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茂云将脸埋进被子里,哭得肩膀轻轻抖动。绮年轻轻拍着她,在心里长长地叹了口气。人生就是如此,想要的得不到,得到的不是想要的,世间哪得两全法呢?无非是不如意事常八九罢了。

第69章 谈婚论嫁处处忙

长乐二十三年,绮年进京后的第二个年头,就这样悄没声地又要过去了。

十月里,恩科开考。这次吴家虽然没有人参加举人试,但明年的恩科春闱,吴家兄弟两个却要下场去试试了。

虽说只是试试手,但吴知霄兄弟两个仍旧十分紧张,真是日夜苦读。受这种气氛所连累,乔连波的及笄礼也不够隆重,对此颜氏十分不满。

其实依绮年说,乔连波的及笄礼已经够华贵了。颜氏特地叫人去多宝斋打的笄钗冠都十分华美,做的衣裳也都是上好的。因着九月里乔连波的父孝也满了27个月,可以脱孝穿鲜艳的颜色了,所以衣裳都是极其华丽。尤其那套二加的曲裾深衣,用的是彩色团花织锦,配上乔连波白皙如玉的面颊和纤细的腰身,真有散花仙子的模样。

因乔连波在京城结识的朋友太少,所以到场的都是亲戚。除女宾外,表哥们也得以列席了,当然,坐得比较远些。

阮麒一看见严长风就觉得不顺眼,幸而吴知霄早有先见之明,对吴知霆使了个眼色,将他二人隔开了。只是如此一来,吴知霄好文,严长风学武,阮麒则是勋贵子弟,大家都没了谈资,只能胡乱说些京中传闻。

严长风随口说到郑琨纳妾之事。虽是纳妾,因着是东阳侯府的远亲,也是正经摆酒请客抬做二房的,故此十分热闹。

“连昀郡王家世子和几位公子都到了。”

吴知霄随口道:“昀郡王世子素来深居简出,竟然也到了?”

严长风笑道:“不但到了,还撺掇着大家去闹洞房呢。听说郡王世子与郑世子交好,所以特地来的。”

阮麒对他极看不顺眼,闻言冷笑一声道:“听严表哥的意思,倒像是你与郡王世子十分熟稔似的。”

严长风眉头一皱。他生性便喜热闹交际,如今父亲要在京中为官,自然更是要借着各种机会交结京中勋贵官宦人家的子弟,因此在郑琨纳宠的喜宴上能得见郡王世子,他自是十分欢喜,也竭力上前搭话。因郡王原配王妃是将门之女,故而他与世子竟然也就跑马骑射多说了几句。只如今听阮麒这话,倒像是自己拉大旗做虎皮,招摇撞骗似的。

他是武人,又且少年意气,怎能忍得住气?若阮麒不是英国公府已经默认的世子,早便翻脸了。此时强忍着气冷冷道:“我才刚入京,与郡王世子乃是头次相见,自不熟稔。倒是听说阮表弟自幼就出入郡王府,郡王世子乃是表弟未来的舅兄,自必是见都见得厌了罢。郡王世子允文允武,表弟想来也是如此,倒是哪日切磋一下骑射可好?”

阮麒虽会骑射,但并不精通。阮家虽也是武将出身,但到如今儿孙已不上战场,苏氏又自幼便极宝贝这两个儿子,莫说习武,便是骑个马也要心惊胆战唯恐摔到,与严长风这等在军营中摔打出来的武将子弟全无可比。但他怎肯认输?尤其听严长风说什么郡王世子是他未来的舅兄,便不由得气不打一处来,当即冷笑道:“正想向表哥请教呢,可不知要择个什么日子!”

吴知霄大为头疼,简直不知这两位表兄弟究竟是否犯冲,正要想找句什么话来打个圆场,那边乔连波已经到了二加之时,穿着那件彩锦的曲裾深衣,盈盈行出。严长风瞥眼过去,不由得看住了,对阮麒的应战之语并未再回答。

阮麒说了一句不见回答,不由得转眼看过去,顺着严长风的目光便看见了乔连波,心下突然明白,暗想这严长风竟然是见一个爱一个。绮年及笄那日,她身材高挑,穿着那深色的大袖礼袍飘然若仙,严长风便看上了。今日乔连波这件彩锦曲裾出了风头,严长风又看上了这个。想到此人如此见异思迁,便是再好也远不如自己了,料想绮年也不会看上这般轻浮之人,不由得有些沾沾自喜起来。

今日请的正宾是韩太太。本来韩家与许家定亲,正是要忙着放定的时候,只是李氏亲自去请,韩太太却不过面子,不得不来。席间除了韩嫣之外,就只有自家的表姐妹们了。

严幼芳看看乔连波头上那枝华贵的镶硬红宝石金钗,悄悄扯了一下姐姐的衣袖:“娘不是说,乔表姐是身无分文来投奔舅舅的吗?”

