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手里的碗:“这碗汤已经进了我肚子了,给你另盛吧。”不等旁人动手,竟拿着自己的碗盛了一碗羊肉汤递给韩嫣。

“…”

“怎么不喝?孤盛的不好?”

不是这个原因好不好?一样的饭,谁盛不是盛?可你用你的碗盛汤给我,把我的碗给扣下来算怎么回事儿?

“别别扭扭做什么呢?”

“没,好。”接过汤碗,硬着头皮,在刘彻的目光里喝光。心里悲愤莫名,居然要喝他的口水汤。

无数次争吵与劝解中的一次突出案例,落幕。

夜里躺在床上,韩嫣总结:皇家的夫妻吵架,不是那么好劝的。劝一方的时候不能说另一方的坏话,防止传到另一方的耳朵里。劝完了,这赏也不是好领的。领一回赏就得跪下谢一次恩不说,最可恨的是发赏的时候,还要被赏东西的人再考察一次,表白一下自己。真是累死人了。还是自己家里好,没那么多小费拿,却不用过得提心吊胆。

宫里却有另外的看法。有了韩嫣,刘彻、阿娇吵架的次数虽然没有太明显的下降,不过,每次持续的时候却大大缩短了,这让韩嫣在宫里大受欢迎。同时,王皇后一系和长公主一系都从自己的角度对韩嫣表示肯定,也让韩嫣的日子好过不少。景帝也表示出赞许,这年头以顶撞皇帝展现自己鲠直的人不少,以讨好皇帝来获取好处的人也不少,剩下的就是些平庸的,能既讲究方式方法又坚守原则的人不多了。这孩子既能劝解,说的又是正理,还不让人生气,挺好。

如果日子能这么过下去,也还不错。

只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天,刘彻和阿娇倒是没吵架陈午病了,阿娇回娘家住几天,想吵都吵不起来。是韩嫣自己,有了麻烦。

第37章 长大

堂邑侯陈午,挺窝囊的一个人。除了奴婢,整个堂邑侯府里,论地位他是倒数第二倒数第一的是他的嫡长子陈须。这世道!

老婆,是长公主,他惹不起!女儿,是太子妃,他更惹不起!小儿媳妇是公主,还是惹不起!连带着被老婆宠又娶了太子胞姐的小儿子地位都比他高。他又没有能拿得出手的军功、没有耀眼的才干,受的窝囊气着实不少。一家之主,本该是当家作主的人,现在却憋屈得要死,反差实在太大。因此,过了三十岁后,就一直病病歪歪的,偏偏病了又不死,半死不活的吊着,活受罪。

进入六月,天气越发炎热,陈午的病情忽然显得沉重了,眼看快不行了,阿娇便随馆陶长公主回去探病,临行,嘱咐:“韩嫣,你给我看好了彻儿,出了事儿,我可要找你算账的。”把丈夫放给一个不会出歪主意的同学,韩嫣算是整个汉宫里能让阿娇放心把丈夫相托的人了。

刘彻在阿娇的高压之下,面带难色,非常愉快地搬到韩嫣屋子里。第一天晚上,两人赶走了所有守夜的人,窝在被子里聊天。在被窝里伸个懒腰,刘彻显得非常轻松:“终于能松快一下了。”韩嫣无语。

“你别这样啊,咱们能有个喘气儿的机会可真不容易,干嘛嘴巴闭得紧紧的?”刘彻伸出手,孩子气戳戳韩嫣的唇,在韩嫣反应过来之前又缩回了手,引得韩嫣瞪眼。

刘彻吃吃地笑,像只偷腥的猫,一瞬间,让韩嫣以为那个在猗兰殿里的小猪又回来了。这么放松的表情,也只有在年幼的时候才得见,今天,刘彻很放松、很开心。这段婚姻,究竟是怎么了,能让刘彻一见阿娇离开便高兴成这副德行?

