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卸不是一个人的活,尤其是大型武器,在拆卸的时候难免有需要合作或者搭把手的事,就在刚刚的四五个小时里,昌琛并没有拒绝过旁边人的帮助,但同样的,他并没有主动的请求过别人帮助。
不管是做什么,都是自己单独在做。
就算是扛起一样自己明显扛不起的重物,他仍旧是咬着牙完成。
向薇现在算是明白,王教授为什么会将昌琛下放到一个新的科研小组,为什么没让他担任负责人的位置。
很显然,昌琛不适合团队合作。
如果他不改变现状,哪怕他个人的能力再出色,最后也不会长久,向薇不觉得教授们没有因为这个问题跟昌琛谈过,肯定是谈过了没效果才会有了此时的现状。
她突然有点想笑,所以这是让她在科研的同时,顺便帮着调教下人才?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她就不客气了。
向薇看了看地面上摆放得十分整齐的高射炮配件,再抬头看了看时间,她道:“先吃饭,两个小时后在科研室集合,继续下一步拆卸。”
众人纷纷响应,这个时候才发现他们已经饥肠辘辘。
科研所的食堂有一点挺人性化,那就是全天二十四小时都有人候着。
毕竟这个科研所的研究人员一旦忙碌起来,谁也顾不上吃饭,准时准点对他们来说是不可能的。
他们几人来的时候,食堂还零零散散坐着几人。
掌厨的师父看着他们,就大声道:“今天油水足,我给你们多打点肉,配着肉汁下饭特香!”
没等一会儿,几人就端着饭盘坐下。
还真别说,科研所的伙食是真不错,有荤有素米饭管饱,再加上厨子厨艺好,一顿饭吃下来是赞不绝口。
就连向薇都忍不住多吃了点。
倒是马明,仍旧拿着一本书看着,一边看一边吃,好像吃什么对他来说都没差。
赵沈雅瞧着,她奇怪的道:“你边吃边看不得一心两用,你真能完全看明白?”
马明停下吃饭的动作,一脸不可思议的道:“为什么看不进去,不都能看进去吗?”
赵沈雅觉得被扎心了,“那你同时看两本书也能看进去?”
马明蹙眉,“当然不能。”
赵沈雅哼声,她就说嘛,边吃饭边看书她也会呀,但完全没法专注进去,根本没法真正做到一心两用。”
“我只用一双眼睛,没法同时看两本书。”马明给出建议,“你可以试试一本看一本听,我以前试过感觉效果还不错,不过就我个人言,还是喜欢看书。”
“……同时进行?” 赵沈雅瞪大眼。
马明点着头,“不难,你也可以做到。”
赵沈雅突然觉得,面前这个明显比她年纪小、身材又小的同志也在闪闪发光,比向薇的弱了很多,和昌琛身上的光差不多。
果然,她最佩服的就是人才了!
两人的对话让桌边其他人有些好笑,也算是在枯燥的用餐时间多了一个乐趣。
用餐不到半个小时,向薇和其他人一块回宿舍休息了一个多小时,然后又一块回的科研所。
之前拆的都是大件,虽然活重但是需要注意的点没那么多,接下来便是一些细微的活,要注意的事项多了很多,很多精密的地方都得仔仔细细的记录下来,以防重装的时候出现偏差。
这个时候,郑浩的作用就很大了。
他的天赋是与生俱来,谁羡慕都羡慕不了,只要他记在脑海里的东西,基本上就不会错。
除了纸上的记录,在细微点需要拆卸之前,她都会让郑浩先记一遍,这样在重装的时候,由郑浩的记忆和纸上的注明,双重保险。
“组长!”周雪叫了一声,将手里的东西拿过来给向薇看:“你看看击发装置是不是和我们原先看过的不同?”
