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毫无反应。

萧正宇伸手去拉她的手,仿佛像触到了冰块,或者说在冰箱里冻过的木头。冻成这个样子,也不知道坐在这里多久了。

“不论你看到了什么,那都是过去的事情,凡事要想前看。如果你不动,我就强行带你去厨房。”

她依然不答,萧正宇一把拉住她的手臂带起来,她居然也毫无反应,完全像个木偶,随着他的动作而下意识的反射出动作。

手一松,她又跌坐回长椅上。

跟这压抑的气氛不相配的是,那天夜晚极美。空气清新,每深呼吸一下,肺就像被洗了一遍。夜色很好,没有月亮,只有满天繁星,因而显得天空那么高,高得足以让世间的所有人产生不可名状的敬畏心理。

萧正宇托着额头苦笑,“如果知道你看到画是这样的反应,当时怎么也不会带你过来。”

听到这句话,薛苑眼睛里忽然并发出一点光彩。

“不,”她哑着嗓子开口,“我很感谢你。”

不过一天的工夫,她声音竟然暗哑至斯,加上红肿的眼睛,一定哭了很久。

“真感谢我,就跟我去吃饭。”

薛苑疲惫的摇头:“这段时间以来,真是给你添了不少麻烦。”

不曾想到她好端端的抱歉起来,萧正宇疑惑:“你到底要说什么?”

薛苑充耳不闻的自说自话:“你有没有试过这样一种感觉?你在同一条路上走了二十年,平平淡淡,不会有任何奇遇发生,人生沉闷到让人灰心,在你以为人生就要像这样过去的时候,却忽然有了石破天惊的变化。”

萧正宇沉默片刻:“有过这种感觉。”

她不肯往下说,看着前方,明明什么都看不到。附近的几颗大树在路灯的照耀下,把影子投射在小路和草坪上,象是一头猛兽身上的斑纹。

薛苑压低声音,安静的说:“萧正宇,你为什么帮我?为什么对我这么好?你带我去见李天明,甚至跟张总帮我借礼服;平时不论什么时候我给你打电话,你都马上回复;你请我吃饭,我心情不好的时候一直陪着我。这次更是,居然陪我来英国看费夫人的藏画。你是好人,但是你不会无缘无故多管闲事,你跟公司所有的女孩子都保持着距离。我记得何韵棠说过一件小事,曾经有个追求你的女孩子,因为被张总知道了,黯然离开公司,当时,你什么都没说,什么也没做。可惟独对我,居然一点都不避嫌?”

萧正宇气结,脸色沉下去:“你在怀疑我的用心?”

“不是在怀疑,我感激你,真的,”薛苑从椅子上捡起一片树叶,慢慢的揉碎了,“李又维有次说我是那种面冷心冷的人,不在意的人,从我面前走十次过去也看不到……其实有时候我不是看不到,只是我不愿意去想了。”

“那我还真想好奇,你从我的举动里看到了什么?”

“我不知道,我只想对你道歉,我不是不知好歹的人,”薛苑摊开手心,看着散成小碎片的树叶,“没有人会无缘无故的帮助另外一个人。你总是希望在我这里得到什么才这么帮我。而我假装不知道你的用心,故意找你询问费夫人的藏画,工作上的问题也都一而再再而三的麻烦你,李又维出现的时候也用你当挡箭牌……利用你这么久,真是对不起。”

她的话简直像在诉说遗言。萧正宇的脸色青了又白,白了又青,他第一次怀疑自己修养太好是不是一种过错,居然能够在听到她的这种话后还能保持理智。

他冷静的回答:“你以为随便一个人就能利用我?你把我当成什么人了!”

“我不是这个意思,”薛苑费力的解释,“我想弄清楚,你帮我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有什么我能做的,我一定尽力完成。但如果超出我的能力范围,我可能就没办法回报你了。”

她说话时萧正宇一直冷冷觑着她的脸,好几次要发作最后都耐下来,到最后终于化作一句长长叹息。

“薛苑,你啊,让我说你什么好。你看来真是一个人在外吹冷风吹多了。”

她轻声回答:“或许吧,我糊涂很久了。”

他紧紧握住她的手,恶狠狠揽过她的腰,把她揽入怀里。她起初惊讶到了,但没有反抗,甚至还主动的靠过来,枕在他的肩上,就那样他怀里一动不动。她额头光洁,头发天生带着一点栗色,在薄薄的灯光下看来,浮泛一些红色的光泽。她皮肤非常白,白得能看到皮层下淡青的血管。