严同芳一阵头疼。这个幼妹真是被母亲宠坏了,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也不管会不会被人听见。在广东时人家都让着她,如今进了京城了,到处都是贵女,万一得罪到了,谁还会让着她呢?当即沉下脸来低声斥道:“胡说什么!安安静静观礼就是。”

严幼芳不怕母亲,还就是怕长姐,撅了撅嘴安静了下来。绮年在旁边听见了,悄悄瞥了严幼芳一眼。吴若蓉在家做姑娘时受够了吴若莲的欺压,如今看着吴若莲有这般的下场,心里必定是痛快的,想必在儿女面前也没少说这些话,只是这些话家里说说也就罢了,如严幼芳这般,可就要得罪人了。不过想来吴若蓉如今也没什么要求着颜氏的,也是有恃无恐的吧。可见报应真是有的,当初欺人,如今自己的女儿也少不得被人欺了。

韩夫人替乔连波梳了头,给她取了“秀成”二字,三加之后,仍旧是颜氏和吴若钊夫妇担任了父母的角色训话。颜氏十分欢喜,说了好些个祝福勉励的话。乔连波转过身来,再向席间众人团团拜过,又遥遥向着男宾席上也拜了一拜,这才礼成。

既然都是亲戚,少不得要欢宴一番,韩家母女虽是外客,却是今日的正宾,自然也要留下。于是席分男女,隔着一处雕花隔断,在内外厅中欢饮起来。

乔连波今日确实十分欢喜,向来有些缺乏血色的脸颊上也浮起了微微的红晕,格外显得容光照人。颜氏看着心中欢喜,但看看韩太太,想起乔连波的亲事,不由得又有些暗暗着急。

吴知雯看见韩太太也有几分尴尬,只静静坐着不出声儿。她今年就已经满十六往十七上数了,若熬到十八就要算老姑娘,偏偏因着跟韩兆的亲事不成,外头有人说是她的八字太硬云云,一时竟没有合适的亲事。便是有来提亲的,也都是吴若钊的下属。吴若钊倒不是嫌对方官小,而是觉得子弟没什么出息,也不愿就将女儿随便嫁了。

李氏却是只顾拉着韩嫣的手说话。如今她看韩嫣是越看越欢喜,不由得就动了讨来做儿媳妇的心思。只是怕韩家还记着吴知雯的事,一时不好贸然开口。

众人各怀心思,心里话却是不能在这种地方说的,便说起了闲话。郑氏有女儿在宫中,有些消息算是最灵通的:“听说祈福之后,大公主身子好了不少。”

阮夫人听见大公主三字就有些尴尬。虽然皇帝未曾公开降罪于阮语,但这消息哪里瞒得住,京城里都传遍了。偏偏因大公主是这一辈里的头一个,走到哪里都能听见议论,真是无处不尴尬。连阮盼的亲事都受到了影响,她比吴知雯还要大一点儿,过了年就往十八上数了,阮夫人如今快要愁白了头,哪天想起阮语也要在房里骂上几声的。

英国公阮海峤也是钟爱这个女儿的,一样是愁得不行。两个都是自己的女儿,手心手背都是肉,搞得他也为难不已。

颜氏自然知道女儿尴尬,却也不能不让郑氏说这话,倒是李氏笑着说:“皇家血脉,自有天子恩泽庇佑,想必会越来越好。听说太后在祈福之后身子也大好了?”