心下感慨,见幼年同伴如此辛苦,韩嫣也不忍心再给他泼冷水,只得不顾六月盛夏的炎热,回抱住任性的太子。

“哎,你说,她不在,咱们明天去哪儿玩儿?”刘彻果然精神很好。语气活像个脱离教导主任控制的学生。

这会儿不降温是不行了。“岳父大人病重,你还想着玩儿,当心后院起火。”韩嫣没好气地回道。你们吵架,我又得夹在中间受气。

“你别扫兴了行不行?”刘彻没了兴致,有些生气。

韩嫣心里翻了个白眼,道:“真想找点儿不烦心的事儿做?”

“当然!”

“明天做完了功课,晚上回来我给你做解暑汤,然后咱们一块儿做风铃玩儿,阳信公主不是要给你添外甥了么?亲手做的东西,保准大家都喜欢。”

“风铃?”

中国最早的风铃,见于史载是在唐代,以碎玉等成串挂在屋檐下,风吹而动,可以观测风向,也可以示警。佛教庙宇也有类似的东西,声音清脆好听。汉代还没有见到有类似功能的东西,韩嫣自己动手做了一个,木头削成八角屋檐状,每个角底下用绳子系着垂下一根半尺长的空心细铜管儿,中间垂一根系着铜铃的细绳,铃铛底下还缀上个中国结。当成韩说周岁礼物挂在摇篮上头,吸引宝宝注意力。年幼的韩宝宝非常喜欢。

韩嫣少不得又解释了一回。

“据说钟声能祛邪保平安,这个东西,也就取了这点意思罢了。况且,带响动、色彩鲜艳的东西,小孩子都喜欢的。”二周岁韩宝宝得了韩嫣亲手缝的花纹斑斓的黄布老虎就挺高兴一家子的女人被韩嫣居然会做针线吓了一跳。韩嫣的手艺其实不咋地,也就钉个扣子,补个洞,做个民俗手艺里常见的布老虎的水平,不过,对个男孩子来说,足够恐怖了。

“是么?”刘彻的兴趣不太大,又有些蔫蔫的。

“是。”韩嫣努力想劝说刘彻老老实实呆在宫里,“明天臣做一个给殿下看了就知道了,自己做的东西,想着就高兴。宫里材料足,还能做得更好呢。”

“你?亲?手?做?”

“当然。”

“先做个给我。”

“好!”干脆利索的回答,生怕刘彻反悔。

刘彻满意了,抱着韩嫣蹭蹭,开始睡觉。

次日,刘彻一整天都精神饱满,哺食过后,拉着韩嫣便要让他做风铃。

早起的时候,便吩咐下去准备的材料已经送了上来一共二十二个青铜铸的径寸大的小铃铛,一捆粗粗的红线,半径一尺,周边儿钻了二十一个孔的顶盖。

刘彻在旁边看着韩嫣动手,先取二十一个铃铛,截二十一段长短渐变的红线依次串好,呈螺旋上升的形态,调调线绳的长短,嗯,线条很漂亮。剩下的一个挂中间,拿红线打个中国结韩嫣就会做最简单常见的那一种结,再把中国结挂中间那个铃铛底下。

拍拍手,左右端详,大功告成。

回过头,却刘彻在发呆。

推推他:“殿下?”

“啊?哦,真漂亮,底下的那个是什么?”

中国结!这年头“中国”这个词还在定义不明呢。“如意结。平安如意的意思。”

“挺漂亮的。能单做个结子么?”

“行啊。”顺手截了红线,编了个结,递给刘彻,“成了。”

刘彻接过,系在腰上,很开心:“这个是我的了!来,咱们做一个给皇姐,唔,要做就多做一些,认识的人都送!反正材料备得足。”

“这个结子怎么编的?你弄慢点儿,我还没瞧仔细呢。”

“就是这样啦,从儿穿过去,其实很简单,重复同样的动作,然后收口就行了…”

手工课中…

婚姻像围城,里面的人很想突出重围爬出来。这点在刘彻身上就非常明显,老婆不在,他极是高兴,旁人看不出来,韩嫣却知道,刘彻最近那是充满了干劲儿,连带着太子宫的空气都跟着快活了起来,唯一的解释就是牢头不在。

开心的日子在得知阿娇还要再照顾陈午一段时间后,变得更开心了。

这时,一件让韩嫣不那么开心的事情发生了韩嫣,他,他,他,用平阳公主说刘彻的话就是“初通人事”了,直白的说,他终于可以被称为真正的男人了男性进入青春期后的第一次出现了。更糟糕的是,事情发生的时候,他正和刘彻排排睡!

