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屏拜倒在地,何述袖起牌子,懒懒道:“来人,除张知县帽服。”
作者有话要说:更新啦,抱歉,最近私事冗杂,更新极其不固定。

☆、第三十三章


张屏霍然抬头:“大人,下官可能再看一看御赐令牌的另一面?”
何述有些意外,袖起手:“本司为什么要给你看?”
张屏直视他双目:“回大人话,但行律法,便需明示。大人既然用御赐令牌代律法罢黜下官,亦应让下官看个分明。”
何述一嗤:“在本司这里没这个规矩。”
张屏道:“这是朝廷的法度,人人需遵循。”
何述闭起双目,缓缓抬起一只手,挥了挥。先时去县衙传话的那名工部的小吏进得门内,向张屏道:“张知县,请脱下袍冠,出去吧。”
张屏端正向上首再一躬身:“即便郎中大人即刻罢黜下官,下官也需回衙门交归官印,结束文书,方能除冠去袍。”
何述仍闭着眼,不语。小吏道:“那张大人就请速速吧。莫要在此耽搁了。”
张屏便再施一礼,退出厅堂。
等在外面的县衙文吏隐约得知里面不太好,见张屏面无表情出来,正不晓得该如何迎上,张屏已与他擦肩而过。
文吏忙快步追上:“大人……”
张屏边向前行边道:“劳驾你先带公文回衙门,我立刻便过去。”
文吏顿住脚步,眼睁睁看着张屏转过回廊的转角,往东北方而去。
褐衣小童在门外探了探身,转身回到厅内:“公子,那个姓张的,听说往那位殿下那边去了。”
另几个小童表情各异。
何述打个呵欠:“兰珏过去请安了罢。”
褐衣小童抿嘴一笑:“是,然他竟以为那是根大腿,可用来压公子么?”
何述再打个呵欠,站起身:“早先问安时,殿下尚未起,本司也须再过去一趟才是。”
张屏一路行到玳王住处天青苑的月门外,把守的护卫都还不知道他已被何述罢了职,只当他是救玳王兼查案有功的县令,虽然未得赏赐,但能让皇上在圣旨中特意□□,已是很不一般的待遇了,且又与兰侍郎关系匪浅,肯定不是平白无故地过来。便一路放行。
张屏请守门的侍卫帮忙通报,侍卫痛快地道:“张大人请稍候,殿下在内里的园子里赏春,通报须略待些时候。”又笑了一笑,“兰侍郎也正在园子里。”
张屏一揖:“烦请速速通报。”
侍卫还礼入内。
这天青苑修成了一个葫芦形状,门不算大,入内有一条甬道,极易把守。再过了一道门,内里院落是几间雅致房舍,布置精致。后又有一道门,连着一个园子,石笋碧竹,月池舫榭,尽是江南式样。似这初春时节,嶙峋石上,才铺浅薄茸绿;澄澄水面,乍浮星点小萍。杏花瓣叠云雾,海棠蕊垂金丝,仿佛混沌之中,独破出一方玲珑仙境。
此园乃那位将察院请到了丰乐县的某前任知县所修。该公政务无能,专攻媚上,苦思迎逢,忽有一天福至心灵,梦中游得一园,依样修出,令名满天下之园林大家都赞叹不已,可见精诚所至,不论精在何处,总有奇迹。
也因这园子着实太美,酷爱工整对称的谢赋到任后,修遍丰乐各处,独独放过了这里,不曾动一草一木。
兰珏端坐在园中亭内,和气凝神,不分心叹息地上的断枝残花,池边的歪石瓦碴。
池塘内花树中,一群妖魔鬼怪跳跳舞舞,正在演祝融战共工。
几个裹着鲛服贴着鱼鳍的大汉从池底蹿出,嗷嗷嚎叫,一个披着火红披风的男子分花踏枝而来,呼地向池中喷出一股烈焰!
那火焰落到水中,竟然未熄,反而轰地燃得更烈,火势在水面蜿蜒成一道符文,将几个大汉团团围住。几个鱼服汉子身上哧哧冒出黑烟,嗷地潜进水中。
亭外席上,众少年击掌叫好,数名仆役向水中花丛内丢掷赏钱。
启檀靠在枕垫上掂着一枚果子,不甚有兴致地跟着应了一声,晃了晃搭在栏杆上的脚。
“令郎怎的没跟兰侍郎一同过来?”
