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衡愈发生气,他又让小喜子送了一包过去。

梓玉哭笑不得,当今天子是有多无聊,在这种小事上和她较劲?

帝后二人就在这你来我往的暗地较劲下,到了宁园。

宁园很美,花团锦簇,红的白的,到处都是,繁花似锦,美不胜收。

美景当然要配美人,园子里莺莺燕燕三三两两凑成堆,秋衡过来逛时,越发觉的赏心悦目。见皇帝来了,众人亦聚过来请安。娴妃别出心裁,在发间簪了两三朵西府海棠,乌黑的发,粉白的花,衬得她更为清丽。秋衡多看了一眼,称赞道:“婉儿今日素雅。”——这些女人只要不生事,他个没节操的也不会嫌麻烦。

只这一句,娴妃便乐开了怀,她谢了恩,没想到,一转眼,那些个小贱人头上各个都别了鲜花,杏花,含笑,报春…让人眼花缭乱,娴妃又窝了一肚子气。

梓玉到的最晚,她瞧见这副盛景,不由揶揄道:“百花仙子落凡尘,陛下好福气。”

秋衡眼皮跳了跳,特地摘了一大朵牡丹,冲着梓玉招手。梓玉知道他的捉弄,婉拒道:“牡丹国色天香,臣妾自问配不上。”秋衡道:“你配得上。”梓玉又道:“陛下小气,连团花簪子都不舍得赏,就拿这些来糊弄臣妾?”

秋衡笑道:“团花簪自然要赏,你就是要四季花一年景,朕现在也命人去拿,只怕朕赏了你,你又不领情。”

这话中有话,梓玉知道他还记恨着桑果儿的事呢,果真小气!

她叹了一声,勉强上前,将头送到那人眼皮子底下,愤愤道:“陛下请随意。”

梓玉今日绾了垂髻,发丝皆梳在脑后,松松盘起来,有种别样慵懒的风韵。秋衡抽下她发间的金钿,将大团的牡丹别在她的脑后。可这人哪儿会给女人簪东西,他笨手笨脚的,时不时扯着梓玉的头发,一丝一丝刮下来,疼得她嘶嘶抽气,又没好气道:“你快点。”

这话已经有些忤逆和顶撞的意思了,偏偏皇帝没觉得不妥,“快了快了”,他耐心哄着。

这一幕在旁人看来,只觉得这二人——未免恩爱过头了吧!秀给谁看呢?

梓玉察觉到众人视线落在自己身上,她微微抬眼扫了一圈,众人又纷纷低下头,不敢再打量,毕竟他二人才是夫妻…

梓玉摁着那朵牡丹,身子偏了偏,离皇帝远了些,她道:“不劳烦陛下,锦澜,你来。”

娴妃恨得牙痒痒,明明是她最先得到皇帝青眼的,怎么就半路加塞了个齐梓玉?娴妃确实怕皇后,可她心里也记恨着那人,准确的说,由于最近如贵人努力降低存在感,再由于皇帝最近总是宿在皇后宫中,娴妃对皇后的仇恨值又爬了起来。

这一日晚宴,帝后二人坐上座,嫔妃依次坐下,再远处乌泱泱一片是随驾群臣,再远一些的灯火阑珊处,就是咿咿呀呀的戏台子了。

春日赏花赏月,无非就是斗诗赛文,再加上当朝天子是个附庸风雅的人,所以,现在底下的人一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在陛下面前表表才学。这朝堂分齐、柳两派,每次这边一个人得了皇帝的赏赐,那边也要跳出来一个人斗一斗。到了最后,皇帝还必须要评出个最好的诗文来。一边是他的老丈人,一边是他的师傅,秋衡两边都不想得罪…他睨了眼旁边心不在焉的那个人,笑道:“皇后,你觉得呢?”

梓玉这一晚确实挺心不在焉的,可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她脑后簪着的那朵陛下钦赐的牡丹,因为,那朵牡丹实在太大团了!以至于她整个脑袋沉甸甸的,一阵风吹来,恨不得整个人都随着牡丹花瓣摇摆。所以,这一晚上她整个人头晕脑胀,哪儿有心思听了?

见皇帝将这个皮球踢给自己,梓玉当然不会客气,她要力挺自家爹爹啊!可梓玉很少过问朝政,除了倒霉悲催的西南巡抚冯渊,她哪儿知道哪些是爹的人?梓玉想了想,保守回道:“翰林编修裴叔桥不错。”——她几次回府均遇到了裴卿,想来这人应该是爹爹手下?

