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木这句话让葛原大吃一惊。
“你这么做会让每页下半部变得空空的!”
“没关系。这样反而容易阅读,读者应该也不会抱怨才是。”
“真的吗……”葛原拿着话筒陷入沉思。
“可是光是这样处理我还是不放心。应该说,油壶先生他们也可能这么做,看来最后就得靠做书的技巧一决胜负了。”
“你打算怎么做?”
“嗯,既然事情演变到这种地步,我们只好以超长篇作为宣传重点,诉诸视觉应该能得到最强烈的效果。”
“视觉?”
“换句话说,就是书的厚度啦。我们要卯起来做一本超厚的书,绝对不可以比油壶先生的薄。”
“可是要怎么做,原稿篇幅不是固定了吗?”
“首先是排版方式。一般而言,三千张稿纸的超长篇小说会采用一页分成上下两段的排版方式。我们就来颠覆这项常识,只排一段,而且要放大字级,尽可能拉开字与字的间距,行距也是,让版面变宽松,这么做就能增加不少页数。还有我们打算每十页插入一张插话,现在已经找画家动笔了。”
小木说得情绪高亢了起来,但是葛原却完全想象不出来这将会是怎样的一本书。
“读者会很困扰吧。这么厚的书,很难将上下册一起带着走吧。”
葛原一说完,小木在电话另一头沉默了片刻。葛原还在想他怎么了,他就说:“这件事我也想和您讨论,我在想是否要分成上下册。”
“不分成上下册?你是打算分成上中下三册吗?”
“不,也不是,而是完全不分册。我想全部只做成一册。”
“一册?三千张稿纸的作品只做成一册?”葛原不禁抬高了音量。“那样要怎么装订!我问你,这到底会做成怎样的一本书?”
“我按照目前的计划粗略地试算了一下,应该会做出一本两千多页、约十五公分厚的书。再加上封面和封底,这将会是一本份量惊人的书唷。嘻嘻,大家一定会吓一跳。”
“十五公分?”葛原摊开自己的手掌看了看。“那么厚的书,单手拿不起来吧。”
“没关系。在现在这个时代,不那么做是不行的。做事不能半调子,要做就要做得彻底。关于这件事,总编辑已经交给我全权负责了,也请葛原先生相信我,我一定会让它成为畅销书!”
听到他这么自信满满,葛原也无话可说,只好说声万事拜托了便挂上电话。
6
写完一本长篇小说之后不接任何工作,好好休息一阵子是葛原至今的工作模式。但是这次可就由不得他了。某出版社突然委托葛原担任新人奖的评审委员,在这之前他从来没担任过类似的评审工作。他在文坛尚未留下相当的实绩,但也常渴望总有一天自己也能担任评审委员。虽然这份工作是因为原本的一位评审突然退出才找上他,这也就是说葛原是临危受命的代打者,他还是高兴得跳了起来,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然而,当看到对方送来的入围作品时也吓了一大跳,五篇都远远超过两千张稿纸。
“哇啊,难怪会有评审委员逃走!”
葛原看着眼前那一大叠原稿,不知如何是好。他觉得这个世界一定在哪里出了问题,这未免太夸张了。但是丢着不管也不行,他认命地读了起来。果然不出所料,文章中充斥着冗长多余的描述。
作品中塞进过多资讯,完全偏离了剧情,甚至有几名角色只是为了让故事变得复杂而存在。他想起最近刚读过一篇非常类似的作品,不用说,正是《曲球》。
当他看到头痛欲裂打算喘口气时,电话铃声响起,是小木打来的。
“我们得知油壶先生的作品的新消息,果然不出我所料,他们也另有打算。”小木咬牙切齿地说道。
“他们做了什么?”
“不分册和只排一段的做法跟我们一样,不过插画的数量不一样,他们每五页就放一张画,很过分吧?简直就是绘本嘛!”
我们也没立场说人家吧?葛原硬生生吞下这句涌到喉咙的话。
“不过请你放心,我们也有秘密策略。其实我换了纸。”
“纸?换了……什么意思?”