兰珏道:“此乃行馆,犬子无故不得前来。”
启檀哦了一声:“那孤……嗯,对,现如今我也下不了口谕,那我让谁给你句话吧,叫他过来一同耍耍。这戏法儿虽然无趣,也比一个人玩强。”
兰珏道:“多谢殿下恩典,臣与犬子感激涕零。然殿下即将移驾念勤乡,请以静养为宜。犬子顽劣,更不堪此时过来添乱。”
启檀嗯道:“早些去乡下也好。在这园子里,都憋得寡淡出鸟来了!”
兰珏神色一敛:“殿下!”
启檀眨眨眼:“我是说,我而今寂寞仿佛笼中的一只雀,兰侍郎觉得有什么不妥么?”
兰珏起身一礼:“殿下乃先帝之嗣,圣上胞弟,岂可自比燕雀。若殿下如此,臣等如何立足。”
启檀打个呵欠:“随口一说,兰侍郎何必一惊一乍。”向亭外一瞥,视线定向一个随侍,“咦,你在这里打圈儿作甚?”
那小侍跪下:“禀殿下,丰乐县的知县在园外求见哩。”
启檀撇了撇嘴:“那个姓张的?他来做什么?”
兰珏也有些疑惑,并隐隐有了些许不祥的预感。
这厢启檀已摆了摆了手:“罢,叫他进来吧。”将果子丢进口中,跟着外面呀呀哇哇蹲在树杈上唱开的红衣男子的曲调哼了两句。
兰珏沉默端坐,片刻,便见一抹熟悉的绿入得园来。
小内宦引着张屏向亭子这边走,树杈上,红衣男子一抖披风,大喝一声,周围的屋顶处、树枝上又闪出数道红色身影,手中迸出滋滋电光,拉出一道火花四溅的大网。
启檀喔了一声,击掌两下,亭外少年连声叫好。
火网罩向池塘,水中蹿出一条格外大的黑影,正撞向大网,突地,一根大棍斜刺里插来,挑住火网,猛地一扯。
树上几个红衣人愣住,脱手松开手中线头。眼睁睁看着池塘边那道突兀的油绿将手中的大棍转了几下,浸入水中,火光竟猛地蹿起,池内的几个鱼服戏子忙向一旁闪避。
刚刚一同怔住的几个少年轰然大笑,连连击掌。
张屏待火光熄灭,方才放下手中的棍子,紧皱双眉,直直走向亭边席间的少年。
“此乃丰乐县行馆,唯有得朝廷派任,前来或途经本县公务之官员方可入内。敢问诸位是谁,来此可有文书?”
几个少年又都一愣,兰珏心里一叹,正要起身,启檀哈了一声,抬手:“有趣,兰卿不要动。瞧瞧他说什么。”
兰珏只得继续端坐。
那几个少年神色也已恢复自若。
正中一位束着明珠抹额的少年道:“我们是来瞧殿下的。殿下住在行馆中,应是可随便见客的罢?”
张屏面无表情:“既在行馆中,会客当等同任内官员。按朝廷律例,官员于行馆内会客,不得饮宴铺张,更不可听戏耍闹。”
另一锦袍少年道:“但殿下在这里住着,一直都听戏看唱耍,听说怀王殿下还帮他请来着。怎的今天就不行了?”
张屏道:“前日怀王殿下有公文知会本县行馆。因殿下先受惊吓,又被蜂蜇,行特例两日,且将宽阔厅室权做戏厅,饮乐都在其内。未有违制。今日两日之期已过,诸位若无公函,擅在园中嘻闹,即是违律。”
锦袍少年还要开口,先前说话的那少年用肘轻一碰他手臂,朝张屏拱了拱手:“如此,是我等有过了。”向旁侧丢了个眼色,左右随侍再向四周示意,那些水里树杈上花丛中的角儿们便纷纷起身,开始收拾。
启檀从栏杆上收回脚,站起身:“是我让他们过来的,怎了?”
