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的八姐忍不住落泪。急忙低头回答:“媳妇不难为。四爷敬重,儿女们孝顺。大格格又要回京了,媳妇正是高兴的时候。只要皇阿玛、额娘们身体康健,儿女们健康平安,媳妇便高兴的很。哪有什么为难之处。”

康熙点头,“是个懂事儿的。比老八家的强。”说着,叫众人坐下,指着桌上饭菜,“都尝尝,尝尝,孙女做的不错呢。”

说的二格格急忙答道:“皇爷爷,除了山楂蜜汁黄瓜、蜜枣樱桃扒山药,另有山药红枣粥,这几样是孙女做的以外,其他的,都是厨子们做的。孩儿不敢居功。”

康熙听了,举着筷子哈哈大笑,“老四,你家格格,可是跟你一样实诚呢。”

四爷急忙说过奖,不过爱说实话罢了。胤m在旁低声笑笑,拉着胤礼嘀咕:“四哥说的都是实话,就怕实话没都说出来。”

胤礼笑着瞪他一眼,二人便只顾低头吃饭。竖着耳朵听老四一家如何应付老爷子。

康熙看看四爷、八姐,笑着摆手,“说假话可不就是欺君吗?”又问二格格,“今日做的饭好,皇爷爷高兴,你想要什么赏赐?”

二格格站起来,连声笑说不用,孝顺长辈,乃是应当的。

康熙摆手,“朕那么多孙女,除了弘春几个年幼的,也没见哪个亲手给朕做过饭。应当奖励。你且说说,想要什么?”

二格格回头看一眼八姐,低头不语。

这孩子没出满月,就养在八姐身边,从小就跟弘春一样看待,她心里想的什么,八姐怎么会不知道。扭头看四爷一眼,扶着肚子,款款站起来,攥了二格格的手,笑着说道:“皇阿玛,二格格脸皮薄儿,还请皇阿玛恕罪,让媳妇替她讨个恩典。”她一站起来,弘时、弘旺、弘春也跟着站起来。

康熙笑了,“你身子重,坐下说话吧。”吩咐二格格扶八姐坐下,弘时兄弟姊妹们这才陪着坐下。只有弘昼,窝在奶嬷嬷怀里,指着山楂、山药什么的,嚷嚷着吃吃。胤m少不得逗他一逗,拿着勺子喂他。不小心,又给鼻涕泡喷了一脸。胤礼实在忍不住,起身趴到一旁,忍笑不提。

八姐无奈看着弘昼,苦笑一声,谢了恩,慢慢坐稳,笑说:“皇阿玛,二格格生母宋氏,贤淑端庄,素有德行,曾为雍亲王抚育两女,帮着媳妇打理王府内务,劳苦功高,二十年来,从无怨言。二格格能有今日温婉可人模样,不仅仅是媳妇功劳,还有宋氏言传身教之功。媳妇斗胆,问一声,可否给宋氏晋位。一来,以示嘉奖;二来,也为了二格格将来前程。”

说的二格格默默低头,弘春伸手,握住她另一只手,姐妹俩相视一笑,一齐睁大眼睛,安安静静看着康熙。

康熙看了,动容叹道:“难为你们母慈女孝、姐妹和睦。想必那个宋氏也是个贤惠温婉的,这样的女子,理应有所褒奖。老四,你怎么看?”

四爷想了想,宋氏算是他这辈子第一个女人。男人的第一次嘛,总是难忘的。既然福晋开口,又是为了二格格前程,自然满口答应,说一切全凭康熙做主。反正如今他位居亲王,可纳三位侧福晋,除却李氏、王氏,还有名额。宋氏娘家固然低了些,如今这敏感时候,娶个家势显赫的侧福晋,不是招人眼吗?宋氏就宋氏吧。没什么不好。

康熙看他没意见,便点头答应,嘱咐胤m,“你回礼部之后,跟你三哥说一声,准备给二格格生母宋氏提为侧福晋。内务府那边是你十二哥管,别忘打声招呼。”

