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着需要的一味药材,一味药材的从她选择的抽屉中抓取出来放在牛皮纸上,因为脑袋里要思考着新的药性搭配,以及旧方改造,文娟的速度并算太快。但是自小跟着阿爹打下手抓药练习的经验,牢固的根基,再加上中心金莲子入体的福缘改造,如今文娟抓药即使不用药秤称量,也几乎不错分毫,堪称神技。
几位并不是十分稀有的药材互相搭配,药性之间互补互助,形成温和的滋养效果,顺便可以补充激发沈卫国本身的生机修复功能,可以很好地修复沈卫国身体潜伏的暗伤,甚至,若是顺利的话,日后寻到好一些的药材精进药方搭配,说不定还能让沈卫国因祸得福,身体素质更上一层楼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这几服药你先拿去吃个试试,三碗水煎成一碗趁热内服,一包药煎成三次,一天两次,回头我再根据你的情况给你调整,养个一段时间,你的暗伤就会痊愈了!”
第三十八章 临近
最后,下午的时候,沈卫国就是带着文娟的关心和家里人一块走的,药包怕会让人误会,吃饭前,就被文娟让沈卫国提前塞入回礼中,除了给沈卫国治疗暗伤的,还有两幅给沈根深缓解疼痛惯用方子被文娟稍微改动了两味药材效果搭配更加抓出来的药材,这几日沈根深估计走动多了,看他的气色,似乎腿疾有加深的症状,提前用些要缓解调和一下,省得大爆发折磨人!
来提亲的沈家人喜气洋洋的回了沈庄大队,一路遇到村里送闺女女婿返程的村里人打招呼,一行人都是笑呵呵的宣告着提亲的顺利和沈卫国初九大喜的正日子,知道这些,到时候该帮忙的提前都会自动还礼帮忙,该吃席的上门吃席,蹭蹭喜气。
都是村里人,谁也不会伸手打笑脸人,沈家可是好主家,长子次子都是有本事的,能够吃一顿油水好席面,哪怕刚过了个可以的丰年,谁也不会嫌吃肉的时候多。从村头到村尾,留下有事随时叫人帮忙的嘱咐,一行人相继告别分手回家,沈家还要再靠里一些,沈根深和沈卫国兄弟一行是最后到家的。
沈保国给帮父兄把牛车上杨家给的回礼卸下来,他就先离开去大队还牛车。沈卫国帮着沈根深规整一下沈家的回礼。谷子什么的送入厨房,各就各位,沈根深就看到了竹筐底下的两份药包,一个三联包扎在一起,一个两连包。
“这是?”杨老弟看出他不舒服给他抓的药吗?他就只是感觉有些腿疼而已,并不严重。
“文娟给我和爹抓的药,爹你这两天走动多了,腿疼怎么不和我说?”若不是文娟点明,他还不知道他爹腿疾又犯了,幸好不是太严重,吃两副药就能缓解,即使如此,他也是有些自责,自己没有敏锐的发现阿爹的隐瞒,他爹向来不愿意叫苦,他应该有预估的,只是,还是他在家里的时间太少。
“我又没什么,哪用得着浪费药材!”沈根深摆摆手,当然未来儿媳妇的一番孝心,还是很感动的,真是个好孩子,他们家卫国能有幸娶到人家,若非这番机缘巧合,哪能配得上人家姑娘。不过,看了眼另一份三联包比他的那份还要多的药量,沈根深不由担心的将眉头皱起:“你这是怎么了?哪里伤着了还是?怎么也要吃药?有事咋不早点儿说!”
沈卫国笑着宽慰道:“爹,没什么大事,就是以前高强度训练上留下来一些暗伤,文娟给看出来,抓了几包药给我调理调理,或许我还能因祸得福,身体素质更上一层楼呢,您就放心吧!您不舒服一定要早点儿给我说,药该吃必须吃,不然儿子怎么放心让您操持我的婚事,有什么需要跑腿的,我来做就行,您可要好好保养身体,到时候还要您帮忙给我们带孩子呢!”
知道他爹那性子,不是一般人能劝的进去心里去,沈卫国到底脑子灵活,一举通过他的婚事和未来大孙子,抓着沈根深的软肋,让他精神勃发,更有动力!
