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无意,听着有心。芷娘心中微微一惊,这是她重生之后听到的第二家王府了,只是不知道,这位贤王爷和那位跋扈的南梁王,是个什么关系呢?
第二十一章 贤王
“怎么?按理说妹妹在京城,这些消息应该知道的比我清楚才对。”
见芷娘面露疑惑,润雅微微一愣,有些不解的看着她。依照常理来说确实是如此,芷娘在京中,父亲还在朝为官,怎么会不知道京中王爷的名讳?
“父亲在世的时候并不喜欢到后堂来提起这些事情。”芷娘有些不好意思,说起来也该是这身体的前身对这类事情从不上心的缘故,脑子里竟然寻不出半点这类的消息来:“所以,寡闻了。”
“也对,像我爹爹还在世的时候,也是不许我们女儿家议论这些的。”润雅了然,轻轻的点了点头:“说起来那时候我还不如你呢,一直陪着母亲哭了大半年,才转性儿的。我娘和你母亲一样,都是性子极软的。”
芷娘默然。润雅的话说得很清淡,但是个中苦涩,依着现在自己的境遇,芷娘也能品出几分。父亲早逝,家里还有强势的伯伯,她们一家,怕是更难熬吧!
“这些事儿迟早都会过去的,不提也罢!”润雅抬手摆了摆,不愿再提这些过罢了的往事:“贤王是当今圣上的三叔,而南梁王嘛,则是如今太后唯一的同胞兄弟,陛下仁孝,故而亲封了外姓王。不过虽然是外姓王,却因为太后的关系,连京中的几位王爷都要给他几分颜面。”
“不过说起来,我哥哥能够得贤王赏识,还是因为你…”
“小姐,夫人问您花样子挑好了没有呢!”似想起什么,润雅正要开口再说什么,话没到一半便听到守在门口的翠泽隔着帘子轻声唤道:“说是时候不早了,两位小姐有话,不如改日再聚也不迟。自家亲戚,隔得近多走动走动也是该的。”
“想必是母亲她们说完话了,也罢,改日得空我再来看你。”润雅随手取了一张兰花图案的样子,笑着站起身:“时日还长,也不急在一时。”
芷娘低声应了,又陪着润雅出门,一直送着她们的马车离开,才扶着母亲回到了房内,一眼看到放在案上的银票,不由得吓了一下,扭头正要问,却只听到母亲叹了一声:“你也吓到了吧,足足一千两银子。你爹当年不过只招待了她们家连哥儿几月,却不想人家至今还记得。”
芷娘陪母亲坐着,听她讲了半天,才算明白了事情的始末。原来之所以这两位会来雪中送炭,完全是当年父亲出手相助的缘故。
润雅的父亲甘恒越早年经商,在榕城也算是小有名气。后来克死异乡,家中只剩了妻林氏和一对尚且年幼的儿女。长兄甘恒耀以族长和兄长的权势相压,竟然将弟弟的家产尽数占了去。
后来润雅的哥哥甘旭连也倒是争气,只是进京赶考盘缠不够,又得了急症,万般无奈之下才求到了她家。当时父亲并没有瞧着他们家境落魄而不予理睬,反而是极其周到的对他进行了照顾,不仅请大夫治好了他的病,还腾出院子来供他居住温书,更是为他求了名师,后来甘旭连高中,离京任职前还专程去家中拜谢过父亲。
“只是再后来,你爹他…”刘氏叹了口气:“这连哥儿是极争气的,学业有成,博了功名在身,所以你伯母虽然寡居,族中之人也再不敢小觑她。”
“母亲何必羡慕旁人,哥哥也是极争气的,再过两年,您也是一样的。”芷娘宽慰道:“这一次女儿被族长叫去,若不是哥哥的缘故,只怕这会儿还跪在院子里呢!”
