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女临门:暴君的伪善皇后上一章:第 151 章
  • 贵女临门:暴君的伪善皇后下一章:第 153 章

洛俪装成了沐子轩说话的模样,睨了几眼奏章,正有一位保皇派重臣禀赈灾之事,上面已经夹了一页纸笺,这是沐子轩摘抄完成的,她一抬手,打落了奏章。“沐大哥,是我鲁莽了,我帮你拾起来。”

她动作快速地将藏粮图藏在奏章里头,将奏章完好地放到案头。

一声“皇上驾到”,洛俪与沐子轩起身相迎。

皇帝颇有些幸灾乐祸,听到灾民把窦国舅家田庄上未睡的稻谷给捊了,他觉得很痛快,窦国舅人品不行,就连西北灾民也恨之入骨,专挑窦家的庄稼、粮食糟蹋。

步入御书房,皇帝坐到龙案前,“洛爱卿家的田庄没事吧?”

第242章 诰命宜人1(四更)

步入御书房,皇帝坐到龙案前,“洛爱卿家的田庄没事吧?”

洛俪笑道:“回皇上,微臣家田庄平安无事。”

皇帝歪着脑袋,“听说杨丞相家的庄子也被袭击了,还死了几个人。”

杨家可是最早开粥棚的。

杨丞相不说,可天下就没有秘密,杨丞相为对跟窦国舅斗,就算他自己被灾民打了,他也不会呛一个字,想到窦国舅家的粥棚开不下去,现在皇帝又下令让窦家拿出二百万斤的米食赈济西北,为甚原因?

“文武百官大多开了粥棚,杨丞相家这近两月,都吃了近百万斤米粮。你窦家家大业大,窦家所有的一切都是朝廷给的、皇家赏的,不是该拿二百万斤粮食出来。”

杨丞相跟着说,“回皇上,老臣家近两月,两处粥棚可吃了二百万斤粮食,窦家的田庄比老臣家多,家来比也微臣多,应该让他拿五百万斤粮食。再说,据老臣所知,甘秦大都督这些年在西北税赋照收,可从来没向朝廷缴纳过一颗粮食,老臣以为,应该让甘秦大都督开仓赈粮,朝廷派得力钦差监督。”

皇帝深以为然,当即恩准。

窦国舅气得牙痒,可因隐瞒西北灾情的事还没闹出个结果,他不知道皇帝怎么想的,一切都出乎他的预料,他要入宫见太后,听说太后近来迷上了睡觉,镇日没事就睡,就连人都长胖了一圈。

洛俪回道:“七月初时,城外就陆续发生了几起灾民抢夺粮食的事,我索性将各田庄的粮食分给拖家带口的弱小灾民,又将他们安顿到我田庄空置的屋子里暂住。得暇时,他们还能帮庄头干些活,以此换一些粮食。

城外出事的时候,灾民们去过我的田庄,见我田庄上没有粮库,只住了一些灾民,有胆儿大的进庄园转了一圈,领头人一禀报,领头的灾民带着他们就离开了。”

灾民们闹事,也是有选择的。

看她家开了粥棚,收留灾民,想着大家都不容易,也算是有情有义的人家,自不打扰,果决离去。

高昌禀道:“启禀皇上,西卫副指挥使卢淮安求见。”

“宣!”

卢淮安今儿一进来,脸上带着喜色,忙忙跪拜行礼。

皇帝扫了一眼,“你这小子今儿遇上喜事了。”

自从让他进了西卫做副指挥使,与窦三思斗得跟乌眼鸡似的,窦三思杀了卢淮安三个兄弟,他与另七人就跟疯子一样,把窦三思身边得用的锦衣卫给除了个七七八八,就差直接除干净了,窦三思现下重用谁,不敢摆明面上,一旦摆上来,卢淮安几人知道后,有一个算一个,全给他除了。

窦三思行动受到卢淮安牵制,近来也很火大。

卢淮安揖手道:“启禀皇上,微臣当爹了。”

皇帝不假思索,“是大胖小子?”眼神往洛俪身上转了又转。

洛俪暗道:卢淮安当爹,与她何干,他盯自己是什么个意思?

