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蔡中更是在刘璟面前吃了大亏,险些触怒了刘表,尽管刘表没有责怪,但在刘表心中,自己的地位肯定下降了,此时蔡中心中充满怒火。
“索性就把他暗算了,他能防一时,难道能防一世吗?趁他乘船过江去樊城时,在江中把船弄沉了,不知不觉就除掉了他,大哥觉得如何?”
旁边蔡和也点点头“我赞同三哥的意见,他毕竟是刘表之侄,被刘表包庇,明着不好对付,不妨暗算他,只要没有证据,刘表也不能拿蔡家如何。”
这兄弟二人你一言,我一语,坚持要暗中除掉刘璟,这时,坐在下首的蔡进忍不住道:“三叔、四叔,我觉得还是应光明正大行事,可以再比武把他击败,何必要暗中使手段对付一个晚辈,这样可是损害蔡家的名声。”
“你这个浑蛋!”
蔡中勃然大怒,回头怒视蔡进,“你丢尽了蔡家的脸,还有资格说话吗?”
蔡进胀红了脸,争辩道:“至少我是光明正大比武,我失败是技不如人,问心无愧,没有人会因此看不起蔡家,但你们在背后暗算,这才是小人行径,一旦被州牧知晓,那将是蔡家的灾难,你们就是在玩火自焚。”
蔡中是个脾气暴烈之人,一个晚辈竟然敢顶撞他,令他怒火万丈,他冲上前挥手一拳击打在蔡进脸上,蔡进身体有伤,难以躲闪,被一拳打翻在地。
“给老子滚出去!你这个没用的东西!”蔡中恶狠狠吼道。
蔡进忍住伤口剧痛,慢慢站起身,他昂着头,冷冷地望着蔡中,他这个不屑的表情令蔡中更加忿怒,他捏紧拳头刚要在打,蔡瑁喝道:“好了,不要再闹了!”
蔡瑁见蔡进脸色变得惨白,估计是扯动了伤口,便道:“你下去吧!不要再惹你三叔生气。”
蔡进冷瞥了一眼蔡中,向蔡瑁行一礼,慢慢转身下去了,蔡中望着他的背影重重哼道:“吃里扒外的家族叛逆!”
蔡瑁有点不高兴他这样说,便拉长声调道:“三弟,不要这么说,我蔡家没有叛逆,只有想法不同。”
蔡中不再说话,旁边蔡和笑道:“家主同意我们的方案吗?”
蔡瑁其实也不是很赞成这两人的意见,如果是一般人,杀掉也无妨,但刘璟毕竟是刘表之侄,他还是有点投鼠忌器。
他沉思良久,叹了口气道:“让我再考虑考虑吧!此事不得我的命令,你们不可轻举妄动,明白吗?”
蔡中、蔡和虽然满腹怒火,但他们不敢违抗家主的命令,两人对望一眼,只得点头答应了。
蔡瑁闷闷不乐地来到后院,走进叔父蔡训的院子,只见叔父拿着竹笤帚,慢慢地清扫院子,蔡瑁不敢打扰,站在门口。
“有什么事?”蔡训看了一眼蔡瑁,却没有停住扫帚。
“二叔,刘表之侄对蔡家屡屡冒犯,侄儿有些忍无可忍。”
“就是那个要娶少妤的刘璟吗?”
“是!”
蔡瑁便将最近发生的事情一一告诉了叔父蔡训,最后叹道:“比武失败,我或许还无话可说,但今天当众与我针锋相对,这口气,侄儿实在是有点咽不下。”
“那你准备怎么办?”蔡训放下扫帚,在石墩上坐下,语气淡淡地问道。
“侄儿现在也一时拿不定主意,三弟四弟主张暗中下手,置他于死地,我觉得有点风险太大,有点得不偿失,所以特来请教二叔。”
蔡训冷笑一声,“他今天在北城外对你针锋相对,刘表让他向你赔礼道歉了吗?”
“这个…好像没有。”蔡瑁忽然有些回过味了,是啊!刘表为何不让他向自己道歉,难道刘表默许刘璟对他的讥讽吗?