“当然是换成比较厚的纸。这样整本书应该会再变厚两、三公分,忠实书店那些家伙一定会吓一跳。嘿嘿。”
忠实书店当然就是为油壶俊彦出书的出版社。
“可是他们会不会也增加纸的厚度呢?”
“放心,现在已经来不及了,胜利是属于我们的。”小木高声大笑,挂上了电话。
然而三天后小木又打电话来了。
“那些家伙真的很卑鄙。他们发现我们抢先一步增加纸的厚度,居然增加封面与封底用纸的厚度,两者合计接近一公分。”
这么说来,那本书光是封面就达五公厘厚。
“放心好了,我们也不会输。我也增加了封面与封底用纸的厚度。我已经向厂商特别订做,这下应该又会再增加几公厘。”
类似这样的电话每隔几天就会打来,葛原完全无法预测自己的书究竟会被做成什么样子。
《曲球》在书店上架的日子总算来临。
葛原在工作室里读着新人奖入围作品的原稿,目前总算开始看第三篇了。不过,到此他应该已经看了五千张以上,这一阵子他完全没办法进行其他工作。
他决定休息一下,顺便打电话给小木。其实从两星期前开始,小木就突然断了音讯。
“您好,这里是金潮社。”
“唷,小木吗?是我啦,葛原。”
“噢,您好、您好,好久没听到您的声音了。”小木的语调异常客气。
“《曲球》应该是今天发售吧?样书还没送到我家,怎么了吗?”
“啊,对不起。我马上去安排。”
“还有啊,你去看过书店的情形了吗?每次一有新书出版,你不是都会立刻去观察贩售状况吗?”
“不,呃……,我今天还没去,刚才正在想等一下要去。”
“那我也一起去,我也想看看书做得怎么样。”
“咦?可是您不是还有工作……”
“我也需要偶尔休息一下,一直读那些超长篇作品,我脑袋都累坏了。五点约在平常那间咖啡店如何?”
“啊,是,我知道了。”小木直到挂电话,话都说得不干不脆。
葛原一到平常约的咖啡店,便看到小木神色古怪的等着他。
“怎么了?你一脸郁闷。”
“葛原先生,去书店之前我有件事要先说。”
“咦?什么事?”
“其实最近这一阵子,出版界发生了一点小改革,修改了计算原稿份量的规则。”
“原稿份量?”
“您也知道至今都是将原稿换算成四百字稿纸的张数来表示篇幅长度,可是自从大部分作家改用文书处理机或电脑写稿之后,这就产生许多不便之处。而且最近的年轻人连什么是四百字稿纸都不知道,甚至看都没看过,就算我们在书腰上写‘一千五百张稿纸的全新力作’,也无法将作品的份量传达给读者。”
葛原听到小木这样说,盘起双臂心想小木说得或许没错,就连他自己也很久没看过四百字稿纸的实物。以那种日常生活中鲜少遇到的实物来计算小说篇幅,或许真的没有意义。
“咦?这么说来,这次的书腰上也没有强调换算成稿纸的张数啰?没有写上‘雷霆万钧的三千张’,或‘惊天动地的三千张’之类的句子吗?”
“事实上正是如此。”小木低头赔罪。“不,不过,相对地我们放了别的宣传词,我想应该能充分传达出这是一本巨作。”
“相对地放了什么别的宣传词?”
“这……”小木话说到一半,垂下了头。“我想还是您自己亲眼看看吧。”
看到小木这样的态度,葛原哪还能气定神闲地坐着喝咖啡。他什么也没点就离开了咖啡店,与小木直奔书店。
葛原一进书店便发现新书区人山人海,不时还能听见惊叹声传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怯生生地朝人群走去。
那里确实摆了他的书。不,该说摆了像书的东西。如果不知道那是书的话,绝对不会有人认为那是书,毕竟他原本以为是封面的部分竟然是书背。看来书背似乎厚到比书的宽度还长。
一旁还放了油壶俊彦的书。那本书的感觉也不像是书,而像一颗巨大的骰子。
葛原看着自己的新书的书腰,顿时哑口无言。
“葛原万太郎 世界最重的棒球推理小说诞生!要人命的八·七公斤!”
