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女临门:暴君的伪善皇后上一章:第 163 章
  • 贵女临门:暴君的伪善皇后下一章:第 165 章

礼部尚书原是保皇派的人,听到这话轻斥道:“你一个小姑娘懂什么,胡说八道。”

广纳嫔妃,那自是重在一个多字。

历朝历代,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只选十个、八个算什么?

“大人说得正是,我就是胡说八道,这种事问我,我怎么知道,我只知道写写画画。”

礼部尚书被堵得无语。

洛俪对“胡说八道”几个字并不生气,反而承认自己就是胡言乱语。

礼部尚书转而揖手道:“皇上,江南自古出美女,是不是定在江南大选,至于其他各省,就各择一百二十名,于明春入宫,才德优胜者为嫔妃,平庸者降为宫女。

明和十八年以来,已有二十年没有大选;自天隆元年选过三千宫女入宫。宫中的宫女也都年龄偏大,年满二十五岁者亦不下一千五百人,他们亦该出宫了。”

赵太祖皇帝时期,宫中便定下规矩,凡年满二十五岁的宫女要放其出宫嫁人。

早前,礼部尚书不敢提此事,那时候皇帝没有亲政,可此次太后疯癫,窦国舅身亡,窦家举族关押至天牢,皇帝已亲政,自要充盈后宫。

皇帝道:“你与内务府拿出大龄宫女名簿、查点人数。”

第254章 佯装修书3(一更)

皇帝道:“你与内务府拿出大龄宫女名簿、查点人数。”

洛俪突地忆起刚才兵部尚书常亮说的事,揖手禀道:“皇上,臣有事禀奏。”

皇帝道:“说——”

“皇上,刚才常尚书说,三军之中有九成武官士兵尚未娶妻,三军之中的将士来自天下各地,何不让大龄宫女配军中同籍将士为妻?”

皇帝若有所思。

礼部尚书则是担心洛俪插手政事,原来她说的只是大龄宫女配人之事。

“配同籍将士,虽不能尽快回乡,却能也是见到同乡,可慰平生。”

皇帝朗声道:“准奏!”

礼部尚书愤然望向洛俪:这臭丫头没事找事,这样配对,他们得忙得什么时候。

他们的主子只一个——皇帝,他可是提议给皇帝充盈后宫。

皇帝后宫有名分的嫔妃现在只得六人,还有三人皇帝不待见,谁让她们是窦氏派,又有三人。杨淑妃是皇帝的宠妃,另两个虽得皇帝雨露,不见得有多受宠。

皇帝道:“爱卿,着办罢。”

礼部尚书应声“遵旨”退出御书房。

一上午,御书房跟赶集一样热闹,因皇帝亲政,以雷厉风行的手段拿下窦承嗣父子,各部院的官员看到了希望,觉得要好好干活了,个个都有要事,个个都有想法。

工部尚书更是提出要疏通西北河道,以避免近两年的旱灾。

皇帝刚抄了窦家上下,听说得了上千箱的银金财宝,到底有多少钱财,金银充入国库,财宝有大半地了皇帝的私库。

洛康近晌午时才进了御书房。

他说的是窦氏派臣子被治罪后留下的几个实缺,聂志强领着东卫去灭窦氏姻亲、近臣的家。这些人的家都在皇城以外,想来接下来空出的实缺更多,举荐了几位地方大臣,想调入各部填补实缺,问皇帝的意思。

以前杨丞相任左相,可掌吏部。

但窦国舅仗着自己是右丞相,同样喜欢插手吏部事务。

现在左相没了,洛康只能当面问皇帝的意思。

皇帝瞧了一眼举荐名单,有的是清流,有的是保皇派,或是他认识,或是他听说过的人,“准奏!”他提了朱笔,在上面批了意见,“照此着办,吏部下发任职公文,只是这几地方职缺?”

“顺天府知府提户部章君鹤。姑苏知州提礼部洛径…”洛康又递过一份拟调人员名单,小心翼翼地捧到皇帝的龙案前。

洛径若晋为姑苏知州,便是要回江南。

皇帝看着上面一个个的名字,“章君鹤可是章美人父亲、杨丞相的妻弟?”