郑氏今日倒真不是有意来刺阮夫人的,笑道:“可不是,太后身子这一好,就想张罗着给永顺伯挑二房呢。”

这新闻倒是京中还未传开的,不免都要问个究竟。郑氏笑吟吟道:“永顺伯今年也将近三旬了,膝下只有一女,还没有儿子。伯夫人自生了女儿后便病弱,如今似是不成了,只管拖日子而已。此次永顺伯进京时,伯夫人便让他在京城好生挑一个姑娘。虽此时是纳妾,但伯夫人亲口说,若是生下儿子,自己死后就可扶正。如今伯夫人也是不放心永顺伯子嗣之事,只说看着儿子出了世,自己再咽气也能瞑目的。”

李氏不禁道:“本朝律例是不能以妾为妻的,这――”

“所以永顺伯才要求太后恩典呢,据说皇上也答应了的,到时候生下儿子就可扶做继室。伯夫人为此还写了一封血书上呈皇上,皇上十分感动。大约开了春太后就要张罗此事了。”

李氏笑道:“这也好。三皇子要选正妃,永顺伯要挑继室,这可热闹了。”说着便瞥了韩嫣一眼,心想得赶在年前先向韩家提提此事,可不要先被别人选了去。

颜氏听了心中微微一动,道:“永顺伯几时回封地呢?”

郑氏道:“听说太后舍不得,留在京里住下,又有挑继室的事,怕还要耽搁不少时间呢。皇上已经赏了一处宅子叫住下,可见怕不会急着回封地的。”

一场饭热热闹闹吃完,大家各自散去。李氏回了房便吩咐碧云:“到外头看着,老爷一回来就赶紧请了来。”

碧云去了一会儿回来道:“老爷被孙姨娘请过去了,奴婢去的时候老爷已经进中秋院了。”

李氏沉了脸,半晌才道:“去看看,若是老爷歇下了就回来报我,我也不等了。”

碧云小心答应着,赶紧又去了中秋院,只见小珠在屋子外头等着,见了碧云来就陪笑道:“姐姐怎么来了?”

碧云听着屋子里隐隐有哭声,也不说自己的来意,只笑着说起闲话来。

屋子里头,吴若钊坐在椅子上,看着孙姨娘披散着头发跪在地上,只觉无奈:“你这时知道后悔了?又有何用!”

孙姨娘哭得气噎泪干:“婢妾也是想着,怕姑娘吃了亏,毕竟姑娘出嫁是一辈子的事――”

吴若钊一拍桌子:“我难道不知道女儿出嫁是一辈子的事?难道我会害她?太太是厚道人,只你!一辈子都觉得太太要害你!”

孙姨娘抱着吴若钊的腿哭道:“婢妾知道错了。太太既是厚道人,求太太给姑娘再挑一门好亲事罢。”

吴若钊气得真想踢她一脚:“你叫太太给雯儿挑什么样的亲事?韩家那样的你都嫌不好,还要哪样的?”

孙姨娘不敢说话,只是哭。吴若钊气得心口都有些疼,站起身来道:“你与其在这里哭,不如收拾好了明儿去太太跟前尽你的本分,也叫雯儿尽女儿的本分。只是你若要在太太跟前又哭又闹,倒不如就呆在院子里了。”

孙姨娘连忙抹了泪道:“婢妾不敢的,婢妾明日一早就去伺候太太。”

吴若钊哼了一声,抬脚走了。出来便见碧云站在院子里,见他出来忙上前行礼道:“太太正有事请老爷过去呢。”

吴若钊跟着去了兰亭院正房,李氏帮他宽了外头的大衣裳,便将想为吴知霄求娶韩嫣之事说了:“如今韩家老爷也是正四品了,万一三皇子选妃再闹腾着来选一回秀,怕韩家姑娘也得进宫呢。”

吴若钊对韩家做姻亲本就是十分满意的,如今妻子也说韩家姑娘好,那想必是不差,只是有一条顾忌:“只怕韩家不愿…”前头韩兆跟吴知雯那档子事儿,吴若钊都觉得没脸见韩兆,幸而韩兆见了他总是很恭敬地执师生礼,对外且说曾受他指点过写字,一日为师,终身为师云云,才让吴若钊心里舒服点儿。

李氏可不想因着一个不懂事的庶女和姨娘,就毁了自己儿子的大好亲事:“依我想,借着绮儿请韩家夫人出来,我先稍稍地递个话儿。若是韩夫人允了,那自然皆大欢喜,若是不允,我多提几次,表表诚意。既前头是咱们对不住韩家公子,自然此次少不得是我放下身段。都说抬头嫁女,低头娶妇,老爷对韩家公子也是有提携的,绮儿跟韩家姑娘又要好,我们霄儿也不是那不成器的…”

