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女临门:暴君的伪善皇后上一章:第 149 章
  • 贵女临门:暴君的伪善皇后下一章:第 151 章

吴嬷嬷淡淡地道:“梁庄头是下人,便是我们太太也不曾训斥。”

你一个邓家下人算个什么东西,也配说洛家下人的事。

长得不到半斤的嫩瓜都给摘来吃,这邓家是不是饿疯了,如果是早前几天还能理解,他们可在祝家庄住了半个多月。

吴嬷嬷进入岁寒馆,孝婆子一双眼睛四下里乱转着。

外院花厅上,坐着一个俏生生的女子,浑身都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清香,孝婆子不由得又细瞧了两眼。

吴嬷嬷恭谨地道:“三姑娘,老爷在宣德堂那边候着呢。”

管事娘子微微一颤,她禀过,可三姑娘就不曾理会,更没有要把外院丫头、婆子搬到内院的意思。

洛俪唤了声“素绻”,“清单拟好了?”

素绻递过两页纸。

洛俪扫了一眼,这是她临时让素绻拟出的清单,写的是邓家一家人在乡下庄子的花销。

“你且留在这里盯着。平婆子,你随我去趟宣德堂。”

她倏尔起身,脚步轻盈,手里拿了把漂亮的锦扇,扇子是难得一见的双面绣,两面皆是一样的荷花,一面多了一对蝴蝶,一面则是锦鲤,蝴蝶在高处,锦鲤在莲下,皆是栩栩如生状。

洛俪在前,平婆子、素丝、翠兰等几人紧随其后。

孝婆子追上洛俪,赔着笑脸:“洛三姑娘,你别听梁庄头胡言乱语…”

“吃了四十八只鸡鸭是事实吧?摘了三亩地的西瓜也是实情?”

洛俪眼神咄咄逼人,对于识趣、知好歹的人,她会敬重,可邓家人太过猖狂,在庄子上胡作非为,还敢摆主人的谱儿,尤其邓老太太,得洛康敬称一声“邓叔母”,就真当自己是长辈了,一副高高在上,连谁都不放眼里的模样。

洛俪自打有一大群从未听过、见过的远亲、朋友登门之后,看着府里走到哪儿都有人,就烦得紧。近来更是连自家的寝院大门都不愿出,。这些亲友家里不乏有二十岁上下未娶亲的,时不时地与她来个偶遇,她瞧着就烦。

这些人打的什么主意,她心里岂有不知之理?

还不是听说梁氏给她留下的嫁妆丰厚,个个都冲着她的嫁妆来。

孝婆子笑道:“庄子上养的鸡鸭不就是吃的?”

“我祖父教导我,在别人作客,要有作客的礼节,主人的东西不能不问而取。俗话说得好,爹有娘有,不能伸手。兄有嫂有,不能开口。

不能伸手,意思是不能不问而取。

不能开口,就是想要也不能轻易开口索求。

连对父母兄嫂尚且如此,何况这是作客?”

洛俪可不会给他们颜面。

孝婆子心里暗道:你父母还不得敬着我们家老太太,你凭什么如此说。

洛俪进入宣德堂外院花厅。

花厅两侧坐满了人。

洛康坐在左上首主位,邓老太太自居右上首位置。

右上首自来是女主人所居之位。

吴氏被她逼得坐在洛康身侧的左边位置上,夫妻二人之间相隔了一张桌案。

洛俪扫了一眼,福身与洛康、吴氏行礼,“女儿见过父亲母亲。”

邓家的几位孙子辈公子,赤果果地打量着洛俪。

洛俪今儿知有外男,特意在脸上抹了黑油,显得有些黑,但五官眉眼还算清秀,因为眉心的银钿,更显得有两分黝黑。

邓老太太眯了眯眼,“贤侄,不是洛家是天下第一书香名门,怎的父母要见女儿,大半时辰才过来?这规矩礼仪学得可真好。”

洛俪勾唇一笑,毫不客气地走近邓老太太,“邓老太太,你是主,怎能坐在我母亲的女主人位置上?”