远处乌压压的人群中,一个年轻男子起来,战战兢兢跪到中间。

皇帝别有深意地望了眼他的皇后,笑道:“皇后,裴卿今夜没有作诗。”

作者有话要说:古时用罗绢、彩纸等将代表四季的桃、荷、菊、梅编为一顶花冠,称之为一年景或四季花,大概流行在唐宋(记不清了。。。)

出宫奸情多多,哇咔咔,真是个好地方~

、第46章 檐下避雨

今日的晚宴设在园中,皓月当空,皎洁无暇,各色繁花影影绰绰,时不时还有虫鸣点缀,一派祥和安乐之气,唯独正中间跪着的裴卿心里叫苦,怎么又悲催地搀和上了帝后二人的家事?真是躲到犄角旮旯里都能无辜躺枪…

“皇后,裴卿今夜没有作诗。”

言罢,秋衡偏头望着旁边那人。他的一双眸子弯弯,看似笑意满面,却无端端透着一股子清冽的寒意,还有帝王不可挑战的威严。在暖意洋洋的春日,这种眼神,能够让人心生畏惧和凉意。

被皇帝这样盯着,梓玉直觉非常不妙,正当她找个借口准备搪塞之际,底下突然传来砰的一声脆响,看好戏的众人都被吓了一跳,循着声望过去,只见舒贵嫔满脸通红地站起来,福了福身,道:“皇上,皇后,嫔妾一时手滑砸了个酒盏…”

梓玉暗暗舒了一口气,这酒盏砸的正是时候,算是帮她解了围。

皇帝微微颔首,舒贵嫔才又坐下,众人视线又回到首座二人身上。舒贵嫔的位份仅次于娴、德二妃,此时挨着娴妃在右侧落座。她坐下之后,趁众人不在意,往正中央跪着的男人那儿望了一眼。离的很远,烛火摇曳下,裴卿僵着身子,低低垂着头,舒贵嫔什么都看不清,只有那人腰间的那条丝绦一如往昔。

不知…叔桥听出自己的声音没?

舒贵嫔这样暗暗想着,双手紧紧攥在一起,还是克制不住的颤抖。

其实,她并不是故意要为皇后解围,她只是真的浑身战栗,这道颤意从皇后提到翰林院裴叔桥的名号便开始了,或者说从皇后出宫第一次遇到裴卿就一直存在了…想到某些过往,舒贵嫔眼眶微微泛红。那一年的细雨江南,他还只是一介清贫无依的书生,而她也只是没落人家的小姐,这道缘分,注定圆不上,只是,舒贵嫔没有想到,隔了这么久,二人竟还有相见的这一日…她遥遥望了那人一眼,又移开视线,继续看着上头那人盈盈笑。

她笑着笑着,忽然,又想哭了…

这个酒盏的插曲过得很快,梓玉随即打了个哈哈,替自己圆场:“陛下,臣妾当然知道裴卿没有作诗,臣妾听陛下提过他是个妙人,所以,有心点他起来作一首试试才气…”

小皇帝确实在梓玉面前提过一句“裴卿是妙人”,可他万万没料到会被梓玉用到这儿来堵他自己的发难…秋衡望了她一眼,并未说什么,而是让裴卿现作一首。裴卿还震惊于方才那个熟悉的声音中,他哪儿有心思作诗,迫不得已之下只能浑浑噩噩胡诌了几句,大失水准!

秋衡蹙眉,这人心虚个什么劲?莫非,他二人真有什么?

梓玉听后亦觉得奇怪,于是顺势惋惜地摇头,啧啧叹道:“裴编修的诗作似乎太过悲苦…”算是替裴卿圆了场,顿了顿,她转眸望着秋衡,狡黠笑道:“陛下,不如臣妾也凑个热闹献诗一首,如果陛下喜欢,今夜这个头筹就归我?”梓玉提这个要求,脸皮是厚了些,连齐不语都偷偷抹汗,可这也是没有法子的招数。

在秋衡看来,齐梓玉这话既给自己解了围,又替底下稀里糊涂的裴卿化了尴尬,实在称得上是巧妙又聪慧。

这些都是夸梓玉的词,可他心里还是不高兴,这人怎么总是向着旁人?

既然皇后开了口,那这一夜的头筹自然毫无悬念的归了梓玉。可梓玉得到的赏赐,在是另一朵牡丹,哦,还有个翠钿花簪和陛下摘的桑果儿…

梓玉扁扁嘴,这人真是小气,居然还在跟她斤斤计较!

宴席散了,各回各屋,喧嚣褪去,一下子安静沉寂下来,只有虫鸣阵阵。

宁园是个园子,并不大,除了帝后二人各自拥有一座单门独院的院子外,其他妃嫔都是三三两两合住在一个院子里。鉴于大家都不喜欢娴妃,所以,只有一贯伏小做低的如贵人和娴妃一起住了。

小院子里挑着灯笼,娴妃卧在院中的藤椅上醒酒,如贵人在一旁陪着,想到晚上那个男人,她有心提道:“姐姐,今日那个叫裴卿的翰林编修,是什么来头?”

“一个不入流的小官罢了。”娴妃嗤笑。

如贵人继续道:“姐姐,瞧他和皇后倒是旧识…”

娴妃点头:“皇后出宫的时候,曾偶遇过这人赠过他一件衣裳,那件事还被姑母拿出来教训过皇后一通…”

如贵人“呀”了一声,旋即用扇子掩面,只露出一双眼睛,惊讶之色顿现。

娴妃灵光一现,她想到了一个完全可以置皇后于死地的法子,于是多问了一句:“好端端的,你提那人做什么?”

