想着姬深越发觉得自己果然不是高太后带大的,如今居然连个隔了几层的甥女都比不上了!

想到了这些,姬深对欧阳氏越发怨恨,本来,每个月里姬深都要到德阳宫几回,这里面既有向高太后请安时高太后的敲打,也有高太后所择的诸妃里头以欧阳氏容貌最美,相比贤德有才之名六宫皆知,但容貌却实在平淡的左昭仪曲氏,惯于以貌取人的姬深当然更愿意去含光殿。

只是他多半歇在孙贵嫔与何容华处,何容华也就罢了,勉强也占了一个官家出身的名头,孙贵嫔固然位份宠爱皆在欧阳氏之上,却因为出身的缘故没少被欧阳氏讥诮与背后议论,因此每回到了姬深去含光殿前,孙贵嫔总是若有意若无意的说几句类似于“陛下这个月还没去过含光殿呢,若是再不去太后该恼了妾身了”、“今儿见到欧阳昭训脸色很不好看,妾身想着许是陛下常在祈年殿的缘故,陛下且过去一回罢,免得妾身再叫太后不喜”,次数多了,姬深又偏爱孙贵嫔,不免觉得这个表姊虽然容貌不错,性.子却实在不可爱。

如此姬深更觉得罚欧阳氏毫无心理障碍了,他叫进了阮文仪吩咐:“昭训欧阳氏妄议朝政、骄横恣意,又嫉妒顺华姜氏有孕,言语相激致姜氏晕厥,其德其行不足为上嫔,着降为下嫔宣…”说到这里想了一想,却改口道,“降为下嫔凝华!”

阮文仪一惊,忙劝说道:“陛下,昭训娘娘固然有不足之处,但念在太后…”

姬深这会最不要听的就是高太后,当下也顾不得牧碧微还在膝上,拍案怒道:“蠢奴不足与道!顾长福何在?”

阮文仪素来侍奉姬深左右,顾长福为人精明,虽然也是宣室殿有品级的内侍,却从不与阮文仪争宠,更是拜了他做义父,如今自然不在附近,但姬深既然问了,当下便有人过去寻了他来,顾长福到时,却见阮文仪衣襟之上湿了一大片,手背之上汩汩的流着血,却是他再次为欧阳氏说话惹得姬深发了性.子,抄起案上茶壶砸了下来所致。

顾长福路上已听小内侍说了个大概,如今自然慌忙撩起袍角跪到阮文仪略后处,叩首求姬深息怒,姬深余怒未消,切齿道:“闻说你是阮文仪之义子?却不知道学了这老货几分顽梗不明?”

“奴婢是阮大监义子,然而与义父一般都是忠于陛下、听陛下之命的,如何敢违逆陛下之意?还望陛下息怒。”顾长福忙道,又暗扯阮文仪的袍角示意他说话。

阮文仪偷眼见牧碧微依在姬深怀里冷笑着注视着自己,心中叹息,晓得欧阳氏这一回怕是难过关了,又想着姬深的性情高太后也不是不晓得,再说这回姜氏有了身孕,便是欧阳氏与高太后有亲,姜氏气晕在祈年殿,欧阳氏什么都不罚也交代不过去,如今不过降了一级,还在九嫔之列,有高太后在早晚也是会升回去的,他虽然受了高太后的叮嘱,却也不想为此失了姬深贴身内侍之职,此刻便就着顾长福的台阶叩首道:“是老奴一时糊涂,求陛下开恩饶恕!”

牧碧微见阮文仪低了头,这才柔声相劝道:“陛下何必责怪阮大监,奴婢想着大监也不是故意要惹陛下生气,无非是担心昭训、哦,这会该是凝华娘娘知道陛下的处置后责怪大监不加阻拦罢了,比之凝华娘娘,奴婢们不过是脚下之泥,何其卑微?又怎么敢得罪了凝华娘娘呢?”

她不说还好,说了姬深越发生气:“欧阳氏的手倒不短,居然连朕的贴身内侍都畏惧起了她来?”