你若是懂晓规矩的,就当知道,花厅左首乃一家之主之位,而右首当是一府主母的位置。怎么想做我洛家的主了?

邓老太太没想洛俪言辞如此犀厉,立时面容微变。

吴氏见洛俪护着自己,她早就对这不知规矩的邓老太太一忍再忍,要不是洛康,早就不想忍了,想她嫁给洛康,连婆母都没这样忍让,这个从西北来的邓老太太凭甚要她吃排头。

洛俪摇了摇扇,“我母亲乃是朝廷封赏的一品诰命,不知道邓老太太是几品几等?”

邓老太太的面容又是一沉。

邓二老爷没想洛俪现身,开口就不饶人,“世侄女,我母亲虽未诰命,可也得你父亲唤声叔母…”

洛俪冷声道:“我的规矩礼仪好是不好,也是我祖父祖母教大的,怎么,就凭你也能质疑我洛家的规矩好与不好?难道你是对太后、皇上的旨意有疑惑?洛家的规矩,连当今太后都夸赞。洛家是天下第一书香名门,这可是先帝与当今皇上金口御封的,你们有异议?”

她的言下之意:你们敢对太后、皇帝不敬?

邓家上下个个心下一紧。

邓老太太更是摇摇晃晃地从右上首位置起身,她是习惯成自然,二十多年了,她早习惯坐在右首位置,只一时忘了这是洛家,而非邓家。

“是老婆子失礼了,贤侄莫要见笑。”

邓老太太要与洛康行礼,洛康正要止住,洛俪却不紧不慢地道:“父亲乃是当朝重臣,吏部从一品尚书,受这无品无阶的乡妇一礼,又有何担不得?”

洛康的眉宇微拧。

洛俪的言辞也太过犀厉,自从进了翰林院、御书房做侍读文官,越发嘴不饶人。

吴氏也是微微拧眉。以往的洛俪不是这样子的,今儿故意拖延不至不说,一进来就斥责邓老太太。好歹邓大人是洛康的同窗、同届,两个人又算是朋友,就算是看在邓大人的面子上也该敬重。

洛俪摇着扇子,“邓老太太,莫一口一句贤侄地称呼我父亲,我想问一声,你与我祖母可相识?”

邓老太太道:“就算不识,你父亲与我长子乃是同窗好友,他唤我一声叔母,我自唤得他一声贤侄。”

她说得理所当然。

第240章 冒充亲戚1(八更)

她说得理所当然。

洛俪勾唇苦笑,不紧不慢地道:“能得我父亲唤一声叔母的,想来应该是闽省建州知州邓大人的亲母、是邓老太爷的原配嫡妻吧?三娘一直好奇,你们一家不去闽省投靠邓大人,却拐了这么大一个弯,来投我洛府,岂不多此一举?”

她言辞犀厉。

要人敬,先得敬人。

邓家不守自己的本分,任意为之,就似洛家欠了他们一般。

洛俪道:“我请了同僚帮忙,一查之下,方知晓邓家有那么一段不堪为外人道的过往。邓老太太,就凭这段过往,你有什么资格得邓大人的敬重?又有什么资格得我父亲一声‘邓叔母’?”

吴氏惊道:“三姑娘,这话是什么意思?”

洛俪微微一笑,“父亲母亲被人蒙蔽了。这个自称是邓老太太的女人,根本不是邓家的什么原配、嫡妻老太太,而是邓老太爷的一个侍妾。邓老太爷逝后,在西北邓家,她以正经老太太自居。”

洛康倏然起身,这么说,这半个多月,他被人耍了,他居然对一个侍妾姨娘唤了几声“邓叔母”,简直就是奇耻大辱。

吴氏已率先起身,指着邓老太太怒骂:“一个侍妾也敢欺辱朝廷命官,你不怕下大狱。”

邓二老爷见情势突变,他根本没想到洛俪会去查邓家的根底,连连道:“洛嫂嫂歇怒!”