“你现在明白了吗?”蔡训目光锐利地注视他。
蔡瑁擦了一下额头上的汗,他忽然想起另一件事,那就是刘璟在武昌城杀了黄祖之侄,好像刘表也没有让刘璟道歉的意思,难道是刘表对荆州世家的态度开始变了吗?
“侄儿有点明白了。”
“你明白就好,一个十六岁的少年无足轻重,要关注他背后的刘表,这个刘璟其实是一面镜子,他可以照出刘表对荆州世家的态度,这才是关键,刘表没有令他向黄祖道歉,可以看出刘表对黄祖与刘备关系亲密的不满,同样,刘表默许了他对你的讥讽,说明刘表也对你有所不满啊!”
“是!侄儿明白了。”蔡瑁后背都湿透了,叔父的一席话点醒了他这个局中人。
蔡训又笑了笑道:“还有对付这个刘璟,我不想发表什么看法,但我比较赞同你的一个观点,凡事要权衡利弊,杀死刘璟,蔡家能得到什么利益,同样,又会失去什么利益?把这一点弄清楚,你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办了。”
蔡瑁默默点头,杀死刘璟,不过是除了蔡中心头的一口恶气,却让蔡家背负被抄家灭族的危险,作为一个担负整个家族前途利益的家主,他必须要头脑清醒,不能被仇恨蒙蔽了眼睛。
蔡训不再理会他,拿起扫帚慢条斯理地继续打扫院子。
蔡瑁行一礼,慢慢退出院子,忽然感到不远处红影一闪,蔡瑁一回头,发现有人躲在院子拐角,他立刻追了上去。
追过两道门,蔡瑁看见前方奔跑之人,正是他的女儿少妤,“站住!”蔡瑁一声怒喝。
蔡少妤吓得站住了,蔡瑁走上前,怒视女儿,“你一直在跟着我吗?”
蔡少妤低下头,不敢说话,她刚才听三叔说,父亲去二祖父那里商议刘璟之事,她怀疑是涉及到自己婚姻,便跑来偷听,却被父亲发现了。
蔡瑁很清楚女儿的心思,他冷冷道:“既然你总不放心,那我就明白告诉你,我已决定接受刘州牧的求婚,将你许给他的侄子刘璟,你就彻底死了这条心吧!老老实实准备出嫁。”
“不!我不嫁给他。”蔡少妤愤怒得大喊起来。
“这由不得你。”
蔡瑁狠狠瞪了她一眼,转身便走,蔡少妤惊恐万分,她跑上前抱住父亲的胳膊,“爹爹,求求你,不要让我嫁给他!”
蔡瑁其实未必是要把女儿嫁给刘璟,只是他此时心情不好,女儿又这么不懂事,鬼鬼祟祟跟踪他,更令他心中异常恼火。
他要教训一下这个胡作非为的女儿,蔡瑁冷酷地甩开她,大步离去,蔡少妤追跑几步,大喊:“我宁可死,也绝不嫁给他。”
“那你就去死吧!”蔡瑁远远丢下一句话,脚步声消失了。
蔡少妤却不知父亲的真正心思,她慢慢跪倒在地上,心中绝望了,她忽然捂住脸,失声痛哭起来。
夜幕降临,刘璟在一名侍卫的引领下快步来到了刘表的内书房,侍卫敲了敲门,“主公,他来了!”
“进来!”屋里传来刘表的声音,语气还算轻柔。
侍卫推开们,刘璟快步走了进去,他跪下向刘表行一礼,“侄儿拜见伯父!”
“起身吧!”