皇帝难掩羡慕,心里正闷闷地想自己几时当爹,卢淮安不好意思地道:“是个闺女,长得可漂亮,眉眼像微臣,将来大了一定是个有福的。”

皇帝原本的不快,立时消散,生了个闺女还乐?

陶芸生了,生的是长女。

卢淮安乐呵呵地道:“太医院的章医正给南姨娘瞧过了,说她肚子里怀的是个男胎,再有两月,微臣也算是儿女双全的人。”

洛俪问道:“卢大人,南姨娘…是不是还有东姨娘、西姨娘?”

卢淮安道:“现下打理府邸的是东姨娘秦氏,南姨娘洛素纹,西姨娘陶芸,她们姐妹各执一处。”他挫了挫手,“东姨娘也有身子,今晨才说的,有近四个月…”

为了给卢家传宗接代,他可是用心的,恨不得让三房贵妾多生几个孩子。

洛俪哭笑不得。

皇帝歪着头儿,他宫里的女人也不少啊,怎就没一个传出有喜的。

杨淑妃体弱多病。

窦德妃不得他心,他就没想过要碰窦国舅的孙女,最多就是到她宫里稍坐片刻。

其他几位美人各有特色,可一想到圆房,他脑海里全都是洛俪的身影,还有她说过的话。

皇帝气哼哼地道:“你小子是到朕跟前炫耀了,说你今年一下子能有三个孩子?”

卢淮安嬉皮笑脸一揖手,“微臣想请皇上给孩子赐名。”

梁俊的儿子赐名“福元”字,能得皇上赐名,是莫大的荣耀。梁俊还说:他日,其他孩子无论男女皆袭这个“福”字,皇上赐的这个“福”最是祥瑞。

洛俪道:“卢大人,你要你的儿女个个全是庶出?”

大赵天下嫡庶分明,庶出子女生来就要低人一等,嫡出子女享有优先权,无论是婚姻、财产分配亦或是其他方面都是如此。

卢淮安面露苦恼,“三位贵妾谁最贤惠有才干,我就扶谁为正妻位。”

洛俪继续练着字,“这种想法儿就你才有。若将三位贵妾扶为平妻,她们所出的儿女好歹还是嫡出,说出去名声也好听些。”

平妻再进一步就是嫡妻,退一步是妾,名分不错,进退得宜。

卢淮安想着自己的儿女如果个个都是庶出,对洛俪的话深以为然。笑道:“还是洛大人思量周全。”他对着皇帝一拜,“皇上,微臣已是从三品的武官,臣恳请皇上给臣的三个女人赏赐勅命之身。”

一二品诰命夫人,三四品诰命淑人,五品宜人,六品安人,七品至九品的孺人。一至五品称诰命,六至九品称勅命。

淑人是不可能,五品宜人正好在能参加宫宴的槛上。

卢淮安道:“微臣回家就抬她们三人做平妻。”

他有秦乐颜这位从一品大都督嫡长女,更有徽省首富陶家千金陶芸,还有一个来自书香名门的洛素纹。身份参差不齐,可她们是他的女人,更要替他生儿育女,他理应善待、厚待,他会给她们一份尊崇,即便不是嫡妻,也当敬若妻室。。

给妇人的诰命、勅命,其实就是好听而已,最多赏几身官家夫人的袍服,不领俸禄,只是个名头,不像皇家的公主、郡主、县主、乡君,这可都是要领俸禄,照例还得封赐沐食邑,若没沐食邑也只是个空头名声。

第242章 诰命宜人2

续:这可都是要领俸禄,照例还得封赐沐食邑,若没沐食邑也只是个空头名声。

皇帝犹豫着赏何等阶的身份,高可是五品宜人,低亦可是七品孺人,一下子可是三位平妻。

“卢淮安,你以为朕赏赐何等级为宜?”

