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掐着何氏空有妃位却不能够独自执掌一宫,如此究竟行事不便,想张扬也有限,只是如今何氏迁宫已成定局,若是再度收回前言,头一个颜面扫地的就是左昭仪曲氏,接着就是顺华姜氏,高太后这会所忧的正是孙氏风头过盛,左昭仪与姜顺华都是用来打压孙氏的,她又怎么肯轻易扫了这两个人的面子?

温太妃便趁机叹道:“只是如今人都搬了出来,也只能另想他法了。”

“姐姐可有法子教我?”高太后忙问,论起来高太后乃是邺都望族出身,说到后院里的阴私也不可能懵懂无知,否则纵然有温太妃从旁扶持,这些年来也不可能将河间王妃到太子妃到皇后最后到太后的位置都坐得稳若磐石,但要说到宫闱里的算计,前魏公主出身的温太妃,虽然在前魏灭亡时还在蹒跚学步,但她身边的乳母、内侍等人一直都是跟着她的,便是被牧寻托付给了姬敬后,姬敬为了表示自己对她并无恶意,也不曾将那些人调走,当初温太妃唯一的兄长便是死于宫廷争斗,因而直接引起诸王争位,才有了后来天下大乱,而温太妃能够在魏神武帝驾崩后的混乱中存活到牧寻与姬敬把她转移到皇庄暂避风头,除了因为是公主的缘故,和她身边宫人得力也不无关系,因此哪怕是自诩家世的高太后,也从来不敢小觑了温太妃的建议。

这会听温太妃虽然叹息,却也没说无法,高太后自然追问起来。

恰好莫作司沏好了茶呈上来,温太妃接了,含笑道:“纤娘好手艺!更难得这茶上得这样及时,我本想借机与太后多讨些好东西呢,如今却也没法子开口了。”莫作司的闺名唤做纤纤,以她如今的资历身份,宫人要么称其职位,要么恭敬的称一声莫姑姑,如高太后、温太妃这样的亲近之人便唤一声纤娘。

见她还有心思调笑,高太后也不由气笑道:“你看中了什么好东西哀家会不与你?”

“这可是太后说的,方才我还与纤娘说起来,道惦记起了太后这边的云雾茶。”温太妃一点也不客气道。

高太后二话不说,立刻对莫作司道:“去看看还有多少全包了起来送到乐年殿里去!”

“纤娘先别去。”温太妃忙道,“不过一句玩笑话罢了,上回太后也是分过与我的,不过是我身边的玉娘沏茶之艺寻常,远不及纤娘,因而每回都觉得要想喝好茶到底还是要到太后这里来罢了。”

“解氏的手艺你还要嫌弃?”高太后与她也是几十年的交情了,彼此知根知底,闻言轻啐了一口,道,“她伺候你也有二十年光景了吧?哀家瞧你怕是心疼她,才故意要到哀家这里来蹭茶!”

温太妃笑着道:“可没有骗太后,玉娘的手艺比之其母到底差了许多,从前的仙娘那手沏茶之艺太后也是试过的。”

第九十六章 太妃献策(下)

“韩氏的确多才,到底是你身边的老人。”高太后听到了韩仙娘,也不由点了点头,韩氏乃是前魏宫人,前魏国祚三百余年,励精图治的贤主大抵集中在了前百年间,后头渐渐就钻研起了吃喝玩乐,因而朝野上下的风气极为奢靡,如曲、高这样的世家,起先比皇室自是底蕴丰厚,到了后来,因皇家占了天下第一家的优势,却也渐渐比不得皇室了,到了百年前,魏宫中的宫人,除了最底层的粗使,哪个不是身藏数艺?否则压根就没那资格到贵人身边伺候。

温太妃那会年纪小是不假,但她的父皇魏神武帝乃是前魏最后百年里难得一见的明君,她又是长女兼独女,魏神武帝是个精明之人,岂会亏待了自己的女儿?所以她与幼帝身边的人都是出挑的,只是魏神武帝英年早逝,那会幼帝还未到启蒙之年不说,偏生魏神武帝的一干兄弟没有一个省油的灯,而魏神武帝固然临终前召了牧家回邺都辅佐,却反而因此叫宗室铤而走险,掐着牧家军抵达邺都前一日对幼帝下了手…

听了高太后的赞许,温太妃淡淡的笑了一笑,韩氏本是她身边的大宫女,后来许给了姬敬府邸里的一个解姓侍卫,所生的长女名解玉,便是如今伺候她的解贤人。

“只可惜如今仙娘也沏不到从前的境界了。”温太妃含着笑道,“她说是究竟上了年纪,再加上几年前不仔细在马上摔了,手已经不如从前稳了,玉娘虽然得她母亲仔细教导,许是天分的缘故,终究差之一线,却是比不得纤娘的。”

高太后深以为然:“宫中的云雾茶都是贡品,自然是好的,只是凭什么好茶若是沏的人不成,也是糟蹋了东西!不过就哀家来说,解氏的手艺比之纤娘也只是毫厘之隔,也就是姐姐一口品出,换做了哀家来品也是要心头无事的时候才成。”

前魏皇室的奢靡连传承比魏朝更悠久的许多世家望族都自愧不如,毕竟以天下养一家的做派比之世家望族所能够拥有的资源到底不可同日而喻,因而这样的毫厘之差,也只有温太妃说来高太后觉得是真心话。

说了几句茶,高太后到底还是把话题绕回了原处,看向温太妃道:“姐姐晓得,先帝去后,只剩了咱们姐妹两个相依为命,四个郎君就是咱们的性命,那孙氏若是个安分守己的,三郎要抬举她,只要不过分,留着与三郎解闷伺候便是,左右幼菽也不是那等吃醋拈酸之人!可她的心却是太大了些。”

温太妃见状,也不再兜圈子,而是直言道:“太后若是舍得,那便是什么为难也没有,但我瞧着太后这样为难,恐怕到底还是疼着陛下。”

“若不是怕跌倒了玉瓶儿,这么个蝼蚁似的东西,哀家一个眼风,连纤娘都不必脏了手!”高太后难掩对孙氏的厌恶,冷笑了一声,道,“如今竟是左右为难了!”

“这不就是了?太后疼陛下,那孙氏再不好,肚子里的到底是陛下的子嗣。”温太妃心平气和的说道,“从前她不安分,终究时过景迁,太后宽宏,也不与她计较什么,但如今既然她有了身子,自然是一切以子嗣为主!这一点,想必陛下也会觉得太后体贴孙氏的。”

温太妃这话说的冠冕堂皇,但高太后与她相知多年,如何听不出话中之意?顿时眼睛一亮!