阮文仪气牧碧微这话有拖自己下水之意,却又不敢当着姬深的面说她什么,只得否认,姬深倒也不是全无头脑之人,自然明白牧碧微虽然是在说欧阳氏,实则提醒自己阮文仪畏惧的是太后,原本冀阙宫女都出自高太后并左昭仪的安排已经叫他十分不满,如今居然连贴身内侍都因为高太后之命对自己的吩咐有所违逆——聂元生的提醒仿佛又在耳边响起,姬深的目光渐渐深邃了起来…

第八十一章 邵氏

降欧阳氏为下嫔的旨意很快传遍了六宫,含光殿里欧阳氏才因为最喜欢的一方砚台不翼而飞发作了好几个下人,转头就接了这么一道旨意,送走了阮文仪,捏着圣旨的指节发白,一口气堵在胸前差点没晕过去!

吓得邵氏赶紧扑上去扶住了她,又吩咐开了窗透气,如此又是揉胸又是拍背好容易欧阳氏才缓过了气来,拉着邵氏眼泪就掉了下来:“陛下居然如此辱我!”

邵氏乃是高夫人特特让欧阳氏带进宫的人,一向沉稳多智,此刻见欧阳氏已无大碍,便挥退了其他人,这才好言安慰道:“娘娘不必担忧,娘娘乃是太后甥女,何况昨日之事,娘娘早已禀告了太后,不过一个上嫔之位,太后娘娘迟早会为娘娘升回去的。”

欧阳氏抓着她的手臂切齿道:“本宫几时与姜氏为难过?姜氏她分明就是血口喷人!陛下竟然连查也不查就下了这么一道旨意——下嫔凝华!恰恰比顺华之位排后一位,陛下他…他这分明就是要把本宫压到了姜氏之后!莫非本宫今后见到了姜氏还要与她行礼不成!”

“娘娘糊涂了,姜氏不也是下嫔?下六嫔乃是同级,彼此平礼相见便可,何况姜氏一向足不出户,如今怀了身子定然更加不敢出门,等到下回再见之时怕是娘娘早就升回去了…说来也是不巧,姜氏偏生这会被发现了身孕,若不然有太后娘娘在,凭她在祈年殿里说的天花乱坠,又有孙氏、唐氏那起子人帮嘴,太后娘娘也必然下懿旨罚了她为娘娘出气!”邵氏搂着她好言劝慰道,“如今姜氏的身子乃是陛下头一个子嗣,便是太后娘娘如今也不能不高看姜氏一眼,娘娘听奴婢的,暂忍这一时之气,太后娘娘看中了姜氏腹中子嗣可不是看中姜氏这个人,等姜氏这一胎有了分晓到那时候娘娘再求了太后娘娘去替娘娘讨回这个公道!”

欧阳氏虽然父母都是庶女,但她自己可是正经的嫡出,欧阳家到底是世家,重视对子女的教导,不分男女都是打小教以诗书礼仪,因着欧阳孟礼并高夫人都是庶出的缘故,欧阳家老太君担心欧阳孟礼究竟占了长子之份,他的嫡女若是上不得台面出去到底丢了欧阳家的脸,便接了她在身边亲自教导,因欧阳家老太君亲自抚养的缘故,欧阳孟礼固然是庶出之子,但欧阳氏的待遇地位却不低,因此才养就了世家女郎惯有的骄矜,哪怕进宫来位份低了孙贵嫔一等,被如此打脸还是头一回。

她哪里忍得下这口气?闻言气得眼泪流的更多了,哭道:“你的意思是叫本宫如今就做这个可笑的凝华吗?”

“娘娘,姜氏有孕,太后娘娘不是不疼你…”邵氏奉高夫人之命陪欧阳氏进宫就是为了在这样关键的时刻指点她,如今没有旁的人在,自然不会拿话搪塞,正耐心的劝说着,忽听欧阳氏捏拳低叫道:“不过是个奴婢出身的下嫔罢了!有孕又能够稀罕到哪里去?这满宫里头出身比她尊贵的妃嫔又不是没有,姨母做什么这样看中她的肚子?若是这个子嗣没了…”

话说到这里邵氏已经变了脸色,喝道:“娘娘噤声!”她这一喝觉得还不够,又拿手捂了欧阳氏的口,欧阳氏被她吓了一跳,却见邵氏捂了她住声后立刻跳到了窗边与屏风外仔细看了,转回之时已是满脸怒容,低声叱道,“好糊涂的娘娘呵——这样的话是你能说的么?!”