刘表笑眯眯一摆手,“我有话要对你说。”
刘璟坐直身体,恭敬地等着刘表开口,刘表比较满意刘璟此时的态度,他能感受到刘璟的恭敬,确实有一种晚辈对长辈的尊敬。
“我们谈谈你的婚事吧!我想你应该都知道了。”
刘璟没想到居然是谈婚事,他还以为是谈黄祖之事,或者谈今天对甘宁之事,他一时没有准备,便默默点头,躬身倾听。
“其实这门和蔡家的联姻我最早考虑是磬儿,但蔡家毕竟是荆州第一世家,位高权重,而磬儿只是我的从侄,稍微隔一层,对蔡家不是很尊重,所以我便想到了你,这也是我把你从老家接来的原因之一。”
说到这里,刘表看了一眼刘璟,见他平静依旧,忧喜不露于色,心中暗许他的沉着,又继续道:“这也是我上次把玄麟剑给你的缘故,玄麟剑便是我和蔡瑁相约的联姻之剑,但我不明白你为何又给了琮儿,难道你对这门婚事有所不满吗?”
停一下,刘表又笑道:“有什么话尽管直说,今晚我就是想和你开诚布公地谈一谈。”
刘璟沉默良久道:“伯父认为我和蔡家眼下的矛盾,有可能联姻吗?”
“矛盾?”刘表呵呵笑了起来,“你们那点小事算什么?如果蔡瑁连这点心胸都没有,还谈什么荆州第一世家,还做什么军师,你就放心吧!你们之间没有什么矛盾。”
说到这,刘表注视着刘璟,缓缓问道:“你先给我明说,你自己对这门婚姻究竟是什么态度,是答应,还是不答应?”
第42章 枕边风再起
“伯父,这件事以后再说吧!侄儿暂时不想考虑家室。”
刘表是何等老练,听出这是刘璟的推托之辞,但此时,他需要刘璟一个明确的答复,是娶还是不娶,或者以后再娶,在这件事上,他不容刘璟含糊过去,他今天要和侄儿好好谈一谈。
“我要你明确答复我,你到底是什么态度?”
刘璟沉吟片刻,看来这件事不能含糊了,既然不能混过去,那他就要表明态度,刘璟缓慢地、坚决而果断地摇了摇头,“回禀伯父,我绝不想娶蔡家的女儿。”
尽管刘表已隐隐猜到刘璟的态度,他把玄麟剑给了琮儿,就说明他对这门亲事并不热心,这也很正常,只要自己劝说一下,他还是会答应,但刘表还是没有想到刘璟的态度竟是这么坚决。
刘表心中暗暗叹了口气,又笑着安慰刘璟道:“我也知道,蔡瑁之女比较任性,缺少一点大家闺秀的贤惠,不过她还年少,随着年纪渐长,我想她的心性逐渐转变,毕竟是蔡家嫡女,也差不到哪里去,你要往好的地方想。”
刘表始终认为刘璟拒绝这门婚事的原因在蔡家之女,而非蔡家,年轻人嘛!总是只考虑女方相貌性格,而对她的家族背景并不在意,等他年纪再大一些,他就会懂得门第对于婚姻的重要性。
不料刘璟还是摇了摇头,“不是女方怎么样,我对她不了解,也不关心,关键是我不想娶蔡家之女。”
“呵呵!连蔡家之女都不想娶,你还想娶谁家的女儿,要知道蔡氏家族可是荆州第一世家,想攀这门亲的人如过江之鲫,莫非你想娶蒯家之女,或者是庞家之女,如果是那样,你就大错特错了。”
刘表觉得刘璟来荆州时间不长,或许还不了解情况,只看到蔡中、蔡进那些比较差的人,便对蔡家有了偏见。
他又耐心解释道:“庞氏和蒯氏无论是名望、官场人脉、还是家族实力,都比不上蔡氏家族,荆州官场中,不知道多少人都是蔡讽门生,你若连蔡家之女都看不上,传出去恐怕会让人笑话。”
“感谢伯父的一番美意,但娶妻是人生第一大事,岂能不谨慎考虑,蔡家虽然不错,也不过是荆州的小世家而已,算不上什么,至少在我眼中算不上什么,伯父不必将他们捧得太高。”
刘璟这番话令刘表听得着实稀奇,原来侄儿竟是看不上蔡家,那他是想娶谁家的女儿?
