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爸妈该教你的都教了,日子是你过的,爸妈尊重你的决定。”

大家长许海胜一锤定音。

相较于许家的风平浪静,父子间互相尊重,方家就要热闹多了。

“小涵,你说啥?!”

方母不敢置信,闺女大半夜敲响了门,同行的还有满满当当的行礼,说是要离婚。

这不是傍晚才被婆婆接了回去的吗?咋回事?

方父方母就养了一个孩子,眼珠子一般养大,依依不舍嫁出门,年前闺女气哭回了娘家,说实话老两口是很气愤的。

许卫国你一个大男人,就不能迁就一下媳妇吗?

虽私底下也教育两句为人媳妇不能太倔,但谁的闺女谁心疼,女婿两次来接人,老两口都没给好脸色看,闺女说暂时不回去,他们也没说什么。

谁料到女婿之后就没再来了,说是工作忙,方父方母就不大舒坦了。

后面就是亲家母陈瑛亲自上门了。

这方家就不好再拿乔了,方父方母发话,让闺女跟婆婆回去。

毕竟除了婆婆身份以外,许家也是压方家一头的。

许父是掌实权的军职,而方父却是后勤部的,天然矮一头;陈瑛是省里的领导班子,而方母却是市里的,又差了一个大阶级。

小辈这边,许家兄弟军事素质过硬,无需父亲过多扶持就立起来了,前途无量。

而方涵则被母亲安排在市政府上班,虽能按部就班升职,但父母护荫占大部分功劳,升到一定程度,就到瓶颈了。

方母最大的骄傲就是生了优秀的女儿,样貌标致大院数一数二,长大后顺利找了个出色的女婿,羡煞大院一干老中青女人。

现在居然说要离婚?!

“我不同意!”

方母跳了起来,方父也一脸惊讶及不赞同,老两口固然心疼闺女,想敲打一下女婿,但从没想过闺女离婚呀!

不提有外孙子,这么优秀一个女婿,丢开手得往哪儿找去?!

“婚是我结的,我决定要离!”

经过两三小时收拾细软,方涵愤怒已经稍稍降温,不过见了父母过激的反应,她抿了抿唇,倔强昂起头丢下一句,直接进了房间。

“小涵,小涵!”

方母追上去,一拧门把手,锁了,她又气又急,门拍得砰砰响,“小涵,你开门!”

许家方家具体发生的事,姜宁是不知道的,她只知道那晚响彻大半个家属区的争吵过后,次日,许卫国就往上递了离婚申请。

部队调解过,但夫妻双方没有改变决定,于是,最后也批了。

六个月大的儿子,归许卫国。

说实话方涵这人,在家属区是不咋受欢迎的,但离婚消息一经确定,大家都是惋惜的。

郑翠娥叹道:“孩子这么小一点,咋说离就离了呢?”

“还好家就在杨市,爷奶带着也没有不尽心的。”

那天吵得很大声,许卫国为啥离婚大家都知道了,曹来喜几个说不出方涵没错,只能说:“唉,好好说说,说不定能改好的。”

能改不改姜宁不知道,不过方涵离婚后第二天,就回来收拾了所有私人物品,搬上车走了。

许卫国离了婚,儿子也不在身边,不过家属区空置的房子不少,部队就没收回原来分给他的201,让他继续住着。

赵向东喊他以后上来吃饭得了,一个人别瞎折腾,姜宁没意见,反正就多下点米的事,她家肉菜向来不少。

许卫国挺愿意的,就是不大好意思,她笑笑打趣道:“你看看你就吃了几顿饭,昨天伯母就给拎了多大一篮子水果来,我赚大了呢?”

“那好,嫂子爱吃我多拿点。”

许卫国拎的不止是水果,还有几大袋米面,反正家里粮食他包圆了。

姜宁不缺米面,但她喜欢这样有来有往,和有分寸不爱占便宜的人打交道就是愉快。

打那开始,许卫国除了隔几天回去看一趟儿子,晚饭时间就在赵家扎根了,赵向东姜宁不拿他当外人,他也不见外,摆桌洗碗撸起袖子,该干就干。

这么七八天过去,生活重新上了轨道,恢复平静,大家各有各的忙碌。

姜红兵这边,诸事谈妥,他立即动身折返林县,与姜建设一人开一辆货车,重新前往杨市,与孙鑫一行汇合,五辆货车出了省,一路往南。

南方物产丰富,气候温暖,各类特产货物运回春寒料峭的杨市,没有不紧俏的。

姜宁去送了,反复嘱咐:“大哥二哥,你们要事事小心,不许大意,爸妈嫂子小杰和我,都等着你们呢。”

出这么远的门,说不担心是假的,不过她压了压牵挂,笑盈盈半开玩笑说话。

这些瞒不过姜家兄弟,姜建设郑重应道:“行,我们知道的。”

他又笑道:“宁宁还有钱在咱们手里,我和你二哥咋敢大意呢?”