韩嫣一直对这具男性的身体缺少应有的自觉,能学会站着解决水库泄洪问题并且自己坦然地洗澡已经是他的极限了。虽然知道男性生理问题,可鸵鸟的心态让他一直回避这个问题。一直清心寡欲,这方面的问题也没有显现出来。

瓜熟总有落蒂时,水到自有渠成日。一直被下意识忽略的问题,在最不适合的时候显现了出来。

这天,赛马又输了一回终于在棋盘上找回自信的刘彻躺下了还不安生,抱着韩嫣乱扭,韩嫣嫌热,推他,两人正打打闹闹的时候,韩嫣觉得不对劲儿,刘彻也发现了称得上是零距离的接触,刘彻又是过来人,发现不了才是怪事儿。

韩嫣先是傻了一下,然后呆呆地看着刘彻,眨眨眼,突然,明白了过来!轰的一声,脸上开始冒烟。

刘彻却笑了:“怎么了?这不是常有的事儿么?”

韩嫣傻傻地摇摇头,我这是头一回!

刘彻也觉出来了:“你不会?…以前…都没有过吧?”

韩嫣觉得这会儿连脚趾头都烧起来了,扯起被子罩住了头,天啊!劈道雷下来让我再穿了吧!这回穿成个女的,我还有点儿经验。

刘彻忍住笑,把韩嫣从被子里挖出来夏天的被子,挖人简单得很。

“真是头一回?”看着韩嫣连羞带恼憋得通红的脸,怰然欲泣带着点儿嗔怨的眼,心中一荡,凑过头去,在韩嫣耳边轻道,“弄出来就好了,没人教过你么?”

当然没人教过!穿之前是连男朋友都没有的女生,生理知识停留在字面上。穿之后,还没等回过神来,父亲大人就撒手西去了,跟韩则还没亲近到能讨论这些问题的程度,韩嫣自己脸皮也薄,又刻意忽视这方面的事,今天是第一次,怎么知道要怎么做?用手?手在抖!

韩嫣更羞愤了!

刘彻见状明白了七八分:“没事儿的,我教你。”

…因为河蟹,省略若干字,声明,这两只目前是CJ的“朋友”刘某人帮他家伴读“觉悟”…

看看羞愤欲死的韩嫣,亲昵地拍拍他的脸:“起来啦,粘乎乎的,睡着不舒服,让人换下铺盖。”

“不要!”韩嫣终于找回了自己声音的主控权,只是两番折腾下来,没力气大声说话,抗议的语气听着像是撒娇。恨得韩嫣直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刘彻只是笑笑,起身,拉起韩嫣,两人一块儿下地。瞄了一眼两人狼狈的下身,韩嫣又没有了勇气。

唤来六儿和阿明:“去,把铺盖都换了。”当着他们的面儿,调笑韩嫣:“你也真是的,这有什么好遮掩的?好啦,今日通了人事,有什么好害羞的?都这么大年纪了,成了真正的男人应该骄傲才是。别惹人笑话了。”

六儿和阿明显是知晓些生理知识的,闷头轻笑,韩嫣更加无地自容了。

换好了衣裳铺盖,刘彻依旧留在韩嫣屋子睡大头觉。韩嫣已是身心俱疲,居然也睡着了。

自此以后,韩嫣见着刘彻总有些不自在,下意识地离他远些。情况不正常到所有人都有所发觉了,太子宫诸人见到韩嫣也会指指点点,让韩嫣越发抬不起头来,总觉得人家已经把他归入坏人一类了。

这一日,王皇后召韩嫣到椒房殿。

“你这孩子,也是本宫看着长大的,怎么小时候别扭,现在还这么别扭?”王皇后像是忍住了笑,“你那事儿,大家都知道啦,害什么躁啊?长大了,就得这样,不然怎么传宗接代?”