“55式37毫米高射炮的击发装置有过一次改装,这应该是改装后的配置。”向薇拿过来看了看。
他们原先接触到的高射炮是最老式的那一款,55年到现在一共十年的时间,经过多方研究员的努力,在多个方面有过改进。
其中就包括击发装置。
向薇拿着螺丝刀将击发装置盒打开,等看到里面的东西后眉头就是一挑,她道:“看来我们找到故障之一了。”
里面的线路明显有烧焦的痕迹,其中几条连接线都已经断开。
不过这不是主要的原因,还得再仔细找找。
马明凑过来,“我在一本书上有看到击发装置的线路图,可以试着还原。”
向薇点着头,“行,那就交给你。”
又是三个多小时的忙碌,这次时间短,但是更加的费神,所有人都高度集中,才能避免出现差错。
等彻底拆完,科研室的地面上全部摆放着零碎配件,就连底盘上的轮胎都被他们拆卸下来。
在期间,他们找到了一些小故障,全都一一记录下来,就等重装后看看能不能解决问题。
机器出现故障,不一定单指一个大问题才导致无法使用,有可能是多个让人忽视的小问题叠加,才是问题的所在。
向薇带着成员将配件一一做好标记,便让人回去休息。
等人走了几个,赵沈雅没动,“组长,你不回去吗?”
“我再等等,我先把这些资料整理下。”向薇刚弯身将地上的东西搬起来,身子就僵了僵。
“怎么了?”一旁的周雪问道。
向薇摇头,“郑浩留下来帮忙,其他人都先回去,明天还要起早。”
组长都开了口,其他人才纷纷离开。
等向薇和郑浩稍稍收拾下,也关上灯锁了门离开了。
郑浩本以为他们会往宿舍的方向去,结果走到了科研所的卫生所,他惊讶道:“组长,你知道我受伤了?”
向薇看了他一眼,“嗯。”
等进了卫生所,两人排排坐在一块,任由医生看他们肩膀上青紫的伤处。
炮管砸下来的时候感觉到火辣辣的疼,后来忙着拆卸也没注意到,还是在弯身的时候感觉到身体的不适。
她被砸的不轻,郑浩应该也好不到哪里去。
果然,现在两个伤者排排坐了。
“没伤到筋骨,不过这两天还是不要做些重活,以免加重。”医生给他们开了一种药油,“平日里抹上药油多揉揉,最少一天揉上三次,我知道你们一工作起来就忘记时间,但要是拖得时间长,只会耽误你们的工作。”
科研所的医生很无奈,因为每次有伤患他都得叮嘱按时服药,恨不得每天按三餐提醒,不然这些废寝忘食的科研人员根本不记得吃药这种‘小事’。
连着叮嘱了三四次医生才放人离开。
两人走到宿舍楼下时,向薇对身边的人说:“你先回去吧,我去打个电话。”
郑浩点了头,就上了楼。
这个时候有些晚了,不过如果没记错的话,爸妈这段日子应该是中班,离下班时间还有点时间。
一个电话打去,等着那边传达室喊人。
大概十几分钟后,向薇又打了个电话过去,这次接电话的人是李秋,张嘴就喊着,“薇薇啊,有没有好好吃饭?”
“吃了,今天食堂的饭好吃,我吃了两碗。”向薇乖巧着回答,只有这个时候她脸上的神色才稍微柔和一些,像是这个年纪该有的样子。
妈妈一直在问,她一直在应答,完全没有一点不耐烦的样子。
直到李秋说道:“我和你爸捡了一只小奶猫,黑白毛的特别好看,等下回你回来肯定会喜欢它。”
向薇脑补了一下,想着肯定特别可爱,“我也觉得,等我回去看看。”
“好好。”李秋连声笑着,一旁的向进催促她道:“赶紧说正事。”
李秋动了动胳膊不理他,不过还是将所谓的‘正事’说了出来,“小猫还没取名字呢,要不你给取一个?”
给猫取名字?