“行行行,我知道了。我自己的身体我还不知道,没大事的,我赶紧把这两服药吃吃,就没事了,你就别操心,好好操持你的大事,人家这么好的姑娘,咱可不能怠慢了!”…一来一往,沈卫国父子俩说着话,计划着后面正日子的事情。
这边,杨家过了初二初三串亲戚的日子,也同样在有条不紊的准备着文娟出嫁事宜。杨家来往的人家多,人缘好,不过似乎都有了默契,初二至亲来访,初三是一些远一些的晚辈或者杨厚朴的旧识,受过杨厚朴救助恩惠的人,也都会上门坐坐。
不过,忙完这两天也就清净了就是。初二的大喜事,沈家的格外重视,让杨厚朴和杨母都格外的欢喜,就连后来下聘的沈家人走了,杨家二姑,也就是杨老太唯一姑娘,嫁到镇上的杨霞,来杨家不疼不痒,站着说话不腰疼说着杨厚朴作为大哥没有良心,因为一点儿小事,就和老母亲小弟闹得那么僵,太过了…
让杨厚朴去给老母亲认个错,这是也就过了,以后该怎么就怎么。有钱给外嫁的闺女长脸,何不给有出息的侄子支持支持,到时候侄子有出息了也能拉把你一把…巴拉巴拉…一副杨家夫妻愚蠢不懂事没见识的摸样,实在是让人看着讨厌非常。
最终被不耐烦的杨母拉着脸轰出了家门,杨厚朴也冷硬的留了一句,愿意来往就好好上门什么也别说,他还认这个妹子。不想认他这个哥的话,那就不要踏进杨家门,他们穷日子过惯了,不需要当大官的侄子拉把…对于这个自小就势力的妹妹,杨厚朴也是彻底失望了。
不过这只是个不愉快的小插曲而已,杨厚朴和杨母也就气愤那么一会儿,或者说早就知道他们是什么人,计较多了还是给自己生气,想开了,两人也就各忙各的,把那点儿早已经习惯的不平抛在脑后。家里的事都忙不完,那都那个闲吃萝卜的时间,计较那点儿无所谓的事情。
隔了十来年再一次嫁闺女,继长子结婚后的又一大喜事,杨家决定在文娟出门前一天的时候,在杨家也招待两桌席面,招待门里近亲和送添妆的人家。要准备两桌正经的席面,一些席面上要用的东西,如大肉酥肉丸子什么都要提前准备出来。省得事到临头,手忙脚乱,他们就两桌席面,也就不值当青大师傅了,杨母有操持大席面的经验,再加上到时候寻两个交好的媳妇子帮忙,长子次子上菜,人员足够的。
似乎忙碌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初四缝衣服,做喜被,初五蒸喜馒头,开花馒头上点着一点儿食用红胭脂,格外的吸引人的眼球,这是到时候用来给添妆人的谢礼,初六炸丸子,大肉,酥肉,待一切倒腾清楚,也就到了初七第一个大日子。
第三十九章 初七
初七是之前沈家和杨家两家人约定好两个孩子注册的日子。似乎身体里有了充足的生命力,再加上早睡也就养成了早起的习惯,文娟同样是早早的醒来。或许是因为心里有事,文娟却是比之前更早的醒来一些时间。
外面的天才蒙蒙亮,只有勤快的公鸡时不时的喔喔打鸣声音,提示着如今的时分,今天就要注册了。一瞬间的清醒后,这件事情在文娟脑海中回荡,似乎时间在不经意间溜走,把事情待到了终点的起初。未来的伴侣就在这年前年后的时间内被定下,可以说在后世那个时代,闪婚也就这么迅速吧。
想想年前年后仅有的几次接触,文娟发现,她并不恐慌。无论是她历练的识人眼光,还是如今更加敏锐的直觉都告诉她,她选择的人,是值得相信托付一生的,这样也就足够了!她对另一半的期待,基本上都能满足,她心中无可挑剔。有了良好的基础,未来过得怎么样,是要他们两个人共同努力的。
“娟儿,起来没,赶紧好好拾掇拾掇,一会儿卫国该过来接你了!”在文娟稍加沉思的时候,西屋的门被杨母叩响,她也比往日起得早一些,今天可是文娟的一个大日子,想想养了快二十年的三闺女今天在那法律上就要与人结成夫妻,后天就是正日子,她们这做爹娘的,心情也是起伏澎湃,说不出的滋味。
没有给这丫头定下人家之前,她操着心想给这丫头寻个好人家,好归宿。现在有个好人家好对象了,她又觉得在眼前看了二十年的丫头猛然看不见了,离开了家还真是难以习惯。到底,不是第一次嫁闺女,杨母倒是还能收拾好心情。
“好的,娘,我已经醒了,马上起来!”文娟应了声,轻坐起身来,拉过昨天准备好的衣服往身上套。刚翻新收腿贴身的棉裤,换了新的面子里子,掐了些腰身袖口帮补长度,变成半中长款的大袄。
大袄文娟半是练手,半是为了更加轻便,仿着后世羽绒服的固定摸样,多走了几趟固定线,再加上是属于翻新,没有多加什么新棉花,也就少了那份膨胀的臃肿。然后,文娟又往身上罩上了黑色斜纹细布裤腿微喇区别于一般村里常见样式,上身是一件新裁的罩褂,用的是杨文兰送的添妆布,蓝底红花,带着淡淡的喜庆,只不过是稍稍的比村里常见的一通条受了些腰身,放了些袖口,一溜排的蝴蝶牡丹盘扣,从颈处到衣摆,别样的精致,看上去,感觉立马就优雅靓丽许多。
长发从头顶分股一路加发一股股松紧有度的编织到发尾,难得的喜庆事情,一生估计也就这一次,文娟给自己扎了根红头绳,尾端轻轻几个轻绕,就成了一朵仿佛简边花的模样,这也是门手艺。
饱满的额头,清如远山的眉眼,说不出的文雅气息轻盈流露。文娟出门到厨房准备给阿娘打个下手,被杨母直接让到一边:“去去去,今天是你的好日子,你就别动手了。就这么点儿事,不值当你弄脏了新衣裳。这一身搭配不错,让你改改还真是改对了,挺精神的!”