胤m笑着答应,抹一把脸上鼻涕泡,借口说去洗脸。奶嬷嬷、丫鬟急忙上前引路。胤m抱着弘昼,叔侄俩到后面水榭里玩。一面走,胤m心里一面干笑:“这个四**,好生厉害呀!——

作者有话要说:皇家剧院小剧场:

十七:呜呜,十八弟弟没夭折,真好。什么事他都能插一脚

十八:呜呜,这几天爷戏份太多,有些不习惯了

40、一箭三雕

第四十章一箭三雕

“既在老爷子面前显摆贤惠大度,又省了家势显赫侧福晋进门。还博得二格格一片孝敬之心,啧啧,一箭三雕。没想到,四**平日里不吭不响的,居然这般厉害。了不起,了不起!”

胤m笑笑,感慨一声,抱着弘昼,叔侄二人洗了脸,放了水,一同回到曲院风荷前。桌上菜肴,已经吃了一半。弘昼一个小娃娃,一坐下来,哪里还管什么皇帝、王爷、贝勒在前,扑到桌上,搂着好菜,就往嘴里送。

胤m一不小心没抓住,弘昼就弄了一身菜汤。这孩子也不嫌油腻,举着手里菜,冲康熙显摆,“吃吃,好吃好吃。”

康熙看了,忍不住放下筷子大笑,揪着弘昼小手说道:“多亏你是你娘亲生,若不然,**孩子这罪名,你额娘怕是逃不掉咯。”

说的八姐低头赔笑。四爷也不好意思,“不知为什么,弘昼胃口好的很。几个大的小时候,从来就没这样过。”

康熙笑着点头,“胃口好是好事啊。他一个孩子,吃的多长的高。省得跟胤m似的,明明跟胤礼差不多大,瞧瞧,二人差了都快有一头了。”

说的胤m又一阵埋怨,“皇阿玛又嫌我低。分明是十七哥太高了么。”

四爷带着胤礼一同笑了。

二格格看桌上吃的差不多了,便吩咐奶嬷嬷抱弘昼下去换衣服,撤酒菜下去,端上来茶点。康熙喝了一杯漱口,看看天色,对四爷吩咐道:“今日怕是不能仔细逛逛你这园子了。改日,朕再来看看。”顿了顿,指着湖面上一对儿鸬鹚,说道:“把那东西逮两只,送到畅春园里。朕没事儿也看着玩,瞧见他们,便想起江南鱼米之乡,颇有意趣。”

四爷急忙答应下来。命人去捉。

康熙领着胤礼、胤m回畅春园,嘱咐八姐,过两日送二格格、弘春到畅春园伴驾。一面叫李德全到皇宫送信,还叫年秋月带着小公主,奉太后来畅春园静养。

四爷、八姐带着儿女们送御驾回畅春园,远远望见旌旗不见了,众人这才舒了口气。弘昼最小,也偷偷拿手背擦擦脑门上一把汗。

唉,果然是伴君如伴虎啊。一个小屁孩儿,都吓的不得了呢。

第二天上午,便有礼部官员到雍亲王府传旨,封格格宋氏为雍亲王侧福晋。

宋氏接了旨,喜不自胜,当着礼部官员的面,笑着哭了出来。

武氏也带着众人恭喜。李氏虽无宠爱,听说大格格要回来了,心里跟着高兴。面上也贺喜两句。唯独前年进府的王氏侧福晋,于圆明园北远山村听了这个喜讯,慢慢坐回椅子上,对钮钴禄氏摆摆手,“我知道了妹妹。咱们在这儿养病,也不能亲自贺喜。一人送一样针线,算是姐妹情分吧。”

钮钴禄氏前些日子受了蛊惑,弄了什么青苔,险些没害死自己。正在担惊受怕之时,听王氏这般吩咐,自然忙不迭答应。

过了月余,内务府送来宋氏朝服、朝冠。八姐做主,在雍亲王府摆酒设宴,请几位相熟妯娌亲戚来坐坐。连同宋氏娘家,也请来见见。诸人无不说八姐贤惠大方。

大格格随班第回京,少不得抱着儿子,来雍王府回娘家,顺道贺喜宋氏。九福晋带着小格格过来吃酒,笑问:“四**,你就那么大度。侧福晋可不比庶福晋,那可是要上玉牒的。”