洛康未答。

高昌低声道:“回皇上,正是。”

“顺天府知府提翰林院林涛!”他提起朱笔,将章君鹤三字划去,写了“翰林林涛”四个字,江南的清流看似无门无派,这可是先帝留给他的根基,虽说他要收拾窦氏派,但朝廷的钱库、粮仓不能动。

这二十年若非洛家守住江南,天下恐怕早就乱了。

即便是现在,他也不会让保皇派的人进驻江南。

皇帝道:“从各部院择优补缺,实在补不齐者,从候补官员里挑出优秀者补上。”

洛康领命,接过皇帝手里的文书,正待告退,皇帝道:“告诉外面的官员,去饭堂用饭,待朕用过午膳,继续奏事。洛爱卿,一道在御书房偏殿用膳罢,洛俪、唐大满都去。”

洛康原有些迷糊,不知皇帝的一声“洛爱卿”唤的是他,亦还是洛丽,这会子听了唤了洛俪的名,方才知道是自己。

*

洛康坐在偏殿。

今儿依旧是八菜一汤,与昨儿的菜式完全不带重样的。

皇帝斥退宫人,道:“三位爱卿,请!”

握着筷子率先取菜。

洛俪见他取,拾了一边预备的公筷,往洛康碗里送了些:“爹,快吃罢!以前不知道,我到御书房当差后,才知道当官真不容易,尤其是堂官,天天要坐差房,天天晌午吃点心。我吃了几个月,吃得我看到点心就冒酸水。爹,皇上请你吃御膳,你千万别客气,客气就要饿肚了。”

洛康无言。

女儿一瞧就不是第一次了,就跟在自己家里似的,只要皇帝动了那盘菜,她就取来吃。

唐大满早就饿了,想着晌午前能回家,早上就吃了一碗稀粥、三个馒头,可今儿却召他到御书房当差,一坐就是大半日,抄录奏章就抄了大半天,到现在还没整理完。

洛康并未拘谨,他吃饭原就优雅,细嚼慢咽。

唐大满有些狼吞虎咽,许是饿了,又许是第一次吃御膳房的饭菜,只觉得美味无比,只不敢多取菜,只一个劲儿地扒饭。

洛俪叮嘱:“唐大人,吃菜!你光是饭怎么能吃?”

唐大满取了一点,之后再不取了,依旧是扒饭,三两口就扒完一碗米饭。

洛俪起身接过他的碗,正要帮他添饭。

皇帝喝道:“让他自己取!”唐大满凝了一下。皇帝道:“朕吃完了也是自己添饭,自己才知吃多少。”

洛俪还没给他添过饭,凭甚给唐大满添。

洛俪关照洛康,那是她父亲,是孝心,唐大满也敢让洛俪帮他添饭。

唐大满接过碗,自己在钵里添了一碗大米饭,扫了眼桌上的饭菜,“皇上,这饭菜吃不完会如何?”

“倒了。”

倒了,这么可惜!

唐大满觉得心疼,当即取菜,这盘的取一大筷子,那盘的同样取一大筷子,将自己的碗堆得像小山似的,然后吭吃吭吃地扒饭吃。

皇帝看着唐大满,饭菜真有这么好吃,就跟打劫似的。

洛康吃得很优雅。

洛俪也吃得香,时不时拿着公筷给洛康布菜。

她一回头,见皇帝没吃,又取了两们放皇帝碗里。

皇帝大喜:俪妹妹关心我呢。立时捧着碗吃。

吃完了,他又不动了。

洛俪又给他布菜。

唐大满扒着饭,立时觉得不对劲,皇帝这么大人,为什么等洛俪给他布菜。

洛康吃得更慢了,眼里似有疑惑。

洛俪道:“皇上,你不能光吃菜,也得吃饭,光吃菜不经饿,一会儿又饿了,御书房外还有好多大臣要见你,你不吃饱,怎么有力气处理国事?”

第255章 布朕爱吃的菜1

洛俪道:“皇上,你不能光吃菜,也得吃饭,光吃菜不经饿,一会儿又饿了,御书房外还有好多大臣要见你,你不吃饱,怎么有力气处理国事?”