“最开始帮你,是因为你跟曾经的我很像。你做的事情,看的书,掌握的知识,说明你做事有非常强的目的性。我曾经跟你一模一样,但因为自己的一意孤行而陷入了某种疯狂的状态里,犯下很多无法挽回的错误。你年轻,还有能力和决心,身边还有一个李又维虎视眈眈。我怕你走错一步,就不能回头。你所期翼的,我都可以帮你做到。我不能让你做傻事。我希望你可以少走一点弯路,不要像我这样,铸成大错后才追悔莫及。什么都可以失去,唯一不能失去的是现在。”

薛苑沉默了太久了的时间。久的萧正宇以为她在自己的怀里睡着了。

直到听到她说:“你为什么总是那么暖和。”

“是因为你太冷了。”

“嗯。”

她的手臂从他腰上绕过去,以一种取暖的姿态抱住了他。

轻轻一个动作,萧正宇浑身一麻,他没想到自己这个年纪还能再次体会到心跳加速的感觉。他低下头,接下来想说的话忘了个七七八八。

薛苑却不觉得自己刚刚的动作有什么奇特的地方,她没有抬头,依然枕在他的肩上,慢慢恢复了一些正常思考的能力。

“谢谢你的这番话,”薛苑平和的开口,甚至还微笑了一下,仿佛说的是别人的事情:“我进入博艺这两三个月里遇到的事情,比我大学四年遇到的还多,巧合一个个的发生,张总也好,李天明也好,李又维也好,你也是,忽然都被我遇到了……我爸爸花了一辈子的时间都没找到的东西,我也没找到;但是他藏了一辈子的东西,居然全都被我发现了。”

萧正宇问:“发现了什么?”

“事到如今,我也没什么不能说的了。你愿不愿意再浪费一点时间,听我说说的我的故事?”

第二十章

江南的小镇,每一座都藏着一段复杂而纠结的历史,藏着文人墨客的婉转情怀,更藏着永远看不完的风景。

沅镇也是如此。这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小镇仿佛被时间遗弃了,山水还是旧日模样。镇子被潺潺的流水划分成了分成了若干部分,哪里都是桥,哪里都是桃花。居民的住宅无不缘河而筑,临水而居。清幽的小巷子里,一个个院子紧密相连,白墙黑瓦,宛如中国水墨画般淡雅。

或许因为时间还早,整个小镇还在休息,街道上几乎看不到人。流水清澈见底,潺潺的从桥洞里流过,乌篷船漂浮其上,宛如一位娴静美丽的未嫁姑娘的窃窃私语。

两位身穿绿色军装的军人出现在临河那条石板街道的尽头,一前一后的走过来。仿佛是为了欢迎来客,岸边的桃树别样风情地站着,把桃花开得灿若云霞,风一吹,粉色花瓣稀稀簌簌的飘落在河面上,又被流水带走。

董江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情欣赏这绚烂的三月风光,他觉得自己这一程,走得格外艰难。他边走边打量着老旧的门牌,站住脚步,叫住了领先自己半步的曹建平:“政委,到了。”

说着,他指着白墙上醒目的门牌号,再次强调了一下:“书院巷18号,是这里,没错。”

那是一个方方正正的大院子,里面住着四五户人家,院子里有一口井,一位年长的妇女坐在井边洗衣服。她愉快地哼着不知名的曲子,把衣服从水里捞出来,使劲一绞,水声哗哗。

看到素不相识的军人出现在这里,她起初诧异,随后恍然大悟,兴奋起来,把湿漉漉的衣服重新扔回盆里,奔过来热情的跟他们招呼:“你们是找薛卫国一家人的?他们家在这边。”

说着,把他家的房子指给了他们,西北角的那套。

她说着当地方言,但并不太难理解;曹建平对她点头,客气道:“谢谢您啊。您也在这个院子住?”

“我是他们家老邻居了。啊,你们叫我王婶就行了。”

董江随后过去敲门,王婶一看就笑了。

“你们这种敲法是不行的,我帮你们叫门。”大婶上下打量他们,用两位军人都骇然的力气重重门板,大声叫:“卫国!薛卫国!你家来客人啦!是文捷在部队的同志!快点出来招呼客人啊!”