八姐笑着给她夹块鱼肉,劝道:“横竖亲王可有三位侧福晋,老是空着一位,多不合适。与其等着宫里操心,不如咱多替爷们儿办了。更何况,宋妹妹也是个知礼的。不看别的,也得看看二格格。眼看都十来岁的孩子了,又日日跟在太后身边,代我跟四爷尽孝,常见公主王福晋,没个撑腰的,我心里也过意不去。宋妹妹有了身份,二格格将来出嫁到婆家,日子也好过些。”

说的众妯娌都道:“还是四**贤惠。我们比不上呢。”

唯独大福晋端着茶杯,对着八姐微微一笑。八姐去看之时,大福晋已经低头吃菜,谁也不理了。心有疑惑,当着众人的面,八姐也不好直接问。只有对众人笑笑,劝酒劝菜,静候时机,观察大福晋。

哪知这个大福晋话少,事也少。加之二人皆忙着安胎。自此之后,竟然没有机会再见。

这年年底,八姐于圆明园生下六阿哥。二格格、弘春在畅春园闻之,高高兴兴到太后那里报喜,并求太后,要回圆明园看望小弟弟。太后添了重孙也高兴,赏赐下来,命二格格、弘春捎上,派贴身太监、嬷嬷亲自护送,到圆明园去看望八姐**。

这两姐妹前脚刚走,直亲王府就有喜讯送到,说大福晋生了位阿哥。

一下子添了两个重孙,太后更加高兴。比照八姐例子赏了。问可到皇帝那里报喜了?

底下人就有回禀,说先来太后这里,还未去万岁爷那边。太后便叫他赶紧去给康熙报喜。这半年多,康熙每每提到胤|,就气不打一处来。如今胤|给他添了个嫡孙,父子二人关系,也该和缓和缓了。

果然知子莫若母。康熙刚赏赐了四爷,就听说胤|也添了嫡子,现在**平安。心里便觉得老大家的也是个有福的。想了想,比照四爷赏了胤|。

直亲王府报喜的人领了赏赐,便要下去。康熙叫住他,翻开词典,仔细琢磨一番,说道:“回去告诉你家主子,这孩子朕给赐名,叫弘早。老四家的叫弘瞻。叫他不必来谢恩了。有那空,少给自己办场生丧,朕少气两场,便能多活两年。”

说的报喜小太监闻言,战战兢兢应下,捧着一堆赏赐磕头回去。

回园子里,跟胤|一说,胤|夫妻俩愣住了。接了皇帝赏赐,又赏了报喜小太监,命屋里丫鬟、婆子下去,二人抱着小儿子开始琢磨。“老爷子巴巴地给咱儿子赐名,还起的那么难听。怎么还特意告诉咱们,老四家儿子叫什么?”

大福晋自认,揣测圣意,她最不在行。猜了一会儿,困意上来,躺好说道:“管他什么意思呢。说不定是埋怨你生的早了,不该抢在太子前头。咱只管好好过咱的日子就是,管他老四家的叫什么。你不说了,从今往后,不争不抢。既然决定了,就别闹腾。”

胤|叹气,“说的容易。咱不抢了,那么多跟着咱的官僚世家,他们能乐意?指不定背后又怎么出幺蛾子呢。”

大福晋冷笑,“太子险些叫你拉下马了。你还会在乎那些个?实在不行,推给老八他们。老八不要就给老三、老四,实在不行还有老十四。你若爱叫他们帮衬弘皙,我也没意见。”

胤|想了想,“罢了,他们爱干嘛干嘛去吧。爷连生丧都办过了。还怕那些个?”

夫妻二人商量已定,大福晋便搂着儿子睡觉。迷迷糊糊刚要睡着之时,胤|推她一把,大福晋眯着眼带着怒气问:“又怎么了?”

胤|悄声问:“你说,老爷子给老四家老六起了这么个名字,是不是――对老四有意思?”不等大福晋回答,便自己摆手否定,“老四向来与世无争,最爱念佛,不会不会。”

大福晋嗤笑一声,搂着儿子翻身睡了。老爷子的心思,谁能摸的准呢?

