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路注定艰难,也注定孤单。
他可以一个人走下去。
即使结果是众叛亲离、孤寡一生。
为君者,本就该如此。
李德翻开一份奏疏:“朕今天才知道,所有儿女中最懂朕的人,居然是七娘。”
太监眼底掠过一丝欢喜:圣上这是要好好待七公主了?
李德将他的神色尽收眼底,目露嘲讽。
他即将下旨让七娘和亲降番。
若七娘不是谢满愿的女儿,不是李仲虔的胞妹,就凭她的这份通透,他或许会把她留在身边。
可惜她是。
他不会给李玄贞留下任何隐患,七娘越了解他,他越不能留她。
……
瑶英昏睡了一天一夜。
翌日早上,东宫派人过来探问消息,被挥舞着长矛的中郎将徐彪赶了出去。
半个时辰后,李玄贞亲自来了。
胡长史拦在门前,冷笑:“太子殿下可否等我们贵主能下地了再来?”
李玄贞眉头轻拧。
魏明站在他身后,笑着问:“七公主果真病得很重?某略通医理,不如就由某为公主看看脉象。”
刚刚谈好了交易李瑶英就病了,这病怎么来得这么古怪?
长史双手紧握成拳,满脸愤恨,正想破口大骂,身后传来开门声。
谢青拉开了门,眼神示意他不必阻拦。
长史咬了咬牙,让出道路。
李玄贞踏进里间,听到魏明耸鼻轻嗅的声音。
屋中没有药味。
魏明小声说:“果然古怪!七公主一定是在装病……”
他说得十分笃定。
但是当他的目光落到半靠在床榻之上的李瑶英时,语气立马变得不确定起来,慢慢收了声音。
瑶英面色苍白,双唇微青,没有一丝血色,看着确实像是重病的样子。
魏明心里泛起嘀咕:七公主真病了?
李玄贞站在脚踏前,离床榻很远的地方,视线在瑶英脸上停留了片刻。
日光漫进屋中,被镶嵌刺绣山水人物图屏落地大屏风细细筛过,笼在他肩上,溶溶的金光里,他俊朗的面孔隐匿在一片半明半暗的光影之中。
一双狭长的凤目,冰冷黑沉。
瑶英神思恍惚,和李玄贞对视了片刻,忽地轻声唤:“阿兄……”
屋中众人怔了一怔。
瑶英微微细喘,目光落在李玄贞的脸上,低声喃喃:“阿兄回来了。”
长史低头抹泪。
李玄贞没有作声。
谢青上前一步,躬身道:“公主,这是太子殿下。”
瑶英神情有些迷茫,呆了一呆,眼底的迷惘空濛之色一点一点褪去,双眸黑白分明,秋水潋滟。
她看着李玄贞,慢慢认出他来,神色渐渐变得冷淡。
“长生哥哥,你怎么变成这样了?”
这一声叹息似有若无,仿佛只是李玄贞的错觉。
他抬起眼帘,心底好似被人轻轻投下一块石头,荡开一圈一圈的涟漪。
等他回过神时,瑶英已经清醒过来,恢复了一贯的神色,淡淡地道:“我已经向圣上禀明代嫁之意,过几日诏书就会颁布下来,太子殿下不必担心我出尔反尔。”
她说话有气无力,声音听起来又娇又柔,却透着一种疏离之意。
李玄贞沉默地看着她。
魏明忍不住道:“某斗胆,请公主给出一份可以当凭证的信物,否则飞骑队不会踏进黄州一步。”
瑶英嘴角轻翘,讥讽地道:“这份信物想必是要送去叶鲁酋长手中的吧?”
