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甜宠文古言推荐上一章:熟年 电视剧 中国式养老困局
- 甜宠文古言推荐下一章:金吾不禁,长夜未明 女将军的肮脏爱情故事
多年官场浸淫之人自有一派庄重威严,他板着脸斥责时,楚明诚顿时卡住喉咙般,讷讷难言。
一时无人作声,屋内气氛愈发沉重,唯独赵氏好似寻到有人撑腰,拿起帕子掩了掩微翘的唇角。
“一个丫头,收就收了,又不是什么大事,值得你们大晚上闹得鸡飞狗跳、喊打喊杀的?”楚国公面色沉沉,视线扫过赵氏身旁那个娇怯怯的女子,也认出她身上衣裙有些熟悉,仔细一想,好像儿媳妇曾经穿过,脸色霎时沉了沉——他这糊涂老妻,下药也就罢了,怎还偷拿儿媳妇的衣服给丫头穿,这不成心膈应人么。
想到李家如今在朝堂上的风光,楚国公稍敛脾气,看向始终一言不吭的李妩:“阿妩,此事……你婆母的确有不当之处,你放心,回头我一定好好说她,再不许她插手你们夫妻之事。至于这个丫头,事已至此,你就宽宏大量些,替彦之收了去。至于是当丫鬟使唤,还是给个妾侍名分,你是正妻,全凭你处置。”
楚国公觉得自己作为公爹,这番话已算十分委婉客气了。
却见那始终安静不语的儿媳妇缓缓抬起脸,先是往上扫了一眼,而后落在那丫头身上,像在打量。
楚国公轻咳一声,给老妻递了个眼色。
赵氏会意,连忙将那丫头叫上前:“楚楚,还不赶紧给世子妃磕头,求她容了你。”
楚楚现下也看出来了,求世子爷怜悯八成是求不到了,想要留下来的关窍就在这位宛若广寒仙子的世子妃身上,于是她踉跄两步,噗通跪在李妩跟前,边砰砰磕头边哀哀哭求:“世子妃,求您可怜可怜妾身吧,妾身保管日后都听您的,绝不给您惹事生分,只一心一意伺候您和世子。”
不等李妩开口,一旁的楚明诚满脸嫌恶地抢白道:“我不收她!来人,把这个贱婢给我丢出府去,我再不想见到她——”
只要想到她冒充阿妩,还穿着阿妩的衣服,险些叫自己毁了清白,楚明诚就觉得无比恶心,他的阿妩岂是这个卑贱女子所能比的?
听得这命令,楚楚花容失色,睁着一双慌张泪眼去看李妩:“世子妃,世子妃求求您,就收了奴婢吧!”
李妩肩背笔挺地坐在圈椅之上,明明眼前这女子嘴里是唤着她,她却有种局外人看戏的感觉。
淡漠的视线扫过这张梨花带雨的脸,脸型与嘴巴的确与她相似,穿上她的衣服、梳着她的发髻,就更像了。自己看了都有些恍惚,何况中了药的楚明诚……
倒是难为她的“好”婆母,寻了这样容色的女子,暗地里又偷了她的衣裳,等来这么一个她不在家的好时机——这一整套盘算下来,背后怕是费了不少心力吧。
漆黑眼眸愈发冷然,她拢紧手指,压下胃里翻涌的恶心,看向地上跪着的女子:“夫人何时买的你?”
那楚楚显然没想到她开口第一句竟是问这个,慌了慌神,下意识看向上首的赵氏。
赵氏面色闪过一抹窘迫,见李妩已投来视线,于是清了清嗓子,梗着脖道:“买了有一阵了,只是一直没寻到合适机会与你们说。不过你放心,楚楚是淸倌儿,家世我也调查过,没甚问题。若是将她收进房,日后生了孩子,也可脱籍给个良妾名分……”
瞥见儿子儿媳的脸色,赵氏抿了抿嘴,没甚底气地补了一句:“李氏,你放心,她虽是我送的,但进了你们房里,你就是她主子。等她生了孩子丽嘉,孩子也认在你名下,由你抚养。”
楚楚此刻哪敢说旁的,自是顺着赵氏的话,连连与李妩保证:“世子妃,您就当妾身是个玩意儿,求求您大发慈悲留下妾吧。”
“阿妩。”楚明诚满面抗拒地朝李妩摇头:“我不要,绝不要。”
李妩看着他的脸,心下升不起半分怒意与怨怪,相反,她鼻尖泛酸,更多是一种不舍与怜悯。有许多话涌到嘴边,最后都咽回去,她只扭头继续看地上女子:“世子爷可要了你的身子?”