沉吟了片刻,高太后却又皱起了眉,摇头道:“借着这个机会叫三郎远着她倒也不是不可行,只需让太医院那边说几句动了胎气需要静养便是,只是如此也不过几个月光景罢了,再者,若是太医这么说了,恐怕三郎那糊涂的又要迁怒于幼菽!虽然幼菽贤德,可孙氏静养了,唐氏那一班人不免要借机生事!偏巧姜氏那个沉不住气的,闹得欧阳被降位,如今幼菽那边连个帮手也无,哀家总也不能时时看着华罗殿去…”

温太妃见高太后到底没说出来叫何容华去帮着左昭仪,知道方才说的话已经进了高太后的心里,如今差不多熄了抬举何氏的心,此刻便笑道:“太后一向慈爱。”

“嗯?”高太后听她这么说了一句,忙抬起头来询问的看向了她。

就见温太妃含了一丝笑,注视着面前盏中碧色森森的茶水,悠悠的道:“朝野皆知,孙氏虽然如今乃是三夫人之一的贵嫔,可论到了出身,委实不堪!只是,她腹中乃是太后与陛下的骨血,虽然其母卑微,因着太后与陛下的缘故,到底也是王子皇孙,尊贵非凡!”

说到了这里,温太妃微微含了笑,望向高太后道,“太后请想一想,这样尊贵的皇孙,又哪里是孙贵嫔能够教导得的?”

“是这个理儿!”高太后闻言,却依旧未展愁眉,叹道,“只是,幼菽贤德,三郎又一向宠着孙氏,哀家却担心即使强行将皇孙或者皇女留在了华罗殿,届时那孙氏一日数探,甚至于不时强行将之接回祈年殿去教唆,如此非但不能将皇孙教好,反而连累幼菽也不得好…这可怎么办?”

“太后就是疼着左昭仪。”温太妃笑着说了一句,不急不慢的道,“可我说的却不是左昭仪呢!”她环视了眼四周,抿嘴笑道,“打从四郎搬到兰栋宫之后,我就觉得甘泉宫里安静了许多,早先四郎可没少在太后跟前淘气,我看着都烦了,太后偏生还要护着他,足见太后心肠慈仁,对小孩子更是疼爱有加!”

高太后听出了她的意思,道:“四郎乃是姐姐你的骨肉,哀家早便说过,咱们两个的子女,与彼此亲生的也没什么两样,又如何是旁人能比?”

“太后这话说的,孙氏肚子里的子嗣难道不是太后的骨血了吗?”温太妃道。

“三郎年轻,将来子嗣未必稀少,姜氏所诞的也就罢了,这孙氏…”高太后不是没想到等孙氏诞下皇子之后以抬举为名抱走,她是压根就打从心底里不喜孙氏,即使是自己的孙儿,想到其母为孙氏,高太后连看一眼的兴趣都没了,又怎么高兴带到跟前来?

这会听了温太妃的建议便不太高兴了:“姐姐聪慧,再想想其他办法罢!”

“我晓得太后的担心。”温太妃却道,“只是太后想一想,因着甘泉宫距离冀阙颇有一段距离,太后心疼陛下,从陛下登基起便免了陛下日日请安,只隔三岔五的陛下才过来一回!皇子若是养在了甘泉宫,不便时常见到陛下,如此也好专心读书上进,免得陛下慈父心怀,担心宫里的师傅们拘束了皇子!此外太后这儿除了年节一向都不用六宫请安的…”

温太妃把话说到了这份上,高太后到底回过了神——因两年前姬深坚持立孙氏为后而高太后坚持立曲氏,母子两个反目几成仇雠,后来虽然各退了一步,但高太后心有愤懑,便以体恤为名着姬深与六宫无事都不必过来了,姬深那会因惦记着成日里与孙氏厮混,闻言竟是求之不得,如此母子两个也是隔上一段时间才见一面的,若是孙氏诞下的子嗣养在了甘泉宫,姬深来请安也就那么一会儿,太后寻个借口把人看住了,能不能见到还是个问题,长此以往姬深又哪里还记得这么个子嗣?再怎么骨肉亲情到底也是要天长日久的处下来才成。

至于孙氏——高太后早就不用她请安了,就算她寻了百个借口到甘泉宫,这里是高太后的地盘,偌大的宫殿想不叫她看到人难道还没地方藏?再说不藏又如何,太后教训妃嫔天经地义,也不必怎么为难她,只一句身子乏了不想人打扰,孙氏又怎么迈得进宫门?

没了子嗣傍身,孙氏一旦色衰,下场还不是与高太后原本预计的差不多?

高太后眯起眼仔细推敲着,温太妃这个主意倒是不错,孙氏的位份虽然高,但出身摆在了那里,叫她亲自教养皇子,怕是连姬深都觉得不靠谱,自己出面,也等于是抬举了孙氏,如此也能缓和一下因上回安平王请封庶女与姬深之间进一步加深的嫌隙,同时也能够废了孙氏将来的保障…皇子,终究也是自己的孙儿,姬深如今还膝下空虚着,因了孙氏这么个人就要折掉一个孙儿孙女,高太后觉得实在不值得,养在自己身边,虽然为了不叫孙氏得意,必然不能够让他与姬深太过接近,但高太后觉得教导出个贤王、如安平王、广陵王这样,也不算太委屈了他。

只是想到孙氏高太后不免还觉得厌恶,温太妃察言观色,又添了一把火道;“太后若是担心孙贵嫔借着有孕的这些日子生事,我倒觉得姜顺华那儿是现成的例子!”

高太后一怔,随即明白过来,恍然道:“姐姐是说萧氏?”

“陛下年轻,妃嫔们也正值青春年少,便是左昭仪性情稳重,然而生养之事没有经历过哪里能够晓得许多重要之处?”温太妃笑着道,“是以左昭仪自打进宫来事事处理得妥当,可遇见了姜顺华有孕到底还是心里着了慌,从太后这儿要了萧青衣到承光殿照拂呢!既然一般是宫妃,孙贵嫔的位份还在了姜顺华之上,太后又怎能厚此薄彼,不给祈年殿添个得用之人?”

——曲氏在承光殿说是太后之命,其实却是她自己所提,不过是担心姜氏怀疑或孙贵嫔一派借机生事,这才借了太后的名头,这也是高太后同意的,姜氏乃一宫主位,若出了什么事,头一个担责的就是曲氏,无论是出于六宫之权还是出于为曲氏之女的名声考虑,左昭仪都不想姜氏这一胎有失,反正她也不争宠,曲家又足够荣耀,无需她再锦上添花,所以姜顺华这胎曲氏却是真心想要保下来的,只是姜氏乃一宫主位,曲氏也不好贸然把自己的人插进去,何况插了进去万一姜氏再出点什么事,那么曲氏更加难逃关系了,所以索性向高太后借人,不管高太后待见不待见姜顺华,怎么说太后都是姜顺华腹中子嗣的亲祖母,任谁也不敢说太后会对自己的孙儿不利!

