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女临门:暴君的伪善皇后上一章:第 144 章
  • 贵女临门:暴君的伪善皇后下一章:第 146 章

镇上的钱秀才特意来窜门。

唐大满给了唐母十两银子又一百两银票,让她预备席面,款待族人、乡邻。

唐家从邻家买了一头大肥猪,宰杀之后摆了流水席面,恭贺唐大满高中归来。

素纨与唐大满一商量,决定在唐家正房东西两侧各建两间体面新房,自然不能再建茅草屋的,要建成像族长家那样的砖瓦房,不怕风吹雨打,因是盛夏,乡里没甚农活,召集了人手,备了木头、砖瓦后,着人瞧了吉日就动工。

钱财充盈,建起来很快,寻来的匠人全是相熟的,不是族人就是亲戚,乡下人淳朴实在,建屋的速度更快。

第233章 回乡记5(二十四更)

钱财充盈,建起来很快,寻来的匠人全是相熟的,不是族人就是亲戚,乡下人淳朴实在,建屋的速度更快。

唐家的伙食开得好,素纨每日一大早就让长随小厮柱子骑马去镇上割猪肉,也至没几天,大平镇的石屠夫都知道:唐家村的榜眼大人家正在造新屋,天天都有十几个人吃饭,每日要割十斤猪肉。

东厢房两间起好屋,三间正房茅屋就拆了,再打基重建。

唐小寒、袁秀才因着唐家有事,也在唐家帮忙。

袁秀才早前瞧不起唐家,经不住唐大满出息了,不由得高看起眼。因着唐大满入仕,唐小寒摇身一变,成了官家姑娘。袁秀才在这一月中,往唐家村跑的次数比过往数年加起来的还多。

唐小寒留在娘家帮忙,招呼匠人们抓紧赶工,她多是忙着灶上的活。

素纨的厨艺极好,挽着衣袖做的菜,所有人都爱吃。她学会了做蜀菜,唐小寒这个教的师父还不如素纨的手艺,被众人打趣了好些日子。

宴请唐大满的乡绅颇多,但因唐家造屋,唐大满都一一谢绝,直说待家里新屋建起来,定会登门拜访。

因着唐家荣耀,唐惊蛰成了香钵钵,这些日子登门说媒的几乎要把门槛给踏断。

更有两家的姑娘直接跑到唐家来帮忙,一副来势汹汹要把唐惊蛰给拿下之状。

素纨与唐小寒在厨房里忙碌。

唐小寒打下手,绣菊看火,绣梅则负责给修房的匠人、帮工送水帮衬。

唐小寒指着外头穿着蓝底白花葛布衣裳的村姑道:“那是七叔婆娘家的侄孙女,姓胡,叫胡秋花,今年十七,性子泼辣。前些年我们家穷,七叔婆就曾说把她大姐春花说给大哥,胡家瞧不上。而今二哥出息了,胡家三丫头秋花倒是瞧上了,可我大哥又不喜欢,说胡秋花模样生得不错,在胡家村那是懒出名的。”

七叔婆,是族长家的,口才了得,就是她给娘家侄孙女胡秋花与唐惊蛰说媒。

唐母没说应,也没说不应,只说要再思量思量。

七叔婆就提了个头,胡秋花听说唐家在建新屋,自己走了五六里的路来唐家村帮忙。

唐小寒道:“大哥老实,娘的意思是给他订石樱桃。”

另一个来家里帮忙的,是离大平镇不到三里的石家湾姑娘,说媒人是唐母娘家的嫂嫂,这石樱桃正是唐母嫂嫂娘家的侄女,说起来都是亲戚。

石樱桃话不多,但干活麻利,不像胡秋花嘴巴甜,做什么不像什么,又爱偷懒耍滑。这几日帮忙下来,素纨在一边冷眼瞧着,石樱桃比胡秋花强,可乡下妇人,性子太柔和是要吃大亏的。

唐小寒道:“我倒觉得石樱桃当大嫂不错,娘的嘴巴就是厉害的,再娶个像胡秋花这样嘴厉的,只怕一天三顿吵。胡秋花别看在外头嘴儿甜,在家里,三天两头和她两个嫂子骂架,半点不肯服输,她要过了门,娘还不得被她给气死。”

这会子,绣梅送了茶水到外头。

石樱桃接了茶水正要喝,胡秋花一个踉跄冲过来,将茶水撞了石樱桃一身。

石樱桃大叫:“胡秋花你什么意思?”

