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女临门:暴君的伪善皇后上一章:第 148 章
  • 贵女临门:暴君的伪善皇后下一章:第 150 章

听说孟家祖籍那边同样受了旱灾。孟太太只得打消念头,随余家主仆改道前往应天府、皇城。

因着早前,窦夫人说要把孟德龄许人为妾,孟太太不敢去寻窦夫人,想寻娘家兄弟,来了皇城才知道娘家兄弟一家去了他乡为官,就连曾经的宅子也卖给了旁人。原来孟知府过世不久,因着孟太太不愿把女儿许给刘家公子为妾,窦国舅就对孟太太的兄弟不满,索性派了个地方外差去了黔省做同知。

具体什么地方,连孟太太也没打听出来。

余家上下老小十几口人,没了去处不说,更是连个落脚之地都没有。

余家老爷、太太自是怨怪孟德龄早前没弄清楚,现在花钱如流水,再这样下去,怕是没多久就花光了,到时候一家老小可怎么活。

孟德龄已好几个晚上睡不着了,她先是拜访了自己在皇城生活那些的闺中朋友,可大部分嫁离皇城。虽有两个在皇城,瞧着她亦只作不认识。

人走茶凉,世态炎凉,何况她的父兄已无,娘家也无,在旁人眼里,孟德龄再不是曾经有官宦贵女,只是一个小户人家的奶奶。

孟太太也拜访了两位太太,你送的礼物照收,可要帮忙却一百个不愿意,只一个劲儿地叫苦,说有从西北过来的穷亲戚,不帮不成,家里连半间屋子都拾掇不出来。

孟德龄实在没法,忆起顺天府时的朱娟与洛俪曾帮过她,为了活命,也只能试着走这法子,她去了朱娟的婆家铁宅守了两日,方才听说因近来天气热,朱娟带着小姑子铁彩凤、孩子去了乡下避暑。

铁建章一个大男人在家,也不可能收留他们。

孟德龄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在洛府外头守候,怕被巡城的官兵发现他们是西北过来的灾民,要赶他们出城,出门前特意拾掇干净,不让自己身上有异味儿。

洛俪听罢之后,看着小心翼翼,生怕说错一个字的孟德龄,心头一阵辛酸。

当年若非她点破姜权,孟知府就不会暴毙,而江南格局将会是另一番情形,胜出的亦会是孟知府与窦家。

孟知府原没有错,错在他是窦国舅的门生,他因报\恩对窦国舅鞍前马后孟知府也算是一位干吏,是窦氏派里头少有有才干的官员。

洛俪问:“孟姐姐来皇城有多久了?”

“一个多月了。”

孟德龄的声很细很低。

孟太太抱着小公子,低声轻拍,安抚他睡觉。

同来的丫头则哄着大公子,也是轻言细语地哄着,看孩子躺在凉榻上,手里摇着扇子。

洛俪轻斥道:“孟姐姐遇上难处,怎不早些来找我?”

自来锦上添花者众,雪中送炭者寡。

孟德龄立时感动得泪眼花花,言下之意是愿意收留他们。她来的时候,就怕被人拒绝,若是洛俪这里也拒绝了,她还能求谁,虽然离开西北时带了银钱,可客栈收得太贵,只怕用不了多久就花光。

洛俪道:“虽然府里没有客房安顿,我娘还留有陪嫁庄子,其中有一个就在离城不足六里的祝家庄,庄子上有八百亩良田,虽说大部分余粮都用来开了粥棚,但在庄子上,地里有菜,田里有快要成熟的稻谷,少不了你们那口饭吃。”

岁寒馆外头,传来管家娘子的声音,“三姑娘可回来了?”

