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儿子学医本是好事,没有任何错。可是,儿子这才七岁,是给金毛做了啥?

对此,李老可得意了,不等李敏找人过来问话,主动走来和李敏夸耀自己的学生:“世子把另一条狗的心脏,给了金毛。金毛本来心脏衰竭,这下可以再活个几年没有问题的了。”

李敏可绝对没有被儿子所谓的“善举”糊弄过去,问:“他拿了谁家狗的心脏?”

章节目录 朱潜轶事二三事贰


在古代,想做心脏移植手术,哪怕是给狗做这样的手术,简直是天方夜谭。

医生有这个技术,有这个知识,可是,支持做心脏移植手术的设备呢?比如一个最简单的,支持心脏停跳时身体维持血液循环系统的体外循环装置。没有这个东西的话,如何在把心脏摘除的时候,维持循环系统,保持其它器官的血液灌注不至于死亡,这是一个大问题。

可是,偏偏,就有这样一个不按理出牌的,不知道是不是运气太好了的七岁大夫,可能只是本来基于像做实验一样把小白鼠剖了玩玩的心思都说不定。

反正,李敏想了又想,想不出儿子怎么把这样一个现代才能做的复杂手术给做成功了。

李老在旁边,绘声绘色地给孙女解说着:“他自己发明了一个类似心脏的装置,先在这个装置里灌入了血,当然,因为没有电力作为动力的关系,是用原始动力,即人手来操作。这样的话,可以短时间内代替体外循环装置。”

“可是——”李敏本着医学实事求是的精神,和老人家谈论着,“心脏你是移植的时候,要停止跳动的,你怎么恢复这个心脏跳动呢?”

“我们不是带来了电击心脏的设备吗?”

对,这个电颤的小型设备不比体外循环装置,体积小,是有的,因为当时带来的时候,害怕她有心脏病需要急救。问题是,都过了这么多年了,那个东西还能有?不是没电了吗?

“预备电池带了两块。因为是军需的物品,保存期比较长。世子做事也是谨慎,之前都给试验过了,能用。”李老说到这儿,给她宽宽心,“他不是玩玩的,他是认真想救金毛这条命的。”

哪怕是条狗,但是一样是条生命。说来说去,李敏作为医生,作为世子的母亲,最担心的是儿子把生命当儿戏,如果是这样的话,她情愿从此废了儿子的医术,绝对不让儿子学坏了当个坏医生反而不知道残害多少性命。

当了医生,必须有自己的准则,否则,分分钟钟,比杀人犯还更可怕,可以杀人于无形。

听说母亲急于召见自己,朱潜仔细检查了麻醉过后尚未完全清醒的金毛的情况,对黑白双煞说:“大黑,二白,你们两个在这里照看,不要任何人靠近,知道吗?”

“是,世子。”黑白双煞齐声应道。

随之,两个人,其中一个,留在这里看管金毛,另外一个,还是要跟着朱潜走,保护他的安全。

朱潜其实并不太在意身边有多少护卫。毕竟,除了黑白双煞以外,平常府里,如果黑白双煞没有空,他父亲给他留的护卫也是众多,一个个都是好手。

这帮人跟着他,几乎像二十四小时的影子一样如影随形,小时候觉得挺得意,后来一段时间觉得失去了私人空间挺烦的,到现在,他是习以为常,安然认命了。

他是龙潜,打出生起,受到全天下的注目,身处于天下漩涡的中心,安全,自然变成了重中之重。换句话来说,或许天下许多人把他的出生和未来都当成了一种寄托,同时,想杀死他的人,恐怕是只会多不会少。

如果说出生时,他曾经和母亲一块在房里遇到重大的劫杀危机还不懂是怎么回事,那么,等到三岁那年开始启蒙,会思考问题,到如今,他心里算是对天下这一切都了然于胸了。

既得利益者必然想杀他,想改变命运的人必然寄托于他身上。

天下之争,说到底是人心的自私自利所为。

朱潜的唇角微然勾了一勾,或许聪明过人,或许狡黠于天下,但是,稚气未减。必然,他只有七岁。

李敏看着儿子踏进花厅,儿子的小步迈得老沉稳重吗?不,倒是像足了纨绔公子爷,风流倜傥。

七岁,年华正茂,加上倾国倾城的美貌盖天下,到哪儿,都是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可以与潘安等四大美男齐名。

摸了下额头,李敏心头微微一叹。

朱潜在她面前规规矩矩地行了礼:“孩儿拜见母亲。”

这可不是她教出来的。她是现代人,只教儿子礼貌,但是没有那么多规矩。

规矩,基本都是她老公教的孩子。

一想到自己老公教儿子那幅德行,李敏又有种不知如何形容的滋味在心头翻涌着。

平心而论,她老公,朱隶绝对是个好老公,好丈夫,好父亲,可就是在孩子的教育对待问题上,有那么点,让她深深感受到了护国公的与众不同。

怎么说呢?