他们怕她反悔。
魏明皮笑肉不笑地道:“公主冰雪聪明。”
依他的主意,东宫不该救李仲虔,但是李玄贞铁了心要救朱绿芸,他权衡了一番,觉得这样也好,七公主远嫁和亲,李仲虔失了臂膀,也就不足为虑了。
说不定李仲虔到时候冲冠一怒,自取灭亡……那就更好不过了。
魏明来王府,就是为了找李瑶英要一份信物,让她没有反悔的余地。
长史气得浑身直哆嗦:公主都病成这样了,他们居然还来逼她!
瑶英面色平静,轻轻咳嗽了一声,看向床榻边的一只小匣子。
谢青会意,拿起匣子递给魏明。
魏明接过匣子打开,看了看,面露喜色。
匣子里有封瑶英的亲笔信,还有她的随身佩饰,这些东西足够充当信物。
瑶英掩唇咳嗽,望着李玄贞,虚弱地道:“殿下可满意了?还是说,殿下非得马上把我送到叶鲁酋长的床上才放心?”
娇软的语气,却是最辛辣的质问。
这一句让魏明都皱起了眉头,尴尬地笑了笑,“不打扰公主修养了。”
他看一眼李玄贞。
李玄贞挪开了视线,转身就要走。
长史双目圆瞪,大喊:“等等!你们的信物呢?谁知道你们会不会遵守诺言?公主的信物给你们了,你们也得拿出信物!”
魏明眉头紧皱,看向李玄贞。
李玄贞回头,盯着瑶英看了一会儿:“你想要什么凭证?”
瑶英一笑,气若游丝,双眸却清亮有神:“太子殿下一言九鼎,何须凭证?”
魏明愣了一下,面色发窘。
李玄贞薄唇轻抿,眼底暗流交错,站了一会儿,转身出去了。
长史立刻吩咐侍女挂上帘子,奔到床榻前,忧心忡忡地道:“贵主,真的不需要找太子讨要一份信物吗?万一太子不守信用怎么办?”
瑶英喘了几口,摇摇头。
“太子不会毁约。”
李玄贞答应救谁就一定会做到,即使那个人是他的死敌,这一点她不担心。
……
出了王府,魏明建议立刻将李瑶英的信物送去叶鲁酋长下榻的宅邸。
“这样一来,七公主想反悔也不行了。”
李玄贞没说话,伸手扣住匣子。
魏明吃了一惊,抬起头。
李玄贞道:“先留着,等黄州那边有音讯了再说。”
魏明眼神闪烁了一下,低头应是。
回到东宫,僮仆过来禀报:“殿下,娘子等您多时了。”
李玄贞换了身衣裳,去内院见郑璧玉。
郑璧玉一脸忧愁:“殿下,真的只能让七公主代嫁吗?别人行不行?”
李玄贞揉了揉眉心,“不行。”
郑璧玉咬了咬唇,眼圈微微发红:“七公主只有十四岁!她是你的妹妹,虽然不同母,也是你的手足,殿下,你怎么能让七公主代朱绿芸受过?若是圣上执意要和亲,也就罢了。可这桩婚事是朱绿芸自己挑起来的,你不该拿这个和七公主做交易!”
李玄贞霍地抬起头,目光冰冷,声音发沉:“不是她,就得是芸娘,你很想看着芸娘和亲?”
郑璧玉一怔,秀丽的面孔霎时盈满愠怒之色:“殿下是什么意思?殿下以为我阻止你,是为了让朱绿芸远嫁?”
李玄贞垂眸不语。
郑璧玉身上直抖,气得一时说不出话。
片刻后,她笑了笑,不无讥讽地道:“殿下,妾身是郑氏嫡女,自幼诗书熏陶,以女德扬名,这些年殿下为了朱绿芸屡屡做出不合时宜的举动,妾身确实有埋怨之语,但妾身从未妒忌过朱绿芸。妾身是殿下的妻子,殿下怜爱谁,妾身也会和殿下一般怜爱照顾她,只求她能让殿下快活舒心。”
李玄贞目光发直,幽幽地道:“太子妃素来贤惠……那你又为何为七公主求情?”
