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知道刘后在观察着自己。她那双厉害的眼,绝不会放过来自己的任何一个细小的眼神和动作。

即便没有方才谢长庚的那一句话,慕扶兰也知道,这绝对不是自己可以展现机灵的时刻。

但她也不能表现得太过愚蠢。那样只会惹来对方的疑心。

过犹不及,她明白道理。

她一句一句地应着来自刘后的问话,既无聪慧之相,也不至过于蠢钝。

一个被家人呵护长大,涉世不深,泯然于众的中人之材而已。

刘后和她说了些话,忽然问她是否想念姑姑。

慕扶兰点头。刘后便赐她恩典,叫杨太监带她,先去参拜慕后的神位。

幕后身为先帝元后,死后起初,灵位自然供于太庙。几年之后,一场火灾却将供着慕后灵位的那间配殿给烧毁了。此后内廷筹划重建,却因为种种耽搁,工事一直不成,时间长了,便再也无人过问。

如今她的神位依然还列在后殿,那里是给身后获得超越生前份位的荣哀的后妃所设的配殿。

慕扶兰被杨太监带着,走进了那间阴森的后配殿,跪在姑姑的灵位之前,焚香祝祷。

她回到刘后面前,眼角还有些泛红。

刘后和她追忆了些元后当年的旧事,面露唏嘘之色,叹息道:“想当初,你姑姑母仪天下之时,本宫不过一贵妃而已。思及她种种贤良淑德,本宫至今还是记忆犹新。可惜天妒红颜,竟叫她早早去了。本宫与你姑姑情同姐妹,往后,你有何所想所求,尽管告诉本宫。”

慕扶兰眼圈红了,面露激动之色,“噗通”一声,双膝弯曲,跪在了她的面前。

“太后,扶兰便斗胆开口了。姑姑灵位本当位列前殿,但听说后来重修明堂之时,工事一再坍塌,礼官说陪享之人命格不祥冲撞所致,才耽搁了下来。”

“必是他们弄错了,姑姑怎么可能命格不祥?太后仁慈,倘若开恩,想想法子,帮着将姑姑迁回前殿,扶兰感激不尽。”

她说完,眼泪扑簌簌地掉落。

刘后一口答应,说自己会想办法,叫她起身,又安抚她,慕扶兰方转泣为笑。

这一天,慕扶兰被刘后留到了傍晚,赐她一道用了饭,才叫人送她出宫。

冬天白昼短暂,慕扶兰回到宅中之时,天已黑透。

谢长庚还没回。她进屋,抬眼就看见昨日那柄悬在那里的剑,已是不见了。

应该是被谢长庚给收走了。

她盯着那面空了的墙,在原地站了片刻,白天在宫中,面对刘后的百般试探,自己装痴作呆,压在心底里的种种情绪,在这一刻,突然间翻涌而起,潮水一般,将她整个人淹没了。

昨夜一夜没睡,这个白天,又是在漫长的提防和虚情假意中度过,她感到疲倦无比,泡了个热澡,出来,早早睡了下去。

可是一闭上眼睛,她便又再一次地想起了她的熙儿。

从她重新睁开眼睛的那一天开始,几乎没有哪一夜,她不是怀着对熙儿的刻骨思念而睡去的。

每一次,在梦里和熙儿的相见,醒来,便不过是增了一分她的悲痛和对谢长庚的怨恨。

她自己的前生,纵然早早死去,死状不堪,但在那寄身长明灯的漫长十年里,比起怨恨丈夫的无心无情,她更多的还是厌憎自己。

他本就是那样的一个人。

上辈子,在他们相处的第一个夜晚,他对她曾展现过的温情和喜爱,或许都是真的。

他大概也不曾真的忘记老长沙王对他的知遇之恩。

当目睹她最后的死状,那一刻的他,或许也是有过愧疚的。

但也仅此而已。

当那些变成他登顶路上的阻绊之时,所有的温情便会被彻底地撕掉。

在她十三岁那年,从君山老柏旁的山道上走过的那个青衣少年,不过只是一个背影罢了。

那个因利登门求亲,野心勃勃,逐鹿天下的江河巨寇,才是真正的谢长庚。

要恨,就恨自己的愚蠢软弱,滋养了他骨血里的自私和无情,它们最后才化为利刃,断送了她的一生。

直到最后一刻的到来。

当亲眼目睹熙儿自刎于自己的长生牌位前,那一刻,她才深切地感受了何为绝望的悲痛和无解的怨恨。

也是那一刻起,她真正地恨起了谢长庚,这个曾是她少女梦中人的男子。

熙儿就那样没了,带着对他的生身之父的怨。

哪怕自己重新获得了新生,一切都能重来,现在的这个谢长庚,他的双手,也未曾沾染上熙儿的血,她也不会原谅他的。

因为熙儿,她一辈子都不会原谅他。生生世世,无尽轮回,永远都不会!