“总是不一样的,连哥儿毕竟是你伯母亲生,而你哥哥,”刘氏神色更是黯然:“若是你谨哥哥还在…”
“娘,云哥哥也是您自幼就养在身边的,何苦这时候想起这些来?”芷娘心底一紧,这时候母亲怎么会突然提到了这个?虽说那位伯母应该不是会搬弄是非的主儿,但就怕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而且最重要的是,她们家的遭遇与如今自己家的相同,唯一不同的是,那位得了功名的哥儿是嫡出。
“我知道,我知道你云哥哥素来也是极其孝顺的。就是因为这份孝顺,若是他得了功名,那苏姨娘的身份…”刘氏的声音已是压得极低,只容身边的芷娘听得真切,可话里的内容却让芷娘如坠到冰窖一般:“虽说依着苏姨娘的品性,提个平妻也不为过,但是…”
“娘,患难扶持,不离不弃的情分才是最真的。”芷娘只觉得舌尖苦涩异常,酝酿了许久,才缓缓的开口劝道:“别的不提,只提咱们回到榕城这么久,苏姨娘可曾冒犯过您半分?若她真的存了不良的心思,早就该撺掇着哥哥离咱们而去了。女儿知道,名分确实重要,但是名分与真情,孰轻孰重,娘您看的该比女儿更清楚。良妾也好,平妻也罢,说穿了,也就是未来您的一个伴儿,身份高一些低一些,关上门来,她不还得叫您一声姐姐吗?”
“是呢,是娘糊涂了。你爹去了,未来你要是再嫁人,娘身边可不就只剩下她一个伴儿了?再者说,她十月怀胎一场,儿子却这么多年不能叫一声娘,也是我欠她的。”刘氏听了芷娘的话,良久才点了点头,神色也豁然了不少:“我只是今日听到你伯母提起连哥儿来,才多想了几分。到底是我小气了,倒是芷娘,你长大了呀!等你嫁了人,必定会比娘强上千百倍。”
“娘,这会儿怎么竟拿起女儿开涮了?”芷娘被刘氏这突然换到的话题弄得哭笑不得,一跺脚:“若是娘的疑惑解了,芷娘这里还有正事儿要和娘亲商量呢!”
“什么事儿你说吧,这里如今又没有外人,娘说你要嫁人还害羞了!”刘氏忍着笑,抬手拉了芷娘坐在自己身边:“要是娘猜的没错,你八成是想和娘说老祖宗今年寿礼的事情吧!”
第二十二章 寿礼
“我抄了一卷经书,想着再赶一块合宜的帕子出来,一并给老祖宗送去。”芷娘想了想,还是将刚刚润雅说的檀香木串子的事儿给瞒了下来。
倒不是她想瞒着,而是依着母亲的性子,收了人家一千两已经是她的极限,若是她再说还收了人润雅的心意,只怕她又会多想多虑,反而不好。
“嗯,老祖宗这次虽然不是大日子,但只送这些,未免显得有些轻了,我记得箱子里有一幅《鱼篮观音图》,是那年我怀你的时候,京中陈夫人送给我的。如今你拿了经书,配别的倒是不妥,就请了它去吧。”刘氏沉吟了一番:“如今我们回来榕城,别的倒是其次,族长那里是万万怠慢不得的。”
“娘,如今咱们家里的境况族人也都知晓,虽然经书和帕子说起来不值什么银子,可贵在是女儿的一片心意,想来老祖宗那里见过的好东西不会少,咱们又何必去赶那个热闹?”芷娘知道母亲的意思,总是担心送得礼太轻,怕老祖宗不高兴会被族长迁怒:“若是觉得轻了,女儿再去挑一串好的檀香木珠子,打上时兴的络子,配着一起送上去也就是了,要是真请了您的观音去,只怕反倒遭人注意,不知道的那些人还不知道怎么背地里闲话咱们呢。”
因为先前叔叔的那一状和哥哥的哭穷,她们家的日子难过已经深入族长之心了,若是这时候再取这样一副扎眼的观音图去,岂不是白白遭人怀疑?
既然要装穷,那就要装得彻底一些才好!但是即便是装穷,也不能轻易落了下风去。想到刚刚润雅提起的那两件事儿,越发让芷娘生了好胜之心,她既然那样说,就说明叔叔家的两个女儿,一定准备的也是经书和绣帕!
得罪叔叔倒是不忧心,重要的是族长那里,万万不能允许一点闪失!而现在讨好这位老祖宗,就是摆在眼前最首要的任务。
“娘,说了这会子话,您也累了。我出去看看哥哥,顺便去找姨娘商量花样子去!”芷娘见母亲不说话,知道定然是她也认同了自己的说法,随即轻轻一笑,站起身来:“您只放宽心,哪里有解决不了的难题呢?您看前几天咱们还愁银子的事情,现如今竟也成了富户了!等到哥哥学业有成,咱们也就能扬眉吐气了!”
芷娘拐进东院儿,便听到了甘旭云温书的声音。微微一笑,蹑手蹑脚的走到窗边听了一阵,正要小心的离开,就听到屋内传来一声轻笑:“既然来了,干嘛又要走?”