“我不是故意的。”

胡秋花走近茶壶,自己倒了碗凉茶,看着别处,阴阳怪气地道:“有些人啊,就是不要脸,跑到唐家村来抢男人,唐惊蛰是我的,你赶紧回家,别在这献殷勤。”

“胡秋花,你才不要脸。我与唐大哥都合了八字,只待唐家新房造好,就要订吉日成亲,他是我正正经经的未婚夫,我过来帮忙这是天经地仪的事。”

胡秋花跳动起来,“嘴巴两片皮,你一张一合就胡说八道,看我不撕烂你的嘴。”她一转身,直接扑向石樱桃,吓得绣梅赶紧闪开身。

两个村姑纠缠到一块儿,在地上翻来翻去,一会胡秋花在上,一会儿又是石樱桃在上,让旁边立着的唐母想拉开人,也不知道拉谁。

素纨轻叹一声,“婆母还是说明白的好,都是乡里乡亲又沾亲带故的,让人平白生了误会,岂不是连亲戚都得罪了。”

唐小寒道:“我亦这样劝过娘,可她说正好看看两个姑娘的脾气品性。娘嫌胡秋花太懒,嘴儿太厉害;又嫌石樱桃太闷,不爱说话。说这两人综合一下,就是顶顶好的。”

石樱桃这会子似被触怒,压住胡秋花又打又扯:“不要脸的是你,还说我不要脸。要不是我与唐大哥合了八字,又说定了,你当我会来唐家村?想抢我的未婚夫,你当我石樱桃好欺负,自己送上门的,还骂别人…”

石樱桃这会子骑在胡秋花身上,嘴里噼哩啪啦地骂着,丝毫不服软,哪里是那种太闷、不说话的人,只是不想说话,惹着了,这也不是省油的灯。

七叔婆听说自己的侄孙女与石樱桃打起来,放下手里的活就来了唐家。

刚进来,石樱桃与胡秋花已经被人拉开,两个人相隔了丈许远,两人头发凌乱,胡秋花脸上还有被挠破的印痕。

七叔婆道了声“我的个天”,拉着胡秋花上下打量,“不是来帮忙的,怎么打起来了?”

胡秋花“哇”的一声大哭起来,指着石樱桃道:“这不要脸的,非说她和唐惊蛰定亲了。”

石樱桃气势十足,“我姑母保的媒,我姑母是唐大哥的大舅母,我奶都给我们合了八字,说是顶顶好的天作之合。要不是如此,我作甚来帮忙?你不要脸面,当所有人跟你一样?”

七叔婆扭头问唐母,“唐毛媳妇,你说句话?”

唐母拖着不定,是想着家里日子好了,许能定个更好。早前就亏了唐惊蛰,怕断了他的香火,只得娶个傻女为媳,家里今非昔比,唐大满高中入仕,又娶了个有钱的媳妇,日子定会越过越好,这好姑娘自然是一个比一个的好。

唐母举棋不定,心里权衡着如何回答。

唐大满则拉了唐惊蛰过来,“大哥,你说,你想订哪个,再这样拖着指定不成。”

胡秋花心想:原来还没订亲。这个石樱桃说得煞有介事,好像过几日就要过门的样子,还挠了她,当即不哭了,厉声道:“不要脸的,自己贴上门,还打我?你也没订,怎么有脸说我?”