她的声音柔柔的,带着关心、叮嘱。

皇帝捧了碗,“你吃好了没,吃好了给朕布菜,朕不想取菜,伸得胳膊痛。”

懒得这样了!

洛俪学着唐大满,一取一大筷,往皇帝碗里一塞,低头吃自己的饭,见皇帝的菜快吃完,又取了一大筷往他碗里一塞…

洛康看到自家女儿照顾皇帝吃饭,完全是调了个儿,不知道的会以为这里是洛俪的家。

唐大满包着一大口饭菜,一边咀嚼,一边怪意地看着皇帝。

不管了,皇帝的事,他想不明白,他吃自己的饭。

过得大炷香的工夫,高昌进来时看到膳案上的菜吃得干干净净,连米饭也吃干净了,皇帝抱着肚子。

唐大满一双眼睛还在剩下的油汤里来回转动,如果不是在宫里,估计他能把油汤都给吃了。

皇帝道:“还是人多吃饭香,朕已经几年没吃这么饱了,看着唐爱卿吃得香,连朕也觉得香。”他顿了片刻,意味深长地赞道:“洛侍读深晓朕意,全布朕爱吃的菜。”

高昌心里暗道:皇上,八个菜全是你平时最爱吃的啊,可是淑妃娘娘替你布置的菜谱,天天不重样。

皇帝抚着肚子,“半炷香后,让官员继续进御书房禀奏。洛尚书,前几届的候补人员里头,酌量添补一批五品以下的实缺,不必禀报朕了,洛尚书自来公正公道,这一点朕是相信的。”

“谢皇上!”

洛康此刻站不是,坐也不是。

几名宫娥进来,奉了漱口水,沏了膳后茶。

皇帝轻声道:“洛侍读昨儿才说,她吃腻了点心,再不想吃点心,朕是昨日才留她一道用膳的。各部院的当值官员过得苦,经常吃干粮,朕已经令内务府与户部拿出法子,在宫里建了一处各部院当值官员的专用官厨房,今儿就开始用上了,给各部院当值官员提供四菜一汤,若暮食还有当值的,也能吃上热饭。”

洛康揖手道:“皇上圣明。”

皇帝摆了摆手,“朕是照了太祖皇帝时期的规矩走的,那时候各部院当值官员是由宫中提供饭菜,也是四菜一汤,遇上灾年,就减为三菜一汤。”

洛俪一闹腾,惠及了文武百官。

洛康蹙了蹙眉:“各部院,有几处离御膳房较远,春秋夏还好,到了冬天,恐怕不等饭菜送到,就已凉了。皇上何不令各部院自己建一处小厨房,再配上一个厨子,两个跑腿的内侍?各部院每年都有朝廷拨付的周转款项,这一点银子大家还掏得出来。明和年间,曾有官员建议过,先帝也同意此事,只是后来没来得及…”

他语调转低,无音而终。

后来没来得及着办,先帝就薨了。

洛康又道:“御膳房原在后\宫,不宜有外臣行走,当时明和帝也是考虑此,才给各部院加拨一成周转款项。自明和帝薨了之后,各部院的尚书、掌院却没将此事办起来。早前太医院原有一处厨房,见各部院都没建便取消了。太医院有几处煎药的药房,偶尔将药房改成厨房一也是有的。”

皇帝心里骂道:内务府这些人居然没提这事,听说他要多建一处官厨房,个个还欢喜得很,是了,多一处厨房,他们就多捞一笔油水,一个个滑头。

今儿是临时的,过几日再建起来,肯定有官员说。

不,或许保皇派的人装不知道。

保皇派只在对付窦氏派的事有精神,其他事自来睁只眼闭只眼,真正能办实事的还是清流臣子。

皇帝道:“明日早朝,朕与各部院官员商议此事,看如何办理更好。”