这年头,婚姻是两家结亲,不单是看小儿女。从吴家与韩家的情况来看,目前还是韩家高攀了,但韩家有个新传胪,又在皇上面前得了眼,韩老爷又是新升官风头正劲,将来的前途未可限量,吴家儿子虽已中了举人,但尚未得中进士,又稍逊些许。仔细算来,两家正是门当户对,且吴家人丁兴旺,略高一筹,正是再好不过的姻亲。除非是韩家父母很瞧不上吴知霄,否则这亲事还是极有希望的。

吴若钊自然愿意儿子得娶佳妇。吴知霄是长房长孙,将来的媳妇便是宗妇,必得娶那知书达礼又要持家有方的才行。比如乔连波那样的精致针线,或者吴知雯那样的一笔好字,做姑娘的时候都能加分,但做媳妇就没甚大用处了。

“都是雯儿不懂事,倒要你去受委屈。”吴若钊叹了一声,只觉得自己将女儿宠得太过了。本是长女,虽是庶出,但吴知雯打小就玉雪可爱,更兼得写一笔好字,因此特别得吴若钊的宠爱。本也是想着庶女出嫁,不过是选个殷实厚道人家,教女儿平安自在过一生就是,却未想到女儿竟被姨娘挑唆着连婚都敢抗,否则怎到今日田地?

李氏笑了一笑道:“怎么说我也是嫡母,教女无方,我也有过。”心里却不免庆幸,若是吴知雯当时不抗婚,今日自己儿子还不能求娶韩嫣哩。京城贵女虽多,媳妇可也不好挑哩。

李氏说干就干,第二日就去了蜀素阁。今日天气好,如燕等人在院子里支起架子,到处晾晒那些大毛衣裳,乔连波也来了,拿了个匣子递给绮年:“是昨儿晚上严家表哥叫人送来的,我看着有趣儿,拿了来给表姐看看,表姐喜欢哪个尽管挑。”

绮年打开匣子一看,里头一排六个西洋布娃娃,都是半尺长短,虽没上次自己那个日本娃娃大,却是姿态衣裙都不相同,做得也十分精致:“想必这是广东那边海运来的稀罕物儿,看着一套的,若分出来就不成套了,表妹自己留着顽罢。”

乔连波低声道:“严家表哥这单送了我,我也不知是何意,想着姐妹们都各挑一个,就先送到表姐这里来了。”

绮年笑笑:“大约是因着表妹及笄,所以特别送表妹一份礼罢。既表妹这么说,我就腆着脸拿一个了。”随手挑了个穿深红色天鹅绒宫廷装的娃娃,叫如燕摆到书架上去,“用块纱罩上,别落了灰。这样的娃娃可不好洗,脏了就糟塌了好东西。”

菱花笑道:“还是表姑娘识得东西,奴婢们昨儿看了,连认都不认得呢。”

绮年微笑道:“我也没见过,不过是听人说起过罢了。想来严家表哥久居广东,才能多见这些海外物件呢。”

乔连波叫菱花藕花去帮着如燕等人晾晒衣物,自己在绮年身边坐了,小声道:“表姐,我接了严家表哥这份儿礼物,是不是――不大妥当?”

绮年心想这孩子又想多了:“自家的亲表哥,接也就接了,禀明外祖母也就是了。”又不是私相授受,可有啥了不起呢。

乔连波低了头,半晌又道:“表姐,大舅母可是要给二表哥向韩家姐姐提亲?”

绮年一怔:“表妹如何知道的?”李氏确实对韩嫣十分亲近,若是能结了这门亲,自然是好事。

乔连波低着头道:“我是看大舅母跟韩家夫人十分亲近…”虽然她也知道吴知霄不是自己能想的,但这样一位温文俊秀的表哥近在咫尺,女孩儿家的情愫又怎能丝毫不动?若是吴知霄没成亲,虽然无望却也总觉得有一丝希望,可若是他成了亲…

“二表哥也快十八了,虽说舅舅想着他中了进士再说亲,可也该到年纪了。”绮年有一点儿可怜乔连波。表哥表妹什么的,很容易出点事啊,尤其像她们这种深闺少女,平日里都难见外男,除了自己的表哥,少女情怀能托付给谁呢?咳,谁还没段初恋呢。

乔连波强笑道:“若是韩家姐姐,那真是好事,恰好表姐与韩家姐姐又是好友。”看来这事是真的了,即使不是跟韩嫣,吴知霄也必定是要成亲了。

喜欢的人要结婚,但新娘不是我。绮年觉得自己颇能理解这种心情,不过她可不想再多说,万一乔连波没把持住,在她这边掉起眼泪来可怎么办?