“哎呀,哥哥这里温书呢,我怎么好扰你清净?”芷娘站在窗边,笑嘻嘻的回道:“只是送走了客人,过来看看你,既然哥哥你在温书,那我就过会儿再来。”
“进来吧,我已看了半天书,正好和你说说话偷偷懒。”甘旭云走到门边,打起帘子迎芷娘进去:“见到这位伯母,母亲难免会想到自身。好在有妹妹相劝,我也就放心多了。”
“我劝来劝去也是治标不治本,要解母亲的心病根儿,还得靠哥哥你脑中的诗书才行!”芷娘搓着手,窝到炭火旁舒服得叹了一声:“天儿越来越冷了,哎,改明儿我过来抄书好了,蹭一蹭哥哥你的暖和气儿!”
为了节省银子,如今天还不算太冷,家中便只有甘旭云的房里生了炭火。为的是写字的时候不至于手僵。
“哥哥,你可别多想,我一来是觉得这里暖和,二来嘛,也是来和你做个伴儿,不至于寂寞无聊。哥哥不嫌弃我吧!”芷娘见甘旭云神色一黯,知道他又想到了其他地儿去了,赶紧开口把话题往回扯:“还是说,哥哥担心我闹腾扰了你温书?”
“怎么会,妹妹你过来我欢喜还来不及呢!”甘旭云扯了抹笑,给芷娘倒了一杯茶:“你这么急急忙忙的赶过来,可是有事儿?”
“咦,我还没提呢,哥哥怎么知道?”
“若不是有事儿,你会过来听墙根儿?”甘旭云伸手点了点芷娘的额头:“说来听听,那位小姐又给你带来什么消息了?”
“哥哥,你以前在京中的时候,可曾听过贤王的大名?”芷娘犹豫了一下,认真的问道:“我只听说,他是当今圣上的叔叔,你知道他和南梁王之间,有没有什么瓜葛啊!”
“好端端的,问这个做什么?”甘旭云有些奇怪,虽然妹妹现在也开始接触外事儿了,可是无端的应该不会问题这样敏感的话题:“其实我知道这些也不多,不过贤王殿下嘛,听说倒是个不错的人,在朝廷上也颇有一些威信,父亲在世的时候,也曾经常提到他。至于他和南梁王的关系嘛,毕竟南梁王只是外姓王,如今又恃宠而骄,处处与京中的几位皇室王爷较劲儿,表面也许一团和气,但暗地里没冲突想也是不可能的。”
“那就对了。”芷娘点了点头,将今天和润雅的谈话捡要紧的和甘旭云说了一遍:“我就说,润雅小姐最后那句话虽然只说了一半,但是听哥哥你一介绍,怕是她哥哥为贤王办事儿,和咱们父亲还有些关联呢!”
“不管如何,这些皇亲贵胄都不是好招惹的。”甘旭云神色凝重,一脸认真的看着芷娘:“答应哥哥,不管发生什么事情,千万不要随意去招惹这些人。论起来,这位贤王比起南梁王还要难缠百倍。”
贤王是皇上的叔叔,正儿八经的皇室,而南梁王哪怕如今再得宠,那也是因为太后的缘故,一旦太后殡天,那这位王爷还能嚣张多久,可就真的不好说了。
“这个我自然是知道的。我来找哥哥的,是另一件事儿。”甘旭云的担心芷娘自然也清楚,她轻轻的点头应了,才又说道:“我打算明儿去一趟梅花坞。”
“你要去林家?”甘旭云一愣,随即便反应过来:“不过我本来打算明天和你一起去拜见学政大人的。”
第二十三章 周学政
“周大人是父亲的故交,父亲的事儿他多少知道一些,比起咱们的有些猜测,他那里的消息更为可靠。”
甘旭云细细的给芷娘解释道:“虽然这事儿要徐徐图之,可第一步,总是要先去拜见一下周大人才可往后发展不是?”
父亲的死,如同一座大山一般的压在芷娘的心头,但是真相,却只认同证据。可惜当时父亲死的仓促,母亲就算知道什么,也绝不会轻易吐露出口。所以,像周大人这样与父亲同朝为官的故交,正是她们要突破的对象。
哪怕,提供一点点线索也是好的。
“我自然知道周大人的重要,可正因为周大人的重要,咱们才不能贸然前往他家呀!”芷娘放下手里的杯子:“总不能空着手去吧!而且,学政这个位置又颇为敏感,送的东西也不好太随意。我思来想去许久,才想着先去林家,看能不能求得一盆差不多的兰花给周大人送去。既不显得轻慢又雅致,想必周大人也会满意的。”
“妹妹这个主意甚好,周大人素来爱兰花,若真能寻得兰花相赠,也算是投其所好了!”甘旭云点头:“那就依你,明天哥哥陪你去一趟梅花坞吧。”
“不用,哥哥只管在家好好温书就是,也不是太远,我自己去就行了。”芷娘想着到了林家还有一些事儿要说,另外最要紧的是她要如何在哥哥面前解释那盆死而复生的‘国色芳华’呢?
