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针对社会对香港公务员薪资问题的议论,香港公务员事务局局长王永平表示,政府承诺尽快研究现行公务员薪酬政策是否适合目前的情况,同时不排除将来会把公务员的薪酬与私营机构的薪酬水平做比较,在需要时公务员也可减薪,当然,政府必须审慎处理。并认为,在开展有关检讨时,政府必须考虑以下两个因素:第一,必须继续确保公务员是一份有吸引力、有前途的工作,包括提供适当的薪酬和服务条件,以吸纳有才干的人士;第二,必须在每个工作阶段因应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衡量某些改革措施对整个社会的利弊。这些提法没有什么不妥之处。
但是,对于香港公务员薪资水平如何,人们早就有公认。由于历史之原因,这种情况出现也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对香港公务员薪资制度研究,不仅要与当地私营公司的薪资水平相比,也应该与发达国家及周边新兴发展国家的情况相比;不仅要研究现状,更是要研究历史环境所导致的结果,要看其结果对社会的公平程度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确定香港公务员薪资水平定位以及今后改革的方向。
事实上,如果不能兼顾当事人的既得利益,那么公务员薪资改革方案的推出一定会遇到重重困难。特别是工资的刚性特点,更是容易减弱对人们工作努力的激励。但如果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处于整个社会完全不公平的状态,那么不仅会减弱整个社会的竞争力,而且会使政府的公信力尽失,其负向影响怎么也不可低估。如目前香港公务员及资助机构的薪酬开支,占政府经常开支近70%,政府经常开支已占香港GDP的22%以上。在这种情况下,不全面检讨公务员薪酬政策是说不过去了。而且不仅在于如何检讨,关键是推行更为公平有效的公务员薪资制度。这样才能提高香港经济的竞争力,让香港经济走出困境。
(2001年12月)


第三部分 香港生活中的经济第46节 若奥运会申办成功对香港的意义

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很快就会揭晓,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北京赢得主办权的几率相当大,基本上可以说是势在必得了。可以说,如果北京申办奥运会主办权获得成功的话,应该是中国加大开放力度,全面地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标志,其意义不亚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可以预见,乘着这两股东风,中国未来的改革开放会迈出大的步伐,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会出现一个新的转机。因为,这不仅在于中国如何以相应的各种硬件设施来迎接8年后的奥运会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中国人会以一套新的价值体系来面对国际社会、面对世界的问题了。
香港作为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不仅在经济文化上与内地水乳相融,而且亦是内地商机最早的受惠者。在香港没有回归祖国怀抱之前,港人就以自己独到的慧眼让珠江三角洲走出计划经济的困境,同时也带来香港前所未有的繁荣。1997年香港回归之后,这种水乳相融的关系更是发展得淋漓尽致。看看香港周边的国家一个个都在1997年金融风暴中倒下,香港却能傲然屹立,人们就应该明白个中的道理。
同样,如果这次北京申请主办奥运会成功,港人不仅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港人作为中国人民的一分子会感到自豪,因为,这毕竟是炎黄子孙中的第一次,这毕竟表明了中华民族林立于世界东方的大事。不过,这只是大而化之而言,这只是从情感上而言。更为重要的是,申奥成功也为港人带来一片商机。如果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一系列的相关大型项目要上马,北京的城市改革、城市建设要加速进行,北京政府早就规划以巨大的投入来迎接奥运会。就目前的情况来说,这些大型的建设项目都会按国际惯例以招标的方式进行,因此,与境外其他地方相比,香港商人可以捷足先登,当然,这也要看香港的商人们如何来把握其机会了。
其次,既然大量的大型投资项目要进行,但就目前中国或北京的财力来说,并不是十分充足的,向资本市场融集资金是这些投资的必由之路。从以往的经验来看,香港一直是内地融集资金最好的市场,而且这种情况在短期内仍然会维持,因此,一定会有大量的奥运会建设项目到香港市场融集资金,如果这样,亦会带来香港金融市场的又一次繁荣。
还有,与奥运会建设相关的一些产业也会迅速地发展起来,如通讯、航空、旅游、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等等,这里也存在不少商机。更为重要的是,国内民众的民族主义的狂热也会随奥运会申办成功而发酵,这里或许会渗透着不少意识形态、政治因素,渗透不少个人的情感,但同时也会掀起一股奥运会相关活动的消费热。香港商人如果能够从中捕风捉影,一个10多亿民众的商机就可能展现在你眼前。
总之,如果北京申奥成功,不仅在于给香港带来情感上的自豪,更重要的是为港人寻找商机提供了一个好的时刻。
(2001年7月)


第三部分 香港生活中的经济第47节 香港游:内地有无限大的市场

这两天,看到香港一片喜气洋洋,甚是高兴,但愿香港在新的一年里走出经济的困境,重振往年经济繁荣之路。而更为高兴的是,看到国人元旦之日蜂拥而至香港旅游,仅是元旦的一天,由于香港游配额限制正式取消,内地旅客到港,就比往年增加了1500人。新年开门红,给游客和境内外业者带来意外的惊喜和高兴。但愿此长久,共享欢与乐!