“柯姑姑。”欧阳氏被她呵斥了,也知道自己方才不小心,若是往日她或许还会觉得邵氏大惊小怪,可才在寝殿里失了自己心爱的修竹隐月砚台,也晓得含光殿里没自己从前想的那么牢靠,声音忙也低了下来,只是究竟不甘心,拉着邵氏进了帐内,俯在榻上小声道,“莫如你回府一趟,问一问母亲可有法子叫那姜氏这一胎生不下…”

“娘娘快快不要再说此话!”邵氏气得满脸通红,见欧阳氏还要不服,她恨铁不成钢的一拍手,愠道,“娘娘实在是气晕了头了?姜氏这一胎乃是陛下头一个孩子!就算是位公主,那也是长女!娘娘可知道如今有多少人盯住了承光殿这一胎么!”

欧阳氏委屈道:“本宫不信她有那么大能耐护得了十月怀胎!”

“她没这么大能耐,太后有,左昭仪有,就是陛下,固然宠着孙贵嫔,但对自己的子嗣也断然不可能全不上心!”邵氏按捺住心火,一点一点的讲与她听道,“太后统共三子一女,如今除了陛下,皆已有了子嗣,其中安平王与广陵王膝下都是子女双全!且都有了嫡子!就是宣宁长公主也有了二子,固然陛下是太后最小的孩子,可正式册妃两年无所出,娘娘当太后不急?姜氏这是头一胎——娘娘忘记了,左昭仪固然没能入主桂魄宫,却是太后亲赐了六宫之权的!姜氏自己就是一宫主位,她的身子若有失,那么头一个被责问的就是左昭仪!左昭仪是不得宠,可她乃是曲家嫡女,曲家教导子女本就还在欧阳家之上,惟高家能比,威烈伯更是将膝下诸女都视同郎君一同亲自抚育,何况左昭仪还名正言顺的掌着六宫,娘娘以为咱们能在左昭仪手里害了姜氏吗?”

邵氏又道,“娘娘也容奴婢说句不中听的话儿,陛下对娘娘并非无情,若不然,娘娘瞧范世妇、司御女这些,她们又犯了什么错?无非是陛下不喜欢了,好歹还是嫔呢,如今过的日子莫要说别的,就连新进宫的牧氏这个青衣都不如!娘娘进宫两年难道还没看清楚吗?在这宫里头,位份不能说全然无用,然而比之宠爱到底虚了许多!旁的不说,绮兰殿那一位,还在世妇的时候就敢当众在兰台污蔑羞辱已是隆徽的唐氏,凭的是什么?唐氏身后还有孙贵嫔呢!无非是仗着陛下宠她!”

邵氏虽然只说了宠爱,但欧阳氏哪里听不出来她真正要说的还是太后,欧阳氏虽然瞧不起孙氏、唐氏,甚至何氏、牧氏之流,可也不是不知道,在姬深这个以貌取人的主儿的后宫里,若非自己是高太后的甥女,单凭容貌,昭训这样的高位断然是轮不着的,姜氏的身孕既然被高太后看重,自己若是害了她,万一事发,失了高太后的欢心,便是高太后念在了亲戚的份上不追究她的责任,只是冷落她,以后在这宫里的日子可也不好过。

想到这里欧阳氏虽然在怒中也渐渐歇了声,只是犹自不甘心,哭泣道:“本宫几时受过这样的屈辱?”

“娘娘说的这事虽然咱们不能做,可也没法子拦着旁人不做。”邵氏究竟年长,又是高夫人特特挑出来给欧阳氏的陪嫁,却是比她冷静多了,这会拍着欧阳氏的背,提醒道,“娘娘只看着自己被罚,难道不知道方才祈年殿的那一位也被太后以不体恤前朝、奢靡浪费之名罚了几个月的份例?”