直亲王府一系,因胤|一场生丧,得了康熙几番训斥,在胤|第五子得了弘早之名时,彻底偃旗息鼓。弘皙承接太子势力,没了直亲王府压制,逐步走上朝堂,展现出年轻皇长孙魄力。

胤祉吸取两位哥哥教训,学老四缩头不出;老五、老七更是无心龙位;老八有心无力没儿子;老九、老十倒是乐意给弘皙添添堵。可惜,弘皙不比太子高傲,人前人后,九叔、十叔叫的亲热。弄的二人反倒觉得欺负没爹的孩子,胜之不武。如此二三回,便一心帮着胤T找生儿子方子去了。十二是个老狐狸,论缩头功夫,比老三、老四有过之而无不及;剩下老十三,没有爵位,没有差事,平日里给康熙请安,父子俩常常无话可说。除了没事儿看看书,陪老四说说话,回家生孩子,无事可做。

再往下,几个小的羽翅未丰,唯一值得一提的,就是十四贝勒胤祯。趁虚入了康熙的眼,领正红旗事务,赴蒙古练兵。其圣宠之隆,令几位哥哥侧目,令弘皙隐隐担忧。

德妃闻之,喜在心头,心情好了,还特意腾出空来,给弘瞻做了件小衣服送到雍王府。

弘时看了,嗤笑一声:“当年大哥还是嫡长孙,都没见过那位一块布头。六弟还真是沾了十四叔的光呢。”看四爷面色不愉,弘旺急忙拉他一把。弘时这才闭口不言了。八姐知道了,冷笑一声,忙着为弘瞻喝奶,没顾上搭理。倒是良妃,不知哪日想起八姐,送了一包袱的小衣服过来。叫四爷一家子感慨不已。大福晋闻听此事,摆手笑笑,依旧抱着弘早,手把手教弘昱熟悉朝政事务。

这日,弘瞻周岁。八姐请了几家妯娌,并那拉家几个侄媳妇,给弘瞻办个简简单单的周岁宴。大格格携班第一同回娘家。二格格、弘春也带着礼物,从皇宫回来,看小弟弟。

正在热闹之时,就听前头一阵喧哗。不一会儿,便有丫鬟传话,说宫中来人,催王爷赶紧进宫了。

八姐奇怪,问九福晋:“可是有什么大事?”

九福晋摇头,“不曾听说啊。”

弘时、弘旺、弘昼从前头进来,对着八姐行礼。弘时解释道:“额娘莫惊。应该不是大事。”班第也在外传话,说请岳母勿惊,应当没什么大事。

八姐点头,叫他们兄弟郎舅依旧去吃饭。还没重新落座,就有各个王府来人,说自家爷给叫进宫里去了。

九福晋一看,这时候哪里还顾得上吃什么酒。跟八姐说一声,众妯娌、亲戚们都散了。

八姐不好拦着,只得命宋氏带人,送人出去。想起外孙年纪小,叫班第护送大格格**回去。客人全送走了,抱着弘瞻,回里屋坐着,招手叫来弘时兄弟们问道:“这时候,会有什么事呢?”

弘时想了想,问弘旺:“是不是准噶尔部策旺阿拉布坦祸乱**了?”

弘旺琢磨一番点头,低头想了想,笑一声说道:“这一回,十四叔又该风光无限了。”——

作者有话要说:皇家剧院小剧场:

八姐:哼哼,别说年秋月没妹妹,就是有妹妹,她也进了不了我家当侧福晋

宋氏:就是,福晋放心,有奴才占着侧福晋位子,谁都不能跟您抢四爷

弘旺:阿玛,您越来越擅长宅斗了

弘时:苍天呐,大地呀,还我风流倜傥的八阿玛――

41江南搂钱

第四十一章江南搂钱

母子几人还未说完,就听外头一阵脚步声,小丫鬟在外说:“大格格回来了。”

门帘挑开,就见大格格抱着儿子色布腾进来,二格格、弘春领着嬷嬷、丫鬟们跟着。八姐奇怪了,开口问道:“儿啊,怎么去而复返,不是跟你说了,家里不必担忧。没出什么事吧?”