是的,无论是有语言同一、亲缘密切、地缘绵延的珠江三角洲地区,还是国内西部地区,香港仍然是国人出境旅游首选之地。因为语言上的便利(不过,香港人在普通话方面还要多努力,以便适应更多的国人来香港),城市现代化的差异性,购物的方便,是任何境外城市无法与香港比拟的。即使台湾地区向国人旅游开放,试想台湾地区的哪一个城市比得上香港呢?台湾地区的哪一个城市比得上香港有气派、有亲切感呢?正是这宝贵的资源,只要香港在各方面的工作做得好一些,它一定会成为国人好好分享的一部分。
对国人来说,香港旅游的魅力不仅在于它旖旎的南国风光、那翠绿欲滴的海岛风景、拍岸而来的大海波涛——也不仅在于到处矗立的钢铁森林、金碧辉煌的高楼大厦、星星点点的霓虹灯——而且在于富庶下民众的生活,在于自由贸易港应有尽有、价廉物美的商品,在于现代文明社会的制度安排。可以说,尽管这几年来内地产品也十分丰富,有80%以上的物品处于消费饱和之状态。但是如果内地民众有心,带些钱来香港购物,他不仅会满载而归,而且可以省去来香港旅游的费用。因为,有许多商品在香港购买要比内地其他城市便宜得多,而且许多产品的质量一定会得到保证。
比如,笔者曾经来香港时购买过手机与电脑,当时其产品的价格比内地便宜20%以上。更为重要的是,在香港购买物品,只要到那些正规的商店购买你就不必担心产品的质量问题。这两样东西笔者使用了几年,但迄今为止从来没有出过任何问题。如果在内地购物,即使是价格相同,但你如何才可保证其产品质量呢?即使一些大件耐用品会答应给你保修,但其售后保修工作仍然会增添你许多麻烦。怪不得,许多来过香港的国人,来了一次还准备来第二次,因为,在他们看来,来香港旅游是物有所值。这就是香港旅游的魅力所在。
去香港旅游有如此魅力,那么内地民众有没有这种消费能力,其市场的潜力到底有多大?如果在5年前,要笔者回答这个问题,答案肯定并不是那样令人满意的。因为,在那个时候,内地民众的生活水平还刚刚越过温饱生活,即使是城镇中那些占人口总数仅为30%左右的人也是如此,更莫说是占总人口70%以上的农民了。在这种生活水平下,内地人来香港旅游,人们一般都会认为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连笔者那时都想,如果来香港出公差还是勉勉强强,如果要让自己花钱来香港玩,真的是舍不得花此钱。
可现在的情况则完全不同了,近几年来,国内城镇大多数居民不仅人生中最大住房问题已经解决,而且储蓄水平越来越高。远不多论,就内地居民的储蓄存款,近5年间已经番了1倍以上,目前国内居民存款达到72000多亿元,如果加上各种金融资产更是锦上添花了。正因为国人生活水平提高了,他们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也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内地民众开始接受文明社会的生活方式,开始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而走出家门、走向世界也成了民众改变自己生活重要的一部分。加上政府为了扩大内需创造条件提倡旅游也成了内地民众趋之若鹜的热点。看看这几年来国内旅游业高潮迭起,一浪高一浪,你就会看到内地人生活方式转变之趋势,你就会看到香港旅游业未来的发展与前途。
国内虽然幅员辽阔,各地的如画风景也美不胜收,各地的文物古迹更是数不胜数,但出境的异地情调仍然是内地民众梦寐以求的东西。笔者每从香港回到北京,与朋友谈到香港,从他们神采奕奕的眼神中,总会看出他们几分对香港的向往。特别是那些从来没有到过境外的朋友更是如此。不知有多少次,有多少朋友希望笔者帮助他们到香港看一看与玩一玩。就是2001年上半年,笔者还帮助我两个上司的夫人来香港玩(她们也是第一次来香港),高兴得不得了。试想,以笔者现在所处的北京生活层(笔者是另当别论,笔者因香港朋友帮助往返香港已无数次了),都有许多人没有来过香港,更何况一般人呢?