红联摊子越接近过年越火爆,姜家人痛并快乐着,哪怕人手不大充裕,但年后理一理账,姜宁这边还能再分七百多块。

姜宁店里该花钱的都已经花了,她手里还有不少剩余,反倒哥哥们出门在外,又是拿现钱进的货,她干脆让他们先用着,以后手头松动再给她。

姜家兄弟准备的钱比较充裕,不过两人也没推,打算干脆给小妹带一份得了,赚了算妹子的,亏的算他们的。

姜宁瞪了大哥一眼,“行,反正你们上心就好。”

姜红兵含笑不语,揉了揉小妹的脑袋,“好了,上车,我先送你回店里。”

姜宁说要坐个公交车回去,兄弟俩没答应,特地绕路载她回西河坊,才正式出发。

说实话姜宁挺惦记的,但无奈她很快就没空分神想太多,因为店里的第一批产品已经紧赶慢赶,成功做了出来。

店门紧锁了半个月的铺子,该重新开张了。

第46章

正月十五宜开市, 姜宁的店选在元宵开张。

她一大早就起来了,收拾妥当往市里赶去。

同行的还有赵向东和许卫国,前者是特地请假来支持媳妇儿的, 后者则是正常休假。

许卫国不用攒假期回老家, 他是正常被安排假期的,他今天回杨市看爸妈儿子,顺道去姜宁店里转转,以作庆贺。

一行三人,后勤车还没位置,干脆就向部队借了吉普车, 直接开车得了。

军用吉普直接开进西河坊,在拐角靠墙停下,走几十米去店里。

常金兰石小兰等人已经在等着上工了,还别说,男人和女人的震慑力到底是不同的,往常闲暇喜欢家长里短的妇女们,一见两个一身军装的高大青年跟在女雇主身后, 瞄两眼立即噤了声。

赵向东接过钥匙, 两男人搬开厚厚的门板, 把开店门的活干了起来。

姜宁笑吟吟为双方介绍一下,大伙儿点头打过招呼, 常金兰几个已经自觉穿过后门, 往小加工场去了。

计件提成的效果已经凸显, 不用多加监督鞭策, 女人们会马不停蹄踩着缝纫机踏板,更有甚至如石小兰,她家婆婆做午饭,常常迟退早到,吃个饭就来,铆足劲儿拼命干。

作为一个关心员工的老板,姜宁还常劝对方注意休息,石小兰一句没事,就继续埋头苦干。

员工积极到底是好事,她劝过几遍没效果,只能搁下了。

“嫂子,这店布置得不错呀。”

大方整洁,新式吊挂架,能直接将衣服呈现到顾客眼前,而且也没设柜台挡着,没有那种拒人千里高高在上感。

许卫国环视一圈,“这看着让人舒服。”

当然,吊架上的衣服更吸睛,一反满街灰蓝青绿,店里待售成衣颜色繁多,过半数欢快明艳,珊瑚红象牙白,紫丁香宝石蓝,缤纷夺目。

配上市面没有款式设计,刚过膝的海蓝色印花连衣裙,蝴蝶系带领口,微微宽松却不肥大,中间配一条白色小皮带;象牙白的小圆领收腰小衬衫,配一件休闲款的淡紫色小外套,等等等等。

许卫国啧啧称奇,虽然他不大懂得女士服饰,但审美观还是有的,“嫂子,你就该做这个。”

眼光判断力他不缺,环视一圈,他目光最后露在左侧下排吊架上,这里有一大半都是喇叭裤。

“嗨,嫂子,你连这个都弄出来了!这可真赶上了趟。”

眼下喇叭裤的风,已经从港台刮过来了,风靡了京城上市这几个走在国内潮流最前沿的大城市,并迅速往其他大中城市蔓延。

姜宁当然不会忘记席卷80年代的喇叭裤,刚好看过姜红兵年前从京城带给她的那两条毛呢裤,虽裤脚不算过分大,但明显是喇叭形的,她立即察觉了商机。

喇叭裤这玩意,不是跟上风潮,提前拿出来很突兀,姜宁本来正嘀咕着时机,这下正好了,年后开卖既喝上头汤,也合情合理。

许卫国不感冒喇叭裤,但他家这位置见多识广,一眼就认出来了,姜宁笑笑,“我二哥年前给我带了京城的毛呢裤,就是这个款的,我觉得呀,杨市该马上流行起来了。”向京城看齐嘛。

“对,就是这个理儿。”

许卫国十分赞同,他看过一圈,认为姜宁这店足够有前景,就不再多说,转头走到赵向东身边,锤了一记肩膀,笑道:“兄弟有福气哈。”

娶的媳妇盘靓条顺,大方良善,还是个极能干的,这不是大大的福气吗?