郑璧玉沉默。
是啊,她为什么要为李瑶英说话?
李玄贞了解她,她是世家嫡女,从小耳濡目染,万事以家族利益为先。
冷静理智,自私自利。
当年天下大乱,郑家几支分别投效不同的势力,郑瑜成为李德的幕僚,而她的父亲选择辅佐李德的死敌。
这就是世家的生存之法,不管最后哪一方得胜,郑氏一族都能继续在新朝兴旺繁盛。
天下大义、民众哀苦和他们不相干,他们只注重自己的家族。
谢家那样以天下为己任的世家是异类,所以谢家子息单薄,最后彻底湮没在战乱之中。
他们被世人仰望,又不被世人理解。
唯有像郑家这种永远以家族利益为先的氏族才能一代又一代地鼎盛下去。
郑璧玉身为世家女,精于算计,凡事都为自己和家族打算。
十五岁那年,她嫁给了李德死敌的儿子,赵家答应将来册封她为太子妃。几年后赵家兵败,父亲将她送到了李德面前。
李德问郑璧玉可否愿意改嫁李玄贞。
郑璧玉想也没想就答应了,第一个丈夫的尸首还没凉透,她就做好了再次出嫁的准备。
这样的她,为什么要为七公主不平?
郑璧玉苦笑了一下,缓缓地道:“我第一次见到七公主的时候,她才十岁。那年,赵家兵败,魏军围住了赵家大宅,赵家和李家是世仇,又杀了圣上的亲弟弟,老夫人知道城破之后李家不会放过她们,让人准备了毒酒。”
……
那时郑璧玉也在老夫人身边。
老夫人眼中含泪,对她道:“玉娘,你是郑氏嫡女,素有贤德之名,李家不会杀你,我赵家上下几十口却难逃此劫。你我婆媳一场,也是缘分,今日一别,阴阳两隔。若你能见到你的叔父,望你看在往日的情分上,为我赵家内眷说上几句好话,好歹求他们别糟蹋我们的尸首。”
郑璧玉哽咽着点了点头。
高墙外火光熊熊,厮杀声越来越近。
赵夫人领着所有女眷躲在赵家祠堂里,大夫人、二夫人、三夫人,几位公子的姬妾,府中侍女,还有年幼的小娘子和嗷嗷待哺的女婴,所有人跪地掩面痛哭,瑟瑟发抖。
“阿洛,别怕。”赵夫人安慰自己平日最疼爱的小孙女,颤抖着递出毒酒,“喝了这杯酒,就什么都不用怕了。”
阿洛已经十五岁了,明白祖母递上来的是毒酒,吓得哇哇大哭。
一屋子的女眷跟着一起放声大哭,一派凄凉。
就在这时,大门上忽然传来踹门声,士兵在外面大叫大嚷着要冲进祠堂,粗野的污言秽语此起彼伏。
女眷们一脸惊恐,失声惊叫。
郑璧玉和自己的侍从站在一边,没有上前。
从赵家败落的那一刻起,她就和赵家人没什么关系了。
赵夫人脸色发白,抓住阿洛,掰开她的嘴巴,哭着道:“阿洛,乖,喝了它,你就不用受罪了。”
阿洛啼哭不止,却也懂得祖母这是不忍看她被乱兵蹂躏,慢慢张开嘴巴。
“赵夫人,且慢!”
一道稚嫩的的声音突然响起,似夏日初熟的果子,甜净清脆。
郑璧玉循声望去。
门外的吵嚷声不知道什么时候停了下来,大门被打开,一个身穿缥色圆领锦袍、头戴莲花碧玉冠的少年走了进来。
等少年走近,郑璧玉发现对方原来是个娇俏明媚、肤光如雪的小娘子。
小娘子走到赵夫人面前,朝她揖礼,道:“老夫人有礼了。方才惊吓到了老夫人,老夫人勿怪,我已经让外人退出祠堂,他们不会再来了。”
赵夫人呆呆地看着小娘子。
小娘子看一眼哭得撕心裂肺的阿洛:“阿姐这般好年纪,老夫人真的忍心让她为赵家陪葬?”