“回来了。”答话的是翠兰。

管家娘子笑意盈盈地进了外院,远远儿就道:“给三姑娘请安!”她福了福身,因人长得喜庆,走到那儿都带三分喜色,“老爷令小的来与三姑娘商量一个事儿。”

管家娘子是个长得胖乎乎,打扮鲜艳又福态的中年妇人,一双眼睛打量过孟德龄母女后,福了福身,“禀三姑娘,老爷说,窦氏派臣子在皇城郊外的十几处庄子昨夜遭到灾民哄抢粮食,有好几个庄子被一把火给烧了精光。

早前老爷的同届邓大人一家安顿在祝家庄,昨夜看到磨盘庄大火,吓得不轻。今儿一早邓老太太带了家小来洛府,直说乡下不安全,再不肯去乡下庄子住。

三姑娘是知道的,这两个月来投奔的亲友多,太太娘家便有三家亲戚进来,虽无洛家江南本亲,却有两处偏支洛氏来投奔,就连漪兰阁都住进了女眷。

邓老太太带着家小不肯走,老爷说,也只姑娘的岁寒馆能住女眷。老爷说,能不能让岁寒馆上下往后院挤挤,除小厨房外的屋子,能否腾出来安顿邓家女眷。”

素绻听得头大,“姓邓的老太太也太刁了些,投奔我们家,我们家收留他们一大家子人,住到庄子上直说那里不方便。”

洛康敬她是同窗的母亲,唤了声“邓叔母”还真拿她当自己是洛家的长辈,镇日的摆长辈的谱儿,嘴里还抱怨,这里住着不舒服,那里住得不妥当。

素丝也跟着嘟囔起来:“她以为自己是谁?还真拿我们洛家当亲戚不成,我们家老爷是可怜他们。现下倒好,还真敢住到三姑娘的寝院,我瞧她就没好安心。”

孟德龄心下着慌,洛俪原是想帮忙的,可瞧着乡下庄子也不安全。

洛俪静默地坐在一侧,指头轻敲着桌面,似在琢磨着什么。

屋子里一片静寂。

管家娘子道:“太太说家里各院住满人了,就连四爷的寝院也腾出来,东西搬到了宣德堂四姑娘的流霜阁除了阁楼,东、西厢房也住了三家投奔亲友的四位姑娘。”

洛仪近来可得意了,有人陪她玩,还能耀武扬威地欺负那三家亲友的姑娘。因寄人篱下,加上洛康是吏部尚书,更是可劲儿地捧着洛仪。

洛仪也不会怎么欺负,就是说话得意,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再显摆一下她的音律、茶艺,得几家亲戚家的姑娘夸赞一番。

洛俪道:“府里的丫头、婆子若挤不过来,我可以把外院挤出来给她们住,若要别家的人住到我这儿,我心里咯应着。”

管家娘子立在那儿,一时之间不知道如何应对。

洛俪道:“素绻,挑几个精干的人护送孟姑奶奶一家去我娘城西的三进宅子里,主院不能动,就挑一处大些带小厨房的院子给他们一家使。再让别苑的管事明儿一早随洛府的护卫队去一趟祝家庄,先拉足够两个月吃用的粮食进城西别苑,就装到主院的库房里头。”

第238章 投奔3(四更)

洛俪道:“素绻…再让别苑的管事明儿一早随洛府的护卫队去一趟祝家庄,先拉足够两个月吃用的粮食进城西别苑,就装到主院的库房里头。”

她叹了口气,浅笑着对孟德龄道:“孟姐姐,从明儿开始,每日五更,你们家派几个下人去西城门外头,拿了对事令牌找洛家护菜队长领你们一家一日吃用的菜蔬瓜果。你也瞧见了,家里住的人太多,着实住不下。只能将你们一家安顿到我娘的陪嫁别苑,虽在城西,因城中不许灾民进入还算安全,那一带一日十二时辰都有守城卫巡逻。”

管家娘子“啊哟”一声,怎的就忘了梁氏留下的陪嫁别苑,那处别苑是三进的,里头有五六处庭院,一处安顿一家,这六处除去住下人的一处,不还可以安顿五家呢。“奴婢怎的忘了城西别苑。”

