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她缓缓向后退。没几步就是悬崖边缘了。悬崖下波涛汹涌的日本海就像是等待猎物的野兽般,张开大口等待着失足坠崖的人。情况很明显地,她想要主动成为那头野兽的食物。
“等一下!你不可以做傻事,你那么做又有什么用呢?别做傻事,佐分利夫人……英子!”
和贺仿佛要撕裂狂风般,拼了命呼喊着。听到和贺的呼喊声,佐分利英子神情平静,宛如达文西笔下的蒙娜丽莎般浅浅一笑。
“我好高兴。你第一次……直呼我的名字呢。我一直一直都在等待这一天,这下我此生就了无遗憾了。”
和贺想要再向前一步,但是很遗憾的,一切已经来不及了。佐分利英子唇边带着蒙娜丽莎般的微笑,如太空人挑战宇宙游泳一般,或者说像是高空弹跳一样,身体轻飘飘地投向空中。
“英子!”
和贺叫道。他声嘶力竭地呐喊,但他的叫声也无奈地消失在风中,前方已经不见佐分利英子的身影。他呐喊着冲向她刚才几秒钟前还站立的位置。
他想要马上探头看看崖下,不知她变成了什么模样,但身体却动弹不得。他害怕,害怕到连看看她变成怎样了都办不到。从这么高的地方往下跳是不可能活命的,他害怕确认她的模样,所以身体才会动弹不得。但是,他不可能永远逃避现实。总有一天必须面对。于是他下定决心,胆战心惊地往下望去。
佐分利英子双手摊开,倒在悬崖下方数十公尺的岩石上。从上往下看,她的身体呈一个“大”字。和贺曾经看过京都的大文子烧,如今她的姿势令和贺想起了大文子烧。但眼前的大字却染满了血,看来她似乎大量出血。和贺心想,她这下是没救了,大概是当场死亡吧。
她浑身是血的身影,看起来宛如洒落一地的鲜红花瓣。
(全文完)
葛原在咖啡店里看完《砂之焦点》后,合上书本,啜饮一口已稍微变凉的咖啡。
他的心情不太好,或许该说是郁闷。
他看了淡蓝色的封面一眼。黑色的书腰上诚如小木所说,印着“葛原万太郎 两千张稿纸的超强力作!”几个大字。
这部小说换算成稿纸的确有两千张的份量。说得正确一点,是一千八百八十三章。原本小木还希望他能再设法多灌点水,但这已经是葛原的极限了。毕竟这部作品原本只有八百多张,也就是说光是灌水的部分就占了一千张!葛原不禁佩服自己,居然真的能写出这么多字数。
重新看了一遍改写过的作品,葛原心中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感想。
首先浮上脑海的是觉得写得还不错,其实自己也做得到嘛。
至今他一直以为自己写不出长篇小说的问题不在于能力,而是没有天分。自己想到的点子和情节顶多只能写成几百张稿纸的作品,根本不肯能变成一、两千张的大作。所以他一直以来都以为那些陆续发表超长篇巨作的作家们,八成都是在不情愿的情况下将原本设计的宏大剧情缩减至只有一、两千张稿纸的篇幅。
但是现在葛原却认为那可未必了。当然,那些剧作中应该多少也有一些的确是需要那么长的篇幅。然而,故意将简短的内容写得冗长琐碎的作品大概也不在少数。正如同小木所要求的,只要将一行的描述写成两行,整体篇幅立刻就变成了两倍。若是厚重的书才会让人觉得是部呕心沥血巨作、才容易吸引读者的目光,会出现故意增加作品篇幅的作家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不过,葛原重新读完自己的书之后,另一个感想则是灌水果然是不行的。
光是最后一幕主角和贺追着真凶佐分利英子的情节就加写成两张半稿纸。虽然内容几乎没变,篇幅却多了一倍以上,这样修改后的故事一读之下果然给人拖拖拉拉的感觉。啰嗦地添加了许多毫无意义的描写与台词,一篇小说的节奏再糟也不过如此了。连他自己都很想问问自己在写什么废话,明明只要形容微笑却连达文西也搬了出来。
而且,如果销售数字能因为灌这么多水而变好也就罢了,但是现实却……
当葛原陷入沉思之中时,小木出现在他眼前。
“不好意思,我迟到了。哎唷,这不是《砂之焦点》吗?您看着自己的力作,感慨到出神了是吗?”