这话问的十分直白,莫说楚楚,就连上座的楚国公和赵氏都浑身不自在,尴尬地挪开眼。
楚楚望着眼前这位温声细语却又清清冷冷不好接近的世子妃,心思转了好几轮。
她已被买回来,若留不下来,岂不是又要被送回老鸨手中?那不得被楼里的姑娘笑死。何况这可是国公府啊,世子又这般年轻俊秀,便是现在不喜欢自己,时日一长,自己总能寻到机会勾搭上他。世子妃又生不出,若是自己能生出个一儿半女……她越想一颗心越是发烫,忙敛了眸,低头哀声道:“世子妃,妾身已非完璧了。”
“你胡说!我明明没有……没有!”楚明诚清隽面庞涨红一片,直对李妩辩白:“没有,我……反正就是没有!”
叫他如何说出,他是摸了这女子之后才发现不对劲。这样的话,叫他如何与阿妩说。
楚明诚只觉一阵挫败颓唐,脑袋耷下,嘴里讷讷重复着:“我没想对不住你,真的……阿妩,我该如何办,如何才能叫你原谅我……”
李妩听罢俩人回答,心里也有了数。
于是她拂袖起身,朝着上座的楚国公和赵氏一拜,语气平静而镇定:“父亲,母亲,今日之事,儿媳已明。二老想含饴弄孙的心情,我也能够理解,但母亲此番行径实在卑鄙无耻,恕我不敢苟同。”
赵氏急了:“李氏,你大胆!”
“母亲。”李妩喊了声,稍顿,又改口:“夫人还请稍安勿躁,待我把话说完。”
楚国公听得这语气,眉心皱了皱,给赵氏使了个眼神。
赵氏嘴角微撇,满脸不虞地重新坐下。
李妩这边继续道:“至于此女,当着我与世子的面还敢撒谎,其心不正,不可留。”
这下楚楚急了,连忙喊着:“世子妃,妾身……”
李妩并不多听,只冷着脸道:“我与二老说话,何时轮到你开口。音书,堵嘴。”
命令一下,饶是音书都愣了半拍才反应过来,动作很是不熟练地掏出帕子去堵了楚楚的嘴。
屋内其余人也都惊变脸色,今日的李妩好似格外的不同——不再温柔和气,如同绵密雪花被阳光融化露出底下的坚冰,凛冽而冷硬。
“夫人也别急着替这个女子辩驳,虽说娶妻要娶贤,纳妾取其色。可世子温厚老实,若是后院进了这样的女子,恐怕日后家宅不宁。”李妩定定看向赵氏:“夫人以后给世子娶妻纳妾,可千万擦亮眼,家世其次,最主要是品行端正、心性纯善,方为世子良配,能叫他余生和睦安乐……”
听到前面两句,赵氏和楚国公心下既惊又喜,觉得这个李氏今日竟如此通情达理、大度容人?待听到后面,夫妻俩逐渐意识到不对,何为“娶妻纳妾”,何为“良配”?
楚明诚也听出这话中深意,心下忽的慌乱起来,就好像属于他的某部分要被抽离了,他忙起身走向李妩:“阿妩,莫要胡说。什么娶妻纳妾,什么良配,我已有妻子,为何还要娶,妾侍我更是决不会要。你就是我的良配,余生有你相伴便是我一生所求……”
李妩微仰脸,看着眼前端方忠厚的男人,眼眶蓦得一阵酸胀。
强忍着喉间那尖刺深扎的痛意,她眨了眨眼,莹白脸庞露出抹浅浅笑意:“彦之,你很好,我……”
“别说了!”楚明诚仓皇打断她,强烈恐慌感笼上心头,他颤抖着去揽李妩的肩:“阿妩,怪我,都怪我不够谨慎。以后我再不会在母亲院里喝一滴水,吃一粒饭,阿妩,就当我求你……你别生我的气,别不要我,好不好……”
说到后来,他眼眶通红,嗓音都哑得厉害。
李妩一颗心也涨涩不已,乌眸氤氲起雾,咬了咬唇,她往后退,一直退出楚明诚温暖的怀抱,朝他摇头:“彦之,你我夫妻,缘分于今日已然尽了。”
指尖紧紧陷入掌心肉里,她狠下心来,哑声一字一顿道:“我们和离罢。”
轰隆——
轻飘飘一句话犹如劈天炸雷,顿时叫屋内所有人都震住了。
“和离?”楚国公最先反应过来,皱眉看向李妩:“李氏,你别胡闹,如何就到了和离的地步?”
