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另类小说上一章:双阙
  • 另类小说下一章:白芍
“可先生说过,天下三世而乱。”曹麟道,“我在雒阳打听过,皇帝身体日渐不行,只怕乱事不远。”
这的确是个问题。
在淮南时,我曾问过祖父那谶言的由来。他说自古以来以分封定国者,乱象无不出三世。前有周王管叔蔡叔之乱,后有前汉诸吕之乱,皆是如此。
我想了想,觉得似有几分道理,又问,若果真乱了,我们如何是好?
祖父笑笑,说他已经活得差不多,应该见不到了。
“若有乱象,必首出雒阳。”他说,“你见势不好,便回蜀中去,待得安定了再回淮南。”
这些话,如今想起,倍觉清晰。
可惜祖父未算到我就在雒阳。万一生乱,我便要立即去蜀中么?
此事我想过许多次。就算天下大乱,也终有会结束的一天。无论我到何处避乱,将来也还会回到淮南。只要田土在手上,屋舍可以重建,田地可以重垦。而无论乱与不乱,最紧要的,乃是钱财。所以,在事情变得不可收拾之前,我努力多挣些钱物傍身,也是有利无弊。
“就算皇帝明日便气绝,这天下也不会即刻乱套。”我对曹麟说。
曹麟问:“何解?”
“你看雒阳那么多的权臣外戚诸侯,就算要乱,也须得明争暗斗上一阵子。”
“你算的?”
“我猜的。”
曹麟:“……”
我说:“你放心好了,若见势不好,我自会脱身。祖父说过,如天下大乱,就让我去蜀中。”
曹麟眼睛一亮:“果真?”
我说:“果真。”
他终于放下心来,露出笑容。
天色渐渐暗下,再是不舍,也到了分别之时。
我把阿白抱回车上,将车帏封好。然后目送着曹麟坐到车前,扬鞭催马,驾车而去。
我站在原地,朝他的背影招着手,一直到看不见。
相别七年,重逢却只有一日。
——“蜀中远离中原,乃安宁之地,故而可去。”祖父当年曾补充道,“只是你去了之后,不到万不得已,不可去找曹贤,你须得谨记。”
“你可定要来啊!”方才,曹麟回头,朝我大喊道,
我望着远处的夕阳,心中长叹。
*****
之后,一连几日,“璇玑先生”几个字一直被人提起。但因为只留下了一首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诗,渐渐地,自然淡去,只有一些沉迷于咬文嚼字探索隐喻无法自拔的好事之人仍在坚持。
至于公子,曹麟写的诗实在是惨不忍睹,公子与我讨论过几次之后,也开始嫌弃起来,说如璇玑先生那般可指点高祖的高人,作诗必不会这般生硬,大约是伪作。
我不置可否。
其实,我希望人们信以为真。特别是秦王,他最好坚定地以为璇玑先生另有其人,之前是他寻错了去处,从此不再来烦我。
不过从这以后,我都不再听到秦王的消息。
倒不是他销声匿迹,而是公子入仕之期已至,我须得忙碌起来。
每天天还未亮,我便要一边打着哈欠一边起身,毫无怜悯地将一脸起床气的公子拖起来,伺候他洗漱更衣。这比从前伺候他上学更麻烦,因为官署有官署的规矩,我不能再像从前那样敷衍了事,让他仗着美貌,随便穿点什么也能独领风骚。
如今,我须得老老实实地为他修理鬓角,将他每一根头发梳好,束得整齐光亮,再给他戴上议郎的冠。一次下来,须得近一个时辰。
不过若非如此,我几乎忘了我有多久没有这样仔细地看过他。
公子的头发黑得似墨一般,比女子的粗些,却颇为顺滑。我为他梳理的时候,有时会忽然想到诗书上那些形容美人的词句。
再想想外头那些为他痴恋的闺秀们,我心里摇头,祸水。
公子第一次穿上朝服的时候,所有人都眼前一亮。他的身形挺拔,宽大的朝服在他身上并不显累赘,反而有一股肃穆之气,更衬俊美。
“我儿是个大人了。”大长公主感慨道,欣喜地用锦帕拭眼角。
送他去官署的路上,我见到了沈冲。
二人车驾相遇,他端坐在车里,穿着太子冼马的官服,儒雅俊秀。我已经许久未见他这身打扮,只觉看也看不够。
与公子寒暄过后,他看看我,莞尔:“你也来送元初入朝么?”