不知道什么时候,小木已经走近他身旁,在他耳边低语:“我想暂时应该没有人破得了这项纪录,毕竟我们的封面加了铁板。”
魔风馆杀人事件
超最终回·最后五张稿纸
1
在全体人员的注视之下,高屋敷侦探站起身来,缓缓开口说:“看来,终于到了解开所有谜团的时候。就让我告诉大家,在这个魔风馆发生的可怕杀人事件真相吧。为何馆主岩风先生会在钟塔上惨遭杀害?以血写成的死前留言意味着什么?而凶手又是如何从绝对不可能逃脱的钟塔密室中逃脱呢?其实,只要查明一件事的真相,就能够轻易地解开所有的谜团。那件事就是……”他的目光从众人脸上扫过。
(唉唷,惨了、惨了啦!我终究想不出一个好结局就写到这里了。哇啊,怎么办啦,这次已经是最后一回连载,而且只剩下五张稿纸的篇幅……啊!现在只剩四张了!根本不可能只用四张稿纸的篇幅就解决这起命案啦,再说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解决才好!谁叫我是一路想到什么写什么,可是已经没时间想了,我不快想办法挤点东西出来也不行……)
佳枝睁大双眼,盯着这位年轻侦探的脸庞。那是一种克服心上人被夺走性命的悲伤后,想要知道痛苦真相的眼神。
(哎呀,都已经火烧屁股了,我还在写什么废话?现在不是写这些无聊的描述以骗取稿费的时候了。嗯,不过删掉也怪可惜的,就留下来凑合着用好了。不过话又说回来,我到底该怎么写才好?说起来都要怪责任编辑大森啦,都是他叫我写密室杀人这个题材我才写的,可是我根本没有想到最重要的密室机关该怎么解决。还有那个以血写成的死前留言也是,我只是为了营造紧张气氛才故布疑阵让死者在临死前留下讯息,问我那些血字有什么特别意义我哪知道啊!唉唷!可恶!早知道就不该顺着大森的意思写,我做梦也没想到会这么痛苦,心脏怦怦乱跳,头又痛个不停,整天只想着这篇小说到底该怎么收尾,这两、三天连顿饭也没好好吃过。)
“总而言之,那座钟塔的钟面有一个洞。凶手就是巧妙地利用了那个洞逃脱。”高屋敷这么一说,顿时在众人之间引起一阵骚动。
(这么写绝对会被骂到狗血淋头啦。当初喊着密室密室的弄得沸沸扬扬,现在才冒出一个洞根本是乱来。这样写果然很糟,要是真这么写绝对会要了我这个推理作家的命啊。我还是个菜鸟,要是写出这种东西,往后就没工作了。啊……要是没工作就完蛋了,不行这样写,我非得想个办法才行。那样写也不行,这样写也不行,我的妈呀,汗都流下来了,呼吸好困难!呼哈、呼哈哈哈……)
佳枝的脸上流下一道泪水。她问侦探:“可是到底是谁,为什么要做出那么残忍的事?高屋敷先生请你告诉我。”
(我才想要你告诉我为什么咧,到底该让谁当凶手呢?虽然大森曾不负责任地说,反正到了尾声,只要让跌破读者眼镜的角色当凶手就行了,但是我这篇故事似乎不管让谁当凶手都不会令人感到意外。真伤脑筋啊,惨了啦!呜呜呜、呜呜呜……。必须用剩下这两张稿纸解决命案,这下我真的走投无路了啦。所以我早说过我对写连载小说没自信了嘛,都是大森啦,说什么没问题,任谁一开始都会认为自己不行……,哎呀,已经完了,全都完了!我的作家生涯就要到此结束了,谁来救救我啊……)
高屋敷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再次从头依序仔细端详所有集合在这间豪华大厅的人。不久,他的胸膛因为吸饱了气而高高鼓起,所有人都等着要听他接下来说的话。