那名束着抹额的少年仍是彬彬有礼向张屏道:“但这戏耍班子,确是我们带来的。与殿下无干。”
又一名少年道:“是啊,你这一口一个违律的,不然就将我们拿下喽。”
其余几个少年几声闷笑。
兰珏起身一拱手:“殿下恕臣违令,臣……”启檀又一抬手:“没你的事。”朝亭外再走了两步,居高临下朗声道:“他们是我叫来的,这戏耍也是我想瞧他们才带来的,违了什么律,你只管和我说便是。”
张屏抬起眼皮看着他:“此乃违制,但所犯非刑律。非本县所能处置,本县只能按律上禀,园中损毁,会先详列条目,请诸位照价赔偿。诸位若无公函,也不可继续在此逗留,请速速离开。”
兰珏又朝启檀一揖,转身向亭下缓声开口:“张知县,本部院奉旨侍奉殿下,若殿下作为有不当之处,本部院身在此处,第一当问侍奉不当之过。”
张屏向他恭敬一揖:“大人身在休省中,且不能直接过问地方政务。下官从未向殿下明言行馆规矩,乃下官之过。只是此时已言明,还请诸位速速离去。”
那束着明珠抹额的少年又一笑:“这些都是我等的过错。园子的损毁,折算出来,我一定照价赔偿。”又转身向启檀一礼,“今日过来却给殿下添了事,是我等错了。便先告退,来日再来瞧殿下。”
启檀一挑唇角:“不成。我还闷着,你们怎么能走?再让人重把席面摆上,拿戏单子来,咱们再吃一回酒。”
那少年道:“殿下伤处未愈,也禁不得我们闹,还是静养为上。我们真就先告退了。”
启檀冷冷一呵:“你们是瞧我成了庶人便不听我的话了罢。今儿我不说走,都不能走。”
张屏皱眉,微抬起头,兰珏转身又向启檀一揖:“殿下,容臣失礼。然下午殿下便将移驾念勤乡,此刻确宜稍憩片刻,好生进膳。”
启檀脸色一变:“怎的下午便走?不是还得两日么。”
兰珏道:“殿下恕罪,确系今日下午移驾。先时是臣未能详细禀明。”又回身看了看亭下,“几位公子既恰好在丰乐县内,得知殿下移驾,前来问安,合情合礼。只是臣这里疏忽未能知会县衙,着实有过。几位公子便伴殿下再略坐片刻,稍后一同用膳罢。”
众少年中为首的那抹额少年立刻躬身道:“多谢侍郎大人,是小子等不知礼数,扰了行馆与殿下清静,稍后定将偿金与赔罪信一同送到这里衙门。望殿下恕罪。”
启檀哼道:“你们有什么错,一口一个恕罪的。”
兰珏含笑:“诸位前来,正是与殿下添了许多兴致。微末小事且先暂放。诸位先请亭内坐下。也请殿下先容臣告退片刻,安排些许事宜。随后再来侍奉。”
启檀不甚耐烦地道:“成,你先下去吧。”
几名少年也向兰珏施礼:“多谢兰侍郎。”随即入亭内坐下。
众仆役沉默有序地安排戏班众人撤下,清扫园内,重新捧上茶果。兰珏缓缓行至张屏身侧:“本部院有些事务要知会县衙,张知县一同出园吧。”
张屏应了一声遵命。兰珏径直向园外走,出得甬道,却见何述携两名小童立在游廊下,张屏垂下眼皮,恭敬向何述见礼。何述看也没看他,只懒懒向兰珏一礼,兰珏客气还礼,两人均未多话。待张屏跟着兰珏一前一后转过游廊转角,何述方才微微侧身,向那方瞧了一眼。
两个小童眨了眨眼,何述捋一捋长须,又半闭起双目。
张屏随在兰珏之后出了行馆,径直回到县衙后堂,左右看出气氛不对,识趣退下,合上房门,兰珏端坐到上首椅上,方才缓声开口:“张知县,不论你先前看过多少戏文话本,都须知,身着官服,行事不可如戏。”
张屏看着地面:“大人,学生只是依律行事。”
兰珏叹了口气:“你只管这般行事,就不曾思虑其他人?”
张屏仍看着地面:“下官不曾想过会让大人担责。”
兰珏淡淡道:“此事与本部院并无太大干系。我是问你,可有想过你县衙同僚,行馆诸官?”