配上沉厚的嗓音,简直是绝响。
我道:“正是。”
“日后便不可再像国子学那般轻松,须得辛苦你日日早起了。”沈冲道。
我微笑:“自当如此。”
可惜沈冲要去的东宫与公子要去的官署不在一个方向,二人说了一会话,便分道扬镳。
到了官署前,公子下了车,整了整衣冠,对我道:“霓生,你回去吧。”说罢,他整了整衣袂,向晨曦中的高门重檐中走去。
*****
公子早出晚归,我便也得了许多空闲。
桓府的仆婢们消息灵通,知道公子不在家,来找我算卦的人也比从前多了许多。当然,府中规矩多,他们一般在午后主人们都在歇息的时候来找我,算卦之余,聚在一起交换八卦。
近来贵人们皆是些琐碎的消息,倒是听说皇帝又染了风寒,在宫中卧病了两日,政务也大多丢给了大臣。
贵胄们对此议论纷纷,关心的自然不是皇帝身体,而是之后的事。传闻,太子听说雒阳城外二十里的高贤寺近日来了西域高僧,携有一顶佛骨金浮屠,内藏舍利,可镇恶宁心,甚是灵验。太子于是即刻出宫,亲自往高贤寺去将那金浮屠请来,献给皇帝。不料皇帝最厌恶在宫中行僧道之事,太子将金浮屠献上时,只冷笑道,朕夜不能寐,连西域高僧都知晓了?太子闻言,面上半红半白下不来台。幸好荀尚当时在场,以太子孝心一片云云劝解,皇帝的神色才和缓下来。
“哦?”一人道,“太子莫非连圣上的忌讳也不知?”
说事那人不以为然:“太子一向我行我素,何时有过忌讳?”
有人叹道:“这位太子,传言每每皆无好事,将来天下便要传在他手上?”
旁人嗤道:“这有甚可操心,我等不过仆婢,天下谁来坐不是一样?”
众人皆笑。
公子虽入朝,却仍不乏游乐之事。数日后,我再度跟着公子入宫,不是去官署,却是去宫中的校场。
太子一向爱好马射,时常呼朋引伴,在宫中的校场一比高下。
这些天天气凉爽,太子玩心又起,召集几十贵胄子弟入宫马射,其中也有公子和桓瓖。最难得的,是沈冲也在其中。他是太子冼马,此番也被太子召了来。
众人分成三队,太子、平原王、城阳王各领一队,其余人等抽签。公子分到了太子名下,沈冲分到了平原王名下,而桓瓖跟着城阳王。
到了校场之中,只见尘雾淡笼,马声嘶嘶,好不热闹。
射御之事一向为贵族们所喜,每个人的随身之物,小到一枚箭簇,大到坐骑,皆值重金。而平日精心保养伺候,便是为了在这般场面上一展风采,供人品评。年轻的子弟们各骑着膘肥体壮的宝马,穿着轻薄而鲜丽的衣裳奔跑过场中,粗着嗓子嘶吼,与平日里文质彬彬的模样截然相反。
天底下,简直没有比这更让人心血澎湃的事了。
场边上站满了人,而挨着校场的楼台之上亦是热闹。除了来参加马射的男子,许多女眷也入宫来,坐在楼台上喝茶赏景,居高临下地张望,兴致勃勃。
公子的射御着实不错,一轮过后,已拔得头筹。
沈冲今日穿的衣裳甚合我意,白底云纹,衬得他面目更是清俊。汗湿的薄衫贴在他的胸前和腰间,简直让人无法移开眼睛。
我侍奉在场边,观看得正兴起时,一个小婢来到,说淮阴侯的女儿沈嫄要见我,让我到楼台上去。
若是别家闺秀,我大概会直接说没空。不过沈嫄是沈冲妹妹,爱屋及乌,当然还是要友爱些。
我整了整衣冠,答应下来。

第24章 射马(下)

跟着小婢走上楼台, 我走进装饰玲珑的绣阁之中, 只闻得一阵馨香扑鼻而来。看去, 果然好一番花团锦簇的阵仗。
这边坐着的都是未出阁的闺秀, 各是穿戴得花枝招展,莺莺燕燕,巧笑嫣然。她们都是今日入宫的宾客, 一边说着话,一边不时地隔着雕花的窗子望向教场。一些看得少的尚且羞涩,将纨扇半遮着脸, 好奇地从缝隙里瞅;看多了的却已经大胆地坐到床边,交头接耳地点评。每当校场中有人做出些惹人注目的举动, 她们就吃吃地笑起来。
许多闺秀都知道我,当我经过时,声音瞬间低下, 她们都看着我,或好奇打量, 或窃窃私语。
这殿阁挺大,那小婢引我穿过厅堂。只见里面还有一间小的, 更为雅致。这里的窗户比外间视野更好, 敞开着,只以轻纱半掩,能将校场上的盛况一览无遗。几个人坐在窗边, 除了沈嫄外, 还有南阳公主和宁寿县主和另外三位闺秀, 都是和沈嫄一样常出入宫中的。宁寿县主比南阳公主年长,二人挨着说话,似乎颇为熟稔。
“云霓生。”沈嫄坐在下首,摇着纨扇,对我一笑,“你上前来。”
她在高门的闺秀中一向颇有人缘,在宫内的公主们面前也颇为讨好。我走上前时,包括两位公主在内,所有人都好奇地看着我。
我向她们见礼,脸上堆笑,“女君要见奴婢。”
“不是我,是公主和县主。”沈嫄朝她们看一眼,笑得神秘,对我道,“你如今仍在贴身服侍三表兄,是么?”
