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庆七年秋

继南方水患之后,北方普遍大旱,多有地方颗粒未收,民心惶惶。又有北面蛮族也受旱灾波及,因此蠢蠢欲动,颇有南下劫掠之意。

大秦王朝内外交困的局面已经初露端倪。

纪晓棠藕荷色的长身褙子外面还披了件水红色的披风,在几个小丫头的簇拥下,正匆匆地走在青石路上。还是深秋季节,却已经如同往年入冬时一般寒冷了。

穿过一道月亮门,前面便是书房。书房门口服侍的小厮看见纪晓棠过来,一个忙向里面回报,另外两个飞跑过来给纪晓棠行礼。

“姑娘可来了,二老爷和三老爷正等着姑娘。”

纪晓棠轻轻点头,在众人簇拥下上了台阶走进书房。

书房里已经拢起了火盆,并不觉得寒冷。纪二老爷和纪三老爷一个坐在书案后,一个则是站在书前,见到纪晓棠来了,两人脸上都露出笑容。

“晓棠来了,快坐下。”纪三老爷摆手将服侍的丫头打发出去,亲自挪了椅子给纪晓棠。

“都坐下说话吧。”纪二老爷就道。

纪三老爷本来是坐不住的,可看看纪二老爷和纪晓棠,也只得耐住性子,跟纪晓棠一起在书案前坐了。

“爹爹、小叔,是万家的船队回来了?”纪晓棠看着要比纪三老爷稳重的多,然而心里却并不是不急的,因此刚一坐下,就问道。

第二二五章 动乱之初

“是的。”纪二老爷笑着点头。

万家船队已经到了南面的泉州港,稍作补给休整就会重新启程,不日就将返回任安。这是万家船队到了泉州之后,立刻打发人给纪家这里,以及万家的本家捎来了消息。

看着纪二老爷和纪三老爷脸上的笑容,纪晓棠也忍不住笑了。

万家船队的归来,无疑是这个肃杀的深秋的一抹亮色,给人带来惊喜和希望。

虽然是这样,但是纪二老爷也有着他的担忧。

“南方大水,北方旱灾,赶上这样的年成,船上带回的货物,只怕…”纪二老爷担心海船贸易来的货物的销售。

“爹爹,这你就完全不需要担心。”纪晓棠胸有成竹。

所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万家船队带回的货物,本也不是普通的百姓能够买得起的。而那些买得起的豪门富户,即便是在大灾之年,也不会就失去了购买力或者购买的欲/望。

很残忍,然而却是事实。

纪二老爷不能不点头。

“而且,将这几船货物卖出去得来的钱,我们可以用来买更多的粮食,到时候就可以救助更多的百姓。”纪晓棠又道。

“是这个道理。”纪三老爷对此很是赞同,“二哥,晓棠,就让我去万家村接船吧。”

纪三老爷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看这次商船带回来的海外珍奇了。

“自然得有劳小叔。”纪晓棠就笑。

“你不必急,晓棠还小,我又离不得家,当然是让你去。”纪二老爷也笑。

三个人在书房说了半天的话,将商船一应事情都商量妥当了。

“还有一件事情,要跟爹爹商量,拜托给小叔…”

秋末冬初,纪三老爷算着日子从清远启程前往万家村。数日之后,纪三老爷带着车队满载而归。跟着纪三老爷一同来清远的,还有万嘉树和他的父亲。如今万家的当家人万老爷子。

纪家是万家船队最大的股东,不过这却是万老爷子第一次来清远与纪家人见面。

万老爷子首先送上了这次货船的货物清单,因为纪晓棠和纪三老爷的嘱咐,这次万家船队从海外带回来的。除了珍贵的珠宝和香料之外,就是诸如八音盒和怀表这些大秦所没有的,被大秦俗称做奇巧机关的小玩意,而在海外,这些都被称为机械。