今天张屏这番举动,得罪的不止是玳王。院子里的这群少年,为首的那个,就是长乐大长公主的幼子、鸿胪寺卿薛沐霖的胞弟、今上与玳王的表弟薛明霁,另一个则是东海侯的么孙刘浤。其余几个也都是京城拔萃的贵胄公子,新一茬顶尖儿的混世魔王。
张屏一个人开罪了玳王与这群少年,但他既是丰乐县知县,这笔账,恐怕会被记在整个丰乐县衙的头上。
这些少年不消几年就会进入朝廷。哪一个随便动动手指,都够一个小小的县衙官吏喝上一壶。
兰珏盯着一动不动的张屏有些无奈。
“玳王殿下年岁尚幼,今日之事,其实不过是玩闹之时,稍过了些许。”
张屏道:“但如此滋扰损坏,学生若再不制止,恐不可收拾。既有律令,便须遵守。”
然你如此行事,只会让事情更不可收拾。
兰珏心中涌上一股倦意,揉了揉额角:“本部院得你自称一声学生,便就老脸当真与你啰嗦两句,待人行事,不能时时刻刻都如端坐公堂,更不宜每寸每处都像查案。又更要不得拿着细枝末节当了根大棍。举重若轻,化繁为简,方能进退从容。”
张屏闷声道:“学生不知轻重进退,但只愿守律法严明。”
兰珏道:“那你以为,世间为何有律法?”
张屏道:“为了匡正天下,使一切规矩有序。”
兰珏失笑,再问:“何又为严明?”
张屏沉声道:“即是奉律守法,严正明白,一丝不苟。”
兰珏再问:“那你以为,是人重,还是律法重?”
张屏道:“学生以为,一切律法,都是为人而定。因此若这律法合乎人理,未有偏倚,便需遵而守之,方可得真正清明。”
兰珏沉默片刻,再长吐一口气:“罢,本部院辩不过你,也不及你明法知律,就不多献丑絮叨了。你好自为之吧。”
张屏抬起眼:“大人,学生……”
兰珏抬了抬手:“本部院当不起你这般谦称。”
张屏眼中有光芒闪了闪:“大人。”
兰珏道:“你先退下罢。待有他事,本部院再着人知会你。”
张屏又看了看他,垂下视线望着地面,深深一礼:“大人,学生告辞。”
作者有话要说:更新啦~~
预祝大家六一快乐~~

☆、第三十四章


兰珏端坐未动,任张屏退出门外,门不曾重新合拢,一眼便望见张屏绿油油的身影直奔着验尸房的方向去了。
兰珏又叹了口气,唤随从入内,吩咐立刻准备前往念勤乡的车驾仪仗。
张屏匆匆转过屋角,带着两个小衙役候在树下的吴寒殷勤地迎了上来。
“大人当真英明!卑职等遵命将两间空屋照着裘真家的摆设稍微布置了一下,果然有发现!”