赵氏也如梦初醒般,连连附和:“是啊是啊,怎么就和离,这话可不能随便说。不就是个妾侍么,你既然不喜欢这个,那就把她送走,下次让你自己挑,挑个你喜欢的。”
这话换来楚国公狠狠一记眼刀,这老太婆是越老越糊涂不成,都这个时候还提什么选妾!
赵氏也后知后觉意识到这话不合时宜,悻悻地缩了下脖子,再看李妩,心下既气恨这小贱人矫情,又担心她真的和离——她虽不喜欢这个儿媳妇,但儿子却是真心实意喜欢,若是李妩此番真跑了,日后儿子岂不是要恨死自己?更别提李家如今在朝堂上炙手可热,李二郎五月都要娶郡主了!
李妩并不在意上首那两人,她只忧心忡忡看向楚明诚。
她还记得,当初她答应嫁给他时,这张清俊脸庞是何等欢喜,他眼里仿佛盛满万千星辰,望着她闪闪发亮。
可现下,他如抽了魂魄般,面色苍白,双眼通红地望着她,犹如被主人抛弃的丧家之犬:“阿妩,你…当真不要我了?”
李妩心头如被针扎,绵密苦痛肆意蔓延开来,她几乎脱口而出“我要你的,可是我不能”,但理智叫她按捺住——
再没有比现在更好的机会了,长痛不如短痛。
浅绯色唇瓣翕动两下,到底没忍心将那句“我不要你了”说出口,只望着他,点了下头:“是,我决意要与你和离,再不想当你楚家妇。”
犹如当头棒喝,楚明诚高大的身子晃了两晃,而后跌坐在圈椅里,失魂落魄,有泪从他脸侧滴落,濡湿新换的锦袍。
李妩再不忍看他,怕自己会心软。
三年夫妻,她或许未曾爱过他,但彼此感情就如亲人般,浓厚真切。
他真是一位十分好的夫婿,李妩也是真心想与他白头偕老,过完这一生。
沉了沉情绪,她咽下喉中哽噎,抬眸看向上首俩人,弯腰拱手:“国公爷,夫人,李妩嫁入楚家三年有余,却始终无所出。彦之是公府独子,身肩延续香火的重则,李妩却是善妒之人,无法容忍夫君身侧有其他女人,思虑再三,实在无颜再占着世子妃之位,不如让贤。”
稍顿,她又看向赵氏:“且李妩性情不驯,与婆母素有不和。不孝君姑、无子、且善妒,七出之条我犯了三条,今日自请下堂,还请二老允准,日后再为世子觅得一位佳妇,结两姓之好。至于二老是给休书,还是给和离书,明日我会请娘家兄长将两份文书一道送来,无论二老给哪封,李妩都欣然受之,绝无怨言。”
语毕,她姿态端正朝上行了个礼,不再多留,转身与音书道:“走吧。”
音书整个人做梦一般恍惚,听得主子的吩咐,牵线傀儡般怔怔点头:“是,是。”
“李氏,李氏你等等——”
“哪里就到和离这步了!你回来,你站住!”赵氏也慌了,大喊着:“你坐下我们好好商量,这次是我做的不对,哎呀,你回来啊!”
李妩纤瘦背脊笔直如竹,步履未有半分停滞。
“狂妄,真是狂妄之极!为了一个丫头,开口闭口就以和离来威胁!”楚国公似也怒了:“夫人别喊了,就让她去!明日我便亲自去问问李太傅,他桃李遍天下,如何就教出这样心气高的女儿,竟是半点委屈都受不得了?哪家的媳妇当得如她这般!”