而高太后对曲氏的谨慎也很是赞赏,这会听了温太妃的话,不由暗自点头,道:“正好宋氏回来…”

“这却要太后心疼了。”温太妃摇头,“姜顺华乃是下嫔,身边最得力的穆氏也只青衣,况且她人一向静默守礼,所以太后派了萧青衣过去便足够,可孙贵嫔却不然,她乃三夫人之一,身边女官可是中使之位,宋青衣去了,如何能够说上话?”

这么一说,两人都看向了旁边的莫作司。

第九十七章 生机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牧碧微拈起一片梅糕吃了,笑着对阿善道,“说的便是如今的祈年殿了。”

自从孙氏有孕起,姬深这三日来都未曾回过冀阙宫,但赏赐却从冀阙流水也似的淌向了安福宫,原本孙氏作为宫中两年以来宠爱都是头一份的,平素的赏赐宠爱就足够六宫眼红了,这会姬深更是恨不得将宣室殿的内库都搬了过去。

“陛下的性.子太过跳脱,以奴婢来说,不似明君之态。”因室中无人,阿善便说了一句诛心之语。

牧碧微笑道:“他若是明君,咱们又怎会在此处?不过是不是明君又与咱们有什么关系呢?说起来明君也不是没有无情之人呢!”

“若是明君女郎又怎会只是区区青衣?”阿善不平道,“因陛下这几日不曾回冀阙,这边的人待女郎已经开始怠慢了,今儿早上奴婢到厨房里去预备早膳,便见葛诺领回来的柴米大不如前,那柴不但有一小半是湿的,连米也被淘了许多陈米进去,再这么下去怕是碧梗米都要换成寻常的白米了。”

“我也不是不知道不论是宫里还是外头,这世上哪里会少了踩低拜高之辈?”牧碧微闻言也蹙起了眉,道,“只是却不想这宫里风头转的这样快!”

阿善道:“宫里头人多,不比牧家后院就那么几个人,内司里头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譬如内司之首名义上是陛下跟前的大监阮文仪,实际上阮文仪要伴驾,都交与了其同乡冯监,而冯监在内司也不是能够全然做主,方贤人据说是太后跟前的人,后来不知怎的到了冀阙,又管起了内司之事。便是孙贵嫔,恐怕责罚一个宫人前也要摸清楚了其来头,免得因小失大。”

牧碧微凝神想了一想,道:“却是我估差了。”

“奴婢想着陛下未必是这样快就忘记了女郎。”阿善进宫来这三日也不是白待着的,固然没有出冀阙,却多数不在风荷院里,没少到各处去听壁角与旁敲侧击,她进宫前沈太君因担心牧碧微,很给了些体己,再加上阿善与牧碧微一般都练过些武艺,第二日的时候冀阙这边还没敢断定牧碧微会失宠,被她软硬兼施的倒是套出了许多挽袂也不曾提到或者不知道的消息,这会便分析道,“如今不过才三日光景,孙贵嫔有了身子,必不能侍寝,就是她再急着帝宠,怎么说也要考虑子嗣,所谓以色事他人,色衰而爱驰,孙贵嫔已经盛宠两年,再过上些时日到底不及才及笄的女郎好颜色了,如今既然有了,想来孙贵嫔也舍不得舍弃了。”

“阿善你不知道,安福宫里可不是只有孙贵嫔一人。”牧碧微不以为然道,“上一回她把人从宣室殿叫走,害我没了挡箭牌,到平乐宫里生受了欧阳氏好一番折辱,所打的旗号就是为她宫里那一位小何美人庆贺生辰,再者,还有个唐隆徽呢!”

阿善道:“这两日奴婢听人说唐隆徽因为在何氏才进宫的时候很是为难过她,因此这大半年来没少被何氏往死里踩,若不是孙氏念着从前情份从旁劝说着,而唐氏如今也识趣鲜少出门了,恐怕连隆徽之位都要保不住了,女郎,宫人都说陛下这一年来最宠爱孙贵嫔与何氏,其他人与她们一比都是远远不及的,如今孙贵嫔不能侍奉陛下,最高兴的怕是何氏!孙贵嫔就算有心抬举自己宫里人并唐隆徽,怕也未必能够与何氏抗衡!”

说到这里,阿善眯起了眼,对牧碧微道,“孙贵嫔手里无人,她与唐隆徽亲善不说,之前唐隆徽几次与何氏冲突,没少得孙贵嫔庇护,而何氏报复之心极为强烈,不拘是对牧家还是对唐隆徽都足见这一点!若是趁着孙贵嫔怀孕这段时日抓住了陛下的心…况且女子生养之后身形难免有所走形,孙贵嫔岂能不防她?”

牧碧微听出了她的话中之意,道:“阿善的意思是叫我去与孙贵嫔亲近么?我入宫日子浅,根基浅薄,连个正经的位份也无,况且还有左右丞相并太后那儿的限制在,便是孙贵嫔不打压我,我也很难脱了此局,倒是个现成的好棋子。”

“不是奴婢小觑了这六宫的粉黛,但如今这宫里能够在孙贵嫔之后与何氏争一争宠的也只有女郎了。”阿善道,“若不然早先何氏与孙贵嫔拼得你死我活之际早已被拉下了水!而且陛下去年才开过了一次采选,按着三年一采的规矩,陛下已经犯了一次,这会宫里也有了大大小小三十来位贵人,陛下所择的又都是孙氏、何氏之流,怕是太后看了也要头疼,如今又有了子嗣,接下来一两年里未必再有采选,宫里一时间难以进新人,又有女郎受到的限制,外头那起子打着献女求官的人家怕也要暂歇了心思!孙贵嫔若不是糊涂了又岂会不扶持女郎?”

牧碧微却微笑着道:“阿善你只想到了陛下这儿,却没想到太后与前朝?”她指了指承光殿方向道,“前几日咱们才说了左昭仪是个明白人,可承光殿那一位又何尝糊涂了?对咱们来说陛下是不是圣明不紧要,无非是换套做法罢了,然而长信宫那两位的教训,我纵然不曾亲眼看见,好歹也看出了咱们这位陛下可不是个念旧情的主儿!这将来之事,究竟还是要全部自己来未雨绸缪!”

阿善皱起眉:“女郎如今景遇不佳,又哪里顾得上甘泉宫?”

“承光殿那一位虽然得过宠,可被冷落也有大半年了,她忍得我莫非还看不到?”牧碧微摇着头,道,“孙贵嫔有孕,何氏盛宠甚至于独宠这一时间是在所难免之事,如今的确是我的机会,只是若依着你的建议去了祈年殿,却未免过于急功近利!这只是解一时之急,却要留下偌大隐患!我倒觉得,另一条路更可行些!”

“女郎是说…太后?”阿善沉吟道,“太后当然比孙贵嫔更可依靠,只是之前左右丞相进言在前,怕是对女郎有所偏见,何况如今孙贵嫔有孕,闻说两年前陛下为了立她为后,尝在甘泉宫里当面顶撞过太后,恐怕太后这会心绪未必会佳呢!”