“那是。”

赵向东正弯腰将墙角堆的木衣架收拾好,这是姜宁昨天将衣服上货架没用上的,昨晚赶客车没来得及放好,就先搁着。

他进门见了,不用媳妇使唤,就利索收拾起来了。

赵向东不懂得时装,但正常审美还是有的,店里的衣服配色得体,设计新颖明显比外头提了不止一个档次,他正满心自豪。

被夸的人是他,他一般都谦逊一二,但换了夸他媳妇,他只有骄傲的份。

赵向东一脸心满意足,许卫国啧啧两声,“看把你能的!”

将衣架一一放进布袋子里装好,赵向东直起腰,他不小心碰到挂架上的一个牌子,忙伸手扶了扶。

他视线往牌子上一瞥,愣了愣,当即惊讶道:“宁宁,这裙子卖十八块?”

赵向东确实挺讶异的,这条海蓝色印花连衣裙,面料是现在持续火热的“的确良”,一条裙子大约用七八尺布吧。

“的确良”由于国家这几年大力生产,不再依赖进口,现在价格已经基本与棉布持平了,五六毛一尺,这裙子面料加小皮带等成本,约摸五六块。

店里买衣服不用布票,那就再加上布票价值几块钱,这裙子八九块钱肯定能做好。

虽然开店要人工店租,但布料批发肯定比零售价格低些,可以持平了。姜宁刚才说过,这衣服明码标价,那这一条裙子就翻倍赚了,赵向东真心觉得有点高。

他舍不得直接打击媳妇儿积极性,只委婉说道:“宁宁,这裙子价格怕是有点儿高。”

有人买吗?

姜宁还未答话,许卫国已经笑道:“东子,肯定有人买,要我说,这价格订得合适,甚至还能再高点。”

这款式值这个价。

什么时候都有穷人有富人,就算早些年闹革命的时候,还有宽裕的人群呢,更甭提现在改革政策已经下来一年多了。

不提那些闷声发财的小摊贩,就许卫国所知,他那圈子拿着批条先一步吃肉的人就不在少数,不管兼职全职,手里都攥上大把票子。

许卫国好几个堂哥表哥都有参与,亲戚或多或少都投了些钱进去,包括他家和他本人,虽然没多管,但大体的事他也知道。

杨市荷包鼓囊的人绝对不少,钱是正常来源,花着也不需要遮遮掩掩。

而且除去花钱无顾忌的那拨,还不要忘了那些没有太大家庭负担的职工们,咬咬牙就能买一件了,这部分人基数才是庞大的。

十八块钱一条裙子,市场绝对能消化的。

许卫国圈着兄弟的肩膀,笑了笑,“舍不得买的,你标十块八块也没用,买得起的想掏就掏了。”

话糙理不糙。

赵向东很了解兄弟眼界,既然有市场,他就不多说了,“嗯,那就好。”

姜宁花了多少心思,没人比他更清楚了,店里要是不顺,他心疼自个媳妇呢。

两个男人互相打趣几句,姜宁一直含笑看着,指挥丈夫把衣架放到二楼仓库,看看时间,已经八点半刚好了。

“咱们开张吧,得赶在九点前呢。”

不管迷不迷信,适当配合也是要的,赵向东应了一声,和许卫国一起,把剩下的几块门板也全部搬开。

许卫国负责点鞭炮,赵向东姜宁两口子扯着一条红色丝绳,另一端系在盖着招牌的红布上。

“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炸响,从后面出来的常金兰等人鼓掌,两口子相视一笑同时使劲,红布被扯开,露出一块古色古香的原色木匾,上书两个龙飞凤舞的金漆大字,“锦衣”。

太复杂的店名,现在人欣赏不来,这样刚刚好。

早上八点多的西河坊,已经渐渐热闹起来了,鞭炮声将附近的人都吸引了过来。

店里有一个漂亮姑娘,还有两个俊朗的军官,放在平时听吸引人的,但今天大家的焦点却不在这里。

“哇!好漂亮的裙子。”

“这衬衫也是,这小圆领好看,还有这腰收窄了贴身多了,不过会不会太贴身?怪不好意思的。”

“不会,这样才好看,我下次做衬衫也要这样做。”

“要不直接买一件吧?”

……

店里瞬间涌进一波人,由于没有柜台挡着,顾客可以很接近衣服,一般稍微上手摸一下,姜宁都不会管,除了白色连衣裙和衬衫。

不少人说衣服很好看很喜欢,这个领子那个镶边要回家模仿着做,姜宁也只是含笑看着,并无半点不悦。

这是意料中的情形,不是每个人都舍得掏钱买,回家自己做才是经济实惠,这些不是都她的顾客,她当然不会不高兴。

开店做生意,少不了某些款式会被学了去,自己做自己穿的话,姜宁完全没有抵触。

不能因噎废食不是?