“别说笑了,我是在后悔要是没做过这样蠢的事就好了。”
“咦?为什么这么说?”小木感到意外地瞪大了眼镜后的双眼。
“这样的内容不管怎么读都令人觉得在拖戏,内容相较于篇幅显得太薄弱了。”
“这样说就错了。对读者而言,内容充实或薄弱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篇幅,只要写了字的纸有很多页就行了!”
“虽然你这么说,但是这本书根本就乏人问津不是吗?枉费我加写了一千张……”
“那是您误会了。”小木的语气十分强硬。“我认为,要是您没有加写,这本书会卖得更差。”
“是吗?”
“好吧。”小木站起身来。“如果您那么怀疑,我就让您看看证据吧。请跟我来。”
小木将葛原带到东京都内一家数一数二的大型书店。据说若是能挤进这家书店的畅销书排行榜前十名,全日本的总销售量肯定超过十万本。
“请您看这里。”小木指着新书区。那里摆了一整排最近刚出的硬皮书。葛原的小说虽然被放在不甚起眼的地方,但总算还是能置身其中。
“你要我看什么呢?”
“请您仔细看清楚每本书的书腰。”
葛原以他所言将目光移向每一本书的书腰,旋即低呼了一声。
“怎样?您了解目前出版界是怎么一回事了吧?”小木得意到鼻翼一掀一掀地膨了起来,鼻孔也张大了。
葛原只得点头。
并排在新书区的书,其书腰上的文案都是这么写的:
“直指人性黑暗面的超强巨作 片村光 雷霆万钧的两千三百张稿纸”
“骇人的惊悚悬疑小说诞生 道场秀一 一千五百张稿纸的全新力作”
“冒险小说的巅峰作品 两千五百张稿纸 出船俊朗”
“这才是本格小说! 这才是推理小说! 惊天动地的大诡计! 高屋敷秀麿 两千八百张稿纸”
其他还有很多书上都印了诸如此类的耸动文案,每一句都竞相强调篇幅之巨,而且每一本书都至少一千张稿纸以上,超过两千张的作品也不在少数。
“怎么会这样。”葛原低语。“已经没有人写五、六百张稿纸的作品了吗?”
“不,倒也不是完全没有。请您看这边。”小木往后面的书柜走去,那里是推理小说专柜。“这一带摆的就是您问的那种篇幅的书。”
葛原看着他手指之处,那里并排着比刚才看到的那些长篇小说还要薄上许多的书。不,虽然说它薄,在以前这才是一般厚度。
“它们都被放在这么不起眼的地方啊?”
“那是当然的。乏人问津的书就算放在起眼的地方也没意义。倒是葛原先生,请您看看这边。”小木指着插在书柜角落的标示牌,那原本是将书籍依照作者分类用的牌子,如今那上面写的却不是人名,取而代之的是“~500”、“500~750”、“750~1000”等数字标示。
“这该不会是……”
“没错,现在书都依照页数分类了。不到一千页的书,就算是新书也不会被摆在书店的新书区。”
“天啊……”
“这下您了解了吧?葛原大师您的《砂之焦点》如果依照一开始写出的篇幅分量,绝对会比现在卖得更糟。”
3
葛原和小木一起回到了刚才的咖啡店,他们今天原本是打算约在这里讨论下一部作品。
“哎呀,伤脑筋啊。我知道最近流行超长篇小说,但没想到居然夸张到这样的地步。”
“因为最近出版市场也很不景气,每位作者都拼命想办法让自己的作品吸引消费者目光。再说,打出超长篇的形象也比较容易入围文学奖。”
“是哦,原来是这么一回事。”葛原还是似懂非懂,边拿出香烟边说,“我原本以为只要持续写出好作品,总有一天能获得读者青睐。”
“葛原先生,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小木一改之前恭敬的语气,斩钉截铁地说,“一部作品是好是坏,不看过是不会知道的。而要让读者有兴趣去阅读,就非得是超长篇才行。一定要是一本厚重似砖头的书!”