慕扶兰记得清清楚楚,熙儿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他会来陪伴她的。

她已经再世为人了。可是她的熙儿呢,他现在又到底在哪里?

那种从她梦醒归来之后,心口便仿佛被挖去了一块肉的熟悉的疼痛之感,再一次地向她袭来。

她蹙着眉,闭着眼,在梦中也痛苦地蜷起了身子,像个初生婴儿那样抱紧双臂,紧紧地将自己蜷成一团。

“醒醒!”

遥远的耳畔,飘来了一个模模糊糊的声音。

她感到有一只手,仿佛拍过自己的面庞。就如同记忆里,熙儿小时候醒来,用他小手触她脸庞的那种感觉。

“熙儿!”

她大叫一声,猛地睁开眼睛,便对上了一双正俯视着自己的幽暗眼眸。

她满头满身的冷汗,长发紧紧粘在她的面庞和脖颈上,脑海里是片刻的空白。

一时之间,她不知自己身在何处,面对着何人。只是睁大眼睛,眼眸里残留着来自梦中的痛楚,在烛火静静透入罗帐的一片昏光里,茫然而空洞地和床边那个正俯身下来看着自己的男人对望着。

“你梦见了什么?”

“谁是熙儿?”

谢长庚看了她片刻,视线掠过她依然紧紧自己蜷抱住的身子,语气平淡地问道。

第 17 章

熙儿是她的孩子。

无论何时,她也舍不下的那块心头之肉。

慕扶兰和床边这个俯视着自己的男子对望着,一动不动。

谢长庚盯着她的一双眼眸。

她那两道原本还带了几分仿佛源自梦魇痛楚的空洞目光,变得渐渐清明了起来。

最后,仿佛终于认出了自己是谁,却一句话也没说,只是慢慢地松了身子,向里翻了个身,再次闭上眼睛,似乎又睡了过去。

方才一进来,他就听到床里传出一道来自于她的低低的呻.吟之声,那声音听起来充满了压抑的痛苦和悲伤,如同哭泣。

他便走了过来,见她竟是梦魇住了,双眉紧蹙,满头冷汗,睫毛不停地颤抖,两只胳膊抱着她自己的身子,整个人在床上紧紧蜷成一团,看起来极其痛苦。

虽知她厌恶自己,但看她如此模样,一时也是不忍,还是出声唤她,最后将她拍醒了,却没想到在她临醒来时,忽然唤出那样一个名字。

谢长庚盯着她向着自己的一片沉默后背,脸色慢慢地冷了下来。

他也没再追问,站直身体,转身便出了屋。

他去了书房,半夜回,关门后,自己从箱柜里取出一床铺盖,铺在对床而设的那张榻上。

榻是为坐而设的,不够长,勉强可睡。

他躺了下去。

一夜无话。

接下来的几天,刘后频召慕扶兰入宫相伴。那些在京官员的夫人们得知谢长庚娶的长沙王女慕氏抵达京城的消息,少不了陆续登门造访。

慕扶兰白天忙于应对各路人马,晚上和谢长庚同居一室,床榻分眠,他也早出晚归,彼此暂时算是相安无事。

没几日,便到腊月初八了。

这几年,刘后逐渐开始热衷神佛,不但广布善缘,在她所居的宫中频做佛事,一年当中,逢四月佛诞、腊月初八这两个日子,更要出宫,亲自到敕建护国寺去礼佛。

今日便是刘后去敕建护国寺礼佛的日子。

从皇宫到城外的护国寺,一路的驻跸事宜,不容半点疏忽。出行的护卫之事,落在了谢长庚的身上,由他担任统领。刘后为表虔诚,五更就要动身出发。谢长庚在三更时分,就已起身走了。