赵夫人低头看着阿洛,祖孙俩抱头痛哭。
小娘子道:“老夫人放心,今天我守在这里,没人敢轻慢诸位。”
她示意身后的侍从。
侍从们进屋,收走所有女眷跟前的毒酒,恭敬地退了出去。
小娘子也走了出去,侍从搬来一张交椅,她一撩袍角,大马金刀地坐在交椅上,脚尖却悬在半空,没够着地。
她咳嗽了一声。
侍从挪了把杌子在她脚下,小娘子踩着杌子,正襟危坐。
高墙之外到处是喊杀的士兵,夜色暗沉,隆烟滚滚,小娘子一坐坐到半夜。
期间不时有乱兵带着一脸猥琐的奸笑冲进祠堂,小娘子的侍从立马上前:“女公子在此,谁敢放肆?”
乱兵们吓得掉头就跑。
到了后半夜,门外传来一阵杂乱的脚步声,一群膀大腰圆的士兵簇拥着一个手握金锤的青年走了进来。
青年挺拔健壮,戎装下肌肉虬张,大踏步走到小娘子面前。
祠堂里的赵家女眷看到来人,浑身哆嗦。
郑璧玉认得青年,李家小霸王杀人如麻,恶名远播,赵家的小公子就死在他的双锤之下。
李仲虔直奔向长廊,浑身是血,满脸阴戾,一开口,却是温和的语调:“在这里做什么?”
小娘子站起身:“阿兄,你受伤了?”
李仲虔随手抹了下袖子上的血:“别人的血……这里乱糟糟的,你别待在这里,我让谢超送你回去。”
小娘子摇摇头,“赵家女眷都在祠堂,我得守着她们。”
郑璧玉以为李仲虔会斥责小娘子胡闹,然而他一句责怪的话都没说,点点头,吩咐部下:“谢超留下,谁敢冲撞七娘,格杀勿论。”
嘱咐了几句,李仲虔提着染血的双锤匆匆离开。
小娘子接着坐回交椅上,一直守到天亮。
第二天,郑璧玉跟着郑家派来接她的人离开。
后来母亲告诉她,赵家的女眷保住了贞洁,没有寻死。李家并没有对赵家赶尽杀绝,归还了赵家的老宅和护卫奴仆,让他们回老家安置。
……
郑璧玉回忆完往事,看着李玄贞。
“殿下,七公主救了赵家女眷,却从未提起此事。后来,她还救了卢家、吕家、孙家的女眷……”
“那年我生产,殿下在外征战,城里有叛军出没,堵住了城门,城中人心惶惶,十一岁的七公主派人照顾我和其他妇孺,自己带着护卫登上城墙,劝说、威慑叛军。”
郑璧玉永远不会忘记当时城中那种沉重压抑、大祸临头的绝望气氛。
府里人仰马翻,李德的妾侍们只会啼哭,有人闹着要投降,李瑶英下令斩杀要去打开城门的内应,以李家女公子的身份召集城中人马,在城墙上守了十多天。
郑璧玉生产过后,咬牙下床,打算也去城墙上守着,她是李玄贞的妻子,不能让李仲虔的妹妹太出风头。
侍女扶着她走到城墙下,她抬起头,看到城墙上那个一身猎装、沐浴在灿烂烈日下的少女,忽然想起第一次见到李瑶英的场景。
郑璧玉嫁给李玄贞后,曾问李瑶英:“七娘和赵家非亲非故,为什么要救赵家女眷?”