纪二老爷看过清单。点了点头,又将清单交给了纪晓棠。

纪晓棠将清单从头看到尾,就很满意。即便是在如今的情况下,清单上的这些货物在大秦也是不愁销路的。

看过了清单,众人就坐下商量。这些货物一部分会运到任安的洋货铺子里贩卖,还有一小部分会收到清远的洋货铺子里。

至于其余的部分,则是打算送去京城。

“我已经跟京中联络好了,铺面等一应事宜也都安置妥当。我这里会派能干的管事一同进京,其余事情就拜托给万老爷子了。”纪二老爷说道。

在京城开设洋货铺子,不仅能加快带回货物的流通。同时也方便在京城和清远之间传递消息。而这件事,纪晓棠先前已经跟祁佑年打个招呼。

祁佑年在船队中有投资,京城的洋货铺子也会有他的股份。有威武侯府作为靠山,这洋货铺子在京城也没人敢招惹。

纪二老爷这样,是将最难解决,同时也是万家无能解决的事情都安排好了,万老爷子自然没话说,就爽快地答应了。

“这次小叔请万老爷子前来,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商议。”说完了这次货物的处置,纪晓棠就提到另外一件事。

万老爷子早就听万嘉树说过。纪家这位小姑娘在家中的地位特殊,是位能当家的小姑奶奶,一次对纪晓棠开口说话并无任何吃惊的表现,反而做出认真聆听的姿态。

“我们希望船队稍作休整之后。能够再次出海。”纪晓棠就道。

“这个…”万老爷子摸了摸胡须。

按照一般的惯例,远洋航行的货船归来之后,会有很长的一段休整期。万老爷子本来这次至少要休息上半年,才会再做出海的打算。

“这次不必往远走,只去南面诸小国,占城、暹罗等地即可。置办的货物也只有一项。就是粮食。老爷子回来,应该也知道如今北方干旱的情形了吧。”纪晓棠就道。

“三姑娘是打算,从占城等地运粮食回来贩卖?”万老爷子立刻就明白了纪晓棠意思,一面心中想着,别看小姑娘生长于深闺,且年纪幼小,要说这心思的灵活劲儿他们这些在外面经营的男子们都比不上。

若是往常,很少会有船队这样贩卖粮食,因为收益不多。可是目前的情形却不一样,粮食的价格肯定会一路攀升,这笔生意稳赚不赔。

“万老爷子带人运粮回来,所有的收益我们纪家分文不取。万老爷子带大家赚个辛苦钱,同时也能让少些人挨饿,这是两全其美,也是行善积德的好事。万老爷子说是不是?”纪晓棠就道。

万老爷子听纪晓棠说完,一双眼睛不由得亮了亮,一面就看向纪二老爷和纪三老爷。

纪二老爷和纪三老爷都笑着点头。

“只是有劳万老爷子了。”

万老爷子也是个爽快人,略一思索就痛快地点头答应了。

“二老爷、三老爷和三姑娘都有济世救人的菩萨心肠,我万家都是粗人,却也知道见贤思齐的道理。这个事情,我答应了。”万老爷子同时还表示,运回来的粮食绝不会抬价出售。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何况我万家人也能从中获利。”万老爷子和 都说道。北方大旱,万家村也不能幸免。

“还有一件,这次出海,我小叔想要一同前往。”纪晓棠又道。

“三弟从未出过海,这一路上,还请万老爷子和万兄弟多多关照。”纪二老爷也道。

纪三老爷更是笑着对万老爷子和万嘉树抱拳。

纪家是船队最大的股东,要派人同船前往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只是去的会是纪三老爷。还是让万老爷子和 有些惊讶,而惊讶过后,父子两人不是不高兴的。

“三老爷如今是举人老爷,若肯同船出海。这是再好也没有的事情了。有三老爷这文曲星护航,此去定然一帆风顺。”万嘉树就笑着说道,还说到了海外诸国,大秦的举人老爷,那可是十分的尊贵难得。