“是吗?也是啦,至少刚才我们在书店里看到的情形的确是那么一回事。”葛原悠悠的抽着香烟。
“葛原先生,你这副悠哉放松的样子我们可是很伤脑筋的。我们来研拟接下来的作战策略吧!你不可以因为写出一本新书就放心,要是不马上动笔写下一部作品,会来不及在明年出版唷。”
“你真性急耶,今年才刚开始不是吗?”葛原苦笑。
“你在说什么?”小木拍了拍桌子。“现在才开始思考接下来要写的作品都已经嫌迟了。”
“接下来要写的……,什么都还没决定不是吗?”
“内容是还没决定,不过篇幅可是已经决定了。”
“咦?”
“你看过陈列在书店里的书了吧?就算是超过两千张稿纸的书都已经不太能吸引顾客的目光了。虽然这次我拜托葛原先生多写一千张,可是我在反省那样还是太少了。下次要写更多唷,三千张。这是最低底线。”
听到小木这么一说,葛原差点从椅子上跌下来。
“三千张?我绝对办不到的。”
“怎么会办不到?你听好了,据说年轻作家二月堂隼人正着手创作一部总长数超过五千张的作品,一旦完成将会是全世界最长的本格推理小说。另外,听说女作家夏野桐子正在写合计八千张的四部曲。小说界的情况都已经发展成那样了,才三千张你就大惊小怪像什么话!”
听到又是五千张又是八千张的,葛原整个人都傻了,不久之前,这种篇幅的十分之一就是一本长篇小说了。
葛原由衷感到佩服,大家还真能写啊。
“话是这么说,但是要想出支撑三千张稿纸的剧情很累人的。”
“设法想出来才是职业作家,不是吗?”
葛原心想,如果这样说,我说不定不能算是职业作家了。
“这样的话我们必须从头思考下一部作品,其实我想到了下一本书的题材,今天原本是想来找你商量。”
“啊,这样啊。那么我洗耳恭听。”
“现在看来,告诉你也没用。那个题材不管怎么想都不可能写成超过三千张稿纸的超长篇小说,大概五百张的篇幅最恰当吧。”
“这还不知道呢。总之,请先告诉我吧。”小木拿出记事本准备做笔记。
葛原有点犹豫,但还是决定告诉他。尽管这次说不定无法与金潮社合作,小木应该不会向旁人泄露他的点子。
“既然你都这么说了,其实这次的作品我打算写棒球。”
“唷呵。棒球,Baseball吗?很好啊。”
“不是职业棒球,是高中棒球。开场白是描述一支无名的弱小队伍因为一名天才投手和捕手好友合作无间,打进甲子园,但是队伍遇上强敌饮恨落败。从甲子园回来后不久,捕手就遭人杀害,负责调查的刑警在调查命案的过程中发现了天才投手不为人知的秘密。但是接着却换那名投手被人杀死。嗯,大概是这样开始发展的故事。”
“感觉很有趣耶。这个题材好,就写这个吧。”小木声音高亢地说道。
葛原不知道他是否真的仔细考虑过。“我很高兴你这么说,不过这个故事再怎么改写也不可能变成那么长的篇幅。它的登场人物少,命案发生的范围也小,顶多五百张稿纸。”
但小木却用力摇头。
“你不可以这么想。因为你认为只能写五百张,才会在五百张的地方就结束。三千张!请你一开始就以写三千张的心情动笔。像《砂之焦点》还不是在事后增加了一千张。”
“你又要我灌水?请你饶了我吧。《砂之焦点》增加了一千张,从八百张变成一千八百张,内容被稀释成原本的二分之一。如果将原本只有五百张稿纸的作品变成三千张,等于故事密度将会松散成原来的六分之一。读者看到这样的小说会高兴吗?剧情的进展节奏未免太慢了吧?”