“那么,就让我告诉各位吧。使用恶魔般的智慧完成这项骇人听闻罪行的人,也就是杀害馆主岩风先生的杀人犯就是
〔由于作者暴毙身亡,虽然对读者深感抱歉,但本连载到此结束。编辑部上〕
超读书机器杀人事件
1
每年都有数名新作家出道,反映出推理小说受到读者欢迎。这件事本身是好事,但问题是这些人不见得每个都是“指日可待的重量级新人”。好比前年,猿田小文吾以《赤颜鬼》获得日本惊悚小说大奖,书中提到的民俗学相关知识虽然令人赞赏,但是剧情写得啰嗦冗长,人物刻画又不够深入,当时我便担心他接下来的作品可能会写得很辛苦。
本月上架的《青足河童》(金潮社出版)是猿田的新作。不知道他的写作技巧究竟成长了多少,我怀着既期待又怕受伤害的心情打开书本。
老实说,我的期待落了空。不,这样说还太客气了,说明白一点,这根本是部拙作,我简直可以说看了真后悔。
猿田的上一本作品《赤颜鬼》是一部本格推理小说,描写发生在深山里一个小村落的连续杀人事件,故事中穿插出现赤鬼舞这项传统技艺。而这次的故事背景又是一个远离人烟的小村落,传说流经村落的河津川里住着河童,河童会杀死污染河川的人。
读到这里,我心想别再看了吧。我记得前作是以只要一有妇女堕胎,赤鬼就会袭击人的传说为故事主轴。这次换成了河童,我真想对作者说,到底同样的手法要用几次才会甘愿。
这么一来,我想后续的故事发展应该也大同小异,果然不出我所料。
想要兴建游乐园的业者来到了村中,社长恩田公一是村里望族恩田家的长男,二十五年前离开村落,从事土地开发而成为一名实业家。
恩田为了让反对派闭嘴便开展钞票攻势。正当他顺利以金钱收拢人心,赞成派即将过半数时,恩田的尸体在远离村落的一间小庙里被发现了。尸体浑身湿透,死因是溺死。但奇怪的是,他的双腿被涂成了蓝色,村人说是河童搞的鬼而人人自危。
有人怀疑凶手是反对派领袖——女医生江尻祐子,但是她也在病房里遇害,而且死法和恩田一模一样。祐子的未婚夫,同时也是医学博士的田之仓伸介为了解开令人费解的杀人之谜,前往那个村子……
老套!我不得不叹气。《赤颜鬼》中是前往村子的妇产科医生遇害,《青足河童》中不过是换成休闲产业的社长罢了,这本新作品的独创性到底在哪里呢?双腿被涂成蓝色的理由,只是将《赤颜鬼》中尸体的脸被涂成红色的理由稍微修改。小说的主题也是自然与科学共存,这又和前作一样。唯一让我觉得下过苦心的地方是书中穿插了描述不明传染病的部分,但却还是无法磨灭故事给人一种没戏唱了,因而牵强地加入这段情节的感觉。不过,那段唐突的情节到了最后别具深意,倒也不能说是在胡弄人。
故事的步调依旧缓慢。或许这与作者擅长的领域有关系,一旦提到民俗学,内容就描写得巨细靡遗,但不管怎么想那些都和故事的主轴无关,我真希望他能设身处地去体恤被迫看这种冗长文章的读者。民俗学的内容写得洋洋洒洒,对染污的描写却几乎毫不关注,陆续登场的角色让人完全搞不清楚谁是谁。文章本身奇差无比,使用了很多奇怪的措辞,读者就连要弄懂意思都得大费心神。这还不打紧,最后案情水落石出,真凶的身份竟然一点都不让人意外,作者除了主角之外的角色只有好好描写这个人,会是凶手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我要重申一次,本作是部拙作、烂作,最好别看。