仔细了看了看文娟身上的衣服,杨母笑着点点头,当时做出来,她还觉得和村里衣服不一样,有些怪模怪样。不过,现在看整体上身搭配出来的效果,倒是看上去挺别致出彩的,估计小闺女看到了,肯定会缠着做一身的,也就多费了半尺布,自己织布费计不大,回头也给小闺女做一身。
好吧,早上的饭比较简单,也就是烧几把火,不需要锅上锅下一把抓,文娟倒也没有勉强,只是也没有离开就是了。陪着阿娘在一边说说话,她在家也没几日的时间,猛然离开爹娘,文娟觉得有太多的不舍。这些年,哪怕日子清苦了些,她却是深深享受到了,属于爹娘关心疼爱的感觉。阿娘刀子嘴豆腐心,嘴利心软,这些年对她的疼爱虽然没有小弟小妹那么显露与表面,也没有少她什么。
饭做熟了,文娟帮着打下手往堂屋里端稀饭,被杨母叫醒的文雨,看到姐姐这出彩的一身,果不其然眼睛发亮,腻歪着杨母也要索要一身,最终让本就有此打算的杨母答应下来,春上给她做一件类似的春衫,乐得杨文雨笑眯了眼,开心得不得了。杨文雨虽然会有些眼红,眼窝浅了些,但是却不贪心。就好比因着要结婚,置办了不少衣服布料的文娟,杨文雨并没有嫉妒贪婪要占有。
这就是她的父母家人,简单而温馨,真实而暖心。另一边,沈卫国今日起了个大早,父子俩早早做饭,简单地用过饭后,他正儿八经的拾掇了下自己。换上了行李包中八成新的干净整齐军装,不算军礼服,却也是日常撑面子的担当。细细的洗干净脸,专门梳了梳板寸头,最后确认一切都收拾好,才蹬上二牛提供的车子,一路心里期待美得好似踩着风火轮,比以往快了好几分钟就到了后杨大队,直接到了杨家门前。
“卫国来了,吃了吗?文娟,赶紧给卫国盛饭,卫国再吃点儿吧!”看见进了门的沈卫国,杨母不由赶紧热情的招待道。杨家的饭刚用过半晌,还没有吃完,一家人人都在堂屋吃饭。
“婶儿,文娟,别忙,我在家已经吃过了!”看见屋里更显文雅娟秀的文娟,沈卫国的眸子不由得更加闪亮…几经推让,挨不过杨母的热情,也是为了不拂长辈的好意,沈卫国在杨家又吃了一个包子算是吃了杨家的饭。饭碗刚一搁下,想要收拾碗筷的文娟就被杨母催着拾掇拾掇,也不用她刷锅洗碗,赶紧跟着卫国出门去城里吧。村里其他人少有注册领证,不想多花那个钱,但是人家男方有这诚意和意识,他们做女方的爹娘,自然乐见其成。
第四十章 结婚证
车轮在脚下转动,幸福的花儿似乎无声开放,再一次去县城,比起第一次两人的独处那份微微带着忐忑的初步深入,这一刻起,却是化成了慢慢期待的美好。一路哪怕相顾言语不多,却是自有一番温馨在两人之间默契右转。
自行车转公交车,哪怕路途上的颠簸坎坷,因为身边有这个人在,就是无限的安心。从公交车上下来,沈卫国先是看了下文娟的脸色,影响不大才放心下来。对于他来说,再怎么艰难的环境都能习惯,他粗糙习惯了。但是媳妇可是娇娇嫩嫩的姑娘,在车上有颠簸,双手交握护着她的时候,他都不敢太用力,担心把手下嫩豆腐似的人儿捏疼了。
“文娟,民政局就在旁边,我们先去注册,然后你想去看电影还是在城里走走?”政府办公大楼就是汽车站的隔壁街,民政局就在政府办公大楼处,没有多远的路程,而沈卫国心中比之年前的水到渠成,因为欢喜入心,多了丝急切,想要把这人儿这姑娘定下来,和他的姓名并列,结为连理枝。
垂眸见看见行走自若,淡淡雅致萦绕的姑娘,马上就是他名正言顺的媳妇了,沈卫国心中说不出来欢喜滋味踊跃。只是,第一次约媳妇看电影,要看什么节目好呢?在部队里,他只看过一些抗战片子,其他的倒是没有,早知道其他兄弟讨论的时候,他应该多留些心,这一到有用的时候,就深深觉得常识储备匮乏了。
随着沈卫国的脚步向前行着,文娟微侧首回应道:“好,一会儿有时间出去走走吧!”她对于看电影并没有太大的兴趣,这个时候的电影,正在处于一个萌发思想转型的阶段,也没有她太感兴趣的题材。