若直接听了洛康的,只怕内务府那帮太监会恨上洛康。

他可以听,但不能让人发现他听了洛康的。

皇帝回到御书房。

洛康告退出宫。

洛俪与唐大满继续坐在案前,各忙各的。

太医院院正禀报,说太医院这几年采的药材又贵又不算好的,近三十年全由窦国舅的表弟处进药材,又到了采药材的时候,是不是重新物色几位药材商人。

皇帝瞧了院正禀上来的名单,上头写了十几家有名气的老字号药房、药铺、医馆的名字,其间不乏有家里人在太医院任职。

宫里的太医,十之八成都是世代行医,家里都有医馆、药铺。宫里的供奉药材这里头的利润不少,更重要的是名声好听,谁都想在御用药材上分一杯羹。

皇帝道:“就照你的意思,公开选用药材皇商,会同都察院官员共同选用。万不能如以前一般只选两家,先试用五家,若是办好了,从中敲定三家,往后就从这三家进药材。”

太医院院正退出御书房,立时心情大好,那十几家里头有自家的一处药房,以前不敢,可自家药房肯定比窦家的长春堂好。

皇帝问身边的高昌:“窦家参与药材皇商的事?”

高昌低声答道:“太医院正并未说错,这些年的确是从这一家进的药材。”

“若此人在皇城、应天府一带,叫卢淮安查明后带人抄了。黑心的奸商,不知道贪了皇家多少银钱。若在外地,让梁俊飞鸽传书聂志强,令聂志强抄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莫被他给逃脱。”

高昌应答一声,到外头寻了梁俊,让他去给卢淮安递话。

很不巧,这位药材皇商就住在应天府,当天夜里,卢淮安带了三百名西卫锦衣卫,直接将对方抄家灭门。

然,家主听说窦家倒了,带了妻儿逃离府中。

卢淮安当即令官府下发海捕文书,此人刚在顺天府下船,就被官府给包围捉拿,而顺天府汪知府正等着讨好皇帝,自是捉了此人家小关入囚车,亲自押往皇城。

直至未时三刻,皇帝终于见完了最后一名官员。他一身疲惫地软坐在龙案前,高昌指挥着两个小太监给他捏肩、敲腿。

皇帝问道:“大总管呢?”

第255章 布朕爱吃的菜2(三更,毕)

皇帝问道:“大总管呢?”

“禀皇上,在内务府忙着呢,宫里吃用的茶叶、米面、娘娘们用的胭脂水粉,更有宫绸贡缎,这些都要重新清单登记,以前用的皇商都是窦国舅的人,现下也要换一换了。

说起这些人啊,唉,还真是奸商。

皇家出的价历来都是最好的,拿着一等茶叶当极品茶叶卖呢。

娘娘们用的胭脂水粉,在窦国舅当政之前,宫里用的是三家,可他当政后,只用奉天府玉记的胭脂水粉…”

说是窦国舅当政,不如说是窦太后当政。

窦太后既管后\宫、内务府,也管前朝,宫中用度林林总总,养活的皇商亦不少、大总管从中看到了商机,自是要拢过来,生怕内务府总管一个人给吃了。

皇帝问道:“凤仪宫如何了?”

“回皇上,甘霖正服侍太后呢。大总管说,不好将内外的宫人全换了,总得把甘霖留下服侍太后。管事女官告老还乡,由淑妃娘娘选了个新的女官送过去,另有宫娥、太监,全换了精干麻俐又懂事。只三个在太后身边服侍日久的,哭着求情不愿离云,大总管已经同意留下他们。”

说是麻利懂事,其实就是换成皇帝信得过的人。

太后疯了,整天都沉陷在她已飞升成仙的梦境里,就算是醒着,走到御花园,她就会跳舞飞奔,嘴里叫着:“牡丹仙阁,我是花神,这些花都是我的臣民,哈哈…”

唐大满抄录完最后一份奏章,他生怕做错,将内容缩成两三句写在纸笺上,小心地捧着奏章送到皇帝的案前,放毕之后,道:“皇上,矮的这撂是急重奏章,高的这撂是轻缓奏章。微臣今日的差事办完了。”

皇帝指了指座儿,“坐下聊会儿天。”

洛俪今儿抄完一本书,看着上面漂亮的字,她抿嘴一笑,将书放好,放回到原来的书架上,揖手道:“皇上,臣得回家了。臣的妹妹妹昨儿千叮万嘱,让我早日回去,说她今晚要下厨准备暮食。”

皇帝盯着高昌。

高昌心里着慌,不是让针工局的女官过来一趟,这人到哪儿去了。

误了皇帝的大事,回头连他都要挨骂。

高昌笑道:“洛侍读,天色还早,再坐会儿。”

皇帝问道:“朕记得洛侍读的妹妹今年得有十三了吧?”

