呀几声惨叫过后,前头几个人应声倒地,后面的劫匪踩着同伴的尸首继续向前。放箭的箭应该是意识到形势不对,改为擒贼先擒王,一支冷箭放向了指挥的头目。

舵主早有所料,随手一抓,抓了个身边的人挡在自己胸前。惨叫一声之后,他身前的人应声倒地,他则躲到了大部队后面,催促着底下的小兵小将向前冲,高喊着:“谁抓到隶王妃!鲁爷大赏!房子一幢,良田百亩,以后不需被征兵,不需交赋税。家里老母儿女鲁爷帮你们养到老!”

真是歇斯底里了!那些劫匪们听见这个丰厚的报酬,都红了眼睛迎着箭雨往前冲。

眼看着冲在前面的人犹如海浪一样要推翻了整个草垛时,李敏揪了一把胸前的衣服,眯成的眼缝锁定了夜里飞闪而来的那道光。

是,上次她快掉下悬崖时看到的那道刀光,一刀将人砍成了两半,这次一样是犹如疾驰的闪电飞来。

哇,几声惨叫,飞来的大刀是瞬间抹去了快靠近到她前面的几个人脖子。

同时,冷箭却没有放了。

院子里的劫匪们,都愣愣地注视着那把抹了他们几个同伴接着插进到泥土里的那把大刀。

那大刀,约有半丈长,巨大的刀身,貌似已经足以证明持刀的主人好像魔鬼一样巨大的身材。锋芒的刀刃,闪烁着像流星一样的冷光,仿佛在嘲笑鄙夷着他们。

李敏只觉得这把刀插在她面前,好像是个巨碑,一个盾牌,一个像守护神一样的东西,心里头忽然升起一股踏实感。

虽然不知道这位侠士是谁,但是,对方一而再再而三地出手救她,怎能不让人心生感恩。

“这,这,这——”几个离大刀最近的劫匪退了下来,惊恐的神色写在他们眼里,其实他们都不确定,只是听说过,“好像是离魂刀。斩了谁,谁,谁下辈子必须一辈子呆地府里了,不能投胎为人了。”

“胡说八道!离魂刀是传说里的刀,怎么可能出现在这?”

“但它不是离魂刀是什么?上次寨里一百个兄弟,还有林舵主和他底下二十个兄弟,不是都被人砍了脑袋,他们的尸首到至今都找不到影子吗?”

原来上次绑架她的那个山寨,被人血洗后,竟然连尸体都被对方毁尸灭迹了。难怪,这群劫匪喊着不怕死,现在都不得不怕死了。想想死了自己的尸体都不能保全,不知道被扔到哪儿去,谁能心里不惧怕。

是那个男人能做出来的事。李敏想。

“冲,都给我冲!离魂刀在这儿有什么用?主人都不见影。没有主人,这把刀能动吗?”劫匪们后面的舵主张开嗓子嘶吼,催促底下人再往前冲。

劫匪们听着有理,再有那刚才夜里射出来的冷箭突然没有放了,一个个挥舞着大刀再次向前。

嗖,又一把冷箭划过空气,刺入最前面的那个劫匪的胸口,一箭再次毙一条人命。

“该死的!什么人,只会放冷箭!”

破口大骂的劫匪,随之又听见了插在泥土里的离魂刀发出一阵晃动。刀身晃动的声响,真是犹如阴曹地府里传出来的声调,阴沉沉的,伴随风声鹤唳,好比鬼魂哭泣一样。几个劫匪当场扔了刀子拔腿就跑。

乌合之众就是乌合之众。但是这群乌合之众里永远也有阿牛那种真正不怕死的。这些人举着刀枪踩着同伴的尸体,为了那百亩良田与房子等,冲进了草垛里。

李敏抓准时机往柴房那处一闪,回头却见方嬷嬷爬着出草垛但是可能来不及了。灵机一动,她将手里早已准备好的火石点燃了的草梗,随手一扔,扔进了草垛里。

哗,火光一下子燃亮了小院子的天空。

京师里一串铁蹄,在望到火光升起的刹那,急速向小院子奔来。

不会儿,在巷口望风的几个劫匪第一批人头落地。冲上来的骑兵,将院子里的劫匪们团团困住。

夜风里,只见骑兵上黑色波纹的旗帜,像黑色翻涌的海浪一般,像是能把天地万物都吞噬掉。骑在高头大马上的白衣飘飘的英俊少年郎,晶亮的眸子里射出一抹凶狠的戾气,对着那院子里一群开始打哆嗦的劫匪:“全给我杀了,只留一个活口。”