洛俪对素绻道:“素纱把孟姐姐一家送过去,多长几个心眼,办事麻溜儿些,再去各院都看看,我一直不得空去那边,若是有我娘的遗物在,那院子就万万不能动。”

素绻去安排人物。

孟德龄遣了车夫回客栈禀报,让余老爷一家赶紧拾掇,稍后随他们去城西别苑。

孟德龄心下感动,正要跪拜,被素绻一把制住,“孟姑奶奶莫行此大礼,我们家姑娘最不喜这些,稍后就随我们素纱姑娘去城西安顿。”

洛俪会给她预备充盈的粮食,每日还有菜蔬,说真的,这一个多月在客栈住着,再清汤寡水地吃下去,一家人几乎要吃成菜青色。

孟太太心下暗道:萍水相逢之人,却能伸出援手,想她相交几十年的故友,个个收了她的礼却不帮忙,与洛俪一比,真真不知如何评论。

真心不在于过往交情如何,关键时候就瞧出来了。

洛俪对孟德龄道:“孟姐姐,回头你令余家管事跟洛家的管事走一趟官府,问问余家情况,先报一声。若官府问起来,就说是洛家逃难投奔的亲友,先办个暂住文书,以免闹出不必要的麻烦。”

前世时,因城外田庄粮食被抢,也至皇城守将高飞为加强城内安全,曾将一些没亲友投靠的人赶出皇城,以恐生乱。

孟德龄甜声应道:“洛妹妹此次帮忙,大恩不言谢。”

“谁没个难处,你带了孩子去城西别苑,若差缺什么与素纱说。她会替你们一家安顿好。明儿派了余府下人跟洛家管事去乡下庄子拉足两个月的粮食。”

孟德龄带着孟太太、孩子与丫头乘着洛家的马车去了城西别苑。

素纱先是看了主院,发现主院与莲花庄子的主院格局相近,里头亦有一间库房,挂着大锁,库房里装的都是些旧物,问了别苑的管事,说里头装的是旧家具、旧箱子等,虽是梁氏的陪嫁,但梁氏从未到里头住过一日,只是每至大考之时,除主院之外的几个院子会赁给读书人用。

西北灾民如潮水般涌入皇城,西北有三家大户听说这里有闲置的院子,已经来问了五六回,想各租去了一处庭院。

素纱赞道:“还有些眼见识,没自作主张,我会与姑娘回禀的。这位是姑娘的闺中旧识孟家姑奶奶,因西北遭灾,前来投奔,姑娘让挑一处院子给他们一家住。最好是带小厨房的。”

管事沉吟道:“别苑里头,除主院有小厨房,只得东边有处小院带有小厨房。”

这处院子不算大,正房三间,东厢房两间,有一间小厨房,西厢房又有三间。

孟德龄瞧见之后,很是满意,想着住客栈,她与丈夫、两个孩子挤一间,婆母与小姑子、孟太太挤一间,翁爹又与小叔子挤子一间,婆子丫头统络住一家,男仆们又一间,住到这住小院,总比住客栈方便,首先吃食上头可以自己做。

素纱令下人移了几张床榻摆上,取了他处的纹帐挂上,小厨房那里又布置了一番。

余家老爷带着两个儿子、女儿与妻子带着下人们赶过来,无论是主子还是下人一个个又黑又瘦,更有的眼底一片黑色阴影。

对于儿媳妇出去寻得靠头,余家上下很是满意,住在这里比在客栈安全。

孟德龄与余老爷介绍了素纱、别苑金管事等。

余老爷听说是洛三娘母亲梁夫人的陪嫁别苑,错愕道:“大儿媳还认识洛三娘?”