唐母觉得让唐惊蛰拿定主意是对的,“大儿,你说话,两姑娘都为你打起来,你表个态。”

第233章 回乡记6(二十五更)

唐母觉得让唐惊蛰拿定主意是对的,“大儿,你说话,两姑娘都为你打起来,你表个态。”

唐惊蛰一脸涨得通红,结结巴巴地道:“我…我看上田家村的田五月了,我…想娶她。”

田五月是哪个?

所有人愣在原地。

只听胡秋花尖叫一声,指着唐惊蛰骂:“没出息的!真是没出息,那个女人因无子不出被婆家休回娘家,连她哥嫂都不待见,你居然看上她了。”

唐大满一脸释然。

梁素纨这才回过味:原来田五月是不育被休的弃妇。

后来,唐大满告诉素纨:田五月是上庄田家村村长家的姑娘,早前许的人家是县城一个小户人家,过门四年没能生下一男半女,被婆家给休了。他离开家的前一年,发现唐惊蛰突然变得或喜或悲,有一次,他觉得奇怪,跟在唐惊蛰后头,发现唐惊垫跑到上村河边等田五月,待田五月到后,唐大满意外地发现自家大哥正帮她洗衣裳。

田五月的亲娘早逝,后来田村长娶了继室。田五月有一个哥哥,原与哥哥的感情极好,后来哥哥娶了嫂嫂,对她没那么好了。

县城有个姓李的小户人家,略有家资,李家少爷会读书识字但没考上功名,小时候因生病落下瘸腿的毛病。因薄有家资,愿意嫁入李家的姑娘还是不少。

田五月的继母收了李家一套银首饰头面,将田五月许给李家为妇。

大抵是唐大满离家后的第一年,田五月就嫁人了,之后唐惊蛰的话就越少了。再后来,唐袁两家做换亲,唐小寒嫁给袁秀才,袁傻丫嫁了唐惊蛰。唐大满一直以为唐惊蛰与田五月断了,哪里晓得,大约两年前,田五月因过门四年未育一男半女被李家给休了。

十里八乡几乎所有人都知道田五月不育,虽然人长得水灵端正,依旧没人愿娶。庄户人家娶媳妇,就是图一个后继有人、延续香火,不会生养的女人,就算模样再齐整也没要愿娶。

石樱桃错愕之后,“唐大哥,你…你居然看上个弃/妇。你真想娶她?如果是真的,我今后就回家,再不来帮忙了,我是姑娘家,总要面子的。”

唐惊蛰肯定地道:“我只娶田五月。”

唐母一听,“啊哟”一声大叫起来:“我这是作了什么孽哦,这么多的好姑娘你不选,偏偏看着那样的女人,天啦…你这是要你断根儿啊。”

“娘怎说这话,我不是有秋七,有秋七这个儿子,就算五月不生,也不至断后,我把秋七好好哺养长大,不是比什么都强。”

因为唐惊蛰的话,胡、石二位姑娘离开后就再没来。

日子似乎又回复到平静。

就在唐家新屋快建成的时候,田家使了媒人来,递话道:“唐惊蛰,田村长说了,如果你真心,他愿意把田五月许给你。彩礼也不要多,就备十两银子。”

唐母不答应了,跳着脚大骂:“当那是黄花大闺女的天仙啊,要十两银子,这庄户人家哪家要了十两的,一个不会生的女人,还敢要十两银子…”

唐惊蛰怔了片刻,继续忙着盖房子。

庄户人家经常有几十斤米粮就换一个媳妇。

这十两银子可得买不少粮食,在庄户人看来,这价儿也太贵了些。

通常五六两银子就能娶个水灵能干的媳妇,也难怪唐母不愿意。

唐母气唐惊蛰不争气,好些天都不搭理唐惊蛰。

西厢房建好后,素纨夫妇带着两个丫头就先搬了进去,两个丫头住了一间,他们夫妻住一间,而东厢房里,唐母、唐小寒、唐秋七住一间,另一间唐惊蛰与赶车的柱子又住了一间。

夜里,唐惊蛰来寻唐大满。

兄弟俩在院子里搭了根条凳,肩并肩地坐着。

唐惊蛰轻叹一声,望着夜空道:“是我欠了五月。”