刘后礼佛,自然也少不了带着近侍和命妇。

慕扶兰就在随驾之列。

谢长庚走了后,慕扶兰一直醒着,到了四更多,也起了身,洗漱穿衣完毕,随意吃了几口早点,带了两个侍女,一道坐上马车出了门。

谢宅离皇宫很近,穿过两条街道就是了。

慕扶兰到的时候,天色还是黑咕隆咚的,但刘后要出宫经过的那座皇宫西门之外却火杖通明,亮如白昼。身穿甲胄的御林军们早已分列在宫门两侧。一辆又一辆的豪车,在车轮碾过地面发出的不绝于耳的辚辚声中,载着如今上京地位最为高贵的一群妇人不断聚到这里。各家奴仆在执事太监的指挥下,依照分位将马车停在指定的位置,列队恭迎刘后出宫。

节度使是外官,二品之职,按照序位,慕扶兰的马车原本应当列后,但执事太监一见谢府的马车到了,立刻笑脸相迎,引到前头靠近宫门的一个位置停妥。

天气严寒,早早出门在这里枯等刘后出宫,对于这些平日养尊处优的命妇们来说,不可谓不辛苦,但能获得随刘后去往护国寺礼佛的机会,却又是件值得夸耀的体面之事,各家各府的夫人们,非但不以为苦,反倒争以为荣。

谢长庚得刘后赏识,这人人都知。连他娶的夫人,据传言,原本应当见恶于刘后的长沙王女慕氏,入京才几日,便也数次得蒙刘后之召宫中作陪。爱屋及乌,荣恩之巨,可见一斑。今早礼佛出行,又如此安排慕氏的随驾位置,更是佐证。

慕扶兰人坐在马车里,也知自己成了众人关注的焦点。

她接了同车侍女递来的一只暖婆子,闭目靠在座上之时,听到谢府管事在车外说道:“翁主,齐王妃叫人给您送了张裘盖过来。”

慕扶兰睁眼。

侍女开了车门。

一个管事手里捧了张狐裘,站在车前,躬身笑道:“我家王妃说,上京这边冷得厉害,翁主在南边住惯了,王妃记得翁主小时就怕冷,她车里正好多带了一张,叫小的把这个给翁主递过来。”

齐王赵隆是诸多藩王里和皇帝关系最为亲近的宗室之一,早年长居上京,刘后掌权后,和宗室关系紧张,他也回了封地,但仍然主张和为上,一直周旋在刘后和众多藩王的中间,也算望重,这几年,刘后为表对齐王的恩,准齐王每年入京参加宗庙的年祭。

齐王妃应该也是这几日到的上京。

前世后来发生的那些变乱不论。慕扶兰幼时在上京居留的那半年时间里,姑姑和长居京城的齐王妃的关系很好,齐王妃常入宫作陪。慕扶兰那时,确实经常在宫中见到齐王妃,但后来姑姑死去,自己回了长沙国,此后便再无往来。

慕扶兰想了下,叫侍女接了过来,叫那管事替自己向齐王妃道谢,关了车门,叫侍女拿去盖,自己依旧像方才那样,靠坐了回去。

片刻后,宫门缓缓开启,里头传出太监拖长语调的喊话之声:“太后圣驾出宫——”