大格格摇头,“额娘,我跟额驸走到半路,就有理藩院差人叫他议事去了。额驸怕我一个人回府,没个照应,这才送我回来。因为事情急,他才到门外就走了。连门都没进呢。”

八姐听了,这才点头,“姑爷做的对。你一个人在家,还带着个孩子,难免有什么地方忙不过来。回家就好,家里还有父母姊妹们照应。”

说着,叫来陈嬷嬷,赶紧把大格格以前住的屋子收拾出来。若是额驸今日来接,就叫她们母子回去。若是额驸忙,叫她们母子暂且住在娘家。

大格格听了,觉得嫡母对自己并无生疏之处,便带着儿子色布腾安心住下。二格格瞧此间无事,想了想,禀明八姐,说今日来时,只对太后说当日便回。如今府里无事,她与弘春还是回宫孝顺太后的好。

八姐想了想,叫二人到近前,仔细嘱咐一番:“除太后那里每日晨昏定省,永和宫那里,也别忘了。毕竟是你们亲祖母,她身边又没有其他亲人晚辈。你们多去去,她心里也好高兴些。”

二格格抿嘴儿点头,弘春则是嗤笑一声。八姐瞪她,“笑什么?”

弘春急忙摆手,“额娘放心,人前我绝不乱笑。不过是在自己家里,随便了些。出了门,我可是一步都不敢走错的。”

八姐听了,苦笑一声,“好孩子,学着谨慎些没错。更何况,多少双眼睛盯着你们呢。”交待二人几句,命弘时亲自送她们回宫。

大格格望着妹妹们走了,看屋里无外人,叹口气,说道:“额娘也太小心了。咱们心里把祖母当亲祖母;永和宫那边不过面上情分。别的不说,自从去年回京,我带着色布腾进宫去看她多少次。良妃娘娘见了,还喜欢的不得了,抱了半天舍不得我们走。偏她看了,不过不阴不阳说一句:没他十四姥爷小时候胖。瞧瞧,有她这么做长辈的吗?”

八姐叹气,安抚道:“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谁没个偏心呢。做父母的能偏向一些,咱们做子女的,孝心不能偏。更何况,当年你阿玛生下来十天,就给抱走了。论情分,哪里比得上你十四叔,自幼在她身边长大?你只知道她对你们,不如对你十四叔家堂兄弟姊妹们上心。你可知道,你阿玛小时候不懂事,还当面骂过她,说她是包衣奴才呢。”

大格格一惊,“竟有此事?”

八姐抿嘴儿笑了,“这种事情——说出来真叫人难堪。当年佟贵妃,就是后来的孝懿皇后——你没见过——当年她膝下无子,求了你们皇爷爷,抚养你们阿玛。宫人们嘴碎,哄你阿玛说他是包衣所出,奴才生的,身份卑贱,就比你八叔好一点儿。加上其他几位出身高些的阿哥们怂恿,你阿玛心里就觉得,德妃乌雅氏是他身上的污点。七八岁的孩子,再懂事能懂多少?胡说两句,却不想就此,伤透了你亲祖母的心。”

大格格默然半晌,“怪不得。”

八姐接着说道:“那时候德妃刚没了六阿哥,又有圣宠,一心想领回你们阿玛。谁知道——谁知道佟贵妃那承乾宫里,居然还有人敢在你们阿玛跟前碎嘴呢?”

大格格没说话。孝懿皇后已逝,当年她如何处理此事,后人不便多嘴。有些事,经不得推敲,经不得细想。

八姐看大格格似有所悟,也不多说,拉着她问些家常话。得知班第洁身自爱,并未有三妻四妾、夹缠不清,八姐点头,“男人不能惯着。你是咱皇家郡主,该拿住威严来,就该吓他一吓。不过,也别吓坏了。要刚柔并济,懂么?”

说的大格格红了脸,“女儿省的。”

正说着,弘时带着弘旺、弘昼回来,说是送二格格、弘春到神武门,看着二人进去,这才回来。

八姐点头,叫他三人坐下,看一眼弘时,问:“你今年也有十二岁了吧?”