唐大满盯着他,知道唐惊蛰还没放下心结,如果当年不是他们太穷,田五月许就嫁给唐惊蛰了。

“那年,你要去镇上读私塾,一年二百文钱再二斤猪肉的束脩,我们家拿不出来。我跑到河边想抓鱼,想着多抓几条鱼,赶集的时候拿去买就能换几文钱,多卖几回也许就够了。可我鱼没抓着,还差点给淹死了,是五月用他家的床布递给我…”

唐惊蛰想到那时的田五月,是一个水灵的少女,小脸像朝霞一样红润漂亮,她大声说:“抓住床布,我拉你上来。”

就在他以为自己被淹死的时候,被他一点点拽上了岸,他是上岸了,却在快爬上去的时候,将田五月哥嫂的床布扯成了两半。

后来,唐惊蛰听说田五月回家挨了兄嫂打骂,自从田家哥哥娶了媳妇,眼里只有他媳妇。听他女人挑唆,将田五月打了两巴掌,骂她“败家丫头!让你洗床布,才下第二回水,你就能扯成两半?”

唐惊蛰听说后,越发觉得对不住田五月,从那以后,他就偷偷溜到河边,看能不能遇到她,有时候帮她洗衣服,尤其是冬天的时候,他不让田五月沾冷水,说河水太凉,他帮她洗。两个人一来二去,熟了,也动了心。田五月悄悄告诉唐惊蛰,说她后娘说了,如果谁能拿二十两银子,就把田五月嫁给谁。

田兄田嫂听说后,不但不阻止,还吵着如果真得了二十两,就要分他们十两,妹妹是他们的,后娘可没生,也没怎么养,所以得分他们一份。

唐惊蛰满眸悲怆,“你还记得,你十二岁以后,我交给钱夫子的束脩么?”

“大哥,莫不是这钱…”

“是五月给我的,她亲娘留了几件首饰给她,她怕被后娘得了去,一直藏在她亲娘坟头底下的瓦罐里。她说,你是会读书的,叫我把你供出来,这样我和娘就能好日子过。是我拿了她给的首饰到镇上变卖,换了钱给你交束脩…”

如果他一早没拿田五月的首饰换钱,田五月被后娘许给李瘸子时也不会因为二十两银子就嫁人了。可他们兄弟都得了田五月恩惠,如果不是田五月的帮衬,又怎会有现下唐家的好日子。

第234章 御书房侍读1(二十六更,今日更毕)

可他们兄弟都得了田五月恩惠,如果不是田五月的帮衬,又怎会有现下唐家的好日子。

唐惊蛰觉得家里日子好过了,可心里总有一根刺,家里的好日子是建立在田五月的痛苦之上,他必须娶田五月,让她不再被兄嫂打骂,不再被人瞧不起,他想好好补偿她。田五月只是一个柔弱又善良的女子。

“那时候,五月说,如果有一天我富贵了,能帮她一把,她就心满意足。”当时,田五月说这话,原就是玩笑,没想他当真,可那时他是将这话深深地刻在心底,发誓再不会忘。

“你傻大嫂落到河里淹死后,她被休回娘家,我常想,这上天许是开眼的…”

一个被休,一个没有妻子,定能在一处相依取暖。

唐大满长长吐了一口气,伸手轻拍唐惊蛰的后背,“我让素纨给你取钱,明儿陪你去田家村,把她带回来。”

二嫁的妇人,即便是从娘家出嫁,也不会大办,虽有“初嫁从父,再嫁由己”,可庄户人家多是不讲究这个的,这说法也只读书识字又晓律例的人才知道。

唐母正在家里收拾屋子,不到二十天,正房也建好了。

唐母要搬进正房东屋住,家具是请了镇上的木匠来家定做的,建新房时就在做了,而今建好了,新床、床桌、衣橱、大箱子等物都做好了。

突地,外头传来一阵鞭炮声。

唐母心下好奇。

唐小寒像见鬼一样的大叫:“大哥、二哥,你们…怎把她领回来了?”