“你完全不用担心这种事。再说,你一直说灌水、灌水的,这不见得只有坏处吧?换个角度想,你也可以说描写的词句变得丰富生动,不是吗?”
“变得丰富生动……”
葛原心想,这应该是变得啰嗦冗长吧。
“还有一个要注意的地方,最近那些超长篇小说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也能够当作资讯小说阅读。书中细腻地描述各个业界的内幕,光是那些资讯的部分就占了不少篇幅。”
不谙世事的葛原也感觉到了这样的变化。
“或许是吧,但是要将这一类资讯加进这次的作品中很困难,毕竟其中并没有出现什么特殊的职业啊。”
“业界内幕只是个比喻。就算是以高中棒球为题材,应该还是能以咨询小说的方式写。”
“是吗?”葛原侧着头。
“总之……”小木说。“请你先写一些东西出来,我读过之后我们再讨论看看吧?”
“嗯,好吧。”
葛原虽然认为写到三千张稿纸是绝对不可能的事,还是点头答应了。
4
《曲球》
牟田高志站在甲子园的中心点。
这天甲子园上空万里无云,天空就像是涂了蓝色油漆似的。炎夏灼热的阳光照射在红褐色的泥土及绿色的草地上。
对于站在投手丘上的高志而言,阳光就像是看不见的敌人。他觉得皮肤火辣辣地发烫,地面反射的热气也折磨着他,令他全身汗流不止。即使高志对自己的体力与耐力很有自信,他的精力还是几乎被消耗殆尽。他的脑袋发晕,勉强着让自己保持站姿。
看台上的观众也是敌人。那些人大多都是为地主队南阳高中加油的啦啦队,肯定想将他这名来自乡下无名高中棒球队的当家投手尽早除之而后快。
而高志最大的敌人正站在打击区。
九局下半,二出局满垒。球数两好三坏。
高志投出了决定命运的一球。
“咦?”小木读到这里,抬起头来。“已经投出去了吗?”
“嗯?什么意思?”葛原问道。
为了让小木看看新作品的走向,葛原带着已经写了一百张稿纸左右的《曲球》来到金潮社编辑部。
“这一球是小说最重要的关键,对吧?这么早出现不太好。才写了一张稿纸而已,你不拖长一点怎么行呢。”
“你这样说我也没办法啊。”葛原搔搔头。“我自认这样写已经把情节交代得很完整了,就算你要我拖长一点我也没东西可写。”
“葛原先生,你这样是不行的。”小木一脸焦躁的神情。“请你忘记以前的写作模式或节奏。我不是也说过了吗?现在的畅销小说必需加入资讯小说的元素。恕我失礼,但是就我目前看到的部分,我只会觉得你把我的忠告当成是放屁。”
“不,我没有那个意思。可是你要我在牟田高志投球之前加进什么样的资讯?根本没有适合的特殊资讯能加呀。”
小木听到他这么说,便以指尖按压双眼眼皮,缓缓摇头。
“我知道了。这样吧,我来搜集可用的资讯。葛原先生,请你设法将我找来的东西写进小说里,在主角投出命运的一球之前,请你至少写出一百张稿纸。”
“咦?”葛原吓得向后仰。“把一张变成一百张。”
“你在说什么啊?请你别因为区区一百张就这样大惊小怪好吗?接下来还有两千九百张呢。”小木以激励的口吻说道。
隔天小木寄来了一个小包裹,葛原打开一眼,是一叠资料文件。看来似乎是小木嘱咐他一定要加进小说的资讯。
葛原一看之下吓了一大跳,马上打电话到编辑部。
“喂,再怎么说这也太过分了。”
“有什么好过分的?这和其他作家做的事差不多唷,总之就是要以篇幅取胜。”
“是吗?”