孟德龄轻声道:“翁爹,家父在世时曾在顺天府为官,儿媳与洛三娘曾有同窗之谊。”

余太太打量着这处别苑,环境好,里头也比客栈凉快不知多少倍,笑微微地道:“德龄还真是,认识这么一位朋友怎不早说?倒让我们失礼。”

孟德龄早前就没想找洛俪,着实两人的交情不深,就连自小幼一起长大的手帕之交都不帮忙,她实在拿不准,也是面子上拉不下来。

若是一早孟德龄就去见洛俪,也不会兜这么一大圈。

这处别苑,还真没洛俪给忘了。

若不是孟德龄求上门,家里住不下,洛俪一时忆不起来。

素纱福身道:“孟姑奶奶,明儿记得派人随洛家管事去官府报备,回头奴婢再送对事牌子过来。五更前派孟家下人到西城门外洛家菜队那里领一日的瓜果菜蔬。你也瞧见了,近来到府里投奔的亲友多,实在照应不过来,得劳你们自己照顾好自己。”

小厨房里,素纱已经预备了五六日足够二十日吃用的米粮,又备了茄子、青菜苗、黄瓜等夏季出产的蔬菜,其间还有两个抱大的西瓜。

孟德龄的小姑子带着贴身丫头在庭院里转了一圈,回来时满是兴奋地道:“爹、娘,有西瓜,有西瓜,我从去年开始就没吃过西瓜呢。”

素纱交代了几句,见余家人安顿妥当,告辞离去。

因孟德龄寻到了住的地方,一家上下的吃用都不成问题,余太太对她很是满意,着实余家原就是土生土长的西北人,根本不认识什么皇城亲戚,如果有亲戚也在徽省,早前还想投孟家族人,可后来听说那边也受旱了,就打消了去那里逃难的想法儿。

第239章 张狂1(五更)

第239章张狂

余家人寻到了落脚处,第一件事就是人人都洗了个澡。

三进别苑里有两口井,余家因生在西北,将水当成银钱一般的珍惜、算计着用,瞧到井里的大半口井水,心落回肚子里。余太太看到井水就觉得亲切,就连自己也只打一桶水洗澡,主子们舍不得多用水,下人们也只是打半盆水擦擦身子,然后由丫头、厨娘将上上下的衣物都洗了一遍晾在别苑的桃杏林里,正午阳光好,天气炎热,不到一个时辰就干透了。

且说洛俪安顿好孟德龄一家人。

管家娘子倏然忆起城西还有一处别苑的事。

洛康让管家娘子去岁寒馆,半晌不见管家娘子回来,心里直犯嘀咕。

邓老太太一脸不屑,端着长辈的模样,坐在洛康的对面,“贤侄,侄孙女不欢迎我们一家上下住到贵府?”

吴氏笑道:“怎会呢!三姑娘因在翰林院当差,翰林院的事儿自来繁杂,要整录书目,编书修文,有时候还要帮皇上拟圣旨。她那边的事自来比旁处更多些,还望邓叔母体谅。”

邓老太太的两个儿媳静默地立在她的身后。

一侧又住了邓老太太的两个儿子,两人的后头又立着他们的儿孙。

洛康对吴嬷嬷道:“你去岁寒馆瞧瞧,看三姑娘到底在忙甚,若是整理房间,这么长时间,也该收拾妥贴。”

洛俪此刻正在听祝家庄来的庄头禀报。

庄头是素纨的大哥梁满仓。

他垂手静立在中央:“邓家一家人上上下下有近三十口人,早前的两天还算安分守己,没几日就要吃好的,庄子上的鸡要宰、鸭要杀,我媳妇说那些鸡、鸭正下蛋,舍不得。邓家的二老爷不管不顾,硬是让他的下人抓了三只鸡去宰。

之后每天都是宰三只鸡或三只鸭,还想宰庄子上养的猪,一瞧猪是小猪崽,宰了也吃不了几顿,这才作罢,每日令下人去镇子上买十斤猪肉。

地里种的西瓜,他们想吃多少就摘多少,小的与他们理论,就当他们是主子,将小的与媳妇给臭骂一顿。

我媳妇不服输,就将他们一家给骂了一顿,说哪有人在别人家作客的,真拿主家的东西当自己的挥霍,想怎么使就怎么使。

这才住半个月,庄子上的鸡鸭就吃了四十八只,鸡蛋、鸭蛋更是不计其数。”