他难以决断,索性问卢淮安本人。

卢淮安只想求个赏赐,好哄三个女人高兴,免得她们被人笑话,尤其是秦乐颜,以她的出身嫁人做嫡妻绰绰有余,因她对他一见倾心,不顾家里人的反对,非他不嫁,即便委身为贵妾也在所不惜。

卢淮安蹙眉,若是求宜人,会不会被人骂心太大,若求五品以下的,她们连参加宫宴的资格都没有,他从来在皇帝面前不掩饰自己的真心,揖手道:“微臣向她们求五品宜人。”

皇帝失声轻笑,还真是卢淮安,换成旁人必不敢开口。

这也是他认识的真实卢淮安,他将自己的心思摆在明处,至少在他的面前从不说假话。

皇帝朗声道:“沐爱卿拟旨,封卢淮安的三位妻妾为五品宜人,旨意先不要下,待他回家抬了她们做平妻之后来个双喜临门。”

卢淮安跪拜谢恩,乐滋滋地离了御书房。

洛俪在御书房陪皇帝用了午膳,未时一刻瞧着无事,准备回家。

人刚行到宫门口,卢淮安奔了过来,揖手道:“还是洛师妹脑子好使,能想到我的儿女不能是庶出,我在这里谢过洛师妹。”

贵妾与平妻,对他来说还真没甚不同。

儿女们脱了庶出身份,在外头说起来也好听。

他早前那样决定,是为了多育儿女,亦是想壮大卢家的人丁。

洛俪问道:“素纹可好?”

“好着呢,近来天气炎热,一直在家养胎,再有两月她也该生了…”

卢淮安的声音未落,就听不远处奔来一个小厮,骑在马背上,一边跑一边大喊,“禀大人,南姨娘要生了。”

卢淮安刚还在说得过两月,怎么这就要生了。

“出了甚事?”

小厮道:“今儿晌午,南姨娘想要沐浴,出来时摔了一跤,早前还忍着,这会子忍不住直嚷肚子疼。东姨娘令小的来禀大人,让您赶紧回去。”

卢淮安抱拳,“洛师妹,告辞!”调转马背,带人绝尘而去。

洛俪望着他的背影,卢淮安的儿女全是三位贵妾所出,后宅虽有良妾无数,可她们常有落胎、滑胎的事发生。

昨晚陶芸刚产下一女,今儿素纹就摔跟头一跤。

会不会是素纹中了什么人的暗算?

若她怀的是女儿,许会平安。可她怀的是儿子,这诞下长子的功劳可在长女之上,无论是陶芸还是秦乐颜,都不会乐意看到素纹率先生下儿子。

洛俪回到岁寒馆,沐浴之后坐等卢家消息。

直至七月二十日清晨,刚起床不久,有卢家下人来报:“南太太五更二刻时生了一个大胖小子。”

素纹从南姨娘变成了南太太,可见真是抬了平妻位。

洛俪令素绻打赏了来禀的下人,悬着的心复落回肚子里。

这日,正值休沐日。

洛俪练了会儿字,就听平婆子在角门上禀道:“姑娘,唐奶奶求见。”

素纨穿了一身翠绿色绣芙蓉的蜀锦,脚上配了一双翠绿色的绣鞋,用的是与衣裙同色同花样的锦缎,绣鞋前头嵌了一颗大珍珠,身上佩戴的是全套的珍珠头面首饰,浑身贵气流露,若非知晓根底,很难瞧出她以前是做丫头。

洛俪在花厅落座,素丝素纱二人奉了茶点。

素丝细细地打量着素纨,心里暗暗称奇:不愧与姑娘一道长大的,通身气度走出去,一点不比大户人家的嫡女差,恐怕还要过上一两分。

素纨身后跟着绣菊、绣梅,两人手里各捧了一身配套的秋裳,瞧那花色、式样,依然是蜀省成都府出产的蜀锦,就连相配的鞋袜亦都做好了。

洛俪道:“你来便是,怎的这般见外。”

素纨盈盈笑道:“姑娘,这是成都府出产的蜀锦,太太与老爷那边我已送了两块过去。是大满托了朋友,特意从成都府买的。”

素纨托的是长沟县知县夫人走的门道,当时她给知县夫人的原话是“劳夫人帮我预备些上等蜀锦,一定要最好的,不拘多贵,还请帮我买上些,颜色式样或清丽典雅,或贵气大方的。女子的多几块,男子的亦买上些。回了皇城好送亲友。”