她的顾客肯定不会为了省点钱,宁愿去缝纫机前埋头苦干的。

换个角度来看,喜欢的人多,做出来穿的肯定不少,那就是潮流了。

姜宁每季都换新款,她做那个引领潮流的人,肉和汤肯定足足的。

这不,大半看看过眼瘾人中,总有心动想买的。

“姑娘,这裙子多少钱?”

问话的,是个二十左右的女青年,样貌清秀,看着正是那条海蓝色印花连衣裙。

裙子她穿多了,都是她妈给做的,时下衣服款式基本肥大,穿着不显胸不显腰,她没想到还是做成这样。

颜色鲜艳,动感十足,一条细小的白色皮带束再腰间,画龙点睛,她简直爱不释手。

姜宁一边关注着店里,一边上前,礼貌微笑,“女士,这裙子十八块,明码标价。”

说着,她指了指顶上那个原木标价牌子。

清秀女青年登时吃了一惊,“十八块!”

这话声音不高不低,不足三十坪里的小店都听见了,不少人“哇”一声,看看眼前标价牌,啧啧几声,连摸都不敢摸了。

既然有被吓到的,当然也有能接受的,一个齐耳短发,浓眉大眼的英气小姑娘挤到姜宁跟前,“行,十八块不贵,我要一条了。”

十分豪爽,不过她又微微蹙眉有些苦恼,“我穿的似乎有点大了吧?”

这是个娇小圆润的小姑娘,姜宁比她高半个头,手上这过膝连衣裙,她穿上大概能再往下一截,长也就算了,关键是腰带位置不对。

第一笔生意,姜宁很高兴,她笑吟吟道:“有小码呢?”

她走到长长的收银柜后面,靠墙放了七八个半米高的箱子,她打开其中一个,翻出一件小码连衣裙,“妹子,你试试看。”

最里面两个角落,各设一个小小的试衣间,里外都有一个半人高的大镜子。

“还能试穿?”

圆脸小姑娘十分惊喜,她接过连衣裙,环视店里一圈,“那个衬衫和紫色外套我也喜欢,还有那个条纹衫。”

她一气儿指了四五件,进去试衣间很快试好,虽然没出来让外人看,但开门后神情比进去前还要欢喜。

“行,这些我都要了。”

这姑娘显然是个不缺钱的,一口气买了近百块钱的衣服,姜宁拿出抽出几个提前准备好的油纸口袋,笑吟吟地收钱递货。

圆脸姑娘高高兴兴地离开了。

“妹子,你也给我拿一条试试吧。”

旁观许久的清秀姑娘,终于一咬牙,决定入手一条。

这两个成功交易的顾客就像一个开关,心动并付诸行动的人立即多了起来。

“你不是说这衬衫不错么?要不也试试?”

“那就试试吧。”反正她家没负担,自己工资自己花,八块钱的衬衫,咬咬牙就买了。

“妹子,你给我拿一件大的试试。”

……

姜宁一边将裙子递给顾客,一边安抚对方,两间试衣间都有人,只能稍候了。

她趁着这间隙抬头,略略打量要买衬衫的姑娘,并迅速打开一个箱子,将合适尺码抽出来。

“请稍等。”

姜宁这边招手让姑娘过来,那边忙打包收钱,并安排另一个顾客进试衣间。

“妹子,这边。”

“嗯,好。”

……

第47章

事实证明, 许卫国所言非虚, 杨市手头宽裕的人还是不少的。

而且作为延绵百余年的商业旺地, 西河坊是逛街首选地点之一。

第一笔生意做成以后,店里立即忙碌起来,两个试衣间几乎没停过。

姜宁连喝口水, 也得见缝插针。

到了中午,她不得不先把店门暂时关一下, 午休吃饭歇歇。

姜宁是想打好经济基础, 但可没打算赔上身体健康, 按时吃饭还是很必须的。

况且还有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她的货源并不是很充足, 紧着卖也没用, 总不能卖完关门等下一批吧?

“宁宁,你这人手不够呢。”说话的是赵向东。

上午店里熙熙攘攘, 赵向东请假一天当然留着帮忙,就连本来准备回家的许卫国也没动身。

三个人暂时关了店门, 姜宁上二楼仓库给补码数, 两个男人出去买吃的。

后院有灶头, 但谁都懒得做,直接上国营饭店买了饺子,再在小摊贩处给切了卤牛肉, 利索对付一顿得了。

收银柜当饭桌, 三人围着开饭, 赵向东夹起一个芹菜肉饺, 蹙起浓眉,“今天还有我和卫国在,那明天咋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