向薇抬眸想了想,“那就叫炮炮吧。”
“泡泡?”李秋重复一声,点着头道:“行,泡泡挺好听。”
向薇的炮是炮弹的炮,听在李秋的耳里,就成了泡泡的泡。
两方对这个名字都挺满意的。
这边其乐融融的聊着,在隔着不远的巷子里又传来了惨烈的尖叫声。
大晚上的,听得周边的人瘆得慌。
有人披着衣服走出来,望着尖叫声传来的方向,也不知道是该担忧还是烦躁,“怎么又打起来了?这一个月都多少次了?”
隔壁家的人也走了出来,“要不要去劝劝?”
“怎么劝?之前我们劝得还少?裴家的儿子真不是东西,不是打爹娘,就是打怀孕的媳妇,也是他们立不住,咱们去拦他们不感谢也就算了,还反过来说我们多事。”
三天两头闹,周边的邻居也不是铁石心肠,他们虽然瞧不上裴家的做派,但还是担忧的去帮过忙,结果被挨打的裴家父母反过来骂他们多事,说什么这是他们的家事,让他们别多管闲事。
这种情况次数多了,谁愿意主动上去找骂受?
凄惨的叫声又传来,说是不打算找骂的邻居们又忍不住了,想着那家人老的老、还有一个大肚子,万一真出事了怎么办?
这么想着,最后还是有两个人走了过去。
连着喊了几声门没人应,最后不得不爬上旁边的矮树看看,这一看真把他们给吓到了。
只见裴家儿媳被踹倒在地,血糊了她身下的裤子……
这一下谁还忍得了?当下找了人来踹门。
等他们进去,大肚子的裴雪兰已经昏迷过去,而裴家其他人居然还在房间呼呼大睡,这还算人吗?
顾不上找裴家人说道,几个好心人合力将裴雪兰送到卫生所。
忙碌了一个晚上,总算将人抢救过来。
裴雪兰醒来后,看着自己老大的肚子,第一个反应就是恶心,为什么她被裴阳书连着踹,这孩子还没掉?!
心里堵着一股气。
恨得她只想让那群恶人去死!
裴雪兰不顾身上还有伤,直接掀开被子就出了卫生所,在回去的路上,她用身上唯一值钱的东西换了一瓶农药……
……
“叔叔阿姨养了猫?是叫炮炮吗?那以后可以的话,把炮炮带到这里玩玩呀,它和炮弹一定特别有缘。”周雪期待着,她特别喜欢小动物,可惜的是家里不让养。
向薇用毛刷小心翼翼清理着小零件里的灰层,一边回答着:“带来应该没可能,不过等我们回去后,可以带你去看看它。”
周雪叹气,“等那个时候,它怕是都已经长大了。”
还不知道猴年马月能回去呢,能来这里她是又自豪又高兴,但唯一难受的就是有点想家了。
这个时候她才明白来之前组长对他们说的话,科研是一件很神圣的事,同样也是一样寂寞的事,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坚持下去的。
这时,昌琛带着两个纸袋走进科研室,进了门先是顿了顿,然后走到郑浩面前将一个袋子递过去,“这是给你的。”
“给我的?”郑浩有一些受宠若惊,科研所公认的天才这是想和他做兄弟?