欧阳氏愣了一愣,却也不见多少高兴,拿帕子擦拭着眼角无精打采道:“那又如何?左右陛下隔三岔五的就要赏赐她东西,她原本也不稀罕那点儿份例。太后这边罚了她,那边陛下心疼了指不定还要多送些过去哄了她高兴呢!”这么说着话里到底透露出酸溜溜的意思。

邵氏叹了口气,索性把话说透:“太后这样不喜欢那一位,可谓是六宫上下皆知,说起来那一位出身卑微,无才无艺,所靠的不过是上天给了一副倾国之貌罢了,可她究竟是人又不是妖怪,哪里没有老去的一天?如左昭仪固然从进宫就没什么宠爱,然而因太后照拂,便是孙贵嫔自恃宠爱,却也不敢彻底得罪了她!可孙贵嫔自己却没这个机会!她一旦失了宠,下场还用奴婢说吗?”

见欧阳氏沉思不语,邵氏又道,“娘娘请想一想,这些道理孙贵嫔自己难道不知?咱们陛下素来是个喜欢好颜色的,可这世上哪有青春不老之人?如今孙贵嫔已经得了两年的宠爱,岂有不未雨绸缪的道理?她没那福分依靠太后,除了在子嗣上面打主意还有什么路可走?”

欧阳氏惊讶道:“你是说…”

“宫里头的子嗣要么是自己生,要么就是抚养他人所出。”邵氏道,“只是孙贵嫔固然得宠,到底不是皇后,也非名门世家出身,子嗣放她名下养她身边也得不了什么好,姜氏自己位份也不低,也是一宫的主位,她这半年来宠爱日渐稀少,也还指望着腹中子嗣挣些好处呢,又怎么肯给孙贵嫔?再者孙贵嫔还年轻,旁人生的与自己到底隔了一层,不到万不得已,她又怎会走这一步?”

邵氏冷笑道,“比之娘娘觉着自己委屈,对于孙贵嫔来说,姜氏这一胎才真正是个威胁——姜氏论出身比孙贵嫔也好不到哪里去,可陛下至少未曾提出过立姜氏为后打太后并前朝世家的脸!有孙贵嫔这个例子在前,加上姜氏入宫以来一向乖巧沉默,就是太后也说不出她出身并进宫途径外的不好来,而且姜氏这会也不怎么得陛下喜欢了,便是诞了庶长子,也动摇不了左昭仪的地位…这才是太后所担心的!太后若能选择,怕是宁愿姜氏生上十个皇子也不愿意孙贵嫔有一子半女的!毕竟孙贵嫔如今的宠爱固然不及两年前几近宠夺专房那会,这宫里论帝宠她仍旧是头一份!一旦孙贵嫔有子,陛下少不得复提立她为后之事,还有现成的理由就是母以子贵,左昭仪无所出!”

她语重心长道:“娘娘请想一想,姜氏所出无论男女,陛下初为人父,究竟与这会心境有所不同,届时若变了心思不再沉迷女色,孙贵嫔的地位可想而知!再者若姜氏诞了长子,便是孙贵嫔将来再有子女,想母以子贵太后也有姜氏这个现成的例子可以拦阻,何况没了长子之份,孙贵嫔所出的也不过是庶子里的一个,太后有的是方法打压她!因此姜氏这一胎,对于孙贵嫔来说才是最要命的呢!娘娘又何必出这个头?”

欧阳氏听到了这里,方擦干了泪水展容一笑,嗔道:“柯姑姑就爱欺负本宫,这番话方才却怎么不说出来?”

邵氏叹道:“奴婢哪里会不说呢?只是娘娘性.子到底急了些!”

如此劝慰着,欧阳氏左右权衡,到底咬牙忍下了这口气!

第八十二章 荷包

袅袅婆罗香气从寝殿内传出,重重帐幕掩住了里头的动静。

叠翠正倚着外间的榻上百无聊赖,却见帷幄一挑,牧碧微面色微赤鬓发散乱的走了出来,身上虽然披了外袍,但衣带却只松松的系了,露出里头牙色底绣蝶穿牡丹的图案来,叠翠不觉一惊,向牧碧微身后一看,却不见姬深的影子,牧碧微随手拢了拢鬓发,低声道:“陛下还在睡着。”