“是的。葛原先生,请相信我去写吧。请用力写,拼命写!”小木的语气听起来非常激动,要是他在面前,口水一定会像雨水般飞来。
葛原坐在电脑前面,再度盯着要改写进小说的资料。他一边心存疑虑一边敲打起键盘。
《曲球》(改稿后)
甲子园车站位于从大阪的阪神梅田车站搭乘特快电车约十二分钟的地方。这个车站位在甲子园棒球场附近,距离甲子园球场徒步两、三分钟的路程。
所谓的棒球场,诚如其名是打棒球的地方。
棒球是一种源自美国的球类运动,原文是baseball。一八九四年传入日本之后,日本人便开始使用“野球”这个名称来称呼它。由投手、捕手、一垒手、二垒手、三垒手、游击手、左外野手、中间手、右外野手九人组成一支队伍。次赛方法是由两支队伍轮流攻击防守以争取高分,攻击的一方若能将投手投出的球打击出去,依序前进一垒、二垒、三垒、最后回到本垒便能得分。两队分别轮流攻击九局,最后累计得分较高的一方获胜。
这种运动在日本广受欢迎,母亲共有十二支职业棒球队。各队拥有自己的主场,而阪神虎这支队伍的主场即是甲子园球场。
话虽如此,甲子园并不是为了阪神虎而盖的棒球场。当初兴建的目的是为了举办朝日新闻社主办的日本全国中学棒球赛。这场比赛于大正四年(一九一五年)八月举办第一届。虽然举办场地陆续移至丰中球场、鸣尾球场,但随着棒球热逐渐加温,比赛需要更大的球场,因而盖了甲子园球场,原本名做甲子园大运动场,于大正十三年(一九二四年)完工。而阪神虎的前身大阪棒球俱乐部,俗称大阪虎,是在昭和十年(一九三五年)成立。
经过几次修建工程,目前的甲子园球场总面积为三万九千六百平方公尺。球场占了四千七百平方公尺,观众席是两万四千九百平方公尺。全垒打距离在左右外野各为九十六公尺,中外野为一百二十公尺。可容纳人数为五万五千人。观众席高十五公尺,内野区设置四十八层台阶、三垒内野区为五十八层、外野区是四十九层。
此外,昭和三十一年(一九五六年)更增设了夜间照明设备。照明灯六座,内野照明灯高二十五公尺,外野照明灯高三十五公尺。至于每座灯的灯泡数目为一千五百瓦的白炽灯五十二颗、一千瓦的水银灯四百七十二颗、四百瓦的卤素灯一百八十颗。这使得投手与捕手之间本垒板那一带的亮度维持在两千五百烛光左右,内野两千两百烛光、外野一千四百烛光。
日本全国中学棒球赛按照当初的计划,于甲子园完工的同时举行。此外,大正十三年四月更在每日新闻社的主办下,于名古屋的八事球场举行了第一届日本全国中学棒球选拔赛。这项比赛后来也改在甲子园举办。棒球迷每年都引颈期盼这两项比赛,却曾不幸因战争而中断过。然而,日本全国中学棒球选拔赛和日本全国中学棒球赛又分别于昭和二十二年(一九四七年)春、夏恢复比赛。昭和二十三年(一九四八年),由于学制改革,日本全国中学棒球赛和日本全国中学棒球选拔赛分别改名为日本全国高中棒球选手权大会与日本全国高中棒球选拔赛。(* 即为俗称的夏季甲子园与春季甲子园。)
牟田高志位在甲子园的中心点。
这一天,甲子园球场上进行的是全国高中棒球选手权大会。比赛进入第四天的赛程,各都道府县的代表们连日展开激烈的比赛,共有四十九支代表队。全日本都道府县的总数为四十七,东京和北海道各派出两支队伍,因此总共为四十九支队伍。比赛采取淘汰制,先由三十四支队伍进行第一轮淘汰赛,减少至十七支队伍。这十七支队伍加上第一轮淘汰赛时轮空的十五支种子队,总计三十二支队伍进行第二轮淘汰赛。这些比赛的组合全由抽签决定。