“若是心绪不佳才好呢。”牧碧微抿嘴一笑,悠悠道,“阿善你想,我本是正三品官员元配嫡女,牧家固然如今人丁单薄,到底也曾是西北望族,若是换作了当初太后懿旨采选的那一回,直接封妃也不奇怪!陛下这后宫,明摆着分了两派,一派孙贵嫔为首,皆是出身卑微然颜色过人之辈,另一派便是左昭仪为首,乃是太后所择的世家女!那何氏区区小官之女,若不是逢着了战乱连商籍都难消,更别说入仕了,饶是如此,她进得宫来,也还是一直往左昭仪这一派靠近!别说何氏的出身了,那姜顺华从前乃是大家子的女婢,实在没资格站到左昭仪这边,宁肯守着平乐宫博一个谨慎守礼的名声也不肯倒向孙贵嫔那边,这么两个人都看得明白,以我之出身还要去走孙贵嫔的门路,岂不是越发在前朝后宫都要落一个‘自甘堕落’的名头?”

阿善听了一惊,细细一想,顿时醒悟过来,不由后怕道:“的确是奴婢短视了!”

“何况若是你没进宫前我还要头疼许多,可这会不是有个现成的捷径放着么?”牧碧微眯起眼,道,“前两日收起来的梅花呢?拿出来看看可还能用,若是不能,就把后边那一株继续采摘些,阿善你去再做两份梅糕,完了取些祖母交你带进宫来的东西——上回在和颐殿,温太妃固然帮着我说了话,太后的恩典也不可忘,只是太后是什么身份?等闲之物也不敢孝敬上去没得让她笑话!惟独你做的这梅糕因是闵家秘传之法,有些特别,又怕进宫换了环境做走了味,也是试了这两日才敢献上去呢!好歹也是我的一份心意!”

阿善会意,郑重道:“女郎放心,奴婢这一回一定使出浑身解数,断然不能丢了女郎的脸!”

牧碧微缓缓点头,安慰道:“也不必紧张,我猜太后经过了当年孙贵嫔立后之事,定然不喜宫中有人独宠,也是盼着有人能够压一压何氏免得那景福宫的定兴殿成了第二个祈年殿的!”

多来几个收藏评论神马的呗!

第九十八章 出发

挽袂这个名字,来自于吾很喜欢的小椴的那句“揽风如挽袂,执手似初呵”

话说这两句做了两年多签名呢

全诗貌似是:

极浦一别后,江湖怅望多

相忘谁先忘,倾国似故国

揽风如挽袂,执手似初呵

人间但存想,天地永婆娑

吾萝丽时大爱多年啊

PS:其实揽风如挽袂,我说的时候一直说成“挽风如牵袂”…

阿善对风荷院的小厨房已经有些熟悉,梅糕是她在闵家的时候就做熟了手的,这会着意要帮着牧碧微讨得高太后与温太妃的欢心,更是拿出了压箱底的功夫,挽袂几人见她昨儿才给牧碧微做了一屉梅糕品尝,蒸的差了些的几屉甚至还给了他们,忽然间又忙碌了起来,都悄悄去问了守门的吕良,得知并没有人告诉说姬深要过来,心下不免奇怪。

挽袂却被牧碧微叫进了内室伺候梳洗,因阿善的到来,这三日牧碧微都没要她近身伺候,挽袂又担心平乐宫里笑人那件事情牧碧微到底什么时候发作出来,如今乍被叫过来与牧碧微独处,说不出的战战兢兢。

只是牧碧微已经晓得她对自己心怀惧意,见状也没多想,只吩咐道:“替我梳个堕马髻,钗环不必过于繁复。”

挽袂不敢多问,照着牧碧微的话替她梳好了发髻,又择了几支简素的玉簪并绢花戴了,再开箱子更衣,如此收拾好了,阿善那边恰恰装了食盒亲自提过来,打量了一眼牧碧微的装束,微微颔首道:“这样子很好。”

牧碧微道:“食盒先放在这几上,你也去更衣罢。”这句话却是对着挽袂说的,挽袂见她一副还有话要和阿善说的样子,不敢多问,只得忐忑回了自己屋子去换出门的装束。

这边阿善也抚平了鬓发,又换了身衣裙,牧碧微打量着她精明能干的模样笑着道:“一会去甘泉宫太后是不是喜欢我还未可知,但见着了阿善你定然是不会讨厌的。”

阿善低头系好了香囊等物,起身道:“可是奴婢与太后身边的人有些像?”

“那位莫作司的神态与阿善差不多,都是精明能干又规矩十足的模样。”牧碧微哂道,“若不是挽袂才被打掉了些傲气,我还不敢带她去呢!”

“其实按奴婢来说,这一回也未必要带她过去。”阿善道,“这一回女郎过去有所求,又何必多她这么一件事?”

牧碧微摇了摇头道:“前几日欧阳氏被降了位份,因为她被降位的名义是言语无状导致姜顺华以有孕之身气晕!如今孙贵嫔有了身子,太后若是立刻就将欧阳氏升回去,那么等于是打了姜顺华的脸,孙贵嫔叫太后看着不顺眼,从前是宠爱,如今又添了身孕这一重,这会宫里除了姜顺华之外再无第三人有孕,万一这两位都诞下了子嗣,太后还指望姜顺华所出的能够压一压孙贵嫔呢,又怎么会在这个时候给姜顺华没脸?这件事情虽然是陛下直接处置的,可我在其中做的手脚,太后纵然不晓得,多少也有些猜疑,索性借着挽袂并葛诺先前与欧阳氏宫里人的过节说开了,也好叫太后放下心来——我到底不及欧阳氏与太后亲近的,若再存了疑惑,如今反而是对自己不好呢。”

她又道,“况且我这风荷院里统共就这么四个人,虽然因孙贵嫔有孕,如今宫里上上下下都没心思计较你的入宫,然而我既然去求见太后,太后又怎么会不想起?挽衣年纪又明显是小的那个,太后纵然不知道我这边四个人里原本以谁为首,看她年纪也决计不是院子里头主事的,到那时候必定以为我为了你故意打压方贤人派来的人!方贤人不得陛下喜欢,似乎也是太后安排过来的,这样又岂是取信太后之道?”