比如说,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刚会爬行的时候,朱隶把孩子抱到自己身上,让孩子像条毛毛虫在自己身上爬来爬去,抓来抓去。

李敏到今时今日都还能记得那天,她回屋的时候看见那一幕的场景,如何震撼她的人心。

那天,她老公把儿子用脚尖顶到了半空,让儿子自己从半空跳下来,直接抓到朱隶脸上。

那一幕,好比杂技团的高空特技表演,发生在自己老公和儿子身上,一个不小心,儿子摔了不说,老公得一块头破血流。她这不得同时失独又当寡妇的?

结果,把她李大夫活活吓晕了。

原以为自己老公会给儿子当孩奴,确实,朱隶曾经在屋里当马给儿子骑过,偷偷的。但是,实际上,应该说,朱隶是把孩子当成了玩具。

等李敏真正懂得了丈夫那点小心思以后,这儿子一天天长大,自然不给自己的爹当玩具了。

现在的朱潜,可以说是,一方面,挺听从父母的教育,毕竟出身在家教家风良好的大户家庭,从小培养出来的规矩和素质必然导致这样的结果,另一方面,是一个很有自己主张的孩子。

这,才是让李敏感到矛盾的地方。

李敏让紫叶给儿子搬了张椅子坐,先打量了下儿子周身。

一般孩子,到朱潜这个年纪,不一定绝对是规规矩矩了,玩性必定尚存,导致的结果,必然是,身上衣服脏乱差,一不小心,屋里的丫鬟总得帮着小主子备几套衣服随时更换过了,以防大主子突然召见检查,到时候,一块儿主子奴才被训骂。

可很显然,朱潜屋里的奴才,从来都不需要有这样的麻烦和忧虑。

李敏回想起,今早出门之前,一家吃早饭的时候,儿子穿的那身衣服仍旧眼前这套儿,整整齐齐的,从发髻到脚上穿的白袜和布鞋,都是干净到纤尘不染。

洁癖。

这儿子比她更洁癖,更讲究。

你看她回来时,还出了身汗呢。

她儿子,大热天的,为一条狗忙碌了一整天,额头一滴热汗都没有。

李敏想到这儿,都突然不知道和儿子说什么了。

朱潜却先开了口,看了看她,说:“母亲今日一天在外劳累,是不是累了?孩儿看母亲气色,似乎有些疲倦,胃口貌似也不是很好的样子。”

李敏未来得及回答儿子这话,已经听旁边坐着的,自己的爷爷先噗嗤一声直接笑场。

李老这是满足,高兴。

朱潜算是他教出来的学生,青出于蓝胜于蓝,怎能不让他高兴?

李敏顿时却是头大,头疼。

儿子这是先将她一军。

有个太聪明的,并且好学的儿子,做母亲的固然高兴,同时伴随而来的是亚历山大。

李敏道:“本妃身子还好,让世子多心了,本妃会注意的,天气热,府里本妃让人煲了凉茶,世子也得留意以防屋内中暑。”

到底姜是老的辣。李大夫行医那么多年了,能压不过一个七岁初出茅庐的小大夫吗?

李老在旁慢悠悠地吃茶,不准备插入他们母子之间,只看热闹。

朱潜英俊的小眉头往外撇了撇,眼神却像是卑微地垂下来,说:“母亲训的是,孩儿势必留意,不让母亲挂忧。”

李敏说到这儿,该拉开正式的话题了,问:“本妃听说世子救了府中的忠犬一命,本妃对此有些疑问,世子从哪儿取来的狗心?”

要给金毛移植心脏,当然不是什么狗的心脏都能拿来一用了,最好是同类犬,防止发生排斥反应。

金毛又是非常珍贵的稀有品种的犬类,在燕都,上哪儿去找金毛的同类犬,总不能把金毛的子孙给剖了吧?

李敏的眸光射到儿子的脸蛋上。

朱潜的小身子像是早料到如此,接到娘亲审问时显得神情悠然,后背靠回到椅子背上,嘴角高深莫测地深一深,是个小酒窝,说:“其实,这事儿要说到七日前。”

七日前?