与其在那里消磨不感兴趣的时间,文娟更愿意用脚步去丈量这个时代的风光,这个时代的老城气息。虽然在这个县城也呆过两年,她却只局限在学校的小窝,根本没有好好去了解过这里。
沿街穿过,和后世大街小巷各种店铺宣传迎面而来的繁华不一样,如今这个时代的城市,颇有些宁径通幽的意味,或许,这也与越来越靠近政府办公地点有关系,毕竟,哪怕是再怎么宣扬人人平等,刚从封建社会解放思想的人们,对于如今这些人民公仆还是有着不一样的敬畏。
汽车站距离政府大楼并不远,没一会儿的时间,两人就到了政府大楼跟前。这个时候的政府大楼,并没有后世那样的大气恢弘,五层高的建筑,板板整整,政府主要部门都在这里集聚。这个时候的民政局,还是政府办公地点的结婚登记处。
对于政府办公地点,沈卫国知道位置,却是不知道民政办事处的位置。他寻了门卫打听了一下具体位置,得到了对于军装有着信任情结的门卫大爷的热心详细指路,没有绕任何的弯子,就带着文娟寻到了位于办公大楼一楼西侧的结婚登记处。
这个时候,结婚登记并没有后世那般深入人心,村里人少有这个意识,县里也就那么点儿人,也是挑着日子来,在公务员休假上班的第一天,选择来登记的并不多,沈卫国和文娟可以说是第一对。
这个时候,一切从简,是本真的风格,一间不大的办公室,背后靠墙的位置竖起了两个大木质资料柜,柜子前靠近入门位置横着两张长方形的桌子拼成,搭着红色布料的桌子,两把椅子上坐着一对穿着差不多款式,也是如今城里比较流行的灰色中山装的男女,精神利落中带着城里人的傲气。这就是如今的结婚登记处,简单地几乎要超乎文娟的想象,又在她的意料之中。
“同志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请问您们需要什么帮助?”在沈卫国和文娟踏进办公室后,原本坐着说话的男女办事员站了起来。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两位办事员同志好,我们想要登记结婚!”沈卫国利落的应道,充满这个时代特色的应答,让文娟有些稀奇,日后或许这就是一份独特的记忆,充满时代的味道。
“恭喜两位同志,毛主席说要互帮互助,同志您似乎是军人,军婚请出示必须证件资料!”男办事员看了眼沈卫国身上让人艳羡整齐的军绿色常服,规整的军装,不是一般人穿出来的气质,很明显属于部队出身,他不由提示道,态度也不由更客气了。这个时候,无论男女老少,都是有着不轻的拥军情怀。
沈卫国将手里一直拿着的牛皮纸袋递了上去,道:“所有资料都在这里,请两位同志帮忙登记!”有老领导的帮助,他的申请资料最快速通过,文娟的政审也因为出身足够的清白,刚出校门的学生,阅历足够简单,没有阻拦的通过…老领导又请熟人帮忙从部队渠道对接过来,才让他顺利在这个时候全部拿出来。
“在伟大的毛主席见证下,你二位结为神圣革命伴侣,从此为了一个大目标,共同进步,爱国爱军,你们是否都是自愿结成革命伴侣?”两人携手检查了一边沈卫国递交的资料,确定齐全后,女办事员郑重询问道。
“我们确定,自愿结成神圣的革命伴侣,从此互相尊重,一起学习进步!”共同点头,文娟和沈卫国确认的道,关于这一点儿,显然两人都是毫无疑问的。
随着资料详实确认后,两人填表登记,一步步的流程走完之后,在砰砰砰几声用力的盖章声中,两人拿到了新鲜出炉的结婚证书,好像奖状似的,上面橄榄枝麦穗红中国结等充满特色的元素,拱卫着中间结为夫妻…的字眼,两人的姓名,沈卫国和杨文娟最是显眼的并列。
这张结婚证拿到手,也就意味着,两人此刻在法律上正式结为夫妻,从此风雨同舟,生死与共,荣辱共享。想死一笑,他们对自己对彼此都充满信心,一定会到达幸福彼岸!
