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天鸣养伤的日子,就在齐释时不时的关心中,皇帝时不时的看望中度过了大半,赵天鸣现在下床行走,那是没问题的,就是伤口还没好全,看着有些吓人,赵天鸣多次抗议,可以去百兽院看汗血宝马了,都被皇帝无情的镇压了,理由只有一个:他的伤还要再养养。
赵天鸣深信条条大路通罗马,此路不通,他就去歪缠太后,天天卖萌撒娇,可惜太后其他的都好讲,唯独这件事一提就打哈哈,赵天鸣一看就知道是无声的拒绝了。
最后,赵天鸣深刻的总结了一下,觉得皇帝和太后和他代沟太多,不好交流,应该找个同龄人帮忙,于是他又瞄上齐释,天天暗示着齐释带他出去逛逛,就差拉着他手说:“兄弟,你带我出去散散心吧。”可齐释愣是四两拨千斤的给忽悠过去了。
所以赵天鸣这些天唯一的乐趣就是听小太监讲宫中的小道消息,随便逗逗鹦鹉,他感觉再这样下去,他就要在纨绔路上一去不返了,当然幸亏他意志坚定,不会被这样的生活感染。为此,赵天鸣臭美自恋了好一阵子。
皇宫中是没什么小秘密的,特别是皇帝派给赵天鸣的小太监是个得力人才,既能跟各宫探子联系上,又和小太监宫女关系打成一片,他的消息的量和质都是有保证的,赵天鸣不止一次的感叹,要是在现代,这个薛大富肯定是个王牌娱记。
要说宫里现在谁最春风得意,不做第二人想,大皇子莫属。总共三位皇子,二皇子和三皇子都被罚了,而因为忙自己婚事,被准岳父推荐到兵部的大皇子自然是前程一片大好。
为此,他还特意准备了礼物来看望赵天鸣,不过让人打着太后的名义挡住了,就是如此也没大皇子挂脸,还留下了请帖,让赵天鸣身体好了之后一定要参加他的大婚典礼。
赵天鸣私下认为:因为这次事,大皇子兵不血刃的就给二皇子三皇子在皇帝面上留了坏印象,特别没有嫡子的情况下,庶长子的优势还是蛮大的。
这时,赵天鸣想起他和二皇子三皇子已经结下了深仇大恨,严重点的说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可皇位继承人只能在他们三人中诞生,那自己要不要干脆就支持大皇子算了,难道真的要等到其他两位皇子上位,来个秋后算账?
可想想大皇子也不会是个好主子,说不准他还没被二皇子三皇子算账,就被大皇子给坑死了,要不,还是抱好齐释大腿得了,大不了,到时候和齐释到淮南去混,不管怎样,先保住命再说。
不管赵天鸣怎样的纠结,日子还是要过,因为二皇子也要大婚,所以这些天一直窝在自己宫里养伤的二皇子还是去准备婚事。
赵天鸣深深的觉得自己遭遇了潜规则,明明二皇子受的杖刑比他多,打板子时间比他晚,怎么现在他还要养伤,二皇子却能这么快的好起来?不是明摆着做了手脚,不过,赵天鸣也知道,二皇子的母妃在宫中经营了这么多年,自然不是他这个无权无势的小人物可比的,杖刑最主要的还是打击了二皇子的心理,二皇子是那种自视甚高的人,对于这样粗暴的刑罚,更多是觉得羞辱。
赵天鸣这样说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当时,在二皇子行刑的档口,淑妃站在一旁,宫人顶着淑妃杀死人的眼神,能把三十下打完就已经是有着强大的心理了,不过那力度只有打赵天鸣的三分之一,要不是怕不好交差,他们真想就给二皇子挠痒痒算了。