李妩仍是没回头,只在心间淡淡地想,男人为何总是这般自以为是?明明她已表现得足够冷静有条理,他们仍觉得她不过是在使小女子把戏,想借此换得他们的妥协。
可笑,他们妥协退让了又如何,反正已与她再无干系。
只是走出院门,身后响起踉跄脚步声,以及那声带着哭腔的“阿妩”时,李妩心尖一颤,还是停了步。
在春寒料峭,无星也无月的漆黑天幕之下,她转过身,看到她那总是爱望着她傻笑的夫君,此刻双眼含泪,满脸心碎地看着她:“别抛下我,求你。”
李妩眼眶热意涌动,袖中攥紧的手指也在颤抖,良久,她朝他挤出一抹笑:“彦之,很感激你这三年对我的珍爱与包容,你很好,真的很好,好到我不能再耽误你……你是独子,是你家中唯一期望,日后偌大一个楚国公府要由你掌管,楚国公的爵位也会传袭于你,你必须得承担起这份责任。而我……”
捏了捏手指,她再次抬头,眉眼间泪意稍敛,多了几分凉薄:“你应当知道,我当初嫁你,并非出于喜欢你,而是想借你家的势力,助我李家脱离困境。”
楚明诚眸光闪了闪,深深望着她:“我知道,我心甘情愿。阿妩,从一开始我就与你说过,你愿意接受我的帮助,我就很欢喜了……”
他那时所图,不过是想离她近一些,能与她多说两句话,光明正大看她两眼,他就很满足了。
“可是彦之,这不公平,对你很不公平。”
李妩含泪道:“我一直在利用你的喜欢,达到我的目的。而今,我李家复起,再无需要楚国公府之处。而我于楚国公府而言,也不是一位妥帖的世子妃。我无法为你诞育子嗣,无法讨婆母欢心,更狭隘到无法容忍妾侍,我知道你其实很喜欢孩子,每次见到安姐儿寿哥儿,你都欢喜得眼睛发亮。我也知道你夹在我与婆母之间,左右为难……她对我的种种刁难,我不是不能理解。只要我一日无子,她便会一直挑剔我,而你也会一直夹在其中受尽煎熬。彦之,我实在不想再这样下去,我累了。”
“现下和离,于你,于我,都是解脱。”看着他眼下那滴要落不落的泪,李妩狠心闭了闭眼:“我心意已决,从此一别两宽,各生欢喜罢。”
再次睁开眼,她朝他行了个大渊朝寻常男女见面之礼,转身离开。
“阿妩,我不欢喜。”
身后传来男人低低的嗓音,于寒风里格外哀戚。
李妩肩背一僵,狠咬住下唇,颊边划过一滴晶莹泪珠,很快没入黑夜。
这次,她没再回头。
望着那道渐渐融于夜色的窈窕背影,楚明诚双目凄惘,薄唇微动:“没有你,如何还能欢喜。”
他怕是再不会欢喜。
长安城有宵禁,李妩离开国公府时,坊门已关,是以她带着音书和素筝寻了坊内一家客栈住下。
素筝本来好好在栖梧院收拾着东西,突然被音书叫出来,得知短短那么半个时辰,世子妃就和离了,整个人如遭雷击,迟迟回不过神。
她有一肚子疑问,但看到主子心力交瘁的憔悴模样,也不忍再问,管店家要了热水,伺候着她先歇下。
烛火熄灭,李妩平躺于坚硬板床上,望着黑漆漆的床帐,心想着,有多少不舍与伤心,就在今夜流干吧,明日起来,还有许多事要做。
可平静下来,眼泪倒没多少,只是想了一整夜与楚明诚的点滴过往,一幕幕在眼前闪过。
三年前裴青玄离开长安时,她也有无数个这样的夜晚。
回忆犹如凌迟的那把利刃,不会叫人立刻毙命,而是一刀又一刀地割着肉,叫人清晰去感受那份撕扯煎熬的疼痛。
待到客栈外鸡鸣响起,李妩侧眸看向窗外,窗户纸朦朦胧胧透进一点苍青色的光。
伤怀的时辰也结束了。
为了不再生出事端,或者说,为了不给她心软改变主意的机会,她睁着一双布着血丝的眼从床上爬起,唤来两婢伺候梳洗。
坊门一开,她赁了马车,直接回了李府。
她回得早,到家门口正好碰到即将上朝的父亲与长兄。
视线相对时,李太傅和李砚书惊得困意全无。
一个着急下车:“阿妩,你如何回来了?”