听到这话,那些劫匪自动放弃了刀具,一个个咬碎了牙齿里藏着的毒药,一排倒地之后都没有起来的。

朱理一看,着急下了马,到离最近的劫匪那里想掰开对方的嘴巴查看时,听见一道声音传来。

“小叔不用看了,都死了。”

“大嫂?!”朱理惊喜又忧愁,抬起脸,看到李敏从院子里的角落钻了出来。

护国公府的骑兵随即都纷纷下马,单膝跪下。

都说护国公府的军队了得,只瞧小王爷身边带的这群护卫,不多吧,至多二十个,却是刚打开排场的时候,已经把院子里刚才满满四五十个劫匪全吓倒了。

李敏拿指甲轻轻弹了弹衣服上的灰,对走上来的朱理说:“小叔,有什么话回府再说吧。”

朱理对于她这话,点头:“好,全听大嫂的。”

方嬷嬷此刻也是灰头灰脸地从草垛后面爬了出来,一出来冲朱理磕了脑袋说:“幸好王妃机灵,知道前面的路肯定有人埋伏,带老奴藏在了这。关键时候又放了把火,救了老奴的命。”

听见这话,朱理惊讶的目光望向了李敏,感叹道:“原来那把火是大嫂放的。”

“是大少奶奶放的。”方嬷嬷用力点头。

两个人吃惊的是,少有女子在危急关头居然还能临危不惧,冷静放火。

当大夫的嘛,面对人生死的时候多着了。拿手术刀对着哇哇叫的病人能不手抖才叫做真正的本事。

李敏只对他们两个轻轻点了点头,回头,只是去留意那把插在泥土里的离魂刀,结果,离魂刀早不知所踪了。只是她放火的刹那神游的瞬间,刀就不见了。

好厉害的人!

怎么做到的?

“大嫂在找什么?”朱理注意到了她脸上的神情,在叫人把回府的马车拉来的时候问。

李敏回了头,脸上淡淡的:“没有。只是好像听见一只猫经过。”

随之,李敏带方嬷嬷上了马车。朱理留下处理现场的善后工作。马车离开的时候,李敏伸只手掀开车窗的帘布,见外头的月亮一轮,在此刻露出了光亮的脸,照在京师的头上,金黄灿烂。有谁能想到这儿刚发生了一场屠杀。

“大少奶奶——”方嬷嬷像是劫后余惊未平,给她递上擦脸的汗巾时,额头沾了两颗汗珠未及时抹掉。

李敏却对她此刻脸上的表情微眯了下眼,接过汗巾,擦过脸之后,在马车卧榻上一躺,稍微休息一下。

夜里深深的,朱理让人收拾现场时候,也发现了现场劫匪们胸口被射中的冷箭,拔出一支以后插进了自己腰间,等回府之后再仔细查看。这样的白箭,他以前见都没有见过。剪头一般都是两个楞,这支箭的剪头,貌似不太一样,是三个头。

趴在屋檐上的伏燕,在等到自己府里的小主子处理完平安走了以后,才敢带着朱隶的大刀离开现场。

几个飞步,他飞回到了朱隶所在的小院。

朱隶站在屋子里,与一个老人四目相对。

“主子,伏燕回来了。”老者尊敬地向朱隶说。

朱隶冷冷地哼了一声,沉声大手一挥:“进来吧。”

伏燕进了门,跪下禀道:“二少爷带了人及时赶到,在场的劫匪全服毒自杀了。”

“死了就死了。”朱隶毫不可惜地说,“上回留的几个活口,最后一样谁也说不出鲁爷是谁。”

说完,朱隶拂袖大步坐回到榻上,一双沉闷的眼睛看的是眼前的老人:“你怎么回来了?”