嗓门之大简直是平地里炸起的一声惊雷,连屋顶上的鸟都吓得扑棱翅膀飞走了。

曹建平和董江面面相觑。王婶很热情地继续说:“这个时候,那父女俩不是在睡觉就是在后面画画呢。那个卫国啊,只知道画画。小苑呢,也有学有样的。”

董江问:“他们家只有父女两个人?”

“是啊,”大婶说着就开始叹气,絮絮叨叨的说起其他的事情,“卫国一家人,这些年都都死得差不多了,文捷又去了部队,家里只有这父女两个。一个大男人照顾女儿,要说不容易啊,是真不容易。我们这些街坊邻居,总想着能帮就帮一点。”

“还好有你们这些邻居。”

王婶眼神忽然变得认真起来,又问,“文捷怎么没跟你们一起回来?我怪想这个孩子的,有两年多都没见到她了。当年她把奶娃娃一扔就走,可把我气得够呛,还骂她来着。”

两个人短暂的沉默,曹建平刚打算开口说话,忽然门吱呀一声,从里打开。一个瘦高的年轻人牵着一个三岁左右大小女孩站在门口。年轻人清秀白净,浑身透着一股浓浓的书卷气息,小女孩骄俏可爱,肤白如雪,穿着件花花绿绿的衣服,扎着两个歪歪斜斜的羊角辫。

目光一对上,曹建平就问:“你就是薛卫国同志?叶文捷同志的丈夫?”

“是我。你们是?”薛卫国挨个打量他们,带着浓浓的困惑和不解。

曹建平伸出手去:“我们是叶文捷的战友,你好。”

薛卫国眼睛一下子就亮起来,改说普通话,发音极其标准。

“啊,你们好”,他也同样伸出手,相握的一瞬间又仓促的收回去,腼腆的笑意浮上他的脸颊,“对不起,我手上都是颜料。”

曹建平摆摆手示意没关系,然后发现他不光是手,袖口上也沾了不少颜色;而他身边的小女孩更夸张,原以为她穿着的是件普通的花衣裳,可仔细看了才发现,她衣服上那花花绿绿的的花纹,居然全是颜料染出来的。

小女孩对他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伸出那只五颜六色的小手拉扯着他的军装,很兴奋的说:“叔叔,你也跟我妈妈一样,是军人吗?”

“是啊。”

“太好了,”小女孩拍手一笑,“你们认识我妈妈吗?”

小女孩清澈的眼睛像极了她的母亲,曹建平发觉自己眼眶一热,很慢的回答:“认识的。”

“我妈妈呢?为什么不回来?”

曹建平和董江脸色难看的一变,本来就凝重的表情就更凝重了。他们是军人,表情比普通人严更肃是正常的,但这么阴郁还是让人觉得揣揣不安。

王婶发觉气氛不对,看向薛卫国:“卫国啊,你是怎么招待客人的?不论什么话,先让人进屋去说吧。”

薛卫国仿佛刚刚想起这件事情,慌慌张张的把人迎进房内。这是那种一望就知主人清贫的屋子,用来待客和休息的客厅连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墙壁略显灰暗,到处都显得杂乱无章,桌子上是一大卷纸,墙角有数堆各种颜色且数量惊人的石头。

曹建平见多识广,一下子就发现那是矿石。发觉来人的视线在石头上,薛卫国腼腆的解释“用来配颜料的,”,说着,他又去找茶杯倒水,被曹建平拦住了。

“你不用麻烦了。”

董江配合着从随身提着的包里拿出一张红线捆着的纸卷和一个草绿色的书包放在客厅的方桌上。

曹建平进屋后一直没坐,此时朝薛卫国深深的鞠了一躬,说:“我们来,是把你的妻子叶文捷烈士的遗物和抚恤金送回来。”

晴天霹雳。

薛卫国本来就苍白,现在更是毫无血色。不过从刚刚开始起的动作,已经全部凝固,他目光停在空中的某个地方,仿佛曹建平刚刚说的那番话变成了飘浮在空中的文字一样;那时跟着一起跟进屋的王婶呆了呆,脸上满是迷茫的神色:“烈士?什么烈士?”