一个着急下马:“妹妹,出什么事了?”
“没什么。”
李妩定定望着父兄,熬了整夜的憔悴脸庞挤出一抹勉强笑意,语调平静道:“我与楚明诚和离了。”
李家父子双双愣住:“什么?”
现下是连朝会也不想去了,满脸忧色地将李妩带回家里,又派了奴仆前去皇宫告假,理由是太傅突发恶疾,李砚书需在家侍疾。
晨光熹微,天清气朗。
威严庄重的宣政殿内,头戴十二旒帝王冠冕,身着绣龙翟纹玄色朝服的年轻帝王抚着龙椅扶手雕刻的精致龙首,凤眸微挑:“太傅病重,卧床不起?”
百官之首的宰相举着玉笏板躬身应道:“是,说是今早突然病倒,李侍郎忧心其父,也一并告假。”
“看来的确病得厉害。”
皇帝忧心忡忡叹了口气,长指叩着朱漆点睛的龙首:“太傅于朕,亦师亦父,现下他病了,朕心甚忧。刘进忠,你现去太医院,派个御医去太傅府。”
刘进忠微愣,对上皇帝那双幽深目光,顿时悟了,连忙应诺:“奴才这就去。”
宣政殿的朝会如往常一般继续。
待到散了朝,刘进忠抱着拂尘凑上前,与皇帝一番低语。
融融春光笼罩着宫殿金碧琉璃瓦,高高玉阶之上,皇帝负手而立,叹了声:“未得良婿,难怪老师要病了。”
刘进忠眼皮子颤了颤,低下头:“陛下说的是。”
“老师病得这般严重,朕作为学生,得亲去探望方可安心。”
玉质冠旒稍晃,他掸了掸玄色袍袖,大步向前:“备马罢。”
第22章
春和景明,雀鸟啾鸣。
古朴静雅的太傅府书房内茶香清幽,围坐桌边的李家人却个个正襟危坐,难掩沉重。
待李妩将昨夜来龙去脉娓娓道出,最先没忍住的是崔氏:“真是叫人开了眼,天底下竟有如此龌龊的母亲,这种下三滥手段竟忍心往自家儿子身上使?楚世子到底是不是她亲生的?”
素日温柔娴婉的长嫂都揪紧帕子咬紧了牙,李成远也坐不住了,拍着大腿起身,怒气冲冲:“楚家竟敢如此欺侮我妹妹,当我们李家无人了不成?看我不去把他们国公府砸了!”
“站住!”
李砚书看向冲出门的弟弟,肃声呵斥:“现在是你意气用事的时候么?你把楚国公府砸了又怎样,事情闹大传开,你当阿妩面上能有光?外面的人骂国公府下作,难道嘴上能轻饶了妹妹?”
崔氏在各府走动交际,最是知晓流言利害,尤其此等事一旦说嘴,两边都是讨不了好的,反之阿妩作为小辈被指摘的可能性更大,于是也连忙劝着李成远:“小叔莫要冲动,先坐下商议。这毕竟是家丑,国公府那昏了头的老虔婆能不要脸面做出这事,咱们家哪能与她一样自甘堕落?”
李成远明白这个理,就是咽不下这口气:“妹妹在他们府上受了委屈,大黑天还流落在外,只得带婢子在客栈过夜,这份恶气我实在难咽!”
“谁叫你咽了不成?”李太傅端坐上首,面容肃静地睇着次子:“给我憋着。”
父亲都发了话,李成远就是拳头再痒,也只得悻悻地回到座位坐下。
李妩静坐在旁,端起茶杯浅啜一口,待喉间稍润,才看向父兄:“不用替我抱屈,也不必想法报复。我与彦之并非你死我活、水火不容的怨偶,当初既和和气气嫁给他,如今便和和气气了断这份姻缘,给彼此留份体面。”
“这怎么行?”李成远叫出来,不赞同地看向李妩:“你就是脾气太好,才叫那个老太婆压在你头上作威作福。”
“二郎,慎言!”