“不知道今年过年还会不会放花灯,毕竟正月里才出过一回事儿,今年这灯怕就没那么盛了罢?”

乔连波也知道绮年是不愿意再提这事了,压下几分泪意,点头道:“今年我倒不想去看了,真是怪吓人的。”

两人正说着话,只听外头珊瑚笑道:“章少爷怎过来了?”随即乔连章的声音道:“我来找姐姐,姐姐可是跟周表姐在里头说话?那我就不进屋去了。”

珊瑚松了口气,心想这还差不多。虽说是自家表姐弟,到了如今这个岁数也该避嫌了。乔连章这样随便跑到表姐的院子来找自家姐姐已经有点冒失,若再进里屋去就更不好了。

乔连波听见弟弟的声音,也就起身向绮年告辞,出了院子便道:“怎跑到表姐这里来找我?有事叫桃花来叫一声不就完了?”

乔连章撅着嘴道:“姐姐又到表姐这里来做什么?外祖母又不喜欢表姐,姐姐还是远着些好。”

乔连波吓了一跳,忙斥道:“胡说,这是谁教你的?”

乔连章低头道:“吴嬷嬷说表姐对姐姐不好…”

“别听嬷嬷乱说,表姐对我好着呢。”乔连波扯着弟弟的袖子压低了声音,“听着,以后这样的话可不许说,更不许对舅舅和表哥们说,可记住了?”一眼瞥见乔连章手在袖子里拿着个什么东西,“这是什么?”

乔连章摊开手,是个杏子大小的银质镂花球。乔连波皱皱眉:“哪里来的?”这东西像是女儿家用的香薰。

乔连章眼珠一转:“阮家表哥借我玩的。”

乔连波松了口气:“以后不要乱收阮家表哥的东西,快叫人送回去罢。”

乔连章嘻嘻一笑:“知道了。”

第70章 国家兴旺谁有责

绮年听李氏含蓄地提了提韩嫣的事,心里就明白了大半,当即痛快地道:“我也想着能如从前一般多来往就好了,只是京城里不比成都,不好常出门。”京城的规矩大,非比在成都,未婚姑娘带足了丫鬟婆子,在茶楼之类的地方坐坐都是无妨的。

李氏看绮年如此上道,心里那把握又大了几分,欢喜道:“京城规矩是严些,不过带你们小姐妹出去上上香游游山也无妨。”

绮年心想上香就算了吧。自来了京城,没上过几回香,倒出了两回事。不过细想想,大家小姐们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上香已经是少得可怜的娱乐活动中极重要的组成部分了,不上香又能去哪里呢?

“恰好过几日就是嫣儿生辰,我也想着去选匹新出的料子送她。”恩科秋闱的榜单已经出来了,也不知道周立年情况如何,有没有信捎到小杨处。

李氏十分欢喜:“你去选,舅母出这个钱。还有,正月里你也该脱孝了,也好好的选些料子,做几件新衣裳预备下。”

既然有了李氏的话,绮年第二日就光明正大地去小杨家了。小杨果然是刚刚从成都又进了新料子回来,这次进得多,因为如鹃年后就要生产,打算暂时不出门了。看见绮年,小杨立时一脸欢喜:“给姑娘报喜,立年少爷中了举人!”

绮年也是大为惊喜。久做邻居,她自是知道周立年天资出众人又刻苦,但终日要做生意养着母亲和兄长,想来读书时间也不会很多,倒没想到这才刻苦读了一年多,就连中了秀才和举人。

“这是立年少爷的信。”

绮年展开看了,里头一是报喜,二是提了提明年的恩科春闱。周立年的意思,自己得中举人倒在意料之中,但从举人到进士,这不是差一步两步的事,有些人一辈子也就止步于举人了。周立年表示明年春闱还是想试试的,中恐怕是不能中,但也想下场试试手,至少见识一下进士试是个怎么回事。只是他在京城人生地不熟,恐怕到了京城之后的居住之处,还要绮年帮忙。

这是明面上的意思,没写出来的意思绮年也全明白,周立年不是想来见识一下考试,而是想来见见吴若钊,希望得到一点指点和提携。

说起来,这要求不算太过分。周立年既然承了二房的嗣,从礼法上来说他就是吴若钊的亲外甥。何况他并不是不学无术只指望着亲戚提携,能连中秀才和举人,那必也是有几分学识的,吴若钊最爱有学问想上进的少年,若是听说周立年要进京,那必定是欢迎的。