李瑶英漫不经心地道:“举手之劳罢了。”
郑璧玉是世家女,清醒而理智,嫁给李玄贞后,一心一意为李玄贞谋划,朱绿芸折腾得死去活来又如何?她永远是李玄贞的正妻。
一肚子算计的郑璧玉站在城墙下,抬着头,看着李瑶英娇小而坚定的身影,怔了半晌,转身回房。
郑璧玉知道,七娘并不是在为李仲虔招揽人心,她只是想保护城中的百姓,保护李家的妇孺。
正如她保护赵家女眷那样,同样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女子,既然能伸把手,让对方免于被蹂躏的悲惨命运,为什么不帮忙呢?
郑璧玉眼中浮起泪光。
“殿下问妾身为什么替七公主说话,原因很简单,因为妾身还有一点良心。”
李玄贞闭上了眼睛,双手微微发颤,额前青筋暴起:“是她自己来求我的!是她来找我交易的!她是谢氏女的女儿,她的死活和我不相干!”
郑璧玉看着双眼紧闭、神情隐隐疯狂的李玄贞,长叹了一声。
“大郎……你会后悔的。”
“不!”李玄贞挣开双眼,眸底暗流涌动,“我不会后悔。”
绝不。
……
两天后,飞骑队传回消息。
他们找到李仲虔了,李仲虔还在昏迷之中,身边只剩下五六个死士护卫,虽然情况紧急,但没有性命之危。
飞骑队已经带着李仲虔踏上返程。
李玄贞让人将消息送去王府。
瑶英刚从昏睡中恢复清明,紧紧攥住信报,泪落纷纷。
阿兄果然还活着。
只要阿兄平安归来,她什么都不怕了。
送信的人提醒瑶英:“贵主,长史说,您该兑现诺言了。”
瑶英攥着信报,拂去眼角泪花,淡淡地嗯了一声。
三天后,宫中大宴,李德再次宴请叶鲁酋长和其他部落首领、王子,各国使者、朝中大臣、后宫妃嫔和宗亲望族俱都出席筵席。
宫中派出近卫接瑶英赴宴。
瑶英盛装华服,在谢青的搀扶下踏上马车,手心紧紧握着那枚明月珠。
第27章 少年人的爱慕
按例, 宴会设在麟德殿。
瑶英进宫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
天际处浮起点点寒星, 西边辽阔的穹宇晚霞满天, 笼下一道道熊熊燃烧的炽热霞光。巍然俯临在池畔的亭台楼阁沐浴在一片璀璨的金辉之中,投下壮丽的廓影, 鳞次栉比的廊庑飞阁环绕围拱。
微风拂过,送来一缕缕清凉之意。
立在长阶下,依稀可以看到殿阁之中热闹的欢宴。大堂人影幢幢, 欢声笑语,高耸的几层凉台半卷的珠帘后珠围翠绕,衣香鬓影。
台下,一班怀抱琵琶、筚篥、箜篌、胡琴、羯鼓、牙牌、金铃的乐伎坐在楼台西侧的毡毯上,笙歌阵阵。
台上, 身着彩衣的舞伎随着乐声翩翩起舞。
瑶英下了马车, 立在阶前, 抬头仰望矗立在高台之上的亭阁,衣袂翻飞,面庞皎然生光。
月台上等候多时的年轻男子怔怔地看着她, 半晌才回过神,几步冲下长阶, 站定在她面前, 气喘吁吁,脸色苍白,神情局促。
瑶英含笑道:“三郎。”
郑景沉默地看着她, 忽然伸手攥住她的手腕:“公主……跟我走吧。”
瑶英一怔。
郑景脸红到了脖子根,结结巴巴地道:“有件事我没对公主提起过……郑家之所以向秦王提亲,不是因为我父亲看重门第,而是因为……因为我爱慕公主。”
话说出了口,他脸红得更厉害,脑袋垂得低低的,浑身发烫,头顶几乎能冒出几缕烟来。