如果说要在北京做一个抽样统计,那么北京没有来过香港的人肯定会在95%以上。中国最为发达的城市,权力最为集中的城市的情况尚且如此,那么在边远省份的城市来过香港的人更是少了。特别是香港与澳门回归之后,国人对香港与澳门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如果要第一次出境旅游,国人谁不选香港呢?特别是随着香港旅游对国人基本放开,到香港旅游的费用一定会不断地降低,加上内地民众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国人有足够能力外出旅游。而光这个3亿城镇居民市场,对香港已是无限大了。如果10年后国内农民也进入这个旅游市场,香港旅游业岂有不蓬蓬勃勃发展之理?内地这样无限大的潜在的旅游市场,港人做好准备了吗?
国人来香港旅游,现在仅仅是开始,如何迈开这一步,但愿引起香港人足够的重视,请你们张开双臂来拥抱内地民众的到来,这里大有你我的喜悦!
(2002年1月)


第三部分 香港生活中的经济第48节 香港游:业者不能“杀鸡取卵”

2001年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景气,作为经济上完全开放的香港难逃其经济增速放缓的厄运。面对着香港经济的困境,香港政府一改以往的心态取向,积极地与中央政府各部门协商,希望借助于内地经济一枝独秀之势,来摆脱香港经济的困境。而香港旅游对内地民众全面的开放,则是香港政府主动与中央政府协商的一个好结果。根据最近香港政府所宣布的新规定,决定放宽内地民众到香港旅游的名额限制,放宽内地民众到香港从事商务活动签注时间的限制。这也就表明了,内地民众到香港旅游的整个市场基本上完全放开。这不仅突破了以往香港与内地交流不对等性的旧观念,即香港民众可以自由进入内地,但内地民众则很难进入香港,而且也给困境中的香港经济带来利好的消息。
但是,有好的政策、利好的消息、资源的优势仅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关键还在于如何把这些资源利用好。根据民建联一项内地旅客来港旅游评价的调查发现,只有不足一成的内地旅客认为在港旅游是物有所值。这项调查表明,尽管内地旅客游港人数逐年增多,但是仍然有65%的受访者是首次到港,以旅游为主要目的的受访者占59%。而且内地游客来港后,购物消费是他们的主要行为。从已有的数据表明,内地游客的消费力正在不断提升。
同时,这项调查也发现,内地旅客购物时常遇到一些不良营商手法,24%的受访者表示曾被迫购物,例如商铺服务员不让旅客离开,甚至落闸关门;另有36%的受访者表示,购物后发现物品价格被抬高时,曾被商铺店员游说购买另一型号产品;43%受访者曾遇到导游不断游说在某些指定商铺购物,其中以音响器材的投诉最多,反映出以不良手法经营的店铺仍然存在。这也就表明,香港旅游业以往歧视内地游客情况仍然是很严重的,香港旅游业的服务质量还有很多地方有待改善。如果不改善,无疑是“杀鸡取卵”了。
因为,就目前中国的情况而言,以2000年内地旅客来香港游的400万左右人次数计算,若在13亿中国人口中仅其中的2亿人口来香港旅游,而且每人仅来一次香港,就得轮50年时间。可以说,随着香港游对内地民众全面的放开,内地民众来香港的人数每年会急剧增加。这是因为,第一,随着中国经济20多年来的高速发展,民众的生活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出外旅游已经成了内地不少民众十分普遍的事情。看看每一次长假内地旅游热潮,就应该看到内地旅游业巨大的潜在需要。第二,随着内地旅游的普及性,不少人出外旅游的眼光一定会转向境外。而内地民众出境旅游,香港应该是他们跨出境外的第一个好的选择。因为,香港不仅聚集着欧美现代的种种文明,而且语言上的便利、文化上的传承、一国内的同胞等,这些都让内地民众更愿意以香港来看世界的窗口。