她说的三表兄,就是公子。我答道:“禀女君,正是。”
“听说表兄待你甚好?”
我说:“公子待人一向和善。”
“倒是会说话。”一声轻笑传来,我看去,却是宁寿县主。她看着我,和颜悦色,“你便是云霓生?”
我说:“奴婢正是。”
宁寿县主颔首,道:“下月我父亲在王府中邀雒阳名士雅会,你家公子去么?”
这话出来,南阳公主扯了扯她袖子,双颊绯红。
看她们这般,我着实诧异。
枉惠风搜罗了一大筐宁寿县主的坏话,不料她原来却是要为南阳公主大桥。
我说:“禀县主,公子不曾与奴婢说过,奴婢也不知。”
“你怎会不知?”沈嫄道,“赴宴总要备礼,表兄可曾令人备礼?”
“不曾。”我说。
南阳公主看着我,露出失望之色。
“霓生,你去问问表兄,便说……”沈嫄想了想,道,“便说我兄长也去。”
我答应下来,心里摇头。这沈嫄当真不会套话。沈冲要想约公子,何须经过我?
宁寿县主道:“听闻桓公子与谢浚谢公子甚善,你说谢公子也去便是。”说罢,她瞅着南阳公主笑了笑,又转向我,意味深长,“云霓生,桓公子若去,我重重有赏。”
我忙道:“奴婢不敢。”
宁寿县主神色平和:“你不过传个话,有甚敢不敢?”
沈嫄摆了摆纨扇,道:“我唤你来,便是此事。你去办就是,但勿与人多舌,知晓了?”
我答道:“知晓了。”说罢,行礼退出。
走下石阶的时候,我仔细地想了想此事,觉得帮一把无妨。
我十分理解南阳公主。这般金枝玉叶,自然能挑最好的郎君。而放眼天下,最闪耀的适龄才俊,非公子莫属。我若是南阳公主,也会一眼相中他。
反正我只是牵个线,成不成,最终须得看公子。吃里扒外的奴婢最受主人厌恶,不过此时乃两厢情愿,大长公主就算知道了也不会怪罪我。
我有些为沈冲可惜,不过我并不介意把沈延的美梦搅黄,除此之外,还能得些额外的赏赐。
所以这事怎么看也是稳赚不赔,何乐不为?
*****
待我回到场边,公子正骑马跑过来。马夫忙给他牵着马,公子跳下马来,青玄给他递上水碗,又递上刚浸过兰汤的巾帕。
公子喘着气喝了水,擦了擦脸上和脖子上的汗,问我:“你方才去了何处?”