“你说说看,你心目中的妻子是什么样子,我倒是很感兴趣了。”
刘璟笑了笑,“或许在伯父看来,我有点好高骛远,不过我确实是这样期望,我希望我将来的妻子,至少是一方诸侯之女,要么曹操之女,要么孙权之妹,其他什么蔡家之女,我还真看不上眼。”
刘表听得目瞪口呆,曹操之女、孙权之妹,连他的儿子都不敢有这种想法,居然他的侄儿。刘表简直不知该说什么好了,心中暗暗摇头,璟儿还是很幼稚,居然说出这么不知天高地厚的话,自己居然还提防着他,真是没有必要。
同时刘表又有另一种明悟,看来今晚的话没有必要再谈下去了,不会有任何结果。
刘表苦笑一声,“好吧!你先回去,这件事也不急,你再好好考虑,若你有信得过的朋友,也可以问问他们的意见,看看他们是否支持你娶曹操之女、孙权之妹,去吧!”
“侄儿打扰伯父了!”
刘璟行一礼,便起身离去了,刘表望着他走远,忍不住又叹了口气,这孩子,未免也太好高骛远了。
刘璟回到院中,蒙叔便迎了上来,他见刘璟平安无恙,顿时长松一口气,笑道:“我还以为公子要被主人责打呢!没事就好。”
“为什么我要被伯父责打?”刘璟不解地问道。
“府里都在说,公子得了一匹宝马,不给献给主人,触怒了他,主人要对公子动手,所以老奴很担心公子。”
“蒙叔不要担心,伯父并没有向我提战马之事。”
说到战马,刘璟立刻又想起了他的爱马,转身要去马厩,蒙叔笑道:“我刚去看过,马夫们照顾很精细,马匹精神好得很,晚上我会再去看一看,公子就放心吧!”
“辛苦蒙叔了。”
刘璟虽然和蒙叔呆的时间不是很长,但他能体会到蒙叔从内心深处对他的敬重甚至是疼爱,虽然这是因为蒙叔从前照顾过他的缘故。
但刘璟也同样对他心怀感激,只是刘璟不喜欢表露出来,而是把对老人的这份敬意藏在心中。
走了几步,他又回头笑问道:“蒙叔,觉得我娶蔡家之女合适吗?”
“这个。我不好说。”
“没关系,你随便说说,说你自己的想法。”
蒙叔低头想了半晌道:“如果有可能,我觉得公子还是应该娶自己喜欢的女子。”
刘璟默默点头,这才是真正关心自己的人,为自己的幸福着想,感情朴实而真挚,相反,刘表虽然是他的伯父,却只是把他当做一颗笼络世家感情的棋子,武断地给他定下婚姻,丝毫没有考虑他的意愿,相比之下,刘表对他的关心远远不如蒙叔真挚。
其实刘璟告诉刘表他想娶曹操之女,或者孙权之妹,不过是一种婉拒的托词,并不是他真的想娶曹操女儿,孙权之妹,而是表示对蔡家的一种轻蔑,不过一个小小的地方世家,便把自己看得多高,当然,这里面也有类似刘禅“此间乐,不思蜀”的深意。
他真正要娶的妻子,一定是他所挚爱的女人,绝不会过多考虑对方的身份背景,曹操的丁夫人也没有听说过是什么世家背景。
他已经决定,在婚姻之事上,不管刘表怎么劝他,他都绝不会答应娶蔡家之女。
夜已深,刘表躺在床榻上,望着帐顶出神,他显得有些心事忡忡,无法入睡。
“将军有什么心事吗?”年轻的妻子躺在一旁小声问道。
“唉!为璟儿的婚事烦心。”
刘表叹了口气,“那孩子竟然一口回绝了我,令我着实意想不到。”
蔡夫人心中暗暗欢喜,她这些天也在为这件事烦恼,丈夫始终不肯松口,使她的计划要有落空的危险,原来刘璟也不愿意,那样最好不过。
蔡夫人按耐住心中的喜悦,柔声劝道:“或许他们之间确实是无缘,我一直觉得婚姻要随缘,不能勉强,如果逆缘强定,最后的结果也不会太好,将军以为呢?”
“哼!”
刘表冷哼了一声道:“一个十五六岁的孩子懂得什么叫缘,我还以为他成熟懂事,结果他今天说出的一番话却令我大吃一惊,当真让我失望之极!”