梁满仓低着头。

管家娘子还是头次听说有这样去投奔亲戚的,全然没有谨慎小心的样儿。

洛俪道:“这不是你的错,人都欺上门了,该骂就得骂,你媳妇做得对。素绻,从我妆盒里取对银镯子赏满仓家的,她这次晓得维护主家利益,值得嘉赏。”

梁满仓想到邓二老爷、邓二太太还扬言要到洛康跟前告状,生怕挨罚,他闺女可是好不容易才在岁寒馆谋到了差事,早前跟在素纨学针线,现在又在岁寒馆外院跑腿当差。

今儿来的时候,梁满仓的闺女翠绡就声与他出主意,“爹回头见了姑娘,只管照实了说,邓家人来了洛府,姑娘忙着安顿闺中认识的一个朋友孟姑奶奶一家,还没空见邓家人。”

果然有人在主子身边当差就是好,就算梁满仓女人当初与邓家人对骂,不是为了维护主家的利益,而是心疼她养的鸡鸭被人给吃了,统共才多少鸡鸭,住了半月及吃了四十八只,再这样住上一月,还不得把她养的鸡鸭给吃光了。

梁满仓的女人瞧着他们的势头不对,将五头大肥猪迁到庄子上两个佃户家里寄养,就是怕他们打了她的大肥猪主意。

当然,她心疼自己的东西,也就是护住了主家的东西。

洛俪问道:“祝家庄现下还有多少粮食?”

“姑娘去年入京后就发了话,不让庄子上卖粮食,攒了五年的粮食磨着米面送到粥棚,已经吃用了三年的余粮,早前五间粮库,还剩前年、去年的粮库未动。不过这些天,庄子上的长工、下人一直在用碾米、磨面,照这速度下去,只怕十天半月就得用完一个粮库的粮食。”

洛俪阖上双眸,双手轻叩着案面,传出悦耳的声响,一下又一下落到人耳里,似叩在心上。

管家娘子立在一边,走不是,留不是,洛俪这会子似乎已全然忘了来禀事的管事娘子。

已经七月初十了,前世记忆里,中元节时因粮食问题,灾民与皇城郊外的田庄发生了打斗事件屡见不鲜。

京北县因离皇城有六十多里,且京北县一直被传是皇城最贫困的县,皇城所辖十二县,也唯有京北县一地未受到民变波及。

所以,洛俪这些日子未动京北县的田庄。

祝家庄因是梁氏陪嫁庄子里头离皇城最近的一处,洛俪尽量不调用那里的粮食。

“祝家庄的粮食所剩不多,蒲家庄、吴堡镇、草庙镇等几处田庄,粮食还剩不到一年的余粮。粥棚一天八个时辰不停地熬粥,近来更是三四天就能用掉一年一千亩的粮食。”

大米剩不多,就做面食,西北人爱吃面食,近来又有百姓想出做面汤下馒头,大米便能省下一些,可要供数万人的大粥棚,用量惊人。

洛俪心里琢磨着如何让梁氏陪嫁庄子免于一场劫祸。

在她记忆里,民变之中,灾民袭击、抢夺大田庄上的粮食,可一些大户人家派家丁死守大门,最后激发双方矛盾,惹得愤怒中的灾民火烧田庄,但灾民们并不曾袭击佃户、寻常百姓,寻的都是这些大田庄。

前世祝家庄是梁氏陪嫁庄子里最先一批招来祸患的,梁满仓因为不开田庄大门,被几个会射箭的灾民在箭上绑了火油,因夏季天气炎热,不到半个时辰田庄就化成了火海,灾民们闻嗅到粮食火烤的香味,翻墙而入,从火海里抢出粮食,就算是这样,还是烧死了十几个因为饥饿抢粮的灾民。

