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一个孩子读书花费真的很大,如果他和媳妇不是有单位,又不用去供养家里的老人,不然还真供不起孩子上学。
也多亏了就一个孩子。
这要是孩子多了,他们这个家境也承担不了。
向柱跟着道:“所以我想着,要不咱们大队自己办个学校?”
“自己办个学校?”向进跟着重复一句,立马伸手拍了拍大腿,“这个法子好呀,队里的空房子不少,随便收拾出几间就能当教室,先统一学着认认字,要是真想继续往上读,又能读得下去,那再想法子送学校。”
“对,我也是这么想。”向柱点着头:“也不是所有人都跟向薇似的,是个会读书的孩子,要是真没这个天赋,认识点字不当文盲就行,要是真是个读书的料子,他家情况不好,咱们大队还能一起想想法子供他读书。”
向进觉得这个法子是真的好。
柱哥的话说的不错,不是所有的人都会读书,有些学生家里花了钱也不见得能读上去,先集中一起学学,要是真愿意下定决心好好学习,再送学校就行。
最主要的是,这样一来的话相当于全大队一起请老师,这样分摊到每家每户就没多少,愿意尝试的人也自然多了。
一旦尝试,向进相信会有不少人看明白,读书真的能改变孩子的一生,哪怕没有成为高中生或者大学生,只要能认个字,不至于一出门只能当个文盲。
李秋听着,她忍不住感叹一句:“向家大队有你这个大队长,是孩子们的福气。”
向柱被说的脸一红,好在人黑看不出,他连连摆手:“哪里哪里,我可不值得这么夸。”
李秋是真觉得。
最少她所知道的大队,并没有几个会为了队里的孩子们着想,这件事摆明了要费不少精力,甚至得不到半点好,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努力一把。
向进问道:“那队里的人同意了吗?”
“大部分是同意了,打算先试试。”向柱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搓着裤子,为难的道:“这两天我带着人也把教室收拾了出来,现在就缺、就缺上课的老师了,我想着你们在镇上认识的人多,能不能帮忙介绍介绍?”
“介绍老师?可我们还真不认识老师。”向进皱着眉头,左想右想也想不出自己认识的人中有老师的。
而且就算真认识,人家也不会放弃镇上的单位去乡下教书。
李秋说着:“大队长,你们想找的老师,是必须教过学生,还是说只要读过书的就行?”
“读过书的就行。”向柱立马道。
他们心里有谱,知道乡下的小地方不一定有老师愿意去,“我们也商量过了,如果有老师愿意去,我们可以给他们算工分,稍微高一点,大概就和镇上的临时工差不多。”
可即使这样,他们都知道愿意去的人不会太多。
读过书的人,真要在镇上找份工作不是太难,谁愿意回到乡下去当一个教书的人。
向进还在想,“要不我去厂里问问,多问几个人看能不能安排?”
“那太好了,就麻烦你了。”向柱等得就是这句话。
“没事,都是为了大队嘛。”向进起身就想往外走,却被身边的李秋拦住,他不解的看着媳妇。
李秋将他按下,“其实我有个法子,就是不知道能不能行得通。”
因为薇薇和卫舒的关系好,李秋和卫舒妈妈有过一些来往,前段时间她们两人聊天时,正好说到了一件事。
“卫舒妈妈跟我说,卫舒跟她谈过一次话,说是家里供着让她觉得心里压力很大,想着分担下。”李秋说着:“我想着,这样想的学生应该不止她一个吧?既然这样,为什么咱们不找找在上学的学生呢?”
“学生不是要去上学吗?哪来的时间给咱们孩子上课?”向柱有些不懂。
“学生马上就要放假,在假期来赚点钱教孩子大把人愿意,等开了学,咱们可以分批找几个孩子,轮流着来教。”李秋说着,因为家里有薇薇这个学生在,所以她是知道,很多学生并不是每天都会去按时上学,他们不像薇薇那么走运,生活不是全被学习包围着,他们还得去发愁其他的事。
如果一个人轮流一个月或者一周的时间合伙去赚取一份工资,应该有不少人愿意接受。
更别说,薇薇那一届有不少学生没有考上大学,好些人正等着分配工作,他们应该也会有人愿意在空闲的时间去教书。
李秋突然站了起来,“要不,我去联系吧。”
她突然觉得这样的事很有意义,比她在机械厂当一个小小的临时工有意义,不止是向家大队,还有其他的偏僻地方,她想着这些地方或许都需要一个教人读书的小老师。
说干就干。
李秋完全等不急,收拾完东西就去找人。
她首先去的就是薇薇学校,找到那里的老师,她将情况说出来的时候,其实有几分忐忑,害怕老师会嘲笑她的异想天开。
却不想老师拉着她的手就是道:“李秋同志,你来的真的太及时了。”
原来,不是每个学生家里都能承担的了一个学生的开销。
好多学生因为费用的关系,不得不选择离开学院,其中不乏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
老师看在眼里有些心疼,可她根本没法帮忙,她从抽屉里拿出一个档案,“你看看他们,他们本该继续待在教室,都因为一些不可抗力离开了。”
这个不可抗力,其实就是因为钱的事。
倒不是全都是家里不让读,而是真的拿不出钱来,总不能饿死家里的人去读书吧?