老人其实有五十岁以上的年纪了,满头白发白须,精神却依然硕硕有神,一双浅褐色的眼睛充满智慧,身体壮实,肩头披了一件黑色红纹大氅,为护国公府黑飚骑军军师的标志。此人姓魏,正是护国公府的首席幕僚,魏军师,魏老爷子。以前跟随朱隶的父亲,朱隶继承护国公府之后,随之侍奉朱隶。

“老臣奉王爷的命令处理完北疆的事儿,听说王爷在京师有难,于是回来了。”魏老说。

“回来做什么?我有让你回来吗?”朱隶挑起眉问。

伏燕这才发现,公孙良生躲在了隔壁屋子里没有出来,肯定是挨魏老骂了。比如刚得到李敏遇险的消息之后,朱隶要带刀出去救人,结果被魏老拦了下来。

魏老说话向来耿直,从来不怕与主子直面对抗,说:救王妃哪里需要王爷亲自出马?救不了王妃,这群人还能在王爷底下当差吗?王爷,你未来也不是能天天呆在府里陪王妃的,这会儿不锻炼下这群奴才,以后难道王爷要带王妃上战场?

几句话,虽然听起来很不顺耳,但是,魏老说的句句是在理。朱隶只能随手将离魂刀扔给了伏燕带过去救人。接着,在屋子里呆着自然是坐立不安。

一股闷火没法发,朱隶只能抠着魏老的眼儿发发火儿。

魏老知道他是怎么回事,多少心头是有些惊奇。想他这位少爷,从小他在前护国公身边,也是从小看着朱隶长到大的长辈。从小迷恋朱隶的少女算起来为无数,曾传出福乐公主为了朱隶乃至绝食的事,可朱隶好像天生对女子不感兴趣。上回容妃娘娘撮合与李莹的婚事,朱隶也不过是想着是时候该结婚生个孩子完成祖宗传宗接代的任务,才答应下来的。

什么时候,一切都变了。朱隶的妻子换了个人,由三小姐换成了二姑娘。眼看,朱隶像是对二姑娘动了感情了。

魏老摸了下白胡茬,睿智的眼瞳一闪,眼神示意伏燕。

伏燕接到他眼神,说:“主子,奴才赶到的时候,因为发现还有人埋伏在那里,先按兵不动观察是敌是友。见不知是什么来路的人,对劫匪放冷箭,救了王妃一命。”

朱隶一听,皱了浓眉,瞪了他一眼:“我让你去救人,你让人去救人?!”

“不,奴才是——”伏燕张口莫辨,“关于那个是敌是友的人放的箭,已经被小王爷收回府中研究了。”

魏老上前说一句:“王爷,当务之急,是赶紧揪出幕后的指使者,这些人既然是冲着王妃来的,目的不是为了动护国公府,就是为了引王爷现身。王爷更不能为之自乱了阵脚,上了对方设下的套子。像上次,王爷亲自带人血洗寨子的事,公孙先生本就该拦着王爷的。”

“他拦着我?别人会看不出不是我们护国公府做的?我不动手,眼睁睁看她被人撕票?”朱隶冲魏老瞪了眼。

魏老接不上话。

“一个,两个——”朱隶的目光扫过他们两个人头顶,“不想想,一个男人连自己老婆都保护不了的话,还谈什么保家卫国?”

魏老更是接不上话。

朱隶按了桌子,冲他们两人挥了挥手:“去吧,去吧,让我静一静。让公孙过来,我和他下盘棋。”

“老臣——”魏老道,“有话要和公孙先生商量。”

朱隶转过身,不和他说话了。

魏老只得退了出去,出到门外,问伏燕:“主子脾气近来是这样吗?”

“主子娶妻了,当然与以前不一样了。”伏燕的口气很淡定。应说这段日子,大家都习惯了朱隶用金毛看骨头那种目光想念李敏的眼神了。

李敏是朱隶的老婆,朱隶想念自己老婆没有错。何况,两人是新婚。

魏老哎一声:“长大了。”

“谁?”

“我们主子呗。”魏老道完这话,呵呵笑了两声,大步出了院子。

护国公府里

尤氏坐在大堂里,揪着手中的帕子,一直等。从晚饭时刻,她在外头忙完事回到府中,得知李敏被皇宫里召过去至今都没有回来时,心头悬起了块石头一直等。

等到晚饭过后,宫里还是无消无息。她只好派了管家和马车亲自去神武门那里等消息。好不容易,听说宫里回话,太后心怀歉意,在宫里让李敏留了饭,现在李敏吃完饭过后可以回护国公府了。