阿善仔细想了一想,道:“奴婢这两日观挽袂不像个聪明的。”

“她若是个聪明的咱们就该头疼了。”牧碧微道,“就这么一个,我还是反复敲打呢!你瞧见她这两日失魂落魄的模样了么?我猜她定然有什么事情瞒着咱们,只是觉得她是个好控制的,也还能调教调教,反正我这儿一时添不得新人,总不能什么事情都累着你一个人。”

“女郎说了早先她并葛诺与欧阳氏身边人结怨的经过,奴婢以为这挽袂纵然不是左昭仪那一派布下来的闲棋,那也是落在有心人眼里过的,不然怎的偏偏她到了女郎身边来?”阿善沉吟了下,道,“欧阳氏为难女郎是因为何氏从中撺掇挑唆,但奴婢想着,早先这挽袂与葛诺尝因为得罪了欧阳氏的身边人,又是欧阳氏亲自吩咐内司修理过的人,那么欧阳氏对她定然是有了心结在前的,固然欧阳氏出身大家,等闲之事上头还不至于似那唐隆徽一样放下了身段公然亲自去与比自己低微许多的人为难,然而若是晓得她是女郎身边人,恐怕便是没有何氏挑唆,对女郎也有几分不待见。”

牧碧微眯起了眼:“欧阳氏乃是太后甥女,又是这宫里出身高贵的妃子里头仅次于左昭仪的,阿善你看到了么?我还没弄清楚这宫里的分帮结派前,就有人想推着我远离左昭仪这一派呢!”

“若无左右丞相掺合,原本女郎应该是封妃册嫔的,那样的话伺候的人手自然是从内司那边调,怎么也调不了冀阙的宫人。”阿善道,“而女郎被赐居这风荷院又被派了那四个伺候的人,不过是短短不到半日光景,听说他们都是方贤人派过来的,方贤人乃是太后的人,原本有孙贵嫔盛宠在前,太后本不会对女郎太过不喜,当然女郎这回进宫,前朝意见很大,尤其是左右丞相,太后为社稷考虑,自然不免对女郎有所迁怒,然而以太后的身份,还犯不着在女郎身边人上头做手脚。”

牧碧微那会才进宫,又是顶着父兄之罪的名头,连个妃嫔位份都没弄到,就算不知后来能否得宠,高太后也不会将一个小小女官放在眼里的,况且又有孙贵嫔、唐隆徽这一干阻挡曲氏为后的人在,高太后手底下的人自然有更重要的地方派,又哪有功夫分到一个青衣身边的道理?

再说看挽袂的模样也实在不像那等聪明的可以做间的主儿。

“欧阳氏无故与我为难可不就是何氏把她请到了平乐宫的?”牧碧微抿了抿嘴,笑着道,“看来到底是咱们小觑了这位容华娘娘!虽然到这会她才搬出平乐宫做一宫主位,可手却伸的不短!连冀阙这边也能说上些话呢!”

两人正商议着,挽袂却已经换了衣裙过来了,看了眼她怯生生的模样,牧碧微有些不满,蹙眉道:“你的例钱又不归我发!”

挽袂一愣,只听牧碧微继续道:“便是少了又在我跟前摆着模样做什么?”

“奴婢不敢!”挽袂赶紧请罪。

“一会要去甘泉宫与太后、太妃谢恩,你这样委委屈屈的,莫非是要告诉太后与太妃我为难了你不成?”牧碧微冷着脸道。

挽袂心道,你何尝没有委屈我来着?若不然当我高兴这样整天愁眉苦脸吗?

只是她对牧碧微已存了畏惧之心,如今又加了一个虽然还没见过手段,可看着气势就不弱的阿善姑姑,这样的话自然是怎么也不敢说出来的,小心翼翼的道:“许是奴婢昨儿个没睡好,因此这会精神差了些,还望青衣宽恕!”她如今可没心思去争牧碧微身边的地位了,毕竟笑人说的那件事情已经过去了好几日,欧阳氏的惩罚都下去了,若是因着自己禀告迟延叫牧碧微有所悔恨,还不知道被怎么处置呢!这会她只想着速速离的远点最好被忘记才好。

因而也不怕说自己精神不好,让牧碧微改带挽衣出门——而且甘泉宫那是什么地方?牧青衣又不是左昭仪,闻说上回有姬深在,太后也很是给了她脸色看呢,牧氏尚且如此,她一个宫人倘若被迁怒那就更不妙了!

牧碧微听了她这么回答,对阿善笑道:“这话若是你听了会怎么想?”

阿善毫不含糊道:“女郎明鉴,先不说女郎这儿并没有太多粗活,奴婢才进宫来,又怎么敢随意支使起宫里的人?有些什么活计向来都是自己做了的,挽袂睡不好,可与奴婢没关系!”

“善姑姑误会了,奴婢并没有那个意思!”挽袂早知道这阿善不好惹,却不想她与牧碧微联手这样难对付,赶紧解释。

牧碧微看了眼屋角铜漏,算了下时辰也懒得与她在这会计较,径自一指自己妆台:“那边那盒胭脂赏了你,给你半柱香的功夫收拾出精神来,半柱香后你若还是要存心丢我脸,我叫你以后都丢不成!”

阿善在旁笑着道:“这宫里的宫人到底与咱们家里不一样,奴婢记得先前牧家继夫人陪嫁的一个小娘子,也是个泼辣厉害的,那回女郎着她三分之一柱香里收拾好了,结果才四分之一柱香呢就光光鲜鲜的出了门,不过今儿到底是要去见太后与太妃,下些功夫也是对的。”

这话听得挽袂心里头七上八下,她不敢多想,低着头道:“奴婢谢青衣赏赐!”拿了胭脂也不敢在牧碧微的内室梳洗,匆匆的出门去了。

“女郎既然打算要留这挽袂下来用,如今瞧她被恐吓的倒是把个奴婢应有的惧主之心养出来了。”等挽袂走后,阿善便笑着对牧碧微道,“只是一件,如今女郎身边人少,单奴婢一个跟着到底不成话,那一个挽衣的年纪到底小了些,不及这个挽袂用处多,到底大宫女该有大宫女的气度,不然过些日子女郎若是晋了位…届时便是能够添人,到底初来乍到难以趁手,况且到那时候来的人怕也是不简单的,接下来还是要教一教这挽袂的进退之度才是!”

“我就是等着你来教导。”牧碧微也不讳言,道,“她是个色厉内荏的主儿,才来之时见我与顾长福说话柔柔弱弱的便当我好欺负,后来也才跪了一会碎瓷就乖了下来,骨气不足而懦弱有余,才与我处了几日光景,那次平乐宫就肯脱了披风与我穿,再加上左昭仪当初准了她与葛诺一起进冀阙,居然傻到了当着我的面不断夸奖曲氏,连我故意说曲氏不好都还要帮着争辩——这是个好哄的,我倒不怕哄不了她向着我,只是却担心她那点儿脑子,若是做了近身之人,将来遇见个聪明些的,趁咱们疏忽的时候把她套了个底儿,岂不是叫咱们平白的栽了?”

阿善听了也觉得有些失望:“才跪了一回瓷片就乖了?这性.子确实过于绵软了些!早先继夫人唆使的那几个小蹄子哪个不是被女郎收拾过两三回,甚至还打死打残了几个才晓得女郎不是那起子眼皮子浅的东西可以小觑的?若这挽袂乃是对头身边之人倒是好了,要近身伺候女郎的确还得再看看。”

“形势急啊!”牧碧微叹道,“不成想孙贵嫔在这眼节骨上有身孕,这样的机会若是放过实在太没天理,这会还不晓得事情能不能成,但我想着多半问题不大的,只是我可不想太后一面抬举我一面又要指个人过来近身伺候,这近身伺候的人还是先占了届时推脱或者架空都有些余地吧!”