第26章 (捉虫)
郑浩挺好奇这个未来的兄弟给他送了什么,拆开纸袋还没看到是什么东西,就闻到了一股浓浓的中药味。
“这是家里长辈调得膏药,连着敷上几天就好。”昌琛说完,再微微鞠了一躬道了谢。
“你、还挺客气的。”郑浩悻悻然。
看来在试验所拥有第一个好兄弟是不可能的了,昌琛很有礼貌,在帮了他之后,还知道道谢和送药,可就是因为太有礼貌反而显得有些生疏。
识趣的人一眼就能看出,这是不想欠下人情,没打算搞好关系的意思。
昌琛再一次走到向薇身前,同样的话同样的鞠躬道谢,向薇轻声回音了他一声,什么都没说。
哪怕看出这人的孤僻性子,她也没打算靠嘴把人拽过来,时间还长她有的是法子,而且就算没法子也不要紧。
除了孤僻之外,她发现这人不是太懂得拒绝人。
这样的性子她是受不了的,但如果身边有个出色的同事不懂得拒绝人,对于她来说,反而是件好事。
尤其是她还是这个项目的负责人,想多安排点任务也就不怕人家拒绝了。
“在上班之前,我先和大家说说今天的安排。”向薇伸手拍了两下,将众人的目光吸引过来。
这边来了个早晨会议,另一边王泉林大清早的来到科研所门口接人,等看到一辆军车停下,他缓缓走了过去。
在上去的时候,有一个明显比原先有些老态的老爷子被人搀扶下了车,王泉林看着他心里有些不是滋味,“老东西,你还是老咯。”
聂齐推开搀扶着他的人,朝前走了两步:“睁大你的老花眼看看,我走得这么利索哪里老了?”
撑着拐杖走了两步,双腿还能看出明显的发抖。
聂齐像是没注意到,他哼声着:“我都说了没事,他们还把我带去医院住了两天,这不是纯属浪费时间吗?你看看现在不也好好的?无非就是在火车上累到了。”
王泉林劝着:“你也是,让你休息就休息,干嘛逞能?”
聂齐没好气的瞪着他,“要是换了你,你会休息?”
王泉林没回答。
他不会,现在都是争分夺秒的时候,一分钟都恨不得当两分钟用,哪里愿意在医院躺上几天。
两个老爷子心照不宣,也不在就着这个话题继续聊下去。
王泉林一手扶着聂齐的右手,带着他慢慢朝科研所走去,等到了办公室,两人各自坐在椅子上时才松了一口气。
聂齐道:“终究是不得不服老啊。”
王泉林回,“知道就好。”
聂齐透过小窗望着外面的景色,“可咱们也不能服老,老王你知道吗?K2一旦上了战场,对我国战士会带来多大的伤害?”
在最开始,军队里的战士们有不少患上了一种恐惧症。
火力不足恐惧症。
面前敌军的炮火攻击,我方却火力贫乏,武器不足。
这些年经过不断的努力,总算缓解了这个困难,渡过了最艰难的时光。
现在从国外得来的消息,让他们只觉得时间紧迫。
不然上头也不会让他们暂时停下手中的项目,合力研发,一个鲜少人才知道的新项目。
两个老人沉默了许久。
最后还是聂齐先开了口,“对了,向薇他们怎么样?”
王泉林知道他是打算缓和下紧张的气氛,便跟着开口打趣:“怎么?这么关心他们的事?”
“那是自然,怎么说他们都是我的学生。”
王泉林立马不乐意了,“他们怎么就是你学生了?”
聂齐挥着手说:“我学校的学生不就是我学生么?没区别。”
王泉林被他这份没脸没皮惊到了,这么牵强的理由也能说出来?
两老人斗了一会儿嘴,许是斗累了,王泉林道:“向薇的科研室已经成立,其实不止上面,还有科研所里的其他人,对他们都没抱太大的希望,要不是我一直盯着,指不定缺这个少那个。”
“不管能不能成功,都得给年轻人一个机会。”聂齐其实蛮赞同这个,他不认为这些年轻人差,比起他们也无非就是缺少一些经验而已,只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条件去摸索,迟早能立起来,“我们去看看?在正式忙起来之前,或许还能给他们提提意见。”
王泉林没有不同意,当下起身和他一起出了门。
而这时,向薇在解说她所认为的自行高炮,“第一架自行高炮,是将炮身卡在客车地盘下,这样才实现了‘自行’的概念,在之后国内按着自行高炮的一些理论将其改造成一款坦克,那是不是说……”
那是不是说,他们其实也能将两者结合起来?