继续等,等到后来,突然间,什么消息都没有了。眼看这个时辰,太后留饭,吃了饭,计算上宫里出来坐上马车回到护国公府的路程时间,也该早到了。

这时她小儿子走出来说,自己带人沿路去找找大嫂。尤氏经过一番思量之后点头答应了。最后,等到的是儿媳妇回来路上好像哪儿走水了。

不知是谁放的一把火,烧了一个院子。据后来目击者说。

方嬷嬷跟随李敏的大马车,到了护国公府的大门前。守在门口的小厮,第一时间冲进大堂给尤氏报告好消息。

心里的石头落地,踏实了。尤氏挥了挥帕子:“让她不用到我这里跪安了,赶紧回自己房间休息去,还有,把方嬷嬷给我叫来。”

方嬷嬷下了马车去尤氏房里汇报今晚发生的事。

李敏回到了自己大少奶奶的小院。念夏和春梅、尚姑姑等人,早已等到望穿秋水,见到她回来,一窝蜂涌了上去。李敏轻轻一斥,道:“关上门,春梅一个人进来。”

主要是怕念夏大呼小叫,而尚姑姑是老太太的人难免上尚书府报信儿被王氏察觉。

一群人只得都退到了门外,只余春梅一个人在屋里给李敏更衣。

众人想着李敏虽然蓬头垢面地回来了,但是,手脚自如,貌似也没有什么损伤。

春梅给李敏脱去了外面的袍子时,才发现,李敏的右臂被划破了一道口子。是那个舵主第一刀插进来挨过她臂上。

伤口不深,血迹没有渗出多少。最幸运的是,由于夜黑,哪怕刀锋沾上了点人血,那个舵主没有能第一时间瞧出来。

春梅看着却要用手抹眼睛,但是,当着李敏的面当然不敢哭,只低声问:“二姑娘想用什么药?”

“我带来的几瓶药瓶中,有一瓶绿色的,你帮我取出来,打开盖子,我自己来上药。”李敏吩咐。

春梅遵从她命令去拿药。

李敏给自己的刀口上抹了点创伤药,保持创面干净,不沾水,大致第二天可以开始结痂了。疼是有点疼,小心点就行。

一天下来太过疲累,喝了点水,没有吃东西,躺下就睡了。

没人敢打扰她,都知道她那脾气。念夏去厨房亲自给她熬粥,知道她醒来上火肯定要喝粥,一边挥着扇子扇柴火,一边与春梅小声地咬牙切齿:“这群天杀的!怎么就盯上我们家小姐了!一次两次!”

春梅皱着眉头却也不敢说,上回是姑爷救了李敏的事。

念夏深深地呼吸按住怒火。

尤氏在屋里听了方嬷嬷的报告,方嬷嬷大致说了宫里景阳宫里几个主子受罚的事。

“死了吗?”尤氏听到齐常在死的消息还是一惊的。

“是的,夫人。大少奶奶一摸常在的脉,都说常在可能命不长久了。结果真的是——”方嬷嬷这颤抖的话音不是因为齐常在,是惊骇于李敏的医术。

李敏这个医术真的是不用说了,经过齐常在这个事后,明白人都看出来,李敏的医术比当朝的御医们,怕还要胜上几分功夫。

尤氏闭上眼,知道李敏这么做全是为了护国公府和容妃。今晚这场追杀,说不定是景阳宫里的报复。

“夫人,齐常在死的一点都不可惜。”方嬷嬷道。

“我知道,她死了,对容妃娘娘还有利一些,毕竟不是容妃娘娘的人,就是容妃娘娘的敌人,我们护国公府的敌人。”尤氏说,“如今问题是,谁在后面指挥齐常在,太后自己心里没有谱吗?”

“夫人,哪怕是太后娘娘心里面清楚,也得考虑再三吧。宫里一下子处置太多人的话,会乱的。”

尤氏深深地叹气,这话不假。后宫牵涉前朝。齐常在这一死,她背后的娘家牵涉到的官场同时要乱了。想齐常在被宣布怀上龙胎的时候,万历爷还马上升了齐常在父亲的官。现在,齐常在一死,万历爷是要拿掉齐父的官还是继续升齐父的官帽,或是外派,都成了焦着的点。

“她这人也是傻的,为了绊倒刘嫔把自己的命都赔上了。”尤氏说完这话也疲了,挥手让方嬷嬷退下,“这两日,应该不会让你们大少奶奶入宫了。”

李敏的想法和尤氏是一样的。太后那个三没有说出来时,李敏心里就清楚了。太后何等聪明的人,知道她李敏厉害,更要压压她李敏。

趁这个机会,李敏刚好可以一觉睡到了天亮。

朱理让人研究那把三楞的箭头一夜,护国公府里没人能想出这把箭头会是谁手里的。带着疑问,朱理没有人可以问了,于是带上箭头,突然跑来找李敏。

进到李敏屋里时,看到李敏吃白粥小菜,朱理一愣:“怎么?!府里的厨子上哪里去了!”

