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还不是事情的全部,否则我恐怕就真没必要说出这些了。简短点儿说吧:我目睹了一起凶杀案,而且不管其他的细节公之于众后会给我本人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我都必须说出来。如蒙慨允,能让我今天上午11点半前来拜访的话,我将不胜荣幸并感激之至。
您忠诚的
威廉·奥古斯塔斯·伊林沃斯
注释
1.1933年,美国导演戴夫·弗莱彻(Dave Fleischer,1894—1979)导演了一部动画音乐短片《山里的老人》(The Old Man of the Mountain),该片内容与此处情节有一些联系。
2.码:英美制长度单位,1码约等于0.9144米。
3.英尺:英美制长度单位,1英尺约等于0.3048米。
4.马斯基林家族为世袭的英国皇家天文学家族,出了许多科学家、魔术师和知名人士。其中,约翰·马斯基林(1839—1917)被后世公认为“现代魔术之父”,其孙贾斯帕·马斯基林(1902—1973)是二战时期著名的战争魔术师。
5.哈伦·拉希德,英文作Haroun al Raschid,亦作Harun al-Rashid,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第五任哈里发,因与法兰克王国的查理曼大帝结盟而蜚声西方,更因《天方夜谭》(一译《一千零一夜》)生动地渲染了其许多奇闻轶事而为众人所知。在他统治期间,阿拔斯王朝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步入了名副其实的伊斯兰黄金时代。
6.唐郡,位于北爱尔兰东南部、爱尔兰岛最东端。1973年以后不再具备行政功能。
7.伊斯兰教中的后世极乐境界,又译“天堂”“乐园”等。
8.英寸:英美制长度单位,1英寸等于2.54厘米,12英寸为1英尺。
9.原文为dago,意为拉丁佬,是对意大利人、西班牙人或葡萄牙人的蔑称。
10.格雷戈(Greg)是格雷戈里(Gregory)的昵称。
11.国民警卫队(Civil Guard,西班牙语作Guardia Civil,又称宪兵队)是西班牙国家级守卫力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2.一种用从玄参科植物洋地黄中提取的洋地黄毒苷制成的药片,是治疗充血型心力衰竭、慢性心功能不全等疾病的药物。
13.“正直的哈伦”原文为“Harùn er Raschid”,其中“Raschid”意为“正直者”,是其父马赫迪赐予他的称号;“正统的亚伦”原文为“Aaron the Orthodox”,亚伦是摩西的兄长和代言人,也是古以色列人的第一位祭司长。
14.一译梅萨莉娜,罗马皇帝克劳狄一世(Claudius)的第三任妻子。她野心勃勃,多次谋害亲贵,个人作风骄奢淫逸。公元48年,她在丈夫外出期间与情夫盖乌斯·西利乌斯举办了一场婚礼。克劳狄一世得知后,逮捕并处决了她的情夫以及参加婚礼的人员。麦瑟琳娜被赐自尽。
15.贝尔法斯特(Belfast),爱尔兰语作Béal Feirste,北爱尔兰首府。
16.原文为whoopee-artist,“whoopee”的本意是兴奋得大喊大叫,也有肆意狂欢的意思。这里采用音译。
17.弗雷德·卡尔诺,原名弗雷德里克·约翰·韦斯科特(Frederick John Westcott,1866—1941),喜剧演员兼制作人。当时弗雷德·卡尔诺的剧团家喻户晓,他与查理·卓别林(Charlie Chaplin)和斯坦·劳雷尔(Stan Laurel)等组成了所谓的“弗莱德·卡尔诺的大军”。这一词语也被用来泛指混乱的组织和团体。后来,又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新招募的英国军队的绰号,诞生了歌曲We Are Fred Karno's Army,曲调基于教会音乐The Church's One Foundation。