第四十一章 安好
谢过两位办事员的恭喜之后,正是在律法上结为夫妻的两人拿着新鲜出炉的结婚证出了结婚登记处。欢喜的看了看手上的结婚证,沈卫国才把它放回特意准备的牛皮纸档案袋里妥善保存,两人一起出了政府办公大楼。瞄了瞄四周没有什么多余的行人,沈卫国胆大的把手悄悄伸出,握住了文娟纤长柔软的柔荑,对上文娟侧首看过来的清澈双眸,他再次宛若发誓的承诺道:“相信我,文娟,一定会对你好,让你过上好日子的!”
他的眸中透彻着晶亮认真地光芒,带着全部的郑重,那样的诚挚,让文娟心中不由流露出发自内心的笑意,将欢喜渲染至眼角眉梢,唇边漾起一抹笑花,文娟用力的点点头:“我相信你的!”敏锐的感官直觉,她对这个男人发自内心的郑重承诺深深感受到了他的认真。
这个男人,或许不会说什么花言巧语,永远就此一句的保证,却是掷地有声,厚重无疑,能得这样的人倾心以待,文娟觉得,也是她的福分,是该珍惜啊。被沈卫国握着的手轻轻用力反握回去,如同十指交叉,永结同心。
媳妇相信他,媳妇握他的手给他回应了…沈卫国原本严肃端正的面容上,突然染上了近乎痴傻一般的笑容,有种说不出的诡异,却是他内心欢喜的无可克制,那摸样,哪还有在边境让敌人闻风丧胆,被誉为黑老虎黑煞神一样的沈大营长的模样。
看到马上就要到人流区域,这到底不是后世那个你当街亲吻都没人管的时代,这个时代,到处有红袖章巡检举报,当街拉手,即使是夫妻,也是要受批评的,文娟瞟了一眼发傻的男人,不由轻轻用力甩掉他的手:“该回神了!”
看见她眸光流转,灵动清澈,沈卫国回过神来,不再发傻,却是眸中笑意更浓,喜悦在心中流转。
他们来得早,登记也挺顺利的,完成后两人倒也没有太固定的地方去逛游。不过,哪怕就是沿着街道一起并肩走走,心中却是满足与欢欣萦绕。虽然隶属于这个县城,不止一次在这里停留,但是一个少年离家边境入伍,一个学校专心学习,心无旁骛,两人对于这个县城,也都只是停留在耳闻的消息中,并不怎么熟悉。
不过,两人倒是别出心裁,通过简单地记忆,对正沿路整过的地理位置,丰满自己对这个县城的熟悉,碰到熟悉的路标,相视会心一笑,如孩童有趣的游戏,简单而快乐。难得的休闲时光,也是两人静谧的独处时间,带着自由与惬意,徜徉在县城的街道中,此处便是安好,欢欣无限。
不过,新苏县城也没多大,几个主街道东西贯穿,是个不规整的井字形的大格局。两人也没有固定目的,只凭着心情东转西走,路过了文娟上学的学校,驻足观望,原来沈卫国也曾是这里的学生…时间久了点儿,他们走的地方也就远了,一走就走到了靠近新苏县城边缘的地带,文娟抬头看了眼地标,“废品收购站?”
轻轻念出声来,文娟最初没有什么感觉,不过突然间想起来一道传闻,据说后世有人称当年有一批古董就消亡在废品收购站中,也有当时收购站的员工或者谁无意中淘到的东西,后来价值百万千万…
文娟倒是对那些古董没有太多的贪婪之心,新苏县也只是个偏远的小地方,估计也逃不出什么大价值的东西。不过,想想这些年肯定不少人往这边贩卖过一些书籍之类,她倒是想要看看能不能再收集几套高中全套书籍,回头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用着了,或者看看有没有其他有益处的书籍,也多积累些知识储存,找一些在这个信息闭塞的时代,打发时间多学点儿东西总不吃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