?韩嫣睁大了眼。

“行啦,别不好意思了,你这一不好意思,彻儿也跟着不好意思了去。阿恬,你跟阿嫣说道说道去吧。”

“喏。”田恬的声音也是憋笑憋到跑调。

两人躲到一边。田恬清清嗓子,开始传道:“咱们男人吧,你现在这样,就是男人了,知道吧?那个,殿下那天教你的,咳咳,就是这么回事儿。你家里嗯嗯,父亲早逝,又是守孝什么的,没人教,不知道,这不是什么坏事儿。当然啦,你要是有个女人就知道这滋味了…#%!?%!@^…&…”

总之一句话,韩嫣现在成了大家取笑的对象。原因是,发现自己成为“真正的男人”之后居然害羞!进入青春期的同龄男生之间,有些亲昵的举动也是正常,也常有类似带点颜色的交流,可韩伴读大人居然把被太子殿下这种表现同学关爱的方式给吓到了。这伴读大人从小就害羞,今天看来,可真是个不关心乱七八糟事情的正经好孩子啊~韩嫣当了半天鸵鸟,以为大家把他和刘彻躲屋里那回事想歪了,没想到,大家没想歪,反倒是他自己想歪了,白担心了半天。

偏田恬又balabala地说了一堆有的没有的,韩嫣更是觉得丢脸。心下暗咒:你这个混球,活该被阿娇踹出太子宫!她不把你装垃圾袋里给填埋了真是对不起我这样勤劳正真又善良的劳动人民!

话说,对着一惯以乖宝宝形象示人的韩嫣,宫里长辈是看他长大的,皇宫里的小男孩子,很久以前就只剩下他和刘彻两个了,他又比刘彻乖很多,就一个儿子的王皇后,还真有点拿他当子侄的意思在里面。没人想歪他!

囧了!天雷!韩嫣一时间风中凌乱了。

想了想,自己真是做了小人了。再见刘彻有点不好意思。

“知道啦?”刘彻没好气。

点点头。知道错了的乖小孩低着头一声不吭。

“不再躲着我啦?”

再点头。你对我没什么不好的想法,是我受历史影响有点被迫害妄想了…

“还不上马,跟我再赛一场?你这几天心不在焉的,我都不敢拉你骑马!”

“你想输还不容易?”想通了的韩嫣,终于恢复了在刘彻面前的状态,梗着脖子掩饰尴尬。粉红的耳朵,泄漏了些许情绪。

刘彻狡黠一笑:“谁输谁赢,比过了才知道!走!去上林。”

“好!”

睡我上铺的兄弟,给我烟抽的兄弟…不知怎么,就想起这么首歌来了,日子久远,想是前世听过,词却已经记不全了…韩嫣一笑,记不全,就不再费神想了吧。

第38章 交待(上)

七月天气渐凉,陈午病情又转好了,看样子一时半会儿死不了,阿娇匆忙回到了太子宫。绕着刘彻转了两圈,没有发现异常,便放刘彻和韩嫣去跑马了。韩嫣心知,阿娇之所以没有一回来就黏上刘彻,是因为她还要询问一下留在太子宫的心腹,到底,刘彻这一个多月有没有“很老实”。

一个多月以来,阿娇实在没时间回宫突击检查太子妃殿下出行怎么会微服?太子妃的鸾驾摆起来,从城北的堂邑府到长安城最南边的未央宫,单走路就要走半个时辰,太子妃回宫又不能跟逃命似的赶吧?得慢慢走,这一下时间就更长了。陈午还病着,时不时表演一下病危,阿娇又不好离开得太久。要是她离开这段时间,正好陈午死了。太子妃为了捉奸把自己病重的爹扔下不管,致其死亡…所以,阿娇一时兴起表现孝道回府侍疾后,便被拘在了堂邑侯府里。心急得不得了,一回来便开始整顿内务。

这样的事情很没水平,刘彻不是傻子,相反,他在宫廷中生存的能力比绝大多数人都要强,太子宫里哪些人是阿娇的心腹,哪些人又可能是谁的暗线,他心里绝对有数。怎么会轻易就让阿娇给拿捏住了?后宫里的门道,他斗不过老娘,还能斗不过老婆?