洛家最重嫡庶。

洛俪道:“一个庶子而已,凭你的身份,有甚本事唤我母亲一声嫂嫂。”她继续优雅地摇着扇子。

前世时,邓家一家人也曾来京城投奔,自称是闽省建州知州邓大人的家人,说是原来投奔邓大人的。结果发现邓大人去了闽省,投亲不遇,只得来投洛康。

洛康不察,待大灾过去,得到邓大人来的书信,言辞之间说了这邓老太太并非他的母亲,而是他父亲的侍妾,而同来的两位老爷更是侍妾所出的两个儿子。

邓大人在信中曝露家丑,说他的亲娘就是被这侍妾给害死的。亲娘逝后,邓老太爷得晓真相,一直不肯扶大姨娘为妻室,临终前更是留下遗言给邓氏族里,不得立她为妻室,将家业一分为二,七成留给了长子邓大人,托给自己的胞弟代为掌管,另三成留给了大姨娘母子。

大姨娘在邓老太爷仙去后,在家里以嫡妻自尊,当然邓氏族里没人买她的账。

西北大旱,她带着一家逃难,虽然邓老太爷早年为官,嫡妻杨氏也是皇城人氏,原是皇城京南县的,可嫡妻娘家不认大姨娘这门亲,原因很简单,杨家老太爷恨极了大姨娘,恨她害死了自己的嫡亲妹妹。

“胆敢欺辱我洛家,是当我洛家任人欺瞒不成,你们邓家竟敢欺骗朝廷命官,胆儿不小啊!”洛俪的双眸寒光一扫。

邓四老爷忙道:“洛大人,不,我母亲早已是嫡妻。”

吴氏大喝一声:“来人!胆敢欺骗朝廷命官,此罪不可恕,我们要送官。”

邓老太太一家吓得双腿一软,齐刷刷跪在地上,个个连大气都不敢出。

洛俪原想着他们若是误趣,睁只眼、闭只眼便是。

洛家不在乎多收留几十个人。

可邓家欺人太甚,在庄子上更是胆大妄为。

她敬旁人,旁人也得敬洛家。

邓家是前世洛康的耻辱,更被朝堂官员引为笑谈。

清流大臣,赞洛康为人厚道。

保皇派、窦氏派却觉得洛康太傻。

闽省建州的邓大人听闻此事,写信道歉,说因他家私事,竟累洛康英明。

邓老太太因为得了洛康一声“邓叔母”,回乡之后更是胡吹海吹,说她得了天下闻名的洛子之子洛康的敬重等等,虽不是侍妾,在西关县的风头压过无数嫡妻。最后因着这,更被邓氏族里抬成了邓老太爷的平妻。

邓老太太做了平妻,第一件事就是与建州邓大人争家业,直说当年邓老太爷的分配不公,怎么也应该由三个儿子平分。这只又是一场官司打,主审邓家财产分割案的官员是清流臣子,严斥邓老太太恶毒,追究其毒害嫡母之罪,还将她两个儿子赏了二十大板,若再不服,就要以不妾杀嫡母之罪发配边关,方才压住了邓老太太。

洛俪继续道:“父亲母亲,邓家老太爷膝下只有一子,建州知州邓大人。大抵二十五年前,就是这位自称邓老太太的老妇人——杨姨娘,暗算嫡妻中毒而亡。

当时的事,在肃州西关县闹得很大,邓老太爷更几度要杖毙于她的意思,最终看在她替邓家育了两子,打消此念,下令将其大姨娘赶往庵堂静修。

邓老太爷临终前留下遗命,让邓氏族里不得将此妇人立为妻室,将家业一分为二,嫡长子得七成,两个庶子平分剩下的三成,又将七成家业托给胞弟邓七老太爷代为看管。

十八年前,邓老太爷逝后刚满百日,大姨娘被邓二老爷、邓四老爷从庵堂接出,从那时起,大姨娘已嫡妻老太太自居。

妾,就是妾。就算谋害了嫡亲嫡姐的性命,步步为营,想仗着一介庶女的容貌取而代之,也终究掩盖不了自己是庶女、是妾室的事实。

此次,杨姨娘入皇城投奔的原是京南县杨家。杨老太爷忌恨恶妇毒杀胞妹,不肯收留,更不愿认他们是姻亲。

邓二老爷、邓四老爷猛然间听人提到父亲重情重义,又在外头得遇来投亲的西北洛氏分支,想着隔得那么远的远亲,洛家都肯收留帮扶,而他们是不是能借着邓大人与父亲是同窗的情分也得你帮助,他们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就来了洛府…”