如果学生能自己赚到学费,那完全就能改变他们的命运,“不过就是空了一周或者一个月的课程,总好比彻底离开学校的好,只可惜你们要的学生不多。”
“会多的。”李秋轻声,看着档案里的资料,那一个个学生的信息出现在她眼前,她心中突然有了个决定。
李秋决定,她想尝试着让这些孩子能多一个小小的选择。
所以在当天,李秋同向进说道:“我想辞职。”
辞掉现在的临时工,让她能拥有更多的时间,好让孩子们多条前进的路。
向进听到,没问她为什么要辞职,而是微微顿了顿,才开口:“当然可以,反正家里还有我在,薇薇现在也是拿工资的人,完全能撑得起一个家的开销。”
李秋只觉得鼻尖发酸。
向进走过来抱着她的肩膀,“你要想做什么就去做吧,有我们在呢。”
有了家人的支撑,李秋只觉得全身充满了动力。
就在她准备付出行动时,又听到了一个十分糟心的事,“裴家被人下药了?”
“对啊,就他们家以前那个养女,也就是他们现在的儿媳妇裴什么兰的,听说是他们一家三口打了大肚子的儿媳,然后儿媳买了农药下到了他们的饭菜里,一家三口都被药倒了。”
“人死了?”
“没死呢,不过也都半死不活,两个动不了还不能说话,一个有意识但也是全身不能动,他们一家真是彻底毁了。”
“那他家的儿媳被抓了没?”
“没呢,她是真狠,下药毒了一家人,然后偷了裴家的钱跑了,公安到现在都没抓到人,也不知道一个大着肚子的女人能跑去哪里。”
一个才十九岁的女人,怀着大肚子在婆家吃的饭菜里下农药,毒了人后偷了东西就跑。
这种人心得有多狠啊?
要知道,在最开始的时候,这些人可是养大她的爸妈,从小到大就没亏待过。
要不是自己自甘堕落,硬是和自己的养弟搞大肚子,哪里会发生现在这种事?
不过裴家的一家三口也是罪有应得。
对着一个孕妇都下得了手,只能说这四个人的心都太狠毒了。
李秋听着这些人的话,并没有插进去。
裴家人可恨,也不值得她同情,唯独希望的就是逃跑的裴雪兰赶紧被抓起来,除此之外也就没其他感想。
她现在有更重要的事要去做,所以这些人不管是死是瘫,又或者跑到哪里去,都和她没有关系。
她需要做更有意义的事。
从这天开始,李秋便开始了忙碌的奔波。
她一个人跑了周边无数的村子,费劲口舌去说服村里的人,有的会欣然接受,有的却是嗤鼻不屑,可李秋仍旧没有放弃,她没法放弃村庄里那些懵懂无知的孩子,也放弃不了因为学费不得不放弃学习的孩子。
随着她的坚持和努力,周边的村落和大队还真拥有了几间小教室,去的小老师都是在生活上有困难的优秀学生,他们轮着班,一个人去上一周。
虽然酬劳会很少,但就是这么一点钱,足够改变一个人的人生。
同时间,向薇也在努力。
一日接着一日,完全没有停歇下来过。
“为什么要这么设计?炮台在后怎么操作?”
“我们完全可以用各向异性材料看作静态受载体的假设!”