洛俪慢悠悠地道:“素绻,今晚你去郑国候府寻梁候爷,请他寻几十个官兵帮忙,将祝家庄的粮食尽数运回城,先放在别苑主院的库房内。”

皇城外闹得再凶,因皇城守将是皇帝的人,高飞原是忠良遗孤,谨遵皇帝旨意,不许灾民入皇城,就算皇城百姓出城门,出去容易,进来必须得有通行令牌,否则就不能出去。

第239章 张狂2(六更)

皇城外闹得再凶,因皇城守将是皇帝的人,高飞原是忠良遗孤,谨遵皇帝旨意,不许灾民入皇城,就算皇城百姓出城门,出去容易,进来必须得有通行令牌,否则就不能出去。各大户人家吃的蔬菜瓜果,是去官府办了通行令牌,每日天未亮就到城门外取各家庄子上送来的瓜果。

这护送瓜果蔬菜近来也是一门学问,各家必须要有足够的人手护送,就像洛家,请的是铁家镖局护送,铁家镖师武功高强,虽是弱些的,不等进城,就被灾民给抢过精光。

近来半个月的瓜果蔬菜都是由几大田庄轮流供应。

一些小户人家吃菜就成了一桩难题,着实不待近城门,就被灾民给哄抢了。

灾民们只想保命,不会管这是哪家的蔬菜。

近来,天天都能听到有灾民抢了蔬菜、粮食的消息。

洛家除了铁家镖局的人护送,更有三百人的肃州灾民组建的卫队一路护行,也至于梁氏陪嫁庄子上有几十个肃州卫队在保护。陪嫁庄子就差点写上几个“肃州灾民田庄”几个大字,肃州灾民都知道,他们现在吃的,是洛家梁夫人陪嫁庄子上的粮食,人家存了几年的粮食全都拿出来了,各田庄上还有壮年妇人、婆子轮流磨面、碾米。

洛俪道:“先将祝家庄的粮食运回别苑粮库,再渐次将其他庄子上的粮食运回来…”

中元节将是民变最盛之时,七月十九就会下雨,紧接着西北等地就会传来久旱逢甘霖的消息。

现在已经是七月初十,也不过是再扛半个月的样子,灾民们就会陆续离去。

洛俪定定心神,“梁满仓,听说昨晚城外发生了好几起灾民抢夺大田庄粮食的事?”

“是,离我们家最近的槐树庄遭了劫,听说那庄子是窦国舅女儿顾夫人的陪嫁不到半个时辰,存了几年的粮食就被抢得一粒不剩,庄头夫妇更是被冲进去的灾民给踩死了。”

“我们祝家庄还好,所有百姓都知道,庄子上虽有余粮,一直供着西城门外的大粥棚,那可是三万多人的肃州灾民,听说我们庄子的粮食所剩不多,又听说姑娘心善,连鸡蛋、鸭蛋都拿出来给肃州的灾民吃,并不曾有人去抢劫。”

早前,灾民还讲究个良知,不动开了粥棚人家的田庄。可最后,饿极了的灾民早就顾不得许多,见着大田庄就抢。

前世此时节,开粥棚的是池家,赢得美名的是池老太太母子与池宓,他们用的依旧是梁氏陪嫁庄子上的粮食。事成之后,所有人都知道“池状元家的粥棚,池状元是个大善人”,竟无人提及她洛三娘。

“庄子上余下一千斤粮食,其余的都拉到城西别苑粮库。将庄子上闲置的房子也借给肃州灾民住,梁满仓,将田庄上的鸡、鸭分散寄养到庄子上的佃户、农户家中,再寄养一些给借住的肃州灾民,寄养期间,每两天一只鸡鸭交你一个蛋,多出的蛋由他们自己处理。