坦率说,是刘璟的倔强令他刘表失望,他是第一个敢顶撞自己的人,尽管是自己的侄子。
“他说了什么?”蔡夫人好奇地问道。
“他说他要娶的妻子是曹操的女儿、是孙权的妹妹,你说他荒不荒唐?”
“扑哧!”蔡夫人掩口一笑,天下竟然有这么不知天高地厚的人,就算曹操或者孙权想和荆州联姻,也轮不到他这个侄子啊!
蔡夫人忽然眼珠一转,暗暗惊喜,这不就是一个对付刘璟的大好机会吗?
“将军,我倒觉得他这样想,其实有他的深意。”
“什么深意?”刘表扭过头,不解地望着妻子。
“将军觉得璟儿平时是什么样的人?”
“我觉得他沉稳老练,虽然是少年,但说话做事,似乎还比成年人练达几分,是个很有见地之人。”
“是!我也是这样认为,虽然我和他接触不多,但他给我留下的印象却很深,和将军所见略同,既然如此,将军不觉得他说这番话有点奇怪吗?”
刘表想了想,却没有明白妻子所指,“你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他是故意装作不知天高地厚?”
“将军,他是不是在装我不知道,但他的话中却透露出了另一层深意。”
“什么深意?”
蔡夫人压低声音,趴在丈夫的耳边道:“我怀疑他是不是在考虑,将来由他来继承荆州的基业了,所以才会想着娶曹操之女,娶孙权之妹,将军,你说呢?”
刘表倒吸一口冷气,“可是。他才十六岁,就有这样的野心?不会吧!”
“不可能!”
刘表想了想,还是坚决摇头,他觉得自己的侄子不会是这种人,再说他还年少,不会有这种非分的想法,自己十六岁时,还什么都不懂,侄子应该只是一种少年狂妄之语。
蔡夫人冷笑一声,“将军忘了吗?孔北海四岁就会让梨了,有志者,可不在年高啊!”
刘表沉默了,他长长叹了一口气,慢慢闭上眼睛,良久,他又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妻子说:“那么就让他和磬儿一样,搬出去比较好,不要惹一些风言风语出来!”
蔡夫人暗暗得意,知夫莫若妻,她太了解丈夫多疑的性格,有些事情只要自己说了,不管丈夫信不信,都会在他心中留下一道阴影,那个刘璟再精明能干,还能敌得自己的枕边风吗?
次日一早,天刚蒙蒙亮,刘璟便牵马出府,他要趁大街上人少之时出城去遛马,他的战马需要奔跑训练,长久养在府中只会消磨它的锐气。
刘璟翻身上马,刚要催马前行,忽然听见旁边有人叫他,“璟公子!”
刘璟一回头,只见在不远处的一棵大树下站着一人,身材瘦高,正是上次比剑败在他手上的蔡进。
刘璟又翻身下马,牵马走上前笑道:“蔡兄伤势好点没有?”
蔡进点点头笑道:“多谢璟公子手下留情,现在已经好多了,再过一个月,就能完全康复。”
“哦!”
刘璟又笑问道:“这么早,蔡兄是来找我吗?”
蔡进取出一卷锦书,双手呈给刘璟,“这是我的邀战书,我想再和璟公子比一次。”
这是比剑的规矩,如果第一次比剑输了,那么还可以再约战一次,如果再输,那就不能再约剑了,所以蔡进确实还有一次机会。
刘璟也知道这个规矩,他也不拒绝,接过战书笑道:“再比一次倒也无妨,可是蔡兄的伤势还没痊愈,对你可不利啊!”
蔡进摇了摇头,“我再约的时间不是现在,而是两年后,这两年里我们各自练武,两年后,我们再比一次,一决高低,璟公子能否答应?”
刘璟对这个蔡进的印象不错,是个光明磊落之人,上一次他没有使任何阴谋诡计,堂堂正正比剑,输在了自己手中,两年后再比,刘璟也同样充满了期待。
他欣然答应,“那好,我们就一言为定!”