“难道你没考虑到成本吗?要知道……”
科研室的声音越来越大,与其说是在讨论,不如说是在争吵。
在向薇的桌前,是一张草稿。
自行高炮的外观图。
别小看这张草稿,就这么一张,是他们从冬天到春天又到夏天才出来的最终结果。
而且也不是最后的成稿。
就在今天上午,向薇提出了不同意见,她将炮管从前面挪到车身后面,而且设定了两种武器系统。
牵引机动和自行机动。
这样一来,自行高炮的成本就大大提高,一辆自行高炮的价值怕是要翻上好多。
成本就先不说了,两种武器系统同存,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马明淡然的道:“我觉得可行,两种机动用在不同的场合,虽然复杂了一些,但这种系统装置做起来应该不难。”
马明的话一说,其他人顿时没话说了。
他们觉得艰难,甚至有可能做不出来,但要是马明说能试试,那就真的有可能。
毕竟都是一个科研室的人,都相处了这么长的时间,怎么可能摸不清其他成员的性子。
组长向薇不愧是两个教授联名推荐的人才,她每次提出来的思路都极为的大胆,甚至让人不敢去尝试,可一旦真正尝试才发现还真能往下走下去,而且几乎各个领域都涉及,如果连她都难到的事,其他人更别想解答出来。
接下来就是马明,可以说是组长第二,他涉及的知识点都很刁钻,而且手上操作极强,一些复杂的电路交给他绝对没问题。
再有郑浩,现在整个科研所都知道,他们科研室有个过目不忘的能人,让他记下的东西几乎没错过。
至于其他人,没那么耀眼,在普通人中或许会显得聪明一些,可在这里就有些平凡。
只不过,有个别人很有冲劲,一直超前努力着。
唯独让众人意外的就是昌琛了。
组长向薇在期间分配过几次任务。
其他人或多或少都因人而异有些改变,唯独昌琛都是整体调度,一开始众人还没察觉出来,可慢慢的他们发现,虽然他们是一个小组,但昌琛与他们之间像是有一条跨不过去的沟。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科研室分成了两队,一个八人组,一个一人组。
没人请求帮忙,昌琛就一个人研究自己的,完全没想过参与进来。
有人不是没好奇问过,但是昌琛每一次都是微笑的说一声‘我可以’。
时间长了,难免让人有一种向薇带头排挤昌琛的感觉,就像是现在,众人在类似于争吵的氛围中将接下来的任务定下来。
而全程昌琛没有参与进去,而是继续待在一旁弄他自己的事。
或许是有人看不下去了,在会议结束准备一块去食堂时,一个瞧着和昌琛有些相似的男人冲了过来,“向薇同志,我怀疑你故意忽视昌琛。”
昌琛见到来人,赶紧走出去拦着他,低声道:“昌蕴你在干什么?”
“哥,她明显就是针对你,不然这都小半年过去了,为什么你和组内成员生疏成这样?”昌蕴十分愤怒,家里长辈一直都说堂哥是所有小辈中最聪明的一个,他从小到大最崇拜的就是堂哥,可进了科研所后发现,他最崇拜的人在被别人亏待,他哪里忍得了。
面对着质疑,向薇并没有不满,而是想着昌琛的人际关系是真不好,她早就准备了一番话,就等人来质疑她。
可等了这么长时间,只等来一个莽撞的小伙子。
向薇清了清喉咙,她特认真地道:“你知道吗?正是因为我看重他,我坚信未来的他是一个很出色的项目负责人,可我同样知道,但凡他迈不出这一步,他永远也成为不了一个项目负责人,甚至不算一个优秀的项目成员。”
清冽的语调,让昌琛猛地怔住。
昌蕴没听明白话里的意思,只会涨红着脸道:“你胡说!”
向薇没有理会他,而是走到昌琛身前,她问道:“你不是自认就算自己一个人负责整个项目都不会比一个小组差吗?那现在要不要比比?比一比我们之间的进度?”
小组对个人,听起来就不公平。
可从一开始,昌琛就自傲的将自己处于不公平的天平上。
不是别人,而是他自己将自己推了上去。
是昌琛认为,单凭他一个人的能耐能出色的完成科研。
既然这样,那就比比吧。
向薇的话后,整个空间显得十分安静,总觉得这个气氛有些古怪,不敢参与到两个当事人之中。
不过,马明从来就没什么不敢,“我觉得行,先前不是还说要比比个人的项目成果?要不现在也拿出来比比,决定名字的排位?”
项目进行了三个季度,他们所掌握的东西还真不少。
马明丝毫不惧能不能比过,反正第一名非组长莫属,那第二、第三又有什么区别?
不对。
区别还是有的,他第一次有想打人脸的冲动。
“哥!你和他们比,我不信你比不过他们!”昌蕴嚷嚷着,要和教授们比或许比不过,不过都是一群才进科研所没多久的年轻人,在年轻人这一辈中,他不相信有人能比堂哥强。
然而。
昌琛很安静,除了按着昌蕴的肩膀之外,什么都没说。
昌蕴不解:“哥?”