张屏眼中光芒亮了亮,由吴寒引到证物库与验房之侧一排用作临时停放物事等用途的矮屋处。
末尾两间屋门大开,门外竖着两根棍,扯了一根晾衣绳,俨然按照裘真小院里的样式布置。
苗泛侍立在门外,门内,柳桐倚、燕修与桂淳站在布置成厅的屋子正中,正在议论什么,闻得张屏到了,三人回身,都先让到旁侧,柳桐倚道:“芹墉兄,我与燕兄桂兄皆有发现,但你先看,稍后我们再聊。”
张屏点点头,跨进门内,扫视四周。
屋内家具大都是衙役们临时寻来将就,中堂挂着一幅雄鹰展翅图,笔法寻常,是路边字画摊儿几十文一幅的品相。上首一张大案桌与裘真家的大小仿佛,放着两片碎瓷。
堂屋靠西侧墙边摆着一张矮方桌,桌上有一只酱色粗瓷提壶,一只斗笠碗。桌旁两把矮脚带靠背的竹椅。墙上挂了一把捕快配刀、另有一把长刀、一把剑,刀剑柄的缠布都磨得明了。角落里还有个架子,上一层搁着一只荷花游鱼纹的青瓷壶,一对同色的荷花苞莲蓬花纹青瓷杯,一只绿釉罐,罐上有一群女子吹笛弹琵琶。架子下几层蒙了一块布帘儿。
苗泛道:“裘真屋里搁着的是个柜子,上面没门,下面有门的那种。卑职等无能,一时找不着一样的,就找了个架子顶了一下。有柜门的地方拿帘子盖了。”
一壁说,一壁撩开布帘,露出里面的物事。
“这里头的东西和上边的一样,都是裘真家拿过来的。搁的位置应该也跟之前不差什么。”
张屏再点点头,俯身看帘内的东西。
靠上一层架上有一只黑釉小酒瓮,旁侧摞着两只与桌上那只一模一样的斗笠碗。
下一层搁了一块磨刀石、一只锤子,另有一只小篓,内有些钉子、剪刀、麻绳等物事。
张屏抱出小酒瓮,掀开盖子,里面还有多半坛酒。张屏在坛口嗅了嗅。吴寒立刻插话:“禀报大人,酒卑职等还是略懂一些的。这酒肯定就是街上孟记酒铺二十文钱一斤的私酿。卑职也常喝这酒。这坛子乃是去年端午节衙门里发的雄黄酒坛子,人人都有一坛,这坛子卑职家也留着,被我婆娘拿去腌蒜了。”
张屏放小瓮回原处,再站起身,又看向东侧。开向院内的窗下放了两把朱漆圈椅,一张方几。
这间屋与隔壁的屋不连着,故而捕快们拿笔在墙上画了个门框。张屏再扫了一眼屋内,柳桐倚问:“芹墉兄如何看这些陈设?”
张屏道:“与在裘真家中所得结果一致。”
桂淳笑道:“的确,从器物可知,嫌犯平时喝茶喝酒,都使得是碗,好茶具与茶叶肯定是留着待客的。”
柳桐倚走到那个打扮成柜子的架子边,拿起雕花的绿釉罐,打开盖子,里面片片小叶色碧清芬。
“这罐中雀舌应是去年陈茶。此罐釉质肥厚,模印花。这套杯壶瓷质虽细腻,然器形呆板,壶和盏上的纹饰都是贴花,在下看不大准,但觉得色泽亦与真正越窑或龙泉窑的瓷色略有差别,或是哪里仿烧的。工都不算细,应非名品。与贵县茶店老板的言辞一致。”
燕修拿起一只青瓷盏翻转过来:“卑职无柳断丞这般见识,不过这个底款得庆堂卑职倒认识,京城南市也有铺子。大都是卖寻常老百姓使得家伙事儿。卑职的街坊邻里,也有人买他家这样成套的壶盏送人。公侯世家门第,肯定不用这样的东西。”
桂淳接话:“但若是像某这般的粗想要附庸风雅,瞧着这壶样子挺雅致,罐子花样怪精细,多半就买了。”
柳桐倚笑道:“在下亦不懂瓷器,只是家中长辈喜欢,跟着听了一些。但知这样开得起铺面的民窑大瓷坊器物多是一套相同工序下来,制得快,本钱低,价格就实惠,其实有许多不输官器,在下常去市集转,就爱在摊上买些小物件。只是像这样的贴花模印花,虽然精致,但模子与贴花,都是预先制好,再经统一贴印,许多器物一模一样,而手绘手刻的件件不同,价钱肯定就高些。”
桂淳一脸恍然:“原来如此。”向柳桐倚抱抱拳,“卑职受教。”
柳桐倚拱手:“献丑卖弄,令诸位见笑了。”
张屏紧锁眉头,沉默盯着屋内。
桂淳问:“张大人可是另有发现?”