“来了也好,我先与舅舅提一句。”绮年把信收了,就说到要给韩嫣挑衣裳料子的事。如鹃赶紧挑出几块最新样的鲜亮料子:“韩家姑娘喜欢这桃红的颜色,正是新出的花样子,做春衫再合适不过。姑娘也要脱孝了,也该穿件鲜亮颜色,依我看,湖蓝湖绿的虽好,春季里还是该穿件红的喜庆,这银红色就好,又是垂枝莲花的图,也不俗的。”

正挑着衣裳,小丫鬟香铃儿一溜烟跑进来:“娘子,上回那个没买料子的公子又来了。”

没买料子的公子?绮年往外一瞅就不由得苦了脸:世子大人喂,您怎么又来了?

如鹃有眼力劲儿,立刻扯着丈夫和香铃儿把地方让了出来。小杨还摸不着头脑:“这是怎的了?怎能让姑娘独自跟个陌生公子相处呢?”

如鹃叹口气:“姑娘自有分寸,我们就别管了,日后就见了这位公子也切莫说出去。”唉,看这位公子的穿着就知道非富即贵,人又生得俊秀和气,虽说年纪略长了些,但年长些的男子知道疼着人。也不知这公子有否娶妻,若是姑娘能嫁这么一位夫婿,想来也是不错的。虽说姑娘没说什么,但看这样儿,似乎对这位公子也颇有好感的…

如鹃胡思乱想着,一眼又看见跟着那位公子来的那冷冰冰的青衣侍女,顿时什么绮思都没了。连个侍女都穿着精致神情倨傲,只怕这位公子之富贵远在她想像之上,这样的人家后宅哪里会简单,还是不去的好。

绮年自然没有时间去猜测如鹃在想什么,只是看着赵燕恒有些敢怒不敢言:“世子可是来还民女那香薰球的?”给他来个先发制人,但愿世子大人脸皮薄一些,就不敢再提什么要求了。

可惜赵燕恒不为所动:“抱歉得很,今日不曾带来,乃是另有一事想请姑娘相助。”

绮年顿时头疼:“我不过一介草民,应该没什么能襄助世子的吧?”

赵燕恒看出她的不情愿,无奈地一笑:“实不相瞒,此事当真只有求助于姑娘。我知姑娘素来睿智,眼界非普通女子可比――”

绮年轻咳一声打断他的马屁:“世子,并非民女睿智。其实,民女颇有自知之明,绝非什么天纵英明之资,但以京城中无数世家贵女而言,比民女更为聪慧者不知凡几。只是如今世道,闺阁女子足不出二门以外,男子外事亦不入二门之内,又何来眼界呢?即如民女,无非是父母娇纵,不曾太过拘禁,是以在外头稍许看了些事而已。若因如此而许民女以睿智二字,着实惶恐。也恐对天下女子,有不教而诛之意吧。”

赵燕恒静静听了,微微笑起来:“想不到一句赞许之语,倒引发姑娘这番感慨,是恒言语不慎了。只是此事――若我说这是最后一次劳动姑娘,不知姑娘是否相信?”

绮年真想说:我不相信就可以不帮忙吗?想想这话说了也无益,这种特权阶层,哪里有理好讲呢?只好无奈地道:“只愿世子记得今日之语。”

赵燕恒立起身来,就对绮年深深一揖。这倒把绮年吓了一跳,赶紧侧身闪避:“世子这是何意?”上次已经有这么一个礼了,那时候是谢她帮了金国廷,这次又是要做什么啊。

赵燕恒沉声道:“多谢姑娘屡次相助,此时无以为报,日后姑娘若有驱使,在下敢不听从。”

这,这也说得太厉害了吧?我一个小小的草民,敢驱使堂堂的郡王世子?绮年只觉得脑门儿上一层虚汗,干笑道:“世子说得太过了,想来我也帮不上什么大忙,哪里敢求报呢。”

赵燕恒却肃然道:“姑娘或者自己不知,然而牵一发而动全身,姑娘几次相助,非但于恒个人乃是大恩,便是于家国天下,亦是有益的。”

妈呀,这帽子就更大了,我可没想救国救民哪。绮年觉得脑门儿上的汗冒得更厉害了:“世子究竟是要民女做什么事?”可别让我杀身成仁,那是万万不能答应的。

“正月里,恒山伯府要开梅花会。”

怎么又是恒山伯府?如今冷玉如都嫁到西北去了,绮年真心不想再跟恒山伯府打任何交道。

“姑娘可知道,恒山伯府世子郑琨纳秦苹为妾了?”