知县夫人听说素纨与吏部尚书说得上话,自是乐意帮忙。两个人还聊了许久,素纨将自家在皇城的地址给了知县夫人,约她若是到了皇城,一定要到家里作客。

知县夫人上了心,托了亲友从成都府给弄了几块衣料。

素纨离开长沟县时,特意去拜访了知县夫人。

知县自说不要银子,素纨不愿占人便宜,硬是塞了五百两银票,把大半箱衣料带回皇城。

绣菊笑道:“三姑娘,这可是我们奶奶路上特意为姑娘做的秋裳,鞋子、袜子,都是奶奶亲手做的。”

素纨服侍洛俪多年,知她的身量,又知她脚码大小,做起洛俪的衣物更是轻车熟路。

洛俪看了一下两套秋裳,“花样很好,式样正合我意,素纨,劳你费心了。”

“姑娘说哪里话,这是我应当做的。”

洛俪与素纨分宾主落座。

素纨的语调不紧不慢,声音不高不低,说话时柔和自然,自有一股别样的韵味,“我们是昨儿到的皇城,出门时提前了几日,从梓州到徐州走的是官道。到了徐州换成大船,沿运河抵达应天府,从应天府到皇城,原是三日就该到了,走了八日。”

洛俪道:“莫不是一路上遇到了麻烦?”

“一路上到处都是灾民,我们家的马车略扎眼了些。若不是大满雇了铁家镖局的人,只怕这一路更不太平。”

从应天府到皇城,抢劫的事处处可见。

甚至还有男子仗着身强力壮欺负无依少女的。

唐大满一路瞧见,不免喝斥,有铁家镖局的镖师同行,倒也无所畏惧,还有些胆大的灾民,动了抢夺铁家镖师的主意,一伙人哄上去,被镖师们持着棍子揍了一顿。

第242章 诰命宜人3(六更)

唐大满一路瞧见,不免喝斥,有铁家镖局的镖师同行,倒也无所畏惧,还有些胆大的灾民,动了抢夺铁家镖师的主意,一伙人哄上去,被镖师们持着棍子揍了一顿。

镖师与灾民动手之时,素纨与两个丫头吓得躲在马车里不敢出来。

绣菊、绣梅立在素纨身后,静默地听素纨与洛丽说话。

素纨感激地道:“我不在皇城,家里与田庄劳姑娘看顾,听说城外好些田庄都出了事,因我的田庄收留了两家弱小灾民,得保平安。”

洛俪早早就把素纨田庄上的粮食拉到了城南唐宅的粮库里存放,她的良田原就不多,要再被抢了,他们一家可吃什么。

粮食虽不多,却足够素纨唐宅上下吃上三年的。

洛俪道:“你不在,少不得要我拿主意,我现下也管着娘留下的几处田庄,多一处也是顺手的事。”

素纨随唐大满回乡探亲,现回来,皇城发生这样的大事。早前见到处都的抢夺钱财、粮食的灾民,心下提得紧紧的,待进入皇城,发现城里到处都是巡逻的官兵,城里一个乞丐瞧不见。听说所有的乞丐都被赶到城外,若在城内一经发现,立即送出城。

皇城内井然有序,半点没有城外的杂乱。

洛俪道:“我们家开了粥棚。灾民们听说西北七月初九下了场大雨,有人陆续离开回归故里。城外的灾民有不少重返故里,昨儿的人就比前几日少了些。”她顿了一下,“对于返乡的灾民,一人赠送五百纹钱,由他们自行预备干粮。”

大雨之后,粮价也有下降。

早前一个馒头一文钱,包子两文,前段时间涨到两文钱一个馒头,四文钱一个包子,昨儿已经是三文钱能买两个馒头,三个文钱能买一个包子。

洛俪问道:“素纨,你从江南坐船过来,那边情形如何?”