两人伸出手掌,重重一击,这就是击掌为誓了。
蔡进拱手作揖笑道:“让我们期待两年后的比武,后会有期。”
“后会有期!”
蔡进转身便走,但走了两步,脚步又不由迟疑一下,终于还是回头道:“这些天璟公子要多多留意,注意身边有无可疑之人,切不可大意。”
刘璟一怔,这是什么意思,要自己当心什么?
他心念急转,似乎有点明白了,他缓缓点头,“多谢蔡兄好意,我一定会当心。”
蔡进快步走了,刘璟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暗暗思忖:“看来蔡家也并非全是卑鄙之人啊!”
第43章 可疑之人
刘璟望着蔡进远去,又细细品味他的话,难道蔡家是想暗中对自己下手吗?
刘璟摇摇头,他不相信蔡瑁会那么弱智,好歹他也是荆州的军师,应该不会用暗算这种官场的大忌,杀他刘璟可是得不偿失,他不相信蔡瑁会做这种亏本买卖。
不过…蔡中或许有这种可能,瞒住蔡瑁对自己下手,刘璟想起了蔡中那两颗金灿灿大门牙,从他对付甘宁就可以看出,此人是一个不择手段之人。
想到这,刘璟警惕地向两边望去,现在还是清晨,大街上几乎没有什么人,只是街角有一个卖菜的老农。
另外,在左边十几步外的一座亭子里,一名老道士正闭目盘腿打坐,亭边还拴着一匹健骡,显得风尘仆仆,看样子这老道是远道而来。
再看别处,便没有什么可疑之人了,刘璟两腿一夹马肚子,“驾!”战马跑动,很快便离开了刘府,向城东而去。
就在他刚刚离去,坐在亭子里的老道士却慢慢睁开了眼睛,两道锐利的目光注视着刘璟远去的背影,嘴角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意。
襄樊是“南襄隘道”南端的汉水津渡,由汉水南岸的襄阳和北岸的樊城组成。
襄阳城的起源是军事控守的渡口之城,两汉时地位不显,自从刘表据荆州,治襄阳,凭此城之险要以阻北方势力南下,其地位方显重要。
在中国历史上,凡事存有南北两个政权之时,襄樊总要被拖入战火,无论是三国、南北朝、宋金、宋元的对峙,襄樊都历经战火。
宋朝陈亮曾说过:“襄樊东通吴会,西连巴蜀,南极湖湘,北控关洛,左右伸缩,皆足以为进取之机。”
这一语便道破了正是襄樊重要的战略地理位置,造成这两座城池屡遭战火的根源。
襄樊虽是一体,但刘璟所住的襄阳城主要以官府和官绅住宅为主,以及荆州的各种学府集中地,文化氛围很重,商业并不发达。
而北岸的樊城才是荆州的商品集散中心和货运码头中转之地,商贾云集,商业发达,各种店铺、酒馆、旅舍、邸店、青楼、乐坊、赌场等等商业场所应有尽有,每天人流如潮,热闹非常。
而两岸间的渡船往来,如过江之鲫,昼夜不息。
或许是为了避讳的缘故,刘表的镇南将军府位于城西,坐西朝东,东西之间一条笔直的襄沔大道贯通全城,这也是襄阳城的特点,东西长,南北窄。
而刘表家宅就位于官府之侧,这一带都是官府集中之地,到处可见巡逻的士兵,戒备十分森严。
沿着一段褚红色的官府围墙纵马小跑片刻,刘璟便来到了襄沔大道,大道宽五十步,中间种有两排茂密的树木,树木中间形成了一条平坦的林荫道,这是官贤道,只有官员和名望士族才能使用。
而树木两边则是普通民道,左边是进,右边是出,不同方向的行人各走一边,决不允许逆行。
这是一种权力秩序,在权力的压制下,行人各行其道,井然有序,一旦发生民走官道,或者前后混行在一道内,那就意味着襄城城开始混乱了,甚至意味着刘表失去了对荆州的掌控。
两边平民道上已有早起谋生的普通平民,来来往往,颇为热闹,而官贤道上却路人稀少,虽已是冬天,但还没有下雪,两侧依旧树荫浓密,一条笔直宽敞的大路直通东城门。
刘璟纵马在官贤道上疾奔,战马四蹄翻飞,白色的身影快疾如风,刘璟伏身在战马之上,两侧风在耳边呼呼作响,片刻,战马便奔出了东城门,在更加宽阔的原野上飞奔,这种疾速畅快的刺激令刘璟几乎要纵声大喊起来。
两个半时辰后,刘璟终于返回了襄阳,虽然奔跑得大汗淋漓,人和马都格外地精神抖擞,从头到脚都有一种发自身心的畅快之感。
刘璟已不骑马,他牵着爱马缓缓而行,的卢马步态轻盈,不时调皮地将头伸到他脸上摩擦,偶然又会重重打个响鼻,将唾液喷他一脸…
走进西门,两边也有几家酒馆和旅舍,旗幡挑在空中高高飘扬,时时辰已渐到中午,几名酒保在大门口热情地招揽客人。
跑了一个上午,刘璟腹中饥渴,他拍了拍爱马的长脸,笑道:“老伙计,要不要去喝一杯?”