唐惊蛰道:“你要喊大嫂,从今天开始,田五月就是你大嫂。”

唐小寒恶狠狠地盯着田五月:她是绝不会认这种被休过的女人。

田五月的眼角有细小的皱纹,人显得憔悴也很清瘦,落在人眼里忍不住让人心疼。

唐母奔到院子里,见唐惊蛰、唐大满领着穿着一身崭新大红衣裙的田五月从马车上上来,一转身,抄起扫帚就往唐惊蛰招呼上去,“不孝的东西,那么多大好闺女不要,非要看中这么个女人,还领回家来了?”

“婆母。”素纨从屋子里出来,拉了唐母道:“进屋里说话。”

“别和我说!就算当年我们唐家得了她的好,给她二十两银子也使得,就是不能让大儿娶这么个女人。”

唐惊蛰高声道:“娘不同意,我这辈子再不娶了!”

素纨与唐小寒劝了唐母进东屋,素纨将唐惊蛰讲的事细细地说了一遍。

唐小寒没想背后还有那些事,沉默不语。

田五月对唐家有恩,若不是她,怎会有现下出息的唐大满。

唐母显然也是知道的,反复说着:“给她一笔钱就是,怎么能娶回来。”

素纨道:“人的情分,岂是用钱就能了的。”她沉默了一阵,“就如我与我家姑娘洛三娘,从我记事起,我就跟在她身边…”

素纨讲她与洛俪小时候的事,讲洛俪为她预备嫁妆,送她去上女学,还让她学了一身的本事,让她有了一手顶顶好的刺绣工夫。

“婆母,大伯兄不是固执,而是认定了那个人,就像你当年认定了翁爹,除了他,你谁也不会嫁。现在的大伯兄就像当年的你,不让他娶田姐姐,他会一生有憾;若逼他娶了旁人,他也会一世难安,不得幸福。

婆母何不成全了他,让他了结这段心愿。媳妇听夫君说了这事,也觉得感动,这人与人之间,最看重的就是患难之交的情分。”

唐惊蛰与田五月相识于困境,那时候的他们都很困难,相扶相携,田五月原在家里的日子不好过,却能将生母留下的首饰交给唐惊蛰,这是多大的信任与倚重。

唐惊蛰现在好过了,想到了困境中的田五月,有过往的情分在,亦有报/恩的心思在,素纨不觉得这事有什么不好,相反,她是赞同的。

唐母提高嗓门道:“田五月可以进门,但是,让她记住了,三年以后,她若不给唐家添一男半女,就必须让惊蛰纳妾。”

两日后,唐母在家里办了几桌席面,请的都是族里与内亲,就当是将唐惊蛰与田五月二人完婚了。

素纨将唐惊蛰与田五月的新房布置一新,用的是全套的新物件,房里有新家具:箱子、衣橱、桌案、大床,更有漂亮好看的床上物件:百子千孙被、床布、绣帐、枕头等,更给田五月新添好几身衣料,让她得闲时自己做成新裳穿。