如今还是白昼,若是放在了其他帝王身上传了出去少不得要被御史参一个白.日.宣.淫,连牧碧微也免不了落个祸水的罪名,只是姬深从出了孝以来这样的事情委实没少做,早先还有御史弹劾他,后来他连朝都不怎么上了,听一回政都要左右丞相进宫求一回,渐渐的御史也对他要求一降再降——当初姬深欲立孙氏为后时,因几个御史激烈反对,很是说了孙氏的出身,若非高太后拦着,那几人差点被姬深当殿拖出去杖毙,即使如此,也远远被发配出了邺都。

这一下子冷了群臣之心,忠臣虽然有,可忠臣也不是傻子,为了点儿小事送了自己的命,君上还不是该做什么照样做什么?对于如今的姬深,前朝只求他隔三岔五能够上一回朝,后宫即使左昭仪暂时做不了曲皇后,好歹也不要弄一个连荫封其家都没法荫封的孙皇后出来就谢天谢地了。

因此今儿这样的事情早已不稀奇,牧碧微也不担心。

“奴婢伺候青衣。”叠翠知道牧碧微这会出来定然是有事,忙站起了身,替她整理,牧碧微自己解了发髻,重新拿簪子挽了一个堆云髻,因外间没有铜镜,便问叠翠道:“我这样子可能走出去?”

叠翠一面替她理着衣裙下摆,一面低声道:“阮大监就在外头。”

牧碧微皱了下眉,她才得罪了阮文仪,这会出去倒也不怕阮文仪拿自己怎么样,只是…她想了一想道:“那么我便不出去了,你去替我传几句话与顾长福。”

“青衣要奴婢说什么?”叠翠忙问。

“陛下着了阮大监使顾长福去接阿善进宫,原本说了今儿是使小内侍跑一趟的,但我想烦请顾公公设法叫阿善备些东西进宫。”牧碧微淡淡的道,“我进宫的仓促,许多心爱之物都不及带入,想叫阿善带些来。”

叠翠忙垂手应了,牧碧微又道:“此外我这回能够留在了宫里伺候陛下,聂侍郎亦有所美言,上一回我谢了他一方凝香墨,但陛下说侍郎向来只用瑞金墨的,所以我想着趁阿善进宫,问一问祖母可有什么稀罕物件儿带上两件做谢礼。”

听她再提聂元生,叠翠便有些踌躇,小声道:“青衣,顾公公是阮大监的义子…”

“我又未叫他拿阮大监怎么样。”牧碧微冷笑了一声,顾长福拜阮文仪为义父也不过是为了往上爬罢了,自己左右方才已经得罪了阮文仪,也不怕顾长福去告诉!若是顾长福不去呢,倒是有些印证了他早上所言——奚仆不过是最末一等的内侍,偏生内侍还不似女官,还有伺候姬深之后摇身一变为宫妃这条捷径,顾长福如今的身份,说的好听是宣室近侍,说的难听一点,有阮文仪在,他这个所谓近侍再近也不过是跑腿罢了。

顾长福精明能干,不然也不至于在阮文仪众多义子里头脱颖而出,留在了宣室殿里伺候,可人心都是无止境的,他既然已经在宣室殿当然是更希望进一步——不然早上何必向牧碧微诉说自己的清闲又提到了阿善之事来提醒自己?无非是看自己如今得宠又有些手段,想着示好一二对他来说也没有什么坏处。

叠翠听她这么说了也不敢多问,只道:“那么奴婢这就去。”

“你不必特别避着阮大监,顾长福比你精明许多,他自有话回阮大监那里去,你只要传好了话就回这里来伺候,莫要叫其他人有机会问你便是。”牧碧微又叮嘱道。

叠翠心想这话说的还不是嫌弃自己笨么?又想着阿善这样快的就要进宫来,那一位非但是牧碧微身边伺候的老人,还是乳母,听牧碧微话里的意思也是个厉害得力的,以后风荷院里的日子还不知道怎么过呢!