并不是第一次上门报丧,所有人的反应都在预计中,董江想开口解释,曹建平猛一挥手臂制止了他。他随后上前一步,除了保密范围内的信息,从头到尾讲述了事情经过。包括叶文婕平时是如何认真工作,跟大家的关系是如何融洽,以及最后那天的流弹是怎么出乎意外的袭过来,统统都说了。

王婶边听边哭:“战争?不是早就结束了吗?不是说和平了吗?”

长久的悲悯浮上曹建平的脸,他摇摇头,然后又点头:“我们在尽力维护和平。对不起,没能保护好她。”

屋子又是死寂,王婶的抽搐声在屋子里格外响亮。

仿佛是被这些抽搐声惊到,薛卫国终于有了反应,他嘴唇哆嗦,问:“她去的时候,有没有说什么?”

“没有,没有时间。”

曹建平拿起方桌上的包,在手里掂量了下,来到薛卫国面前,双手递给他:“文捷她没有留下什么东西,只有这几件衣服了。”

薛卫国垂着视线,缓慢的伸手接过那只军用包。像是对这里的空气再也无法忍受,他猛然背过身去,阳光就顺着他的头发滑过来,照耀得他的脸色白了青,青了白,最后完全扭曲起来。他再也说不出任何话,转身就进了卧室。

察觉到有人拉着自己的衣袖,曹建平低下头去,对上了小女孩清澈的眼睛:“我妈妈,不会回来了,是吗?”

曹建平艰难的点点头。

小女孩的眼眶一下子红了,眼泪打湿了整张脸。那么小的一个女孩失去了母亲,怎么难过都不过分。曹建平虽然有个儿子,但几乎没跟儿子接触过,完全没有什么哄孩子的经验,他回忆着别人是怎么哄孩子的,试探着把她抱到自习的膝盖上,擦干她的泪,问她:“你叫薛苑,对吧。你妈妈很喜欢你的,总跟叔叔说你多么可爱。”

薛苑忽然就不哭了,擦擦眼泪,然后想通什么一样又重重点头,很清晰的开口:“其实我就知道的,前几天晚上我梦到我妈妈了,她说她要走了,让我照顾好自己,照顾好爸爸。”

曹建平悚然一惊,把她紧紧抱在怀里:“你妈妈是个很了不起的人,她很勇敢,很聪明。你要跟她学习”

“嗯。”

多年之后他还记得薛苑那双眼睛,清澈见底,勇敢而坚定。

那天他们离开时,薛卫国依然没从卧室里出来,彻底拒绝外界的打扰。久等无用,两人终于离开,临走前拜托院子里所有的人家以后好好照顾薛苑。其实哪怕他们不说,这些街坊邻居也会这么做,不过仿佛不这么强调一句,就不能安心似的。

他们顺着来路往回走;董江忽然回头,用留恋目光的看着这里的小桥流水。正午的阳光带着暖意,也些微刺痛了他的眼睛。早上的见闻让他难过,“也不知这父女两,今后的日子要怎么过下去。刚刚看到那个家,乱七八糟,最后薛卫国居然去屋子里躲起来,实在不像个会照顾人的父亲。”

曹建平摇头:“希望这些邻居们多多帮忙了。我们到底是远水解不了近火。而且明天,我们也不知道在哪——”

忽然有歌声打断了他的话,两人驻足聆听,那把清秀委婉的声音远处飘来,擦过水面,慢慢回荡在空气里:

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飘散在他州?

两位军人都是战场上磨练过来的,对人有着准确的判断力。

他们担心的问他变成了事实。

如果说薛家父女俩之前的生活还有一种叫做“希望”的东西,得到叶文捷去世的消息之后,彻底没入了黑暗之中。薛苑年幼无知,她一直没有母亲,也不太懂得母亲的意义,每天照样开心的玩耍,用手指蘸着颜料在白纸上画画。

薛卫国的情绪一落千丈,妻子去世,连个骨灰都没有,那一张烈士证对他来说,什么都不是,但他小心的收好,放在了在柜子里,然后再也没有碰过。

一定程度的悲伤是肯定的,但是他的情况是,过了度。妻子离开的两年里,薛卫国并没有每天都记挂着她,她离开后,以前的总总事情就再也没从他脑子里离开过。

认识叶文捷时,两个人都还小,她是个可爱而淘气的的姑娘,爬到树上,那棵树正对他家的窗户,两个人大眼瞪小眼的笑起来,她不解的问,你一个男孩子整天呆在屋子里写写画画什么呢?多出来玩吧。