门马重看一次原稿,自己好像写得有点太过分了。但是《青足河童》的内容真的是差劲透顶,浪费他的时间,老实说他是为了泄愤才拼命写的。
不过,算了。
门马觉得自己只是老实地写出感想而已。并不是他自顾拿起《青足河童》来读,而是编辑部拜托他写这本书的评论。自从读完《赤颜鬼》之后,他就对猿田小文吾失去了兴趣,如果不是为了工作,他大概连看也不会看《青足河童》一眼。
话是这么说,门马还是拿起了放在脚边的另一本书。那是牛饲源八写的《人手收藏家》,接下来他得写这本书的书评。但他却连一页都还没看。
门马是推理小说评论家。他原本只是因兴趣而读,在推理迷朋友的劝说之下替同人志写了几次书评,推理小说评论家变成了他的正职。常有人揶揄他只要看喜欢的小说,适当地写出感想就好,真是份幸福的工作。但是实际从事之后,他想大概再也没有比这更痛苦的工作了。
不管怎样都非读不可的书多到不行,除了热门书、新人奖得奖作,还有资深作家和当红作家的书也得一一过目。数家出版社每个月都会固定寄新书到门马家,无论再怎么整理,积如山的书始终都像一座巨大的金字塔。话虽如此,一想到正是因为推理小说盛行,才会出现自己从事的职业,他实在没有理由抱怨。
看着牛饲源八的《人手收藏家》,他叹了一口气。不管怎么看,这本书的厚度都有五公分,而且内文是排成上下两段。一想到非看不可,“雷霆万钧的两千两百张稿纸”这种宣传词看起来就分外令人怨恨。
呃,截稿日期是什么时候呢……
门马翻开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工作进度的记事本,他记得今天就是《青足河童》的截稿日。
“啊!”
他看到工作预定表时叫了一声。《青足河童》的截稿日那一栏的旁边写着这么一句话:——金潮社小木先生委托的工作,千万要美言几句。
原来如此,门马想起来了。这本《青足河童》是小木负责的书,小木还待在《小说金潮》时曾多方照顾门马,所以门马无论如何都必须设法写篇赞赏的书评。
“伤脑筋啊。”门马不禁发出哀号。现在要重写稿子太费力了,不,费力是一回事,麻烦的是他该怎么赞美这本书呢?
伤脑筋啊,门马又嘟囔了一声,倒在沙发上。
2
门马似乎就这么睡着了,直到玄关的门铃响起他才醒来。他揉着眼睛打开大门,眼前站着一个面带微笑的陌生男子,头发三七旁分,身穿深蓝色西装。
“您是推理小说评论家门马老师吧?”
“我是,您哪位?”
“这是我的名片。”
男人递出的名片上写着
自动书评撰写机销售股份有限公司
营业所长 黄泉咏太
“你有什么事呢?”
“敝公司这次开发了高机能读书机,今日造访府上是希望能在上市之前先请以读书为职业的人士试用这台机器,感受其便利性,并提出参考意见。”黄泉搓着双手,脸上堆满了笑容。
“你说叫什么机?”
“高机能读书机。”话一说完,黄泉马上走进门内,从公事包里拿出介绍手册。“您使用过一次之后一定会喜欢,请参考。”
“如果是到府推销,恕我拒绝。”
“哎呀呀,快别这么说,至少让我把话说完。我今天上门叨扰是因为您是著名的书评家门马老师。哎呀,我对老师写的书评、论述,总是佩服地五体投地。您从事的是这么了不起的工作,真可说是当今日本首屈一指的评论家。”黄泉不停地鞠躬哈腰。
门马对他的阿谀奉承感到有点厌烦,但倒是不至于觉得不舒服。因此他不自觉地脱口回应:“你到底有什么事?”
“是,呃,老师如此活跃于文坛,想必有许多烦恼的事,不知道我有没有说错?”
“怎么说?”