“我们夫妻在顺天府下船,去洛家探过老候爷、老夫人,二老的身子健朗。听伯爷说,江南也有不少灾民。大都督姜权下令,让各家铺子、田庄聘用灾民,一来给他们一碗饭吃,二来也免他们在外生事。

他们到江南后,大多数都寻到了差事,码头的搬货工多是灾民,工钱没少,照了以前的发。

洛家的几处庄子请了灾民当短工,若是拖家带口的还分一间屋子住,虽然所挣不多,但能吃上饱饭。”

姜权处理得体,避免灾民行乞,又下令让各家收纳灾民,素纨夫妻从江南过来,还真没瞧见多少乞丐。就算是年迈体弱的老妪,都能在大户人家寻到打杂、扫地、缝补等手上活计,虽然挣得不多,到也是个落脚处。

江南的百姓见灾民生活不易,还有些人家主动收留一些无家可去的灾民,当成亲戚住在家里,忙时就一起与他们下地干活,闲时就在家里说说话,或是收拾屋子做些手上活儿。

素纨道:“应天府知府下令,不许灾民入城,城中有巡逻。城外虽设了粥棚,粥稀得能照镜子,不像皇城这边的粥能插筷子。”

应天府虽有一些世家大族,到底这次的灾民太多,时间又太长。洛俪拿了梁氏陪嫁庄子积攒五年的粮食,也是吃了个干净,现在只等入秋收了新粮入库方能接上。

洛俪笑道:“皇城开粥棚,乃是杨丞相家领先。”

虽有杨府领先,做得最好的却是洛、梁两府,两府订立章程规矩。灾民自发组织卫队,每天在粥棚周围巡视,也免生了乱子。近来灾民陆续返乡,每人发放五百纹钱预备路上干粮。

梁府紧随着洛府的步伐,洛府如何做,他们就怎么做。

梁娥眉几乎天天去粥棚转上一圈。

洛俪又问道:“我三弟、五弟在洛府可好?”

“三爷在琼林书院读书,五爷启蒙由老候爷启的。”素纨想到洛律,不由失声笑了起来,“五爷在皇城就是个皮猴,到了洛府似换了一个人,老候爷自来严肃,不打不骂,偏五爷见了他就怕得紧。老候爷一瞪眼睛,他立时就能吓得手脚无措。”

这许是一物降一物。

在洛俪的眼里,祖父最是慈爱不过的。

洛律惧怕洛瑞到这等地步,还真真没想到。

洛俪实在想像不出洛律怕洛瑞时的模样。

素纨道:“二\奶奶给洛府又添了一个公子,孩子一落地,二/奶奶一瞧是儿郎,一个没忍住大哭起来。直说‘怎么又生了个小子’,惹得老夫人、大太太哭笑不得。郑家亲家太太听说后,上门宽慰一番,说她还年轻,想要女儿总会有的。她却哭着说,洛家就稀罕姑娘,她怀上五少爷时,预备的全是女儿家的衣裳。”

郑小妹想要女儿,早不是什么秘密。

朱氏得了个女儿,捧在手心里般地疼着、怜着,就连洛径也是宠着,恨不得把天上的星星给摘下来逗女儿一乐。

洛仪愤慨地道:“都说我们家娇惯姑娘,我也是姑娘,怎的没见人娇惯我?”

三房的娇惯,全都给了洛俪,无论是祖辈的、父辈的,都系在她一身。

洛俪静下来时,觉得对不住洛仪,全家上下就数她最纵容洛仪。

洛仪没了银钱,会到岁寒馆找洛俪讨,或是她瞧上了什么好的,也会悄悄与洛俪说。回头不知谁说漏了嘴,被吴氏给得晓了,唤了洛仪过去给训斥了一顿。

素纨道:“在洛府时,听大太太说,晋陵大姑奶奶在大姑爷任上添了个嫡姑娘,同着二\奶奶的五少爷前后几日出生。二\奶奶听说后,又念叨了一阵,直说那些日子别人生的都是姑娘就她生了个混小子。”她抿嘴轻笑,“二\奶奶也不知与谁滞气,拿五少爷当女儿养,穿的用的全是姑娘家衣服。大太太知她想闺女,又不敢说她,全由着她。二爷瞧不过去,就扬言说要去云游天下,他这一吓,二\奶奶这才令人给五少爷做了几身小子穿的。”