一名酒保看出了刘璟的犹豫,急忙迎上前笑道:“公子,小店有荆州最好的美酒,有刚刚从汉水钓上来的鲤鱼,小葱爆鲤鱼是小店一道名菜,价格低廉,来坐一坐吧!”
酒保又看了一眼雄壮的战马,连忙补充道:“小店还有刚刚蒸好的上好黑豆,是名贵战马的佳肴。”
这句话让刘璟动心了,他呵呵一笑,“看在上好黑豆的份上,就去你们店吧!”
他随手从怀中抓了一把钱,约十几枚铜钱,塞给酒保笑道:“替我好好照顾战马,这点钱赏你了。”
铜钱在手中叮当作响,酒保眼睛都笑眯了,“公子放心吧!战马我一定会照顾好,而且就拴在马桩上,让公子可以一眼看见。”
这是一种不成文的规矩,名贵战马不能放后院马厩,一旦被盗,酒馆赔不起,所以大门一侧都会有拴马桩,由迎客的酒保看管,同时主人也能看见自己的坐骑。
刘璟看了一眼拴马桩,马栓上只拴着一匹健骡,他快步走进酒馆,上二楼靠窗坐下,探头便可以看见自己爱马。
酒馆里客人不多,一半的位子都没有坐满,酒客们三五成群,坐在一起喝酒聊天,隔着两个位子却坐着一名老道士,穿着灰色旧道袍,头戴竹冠,年愈古稀,但精神矍铄,鹤发童颜,颇有几分仙风道骨,他面前只摆着几盘蔬菜和一壶酒,正端着酒杯,有滋有味地细细品酌。
这个老道让刘璟微微一怔,清晨在刘府门口的亭子里,不就是这个老道士吗?怎么又遇到了。
刘璟心中略感蹊跷,难道这老道就是蔡中派来的可疑之人?但一转念又觉得不可能,老道是先来酒馆,若自己不来酒馆,那他们就不会遇到了,应该只是一种巧合。
刘璟坐下,要了几盘小菜和一壶酒,他又探头看了看战马,刚才的酒保正用刚蒸好的黑豆喂自己的战马,又拎来一桶清水。
“匹夫无罪,怀壁其罪!”不远处的老道士自言自语道。
这个老道是在说自己呢!刘璟不由苦笑一声,自从有了这匹战马,他的生活便再没有了从前的无牵无挂,他知道有很多人都在窥视这匹宝马,稍微不留神就会被人偷走。
有时候,刘璟半夜醒来,也会担心自己的战马,甚至怀疑刘琮也想下手,刘琮的眼中也流露出了对这匹马的贪婪。
但没有办法,有所得必有所失,只能说,以他现在的实力,想保住这匹宝马还比较艰难,肯定要付出大量的心血。
刘璟向老道士善意地笑了笑,又端起酒杯,就在他刚刚喝了一口酒,忽然听见外面传来马匹的长嘶,紧接着是酒保惊恐的喊声,“你不准动,那是别人的马!”