我说:“沈女君唤我到楼台上去,与我叙些话。”
公子朝楼台上望一眼,不出意外地,我又听到了那上面传来吃吃的笑声。
这时,场中突然传来喧哗之声,只见一人从马上摔了下来。公子见状,冷下脸,扔下巾帕,翻身上马,跑了回去。
“倒地者何人?”我问青玄。
青玄张望着,道:“似乎是平原王,方才被太子的箭惊了马。”
我讶然,朝场中望去。只见已经有人将平原王扶起,看上去怒气冲冲,是庞玄。
庞玄是庞后的弟弟上虞侯庞宽的儿子,与桓瓖一样,在皇帝身边任中郎。当今天下,外戚势大者,除了荀氏和沈氏,便数庞氏。庞氏也是开国勋臣,庞后的祖父庞绥,曾是前朝的青州刺史,后归附高祖,做过太尉。除了庞后之外,庞绥还有另一个女儿嫁给了先帝的异母兄弟楚王,与皇家的关系可谓密切。不过与荀氏和沈氏比起来,庞氏一向行事和顺,如庞后一般,甚是本分。
只见平原王跛着走了两步,皱起眉,似乎已经上不得马。
几个内侍忙抬着撵跑过去,将他扶到撵上。
“今日太子这队甚凶悍。”青玄啧了一声,继续八卦,“你方才在楼台上时,荀凱还差点撞了表公子。”
“哦?”我说,“而后如何?”
“表公子三中赢了他。”青玄道。
我欣慰不已,与有荣焉。
平原王退了场,马射也跟着中断。不少人前去查看平原王的伤势,我见公子和沈冲他们也策马到了场边,忙跟过去。
只见平原王的衣裳破了,似乎方才摔得不轻。城阳王在边上,令人去叫太医,端来清水,清理伤口。
未几,太医匆匆赶到,正给平原王查看脚伤的时候,太子也走了过来。
“伤势如何?”他在步撵边上驻足,没有下马,居高临下地问道。
平原王忙道:“小伤,不妨事。”
太子往上面看了一眼,又问太医,“治一治,便可上场么?”
太医道:“禀太子,平原王扭伤足踝,须得养伤,不可再上场。”
太子皱眉:“还差最后一轮,比得正酣,少一人如何继续?”说罢,吩咐左右,“去场边去看看还有谁可上场,替下二弟。”
随从忙答应下来,分头去寻。
旁人交换着眼神,皆意味深长。
内侍要将平原王抬回府去,平原王却止住,道:“将我置于廊下便是。”
庞玄闻言,道:“殿下伤了足踝,还是回府歇息才是。”
平原王却一笑,看着他:“我看完再回。”
庞玄还想说什么,平原王打断道:“我就在此处,你比完送我回去便是。”
他坚持如此,庞玄笑笑,只得答应。
寻找替补还须得好一会,众人也借着空隙,各自到场边歇息,更衣饮水。
公子和桓瓖回来的时候,面色都不太好看。
“我看也不必换人,就这般比完得了。”桓瓖将马鞭丢给仆从,忿忿道,“射不中便要重射,怎么比也是全胜。”
“低声些。”沈冲提醒道。
“怕甚,听到又如何。”桓瓖冷笑。
公子未发一语,只看向不远处,未几,道,“他们寻到人了。”
众人看去,却见内侍引着一人骑着马过来。
秦王。

第25章 远遁(上)

我惊诧不已。
公子等人亦露出讶色。
“秦王今日也在?”沈冲道。
“许是刚到。”公子说着, 恢复了些奕奕之色。他将杯中的水饮尽, 用锦帕拭了拭唇角, 交回给我, 对沈冲二人道,“走,我等也去看看。”
说罢, 上马朝场中奔去。
秦王身上的单衫看上去是一件脱去外袍的底衫,骑的马和所用的弓箭也是平原王方才所用。他奔过场中,马蹄带起一阵烟尘。
射马继续, 两边重新对阵。
太子一马当先,控弦发箭, 中了月支一枚,马蹄一枚。
后面众人一阵欢呼。
两方交替而行,城阳王紧随其后, 亦中了一月支和一马蹄。而后是荀凯,比太子好些, 中了二月支一马蹄。
而后是庞玄,也中了二月支一马蹄, 平原王那边一阵叫好之声。
“他前半场不行, 此番倒是神勇。”青玄一边嗑着瓜子一边评论道。
公子上场之时,楼台上一阵嗡嗡的谈笑,我望去, 只见那些闺秀都站到了窗前, 用纨扇半遮着脸。公子的骑射有大家指点, 动作颇为优雅,有力而轻盈,控弦声过之后,箭矢射穿了月支二枚和马蹄二枚。
我听到了楼台上一阵几乎晕阙的赞叹。
青玄叹气:“可惜公子分到了太子那队,只怕胜了也要被人说道。”
他说得没错,太子一向争强好胜,且从来不太在乎公平不公平。他每每察觉自己这队要落后,凡有人射得不好就令重射,故而虽无许多良将,如今也以三中领先。
不过我无所谓,我看这种场面,从来不关心胜负。
公子之后,又过一人,接着上场的是沈冲。他的骑射一向不如公子,平日里,我更爱看他舞剑。但他的衣袂迎风飘起时,亦甚为迷人,我看着他飞驰而过,心中只有“翩翩君子”四字。他轻松地射下二枚马蹄,到在场边与桓瓖说笑。我看着桓瓖搂过他的肩头打闹,不禁思绪飘荡。我要是桓瓖,大概会闹得更凶一下,比如抱着他汗津津的身体滚倒在地……
最后一轮将尽之时,太子领先平原王四中,领先城阳王六中,似乎全胜已是定局。
太子亦露出了得胜之色,策马回到场边来,看上去心情甚好。
他对榻上的平原王洋洋得意道:“今日甚是不错,二弟待得足伤痊愈了,再来切磋。”
平原王淡笑:“皇兄射艺精湛,弟不才,愧不及兄长。”
太子对这般言语甚是满意,道:“这有何难,你还是骑术不惊。回去莫总钻书堆,多多练习才是。”
平原王道:“弟谨记皇兄教诲。”
“嘁。”我听到正在喝水的桓瓖发出低低的冷哼。
一旁的秦王听得此言,道,“射马未毕,太子不觉现下论胜负还太早?”