后来,他因为画画得好,有写得一手好字,被领导看中进入了工艺美术厂,称了一名国家工人;而她开始准备复习参考高考,她复习的地方在那片桃树林,她靠着树看书,他靠着另一棵树在一旁安静的画画,暖风吹得她昏昏欲睡,他为她取下粘在头发上的树叶;

她考上大学,离开的时候,他一路送她到省城的火车站,沉默地看着绿皮车厢把她带走,也带走了他最初和最后的爱情。

曾经以为,她一辈子都不会回来,可她还是回来了。

六七年时光如水,回来的时候叶文捷变成了军人。她完全脱去了少女时期的婴儿肥,穿军装时明媚得让人移不开眼睛,穿常服时宛如三月的桃花和流水般楚楚动人。

唯一没变的,也许就是那份感情了。他根本没有奢望跟她有进一步的发展,但没想到叶文捷肯嫁给他。他们的婚姻羡煞了所有人,摆喜酒的时候,同龄人都恨不得掐了他的脖子。

她微笑:“离开的时候,我就说了,会回来,让你等我。”

叶文捷如此重情重义,时至今日他才明白。

再次离开的时候薛卫国完全没有担心,很安心的一等两年多,最后却等到了一张烈士证书。

有半年的时间,薛卫国沉浸在自己的悲痛之中,,甚至忘记自己还有一个女儿,他有一顿没一顿的吃饭,薛苑也跟着挨饿;精神不好,工作的状态也越来越差。厂里的效益也是一日不如一日。人生仿佛终于走到了困境。

庄东荣就是这个时候出现在他面前。他不是本地人,代表的香港某企业,跟沅镇工艺美术厂合作,定制了一批木雕和画架。

作为这批产品的设计者之一,薛卫国跟庄东荣交流较多。薛卫国不是那种善于跟人打交道的人,庄东荣比他略大几岁,文质彬彬,带着一副眼镜,善于谈话并且谈吐不俗,对艺术品颇有见地。在薛卫国平常和乏味的生活里,很少能见到他这样富有学识并且举止得体的人物。很快的,两人从认识变得熟悉。

那几个月,庄东荣一直住在沅镇,薛卫国很自然的邀请他到自己家中一叙。

庄东荣笑着应允。

房子并不大,一厅二室,小房间是女儿的卧室,毗邻河边,窗下就是潺潺流水;大房间是他的卧室,与其说卧室,不如说画室更恰当一点,颜料画卷堆积在墙角,几乎要以捆来计算。阳光透过树叶落在墙角,斑斑点点。

庄东荣蹲下身,一幅幅油画看过去,脸上的表情已经是瞬息万变,完全是不可置信:“你怎么有李天明的这么多画?”

虽然那时国内的油画市场规模不大,但不等于油画不值钱。李天明的作品一直都不是随便哪个人都可以负担起的。

薛卫国连连摆手:“不是,不是真迹。是我依照画册临摹的。”

“看画册都可以临摹到这个地步?不可能!”他摁耐住自己的情绪,又说,“如果真是这样,你研究他很久了?”

薛卫国点头:“有几年了。”

庄东荣连声赞叹:“真是太不起了。”

薛卫国无奈:“也不是只看过照片,两年前他办过一次的画展,我去看过,画展上有他的画册买,我就买了一本。”

“原来如此,”庄东荣毫不吝啬自己的赞赏,“你临摹李天明的画,真是惟妙惟肖!连我都骗过了,说是真迹都不会有人怀疑了。最妙是颜色光影的运用,光真的是在流动着,比起李天明来也毫不逊色。说来,李天明都是自己配制颜料,你也是自己调颜料?”

“嗯,是的。”

“那就稍微可以理解一点,你们厂子的关系,弄到矿石的确比较方便。”

庄东荣感慨万千,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在这么不起眼的小镇发现薛卫国这样的隐藏着的人才,就好像在沙滩上行走忽然踩到了一桶黄金一样难得。

他环顾四周,看到的画架上搭着一块布,就问:“你正在画的作品?可以看看吗?”

薛卫国掀开画布,穿着军装的年轻女子在那颗桃树下巧笑倩兮;庄东荣盯着画看了很久,之后才问:“非常……非常美丽。她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