第三,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体制,使得各种各样的物品都会源源不断地汇集到香港。特别是内地开放程度还不是那样高的情况下,相对与国内比,香港仍然是一个“购物天堂”。国内民众还可能在香港旅游中不仅可以对现代文明的态势一饱眼福,而且可以购得价廉物美的物品。据笔者的经验,如果选择得当,在香港购与内地购同样物品之差价,足以补上旅游之旅费。正因为这样一些条件,内地民众选择香港作为出境旅游也就十分自然了。
面对着内地这样一个巨大的潜在的旅游市场,对香港旅游业界来说,应该是有很大的吸引力的。它是促进香港经济繁荣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但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市场中的交易只有在平等互惠中才能得以进行。如果交易当事人某一方的利益受损,这一方一定会退出其交易。无论是重复性的多次交易,还是一次性的交易都是如此。因为,在重复性交易的情况下,如果交易当事人前一次交易利益受损,下一次就会退出交易。而在一次性交易的情况下,其他当事人要退出的交易情况要复杂些。首先,对于交易当事人来说,由于是一次性交易,如果交易当事人一方受损,当事人是无法退出交易的,特别是像旅游及境外购物这样的交易更是无法退出。香港目前有一些商人之所以会有不少不良行为,问题就是他们利用这些交易无法退出性,欺骗一个算一个,反正他们无法退出交易。但是,对于某一类交易当事人来说,他们又不是完全无法退出交易的。因为,当一个人到香港旅游之后,他一定会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告诉他们身边的人,而身边的人又可以把自己所听到的信息告诉他所认识的人,其信息可能如此一直传播下去。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来过香港,并希望到香港旅游,他一定会先征询来过香港的人的意见,并根据这些意见做出自己的决策。如果他所获得的信息都是负面的,那么他就可能取消这次旅游。也就是说,一次性的欺诈性交易可以欺骗一些人,但不可能欺骗所有的人,人们一旦获得其交易的欺诈性质,那么他人都会退出这种交易。
为了减少这种一次交易的欺诈性,商标、品牌、商誉等也就应运而生。购物者一看到某种商标的产品就可以知道其产量的质量而放心交易。香港游作为一种产品,要让多数一次交易的人不退出交易,就应该树立其品牌,让内地民众一看就知道其产品之质量。否则,许多潜在需求根本不会转变为现实的需求。
为了树立旅游的品牌,商人的道德自律必不可少,但更为重要的是应该制定相关的游戏规则,保证其产品的质量。同时,政府还应该对这些游戏规则是否有效执行进行严格的监管。对那些敢以身试法者绳之以法。
总之,对内地民众全面地开放香港旅游市场,对香港经济发展是一个十分利好的消息,但是巨大的潜在市场并不等于内地旅客的有效需求。要把这些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香港政府就必须树立“香港游”的品牌,否则内地旅游资源就可能流向他处。
(2001年10月)


第三部分 香港生活中的经济第49节 以旅游为先机构建“大香港”

从元月一日起,去香港旅游放开啦!内地进入香港已经十分便利啦!可以说,随着最近国内进一步放宽赴港澳地区进行商务、旅游活动的出境限制,香港对国人的大门又开启许多了。而结果是,一场内地赴香港旅游的潮流涌到了眼前,特别是广东的珠江三角洲更是会先国人之先、捷足先登。可是,现在我们要问的是,对国人香港旅游潮,香港准备好了吗?香港业界是否以新的姿态、新的面貌、新的心态来迎接内地民众的到来呢?还是以一次性交易的心态准备大赚一把、再捞一把,内地民众那样多,每人只要宰他一次,就得轮回几十年了。但愿不会如此。香港业界应该好好地珍惜这个大好机会,不要因小失大。为了香港的长远利益、为了香港未来的繁荣,但愿大家都一起来努力,打造出一个内地人旅游、购物及了解西方市场经济和西方文化的“天堂”。