苏氏最怕麻烦。她虽娶了两个儿媳妇,一个在皇城,帮不上她的忙;另一个生了三个儿子,光养儿子、教儿子都忙不过来,也是指望不上的。

她也曾年轻过,想她年轻时要教儿女,铁氏帮着她打理后宅、主持中馈,直至几个孩子知事了,方让她打理府邸。

第243章 冰鉴1

她也曾年轻过,想她年轻时要教儿女,铁氏帮着她打理后宅、主持中馈,直至几个孩子知事了,方让她打理府邸。

到了苏氏这里,她学了铁氏的样儿,先替郑小妹把府中琐事给接过来,一来郑小妹得了手,就能用心照顾儿子,二来家里也少了诸多纷争。

郑小妹不是舍不得洛征,完全是想女儿。丈夫出门了,她找谁生女儿去。洛俪想着前世的郑小妹下场凄凉,而今嫁到洛家,倒是幸福满满。虽然有些不如意,就如素纨所说,夫妻都还年轻,要女儿早晚也会有的。

洛征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今生考了乡试后不曾参加会试,直说每四年一次的会试、殿试,录用名额原本不多,他就不必多占一个名额。

大赵一统天下以来,最多的一次是赵太祖登基后第一年开设恩科,一次录用了一千二百名,之后历代皇帝的会试,多则八百名,少则三百名,就没超过八百名的。

洛征现在琼林书院做夫子,给一些新考下书院的学子授课,从经史典籍到为官做人,只要他懂的,近乎倾囊相授。

素纨讲罢洛家的事,又说了自己随夫回蜀的一路见闻,少不得提了唐家。

“我婆母是个爽利人,说话行事都甚干脆。大伯兄是个老实厚道的庄户人,每日天未亮就起来,我们回去时,替他娶了房续弦,人是他自己挑的,是唐家村邻近村长家的姑娘,与他算是青梅竹马,只是早前遇人不淑被休弃,他一直念着旧情,吵着非那姑娘不娶…”

正说着话,平婆子站在角门处禀道:“姑娘,卢府下帖子说今儿卢大人抬了三位贵妾为平妻。大半个时辰前,宫里的封赏圣旨到了,封了卢大人三位平妻为五品宜人。卢大人说择日不如撞日,他近来又喜获一双儿女,今儿要办庆宴。”

洛俪恼道:“问问老爷那边可去,若是同去,我随一份贺礼。”

素绻福身道:“姑娘,小婢去瞧瞧。”

素纨凝了一下,“三位平妻?”

洛俪道:“鲁晋大都督秦家嫡长女为东房、素纹得了个南房,陶氏是西房。”

三房妻室,真正是闻所未闻。

自来虽有三妻四妾之说,可真正有规矩的人家,只有一房妻室的,卢淮安弄出三房平妻,且不分大小、亦不分先后。

说不分,只是面上的说辞。

可暗地里还是分出了尊卑鄙,否则后来者秦氏不会居于东院,敬称东宜人,自来东、南、西、北,以东为尊,南方次子,西方尾随。

洛俪补充道:“十八那日,素纹沐浴摔了一跤,孩子早产,今晨总算母子均安。”

卢淮安设了庆宴,素纹与陶氏刚生完孩子,自是老老实实缩在屋里坐小月,还不是秦氏一个人的风光。秦氏虽是最后入门的,因出身高贵。得了东房之主,手头现下还管着七八个侍妾。

卢淮安都没瞧过别人送他的美人是什么样儿,他也没心瞧,只怕心里还盘算着,有三个女人给他生儿女就够了,三房平妻一个接一个的生孩子,还在同一年出生,儿子有了,闺女也有了,就连皇上也恩赐了三房平妻五品诰命宜人,整个皇城没人比他更风光了。

素绻回来时,提了一盒子喜蛋。“是卢府送来的,送了三百个大红喜蛋,说是恭贺卢大人喜得贵子,让世交亲友都沾沾喜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