“知道啊。”世子大人您不是还去闹过洞房么?

“姑娘是否想过,郑琨为何要纳秦苹为妾?”

“这――难道不是偶遇然后――”虽说秦苹是东阳侯府的远亲,但现在名声似乎已经不大好听,做个妾也没什么吧?

“要知道,当日在湖石后听见那二人对话的,除了姑娘与韩姑娘之外,就只有秦苹了。而且当时姑娘与韩姑娘隐藏甚好,估计直到今日,除在下外,也少有人知当时姑娘也在那湖石之后。”

绮年悚然一惊:“世子的意思是――怀疑那人是郑――”当日被杀死的丫鬟是秦苹的侍女,偏偏秦苹又叫嚷着是遇了歹人,如果绮年是那接头的什么公子,做贼心虚,多半要怀疑秦苹是不是看见或者听见了自己。

可是要想杀秦苹灭口,那就难得多了。一来秦苹是女儿家难得出门,二来她怎么也是东阳侯府的亲戚,真要被人杀了,还不得掀起轩然大波?如此一来,将秦苹娶回去――啊不,是纳回去――似乎真是一个比较妥当的选择。即使秦苹发现自己的丈夫是杀人凶手,她敢说出来吗?

“当日郑琨纳妾,我曾怂着要去闹洞房,想看一看秦苹的反应。只可惜,被郑琨推拒了。”越是推拒,他反而越有些疑心,“如今内宅之中我不能进入,只能劳烦姑娘代为试探一二了。”

绮年揉揉太阳穴:“世子,我只是一介小小蚁民,只想着安安静静过日子,如今屡次卷入风波之中,实非我所愿,亦非我所能。只愿世子记着承诺,此后容我安静度日。否则,我一介平民,迟早是要被这些事碾得粉身碎骨的。”

赵燕恒微微低下眼睛,露出一丝愧色:“是恒等男子无能,竟致劳动姑娘涉险。只是事关大统,不得不如此。”

“我记得昀郡王之爵是世袭罔替的吧?”又不是降爵而袭的那种,您将来就是郡王爷,做个逍遥王爷不好么?

赵燕恒苦笑了一下:“实不相瞒,恒虽不敢自称是为了家国天下,却也不是为了一己之爵位。固然皇家血脉本应一视同仁,然而究竟谁承大统,却是关乎天下。即如姑娘,有吴惠皇子妃在前,怕也不能真的安静度日了罢?”

绮年吓一跳:“世子请慎言,吴家绝无意插手立嗣之事。”

赵燕恒一笑:“当真无意么?君王立嗣,非只家事,亦是国事。吴侍郎乃是纯臣,当真能不关切此事?”

绮年哑口无言。吴若钊能不关心吗?堂侄女儿都入宫了,吴家其实就是绑在长皇子这条船上了,再无意也要有意了。

赵燕恒微微欠身:“周姑娘勿忧,此语出于我口入于你耳,出了这门,我不知你亦不知。”

这不是掩耳盗铃么?绮年苦笑:“那世子就说吧。”听一小截也是听,全听了也是听,真要是世子大人想杀人灭口,那也不差多听点了。不过也许是直觉吧,绮年总觉得赵燕恒还不至如此。

赵燕恒反而笑了:“还能说什么呢?皇上三子,长皇子仁厚,次皇子精干,三皇子聪慧,若皇上只有一子,必无可忧;若有一子为中宫所出,亦无可忧。只可惜――”皇后一个儿子也没生出来。

“既是三子都好,无论哪位承继大统岂不皆可?”

赵燕恒摇头:“长皇子生母早丧,次皇子出身微贱,三皇子――乃是生母太盛了。”

这不是难死人嘛。娘死了不行,出身低了不行,出身高了还不行,也太挑剔了。绮年暗地里翻了个白眼:“是恐有外戚之祸吗?可是皇上当年得位,亦有郑家功劳,若是郑家忠心为国,则外戚又有何可惧呢?”