果然,阿娇这次的询问,如同往昔,都只是她的怀疑而已,没有任何把柄能让她抓住。事实上,刘彻一直都很乖景帝身体一直不好,许多政事渐渐压到刘彻手上,许多事情都要刘彻来处理,刘彻就是想“不乖”,也没有“不乖”的时间。至少,韩嫣与刘彻整日形影不离,近距离观察,没有发现刘彻对哪个女性“有什么想法”。

阿娇大悦,认为韩嫣很尽职,之前她也颇听到了前些时候韩嫣的糗事,更加放心的让韩嫣跟刘彻呆在一起韩嫣自己都不懂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怎么会带坏刘彻呢?

阿娇回来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宫里渐渐没什么人再拿韩嫣的糗事说笑了,虽然说流言要经过七十五天才能消散,不过,那是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如今,有了太子妃的回归,太子夫妻之间的情感问题才是大家关注的重点。

话说,若非因为跟着刘彻住在一处,韩嫣的个人问题也不会得到那么多的关注。如今,阿娇回归,韩嫣着实轻松了不少。

也所以,七月底的秋风中,韩嫣品着阿娇送的绿茶,在夕阳下缓啜。

自从韩嫣的新式制茶法为宫中接受之后,今年的贡茶便改成了炒制的茶叶,而不是一向以来的荼饼,喝法也改成了冲泡。阿娇高兴,便送了足一斤的好茶。“难得彻儿有投缘的狐朋狗友,你就接着跟他一道混吧。”阿娇如是说。

这算是得到阿娇比较肯定的评价了,韩嫣品着香茗,安抚自己最近饱受刺激的脆弱心脏。

这样的结果,真是皆大欢喜。

阿娇回宫了,一切又恢复到往日的形状,刘彻也由暂住韩嫣寝室改为坚守太子宫正殿,做回了好老公。一个月以来,一有机会便偷偷摸摸扒在韩嫣寝室门外伸头探脑的漂亮宫女也不见了。

要说改变,也就是太子夫妻争吵的次数直线下降!这倒不是阿娇改了性子宽容了,也不是刘彻改了性子老实了,最主要的原因是景帝的病越来越重,眼瞅着快不行了,小夫妻两个忙政事、忙侍疾、忙安抚宫中、朝廷,忙得不可开交,照面的时候也是商量着今天父皇病情如何,上午太后很是担心之类,没有什么争吵的机会。

景帝的病这次实在不好,早在废刘荣的时候,他的身体已经显出颓态了,只是那次他挺了回来。这回,韩嫣算了算汉武帝登基的年岁,再想想景帝如今的情状,几乎可以确定,这位陛下活不了一年。

后宫诸人虽然不知道历史,也能从御医沉重的脸色上看出事情不妙。凡是给皇家看病的,无不把病情往狠里说,到最后,治好了,是他们水平高,治不好,是病太重。所以,诊断的时候都是一副阎王脸。别被他们吓住,要判断他们说的是不是真的,其实从他们的脸上也能看得出来,当他们不再装严肃以吓唬病人家属为乐的时候,那就是相当严重了。比如现在领头的老先生已经是一副如丧考妣的神情他已经开始担心治不好皇帝要负的责任了,景帝的病实在是不乐观。

大家心里都有了数。景帝也明白,不光是因为医生的诊断,一直跟景帝过不去的征兆、天象,此时也来插了一脚“中元二年秋,大旱。衡山国、河东、云中郡民疫。后三年十月,日月皆赤五日。十二月晦,雷。日如紫。五星逆行守太微。月贯天廷中。”冬雷阵阵、日月变色、五星逆行…这么多乱七八糟的,全不是好兆头,大家看景帝的眼神,大约都把他当死人了。

景帝也在做最后的安排。之前以年景不好,关中乏食为借口,已经让诸侯各归封地了,免得有人借皇帝驾崩,太子登基的空档生事。留在长安的诸侯王也只有轮到今年回朝觐见的现任胶东王刘寄。就是刘寄,也是刘彻生母王皇后早逝的亲妹妹小王夫人的儿子。

后元三年“正月甲寅,皇太子冠。”

景帝强撑着病体,为刘彻举行了冠礼。按礼,男子二十加冠,以示成年,可以娶妻生子、继承家业。刘彻这是例外,今年才十六,老婆却是早就娶了人还没到法定成年的年龄。如今,景帝强行为他加冠,为的就是向天下表示:太子已经成年,有能力自己处理政事了。潜台词:大家都少蹦跶,别想着母后临朝、叔王辅政之类的事情,我的儿子很好!