18.本句引语出自莎士比亚《麦克白》(The Tragedy of Macbeth)第三幕第四场麦克白的一句台词,原文为:“Thou can'st never say I did it. Shake not thy gory locks at me.”。
19.尤金·阿拉姆(Eugene Aram,1704—1759),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同时也是臭名昭著的凶犯。在发现了至交丹尼尔·克拉克与自己的妻子有染后,于1744年将其杀害,警方虽有所怀疑,但终因证据不足而使他逍遥法外达十四年之久。这桩谋杀案直到1758年才得以告破。很多文学作品都涉及过尤金·阿拉姆,如托马斯·胡德(Thomas Hood,1799—1845)的叙事诗歌《尤金·阿拉姆的梦想》(The Dream of Eugene Aram)。本句引语出自这首诗歌的最后两行。
20.本句引语出自狄更斯《匹克威克外传》(The Posthumous Papers of the Pickwick Club)第34章结尾处萨姆父亲的一句话,原文为:“Oh, Sammy, Sammy, vy woren't there a alleybi?”。
21.罗恩(Ron)是罗纳德(Ronald)的昵称。
22.爱德华·科利·伯恩-琼斯爵士(Sir Edward Coley Burne-Jones,1833—1898),英国画家、图书插画家、彩色玻璃和马赛克设计师,拉斐尔前派成员。
23.Zobeide(英文亦作Zubaidah)是阿拔斯王朝最有名的公主,既是哈伦·拉希德的妻子,也是他的堂妹。她极为慷慨、乐善好施,曾出资在巴格达到麦加和麦地那的朝觐路线上修建了不少的休息站及服务区,而且每个休息区都配有水井或蓄水池,麦加城外的祖拜妲井就是以她的名字命名的。
24.霍雷肖·纳尔逊(Horatio Nelson,1758—1805),英国著名海军将领及军事家。他在1805年的特拉法尔加战役(Battle of Trafalgar)中击溃了法国及西班牙组成的联合舰队,迫使拿破仑彻底放弃海上进攻英国本土的计划,但自己却中弹阵亡,最后长眠于圣保罗大教堂的一个地下石棺内。
25.安托万·加朗(Antoine Galland,1646—1715),法国东方学家、翻译家与考古学家,第一位将《天方夜谭》翻译成欧洲语言的人。
26.林基(Rinkey)是理查德(Richard)的昵称。
27.圣殿关(Temple Bar),一译坦普尔栅门,是威斯敏斯特市西侧通往伦敦市的主要仪式性入口。按照礼仪,君主在入城前会在圣殿关外稍作停留,以接受伦敦市长献上的象征城市忠诚的珠剑。
28.英文歌名为For He's a Jolly Good Fellow,一首非常流行的在庆祝场合(如生日、婚礼或升迁等)演唱的英文歌曲。据吉尼斯世界纪录,该歌曲是仅次于《祝你生日快乐》(Happy Birthday to You)的第二流行的英文歌。
29.罗伯特·皮尔爵士(Sir Robert Peel, 1788—1850),英国著名政治家,曾两度出任内政大臣和首相,是英国历史上最杰出的首相之一。同时,他还是英国现代警察制度之父和保守党缔造者之一。此处含有调侃或嘲讽的意味。
30.一首很有名的英文儿歌。英文歌名为The Animals Walked in Two by Two,亦作The Animals Went in Two by Two。
31.时母(英文作Kali,音译为迦梨或迦利,字面意思是“黑色的”)是印度教的一个重要女神。传统上被认为是湿婆之妻雪山神女的化身之一,为威力强大的降魔相。迦梨一词也可解释为时间,故中文翻译为时母。