素纨在镇子上花了一百三十两银子买了一个铺面,有两间大小,后头还带个小院子,租给一个行医的父子俩开了药铺,一个月能收二两又五百文的月租钱。

临唐家村的南山,是一座无主荒山,素纨只用了一百两银子就把整个南山买下来,往后唐家村的族人可以上山打柴。

南山脚下那片一百亩的水田也一并买下,梓州的田不贵,上等田四两银子一亩,中等田二两银子,统共花了不到三百两银子,全归到唐惊蛰名下。

近来唐大满受族长委托,编写《唐氏族规》还设了唐氏字牌,往后的后生都要照着唐氏辈份取名。

素纨拿出三百两银子,给唐家村建一座祠堂,捐钱的时候,用的是唐大满的名义。与族长一商量好,唐家村各家就开始出人出力,尤其是男人们听说祠堂是要供子孙后代拜祭,干劲十足,早前给唐家建物的匠人一并被族里请了过去,先是去瞧了临村几个大庄子的祠堂,回来就立马请了风水道人看风水选址,在离族长家最近的空地撇了块地方开始挖基埋石建唐家祠堂。

素纨给了唐母二百两银子,让她给唐小寒补嫁妆。

唐母得了钱,请了娘家嫂嫂、侄儿帮忙,先给唐小寒预备了十亩中等田做嫁妆;置了两套体面的床上物件(枕头、褥子、垫褥、被面、被里床布、床帐),再四床百子千孙被;又给唐小寒在县城打了两套银首饰头面,添了一对赤金镯子、一个赤金莲纹项圈;小户人家女儿该有的锅碗瓢盆统络的置备了全套;妆台、菱花镜、放衣服的红漆大箱子;另给了二十两银子作嫁妆。选了个黄道吉日,抬着十二抬嫁妆,吹吹打打去了袁家村。

第234章 御书房侍读2(第一更,求月票。)

选了个黄道吉日,抬着十二抬嫁妆,吹吹打打去了袁家村。

唐小寒有了自己的嫁妆,立感扬眉吐气,再不会有人骂她,说她是用一个傻女换回来的,她可是有首饰、田地做嫁妆的人。

素纨送了唐母一套实打实银子份量十足的首饰头面、一对玉镯子;又送了两套给田五月,式样精致些,份量没那么足。在唐母看来,她一套首饰抵田五月两套都还有余,唐母得意地扯着嗓子:“我请镇上了石老郎中给你开几副药调养着,石老郎中说了,你能生,调养好了,给惊蛰添上三两个儿女,就当是对得住我们老唐家。”

田五月有些怕唐母,好在唐惊蛰待她体贴又真心,半点重活都舍不得她住,只时常叮必她吃补药。

眼瞅着要启程的日子就近了。

唐大满找了族长商量,说临走前想给族人送份薄礼,都是些衣料、银饰之类的。

族长听说,就将人召集到唐家,众人排着队,按照亲疏远近、以前对唐大满的帮助情况给族人与同村乡邻赠送礼物。多的一家领了三块衣料、三件银首饰(比较沉的首饰);少的一家能领一块衣料,也是三件银首饰(体形小,量轻的首饰)。

首饰都照了洛俪早前所说的,要份量足,有小孩子戴的银项圈、妇人戴的银圆镯,头上插的银簪子。小巧些的是银耳坠、银耳环、银戒指。素纨全在大东家有银矿的大铺子里买的。这种大铺子制作的首饰,式样差些,但贵在量足,许多百姓、小户人家都喜欢在里面买首饰。

六月二十,族长家设宴款待唐大满夫妇。

之后连着两日,或是镇上的乡绅,又或是某家老家宴请。

六月二十二日一早,唐大满带着素纨回皇城。临行前,唐大满提出让唐母去皇城住一段日子,唐母哪里舍得,新房子建好还没住几日,还有家里置的百亩水田、镇上买的带铺面的宅子,处处都离不得人。

“我就不去了,家里事多呢。”