冠礼,本就是极其隆重的成人典礼,最主要的仪式就是加三次冠,缁布冠、皮弁、爵弁,依次按程序戴到受礼者的头上。冠礼前要卜吉日、沐浴…作一系列的准备工作,这些可以交给专门负责的人准备。太子冠礼的繁琐程序却很是考验每个参与者的体力,每加一次冠,都要念一段祝词,做一系列的动作、礼拜、应答。底下的大臣因为可以参加太子的冠礼大典而兴奋得像是打了鸡血,丝毫不见劳累。韩嫣长这么大还没见过冠礼,对此颇有兴致,年轻人体力也好,没有什么不良反映。刘彻因为宣告自己成年,可以自己当家作主也很兴奋。唯有主人景帝,病得七死八活,还得全程参加,最后一道程序刚结束,便被人抬回了宣室。

皇太子的冠礼被笼上了一层阴影。景帝陷入弥留。

刘彻等人衣不解带,守在景帝榻前。侍奉汤药是可以省了,景帝已经咽不下任何东西了。等死而已。

几日后,景帝忽然醒了,气色极好。陪着刘彻一起看护病人的韩嫣心里冒出“回光返照”四个大字。

“父皇!”刘彻很是惊喜,“传御医!快!”

景帝摆摆手:“不用了,父皇怕是不行了。”

“父皇!”

“听我说!”

韩嫣见状,忙向春陀递个眼色,两人便要离开听皇帝临终遗言,真是不想活了。

“你们两个留下!”

?!!两人止步。

“春陀。”

“奴才在。”

“你跟着朕几十年了,宫里许多事都在你心里,以后你继续跟着太子吧。”不太傻的皇帝是不可能放任后宫脱离自己的掌控的亲儿子还养在后宫呢,就是不在乎孩子他娘,就算皇帝不用别人养老,那也得在乎给自己送终的人啊自然有自己掌控后宫的门路。这门路算是正式被景帝交给刘彻了。

“喏。”春陀不敢推辞,伏在地上。

“彻儿,春陀与朕少时为伴,是个可以放心的人。”

“儿臣明白。”

“春陀,去把内殿那只红色的匣子拿来。”

“喏。”

少时,春陀捧着只不大的匣子回来,放到景帝榻前,打开,却是几卷竹简,韩嫣觉得眼熟。剩下五个陶罐就更熟了最初进花茶的陶罐。

景帝依次拿出陶罐,摆在身前,忽地拿起榻边拂尘,压碎了其中一只,把另一只推到韩嫣面前。韩嫣微微抬头,见前面的是竹,后边三个是菊、梅、莲,碎的,自然是玫瑰了。心中一颤,忙又伏身。这年头,牡丹还是风骨的象征呢,其他的花,说法儿跟后世也不大一样。这玫瑰,因着色泽鲜艳,多为女子所爱。

“明白了?”景帝的话还是让人摸不清头脑。

“韧而有节,虚心向上,根正秉直。君是明君,臣为诚臣。如幼年愿,建留侯功。”

“这些都是你写的么?”几册竹简闪入眼帘,打头一卷写着“论兵制”,却是韩嫣与刘彻谈得兴起时,被刘彻逼着整理的一些建军计划。最主要的一条就是:一切命令听指挥,国家统一练兵、统一分配、统一训练军官,不让将军有固定的势力。余下的几卷自是“对匈奴”、“参谋”、“战略战术之别”、“军政分离”、“财政独立”、“后勤军需”什么的了。都是些后世大路边儿的常识,韩嫣与刘彻聊天时就顺嘴说了出来,其实,他也不知道到底合不合用,只是觉得经过两千多年总结出来的东西,终归会有先进的地方。

“回陛下,是臣一愚之得。”

“唔,这些办法是有点意思,只是,要怎么做还得细想,石渠、天禄任你借阅,你再好好琢磨去。让兵士全都识字,可不太现实,竹简不易得,你要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