李太傅板着脸瞪了眼性情莽撞的次子,见他似有不服地耷下脑袋,心头略堵,从前亡妻溺爱太过,将这儿郎养得率真冒失,日后还是随自己当个教书匠,不然这个性子这份脑子进入朝堂,怕是叫人吃得骨头都不剩。
视线再扫过沉稳静坐的长子、清冷审慎的小女儿,一家三孩子只出一个糊涂蛋也不算太糟,心下稍慰,而后正色与小女儿道:“你当真要与彦之和离,并非一时意气,也非与你公婆较劲?”
李妩轻抚温热的杯口,颔首:“是。”
“阿妩,和离可是大事,万不能当儿戏,你可要三思啊。要我说……此番都是那赵氏的错,若不是她突然来这么一手,你与彦之夫妻恩爱,日子和美,哪至于闹到这一步。”
崔氏忍不住劝着小姑子,“若是因着你那恶婆母,就断了你们夫妻的姻缘,岂不是正如了她的意?”
何况这世道,男子和离再娶很是方便,女子和离虽能再嫁,可再想觅得一门称心如意的好亲事,简直比登天都难——
门当户对、相貌俊秀、年轻相当的好儿郎,都去娶门当户对的黄花闺女了。和离妇人想要再嫁,不是嫁年纪大的,就是嫁给鳏夫当续弦,总之那些能被剩下来的男人大都有些毛病,细想下来,再寻不到比楚明诚要妥帖的了。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崔氏拍着李妩的手背,掏心窝子道:“嫂子知道你受委屈,但只要郎君的心在你身上,那这门姻缘就有救……”
扫过屋内三个男人,她凑到李妩耳边悄声道:“赵老虔婆作恶多端,迟早被阎王收了去。只要熬死她,你就能与彦之恩恩爱爱,白头偕老。”
多年媳妇熬成婆,深宅里的女人大多都是这样熬下来的,像崔氏这种遇到好婆母的,可谓百里挑一幸运儿。
李妩知道长嫂是为她长远计,女人与男人的思维不同,女人总能想得更细更深。
若没有裴青玄的威胁,她也与崔氏想的一样,慢慢熬着,赵氏终有老弱一日。或可趁着这次机会逼着赵氏立下字据,或在府中砌上一道墙,独子不好分府,砌墙也算警示。
放眼当下,和离于李妩,实是弊大于利。
若有的选,她仍想继续做这个世子妃,与楚明诚共度余生。
可现下是没得选,那人逼得太紧,她不能不顾楚明诚的性命。
“长嫂,我知你是为我好,但我心意已决。”
李妩扫过屋内一张张忧虑脸庞,索性把话挑明:“当年我为何嫁给楚明诚,其中缘由你们也清楚。”
这话顿时勾起李家人那段潦倒艰苦的记忆,再看眼前身形清瘦却肩背笔挺的年轻妇人,亏纷纷面露愧色——阿妩嫁去楚家,一直是李家人的一块心病。
本该由他们这些男人扛起的家,担子却由家里最小的女儿挑起,如何能不愧?
“阿妩……”李太傅深叹:“是爹爹无用,没护住这个家。”
李妩摇头:“朝局翻覆,岂是爹爹你一人之力能抵?一家子骨肉,同气连枝,兴衰与共,我从未怨怪过父兄。今日提起,也只是想叫你们知晓,我当初嫁去楚家并非真心,而是图利。如今家中复起,楚国公府再也利可图,我又何必在继续待在那,平白受气?”
这话直白尖刻,屋内众人都怔了怔。
便是他们知晓李妩嫁人本非本意,可夫妻成婚三年多了,不说真心,起码也有些情分在,如何就说得如此……无情。
李妩将他们的惊诧尽入眼底,并未多说,只望向李太傅:“父亲,女儿实在厌倦待在那,也实在扛不住国公府继承香火的压力,您若是心疼我,就帮我与楚家断了吧。”
李太傅看着下首的女儿,眸光复杂。
小女儿自幼聪颖灵秀,学什么都快,尤擅举一反三,且她外柔内刚,和气时绵软如云,遇到她不满之事,脾气犟得能气死人。亡妻还在时,就曾为女儿的性格忧心不已。
他那时不以为然,反过来安慰妻子:“小姑娘心思通透,性子强些是好事,以后不会轻易教人诓骗欺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