第九十九章 安平王世子

甘泉宫上回跟着帝驾已经来过了一回,乍见到满宫逆时盛开的鲜花时牧碧微已经不再觉得惊异,阿善虽然也是头次见到,但她到底城府深沉,又不似牧碧微之前侍奉圣驾之前,故作惊奇以向姬深大发娇嗔,却是惦记着无论如何不可丢了牧碧微的脸,因而只在一开始露出一抹诧色,随即神色恢复正常,这个时候便显出了带着挽袂而非挽衣的好处,虽然两者都是冀阙伺候之人,挽袂到底比挽衣先进宫了好几年,纵然没在甘泉宫里伺候过,怎么说也听说过甘泉的冬日之景,获准进宫、至和颐殿的这段路上三人都未失仪态,不至于还没见到高太后,先叫甘泉宫里引路的小内侍看低了去。

和颐殿上照例是一派融融春意,小宫女引了三人进去,却见高太后与温太妃之外,还有一个十岁模样的男童,容貌端正可爱,华衣美服,正倚在了高太后身上说着什么。

牧碧微不及细思这男童的身份,先跪了下去行礼问安,高太后一手搂着那男童,淡淡看了她片刻,倒是叫了起,牧碧微自是赶紧谢恩,便听太后与太妃还没说话,那男童先自脆声道:“这位婶母瞧着倒是与旁人不同。”

他话音才落,高太后已经不悦的轻斥道:“这哪里是婶母了?恞郎好生卤莽!”

那男童性格显然颇为活泼,被高太后斥了一句也不当回事,笑着道:“不是婶母?那是孙儿莽撞了,只是皇祖母这儿除了曲婶母、欧阳婶母等几人,旁的人哪里有资格来呢?这回认错了人,皇祖母可怪不得孙儿。”

“你呀!难怪你母妃要将你巴巴的送进宫来,哀家瞧她说什么叫你来承欢哀家膝下呢,却是来哀家这里专门淘气来的。”高太后虽然斥了他,却也没当真生气,只是嗔怪的说着,这男童唤高太后做皇祖母,想来不是安平王之子,就是广陵王之子,瞧他与高太后说话的模样也是极得高太后喜欢的,估计多半还是嫡子,牧碧微思忖着又向他也欠身礼了一礼。

旁边温太妃觑出她还没猜出男童身份,便掩袖轻笑了一声道:“太后这话可是冤枉了安平王妃了,这分明是王妃一片孝心,太后这话若是叫王妃晓得,下回也不敢叫世子进宫了,那时候太后可又要急了呢!”

“母妃一心孝敬皇祖母,可不会不许孙儿进宫。”姬恞是安平王之嫡子,其母王妃高氏,乃是高太后的嫡亲侄女,因而虽然安平王不如广陵王得高太后偏爱,但姬恞却因为高氏的缘故很受高太后喜欢,而且他又比广陵王嫡长子还年长岁余,在重视嫡庶之别的高太后看来俨然是长子长孙了,自然分外宠爱,时常出入甘泉宫,对温太妃自也不陌生,这会便不拘束的推着高太后笑道,“皇祖母,温祖母这么说,怕是羡慕皇祖母这含饴弄孙的景象呢!”

温太妃笑着拿了几上一个橘子与他,道:“是是是,我啊见着你们祖孙和睦喜乐,可不是羡慕的紧?”

“温祖母若是羡慕,何不早日为四叔娶了王妃,如此过不了多久温祖母也会有小堂弟抱了。”姬恞忽然说出这么一番话来,倒叫高太后与温太妃都哑然失笑,温太妃反应过来,指着他与高太后道:“以后可是不敢取笑世子了,才说了他一句,倒连他四叔都惦记上了!”

高太后假意嗔道:“你小小年纪如何惦记起了娶妃?可是平日念书都不学好了?”

姬恞眨了眨眼睛惊奇道:“这是温祖母羡慕孙儿,孙儿想到昨儿父王之言便替温祖母出个主意罢!孙儿平素里读书一向用功,前些日子母妃进宫可还说与皇祖母听过的,皇祖母当时还赐了孙儿笔墨呢!”

“你父王说了什么?”高太后好笑道,“莫非是想与你多添几个弟弟?”安平王请封庶女的事情才过去没多久,为了这件事情,牵累了高太后所喜欢的广陵王不说,事情本身也是高太后所不喜的,因此事后高太后借口多日不曾见到安平王,将他叫到和颐殿很是叱责了一番,又责他不许给高氏没脸,心道这才几日光景,谅安平王也做不出什么不好的事与不好的话,倒有可能是与高氏和睦起来,这会便没叫牧碧微一行退下,依旧晾着她们拿眼角留意着,笑着逗孙儿。

却听姬恞慢条斯理的道:“回皇祖母,父王说的正是弟弟们,不过却不是母妃所出的弟弟,乃是三叔膝下的弟弟们呢!”

虽然不是安平王与高氏和好之事,但长子关心三子,到底是高太后所喜闻乐见的,便笑道:“哦?你父王这会就断定你三叔要添的是你堂弟了么?他可是说了叫你要好生念书,将来好指点弟弟们功课?”

“父王说孙氏与姜氏小家子气十足,实在不是能够抚育皇子之料,两位堂弟生在天家乃是天大的福份,但若不能好生教导,恐怕却要辜负了这份福气。”姬恞歪着头拨弄着高太后搂住他的一只手上所戴的碧玉镯子,一字不差的复述着安平王的话。

此言一出,以温太妃的城府也不觉一怔,高太后看了眼左右,宋青衣会意,亲自带了人下去叮嘱,因殿中忽然的安静,姬恞也有些惊讶,他抬起头来,面上倒没什么惊怕之色,反而一脸无辜,望向了高太后道:“皇祖母,可是孙儿说差了话?”

“恞郎说的乃是你父王之言,又有什么错?”高太后虽然心头暗愠,对着嫡亲的孙儿却是怎么也发作不出来的,当下摸了摸他的面颊,叮嘱道,“只是这样的话下回也要看场合说出来,若不然就是给你父王惹麻烦了,知道么?”