而要做到这一点,目前存在两个最大的困难。一是通关问题。香港人很少会有这种体验。内地人来港澳,无论在深圳罗湖过关,还是在珠海关闸过关,内地游人都会感觉到十分困难。早上6点就得到旅行社排队登记,然后又得在两边关口排长龙等。如果一个旅客在罗湖过关,大致要花整个上午。这不仅是一种人力资源的浪费,而且游人还没有进入香港,就遇到如此麻烦,游兴一定会大减。为了解决其问题,有以下几方面思路:增开专门旅游者通道;旅客分流。因为,在一些口岸,由于交通费用昂贵的问题,乘客寥寥无几。如深圳的福永港、珠海的九洲港。如果通过某些协调,调整船票价格(如内地、香港到澳门之间的票价就十分吸引人,每趟都是旅客爆满),国内旅客通过这些口岸进入香港一定会便利许多。
二是香港业界应该善待内地游客。也就是说,要提高香港旅游的服务质量。如更多地开辟自然与人文景点,特别是人文景点应该下更多的功夫,因为香港的现代文明毕竟与内地相比要高人一筹。还有,要严格制止那种对内地游客的歧视性消费,特别是那种杀鸡取卵式的短期行为,而是要让内地游客在香港体验到现代文明并把它带回去。这些对国人来说是最有吸引力的地方。
当然,香港的目标不仅限于如此,最为重要的是如何借进一步放开国人到香港旅游之风,构建“大香港”。2001年以来,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巨大变化,香港经济也出现了少有的波动。不仅经济增长迅速放缓,失业率创新高,而且财政赤字大增,民众更是怨声载道。面对着这些困难,港人都在献计献策,如“北水南调”、设立自由贸易区、专业人才北上就业等,都希望香港尽快地摆脱目前的困境。但是,香港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大家天天都在讲,香港有如何如何多的优势,可这些优势为什么就是不能够尽情地发挥?也有人讲,香港有多少不利之方面,但是为什么内地民众,特别是内地政府官员来香港趋之若鹜?可能问题的症结就在于香港谈起来时显示自己是多么具有国际观、是多么具有面对世界之意识,但是他们多半仅面对着自己眼前的生计,而不是香港未来20年会走向哪里、发展如何?面对的是香港本岛,而不跨越香港本岛的界限。因此,面对着香港现行的约束条件,应该对它重新定位了。
香港不仅仅是香港本岛,因为这仅代表香港过去的历史,代表着它过去的辉煌与炫耀。因为,此处尽管是财富的堆集及瑰宝闪耀,但它同样成了香港人的重负。有朋友对笔者说,香港与上海相比,香港的房租、工资等方面成本都高出上海4倍。而香港的物业价格已无可再降了,否则香港的整个金融系统就无法支撑了。对劳动力要素来说,它的价格,带有明显的刚性性质,即上升容易,下降难。即使下降薪资水平均10%,也是会十分困难的,下降10%与高出4倍相比,不是杯水车薪吗?光就香港的上述两种要素价格来说,不下调,香港的竞争力将丧失殆尽。下调,又难以进行。这种困境其实是局限于香港本岛为香港思维所设下的陷阱。
如果我们把香港扩展到香港的整个特区领域,新界与大屿山,它一定会为香港的民众提供广大的生存空间。但是,香港人的眼光不要仅局限于此,而是应该延伸到香港特区边界之外,延伸到整个珠江三角洲,建立起一个“大香港”。在这里,地缘、人缘、血缘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如果说香港把自己理念上的边界扩展到珠江三角洲,以世界上经济最为活跃的珠江三角洲为腹地,香港就能成为其优势的龙头。这就是“大香港”的定位。如果“大香港”真的能够确立,香港经济岂有无竞争力之理?