纪三老爷身上有了举人功名之后。已经亲身体会到许多好处,如今听万嘉树如此说,心中也十分得意。

这件事,就这样定了下来。唯一需要做的,就是还要告诉纪老太太一声。

纪老太太先看到拿到她跟前的海外稀罕东西,就很有兴致,纪三老爷就趁着她高兴,说了要跟船出海的事。

不出大家所料,纪老太太立刻就不答应了。

“我如今也不大管你了,这陆地上还不够你施展的。又要出什么海。那可是好玩的?别当我什么都不懂,我听你们父亲说过,赶上龙王爷一个不高兴,那就…,你好好在家里,要做什么我都不管你,只是不许你再说什么出海。”

“老太太,小叔这次不往远处走,只沿着陆地在浅海走,往南面去一趟很快就回来。”纪晓棠自然得帮着纪三老爷说话。

“老太太就放心吧。船队里都是风里来浪里去的老手了,人家往西洋去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都平安无事回来了。这次往南洋去,其实是小事一桩。万无一失的。”纪三老爷也忙说道。

“老太太,上次咱们派了跟船出海去的管事伙计们都回来了,这次再打发他们陪同三弟同去,不管怎样,都会保护三弟无事。”纪二老爷也说道。

“咱们家并不缺这个钱,他性子已经够野了。你们还这样纵着他。”纪老太太见大家都赞同纪三老爷出海,就很不高兴。

“老太太,并不是为了赚钱,也不是我贪玩。这次往南洋去,是去采办粮食。”纪三老爷告诉纪老太太。

听说纪三老爷是去买粮,纪老太太就沉默了一会。

“咱们家并不缺粮。我知道你们的打算,到时候咱们俭省些,其余的,你们尽管往外施舍。”

“老太太,你不知道外面的情况。咱们家粮食再多,也不够用的。”纪三老爷说道。

“那是朝廷、衙门的事,哪用的着你操心。你只好好给我在家里,不许再说出海的事。”纪老太太仍旧坚持道。

“老太太…”

纪三老爷跟纪老太太磨了几天,纪老太太见纪三老爷心意已决,她就知道自己是拦不住纪三老爷了,只是仍旧不肯点头。

“看来,只能偷着走了。”纪三老爷背地里,就对纪晓棠说道。

纪晓棠也只能点头。

南洋之行,纪三老爷是一定要去的,而这还只是个开头。

这一天,纪老太太都没见到纪三老爷,心中隐隐猜到了点儿什么,就叫了纪二老爷和纪晓棠到身边询问。

“小叔一定要去,天还没亮,就在老太太远门外磕了头走了。小叔说他一定会平安归来,也请祖母为他保重身体。”纪晓棠怕纪老太太迁怒纪二老爷,因此就抢着说了。

纪老太太倒是没有生气,只是慢慢地眼圈就红了。

“我知道,我拦不住他。他这个脾气跟老太爷是一模一样的,一旦要是决定了什么,就是九头牛也拉不回来。”纪老太太是早有了心理准备,到此刻已经不再生气,而全是对纪三老爷的牵挂。

“二老爷,晓棠,你们告诉我,老三他这次出海,真的只是为了粮食?”纪老太太眼中含着泪,问纪二老爷和纪晓棠。

有时候,不知道才是幸福的。所以,纪二老爷、纪三老爷和纪晓棠早就打定了主意,有些事情,决不能让纪老太太等人知道。

“是的。”纪二老爷就点头。

“是为了粮食,除此之外,小叔也想出去历练历练。”纪晓棠接着说道。

纪老太太瞧瞧两人,之前她心中虽然有些怀疑,但此刻却也相信了他们的话。

“自从上次认得了万家的人,得了洋货,他就没少在我跟前说什么海外方物。他这个性子,我还但愿他不成器些,只在家中,就是惹祸也有限,现在倒好…,罢了,我拦不住他,只能求神佛保佑他。”