他怎么也要留她一会儿。

他想与洛俪聊天。

洛俪与沐子轩闲话时,说得很让他心动、羡慕,他自认这才是他应该受到的待遇。

“回皇上,虚岁十三,是九月的生辰,前些日子在女学学了厨艺,会做点心、包饺子。近来迷上厨艺,隔三岔五就下厨。妹妹的女红比臣学得好,针线也学得像模像样。臣在乡下庄子烤串串,总是烤焦,常惹他们笑话。”

皇帝有些好奇,“朕还以为你什么都会?”

终于有她不会的,皇帝觉得这人越发真实,不像高高在上,也非缥缈无踪。

“臣又不是神人,怎能样样会?不过臣会做燕窝羹,还会煲汤,只羹汤拿得出手,臣的女红绣技很寻常,不如妹妹。”

洛俪闲聊时的声音抑扬顿挫,音色甜美,拥有一种温暖人心的力量。

“妹妹喜欢请客,时常将同窗、朋友领回家。母亲给了她一个茶点铺子,她请了同窗、朋友去铺子买点心,以前母亲打理时,一个月最多能赚八十余两银子,到她手里,第一个月赚了一百二十两,第二个月又赚了一百五十两,她乐得忘了东西南北。她请帮忙介绍生意的朋友回家吃饭,还送了一人一对耳坠子作为答谢。”

“妹妹性子单纯,活泼好客、爱热闹,父亲说,这一点与我不同,说我的性子沉静,喜欢清静,与我来往的闺中朋友数来数去一只手就能数过来。

妹妹总说羡慕我,却不知我也羡慕她。

我羡慕她的无忧无虑,羡慕她的单纯活泼。

可见这世上,原无十全十美的事。”

高昌在外头禀道:“启禀皇上,针工局女官请皇上挑几块衣料做冬裳。”

“宣进来。”

一个女官领着四名针工局的宫娥进来,福了福身,四各宫娥各捧了一个托盘,上头又放了两块衣料。

皇帝用手随意点了几块,“这块,这块…”点了六块,明黄、湛蓝、暗紫、玄色、蓝黑,深灰、银白,“明黄的做三身。”

女官应了一声,带着四名宫娥退出,离开时睃了洛俪一眼。

高昌跟着女官出去,低声问道:“瞧清楚了?”

“高公公,我的眼光错不了,只一眼就知人穿多大、多宽的衣裙。”

“做得精美些,皇上那儿自有厚赏,嘴巴紧些,尤其对杨淑妃不能吐露半个字。”

女官应声“是”。

高昌回来时,洛俪还在那儿说着话儿。

“表姐收留了二百多个无家可归的西北灾民,现安置在田庄上,又给各家赁田耕种。农民有田心不慌,其实对于百姓来说,他们的要求也不高,只要有一口饭吃就心满意足。”

“此次西北旱灾,表哥家寻到了两个失散的族人,说是梁家大祸时,一个在他乡游学,另一个在他乡行商,只是到了而今,行商的小户人家在西北置了几十亩良田,有两个店铺。而游学的,改名易姓,做了个秀才,原在西北做教书先生。西北大旱,人吃的水都没了,只得逃荒到皇城。

这次的灾民里头,也偶遇了卢大哥家的两家老仆,高将军的老仆、纪家的老仆都有,可见上天还是恩赐好人的。”

“现下都好了,窦国舅倒了,百姓们很高兴。这几日,天天夜里睡到半夜,都有百姓燃放鞭炮以示庆贺,百姓们盼着在皇上带领下过上好日子。这一片万里江山,到底回到赵氏皇帝手里。百废俱兴,想来用不了几年,又将是晏清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