“像是忙得没有时间看那么多书、身体不适看不下书,或是身体无恙,也有足够的时间,但就是没有喜欢的,不想看书等等,诸如此类的烦恼。”
“那倒是。”门马抓了抓鼻子。
“是吧?我就说您一定是。”黄泉手里拿着介绍手册,身体靠近过来。“敝公司的自动书评撰写机就是为了像您这样的大忙人开发的,说到这台机器,它可是能代替像您这样忙的人读书的梦幻工具。”
“哈哈。”门马点头。“原来如此,我们什么都不用做,它就会在一旁朗读给我们听。可是这么一来自己读还比较轻松,听朗读挺累人的,还会想睡觉。”
门马这么一说,推销员便竖起食指,“啧、啧、啧”地咂嘴。
“我可不会单单为了推销普通的朗读机而特地跑到府上打扰,这台自动书评撰写机能够在读完书之后,归纳本书的内容、撰写心得并输出书评。”
“咦?不会吧?”
“您一定不相信吧,但这是真的。而且读书所需的时间极短,即使是三百页的书也只要十分钟左右。”
“真是令人不敢相信啊。”
“百闻不如一见。如果您不介意的话,就让我为您示范一下。”
“咦?现在吗?”
“当然。”
门马犹豫了。不管怎么想都像是在骗人,但却引起了他的兴趣。如果待会发现是骗人的,他只要马上将推销员轰出门就好了。
“好。那,你示范给我看看吧。”
“遵命。”
黄泉打开大门,风一般咻地离去。
几分钟后,两名身穿工作服的男子将一台如小型冰箱大小的机器搬了进来,黄泉跟在他们身后进屋。
男人们将机器摆在不怎么宽敞的客厅里。
“那么,您有什么想让它读的书吗?”黄泉问道。
“这个嘛……”
既然如此,门马递出了《人手收藏家》。
“好的。那,您首先要让它做什么?让它撰写感想怎么样?”
“不,先让它写摘要。我想要知道故事概要。”
“好的,包在它身上。”
机器侧面有一扇类似微波炉的门。黄泉打开那扇门将书放进去,关上门之后按了几个按键。“嗡”地发出像是马达转动的声音,接着传出翻页的沙沙声,速度的确十分惊人。
十几分钟后,翻页声停止了。声音一停,从门背面的夹缝冒出一张A4的纸,上头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门马拿起纸张一看,吓了一跳。纸上精简地写着《人手收藏家》的概要。
人手收藏家
故事背景在东京,一名在涩谷中央大道游玩的女子突然下落不明。隔天在公园厕所里发现她被人勒死的尸体,左手腕不知为何遭人砍断。
第二起命案发生在池袋,一名联谊中途脱队失踪的学生尸体在百货公司的屋顶被发现。这具尸体的手腕也被砍断,现场留下了第一名被害者的手腕,那只手上以红色原子笔写着“Lesson 1 This is a pen.”
警视厅岩槻一正警部是调查精神异常者杀人事件方面首屈一指的办案高手,是本连续按键实质上的指挥官。他的爱女从前被精神错乱的年轻人杀害,该名犯人在逃亡中途从大楼跳下当场死亡。
当岩槻他们向目击者收集资讯时,发生了第三起命案,地点是银座的地下街,遇害的是一名男性游民。他的手腕遭人砍断,现场留下了第二名被害者的手腕,手上写着“Lesson 2 I am a boy.”。
门马读到这里时大喊:“这真是太神奇了。”读完这份概要,就能大致掌握内容。
概要中提到之后还陆续发生了同样的命案,岩槻警部查出凶手留下的讯息是撷取自昭和四十年代所使用的国中英语课本,推论出凶手使用那本教科书学习英语的人。此外,教科书只编到“Lesson 10”,因此岩槻警部推测凶手打算杀十个人。岩槻警部心中马上浮现这件连续断掌命案与女儿命案之间的关联,发现真凶的最终目标是自己。岩槻想起女儿曾上过英语会话补习班,令人意想不到的凶手真面目逐渐浮上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