高炮的身、坦克的底。
或许有人说,既然这样为何不直接改造坦克?国内已经研发出坦克,与其研究没任何参照物的自行高炮,不如改造坦克来得容易。
但其实,两者的外观有些相似,可作用却是完全不同。
坦克是进攻时的突击武器,而不管是高射炮还是自行高炮都是远距离火力支援,也可以说是防空武器。
这就是它们最大的区别,甚至可以说是两种完全不搭边的大型武器。
“组长,你说的结合是什么意思?”有人提出问题。
向薇回答了四个字:“履带底盘。”
现在的高射炮底盘都有轮子,也有坐在上面的驾驶手,但它无法在作战的时候前进,都是在固定的位置发射弹药。
自行高炮不同,具体哪里不同,就是他们研究的方向。
而履带底盘能在任何恶劣的行走条件下,没那么费劲的通过,并具有良好的行进和转向能力。
向薇跟着道:“这款武器没有参照物,所以我们的思路不需要完全被固定,我需要你们好好想想,你们认为的自行高炮是什么样。”
给全部人员下发了同一个主线任务,接下来的时间,在了解高射炮的每个配件后,就得开始重装。
和拆机不同,在装机之前,向薇又根据她所了解的情况,给每个成员下发了不一样的任务。
“马明负责所有的线路,郑浩协助,赵沈雅和周雪负责底盘的重装……”向薇一个一个安排下去,直到看到最后一个人,“昌琛,你负责整体调度。”
什么意思?
哦,就是哪里有活哪里去。
想要干活?行,主动开口问问其他人是不是需要帮助,如果不开口也行,那就闲着去吧。
向薇没打算来太委婉的法子,就是这么直白。
当然了,她也会为了这份直白,想一个很好的借口:“你曾经带领过科研小组,经验比我们丰富,我相信你会帮助他们熟悉这个过程。”
顿了顿,向薇露出和善的笑意,“你会帮助其他成员,对吧?”
“……好。”昌琛点头,随后将视线落在其他人身上,想着应该会有人提出要帮助吧。
而这时,向薇又道:“在项目的开始,我需要你们先尽最大的能力完成手头上的任务,在这期间我会根据每个人的能耐,分配下一次任务。”
“……”昌琛一脸的不敢置信。
根据能力分配任务,这样一开始谁会主动开口找他帮忙?最少在最开始不会有人开口寻求帮助,因为一旦寻求帮助,他们就会想着会不会在组长眼里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
如果没人主动,是不是说他会成为科研小组里最闲的一个人?
“我不同意。”昌琛拒绝这样的分配。
而就在这时,王泉林两人走了进来,他开口问道:“你们在说什么不同意呢?”
向薇走上前,跟两位教授打了声招呼,再说了刚刚分配任务的事。
王泉林一听就听出这里面的弯弯道道,立马笑着道:“我还担心你第一次接管科研室不熟练,没想到还是蛮不错的嘛。”
“王教授。”昌琛眉头紧蹙。
王泉林伸手在他肩膀上拍了拍,小声道:“小昌,咱们先前就有聊过,我需要你正视下自己的问题所在,不然没有科研室愿意接纳你,同样你也没法带领自己的团队。”
昌琛沉默。
他的问题,教授已经不止一次两次的找过他,只是他并不觉得这是问题,他认为就算他不愿意请求别人的帮助,仍旧能做好一个项目,他完全可以靠自己来完成。
王泉林瞧着他这样,就知道他没将这些话听进去。
不免有些叹气。
他对着向薇道:“我们去里面聊聊。”
科研室里面有个小房子,一般用于休息和谈话。
向薇跟着两个教授走到房间里,刚刚进去,王泉林就道:“小向,你是不是发现了?”