32.盖伊·福克斯(Guy Fawkes,1570—1606),英国历史上的“火药阴谋”的策划者。这是一起针对包括英国国王在内的英国新教徒贵族的暗杀行动,以失败而告终。阴谋败露后盖伊·福克斯等人被捕,最后被处以死刑。后来在英国,每年的11月5日便有了庆祝挫败该阴谋的“篝火之夜”,也叫“盖伊·福克斯之夜”,其中一项庆祝活动就是生篝火,焚烧盖伊·福克斯的人偶。
中 侦办天方夜谭案的英格兰人
助理厅长赫伯特·阿姆斯特朗爵士的陈述
第9章 青铜门前:伊林沃斯博士当了一回阿里巴巴
好了,伙计们,星期六早上9点,当我的秘书把那封信放到我办公桌上时,我都惊呆了。没错,你们这些榆木疙瘩,我就是惊呆了。但令我忍无可忍的是,这家伙一直拐弯抹角,不肯直接说要点。要问我喜欢什么样的人的话,那就是说话开门见山、一针见血的人。这世上没有什么东西是要细嚼慢咽的,或许只有一桌好酒好菜是个例外——哈哈!别听他们说什么这对腰围不好;只要肌肉结实,腰围有啥好担心的?瞧瞧我的,硬得跟铁似的。咳,我这都扯到哪儿去了?别让我跑题了。哦,对了,该说你的事了,卡拉瑟斯——你的问题在于,你太在乎保持绅士风度了,所以难以取得什么进展。我呢,就没这个问题。这正说明了为什么我能管理一个警察部门,或者一家牛奶桶生产公司什么的,因为他们全都很清楚,要是偷懒耍滑,不老实一点,我就会让他们生不如死。直截了当地说吧,对他们别客气。嘿!我就是这个脾气。
好了,如我所说,星期六早上9点,我的秘书进来后便同我咬耳朵……这是他的一个习惯。五年来,我一直想把这家伙给炒了;更重要的是,我认为他就是第一个厚着脸皮在背后叫我唐老鸭的浑蛋。他把那封信放到了我桌上,见他一脸严肃的样子,我就把信看了一遍。
我问道:“这个伊林沃斯是什么人?”
他皱起眉头,挠了挠后脑勺,终于说道:“应该说是个苏格兰人吧,长官。”
我说:“他是苏格兰人我清楚得很,还他娘的用你说。我问的是,他是什么来头?你听说过他什么吗?《名人录》放哪儿去了?还有,关于假络腮胡的这些乌七八糟的东西是咋回事?屁话!哪有牧师戴假络腮胡的?!”
“噢,长官,这个牧师就戴,”他指出,“说不定是苏格兰的一种礼节。不管怎么说,您打算怎么处理这事?我想了想,觉得还是跟您说说今天上午收到的报告为好。有一名男子,身份还没确定,昨天夜里在韦德博物馆被人干掉了。哈德利警司认为,这封信没准儿和这桩命案有关。”
他向我通报了初步掌握的一些不充分的细节,我听得目瞪口呆,几分钟内都无法反驳他。你们知道吗?我跟杰夫1·韦德可是老相识了,早在他发财之前我就认识他了;我们两人是老乡,出生在萨默塞特的同一个村子里。在废墟遗迹的研究方面,他一直都是个大名鼎鼎的家伙——他宁可陶醉于一堆废墟之中,也不愿在酒店里狂欢——不过,他从前并不像现在这样,总是一副故作高深的学者派头。我还记得杰夫·韦德有一次在高利特尔顿去布里斯托尔的那条路上的情形(路上的尘土有六英寸厚),他身穿一套格子套装,头戴一顶翘边的圆顶礼帽,试图骑一辆前轮大后轮小、车座有六英尺高的脚踏车。一路上他都像踩高跷似的摇摇晃晃,每骑十几码远就会摔下来,而且有一次还摔在了自己的帽子上面,但他总会再爬上去。这就是杰夫·韦德的性格。有一个靠在篱笆上的农夫看到这一情景,显然认为这是自讨苦吃,说道:“您这是何苦啊,韦德先生?”杰夫说:“我已经把自己摔成了该死的瓦片,但上帝作证,就算把自己摔成了该死的笨蛋,今晚我也要骑到布里斯托尔去。”他还真说到做到了——我不是说他真把自己摔成了该死的笨蛋,而是说他真的骑到了那儿。那个时候他已经蓄起了那一嘴大胡子,支棱在两边脸颊上,有如马刀一般;他是个敦实的矮冬瓜。后来,他北上闯荡,靠倒卖床单、枕套或裤子之类的东西,赚了好几百万。杰夫·韦德这人说来也怪,不知道为什么他就是讨厌外国人,特别是黑皮肤的外国人。是的,他现在的主要兴趣应该是在波斯或埃及的废墟上面,不过我猜想,在他心里,外国人死了也没关系:咱们英国人向来如此,而不是现在才这样的。直到今天,我还是忘不了这样一幅画面:杰夫在那条尘土飞扬的路上摇摇晃晃,农夫靠在篱笆上,周围的苹果树正繁花盛开。
我的秘书帕普金斯说道:“还是忘掉那些苹果树吧,这可是一桩谋杀案。咱们直奔主题吧,长官,需要我做些什么?”