太监话音未落,列队于宫门之外的两列御林军便齐齐下跪。众命妇也急忙各自下了马车,跪在地上相迎。

人数虽众,四下静悄无声。

慕扶兰随众下了马车,跪在马车旁,看见刘后在仪仗的簇拥之下,乘了一顶坐辇而出,到宫门前,被太监扶上一辆六驷宫车。

谢长庚也现身了。他带着一队护卫,骑马在前,引宫车出发上路。

在冬日五更乌沉沉的天色笼罩之下,这一行人马,迤逦列队,穿过上京空旷的街道,出了城门,去往城外的敕建护国寺。

慕扶兰坐在马车里,闭着眼睛,恍若入定。

护国寺里有高僧,据说梵磬经诵,亡灵便可消孽解冤。

前世,谢长庚在做了皇帝之后,便在护国寺的塔林之后,替他那个死在了敌人手中的元后修了明堂,让寺中僧人为她日夜诵经,超度亡灵。

然而她的一缕魂魄,几度徘徊,悠悠荡荡,终究还是舍不了尘缘里的最后牵绊。

十年里,她始终不去,看着他追封自己为元后,往她头上安了一堆好听的谥号,在宫中给她辟灵殿,在塔林给她修明堂,超度她的亡灵,乃至后来杀戚灵凤。

但他做的一切,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可笑而虚伪。

护国寺渐近,天也渐渐亮了。

慕扶兰睁眼,悄悄掀起暖帘一角,窥了眼前头。

谢长庚领着护卫,始终行在刘后宫车的近旁,一副忠心耿耿的模样。

杨太监带着他的几个徒弟,骑马丛后。

慕扶兰知道谢长庚是不会在上京久留的。加上现在,他节度的河西边境也不算安宁,北人一直虎视眈眈。估计年底过去,到了明年初,他就会回河西了。

慕扶兰担忧的是他走后自己的去向。

倘若他们是对寻常夫妇,她的去向便很清楚。

丈夫喜爱妻子,便会带她去往河西赴任。

倘若以孝为大,她便回谢县老家,侍奉他的母亲。

而现在,这两种去向,显然都不可能。

慕扶兰相信自己到京城后的种种表现,还不至于引出刘后的过多猜疑。

她思虑的,是王兄也曾担忧过的第三种情况。自己最后会被刘后以某种借口留在上京,做长沙国的人质。

倘若可能,她急需在刘后的身边弄一个人,好让她能及时得知刘后的动向,预先防备。

不但现在急需。倘若能够度过这一关,在宫中有了自己的耳目,往后回了长沙国,也是有所助力。

慕扶兰的视线在那个名叫曹金的太监的背影上停留了片刻,放下了暖帘。

来到上京,从曹金来传话的那一刻起,认出这个年轻太监就是十年之后谢长庚身边的那个大太监,慕扶兰便猜测,极有可能,他现在应该就已是谢长庚在刘后身边的细作了。

谢长庚为人本就谨慎,尤其在他做了皇帝后,十年间,慕扶兰亲眼目睹,他对人极不信任。

他识人善用,手下能臣无数,却没有一个完全引为心腹的臣子,包括他的那些旧部。

后宫之中,更是如此。

他不允戚后入寝殿一步,对饮食格外戒备。他勤于政务,夜夜批阅奏章直到深夜,案头却必有宝剑横卧。他睡觉的枕下,也藏有匕首,至于嫔妃,御幸完毕便被送走,不允留下共同过夜。

将近十年,绝无例外。

唯独这个曹金不同。

谢长庚平日不但只吃曹金试过的饮食,也允许他留在寝宫里,近身应召。

倘若不是有旧,一个前朝留下的太监,怎么可能得到他如此的信任?

身下乘坐的马车,突然颠簸一下,慢慢地停住。

前头方向,也隐隐传来一阵安顿车马的喧声。

“翁主,护国寺到了。”

管事的声音在车外响了起来。

慕扶兰再次撩起暖帘,朝外看了一眼。

前方便是山麓,山间晨雾缭绕,一条径直修往半山的宽达丈余的笔直山阶,将护国寺的寺门和山脚连接了起来。

朝阳刚刚升起,照在雄伟的寺院大门之上,一群僧人正快步从山门里出来,迎接刘后驾临。

作者有话要说:下章是明天中午。

虽然极大可能,FLAG会倒,但本作者还是决定明天开始尽量把更新时间安排在每天的中午。如果不更新,就提前在文案说明栏的最上头挂个通知。请大家知悉。

第 18 章

也不知道为何,当慕扶兰的视线从那两扇开启着的山门之上掠过时,突然之间,一种犹如和前世有所牵扯的奇异感觉,向她袭了过来。

后山的塔林,前世的明堂,她横剑自刎的熙儿。

一幕一幕,交织在了一起,从她的脑海中一闪而过。

她生出了一种感觉。

冥冥之中,仿佛她是受了牵引,终于才在今天,来到了这个地方。

慕扶兰的心口蓦然狂跳,下意识地闭上了眼睛,想将这感觉抓得再紧一些。

但它却稍纵即逝,犹如电光火石,转眼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她迅速睁开眼睛,再次望向山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