吴氏想着洛康闹了这么大的乌龙,敬称一个侍妾叫“叔母”,心下一动,连连道:“是妾身对不住老爷,这一家子都是妾身领回府的,妾身向老爷赔礼,是妾身行事欠妥…”

洛康脸上一窘,有些挂不住,“一个贱妇敢欺瞒官家,太太,你瞧着处理吧。我洛家是不容他人抵毁!”

邓家人原想否认,可洛俪说是找了同僚查出来的。

他们不知道洛俪还知道什么,不敢争辩。

怕洛俪知道的比他们想像还多,到时候说不得罪名更大。

洛康转身而去。

第240章 冒充亲戚2(九更)

怕洛俪知道的比他们想像还多,到时候说不得罪名更大。

洛康转身而去。

邓老太太惊呼:“洛大人!洛大人…民妇虽非邓德昌生母,可也养了他一场。”

吴氏厉声道:“自来听说庶出子女交给嫡母养的,可从未听闻有侍妾养嫡子。嫡妻太太的嫁妆还养不起一个嫡子,需要你这没脸没皮的下贱东西来养。”

她原是不怒之人,听到真相,怎不要能生气。

杨姨娘坐在她的位置上,还敢与当朝一品大员平起平坐,简直是欺人太甚。

吴氏一直秉承着“在家从父,出嫁从夫”,邓家损了洛康的颜面,这就是损了她的面子,而邓家入府,着实是她做的主,是她没查清楚原由。她还在奇怪,怎么他们知晓邓大人的去向不去闽省投奔,原来这妇人是邓大人的杀母仇人,估计邓大人根本不会认她。

洛俪不紧不慢地道:“入官府大狱之前,他们与我洛家之间得好好算笔账。”她一扬手,将两张纸递给了身边的平婆子。

平婆子接过,瞧了几眼,朗声道:“自六月二十三至今,你们在庄子上不顾庄头娘子的反对,私下捉了四十八只下蛋鸡鸭,现在皇城一只活鸡活鸭的售价是一两银子,故应付四十八两银子。

你们一家在庄子上一日按二十两银子的住宿费,十七天就当是三百四十两银子。

另吃用庄子上的三亩地西瓜,一亩地按五十两银子的西瓜计算,当是一百五十两银子。

一日三餐,一日按十两银子的米食、蔬菜计算,当付一百七十两银子…”

就连他们吃茶、喝水,用了庄子上的井水都给计算成钱。

其间算了他们损坏餐具的赔偿等等。

杨姨娘微微抬头,正与洛俪的目光撞了个正着。

这明明是个小姑娘,可眼神犀厉如剑,只一眼,吓得她立时移开了视线。

她上次来时,只在这里吃了盏茶,就被吴氏派了吴嬷嬷去找洛俪商量。

洛俪未见邓家人,就让平婆子带人去了祝家庄安顿。

这是洛俪与邓家人的第一次见面。

可她的犀厉、张扬,更是半分不留情面,说话行事干净俐落。

“现在城外的粥棚粮食供应不足,你们却拿我洛家的庄子任取任用,以为我们洛家欠尔等不成?”

平婆子低声道:“禀三姑娘,统共是八百二十三两又三钱银子。”

“有这么一点银子,够城外的灾民吃上两日。”

因西北旱灾,粟米从早前的几文涨到十几文,而今更是涨到了几十文,几乎是一天一个粮价。

洛俪冷厉道:“就取八百两银子,以洛府名义捐给西北灾民。”

银子,他们家不要。

取了就会被人说成是敲诈。

吴嬷嬷大怒之下,早已经去外头报官。

皇城府尹原就是清流派的人,得了通禀。来得很快。

师爷打量了一番众人,“好大的胆子,行骗都骗到洛府来了。”

平婆子递过手中的清单,“先生,这是他们在我们洛府骗吃骗喝的单子,应收八百两银子的吃喝钱。这钱我们洛府不要,还请官府将这笔钱捐给西北灾民买粮。”