这就是说,从目前的经济发展格局来看,香港未来经济发展之定位,应该形成一个“大香港”之概念,即如何协调好与珠江三角洲的协作与分工。近20多年来的经济发展经验可以看到,珠江三角洲一直处于国内乃至世界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地区。香港以“大香港”定位,不是面对全中国,也不需要与上海争一个高低。它有它的发展,你有你的前途。偌大的中国只要选择一点努力发挥就足矣。如果这样,上述那种要素价格高水平的状态自然会消融掉,香港与他处竞争又何惧之有?目前香港要做的,就是如何借即将到来的内地人赴香港旅游潮,构建起“大香港”。
(2001年12月)


第三部分 香港生活中的经济第50节 香港的性黄业如何整顿

最近,香港的性黄业发展颇为猖狂,尽管香港西九龙区及元朗区的警方进行了一波一波的扫荡,但仍然络绎不绝。尤其是在深水埔的一些地方,性黄业活动更是发展到明目张胆的地步。这既有损于社会风气,也对周边民众生活带来不少干扰。对于性黄业,与其他地区(如澳门)不同,香港法律是明令禁止的。但是在一个法制较为健全的社会中,为什么有人还是会明知故犯呢?为什么香港的性黄业越打击而越猖獗呢?是因为打击性黄业的成本太高而打击不力吗?或是因为对被打击对象来说,其惩罚成本太低而对当事人来说损害甚小?或是从事性黄业的利润十分诱人,从而让一些人敢于铤而走险?等等。对于这些问题,尽管表面上看是错综复杂的,但我们只要在经济上做一点分析,其面目就会一目了然了。
在市场经济中,一个行业能否发展、其行业当事人行为如何基本上是由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的。如果其产品供大于求,那么其产品价格就会降低,其生产就会收缩;如果求大于供,那么其产品价格就会上升,其生产就会扩张。而且从事其活动的收益与风险基本上是成正比的,其从事的活动风险越高,可能获得利润会越大。香港的性黄业既然按香港的法律是禁止的,从事这行业的风险肯定也是很高的,但如果从事性黄业而违反法律的收益大过于违反法律所受到的处罚成本,甚至从事这行业能够获得暴利时,那么性黄业市场自然会形成并大力发展,甚至会迅速扩张。目前香港的性黄业的情况就是如此。
人们可以看到,随着近20年来香港经济快速发展,香港已经进入了一个十分富有的社会。有关数据表明,香港月收入在4万元以上的人口就达到119万人,另一个数据也表明,香港700万居民的存款目前达到3万多亿元,而中国内地13亿人仅6万多亿元,香港为内地的近100倍。也就是说,香港早已进入了一个较为富裕的社会。而在富裕社会中,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性需求也成了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一般来说,性需求的满足会通过合法的婚姻关系来实现。但是,由于受不同的约束条件限制、受情感、生理及心理因素等方面的影响,特别是在一个金钱至上的社会环境中,婚外的性关系成了一些人性需求的必要补充。通过市场交易的方式用金钱来购买性需求也就成了十分常见的事情了。也就是说,香港的性黄业盛行,并不在于供给有多少(即有多少提供这种性服务的人),而在于存在大量的、有能力通过市场交易要求来满足性需求的人存在。如果没有通过市场交易的性需求,那么最多的性供给也无济于事,性业市场要想发展也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