李敏赶忙拦住气冲冲打算教训厨子的小叔,道:“这是我自己点的,和厨子无关。”

“大嫂就喜欢吃这个?”朱理不可思议地问。

“不,只是刚好有些上火,想吃点白粥去去火。”李敏答完话题一转,问他是什么事。

朱理拿出用布包着的那个箭头,打开布给李敏看,说:“府里的幕僚都说不出这个东西会是从哪儿来的,我想着大嫂学富五车的学识,于是来这里问问大嫂意见。”

李敏知道这是昨晚上另一名恩客使用的箭,却奇怪朱理的问题:“这个箭头,有什么古怪之处吗?”

“大嫂不知,军中使用的箭头,都是二楞的。”

二楞即是扁平的两面三角形,两面箭刃,古代猎人常用的,用于猎杀大型动物的话,由于刃面大,刮伤的面积也大,让动物流血多。

现在,朱理掌心里出现的为新型的箭头,扁平的锐三角,三个棱,增加了穿透力,所以,昨晚上那个神射手,一箭一个毙命,多少有借于新型武器出现的优势。

李敏说:“昨晚我也注意到了。不止箭头,还有箭尾。”

“箭尾?”

“小叔可能没有仔细看,箭尾用的羽毛,刚好平衡了箭穿过空气的平衡力,稳定了射中目标的准确性。”

朱理看她的目光不止惊讶,是崇拜:“大嫂哪止学富五车,这种学识,我找谁都答不出来。”

“小叔夸我不紧要,但是,小叔,最少这个做箭的人,比我聪明。我只知道这个原理,能不能做的这样仔细出来,我没有这个把握。”李敏这话实话实说。关于古兵器的知识,毕竟她不是专业,只是当年学外科的时候大致了解一些,以便处理类似伤口的病人。论到怎么制作兵器,她肯定不懂的。

现在出现在她面前的这个箭头,朱理说是前所未见,李敏只能想,会不会是古人在现在开始发明新型武器了。

朱理挠着头,还在想朝廷里有谁能这么聪明发明新武器。这点对于护国公府很重要,因为护国公府是带兵打仗的,深知武器是很致命的东西。

念夏看到李敏吃的差不多了,带人上来收拾时,贴在她耳畔说:“尚书府里来了消息,托人捎信给尚姑姑,说老太太这两天病的厉害些,想让二姑娘回娘家去看看老太太。”

李敏秀眉一挑,怎么不是尚姑姑过来亲自和她说。

尚姑姑是个做事多周密的人,虽然心里焦急老太太的病,但是,想到老太太前两天还好好的,怎么突然大病了。来报信的人,也不是老太太身边的她认识的,这里头就犯嘀咕了。莫非有人利用老太太想骗李敏回去。

昨晚上李敏才遭遇险情,今天尚书府里马上又传来消息,任谁都会联想到一块,会不会是同一批人设的套。

是不是昨晚上同一批人,李敏却不以为是。毕竟昨晚上那批人又全部毙命了,损失惨重。想这么快再派兵来,哪里容易。

倒是老太太,李敏知道老太太身上是素来有病的。老太太的腰腿病很久了,重的时候,是可能连躺在床上都爬不起来的。还有,老太太吃茶不解渴,典型的虚火上扬。只要对证开对了方子,虽然说没法根除病源,毕竟那是老年人机体退化的病,没有办法根治。但是,缓解症状是没有问题的。

想到之前欠了老太太不少人情,李敏写了个方子,让尚姑姑带了到徐氏药堂抓药,给老太太送过去,又告诉尚姑姑:“方子一并送过去,抄一份,给老太太看,另一份,送到夫人那儿。”

“二姑娘?”尚姑姑惊疑。

“老太太真病重的话,既不可能是老太太派人来,也不可能是夫人让人来,是老爷派人来了。所以,是夫人设计让我回去一趟的。恐怕是想试探我医术用的谋略。索性,把方子送过去夫人那里,让他们研究个够。”李敏轻易易举,一句话拆穿了王氏的用计。