洛俪扫了眼花厅里的众人,“有劳孙先生了。”

师爷瞧这些人,一个个穿得人模人样,许是有些家业的,梅大人正为银子的事犯愁,多抓几个骗子,再打一顿鞭子,让他们出钱赎罪。

孙师爷令二十多个官兵押了邓家上下离开洛府。

杨姨娘哭得撕心裂肺,“洛大人、洛三姑娘,贱妾知错了,贱妾知错了,你原谅贱妾这回。”

在皇城,他们可是一点根基都没有。

杨家不认他们。

他们只想寻个落脚处,没想还被人揭穿。

是他们太张狂了,如果收敛一些,幸许就没这事。

吴氏正恼他们欺骗洛康,害洛康丢了脸面,也害她自己闹了笑话,又让吴嬷嬷给孙师爷塞了封红,“孙先生,还劳你用心处理,这些骗子着实太可恶,不过是个侍妾姨娘,还冒充是我们老爷同窗的母亲骗吃骗喝。”

可他们就是怕装得不像,所以才故意张扬行事,想来高调些、张狂些,就更像嫡妻、嫡子。哪里晓得,因为这儿,反而惹来一场大麻烦。

杨姨娘母子更未想到:洛俪会与人查他们的底。

朝廷之中,知晓他家底细的大臣可不少,着实当年杨姨娘害死嫡母、嫡姐杨氏的事闹得太大,一时名动西北,肃州一带就没有人不知道这事的。

孙先生自是领会,这是洛家要重惩骗子。

洛俪摇着扇子,冷冷地看着被官兵押走的邓家人,原在后院聚华厅小憩的邓家四位嫡庶姑娘,听到消息,被吓得张着小嘴,半晌不知如何应对,不等她们回过神,就有洛家婆子领着下人来赶她们快些离开。

住在洛家的两家偏支,又有吴氏娘家的亲友们听说,个个心有余悸。

“我们三姑娘多聪慧,早就请人查了底儿。”

“我瞧是梁候爷给查的。”

“也许是铁五爷帮忙查的呢。”

“龙影司有亲戚帮忙,这一查还不得什么都查出来。”

西北自称是洛家旁支的大老爷听说过,吓得浑身颤栗。

他们可也有欺骗。

他们的底细,不会也被三姑娘给查出来了吧。

一家人聚在客房里商量了一阵,最后由大老爷带着弟弟去书房。

洛康正在气头上,想到自己闹的笑话就有一种骂人的冲动。

侍书禀道:“老爷,肃州西关县风口镇偏支洛大老爷求见。”

洛康道:“请进来。”

洛大老爷与弟弟四下里一望,与洛康行了拜见礼,兄弟俩欲言又止。

洛康抬手示意书僮退下。

书僮立在房门外。

洛大老爷一拜,携着弟弟重重跪下,“禀洛大人,我们…有罪,我们欺骗了洛大人。”

洛康刚被人骗过,心头一沉,蹙眉道:“你骗了本官什么?”

洛二老爷道:“回洛大人,我们…我们家有族谱是真,我们洛家在风口镇是大族也是真,可族谱往前追溯两百年,与江南洛氏没一点关系。”

他们当初投奔时,说祖上原也是江南人氏,原是前朝的官员,后在肃州为官,遇到改朝换代,从此就在肃州扎根落脚。

这些都是骗人的。

第240章 冒充亲戚3(九更)

他们当初投奔时,说祖上原也是江南人氏,原是前朝的官员,后在肃州为官,遇到改朝换代,从此就在肃州扎根落脚。

这些都是骗人的。

他们姓洛是真,但是土生土长的西北人,往前追溯,曾是大赵一统天下的西凉国贵族,后来西凉国被大赵赶到西域荒漠,他们留在了风口镇,他们还有一支是去了荒漠中的西凉小国。

洛康轻叹一声,“天下洛姓本一家,就算两百年前没关系,五百年前、一千年前说不得是同一个老祖宗。”

二人心下感动,就怕底细被查出来,又当成欺瞒朝廷命官报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