纪老太太决定,纪三老爷出海期间她都要茹素,以此显示诚心,求神佛保佑纪三老爷的平安。

她这样的决定,也是对自身的安慰,纪家诸人自然不会阻拦。

从纪老太太的院子里出来,纪晓棠悄悄松了一口气。纪老太太有些左性,但多是在小事上。一遇到大事,纪老太太反而不那么计较了,本能地选择相信,不刨根问底。

纪老太太未必什么都没感觉出来,然而她这样,对她对纪家都是好事。

隆庆七年冬,各地都出现了大量的饥民,盗匪开始滋生,北面蛮族数次试探边境。

清远这一年的冬天,也特别的寒冷。

纪晓棠从纪二太太屋中出来,迎面就觉得寒气逼人。大丫头绣儿忙就过来,快手快脚地帮纪晓棠理了理身上的貂裘对襟大褂,然后又从小丫头手中接过刚添了新炭的手炉,递到纪晓棠的手里,又给纪晓棠拢严实了衣袖,这才退到一边。

纪晓棠往外走,身边除了绣儿,还有程嬷嬷,程嬷嬷身后另有两个半大的丫头,每个丫头手里都捧着账册。她这是刚跟纪二太太禀报过最近的家事,正要打算去前面的议事厅理事。

就有个刚留头的小厮飞快地走来,到纪晓棠的面前行礼问安。

“谢大人来了,二老爷请三姑娘往书房去说话。”小厮向纪晓棠禀报道。

“二老爷叫我过去,是有什么事?”纪晓棠就问。

“回三姑娘,谢大人来借粮。”

谢知县来纪家借粮?纪晓棠眉头微微皱了皱,随即就恢复原状。

“只有谢大人来了?”纪晓棠一边向前面走,一面问。

“只有谢大人一个。”小厮忙答道。

谢知县来借粮,肯定不是谢家没粮吃了。可是纪晓棠再仔细想,也想不到谢知县有什么别的缘故来借粮。

该来的,还是来了。

第二二六章 粮草

纪晓棠走进书房的时候,谢知县正穿着一身官服跟纪二老爷在说话。见纪晓棠进来,两人就都住了嘴,笑着看纪晓棠。

纪晓棠上前给谢知县行礼。谢知县忙伸出手来虚扶了一下,让纪晓棠不必多礼。

“晓棠出落的越发像大姑娘了。”谢知县瞧着纪晓棠,笑的很是慈爱。“我羡慕纪兄,晓棠年纪虽小,却能当家理纪,不像怀瑾,万事还要他娘替他操心。”

“子谦兄过奖了,呵呵。”纪二老爷就笑,一面让纪晓棠坐下。“你谢伯伯来借粮。晓棠,你看看家里还有多少余粮”

“谢伯伯家也缺粮,怎么没听怀瑾哥哥提起过”纪晓棠就诧异道,“既然谢伯伯家要粮,又说什么借字。自然是有我们吃用的,就有谢伯伯和伯娘吃用的。”

“晓棠这话说的我心中暖暖的。”谢知县就笑道,“并不是伯伯家里要用粮。伯伯这次来,是朝廷有命,要各地县官筹集粮食。清远县中,我第一个就想到了你爹爹。”

“原来是这样。”纪晓棠听了谢知县的话,已经飞快地跟纪二老爷交换了一个眼色。“你们我想请问谢伯伯,朝廷筹集粮食,具体是怎样的章程”

除了每年该缴纳的赋税,朝廷要另外跟大户们筹粮,也不是空口白牙,一句话就可以的。

谢知县听纪晓棠问的老到,不由得心中暗暗点头,纪晓棠虽年幼,但却通今博古,明晓世事,绝不是谁可以轻易糊弄的,也就怪不得纪二老爷和纪二太太都放心让她管家,且家里这样的大事也要找她来商量、拿主意了。