另外,若是有人袭击祝家庄,你们只要守住自己的小家,不要紧合大门,就告诉他们,说庄子上已经没有粮食了,所有粮食都拉到皇城施粥了,现在所剩的口粮也吃不了几日,吃完了口粮也只能挖野菜了,正盼着天降甘霖,今年有个好收成,这样幸许能度过荒年。

一旦有灾民袭击庄子,你得向他们哭劳,更得大大方方地打处庄园大门让他们进去瞧。

记住了,庄子上的空房间在粮食拉走后,你将它们借给肃州灾民,每家分上半个月吃用的粮食。

待事平复之后,你再将寄养到各家的鸡鸭收回来。”

梁满仓听着洛俪的吩咐,没有问原因,心里想道:素纨从来就只听吩咐,不问原由,姑娘这么安排,定是有用意的,他只管照着姑娘的吩咐办事。

梁满仓从岁寒馆外院花厅出来,被闺女翠绡请到屋里吃了两盏凉茶。

翠绡道:“爹,你就听姑娘的,姑母说过,万事听姑娘的就对了。”

她可是想着像素纨一样,将来也能寻个好婆家。

素纨嫁了个榜眼,而今可是正经官太太,出阁时的嫁妆几何,旁处的人猜,岁寒馆上下的丫头可心知肚明。

在洛俪跟前办差,连平婆子都知道那就得“用心、忠心、尽心”,只要做到这三样,将来就能得个好归宿。

梁满仓这次是跟着人来送庄子上的瓜果,今儿送了一大马车的西瓜来,府里不多会儿就分了,着实是府里住了好些投奔的亲友,就连客房都住得满满的。

梁满仓刚出来,就见吴嬷嬷过来。

吴嬷嬷的身后跟着邓老太太身边的服侍婆子——孝婆子。

梁满仓瞧了瞧孝婆子,对吴嬷嬷揖手道:“吴嬷嬷过来了?”

吴嬷嬷笑道:“我说姑娘怎的半晌不见回话,原是有事忙着。”

梁满仓轻叹一声,道:“庄子上的鸡鸭被人吃得没剩几只,西瓜也比往年夏天上了一半的收成,种的还是五亩瓜地,总得与姑娘回禀一声。”

鸡鸭是被邓家人强行抓住宰杀的。

邓家好生威风呢,一天三顿都要吃好的。

西瓜也是被邓家人吃掉的。

种在山下的三亩被邓家人可劲儿的糟蹋,好在山上的两亩瓜地因隔得远,他们没寻着,今晨天未亮就采摘了一大车,要不然,他都觉得没脸见人了。

孝婆子嗫嚅道:“梁庄头怎的这般说,我们家…也没吃掉几只鸡鸭…”

“一日三只,十六天,整整吃掉了四十八只,孝婆子可知近来鸡鸭在皇城卖得多贵,姑娘还指望鸡鸭多生些蛋,好给城外生病的灾民。”

吴嬷嬷眼睛怪异,听梁满仓的意思,分明是对邓家人吃了鸡鸭不满。

这才住几日,就吃了四十八只鸡鸭,邓家着实过分了些。

梁夫人的陪嫁庄子,就是夫人想动,还得顾忌老爷、三姑娘,他们倒好,招呼不打,就把人家辛苦养的鸡鸭给吃了。

梁满仓没打算瞒着,“三亩地的西瓜,不到半斤的嫩瓜都被你们摘来吃了,往后半月连一个成熟的瓜都没有。

祝家庄离皇城近,府上可就指望这里送瓜来吃。

吴嬷嬷的脸色越发变得煞白。

第239章 张狂3(七更)

吴嬷嬷的脸色越发变得煞白。

三姑娘莫不是听说了,心里不快,故而才对邓家人不理不睬。

梁满仓揖手道:“吴嬷嬷,在下告辞。”作了揖,翩然而去。

孝婆子一脸愤然,“一个下人竟这等猖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