赵燕恒眼中露出赞赏之意:“自来国人皆畏外戚,周姑娘此语,见地已高出一筹了。”

世子您可少夸两句,夸完了我还得替您干活儿呢。

“世子太过奖了,民女不过妇人之见罢了。”

赵燕恒并不在意,只笑了笑:“倘若只有恒山伯而无承恩伯,则三皇子即位并无不妥。虽则郑贵妃为人嚣张,但中宫端慧,倘自幼便将三皇子养在膝下,也必能育出国之良主。”

“承恩伯?是太后的娘家?是太后与郑贵妃…”嫡母和小老婆勾结,想要把持后宫了?也难怪,当今皇上能继位,与太后及时将他记在自己名下颇有点关系,眼下嫡母手里拿着这点恩惠,贵妃小老婆家里还有个拥立之功,皇上大概是被压得喘不过气来了吧。

“二弟当初去成都,乃是因有人行刺皇后兄长承文伯之故。”赵燕恒忽然又说起了另一件事,“当初皇上意欲举承文伯入吏部,不想调令未下,承文伯便于途中遇盗伤腿,只得退回山东家中养伤,吏部之缺,由恒山伯举荐之人出缺。”

“所以怀疑这事是恒山伯干的?”听起来很有嫌疑,但是,“总要有证据才好。”

“并无实证。然而当日周姑娘与冷姑娘在寺中遇盗,可是曾对我二弟言说,其中有一人曾在成都西山寺伪为僧人?”

“是有这么回事。”

“只怕当日这二人并非想挟持二位,而是想挟持郑家姑娘。”

这一点绮年也猜想过:“听说这两人熬刑不过死在狱中了?”

“是被人灭口。”赵燕恒淡淡道,“天牢之中行刑者皆是老手,鲜少有刑讯过重而致死之人。外戚所以可畏,在于其意图控主,更在于其只虑私利,不恤民生。若真由三皇子继位,则国必姓郑,而天下必以郑氏之直为直,以郑氏之曲为曲了。更不必说长次二位皇子――必无生理。”

绮年苦笑:“世子,我可以不听了么?”我是良民啊,上辈子活了二十几年,这辈子又活了近十年,就数这些争位的最可怕了。那都不是一个一个的死,而是一批一批的死啊!

“是我言语唐突了。”赵燕恒居然微微露出点歉意来,“姑娘家本不应听这些的。在下只能保证,今次之后,再也不会来劳烦姑娘,日后若有机会,定当相报。”

绮年只好摆摆手:“世子也是一片为国之心,民女略尽绵力,既非私惠,何谈相报呢。”

“对了,听说姑娘如今所做的布料生意,乃是自成都华丝坊入货?”赵燕恒已经要起身了,忽然又想起一件事来。

“是。”绮年疑惑地看他一眼,“华丝坊怎样了?”

“也并不怎样。”赵燕恒微微蹙眉,“只是这家丝坊蹿起甚快,如今生意已然铺得不小。姑娘可知道其东家是何等样人?”

绮年摇头:“这却不知。我所进货乃是从前有相熟丝坊入了华丝坊之下,我只从这家丝坊入货,连华丝坊本家亦并不多打交道的。”

赵燕恒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他生得俊秀,微微蹙眉时居然有种别样风神,绮年看得晃了晃眼,暗想长得好真是会加分,倘若他长得歪瓜裂枣,没准儿自己早躲远了,就算非帮他做事不可,也不会跟他七扯八扯说这么多。

赵燕恒并不知绮年在想什么,回过神来微微一笑:“入宝山不可空手回,姑娘这里既然有好料子,我也带些回去,免得又被人说是不买料子的公子。”

绮年大窘,原来香铃儿的话已经被他听见了:“小婢无知,亦不懂识人,只是随口一说而已,世子切勿与她一般见识。”

赵燕恒笑起来:“在下当真是要买些料子的。近来华丝坊的新样衣料已然风行,竟将江南与京城几家老号的风头都抢了去。闻听恒山伯府都特地向华丝坊订了新样的衣料献与郑贵妃与太后,今年宫中年节,宫妃们都想着看看郑贵妃要如何妆扮呢。”

也就是说,郑贵妃就是那领导潮流的时尚达人了?绮年暗地里吐了个槽,随口问道:“恩科秋闱,不知金公子可曾应考?”

赵燕恒嘴角露出笑意:“已中了武举人。”

“那真是恭喜了,明春恩科再中了进士,就可大登科后小登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