昌琛脸色渐渐变得难看,他张了张嘴,到了嘴边的话却怎么都说不出来,“我……”
第27章 (捉虫)
因为昌琛没法说。
不用去对比,他们这么长时间待在一个科研所,就算没有参与他们的团队合作,可在他们会议讨论和安排任务的时候多少还是能知道他们的进度如何。
他只能说,他手里拿不出来。
比不上他们一个团队,也比不了向薇的成果,甚至连马明也不一定能超过。
如果不是昌蕴闹了这么一场,他是真的不想承认,也不愿意接受这个现实。
在这之前,不管是家里长辈还是周边教授和其他人,所有的人都说,他是年轻一辈里最出色的那一个。
面对这些夸奖,他会谦虚的笑笑,然后全盘接受。
因为他自己也这般认为。
完全不需要否认,他就是这么的出色。
他认为自己一个人就能完成科研中所有的一切,不需要旁人来插手,这能证明他的出色。
同样,因为他的出色,面对周边人的请求,他也不会拒绝,因为他确实比这些人来的强,能够帮助他们。
而就是因为他强,所以他没有任何需要请求其他人的地方。
哪怕在现在的科研室。
一开始他和向薇的团队在一个起点上,两者之间的差距并不是太大,随着时间的流逝,他发现自己不管怎么努力都追赶不上。
因为太在意追赶的速度,反而效率越来越低。
到现在,比不上团队甚至比不上单人。
难道……他真错了?
“哥?”昌蕴不是太能理解,他看着堂哥绷紧的面容,就算眼睛再不好也知道事情和他想象中的不同。
昌琛摇头,僵硬着身子转身离开。
向薇没拦着,如果都这样昌琛还是想不通,那就彻底没办法了,“行了,咱们先去食堂吃饭吧。”
今天算是难得的空闲,这段时间忙起来的时候他们都没时间来食堂吃饭,还是有后勤员替他们送来,等饿的时候端起来扒几口,吃完接着干活。
几乎天天就是宿舍、科研室两头跑,很少再有其他的时间。
不过这段时间忙碌的很值。
最少,他们多少有了些进展。
“今天的饭菜吃着怎么感觉比原先来的香?”郑浩奇怪着说。
有人笑了一声,“环境问题吧,这么空气好,连人都轻松好多。”
“还真是,我感觉还能多吃一碗饭。”郑浩说着,起身就去盛饭。
向薇跟着起身,她也打算再来一碗。
等盛饭回来,看到身边的周雪碗里饭菜几乎没动,她问道:“怎么不吃?”
周雪挤出笑容,笑得有些牵强,“没什么胃口。”
向薇劝上两句,“多少吃点,或者等会儿带点干粮回科研室,别饿坏了身体。”
周雪抿着唇,点了点头。
向薇能看出她有些心事,只是这个场景没法说些什么。
吃了饭回到科研室,每个人开始忙碌起自己手上的活,唯有昌琛一直没现身。
一直到两个小时后,一人担心的问道:“不联系下昌琛同志吗?”
要真这么放任不管,好像也不是事。
向薇将手里的配置盒放下,她看着门口的位置,“先给他点时间。”
她坚信昌琛会来,如果不来示意着他放弃了科研,相当于放弃了他最热爱的东西,只是来后会是什么样反应就不知道了。
或许能想通,或许还是跟以前一样。
如果真的还是像以前那么独,向薇会直接给他安排任务,以请求的态度让他加入到他们的团队,但要是真这样,同样代表她放弃了这个人。
她可以肯定,以后的昌琛就是再聪明,他永远都只是科研项目里的一员,绝对不可能成为项目中的负责人,就算他再出色,也没办法一个人完成所有的项目。
很遗憾,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她已经把事实明晃晃的摆在昌琛面前,可他仍旧要当一个睁眼瞎,那谁也没办法。
向薇现在能做的,就是等了。
这一等,等到了傍晚。
外面的天色已经暗下来了,昌琛是在这个时候走进来的,他什么话都没说,就直接走到向薇身边,什么话都没说,就这么站着。
向薇瞧了他一眼,继续跟着边上的人道:“提高射速,不妨用多管联装,单管、双管联装、多管联装,三种模式我们都可以试试,不用怕麻烦,全都试验一遍。”
“行,那我去安排。”这人点着头,做好了记录就去试验。
等这人走开,向薇才正眼看着昌琛。
昌琛也正视着她,垂在身侧的手紧紧攥着,还是什么都没说。
两人沉默了好久,向薇才问道:“你觉得唐勇能完成刚刚的任务吗?”
不等他回答,向薇跟着道:“试验炮管,还是三种组合,需要彻底了解炮身的结构,在反复中经过多方测试,比起其他的任务,这个任务应该需要更多的耐心,你觉得唐勇能完成吗?”