虽然一开始甘旭云也是不同意芷娘一个人单独前往,但是架不住芷娘的软磨硬泡,最终只得败下阵来,但是要求她必须雇一辆车前往,断不能为了省钱而步行。
说通了兄长,芷娘又去找苏姨娘定了花样子,才放心的回到了自己的房间。算了算时间还早,芷娘便关了门,神念一动,闪进了空间。
有了空间灵气的滋润,移居到其中的兰花长得格外的茂盛。特别是那盆先前还病怏怏的‘国色芳华’,如今已经在空间里开枝散叶,生出了直径大约半米的兰花丛。本来芷娘还担心这兰花无休止的疯长下去会占用了空间的土地,直到这兰花无论怎么茂盛也突不破半米的范围,才松了口气。
只是如今看到这兰花丛芷娘又犯了难,当时她从林旭手里买来的,可是一盆叶脉半黄,只剩下半口气的寒兰,如今她哪怕是从这花丛中挖最次的苗株出来,也说不过去啊——什么神方妙法,能够在短短几天之内就让那样的一盆花恢复生机生长得如此茂盛的?
芷娘思来想去,最终将目标对准了一边的一丛兰花上。这是她从林旭那里得到的,作为添头的那几株兰花,如今也长得颇为喜人了。刚刚她在外面送给润雅的那一盆,就是从这一丛兰花里分出去的。
虽然不是‘国色芳华’,但这样一盆郁郁葱葱含苞待放的兰花,想必是人也讨厌不到哪里去。
至少能暂时圆过去。只说‘国色芳华’元气伤得颇重,此时还正养着呢,想必林家的几位也不会怀疑!
芷娘一边小心的挖着兰花的球茎,一边思考着明天到了林家之后的应对之法。就在她捧着兰花苗株起身的那一瞬间,两丛兰花交界处的一抹淡紫色吸引了她的注意。
咦,这是什么?
芷娘小心翼翼的蹲下身,靠近去打量,竟然是一株新发起来的兰花新苗,那紫色,竟然是叶片上带着的花斑,犹如紫色的蝴蝶,翩翩欲飞。
奇怪,怎么会生出这样的幼苗来?芷娘看了一会儿,也没看出个所以然,不过想着花株还小,不如等它长大些再看。
芷娘本来就在院子里开辟了一块地,将之前从林旭那里得的兰花苗重了一些进去,后来趁着家人不注意,又将空间里的花苗往外移了一些,平时只拿空间里的水灌溉,倒也长势极好,这也让芷娘很是欣喜——看来只要是空间里的东西,即使是拿到外面来,也有意想不到的功效。
不过似乎这功效只对花木和她自己有效。她也曾偷偷将里面的水取出来泡茶给母亲,结果母亲并没有出现全身出黑汗之类的异状,仅仅只是说茶比以往好喝而已。
虽然有些遗憾,但是芷娘也没多往心里去。能有空间已经很逆天了,若是还能利用空间随意更改普通人的体制,那岂不是会让世界乱了套?
不过空间里的东西比外面的味道好倒是真的。芷娘已经借着出去买水果的机会,掉包了许多次,给母亲和苏姨娘尝鲜。想到这里,抱着兰花从空间里出来的芷娘开始很认真的考虑,是不是回头也弄一些,给哥哥送去尝尝鲜。
装兰花的是上次买兰花时几家人都抢着要的青釉舞蝶兰花盆,配着一簇新绿,正好映衬得几个探出来的花苞莹白似雪,格外喜人。
放好兰花,芷娘正打算开始描花样,就听到院子门口传来一阵喧哗。细细一听,竟然是婶婶罗氏来了。
她倒是速度快,只这么会儿工夫,就赶着过来了。芷娘搁下手里的纸笔,站起身往外走,只怕经了先前那一番折腾,这会儿再回来,罗氏的怨气定然不会小。
三百两呢,若是用在罗氏自己身上,她未必会当回事儿,可如今是给她们,那可真是要了罗氏的命了。
一边想着,芷娘已经走到了正厅门外,只听见屋里罗氏尖着嗓子,说出的话却是极其的不客气:“三百两,凭着嫂子那两间铺子自交到我家,也未曾赚够这个数儿。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族长说的是没错,可也得看看是谁家的铺子。族长家那几间铺子,哪一间不是在好地段日进斗金,哪像嫂子你的陪嫁,背街窄巷的,若不是这些年有咱们看顾着,只怕柜面儿上都长荒草了!”