李敏和李老都努力回忆着七天前发生了什么事。

朱潜说:“七日前,孩儿奉老爷子的命令,出府到药堂抓两味药,府里刚好缺的药材。”

李老回想起来了,那天,自己确实叫这孩子去找药。主要是那天,这孩子自己也积极,想出门帮他做事。他就此没有多想,想这孩子趁机出门去玩,一口答应了。

朱潜道:“出了王府,乘车不过半炷香时间,看到路中出现一条狗。当时孩儿就想,这狗毛色漂亮,活力充沛,叫声响亮,心肺好,心脏给金毛的话,金毛可以再活个七八年都没有问题了。主要是这狗的脑子在孩儿看来,是缺脑子了。”

李敏和李老登时互看了一眼。

章节目录 朱潜轶事二三事叁

燕都里,在七年前那场战事以后,京师里设置在北燕的行政地方部门都督府,肯定是自然消亡了。北燕不再受到关内京师的辖制。

之后,护国公朱隶另设了个地方衙门,代替了京师的都督府,称之为燕府,府尹暂由燕都里的名人志士们推荐出来的贤士担任。燕府府尹受护国公任命,管理燕都里及燕都外圈方圆三十里的地方事务。

既然都取消了与京师里的行政联系,北燕就此大刀阔斧进行了地方政改。整个北燕,划分为五个区。称之为燕东、燕北、燕南、燕西以及燕中。其中的燕中,即是燕都。各区域和燕都一样,设有地方衙门,同时地区的军队,不受地方衙门控制,令设军队的分部。

这样一来,北燕的行政划分,以及自上而下的体制,已经同大明京师的中央集权政权没有太大的区别。

明眼人就此都看得出来,护国公在处心积虑,只等有一天时局成熟了,攻入京都而已。

为此,关内的京师定然会有所防备。在与北燕正式撕破脸以后,关内对于关外的一切支持,比如护国公军队与东胡打仗需要的粮草军备等,中央肯定不会再支持。

面对这样的情况,鬼才公孙良生之前为护国公所建议的,重农,推垦荒地等措施,无疑有了先见之明。要是以往,中央对北燕一断粮,难保北燕要闹饥荒。

如今却不是了。北燕对粮食的自给自足已经毫无压力。

表面看起来十分平静,和平,泰然的大明王朝,关内关外,其实都暗涛汹涌。

这样的态势,会延续到什么时候,似乎没有人知道,也似乎每个人心里面都有答案。

那个答案,就在于一个叫做龙潜的人。

雅子第一次听说龙潜这个名时,当时是路过茶馆,听到茶馆的说书先生绘声绘色地说着一个小孩出生时那晚天空作乱的景象,好比孙悟空齐天大圣从石头里蹦出来那样的壮观场景。

说书先生为了夺人耳目,说的故事经常是天花乱坠,虚无的夸张的成分居多,不是那样的可信。这点雅子知道。但是,在关内的时候,茶楼里对于龙潜这样的故事,几乎没有人敢讲,都是偷偷摸摸地传播。这充分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这样的传说故事,却恐怕真的有几分真实。

雅子今年六岁了,是个丫头片子,扎着两条小麻花辫。她出身在关内的京师北郊,祖上一边却是南夷人。

雅子的生母是人贩子,即牙婆从南夷买来的。本来牙婆是打算把雅子的母亲卖到京师里的大户人家,可见,雅子的母亲天姿美丽,美得好比天仙下凡,一点都不夸张。

当初听说牙婆都联系好了,是要把雅子的母亲卖到王爷府上。没有想到的是,那会儿刚好碰到了京师动乱,先皇驾崩,新皇登基,与北燕开战。因此,这个听说很喜欢美色的王爷,死在了与北燕交战的战场上。牙婆这笔生意就此灰飞烟灭。

京师里的人,尤其是达官贵族,都是比较迷信的,特别是这种,据说没嫁之前,未婚夫就死掉的女人。给人当妾也一样。于是,哪怕雅子的母亲长得多美,都难免戴上了克夫的称号。

牙婆不可能在京师里继续推销雅子的母亲了,但是,又不希望在雅子的母亲上继续浪费供养的粮食和路费,就近在京郊找了户人家。

固然,这户人家肯定是比不上京师里王府的高大上,好歹的,却也是一个具有许多田地的农户,即为地主家庭。

那时候,这位身为地主的男人,雅子的亲爹,并不知道雅子的母亲是南夷人,只是在看见雅子母亲的第一眼之后,立马被雅子母亲的美貌迷得团团转。

雅子的母亲就此给这个男人当了小,牙婆领到了一大笔赏金,和雅子母亲说了拜拜。之后,没到一年功夫,雅子出生了。

在地主家庭里,由于地主有钱,娶的肯定不止雅子的母亲一个老婆,因此,雅子的亲爹有六房。雅子除了自己亲娘以外,还有一个地主的正室夫人要称为母亲的,和其余四个姨娘。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更是一溜串儿。一二三四五六七排下去,雅子排在最小,排行老九,因此被人取了另一个外号叫做九丫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