姬恞哦了一声,看向还在殿中、面色沉静却难掩一丝紧张的牧碧微三人道:“是孙儿疏忽了。”

“以后注意就是。”高太后松开搂着他的手,吩咐旁边的莫作司,“小厨房里的点心差不多做好了罢?你带恞郎去尝尝,若有好的,也给芙娘带些回去。”

眼看莫作司就要带姬恞下去,牧碧微到底小声道:“奴婢家中老仆方才在风荷院里做了梅糕,听陛下说与宫里糕点的法子有些不一样,正是来进献太后与太妃尝个新鲜的,因如今正逢梅花盛开之时,若是两位娘娘尝着好,做起来倒也方便。”

姬恞听见,下意识的回头看了一眼高太后,高太后淡淡的道:“恞郎你先下去,风荷院离甘泉宫甚远,虽然装在食盒里头怕也冷透了,一会哀家使个宫人尝了若是好,热过了再拿去与你。”

“谢皇祖母。”姬恞那么一看倒不是存心讨要糕点,不过是好奇牧碧微究竟是什么人才那么一看,如今高太后既然误会,他自然也不会去解释。

当下姬恞被莫作司带走,殿里除了高太后与温太妃,便只剩了牧碧微三人侍立在殿下,高太后冷冷扫了她们一眼,目光落在了阿善所提的食盒之上,淡淡道:“这里头就是那梅糕?”

“回太后,正是。”牧碧微欠了欠身,这才道。

“哀家倒不曾听说过牧家有什么私房糕点,还是之前一直藏得严实无人知晓?”高太后淡淡的一句,牧碧微却似一惊,赶紧跪了下去道:“回太后的话,奴婢之仆虽然是在牧家一直伺候奴婢的,然而却非牧家之人!乃是先母陪嫁,因而这梅糕的法子却是在闵家的时候学会的,方子还是奴婢之先外祖母的陪嫁,并非家父有意隐瞒什么。”

高太后斜睨了她一眼,牧碧微在这时候过来有什么打算,在宫闱里待了大半辈子的高太后当然不可能看不出来,提梅糕之事也不过是敲打罢了——温太妃与牧家的渊源高太后也是知道的,因牧齐曾做过先帝睿宗的伴读,虽然这个伴读履职时先帝早就上朝议政了,不过是高祖皇帝念在了牧寻的份上,故意抬举其独子,但高祖、睿宗对牧家风评一向不错,而且这一回牧碧微进宫,严格说来,实在不能算牧家的错,沈太君与牧寻只得牧齐一子,她出身大家守寡多年,独子长孙一下子折进了牢狱之中,凭心而论就是高太后处在了沈太君那位置上定然也是一样的做法。

这种种原因,高太后对牧碧微本身其实并无太大不喜,太后是个重门第的人,牧碧微的出身,在太后眼里当然是不能与曲氏、欧阳氏来比,但往下比之同样正三品官员嫡女的崔列荣,牧碧微却还占了个牧家先祖家声清烈。

说起来都是何氏不好——因温太妃昨儿提醒了高太后,何容华也是个泼辣张扬得势不让人的主儿,何氏出身又不高,高太后这会渐渐歇了抬举何氏一个人以夺孙氏之宠的心思,见到牧碧微主动过来,心下动了一动,示意她起了身,面上却依旧淡淡的:“宫里不缺那么几道点心,哀家随口问问罢了,你就是来送点心的么?”

“奴婢也是来与太后请罪的。”牧碧微察觉到温太妃递过来的眼色,定了定神,重新跪了下去恭敬道。

第一百章 诡辩之才

高太后早料到了牧碧微选在了这个眼节骨上来求见自己,必然是想趁着孙氏有孕的光景分一杯羹,因牧齐早年与先帝睿宗的情份,再加上了温太妃的面子,而且高太后诚然如牧碧微所料,并不愿意这宫里头再出一个独宠的妃子,相比孙氏唐氏之流,哪怕是何氏,牧碧微的出身都更接近高太后所喜欢的那一类。

因而她接到甘泉宫守门小内侍的禀告后,才点头答应了叫牧碧微进来一见,如今听牧碧微说了请罪,倒也不意外,只是淡淡问:“你请什么罪?若是因宠生娇呢,皇帝年轻,对后宫不免娇纵了些,这两年犯这一条的人多了去了,哀家上了年纪,也没心思多管,也不多你一个。”

高太后这话看似在询问牧碧微请罪的原因,可话里话外的意思却不啻于告诉牧碧微,若是没有新鲜点的理由还是莫要多罗嗦了,她早已听腻。

牧碧微晓得高太后乃睿宗元配,又是从一个寻常王妃做到太后的,过去几十年里后宫妃嫔的把戏想必也是看多了,因此不敢怠慢,先叩了个头,才带着一丝战战兢兢道:“奴婢惶恐,奴婢委实不知挽袂与葛诺早先得罪过欧阳娘娘的近侍柯青衣,因而对欧阳娘娘无礼,如今实在不敢去德阳宫向欧阳娘娘请罪,想着太后太妃都是仁慈之人,这才借着献梅糕之事来求太后替奴婢转圜一二!”因欧阳氏本为昭训,如今降为凝华,虽然都可称娘娘,然而这降位高太后定然是不喜的,牧碧微便以姓氏称呼,也算是个讨巧。

她这番话倒是出乎了高太后意料,与温太妃对望了一眼,皱眉道:“究竟是什么事?”欧阳氏受罚,究竟是哪些人在背后出力,高太后当然清楚,即使牧碧微那一番话高太后不能全部知道,但从欧阳氏受到降位,还偏偏降在了顺华之后的位份的圣旨上,也大概能够推测出牧碧微的“功劳”。

只是高太后想着牧碧微这会有用便打算这一回装一装糊涂也可,不想牧碧微上来就主动提起。

“回太后,这件事情奴婢实在是奴婢的错,因醒悟过来的时候陛下着令欧阳娘娘降位份为凝华的圣旨已经下去了,奴婢急得没法,本想先去了德阳宫与欧阳娘娘请罪,只是又担心娘娘正在气头上,奴婢倒不是怕受惩罚,毕竟是奴婢做错了事儿,欧阳娘娘怎么罚奴婢都是应该的。”牧碧微说到了这儿神色一恸,两行清泪便落了下来,她不敢拿帕子出来擦拭,任凭泪水滴落在了前襟上,继续悲悲切切的说道,“只是奴婢的老仆三日前才蒙陛下恩惠进了宫,带来了一个消息,道是祖母因奴婢长这么大头一回离开家中,虽然晓得奴婢如今服侍陛下乃是天大的恩典,究竟心里挂念,饮食清减了许多,再加上奴婢的父亲这两日身子也不大好,奴婢想着若是这会宫里再传出奴婢做错了事受了欧阳娘娘之罚的事情,奴婢的祖母与父亲定然更为忧心的,奴婢左思右想,虽然明明晓得过来求太后实在是冒昧,却也顾不得了…”

说到最后几句话,牧碧微已经是伤心难奈,几近语不成声!