唐母亦知道,儿子出息是一方面,也得益于唐大满娶了个行事大度,能处处为唐家作想的好妻子梁素纨。

唐家的百亩水田是素纨拿自己的嫁妆银子置的,镇上的宅子是、家里建屋的钱也是…就连唐小寒能在婆家扬眉吐气,也是因为素纨拿银子添补嫁妆。

回去时没经验,离开时,庄里的老人就议论如何走才用时最短。马车早早就被人送到镇上,又有人指点了一条去县城的大道,虽然比走小路远了五里,但贵在路平坦。

去镇上时,素纨与两个丫头坐的是族长家的牛车,由族中后生驾着,唐大满与柱子则骑马到镇上,套了马车,将一口随行箱子带上,一行人回返皇城。

从蜀省到徐州,唐大满建议从徐州换船走运河到应天府,经过顺天府时,还能去洛家拜洛廉,谢恩师几年的栽培教导。

素纨亦想见见梁夫子、再见见铁氏、铁嬷嬷等人,自是乐意。

夫妻二人在洛家住了两日,辞行乘船往应天府。

*

大赵端午节指的是五月初五至五月十五,五月初五称之为“大端阳”,五月十五称之为“小端阳”,必要过完五月十五才算过完节。

素纨随唐大满回蜀省探亲后,日子像流水一样的过得快。

五月十三是洛俪满十六的生辰。

因在端午节里,早前洛康说要办一次宴会,被洛俪给拒绝了。

这一日,只请了几个世交、姻亲来家里相聚,支字未提洛俪生辰的事,只说让各家聚聚。

姑娘们多了,话题亦就多了。

郁亦菡当成新鲜事一般地说道:“窦氏派贵女里头又出了一桩趣事?”

窦氏贵女的名声眼下到了声名狼藉的地步,就连他们一派的贵妇太太都不愿娶与涂贵女、窦华浓几人走得亲近的贵女为媳,生怕累了自家儿子的名声,从而累了一族清名。

林敏问:“贺兰夫人的女儿与四喜班的白小玉相恋。”

这件事整个皇城都知道。

郁亦菡道:“岂止是相恋,贺兰夫人还打算让她女儿招婿呢…”

贺兰夫人因与窦太后感情好,二十多年前,窦太后求了明和帝恩典,赏封她为正二品诰命夫人。那时的贺兰夫人已嫁了第一任丈夫,嫌其丈夫大字不识,果决和离。

第二任丈夫乃是当年高中进士,才华好,容貌俊美,风度翩翩。这位夫婿与她感情不错,婚后三年生了一个儿子,乃贺兰夫人的长子。恩爱日子没多少,不到三年,第二任丈夫病逝。

贺兰夫人现在的丈夫乃是第三任,女儿是涂莹是她与第三任丈夫秘生。第三任丈夫原是皇城一个落魄贵族涂氏嫡次子。若干年前,涂家为保住家族不被朝廷抄没,巴结讨好窦氏,让十八岁的英俊嫡次子娶了二十七岁的贺兰夫人为嫡妻。

老妻少夫,贺兰夫人倒是过得很是自在,不到一年就给涂家添了一个女儿。

贺兰夫人仗着宫里有位贵人是她表姐,行事霸道,不许丈夫纳妾,而她自己在外头却勾\三\搭四,涂家上下更是敢怒不敢言,只得任她、由她。

天下人众所皆知,窦家原是小门小户,窦太后亦出生于小家碧玉。而这贺兰一族,真真就是山里庄户人家,说不好听就是农户。其家中日子远不如窦家,至少窦家在因窦太后发迹之前,家有良田三百亩,在窦氏老家的县城亦有店铺数家。窦太后的父亲也是当地出名的举人老爷,彼时窦承嗣也是正经的秀才,算是县里数一数二的大户。

窦太后与贺兰夫人原是同庚,二人相差不到半岁。窦太后十六岁时,遴选肃祖皇帝末期的秀女,被肃祖帝赐予当时的太子明和帝为侍妾。从一个末等孺人一步一步爬上太子良媛、太子良娣,又在先帝登基之后,成为贵嫔、再成为贵妃,这其间用了数年时间。

窦太后能在明和帝跟前说得上话,那也是登上贵妃宝座之后,彼时她膝下已有两个皇子、一位公主,而大皇子、五皇子与二公主皆是她所出。

第234章 御书房侍读3(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