中药包和方子,一并送到了尚书府。

王氏从送药的口里得知李敏的话,差点儿七窍生烟。因为,都被李敏说中了。

王兆雄此刻就坐在王氏旁边。昨晚上,他在家里逼祸,成功避过了一劫。可以说,在得知齐常在喜脉后,他隐隐约约,这个心里头是一直对这事怀有不安和疑问的。但是,以他医术,还真没法做到李敏那个地步。

什么胎儿不在母亲肚子里,在管子里的话,太医院上上下下,都从来没有听说过宫外孕这种说法。

懵了,上至太医院的几位主管大人,下到医士,全懵了。相信这个事传到民间,民间再高明的大夫一样要懵。

这个妹妹情敌留下来的遗孤,看来真是有点儿真本事的。王兆雄在今早拿到了太医院鲁大人的信。知道李敏是他妹妹尚书府里的,让他到尚书府里查探李敏的底细。

王氏死活是不信李敏这个病痨鬼真的会给人治病,对兄长说:“虽然,以前,她娘是做药材生意的,略懂医术,可她娘在她很小的时候就死了。像念夏和王德胜,都不是会给人治病的。”

“据说她之前救过鲁王妃?”

“是。但是,那天我亲眼看了,也看不出什么名堂。没有用药,没有针灸,把鲁王妃往椅子上撞了几下,人就好了,你说怪不怪?”

神了。

王兆雄摸着小胡子想。

王氏拿出李敏给老太太开的方子,给兄长过目:“你给看看,是不是又乱开药了?据说她经常乱开方子,上次给孙夫人看病时,竟然叫孙夫人只喝水,这都能治病?”

“嗯。”王兆雄借光在李敏的方子上过了目,说,“这个方药组成我没有见过,但是,里头说了老太太是虚火。老太太是不是吃茶不解渴?”

王氏愣了下,想到自己婆婆近些日子对她进献的好茶好像不领情。这样一说,李敏真有两把刷子了。

“行了。”王兆雄放下方子,让人去给老太太煲李敏开的药,对妹子说,“回头我和鲁大人说说,可能到时请二姑娘到太医院一趟。”

【71】太医院

“什么?!”王氏惊叫一声,按着椅子的扶手才没有站起来,“大哥,你这话什么意思?你想把她推荐给朝廷,你疯了吗?她是女子,女子到太医院成何体统?她婆婆能同意吗?”

王兆雄微微一笑,向她摆摆手:“你着急什么?你都说她是女子不可能为官的,所以有什么好急的。况且她为有夫之妇。她婆婆是不会同意她抛头露面的。这只是权宜之策。眼看,太后都三番两次召她进宫,肯定是多少信任于她了。鲁大人认为,先把她招安,不失为一个良策。”

“招安?”王氏三思这个词。如果太医院真能把李敏招安了,相当于李敏以后听鲁大人和太医院的话,是好事。

谁不知道,太医院同时统领民间的药业,李敏如果被招安了,她的徐氏药堂也就——

多少体会到了兄长的远见以后,王氏嗯了一声:“大哥所言所行都是深思熟虑的,是我过于鲁莽了。”

“你想清楚了就好。没有必要为敌的人,哪怕是敌人,都不能想着能马上收拾掉。大哥有时候想你当时从姨娘到夫人这个步迈的大些也是有些担心的。你看,这不招来嫉恨了?”

“大哥,其实,那丫头本该个把月前——”眼看自己不留意间说漏嘴,王氏立马转移了话头,“大哥,时辰也不早了,要不你中午在我这里留饭?”

“不了,我还有事回太医院一趟。齐常在的事要记录在太医院的医案里头的。大家都在商议该如何记录,避免附上太医失责的条件,杜绝后患。此事十分重要,我必须亲自在场。”王兆雄说完起身,离开时,对妹子又叮嘱一句,“要沉得住气。这话,我和华儿再三说过了。”

王氏点了点头,王家有到今天今日今时,都不是一天两天而成的,王兆雄熬了那么多年才有了机会进宫奉职,容易吗。

李敏要怪她她也没法,谁让李敏这根刺不除,她心里头哪处总是不踏实的。大宅院里,哪个姨娘成了夫人以后不马上想方设法除去继女的,她不过是跟随大众罢了。继女总归要死的,否则,她两个女儿之后肯定会怨回她,说没有弄死这个碍眼的与她们平起平坐的姐妹。

老太太的想法肯定和她不一样。不过没有关系,老太太心里面一定还是以李家为重。是时候扔出一颗重磅炮弹了。

王氏嘴角上扬,冲身旁的张嬷嬷说:“这段日子我怕是要忙起来了。三小姐的伤你给我盯着,三皇子府中你一样给我盯着了。”

“知道了,夫人。”张嬷嬷低声应道,“不过,三爷到现在都没有来看三小姐——”

“消息没有传到三爷府里吗?”