见高太后眉宇间已有不耐之色,牧碧微复拿帕子飞快的擦拭了一下泪水,这才说起了正事,先一指身后的挽袂,挽袂与阿善方才都已经跟着牧碧微跪了下去,这会便又把头低了一低,望去正是极可怜的模样,牧碧微楚楚道:“太后明鉴,奴婢得蒙陛下恩典,留于冀阙宫中侍奉陛下左右,陛下吩咐奴婢按三品贤人之份例,因而赐了风荷居居住,又另赐了四名宫人照拂奴婢,这宫女如今同另一个宫女改名为挽袂,早先名叠翠,是两年前左昭仪执掌宫务后调进了冀阙宫的。”

听到左昭仪三个字,高太后面色更加茫然,道:“然后呢?”

“奴婢刚进宫的时候什么也不懂,不免向她请教,挽袂便告诉了奴婢许多事情,只是又与奴婢交代了她与风荷院里另一个叫做葛诺的小内侍在没到冀阙宫服侍前的一件事儿,正是奴婢初入宫闱,不谙人事,一时想左了才害了欧阳娘娘!”牧碧微难过的道,“挽袂道她与葛诺从前关系便极好,以姐弟相称,而葛诺在调入冀阙宫前,因事冲撞过了欧阳娘娘身边的近侍柯青衣,因而受到了责罚,后来,冀阙缺人,时左昭仪掌宫闱,从各宫调拨宫人补充,其中就有挽袂,挽袂因葛诺早先的卤莽,担心他独自留在原本伺候的地方无人提点会继续惹事,就壮着胆子去求了左昭仪,不想左昭仪贤德仁和,准了她所求,两人遂都到了冀阙服侍不说,奴婢入住风荷院,两人还都调了过去!”

到了这儿,以高太后与温太妃在宫闱里头的经验,已经差不多能够猜出牧碧微接下来的说辞了,只是走个过场到底也要走完,高太后便淡淡道:“既然他们得罪欧阳氏乃是在你进宫之前的事情,却又与你有什么关系?莫非为了这点子小事你就要担心欧阳氏会与你为难?这也太小觑了欧阳家的女郎了!”

“太后说的正是!”牧碧微重重的点头,又是懊悔又是羞愧的说道,“都是奴婢才进宫,急着问这问那,当时听挽袂说到她与葛诺尝冒犯过了欧阳娘娘的身边人,只问了娘娘位份,却没深问下去——也不怕太后笑话,奴婢从前在家里时,因父兄长年不在邺都,祖母管束得紧,轻易不许出门的,所以虽然生长邺都,对邺都的大家望族却也是一知半解,欧阳家奴婢当然是听过的,但当时才进宫来,心里难免还有些不安,竟是一时没想到了去!只听挽袂提了欧阳娘娘的位份并宫室就问起了旁的,这才有了后来误会娘娘之事!”

这会却是温太妃接话叫她继续讲下去了,温太妃笑着道:“欧阳家的女郎是欧阳家老太君一手养大的,气度最好不过,些许误会她怎会放在了心上?你做了什么要这样的惶恐?”

“回太妃的话,奴婢之错委实过大。”牧碧微拿帕子又擦了下眼角,苦涩道,“前几日,就是顺华娘娘传出孕信的那一日,平乐宫绮兰殿的容华娘娘邀了欧阳娘娘过去赏梅,中间容华娘娘想到了奴婢,便使人将奴婢也唤了过去,奴婢去了,便觐见了欧阳娘娘,只是不想欧阳娘娘见到奴婢时神色不豫,奴婢当时不知欧阳娘娘的出身,只是听容华娘娘介绍后,想着欧阳娘娘怕是因奴婢当日带着挽袂的缘故,迁怒奴婢——”

她说到了这里,高太后不悦道:“真是胡言乱语!”欧阳氏即使不姓高,到底也是高家女郎所出,高太后虽然晓得牧碧微定然还有下文,这话听着到底心头不快。

“如今想来哪里是欧阳娘娘迁怒奴婢呢?”牧碧微以袖遮面,那模样看着竟是说不出来的羞愧,她叹道,“想欧阳娘娘贵为上嫔,不但是欧阳家的嫡出女郎,还是太后的甥女,莫要说葛诺、挽袂都只是一介寻常宫人,便是奴婢,又怎么入得了欧阳娘娘的眼目?欧阳娘娘之所以对奴婢神色不豫,恐怕还是因为娘娘自来规矩严谨,而奴婢才进宫不几日,到底不曾学过宫里头的规矩,在娘娘跟前进退有不足之处,娘娘重规矩,这才不豫——这也是娘娘不欲给奴婢难看,因而不曾明说,只在脸上露了出来,是着意提点奴婢呢!却不想奴婢这般的蠢笨,生生的作践了娘娘一片好心!奴婢…奴婢实在是罪该万死!”

“因在平乐宫里存下来的这一番疑虑,后来因顺华娘娘有孕,又在祈年殿里昏倒,陛下翌日因关心子嗣,问了起来.经过,陛下想是因为忧急顺华娘娘腹中子嗣,闻说欧阳娘娘前一日的确也在平乐宫便大怒,当场下了降欧阳娘娘的圣旨!奴婢见状也吓得不敢多说什么,后来陛下怒容敛了些,便将奴婢叫了过去仔细盘问,奴婢并没有与顺华娘娘…见面,因而只与陛下说了自己被召到平乐宫里去的经过,陛下听奴婢说到欧阳娘娘叫奴婢多折些梅花送到德阳宫中去后便十分生气,问奴婢顺华娘娘与欧阳娘娘起冲突可是为了折梅花之事,奴婢因为并没有见到顺华娘娘,也不知道顺华娘娘到底是为了什么生气,便告诉陛下奴婢也不晓得。”因想到了高阳王名照,牧碧微临时将照面改成了见面,后头更是越说声音越小,面上愧疚之色却愈盛,到最后连头都抬不起来了,“陛下担忧顺华娘娘的子嗣,又问奴婢欧阳娘娘身边近侍极多,加之娘娘到平乐宫去也是容华娘娘所邀请,怎的那许多宫人偏生要把奴婢从宣室殿叫过去替欧阳娘娘折梅花?奴婢答不出来,陛下问得急…奴婢…奴婢心里害怕,加之一时想左了,便告诉了陛下挽袂与葛诺之事,又猜测是不是欧阳娘娘因此迁怒奴婢!”

说到了这里,她不待高太后与温太妃说话,重重的一个头叩在了地上,抬起头来时额上已经通红了一片,愧声道:“是奴婢卤莽无知、冒犯了欧阳娘娘,虽然陛下当时就训斥了奴婢,又告诉了奴婢欧阳娘娘的出身,听了之后奴婢简直无地自容!当时虽然立刻就想到德阳宫中去与娘娘请罪,可是…可是想到祖母与父亲…”

她低着头,不敢再说下去,泪水却一滴一滴的落在了身前的殿砖上。

高太后与温太妃对望了一眼,前者眼中流露出了一丝复杂。

半晌,牧碧微才等到了高太后的声音,淡淡的、不带任何偏向的:“你先起来说话罢!”

这会牧碧微还不敢松气,又叩了个头才站起了身,惭愧道:“奴婢委实无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