我适可而止地训斥了他一顿后,要求他把现有的报告统统送来,并派他去把卡拉瑟斯叫来,跟我汇报一下情况。听完了汇报的要点后(这个汇报重点突出,清清楚楚,这一点待会儿我就让大家见识一番),我忧心忡忡。准确来说是忧心如焚啦。若说这一噩梦般的案件与杰夫·韦德无关,我是怎么都不会相信的,而我们接下来需要听听这个威廉·奥古斯塔斯·伊林沃斯博士的说法。所以,我把其他所有事情都撂在了一边,抽着雪茄,等候伊林沃斯博士的到来。11点30分,分秒不差,就在大本钟敲响的那一刹那,两名警员像押犯人似的把他带进了我的专用办公室,而他则拼命地左顾右盼,仿佛他们是要带他去断头台。
我不知道自己当时期盼的是什么,但他其貌不扬,非常普通,让我感到踏实的同时又莫名恼火。他个子很高,骨瘦如柴——活像一条大号烟熏鲱鱼,就连他那双呆滞的眼睛也有点儿烟熏鲱鱼的味道——不过他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后看着我的时候,倒还真有几分尊严。我没开玩笑,是真的。他生着一张马脸,皮肤有点儿粗糙。说话时会习惯性地把下巴缩到衣领里,这样一来,他的耳根以下就全都是皱纹了。他还有个习惯,就是开口说话时会使劲儿低头看着地上,然后又会迅速抬起头来,以免错过重点。他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副看书时戴的玳瑁框架眼镜;戴眼镜的时候,他的双手有些发抖;另外,戴上眼镜后,他的鼻子显得更长了。他穿着一身褪了色的深色套装,胳膊下面夹着一顶软帽,一头灰白的头发梳得有点歪。当然了,我已经了解过此人的情况了,他平常就是我当时看到的那副模样。此外,我还形成了这样一个印象(而且我一般是不会出错的,我的榆木疙瘩们):别看此人看着拘谨、有礼、和善,说起话来让人不知所云,走起路来摇摇晃晃,但他工作结束后可以突然以别人意想不到的惊人速度,一溜烟跑得不知去向。我别的什么都想不起来了,只记得他站得比近卫步兵团的士兵还要挺直,而且穿的一准儿是11号靴子。
“您是赫伯特·阿姆斯特朗爵士?”他问道,刺耳的声音吓了我一跳。
“请坐,”我说,“别紧张。”
他扑通一声坐在了椅子上,跟中了弹似的,又把我吓了一跳。
“该死,别这样!”我说,“放松点。好了,开门见山吧。”
他小心翼翼地把帽子放到地板上,下巴一缩说了起来,一张嘴就跟机关枪似的。好家伙,嗖嗖的!我记不住他说的那一大串话,所以就引用一下速记员的记录,把整个情形跟大家说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