张屏似是想说些什么,又咽了回去:“暂,还不能下论断。”
柳桐倚道:“我也有许多没想明白的地方,芹墉兄尚未看隔壁,我也一同过去再看看罢。”
燕、桂两人也表示跟随,四人出了屋子,到了隔壁门前,苗泛已站在门外,抬手轻轻叩门,屋内两个小衙役打开门扇,待张屏等人入内,立刻关上,在门扇下方拉一道布帘。
苗泛又歉疚地道:“这两间屋之间不连着,只能这般布置。这门扇的位置,大约就和裘真卧房的窗扇一致。这张书桌本是摆放在窗下的,上面物事多,不好挪动,就搁得稍偏了一些,大人勿怪。”
张屏嗯了一声,凝目看向桌上。
桌上竟有一个笔筒,里面插了一粗一细两枝毛笔,一方砚台,一只笔洗。桌一侧摆了一本大楷和一本小楷字帖,另有一叠纸,其上压着两根铜镇尺,尺上各镌刻一行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张屏翻了翻纸张,最下面的一张上都是比照字帖写的大字,运笔勾捺十分不规整,能看出有些笔画顺序不对。
桌子另一侧还摆了一只小木盒,桂淳道:“张大人请打开看看,里头东西有些意思。”
张屏打开盒盖,盒中有两枚印章。
一枚石料褐中带红丝,狮子滚球钮,翻转过来,印面上是反刻的「裘真印」三个篆字。
另一枚貔貅钮,石料绛红,印面上是「本正闲章」四字。
桂淳道:“柳断丞、燕兄与某方才即是在议论,「本正」二字到底是裘真的表字,还是这人其实真名不是裘真,本正才是他的真名。”
燕修道:“但看这两枚章,应是在一家铺子里刻的。”
苗泛插话:“卑职方才也禀告与三位大人了,卑职与衙门里的其他人都不知道裘真有字。平日里都喊他老裘或裘真。只是……”
苗泛又指向墙边的一个架子。
“大人请看这摞书,也是裘真的。”
架子与隔壁那间一样,也是下面蒙了布,上面敞着。架上码着一摞书,张屏一本本看书名——
《磊磊丈夫,浩浩胸襟》,《涵养第一功夫》,《识人志》,《独善流》……
再翻开封皮,每本第一页下角都钤着「本正闲章」印记。
桂淳向床上一比:“枕头底下还有一本。”
张屏依言翻开枕头,是一本《圣人语》,里面摘录了一些《论语》、《道德经》、《荀子》中的句子,每句旁都有白话解注。第一页也同样有「本正闲章」印。
柳桐倚问:“芹墉兄如何看?”
张屏望着书页:“裘真很上进,本正应是他的字。”
柳桐倚点头:“不错,真者,本正。这么钤在书页上,也不像有多少避忌。”
苗泛叹息:“此人果然城府甚深。平日里在衙门表现的确与寻常衙役无异。全然想不出私下如此。”
张屏再问柳桐倚:“柳兄如何看这两枚章?”
柳桐倚道:“惭愧我于印石篆刻所知不多,但看这石材,都是市集上常见的料子,兽钮雕功寻常。镌刻也非名家章法。”
燕修接话:“依某估计,这一对,顶多四五百文钱。”
张屏神色更加凝重。
几人出得这间屋,一道人影便直扑而来,却是谢赋。
“大人,下官打扰。殿下即将移驾,请大人先速移步衙门。”
张屏定身,向谢赋深深一揖。
谢赋一怔,跟着再躬身:“大人!”
张屏却又转身,向着柳桐倚、燕修、桂淳三人亦一揖,双手取下顶上纱帽。
“张某已被郎中大人削去官职,身乃庶民。不可再在衙门中久留。”
众人皆愣住。
张屏又朝谢赋一揖:“衙门事务,此后全交与谢大人。公文俱在三堂中。草民稍后可与大人过去,待大人理顺清楚再自离开。”
谢赋双目呆滞:“不,不是……你……”
张屏复又转向柳桐倚、燕修、桂淳三人:“之前张某对裘真的判断过于武断。由种种证物可推,裘真或许与一个人有关,但张某已无法继续查证,三位可去询问。”
谢赋抢上一步:“且慢……诸位大人恕罪,容下官唐突失礼。张大人说被郎中大人除去官职是何意?郎中大人是工部官员,怎有权任免地方官吏?可有吏部批文?府尹大人可知?怎能说免就免?!公函总也要有一张……”
苗泛与两个随行文吏赶紧扑上前将他拦住。
桂淳同情地看着张屏,燕修沉默不语,柳桐倚敛去复杂神色,和声问:“芹墉兄欲让我们去见何人?”
张屏道:“隔壁察院,袁监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