“三小姐那天出事时,奴婢奉夫人的命令路过三爷府上时,照夫人说的做了,按理,应该是消息到了三爷那儿。哪怕当天没有传到,都两天过去了,三爷府中消息又不是不灵通的——”张嬷嬷点到话止,退了下去。

王氏一张脸多了几分深思:朱璃究竟是怎么了?

对于自己女儿与朱璃之前的那点事,王氏不是一点都不知情的。但是,终究朱璃怎么迷恋上李莹的,王氏还真是一点都不知道其中的玄妙,只能想着自己女儿身为京师里有名的一朵花,自有吸引才子的妙处。朱璃迷上李莹纯属才子爱佳人。

事实哪有这样简单。

人家璃王殿下为众皇子排行老三,只屈于太子之下。万历爷对这个儿子向来很看重,很多大事情反而不让太子做,而是指名道姓让朱璃去做。要不是朝廷内外,都知道朱璃是太子一边的人,让朱璃自立阵营与太子对抗都没有问题。

可以说,这个三爷也不是一般的简单的人,否则怎么知道在自己声望与日俱增时,急忙先把自己定位成太子的下手。

万历爷年纪高了,皇权更迭不过是时日以待的事儿,这点不说官员,老百姓心里头一样清楚。皇子们争夺权位,实则是为明哲保身。朝廷上风云万变,皇上一个不高兴想做出什么事都有可能。朱璃能做到今天今时今日,在皇子中保持克制,以及在万历爷心目中保持一定的地位,已经相当不错了。

只能说,朱璃那些心思,其实到这一刻,李莹也摸不清楚。

两天了,她出事后第三天已经过去,这是第四天了,朱璃还没有来。不止他本人没有来,也没有派人过来问候。是个女人,都要怀疑自己的情人出了什么问题。毕竟,她这不是小伤小病。难道三爷这是隐约知道她毁容了,不想娶她了。

女人都是知道自己的美貌足以吸引男人的最大的武器。李莹想到这儿,身子发了阵抖,到今天她都不敢照镜子。

绿柳给她盖了盖被子,问:“三小姐,要不奴婢亲自去三爷府上看看情况?”

李莹心里想了想,说:“三爷绝对不是个以貌取人的人。想当初与我相识时,他都说他眼睛其实看我看的并不是很清楚,只是凭感觉,知道我是他一生中寻觅的那个人。”

“三小姐。”绿柳的感觉是,貌似朱璃变心了。

问题是朱璃为什么变心了?三爷从来不是这样一个人。三爷品德高贵,被称为君子如玉的公子,不止仪表堂堂,德风高尚。这样的一个人,怎么可能做出背叛的事。

所以,朱璃从不认为自己有背叛过与李敏的婚约。他都从不知道自己有和李敏定有婚约的事情。自己母妃静妃一样是一口否决了这个事。

但是,那只被李敏摔碎的镯子确实是凌波烟云,确实曾经他貌似听太后说过那样的话,李老太太又说他与李敏之间是曾经存在婚约。

他该信谁?

李莹让人送来了一条帕子,她自己亲手绣的,是一片竹林之中两只雀儿比翼齐飞。

朱璃握着绣帕,想的却是:“你说今早上,二姑娘给老太太抓了药送过去尚书府里了。”

“是的,主子,是有这个说法。说是二姑娘出嫁之后挂念老太太身体不适,开了副药回去给老太太补补身子。毕竟二姑娘如今在宫里也有些名声了,医术高明的说法,在后宫之中也有流传。”马维仔细描述这两天发生的状况。

除了那日被万历爷叫过去,与众兄弟站在御花园里遭万历爷训斥之外,这两天时间,朱璃都没有进宫。因为每到这个季节变换的时节,他的眼睛会变的不太好。这件事宫里都知道的。太子体恤他,让他在自己府里养几天,回头太子自己和万历爷禀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