弘时急忙起身回话,“正是,孩儿今年十二岁了。”

八姐点头,“再过两三年,也能到战场杀敌了。”

弘时扭头看一眼弘旺,弘旺抿嘴儿不语。弘昼则是打个哈欠,说道:“额娘又操心了。天塌下来,有阿玛顶着。咱们只管吃喝玩乐就是。”

说的大格格噗嗤笑出来,色布腾小手刮脸,对弘昼奶声奶气说道:“羞羞,羞羞!”

弘瞻窝在八姐怀里,只顾睡觉。

八姐瞥弘昼一眼,摇摇头,对弘时嘱咐:“心里有底吧。能不能去还不一定呢。如今——跟以前不同了。”

说的弘时、弘旺都紧张起来。局势大不一样,不知事态将如何发展,即便重生一回,手里也没多少胜算。

夜里,四爷回府。班第也跟着回来。

八姐看夜深了,留班第住到大格格房中,第二天再回去。迎着四爷回正房,换了衣服洗漱了,夫妻俩坐下喝水说话,舒缓舒缓。

就听四爷说:“我又要去南边儿了。”

八姐“嗯”一声,问:“是不是要打仗,国库没银子。去催帐?”

四爷点头,“可不是。这一回,老爷子是真急了。”说着,把今日金殿之上,老爷子对着户部尚书一阵痛批之事说了。末了心有余悸,“当场撤了满汉尚书,提了隆科多上来。还叫我到南边催银子。这一回,他也不管别的,竟然自己提出,叫十三弟跟我一同去。”

八姐皱眉,“那您是怎么说的?”

四爷冷笑,“他防备十三弟防的跟什么似的,我能怎么说?他要干什么就干什么。做个忠臣、孤臣就是。”

八姐抿嘴儿,“后来老爷子怎么说的?”

四爷道:“也不知谁多了句嘴,说京中也需皇子坐镇。老爷子顺坡下驴,留十三弟在京户部衙门,叫老八跟我一同去南边。”末了叹气,“老十三总归是能办差了。无论如何,都是好事一桩。”

“哦?”八姐迟疑一刻,暗道:看样子,老爷子还没到真缺钱的份上,否则,就该撺掇着老四抄家了。想了想,说道:“开源节流、开源节流。若那些欠银子的官员,能有几样赚钱生意,这国债——怕也没那么难要。”

四爷点头,“可不是,若是开了海禁,国库至于干净成那样吗?”

八姐抿嘴儿,劝他莫急,急也无用。二人又说了一番话,四爷这才叹息道:“得了,听你的,尽量跟老八商量着来。我就不信,这差事若是办不好,他脸上也有什么光亮?”

八姐抿嘴儿笑了,心想:如今人家又没儿子,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办不好就办不好,人家还怕你不成?

想一想,觉得隔壁那位八爷或许不怕,自己可是担心老四失了圣心。老四坐不上龙椅,叫弘旺凭什么去争?罢了罢了,想法子,帮帮他吧。

没过几日,四爷连年都未过,十冬腊月与胤禩下江南要账。

八姐在后居中调停,极力促使二人手段互补,不求同心协力,但求别互相拖后腿。正在忙碌之时,小马子传来消息,说八福晋也跟着下江南了。八姐听了,大吃一惊:“她去做什么?还嫌倒忙帮的少了?”

急忙请来九福晋,叫她撺掇老九跟过去。这位八福晋性子太难捉摸,一言不合,她再一枪把老四给蹦了,后悔可就来不及了。

九福晋听了,也是吓了一跳。赶紧回府去找九爷商量。九爷顾不得其它,借口府里装病,秘密南下。

哪知道,这一回众人都算错了。八福晋此去,并非去破坏四八同气,而是带着各种所谓的“项目”,专找官商“投资”。胤禩居然也任由她抛头露面,搞那些什么茶山、丝厂,这还不够,她居然跑到福建,弄了什么远洋航运公司。

胤禩坐不住了,这不胡来么。

四爷冷眼看着,眼瞅着八福晋混的风生水起,不到一年,银子也弄回来一半多,心里反倒不气。拉住胤禩,劝道:“管她闹什么,只要装满国库,国家安定,那就成了。八弟你玉树临风、风流倜傥,出个门都掷果盈车,把八福晋哄的成日里就怕你出门去勾三搭四。还怕她跟人跑了不成?”