二皇子知道他现在应该养伤,至少等赵天鸣好起来之后才能名正言顺的好起来,可他等不及了,本来他的婚期就比大皇子迟了一个月,经过这次的事,孔尚书竟然隐隐有推延婚期的打算。
成婚之后,他才能出宫建府,组建自己的势力,他有消息来源说,因为他被罚,好多原本看好他的大臣去了大皇子府拜访。他怕他再不出来,恐怕皇位就是大皇子的囊中之物了。
心急火燎的二皇子哪里还顾得上赵天鸣的伤是不是好了,他是不是要装装样子。这不,伤一好他就急急忙忙的出宫办他的人生大事去了。
不过,这样一来,淑妃却遭了其他两妃的话柄,为此皇帝收了她部分权利。对于宫中的女子来说,这是在割她的肉,于是还没进她门的儿媳妇也被迁怒了。
而二皇子的侍从不知从哪里听说了法华山的风景不错,侍从知道二皇子近来不大顺,心情不好,于是建议二皇子去法华山去散散心。
二皇子被大婚琐事烦的头疼,一听此建议,觉得甚好,于是轻车简从的去了法华山看风景,顺便去去近来的晦气。
法华山果然名不虚传,二皇子看到如此美景,心中诗兴大发,当即大笔一挥,写下了诗句,拿在手里看看,觉得不甚满意,正准备改改,一阵风吹过,把写着诗句的纸吹走了,二皇子去追。
他走到一墙之下,不见了那张纸,本来是想回去了,可听到一阵笛声,如泣如诉,如怨如慕,似流水溪溪,又暗藏缠绵之意。
二皇子对笛声很是心爱,他精通乐理,自然听出这笛声是位女子所吹,更是位郁郁不得志的女子所吹,笛声中的孤傲,寂寞,女子心中的幽怨苦楚,让二皇子想起他近日来的遭遇,更是恨不得与这吹笛子的女子一道诉一番衷肠。
二皇子很有些书生情怀,那些才子佳人的话本也没少看,这在此地遇上了和他心意的女子,他也不怕这个女子是否是有夫家的,是不是会毁了女子的名节,让身边的人去打探打探。
侍从不到一个时辰就探听清楚了,知道刚刚吹笛子的女子是法华庵中清修的文将军庶女,同时因为他人脉较广,也更清楚,文家这位小姐不是个简单角色,今日之事太过凑巧,恐怕是有心人特意安排的,可看二皇子一脸兴趣盎然的样子,再多的话他也不敢说,别人不知道,他还能不清楚二皇子的性格。
于是,二皇子知道了刚刚的女子是文将军的庶女,好像因为不受嫡母喜欢被送到庵里清修,大好年华就这么荒废了。长公主真是心肠歹毒,果然和赵天鸣扯上关系的都不是什么好人,真是上梁不正下梁歪,平白可惜了这么冰清玉洁,才华横溢的女子,老死山中无人知晓。
二皇子在没见到文蔷的时候已经生出了一股子怜惜之情,同时他又觉得他们是同命相连之人,都受到了长公主一脉的祸害。
二皇子自从心中有了这么个女子,就经常借着婚事的幌子,往法华山跑,去了几次,总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激起了二皇子的征服欲,而后见到了文蔷,文蔷的才情,美貌,温柔深深的打动了二皇子,他觉得这世上就没有女子能比的上文蔷。
可惜,二皇子提出接文蔷出庵,文蔷没有答应,更是一脸侮辱了她的表情,也不再和二皇子联系,没想到如此,二皇子更认为文蔷是那种品性高洁之人,加上文蔷,时不时的表现出来在长公主府受到的委屈,有时只言片语说道在嫡姐那里受到的刁难,更让二皇子疼惜。