这样想着,叠翠恹恹的去了。

牧碧微因阮文仪守在了外头,便也不出去,重新折回了寝殿里去,里头帐幕低垂,虽然是白昼到底还暗着,她挑了帐子到榻边看了看,姬深倒还未醒,看着他呼吸匀净眉目俊挺的模样,怎么都与昏庸二字搭不上边的,牧碧微打量着他不觉微微笑了一笑,心想固然自己进宫是因为姬深好色听信宠妃之言的缘故,但也因此给牧家一条生机,可见天无绝人之路,又想着今日甘泉宫之行倒是占足了便宜,非到挑唆着姬深罚了欧阳氏,又敲定了阿善的进宫,只望顾长福是个当真有野心的,而不是受了阮文仪之命来试探自己,如此阿善进宫前有所准备,自己好歹也不至于前朝后宫都是半知不知。

理了理今儿的事情,想到了欧阳氏不免又想到何氏,牧碧微抿了抿嘴角,眼神转冷,正如她在姬深跟前说的那样,欧阳氏与她无怨无仇,好端端的与自己过不去做什么?到底是受了何氏的挑唆,何氏不除,有一个欧阳氏就有第二个欧阳氏,往后日子定然是安稳不了的。

只是何氏与欧阳氏不一样,她可没有一个世家出身并太后姨母,全靠了容貌手段才从良人一路晋到了容华,固然这会还没搬出宫去单独执掌一宫,但也差不了什么了。牧碧微以青衣之份能够叫欧阳氏颜面无光,就是仗着姬深的宠爱,而何氏还没失宠呢,位份又比自己高,没有把握,牧碧微可不想贸然的把矛头对准了她。

不过就这么放过了何氏,牧碧微想想觉得心头不快,她正琢磨着要怎么才能够给何氏添点儿堵,姬深却忽然张开眼睛醒了来,牧碧微一怔,却听姬深还带着一丝困意问道:“是什么时辰了?”

“如今是未末。”牧碧微闻言,忙移步到帐内不远处的金盆边,拿锡奴温着的水倒在了盆中绞了帕子递与姬深,殷勤道,“陛下可是要起了?”

“嗯。”姬深拿帕子擦了脸,感觉又清醒了些,便坐起身来,他这会仅着中衣,衣襟散开,坐起时便露出大片胸膛,牧碧微见状,面上一红,转过了身,姬深瞥见,失笑道,“怎的如今还这样害羞?”

牧碧微做足了娇羞之状,嗔道:“奴婢出去请阮大监来伺候陛下更衣。”

“你是朕之贴身女官,服侍朕穿戴岂非你份内之职,如何又推给了阮文仪?”姬深故意为难,牧碧微被他催促了几次才勉强挨过去替他穿好了衣袍,只是她不会梳男子发式,梳了几回都不成样子,姬深只得在她手上捏了捏,含笑吩咐道:“罢了,去叫阮文仪进来罢。”

牧碧微正想着去看看叠翠的事情做的怎么样,忙放下了玉梳出了内间,却见叠翠已经回到外简候着了,见牧碧微出来,忙起身道:“青衣…”

“陛下起了,请阮大监领人进去收拾罢。”牧碧微对她点一点头,止住了她的禀告,使眼色道。

叠翠连忙答应了,出去招呼了一声,阮文仪便领了几名小内侍鱼贯而入,这些宣室侍者做事最是利落,各就其位的卷起了帐幕,阮文仪轻手轻脚的替姬深束起了长发,觑着他的脸色插了一支羊脂玉顶簪,姬深瞥了眼铜镜内,见仪容已整,便起了身,牧碧微自然是作恭顺状跟在了他身边,阮文仪小心的提醒道:“陛下,方才贵嫔娘娘使人送了一对荷包来,说是昨儿陛下宿在祈年殿里,临走时把容华娘娘上回做的那一个荷包落在了那里,偏生贵嫔娘娘身边的小宫女收拾的时候不留神,踩了一脚,贵嫔娘娘就想着洗过了再还与陛下,便先送一对来与陛下先带着。”

姬深因为高太后罚了孙氏,这会正觉得她委屈,当然不会反对,点头道:“荷包呢?拿了上来罢。”

牧碧微在旁冷眼看着,却见人拿乌木漆盘托了一对鸳鸯戏水纹样的荷包上来,两只荷包分明出自一人之手,只是配色不同,绣工精致,但也没精致到惊艳的地步,她心想见缝插针的倒也不只是自己一个,孙氏怕是也摸清了姬深的性.子,晓得今儿虽然被高太后下旨罚了份例,但在姬深这里却更得心疼了,却是借了这个机会踩了一次何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