“嗯。”向薇跟着坐下,她道:“他和我以前挺像的。”
聂齐听笑了,“像是像,但没那么顽固。”
其实,像向薇和昌琛这类打小就出色的人来说,他们都会稍微独一点,只是有些人稍稍引导就能融入到团体之中,有些人是不管用什么法子,还是坚信自己能独立完成,甚至是完成的更好。
向薇就是前者,而昌琛就是后者。
王泉林叹气,“昌琛真的是个很出色的研究员,因为家庭的坏境,他从小就接触这方面的事,高中就因为过于出色被邀请到科研所,一直到前段时间带领团队做项目,也就是这次项目,让我们察觉到他问题所在。”
其实一开始他们真的没察觉出来。
因为在所有人眼里,昌琛挺乐于助人,有人拿着题目来询问,他都会耐着性子解答,有人请求他帮忙,他也会尽心帮忙。
但当他的科研室成立后,身为负责人的昌琛不会给成员分配任务,他恨不得一个人当十个人用,把科研室的所有事都扛在自己身上。
最后,把自己累进了医院。
王泉林知道后,不是没有联合其他人劝过昌琛,只是最后根本没有效果,比起去相信小组成员,昌琛更相信自己。
而他也确实有这个能耐,只是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就算二十四小时不停歇,也不可能完成所有事,只会耽误进度、只会累坏身体。
在经过几次谈话之后,王泉林不得不终止昌琛负责的项目,将他放到向薇的实验室里。
因为对比昌琛,向薇是最快接受自己不能太独的出色研究员。
当聂齐和她谈话,甚至不是一次深层次的谈话,就是随意的聊了几句之后,向薇就决定改变,在学校成立了科研小组。
不用人费尽心思去劝服,她自己就能找到最正确的路,哪怕这条路一开始不是她想走的路,但她会知道这条路更适合她。
而且她看人是真准,三个小组成员,各有各的特色,尤其是有向薇的存在,她能用她的方式让这些人发挥出他们独有的特色。
聂齐曾经跟王泉林说过,他说向薇真的是一块宝玉,时间的沉淀能让她发光发亮。
而且她更独特的是,她的存在也影响到了她身边的人,最后一起变得耀眼。
甚至是影响到远在老家的人。
这天,向进家的房门被敲响,等打开一看,发现是向家大队长向柱,“柱哥,你怎么来了?”
向柱两手拎着菜篮子,塞得是满满当当,他道:“我这不是刚好有点事,想着来找你帮帮忙。”
李秋将向进挤开,“拦着干嘛,让大队长进屋,外面多冷啊。”
“对对对,赶紧进来,屋里还烧着柴火呢。”向进推着人进屋,他道:“正好我今天休假,等会儿咱们哥俩喝点小酒。”
向柱从篮子里掏出一瓶自酿的酒水,“瞧瞧看,我爹亲自酿的,原先你不是特喜欢吗,就给你带上了。”
这又是带菜又是带酒,显然是带着事来了。
向进直接道:“柱哥,你可别来这套,咱们以前的关系多好?要真有什么事你尽管直说,还是那句话,能帮我一定帮,帮不了的那我也确实没办法,你可千万别弄这些客套事。”
说着,他转头对媳妇道:“以前小时候,大冬天的我被家里赶出来,多亏了柱哥把我带到他家里去住,不然我还真不知道能不能熬过那个冬天。”
李秋早就听过自家男人说过这些事,心里恨老家的人心狠,又感谢向家大队那些心善的人,她端了碗热水来,“那一定要好好谢谢,等会我出去割点肉,让大队长吃顿热乎的。”
向柱赶紧道:“别别别,我今天是真的有事想找你们帮帮忙,哪里还用你们招待我。”
喝了口热水缓缓身子,他将来意说了出来,“还是为了咱们大队孩子读书的事……”
这些天他一直有好好想过,和家里、族里的长辈都商量过了,带着向薇拿着录取通知书的照片和她上的报纸一家一家登门,就想将这件事落实下来。
没有一点私心,就想着能让孩子们以后能有更好的未来。
只是这件事难办,费劲嘴皮子都没劝服多少人。
“倒不是不想自家孩子有出息,只是你们也知道,现在农家人能吃饱穿暖都已经很不错了,真的拿不出钱让孩子们去上学读书。”向柱叹气,十分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