就这样,郎情妾意,在二皇子正妃孔家小姐还没进门时,二皇子的心里就装着文蔷了,他甚至有些后悔,要是早些遇上文蔷,他想想办法,说不定能明媒正娶了文蔷,然后夫唱妇随,做对神仙眷侣。不过,二皇子也只是想想,要是真的让他反悔娶了文蔷,他是万万做不到的。
不过,文蔷身为文将军的庶女,做他的侧妃是能够了,二皇子虽然喜欢文蔷,可更重视这天下基业,知道孔家女能带给他的助力,对于孔家还是很给面子的,就是去找文蔷聊聊人生理想,风花雪月也是避人耳目的。
文蔷也知道这事急不得,自从她被送来了庵里,很是受了一番委屈,老尼姑们的冷漠,生活上的清贫,还有念不完的经书,她觉得这样的日子简直就是在地狱之中。
文蔷也向她玩的好的姐妹求救,可惜都音信全无,石沉大海;就连她父亲文将军,也只是派人送了一些衣物银两,大有让她一辈子都耗在这的阵势。
文蔷心中一日比一日绝望,她才十五岁,不想老死山中,更不想白白穿越了这么一场,她应该活的比谁都风光。
老天爷或许还是帮她的,她无意施恩于一位小太监的母亲,知道了二皇子到法华山赏风景的消息,她知道她的机会来了,从此能不能飞上枝头变凤凰,就看今朝一搏,她自信有自己相助的皇子,一定能成为天下共主。
于是,又一场才子佳人的戏码开唱了。
…38要求
大皇子的婚事,赵天鸣是没赶得上了,力有余而心不足,他实在是不想搀和到皇子之争的事情里,又不是吃饱了撑得,那些个皇子,哪个是好惹的。
虽然,现在的局势只有大皇子和他没什么间隙,他好像只能站在大皇子一边了。可有句话怎么说来着:船到桥头自然直。
皇帝现在还是属于壮年时期,说不准就给这几位皇子们添个弟弟啥的,君不见:汉武帝的小儿子出生迟,辈分小,可那皇位却实实在在的落在他的头上。
所以,赵天鸣现在是天塌下来有个子高的顶住,他是万事不管了。
而那只可爱的鹦鹉现在成了他的第一宠物,为此,赵天鸣给它取了一个无比霸气的名字叫:旺旺。小名:阿旺。
齐释对赵天鸣的取名品味深深的鄙视,为此,每当赵天鸣大声喊着“旺旺”那鹦鹉还扑通扑通的瞎应和时,齐释总是一副便秘样,赵天鸣发现后,故意在齐释面前时不时的逗几句旺旺,以看齐释变脸为乐趣。
而英明神武的皇帝,虽然觉得这个名字有些俗,可寓意还是不错的,而且他儿子又没牙酸清高的取一些古涩难懂的词,能大俗大雅,可见他儿子心胸非常人可比。对旺旺,这种喜庆的名字,最给面子的就是太后了。
老人家对于热闹和喜庆还是特别喜欢的,再加上旺旺时不时的在太后来时,说吉祥话,,逗乐太后,于是,喊旺旺喊的最欢的就是赵天鸣和太后。
在慈安宫养伤的日子过的也快,没了二皇子和莫离她们的膈应,赵天鸣在养伤期间被太后的汤汤水水养的是皮光肉滑,脸色红润,看着向竹节似得小身杆有纵向生长的趋势,以前瘦瘦的小脸,现在两颊都已经有些婴儿肥了,肉肉的,让人看上去就想捏捏。
为此,被太后和皇帝上下其手,捏红了好几次的赵天鸣决定奋起了。对于太后和皇帝那里如流水般送来的的补品和美食,坚决抵制,还天天在房间里慢跑半个时辰,誓要减去肉肉的小腹和双下巴。
过了近两个月混吃混喝被包养的日子,赵天鸣经过太医检查,终于宣布,他,痊愈了,再也不用像废人似的窝在房间这个寸尺之地了。
皇帝也很开心,晚上过来特地的为赵天鸣庆祝了一下,
用完了膳,皇帝以为赵天鸣一定会向他提出去百兽院玩耍的事,心里决定这次要满足他的心愿,要知道,赵天鸣已经肖想了汗血宝马快两个月了。