“郑家求亲……求亲之前,我……我见过……见过公主。”
七公主可能早就不记得了,郑景却是铭刻在心。
第一次见到七公主的时候是桃李争妍的春天。魏郡儿郎、小娘子相约出城赏春,郑景和庶出的长兄赌气,摔下了马,满身泥泞。
族兄、姐妹们坐在马背上,居高临下,嘲笑他不中用。
郑景满身泥泞,腿被缰绳缠住了,怎么都爬不起来。长兄就在一边遥遥观望,等着他出声求救,他心中屈辱,不愿张口。
几个纨绔少年驱马围着他打转,故意掀袍解带,作势要羞辱他。
突然,一道鞭声凌空而至,头梳双螺髻,穿银红衫、石榴裙的七公主驱马冲下山坡,一鞭子打退了领头的纨绔少年。
少年郎们大怒,正待调笑七公主几句,看到勒马停在杏林边、漫不经心朝这边看的李仲虔,吓得直哆嗦,立马一哄而散。
七公主提鞭,轻轻挑开了郑景被缠住的右腿,留下一个奴仆照应他,拨马转身,奔着李仲虔去了。
郑景摔落在一滩烂泥中,仰起脸,目送少女远去。
她脸上的笑容让葳蕤的十里杏林黯然失色。
后来郑景在李家私宴上再次见到声名远播的李家女公子,发现她和自己第一次见到的少女很不一样,她娴静温婉,举止端庄,一点都不像那个提鞭在春风中肆意驰骋的少女。
郑景第三次见到七公主是在银杏泛金的秋天。
那晚李仲虔在王府设宴,他应邀赴宴,席间被长兄的好友戏弄,吃多了酒,误入王府后院。
他走到一座亭阁前,醉中隐约听见女子娇柔的谈笑声,心知中计,慌忙躲进阶下的牡丹花丛之中。
亭阁中纱帘高卷,彩烛辉煌,食案上碗碟琳琅,摆满山珍海味,十几个浓妆艳抹、珠翠满头的王府姬妾或坐、或卧、或立,正含笑观看庭中一名女子起舞。
少倾,乐曲声停了下来,女子含笑朝正席拜了拜,姬妾们笑道:“阿柳这一舞不如七娘的好!”
柳氏不依,姬妾们撺掇七娘和她比试。
一名梳双螺髻的娇艳少女大大方方地站了出来,脱了鞋履,站在圆毯之上,举起手中金铃,含笑环顾一周,慢慢扭动腰肢,罗衫飞扬,灯火照耀下雪白肌肤若隐若现。
郑景脸红心跳,不敢多看,却又呆呆地舍不得挪开目光。
他生平从未见过如此美丽的舞蹈,妩媚曼妙,柔中带刚。
腰肢风摆柳,横波如春水。
少女跳到一半,郑景被一个高大的护卫揪出牡丹花丛,脸上挨了好几拳。
阁中贵妇叱他是登徒子,他结结巴巴地解释。
少女走到廊檐下,香汗淋漓,罗衫下丰肌如雪,瞥郑景一眼,笑着对护卫道:“阿青,他是我阿兄的客人,多半是吃醉了误闯进来的,送他出去罢。”
护卫应喏,送郑景还席,确认他是郑家三郎,这才放他离开。
郑景酒醒之后悄悄打听,得知李瑶英那晚跳的是拓枝舞。
第四次见到七公主时,他正是在平康坊观看胡姬跳拓枝舞。
每一次都狼狈万分。
也正是这几次狼狈的见面让郑景知道,七公主并不是长安纨绔少年口中那个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贵主。
她如此美丽,如此明艳,又是如此的鲜活而真实。
她会仗义地解救被讥笑折辱的少年,俏皮地和兄长撒娇,得意地和王府姬妾斗舞,冷淡地驱赶纨绔少年,乖巧地应对世家贵妇。
她也会害怕,也会彷徨无助。
晚霞熊熊燃烧,长阶上洒满灿烂夕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