几句调侃,说的胤禩红了脸,冷哼一声:“弟弟哪里能跟四哥比。四嫂贤良淑德,连门都不出。她郭络罗氏胡闹,丢人的又不是四哥。”

九爷今日倒是说了句实在话,“八哥,你就别不高兴了。八嫂虽然不能生,好歹她能赚钱呐。看看收回来的银子,再看看前景;你再看看,她说的这个什么‘国有银行’,多好的搂钱工具。八哥,咱呐,就信她一回。生孩子——她不行,别的大事——你看她啥时候没办好过?”说着,趁四爷不备,悄悄对着胤禩比了一个“二”字。

胤禩一看,登时吓出半脊梁冷汗。当年八福晋下毒暗害太子,其手段——现在想起来,都叫人浑身发寒——把那什么白粉掺到太子爱喝的牛奶、核桃露、杏仁儿露,乃至面粉里面,查也查不出来,试毒也试不出来。果然,没过多时,太子就不行了。据她说,那玩意儿叫三聚氰胺,无毒损肾。啧啧,胤禩自认,这几年生不出儿子,八成就跟八福晋那个什么“三聚氰胺”有莫大关联。

四爷懒得理他二人背地里来回比划,要过来八福晋起草的“国有银行企划”一案,仔细读一遍。读完之后,抬起头来,两只眼睛直刷刷盯着胤禩。

胤禩摆摆手,“四哥,您——怎么了?”

四爷冷笑,“郭络罗氏这法子,若是施行起来,八弟啊,你可就功在千秋了。”

胤禩冷笑一声,“我只怕祸在当代!”

九爷不管那么多,拽过去卷成一卷,放在手里敲打,“管他如何,我只管赚钱。”

三人谁也没说话。过了一会儿,邸报送来。三人各自拿了看。九爷高兴了,“哟,十四弟做了抚远大将军了。”

胤禩看了,也跟着高兴。四爷淡淡说道:“十四从小就喜欢跟大哥一样战场立功,如今,总算得偿所愿了。”

提起老大胤褆,胤禩叹道:“可惜,大哥正值壮年,怕是再也不能往军前效力了。”

正说着,外头八百里飞骑来报,“皇太后不豫,皇上有谕,请雍亲王、廉郡王、九贝勒速速回京。”

几个人吃了一惊,急忙站起来磕头,接了圣谕。当即九爷就问:“爷们出京前,去探望皇祖母,她老人家还挺硬朗,怎么病了?严重么?太医怎么说?”

四爷、胤禩看他一眼,知道因为老五缘故,老九跟皇太后素来亲近。他心里着急,越过两位哥哥问话,情有可原。四爷想了想,拉着胤禩跟着问:“是啊,皇祖母如何了?太医怎么说?可需要什么药材,要不要我们从江南带回去?”

传旨之人乃是内大臣隆科多亲选侍卫,见几位皇子问话,看看四爷、八爷,恭敬回答:“回爷们的话,奴才是在乾清宫当差,只奉命传旨,太后凤体如何,奴才也不知道。奴才来时,并未接到采购旨意。”

四爷点头,摆手请这侍卫下去暂且歇息。看屋里没有外人,这才叹息道:“八弟、九弟,手边就是有多大的事,也得暂且放下。收拾行李,明日启程。”

说着,自己先出门,到外头交代奴才们。胤禩、老九互相看一眼,不知京中太后如何,挂心不下,只得听老四吩咐,各自安排下去。第二日一早,三人便轻车简从,跨马北上。

作者有话要说:说明一下:除第一、二章外,提到“八姐”,说的都是穿越那位八爷。其他的,如“八爷”、“八贝勒”,“廉郡(亲)王”、“胤禩”、“老八”等,说的都是原装那位。

对于老太后,偶觉得,她还是挺大智若愚的。唉,说不是有福还是怎么样,总之,比她姑姑命好一点点儿。

42十年俸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