赵天鸣却没提去百兽院,他看着皇帝兴致不错,于是试着开口说道:“皇上,我现在已经好了,都好多天没回家了,不知道母亲和父亲怎么样了,虽然有家书长捎回去,可没见着我人,怕母亲心思细腻,白白担心。”
其实,赵天鸣在养伤期间,虽然长公主没来,可建安侯府的家书却是不少的,赵母和赵父也都叮嘱他好好听皇帝的话,不要再任意妄为,再遭责罚。
可来到这个世界上这些日子,赵天鸣是真的把他们当做亲人,这么多日子没见,加上之前他还被罚,让赵母和赵父担惊受怕的好一阵子,自然想回去瞧瞧的。
皇帝看着赵天鸣渴望的小眼神,知道他是真的想回去。想里暗想:鸣儿就是太重情义了,这么孝顺,真是个好孩子。
可转念一想,文竺和赵安卓在鸣儿心中占着如此重要的分量,皇帝心里又很不是滋味了,他有一种儿子被抢了去的感觉。
不过,尽管皇帝不愿意再让赵天鸣和建安侯府多有牵扯,怕以后事实暴露,赵天鸣会被建安侯府掣肘,可看看赵天鸣一脸巴巴的想回去,皇帝心里软了一下,决定就当是报答赵府对赵天鸣的养育之恩吧。
于是装腔作势了一番,才慢慢说道:“鸣儿,你回去是回去,可近来课业已经落下不少了,要好好补上,所以,这次回去,就待上个一两天,就要回宫了。太后年纪大了,就喜欢你陪陪她啊。”
想来想去还是有些不放心,于是对着身边的秦总管说道:“秦大海,你就陪着鸣儿去一趟赵府,好好照顾一下鸣儿,不得有半点闪失,知道吗。”
秦总管诚惶诚恐的领了旨谢了恩。
赵天鸣听了嘴抽抽,他想:难道皇帝也有间接性人来疯。秦总管是皇帝的贴身侍从,跟着他回去,家里人还不得恭恭敬敬的以礼相待,而且不用说,在家肯定过不了夜了。
赵府能让秦总管在赵府过夜,一个结党营私,勾结宦官,就能让赵府吃一记大亏,这不是逼着自己早早的回宫吗。
不过,赵天鸣想想这样也不错了,要是自己再提要求,说不准,连这半天的时间也没了。不是还能有半天时间吗,陪陪母亲,看看师弟,时间还是够得,赵天鸣自我安慰了一番才去休息了。
皇帝回了御书房,想起早些天暗探传回来的消息,觉得有趣:住在建安侯府的程子昭竟然是文竺那丫头的亲生儿子,就是原本已经死了的四皇子。
再看看赵天鸣对建安侯府的依恋,皇帝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一个帝王是不能太过在乎某个家族和某个人,那太容易被人利用了,史上那么多外戚专权,皇室被架空权利,做为傀儡,屡见不鲜。
虽然赵家现在看着还不错,可难保在权利面前不动摇,皇帝看了太多的事情,对于自己属意的继承人,当然要把危害他的萌芽掐死在生长前。
秦总管看着皇帝神色紧崩,似乎心事重重,知道一定是在烦小主子的事。
作为一个贴心且优秀的下属,急主子所急,忧主子所忧,才是他存在的意义。
于是他轻手轻脚的上前,点燃了安神香,烟雾慢慢的从烟鼎中飘出。
不知道是不是安神香的作用,皇帝的心慢慢静了下来,他自嘲了一下,平时自己也算果断,怎么现在婆婆妈妈,瞻前顾后了,看来还是关心则乱。
皇帝闭着的眼睛一睁开,对着在身旁陪着的秦总管说道:“秦大海,你明日去建安侯府,把程子昭和鸣儿的身世稍稍透露给文竺夫妇,不过掩去淮南王在其中做的事,记住,派暗探好好的监视建安侯府,一有异动,马上回报。”