太子看一眼场上,道,“不过还差最后一人。”
秦王颔首,一笑:“正是。”说罢,他策马上场。只见他驭马之术甚是不错,平原王的马在他的操纵下跑得稳健,毫无生怯。秦王疾驰而过,经过箭靶之时,控弦发箭如行云流水。众人未及回神,五箭已出,二月支三马蹄竟是全中。
平原王以一中获胜,观看之人无不目瞪口呆,未几,喝彩声四起,潮水一般。
太子的神色瞬间僵在脸上。
*****
胜负已分,往后便是嘉礼。
尚是少年的广陵王被邀了来做嘉宾,无论胜负,皆以金樽敬酒。
太子虽负于秦王,但场中他是最尊,广陵王从内侍手中接过金樽,先敬太子。但太子神色不快,接也不接,拂袖而去。
众人面面相觑,广陵王愣在当场,不知所措。
秦王却上前,对广陵王道:“今日射马,乃为圣上祝祷安康,殿下第一杯酒,当敬天地。”
广陵王恢复喜色,依秦王之言,将酒洒下。
他再盛一杯,秦王接过,当众饮下,场中众人一片欢呼之声。
青玄望着那边,一脸倾倒。
“大将之风,当是如斯!”他激动道。
我指指不远处,提醒他:“公子回来了。”
青玄回神,忙去准备侍应之物。
马射既已结束,众人亦纷纷散去,大群陪在场边的仆从们即刻忙碌起来,纷纷迎上前去为主人牵马,奉茶的奉茶,递巾帕的递巾帕。
公子看上去已经没有了方才的不快之色,下了马,一边擦汗一边对我道,“霓生,你方才可看了秦王射马?”
我说:“看了。”
“如何?”
“不如何,”我说,“不及公子。”
“嗯?”公子道,“怎讲?”
“秦王虽全中,亦不过比公子多中一马蹄。”我掰着手指算道,“公子今年十八,而秦王已二十四;公子平日不过在苑囿中习射,而秦王常年置身行伍练兵无数。两相比较,自是秦王不及公子。”
公子:“……”
桓瓖在一旁听着,笑出声来。
“元初,我早说你这侍婢难得。”他感叹道,“不像我院子里那些,只知道夸公子好,问好在何处又半天说不出来。”
我听他这话,有些得意。到了公子身边之后,我拍马屁的功力的确一日千里,连我自己都佩服自己。
公子看他一眼:“你有甚好不满?谁教你挑人只挑长相?”
“挑长相又如何?”桓瓖反问:“依你所言,霓生长相不好?”
公子冷哼:“霓生长相好不好与你无干。”
二人如往常一般斗起嘴来,我虽觉得他们无聊,却并不觉生气。坦白说,我也觉得我的脸生得不赖,不过从别人嘴里听到,即便是为了抬杠,也不禁有些受用。不自觉地,我又瞥向沈冲。他一边喝着水一边看着公子和桓瓖,神色无奈。
不期然地,目光相遇。
沈冲看着我,笑了笑。阳光下,他的笑意温暖又明净,我脸上没来由地烫了一下,回过头来时,觉得那两人再斗久一些就好了,最好能在沈冲面前为我有多美对骂到天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