比赛第四天还在打第一轮淘汰赛。甲子园上空万里无云,天空就像是涂了蓝色油漆似的。炎夏灼热的阳光照射在红褐色的泥土及绿色的草地上。顺带一提,甲子园是于昭和三年(一九一四年)才铺设草地。
对于站在投手丘上的高志而言,阳光就像是看不见的敌人。
葛原以这种方式持续写下去,光是说明甲子园和高中棒球就用了将近无张稿纸。但是这还没完,他仰赖小木找来的资料,描写站在甲子园的投诉丘上有多么闷热、曾经有多少被看好的知名选手输给了炎热的天气。此外,葛原更详述投手遇上危机时的心理状态,甚至是如何投出各种球路的技术性知识……
总之,能写的全都写进去了。
葛原按照小木的指示,在投手牟田高志投出决定命运的一球之前正好写了一百张稿纸。
5
“恭喜。你做到了嘛!我算了一下,换算成稿纸是三千零五十三张,顺利达成目标了唷。”电话另一端的小木声音显得十分雀跃。
葛原将小说《曲球》的原稿分成好几个数百张稿纸大小的档案,以电子邮件分次寄给小木,昨天总算寄出最后一份。
三千零五十三张——真是令人窒息的数字。但这的确是他写的。不过他却没有什么成就感,感觉和以前完成五百张稿纸那种篇幅的小说差不多,倒是身体感到异常地疲惫。
“这样真的好吗?”葛原还是感到很不安。
“你在说什么?这是一部了不起的作品。世界最长的棒球推理小说——我打算用这句话当文案,一定会成为话题!”
葛原心想,这倒是,这本书肯定会引起读者的注意。
“可是啊,最近我们听到了一件有点令人不舒服的消息。”小木压低音量说道。
“什么消息?”
“葛原先生,您知道油壶俊彦先生吧?”
“油壶?噢,知道啊,那个以写运动推理小说出名的年轻作家吧?”
“是的。听说他现在也在写棒球推理小说,差不多快完稿了。”
“是哦。”
葛原对此并不太惊讶。出版界同时出现数本相同题材的书,这是经常发生的事。葛原自己就曾遇过几次。
“那又怎样呢?没什么关系吧。”
“不,这次情况不太一样。根据我们打听到的消息,那部作品的篇幅好像也是三千张稿纸上下,而且对方似乎也打算用‘世界最长的棒球推理小说’这种耸动的文案。”
“喔……”葛原到底还是发出了低吟。“那不太妙吧?”
“是不太妙。搞不好葛原先生与油壶先生的书都会包上写着‘世界最长的推理小说’的书腰,并列在书店新书区。要是发生那样的事,会让读者觉得困惑、心生混淆感,到底哪本才是真正的世界最长呢?”
“说得也是……,喂,你该不会要我再加写吧?”
“我原本想那么做啦,可是目前情况看来无法再花时间加写了。要是我们一个不留神,对方就会抢先一步出书,那么一来就算我们的篇幅比较长也失去了强烈的冲击性。我们只好以目前的稿子出书了。”
葛原知道不用再写,松了一口气。
“但是……”小木继续说道。
“有一件事请你务必应允,我打算以换行的方式增加行数。只要增加换行的部分就能多出不少篇幅。”
“嗯,如果只是多换几行倒是无妨……,你要增加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