秦总管自然了解圣意,皇帝恐怕现在透露是不想建安侯府的人以后知道了怪罪小主子,也慢慢的让他们双方拉开距离,以后小主子知道真相也能接受,不至于太难过。主子真是用心良苦,希望小主子以后能体会的到啊。
第二天,伤愈后第一次出宫的赵天鸣兴奋的不行,拒绝了齐释的保驾护航,和秦总管一路兴冲冲的往建安侯府赶。
一出宫,赵天鸣觉得天是那么的蓝,草是那么的青,也许是心境不一样了,这些花草风景,在赵天鸣眼里自有一番不同之处。
秦总管和赵天鸣一起坐在马车里。
看着赵天鸣满脸的喜色,秦总管心里也欢喜,他瞧了瞧天色,还要过半个时辰才能到,于是从暗格子里拿出几碟赵天鸣爱吃的点心,倒了一杯子还留有余温的茶,递给赵天鸣说道:“小公子,今早起的早,肚子也快饿了吧,尝尝这些点心,都是早上御膳房现做的,先充充饥,垫垫肚子。”
赵天鸣这才发现小桌子上多了他喜欢的吃食,心里对秦总管那是佩服,这样的人才放哪儿也都是全才,难怪能得帝王器重,就这份细心和周到就甩了其他人几条街了。
秦总管哪里能看不出赵天鸣的小心思,笑着解释道:“小公子,您可别折煞老奴了,老奴哪里有这么体贴入微啊,这是皇上心疼您,特别吩咐老奴的,这玉罗春茶还是皇上从他的份例里给您留下的,知道您喜欢喝,就叫老奴都给您送来了。”
赵天鸣摸摸头,有些不好意思,毕竟这些天皇帝对他的好,他还是知道的,一开始还以为是帮他儿女还债的,可之后知道了自己表错了情会错了意,一直也就没问了,现在冷不丁的被人直接点出来,赵天鸣也有点措手不及的。
他这些天也知道皇帝对他与众不同,不管是生活上还是感情上,皇帝对他都有着无比的耐心,有时即使他犯了小错,出言不逊,皇帝也一笑而过,甚至有时故意的纵容他,偶尔赵天鸣捕捉到皇帝看自己的眼神里流露了太多的温情和宠溺。
赵天鸣不是真正的孩子,自然知道没有无缘无故的爱,皇帝这个样子,连齐释私底下也都提醒过自己几次,他自欺欺人的想,难道自己真的人见人爱,还是因为他的长相,可是要说长的像,其实细细的看,几位皇子也有三四分像,也没得皇帝这么宠爱。
其实,赵天鸣心底是有着害怕和担忧的,对于皇帝对自己的宠爱,赵天鸣有些预感,事实一定出乎所以人意料,这让他不安,于是他才极力的想回府探听一下蛛丝马迹,再怎么说,建安侯府的人脉一定比自己多,可能会知道一些他不知道的事情。
马车里的气氛很尴尬,不过,秦总管是个体贴人,也没说什么话,还一个劲的招呼赵天鸣喝茶吃东西,倒是赵天鸣自己有些放不开。
一路无话,赵天鸣安安稳稳的到了建安侯府。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赵天鸣受伤还是因为秦总管,赵府的几个主子也都有出来迎接了,赵天鸣一出马车,就被赵母提溜到身边说道:“我的儿啊,你没事吧,怎么这么胆大妄为,我只有你这么个儿子啊,要是你要什么事,是在挖为娘的心头肉啊,你怎么不为爹娘想想啊。”
赵母还有一堆的话要和赵天鸣说,赵天鸣被赵母说着耷拉着脑袋,一副“我知错了”的乖乖模样,在一旁和赵老侯爷寒暄的秦总管,看见他的小主子被赵母训,立马心疼了,赶紧上前帮赵天鸣解围。
“郡主,你也别说小公子了,要是被太后知道,该说道你了。”赵母是个会看脸色的人,看了皇帝身边的大红人给赵天鸣说情,也识趣的不再多说什么,当下暗地里给了赵天鸣一个“这事没完”的眼神。