谢知县方才跟纪二老爷提出借粮,纪二老爷不置可否,只说他并不知道家中还有多少余粮。需要问过管家的纪晓棠。

这话当然瞒不过谢知县。纪二老爷是不大爱操心这些庶务,然而如今粮食这样的大事,纪二老爷不可能心中没数。叫纪晓棠来问有多少余粮,其实就是找纪晓棠来商量的意思。

“我方才已经跟你爹爹说过了。”谢知县这样想着,表面上却一点不肯露出来,依旧笑的十分慈和。“朝廷筹集这些粮食,打算送去北面,充作边军的军粮。如今北蛮蠢蠢欲动。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大举入侵,而边军粮草不足。我等虽不能上阵杀敌,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为大秦子民,也该出一份力。”

“这粮食朝廷并不是白要,按价收购,等粮食送到北面得了收条,即可来县衙领取价银。”谢知县侃侃而谈之后,又补上了这么一句。

谢知县说的冠冕堂皇,然而纪晓棠却并不是不知世事的无知女子。

所谓的按价收购。其实就是低价收购。比如谢知县在纪家筹集到了粮食,县衙只会派出几名差役,而将粮食从清远运送到北边边军所在地,则需要纪家自己出人出车。粮食的数目,则是以去掉路上的损耗,达到目的地时的数目为准。

而这些低价收购的粮食,最终真正能够成为边军军粮的,十分不过三四,大部分会被人中饱私囊、高价转卖。

这种私弊由来已久,几乎成了定例。而且越是遇天灾人祸的时候就越是猖獗。

而且,任安大旱,本地已经十分缺粮,这朝廷的命令对任安来说。就是雪上加霜。前世因为大旱引发饥馑,继而爆发的民乱,很大程度上,跟这件事脱不开关系。

“朝廷有命,谢伯伯亲自前来,纪家自当尽力。不知道谢伯伯打算要多少粮”纪晓棠低头想了想。就问谢知县。

纪晓棠这样问,谢子谦的脸上竟也显出一些为难的神色来。

“北方普遍大旱,相比起来,咱们任安府的情形还算好些,其中又以清远的灾情最清。”谢知县缓缓地说道,“因此,朝廷摊派下来的份额,就以咱们这颇多了些。”

“朝廷有命,命清远县筹粮五万担,不得已财帛代替。我带领县衙诸人连夜清理清远土地册子,到纪家头上,应该是一万两千担”

谢知县说到这里,一面打量纪二老爷和纪晓棠的脸色。

“确实略多了一些,不过国难当头。我从中做主,就是一万担,不过即日就要备足,准备北运。”

“这么多”纪晓棠微微挑眉。

一万担粮食,别说是今年这样的荒年,就是放在往年,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筹集到的。当然,这股数目对于如今的纪家来说,到并不是问题,因为纪家提前两年就已经在屯粮了。

然而这件事却是秘密,不为外人所知。这批粮食也另有重要的用场,纪晓棠绝不打算现在就将这些粮食拿出来。

那是纪家,以及清远百姓的救命粮。

“爹爹,可否将朝廷的筹粮文书给我瞧瞧”纪晓棠就问纪二老爷。

纪二老爷无奈地笑。

“你这孩子,我这里哪有什么筹粮的文书。”纪二老爷这么说着,目光却看向谢知县。

谢知县已经会意,忙从袖中取出一份文书来。

“正要交给纪兄过目,纪兄就吩咐人去叫晓棠。”

“她小孩子家初次当家,便是这样孩子气的认真,子谦兄不要介意。”纪二老爷这样说着,却已经将文书接在了手里。

纪二老爷看过文书,不发一言,就将文书递给了纪晓棠。

纪晓棠也将文书从头到尾都看了,文书上与谢知县所说并没有什么出入之处。

看过了文书,纪晓棠恭敬地将文书交还给纪二老爷,纪二老爷转而又递还给谢知县。纪晓棠一面就叫丫头送账册上来。

账册送上来,纪晓棠也没有瞒着谢知县,干脆将账册递给谢知县看了。

“谁能想到今年的年成会是这样,往年的粮食早就消耗尽了,只有今年这点儿收成。本打算自家节省些,余下的全部施粥。如今看来,即便是家中一粒粮食都不留,也不够充这十万之数。”纪晓棠慢慢地说道。