刘璟急忙探头望去,只见他的爱马已经被一名大汉从拴马桩上解下来,酒保被打翻在地,大汉拉着缰绳,企图翻身上马,但他的爱马却挣扎嘶鸣,不想被大汉骑上。
刘璟勃然大怒,抓起刀便向楼下奔去,刚跑出酒馆,只见那大汉已经骑上了的卢马,猛抽一鞭马臀,战马吃痛,前蹄高高扬起,发出一声痛苦的嘶鸣。
眼看战马即将奔跑,而刘璟离战马还有二十步,尽管他奋力奔跑,但已经来不及了,刘璟眼睛都红了,将手中刀狠狠向盗马贼砸去,盗马贼却异常矫健,侧身躲过,双腿一夹战马,的卢马终于奔跑起来。
但就在的卢马刚刚奔出几步,忽然,一个灰影从天而降,像只盘旋的苍鹰,轻巧地落在马背上,只听一声闷哼,那名盗马贼一头从马上栽落。
刚刚奔跑起来的战马又停了下来,控制住战马之人,正是那名老道士,他笑眯眯地注视刘璟,清澈的眼睛里闪烁着一种令人信任的光芒。
刘璟一颗心落下,向老道躬身行一礼,目光又落在了盗马贼身上,眼中迸射出骇人的杀机,上前几步,一把揪住盗马贼头发,拖行两步,从地上抽出了战刀。
“璟公子饶我一命!”
盗马贼惊恐地大喊起来,“我只是受人之命,没有办法。”
刘璟将战刀顶住他的喉咙,厉声喝道:“是谁指使你,说!”
“我不能说,求公子饶我!”
刘璟手起刀落,一刀斩断了盗马贼左手手腕,盗马贼痛得惨叫,杀猪般地狂叫,“是蔡中!是他指使我。”
旁边老道有些心有不忍,向刘璟求情道:“刘公子,这盗马贼虽然可恨,但他不是主谋,幕后有指使之人,他只是奉命行事,公子给我一个面子,饶他一命吧!”
老道救下了自己战马,他既然开口,这个面子刘璟要给,而且斩断了盗马贼的手,刘璟心中的怒气也稍稍平息一点,他狠狠踢了盗马贼一脚,“滚!”
盗马贼忍住剧痛,拾起断手仓惶逃走,一直等他跑远,刘璟这才走到老道士面前,深深行一礼,“多谢仙长出手救我战马,刘璟感谢不尽。”
老道士捋须微微一笑,“气落丹田如下井!”
刘璟眼睛蓦地瞪大了,不可思议地望着老者。
第44章 拜师学艺
“气落丹田如下井!”
这正是赵云教他的落凤功法中的第一句,这功法是赵云师门的不传之谜,眼前这个老道怎么会知道?
刘璟忽然有点反应过来,“您是…”
老道微微一笑,“贫道是常山玉真人,璟公子听说过吗?”
刘璟内心激动,果然是他,赵云的师父常山玉真人,他听赵云提起过,至少有八九十岁了,没想到就是眼前这位鹤发童颜的老道士,刘璟立刻双膝跪下,恭恭敬敬磕了个头,“刘璟拜见玉真人仙长!”
这个老道正是赵云的师父玉真人,又叫玉真子,在常山郡落凤山修行,今年已八十有七,修仙有术,虽然年近九十,但他身体状态却如中年人,精神矍铄,在山道行走如飞,所以当地民众都叫他玉神仙。
他在二十天前接到爱徒赵云的信,恳求他来指点刘璟武艺,在信中,赵云夸刘璟资质之佳,还要超过自己,这让久不问俗世的玉真人又动了凡心,特地赶来襄阳。
赵云当然不是自学成才,他原本是一个太行山猎户之子,十四岁那年,他用绳套活捉了一头母狼,因怜悯小狼而放生到手的猎物,被玉真人见了,认为赵云有慈悲之心,便收他为关门弟子,赵云苦练武五年,终于练成一身绝世武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