芷娘在门外听了,只冷笑一声,挑了帘子一边笑,一边进了房内,先是恭恭敬敬的冲着罗氏福了一福,然后才站在罗氏面前,笑吟吟的开口道:“即是这么说,那咱们也不好再麻烦叔叔婶婶操心,婶婶只管将铺子还回来就是,咱们就依了族长大人的安排,一年给婶婶三百两红利可好?”
第二十四章 枯木逢春
罗氏的脸涨得通红,她只是随口那么一说,却没想到芷娘会真的拽住她的这个漏洞不放。
“怕是真的要给回来,婶婶又不乐意。”
见罗氏不吭声,芷娘就知道她定然是不乐意的。预料之中的结果她倒也不生气,但是刺一刺罗氏还是忘不了的。做着不要脸的事儿,却偏偏还要别人给她脸面,想起来就觉得好笑。
“还不还的,也容不得我们妇道说是非。”罗氏诺诺的,闷声闷气的回道:“若是嫂子想拿回铺子,只去找我家老爷直说便是,何苦背地里指着一个孩子埋汰我。”
罗氏咬着牙,如何也不愿相信,芷娘这些日子说的做的,会和堂上坐着的刘氏没关系。要不是她指使的,如何一个孩子,会做出这些连大人都未必能想得周全的事儿来?
“妹妹你想多了,芷娘只是口直心快了一些,看不清那些弯弯绕,说的话若是冒犯了,还望妹妹别往心里去,都是自家人,这样岂不是生分了?”
自从回到榕城,在外人面前,刘氏都是沉默和隐忍的。面对罗氏的各种无理和挑衅,她也是一让再让一忍再忍。但是这并不能说明,刘氏就是一个可以任人随意搓圆捏扁的软柿子。
虽然是庶出,却也是名门出生养在正房主母名下的小姐,后来又在京中生活了多年,也曾是有诰命在身的朝廷命妇,若不是眼前情势所逼不得不服软低头,区区一个罗氏又如何能这般对她蹬鼻子上脸?
本想忍一时,虽然艰难些,只要能安安稳稳的过日子就好,不料一向乖巧柔顺的女儿却不知为何突然转了性,不顾她的劝一味的和叔叔一家争锋相对了起来。再加上这些日子罗氏的言行和女儿透露给她的信息,多少也给刘氏的心里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不管是忍还是让,他们都是不会罢手的!
既然贪得无厌,那又何必再忍?
“生分?我们倒是处处为着嫂子想,可看看嫂子是如何对我们的?”罗氏手里攥着帕子,眼睛死死的盯着上首坐着的刘氏,只理所当然的想着刘氏还会和以往一样,只要稍稍施压一番就会低头,那样她家老爷交代的任务也就能够完成了。
三百两,虽然是族长吩咐,可若是刘氏执意不收,那也不能怪她们不给不是?只要压着让刘氏不收这笔银子,那么转头就可以去族长那里禀报,是刘氏这一家人不知好歹,辜负了族长的一片心意,这样以后看这家人还如何去族长面前兴风作浪。
当然,这一切的计划都是建立在刘氏推脱银子的基础上的。本来这一切应该进展得很顺利的,可偏偏就在这关键的时候,芷娘那个小丫头进来了。
连着几次的计划都被搅得乱七八糟,也不怪罗氏会对芷娘恨之入骨。不过,这么个小丫头又能知道什么?说来说去还不是上面坐着那位的功劳?
看来处理完这次的事儿,以后还真不能这般简单的看这位只知道低头抹眼泪的嫂子了。罗氏暗暗咬牙,抬手扶了扶鬓边的雾纱紫绢花:“是呢,我倒是忘了,嫂子是有儿子的人,听说云哥儿又争气,博了功名,嫂子一家,只怕就要出两位诰命夫人了,哪里能瞧得上咱们?是我们老爷自作多情,还担心着芷娘受罚,一大早就巴巴的跑去族长那里说情儿,到头来却落了个里外不是人!嫂子,这天下可还有这样委屈的事儿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