“我平日不管这些,这境况竟比我所想的还要糟糕十倍。这可如何是好。”纪二老爷也道。

谢知县这个时候已经一目十行地看过了账册,貌似并不在意。其实却已经将账册上的数目都记在了心里。

“纪兄,这往年的粮食,竟是一点儿也没有存下”谢知县问纪二老爷。

“本来还有些,只是去年晓棠和她小叔两个闹着要投钱到万家船队。我十分没办法,让下面将粮食卖了,筹了些钱。我想着也就这些家底,随他们叔侄俩闹腾去,谁知道会碰到今年的年景如今有钱。也难买到许多粮食,后悔也晚了。”

纪二老爷非常懊恼的样子。

纪家出资船队,开洋货铺子的事情街知巷闻,谢知县自然也知道。而且,纪晓棠给他看的账册和纪家父女的话中都没有丝毫的破绽。

谢知县脸上的表情就更加为难。

“纪兄的难处我也知道,只是为难的并不是纪兄一家。这是家国大事,若是我能做主,也就不会来找纪兄了。”谢知县说的很动情。

纪晓棠看看谢知县,又看看纪二老爷,她知道。谢知县这次拿着朝廷的文书来,如果不将粮食给他,是绝对过不去的。

“谢伯伯,我看这文书上并没有限定一次就将粮食交足,那么可不可以宽限些日子,容我们想法子筹粮呢。如果现在要,就算将我们全部的存粮都拿出来,也是不够。”

“哦,这样”谢知县就有些踌躇。

“还请谢伯伯通融。”纪晓棠紧接着又道。

“晓棠这样说,我只好尽力而为。只是”

“我们也不会让谢伯伯为难,会立刻着手打发人出去买粮。在那之前,就按谢伯伯先前说的日子,我们先想法子筹集出三千担的粮食来给谢伯伯送往北边。也能解燃眉之急。”纪晓棠就转过身去,跟纪二老爷低声商量了一会,这才转回头来说道。

“子谦兄,你是知道我的。这种事情上,自然不遗余力。这实在没法子,子谦兄先收下这批粮食。余下的让我去想办法。”纪二老爷也很诚恳地说道。

谢知县想了想,这确实是当前纪家所能拿出的所有存粮了。其余的,纪家也需要花费银钱去买。现在的粮价,几乎是一天一个样,即便是这样,要买足其余的七千担粮食,也不是简单的事。

纪家这次是要破财了。按照他的计算,纪家如今的浮财也不会太多,要买足剩下的七千担,这银钱从何而来

谢知县的嘴角忍不住微微翘起。

“好吧,就依纪兄和晓棠。”谢知县痛快地答应了。

说定了粮食的事,谢知县并没有在纪家久留,而是很快就告辞离开。今时不同往日,别的大户那里,他也要亲自走一趟,以确保按期将粮食筹足。

送走了谢知县,纪二老爷和纪晓棠重新回到书房中坐下。

“三千担粮,罢了”纪二老爷对着纪晓棠欲言又止,只轻轻地叹气,满脸的沉重。

“爹爹可是觉得多了”纪晓棠就问,“我也认为多,然而不这样,谢伯伯那里可不会放过咱们。”

“你说的是。”纪二老爷当然也明白这个道理,一面又压低声音问,“晓棠,你看那文书,可看出什么破绽没有”

纪二老爷这样问,纪晓棠就知道,他们父女两人想到了一处去。

“表面上看不出什么大问题,除非谢伯伯胆子大到假造文书。”纪晓棠就道,也正是因为没在文书上看出问题,纪晓棠才肯给这三千担的粮食。

“我就疑他假造文书。”纪二老爷皱眉说道。

“爹爹这话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