赵天鸣觉得世界终于安静了,他向秦总管投去了感激的目光。
秦总管却一脸这是他本职的态度,对着赵天鸣恭敬的笑了笑。
看到他们互动的赵老侯爷心中奇怪,不知道什么时候,这个只以皇上为天的秦大海,这么恭敬的对着他的孙子了。这个秦大海对自己也不过是客气些,可他看,秦大海对他的孙子,是恭敬有加,架势不足,就算皇上让他陪着天鸣,可看他这样的态度也只有对皇上有过。
不过,也没时间让赵老侯爷想太多,他们一行人进了厅堂,秦总管本来是寸步不离的跟在赵天鸣后面,赵天鸣不习惯,就让他不要跟着了,秦总管来建安侯府也有事,于是也不强求。
一个人的赵天鸣欢欢喜喜的去找他的小师弟,要知道两个月养伤期间,赵天鸣还能时不时的接到赵母赵父的书信,可他的小师弟却是一直联系不到的,说真的,赵天鸣还真的很想念他的小师弟。
程子昭看见赵天鸣也是一阵的欢喜,好友见面,两个少年都有说不完的话。
程子昭是非常担心赵天鸣的,虽然他消息不是太灵通,可在建安侯府这样的人家住着,程子昭还是知道了赵天鸣被杖责事,当时急的不得了,幸好后来赵老侯爷说赵天鸣没什么大碍。
不过,就是如此,程子昭这两个月还是经常的魂不守舍,最好的例子就是程子昭在读书时竟然睡着了,连不知道是哪个狭猝鬼把他的手戳了个洞都没醒过来,自然这次被赵天鸣知道了一阵嘲笑。
而书房里,秦总管和赵家主子们也在说着他们听起来有些匪夷所思的事情。
…39子昭
赵府的书房一片寂静,赵母捂着胸口,一副大受刺激的样子,赵父也一脸凝重,双拳紧紧是握着,最平静的就要算赵老侯爷,不过端着杯子的手却微微的发抖。
秦总管像是没看到这三个人的样子,声音不急不缓的说着:“杂家要说的就是这些,赵家真正的孩子是现在住在赵府的程子昭,而赵小公子就是皇帝的第四子,端慧太子,希望你们明白,以后对待小公子要以君臣之礼。”
秦总管给了他们一些时间接受,接着说:“皇上怕小公子一时不能接受,并没有告诉小公子实情,自然希望各位守口如瓶,时机一到,自然会让小公子认祖归宗的。赵府抚育皇嗣有功,当然少不了加官进爵。”
其实,秦总管也知道,一下子让赵府众人接受养了十几年的孩子不是亲生孩子有些强人所难,可赵天鸣的真实身份却让秦总管不得不如此强硬,只有讲明了厉害关系,不管是不是畏惧还是对赵天鸣有真感情,才能确保赵天鸣的自身利益。
虽然无情,可也是做了最坏的打算。至少可以让赵天鸣受最少的伤害!
文竺作为母亲,十月怀胎生下的孩子,费尽心血从牙牙学语到现在的翩翩少年,赵母是付出最多的,也是最不能接受,怎么那么孝顺,那么乖巧,会甜甜的喊自己母亲的少年会不是自己的孩子,这一定不是真的。
文竺现在顾不得秦总管的身份,激动的说道:“不,这不是真的,鸣哥儿从小就身子骨不好,从没离开过我半步,怎么会被人掉包呢。”
“是不是,皇上弄错了,外甥像舅也是正常,光和皇上长的像,也不能说明鸣哥儿不是我的孩子啊,他的眼睛和我长的就一样啊。”赵母无助极了,终于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一样,紧紧握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