唐勇是他们科研室的成员。
对比他们其他人来说,唐勇的年纪稍微大一点,还是唯一一个已经结婚生子的男人,他在科研室待了差不多七八年,并没有接触核心项目,也没当过项目负责人,一直是以成员的身份待在各个小组之中。
向薇说实话,在几个成员当中唐勇不算最聪明的那一个,或许是因为年纪稍大的缘故,有些事还有些跟不上。
但是唐勇算是她很放心的一个成员,因为他心很细,稍微琐碎点的事,他能耐着性子好好完成,完全不用花费时间和精力。
这么长时间来,科研室里不是没人出错过,但唐勇没有。
所以向薇很想问问昌琛,这样一个哪怕专业不是很强,但是认真、细心、又有耐心的成员,为什么就不能将一些要求不是那么高的任务分配出去?
“他能完成。”昌琛的回答没有犹豫。
向薇又问道:“那你是觉得,这种试验如果换一个人,会得到不一样的结果吗?”
多方组合,在样机上进行试验,拥有的只有两种结果。
要么成功、要么失败。
成功了自然是好事,但如果真的失败了,也根本不需要唐勇继续往成功去试验,而是只让他将结果带回来,团体再想办法。
所以,唐勇的任务就算换一个人,也不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哪怕换成她、换成昌琛都一样。
昌琛明显知道这个,他闷声道:“不会。”
向薇又一次问道:“那你知道,唐勇的任务会耗时多久吗?”
“最少两个小时。”
“看来你挺熟悉,所以你会将两个小时花费在其他人也能做到的事上。”向薇微微抬了抬下巴,“而我不同,我会将两个小时花费在其他人没法做到的事上,或许这就是负责人和成员的区别吧。”
虽然这话有些傲气,但也是事实。
向薇对着他道:“所以我的时间很宝贵,实在不想浪费在你的身上,不如你继续去做你的事,我继续做我的事?”
昌琛深吸一口气,“我……”
“嗯?”
“我……”
“算了,你不走我走行了吧。”向薇起身,迈步就想往旁边走去,结果没走两步,就听到后面传来很小声的一句。
真的很小声。
如果不是一直竖着耳朵等着,她怕是直接就这么错过了这句话。
很短小的一句话——‘我想要任务。’
向薇转过头,没打趣没嘲讽,而是淡淡的道:“给你两天的时间,跟上我们的进度。”
两天的时间,足可见昌琛的进度比他们慢了多少。
也难怪这人甘愿低下头。
天才呢,第一次遭受这么大的打击,想想也蛮可怜的。
不过天才在遭受打击后,还能低下头继续,也算是让人佩服的地方了,怕就怕在有些天之骄子承受不住打击。
由此可见,昌琛这人耐操,先前那般自负,无非就是打击的太少了。
在这两天的时间里,昌琛接手了小组的资料。
起先只是在开会和讨论的时候听到他们的安排,但真正的了解后,昌琛才发现他们的进度有多快,快到让人惊讶的程度。
马明放下手中的线路盒,他凑过去道:“你觉得小组的排名该怎么排?”
“……”昌琛觉得他有点讨打,“现在你第二,最后会不会是你就不一定了。”
马明轻飘飘的‘哦’了一声,“原来到最后你也只想和我争第二名,那第一名就非向薇莫属了呗。”
“……”昌琛不想和他说话,拿着东西转身就走。
他现在忙得很,没工夫说话!
不过,其实心里清楚得很,不说他和向薇之间到底谁更出色,但最少向薇确实比他适合当项目的负责人。
两天的时间一过,向薇给予了昌琛任务。
有了他的加入,进度大大提升,科研室是越来越忙碌。
“经过三次改良,最终的结果已经出来。”向薇拿着资料报告,脸上带着明显的喜意:“自行高炮上可以使用多管联装,也就是说最终出来的射速将大大提升。”
射速快,精准度才能高。
高射炮的特征之一,就是精准度高,比起坦克等大型武器射中目标的概率大很多。
“在改良炮管的同时,我们也可以对弹药进行改进。”昌琛起身。
这算是他第一次在小组里的发言,明明以前在无数人的台前做报告都不觉得慌张,这会开口连他自己都感觉到声音在发飘,轻咳了一声:“我们可以尝试着加大装药量,由原有的1050米/秒提高到1150米/秒,能缩小0.7秒。”
说着,他将准备好的资料放在各个成员面前。
这几个月虽然是单打独斗,完全追不上小组的速度,但他也不是完全没收获,他跟着道:“我已经试验过弹药的发射初速,能达到我说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