——这一问便又钻进了如贵人的圈套里。

如贵人低着头犹豫了半晌,才道:“姐姐,皇后是不是曾送过什么丝绦给宫中诸人?”

只这一句,娴妃心中便突然开了一窍。她压低声问:“你是不是看到了什么?”说着,又将周围伺候的人都遣了下去。

待剩她二人,如贵人才低低“嗯”了一声,又慌忙道:“姐姐,你莫要说出去…”见娴妃点头,她才将今日瞧见的一五一十说了。

如贵人的位份低,坐的离皇帝远,却离裴卿跪的地方近。她一直是个寡言又心细的谨小慎微之人,所以,裴卿腰间的那条丝绦自然没有逃过她的眼。这种结扣很复杂,一般人都不会,她也只在陛下腰间见过一回…如贵人当时记下了,后来才打听到这是皇后编的,宫中妃嫔人手一条,所以,现在看见裴卿腰间的这条,她就动了不一样的心思,当然,蠢蠢的娴妃又成了她借刀杀人的好利器。

如贵人絮絮叨叨说完,娴妃问道:“你不会看错吧?”那人蹙眉,模棱两可地答了一句“不大清楚”。娴妃这回也长了个心眼,她没有大张旗鼓的闹起来,只是偷偷地吩咐诗翠去查。要扳倒皇后,靠她一个人肯定是不行的,还得回宫之后找太后。

到宁园好几日,起初都是晴朗的好天气,后来,便淅淅沥沥地下起了雨。

梓玉这一日午睡起来,浑身发懒,便想着去园子里逛逛。出门的时候,天气有些阴沉,锦澜随手抄了把油伞。二人走到半道上,真的开始下起了雨,锦澜手忙脚乱地撑开替小姐挡雨。雨势起初很小,斜斜飘着,还挺有诗意的,岂料没一会儿就越下越大,两人到了园子深处,密密的都是花枝柳条,瞬间淋成了落汤鸡。梓玉指着前头的一座佛堂,让锦澜回去取雨具,她则过去避一避。

撑着伞过去,梓玉远远地看到了一个人也在檐下避雨,待走近了,才发现是柳松言。

梓玉怔住,怎么最近总能遇到这人?

太诡异了吧!

屋檐并不宽,柳松言避在屋檐底下,檐下的雨滴滴答答,将他的膝盖打湿了。他穿了一袭长衫,如今衣摆处已经完全沁透,那人却没什么反应,只是静静望着迷蒙的水汽发呆。待梓玉走近了,他听见窸窸窣窣的脚步声,才移过眼。见是梓玉,他也只是面无表情地道了一声“皇后”,又双手滑着轮椅往外去——完全是避嫌的意思。

“柳二公子”,梓玉觉得两人身份还真是心知肚明的尴尬,她唤住那人,又道,“雨势渐大,不如先避一避。”说罢,她又去推后面佛堂的门。

“门拴住了。”后面那人淡淡提醒道。

梓玉讪讪回身,故作熟络地寒暄道:“柳二公子,你怎么在此?”

那人并不答,只是往旁边避了避,屋檐下的雨依旧打在他的腿上,一点又一滴,化成一个又一个痕迹。

梓玉看在眼里,将油伞撑开,遮住他的双腿,又将伞柄递给那人。

那人只是抬起头,怔怔望着她,也不拿也不退。他的视线看着她,却又好像穿透了眼前这人,在看某个虚无缥缈的地方。他嘴唇噏动,最终没有说一个字。

梓玉被他盯得发毛,窘迫地笑道:“遮一遮吧,着凉了不太好。”

柳松言收回视线,道了一句“不用”,很是生硬。

真是拒人于千里!

梓玉叹气,依旧执伞替他挡着。

一人站着,一人坐着,雨势铺天盖地袭来,将他二人隔出一方安静的天地。

谁都没有注意远处的一抹烟青色,化在蒙蒙春雨里,若隐若现。

秋衡惦记着柳松言独自一人出宫,肯定遇上了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所以他难得亲自走这一趟,沿路寻过来,没想到竟是看到这一幕。

隔着重重雨帘,秋衡看不大清那二人脸色的神情,却不知为何,他觉得梓玉的一举一动都透着一股温柔体贴,那是女人独有的魅力,那亦是他从未体会过、见到过的缱绻,就连他二人最亲密的时候,她留给他的,也只是敷衍或撕咬…秋衡心口一窒,生出很多很多的妒忌…

雨水顺着风飘进来,打在梓玉的脸上,不多时就濡湿了她的额发,梓玉随意抹了一把。忽然,撑伞的那只手里顿觉轻松,只见柳松言将伞稳稳拿了过去,又从袖中抽出一方丝绢递给那人。

梓玉也没细看,她接过来,擦了擦额头,继续努力寒暄:“柳二公子,上回萧先生的信…多谢了。”

“无妨,”柳松言终于笑了,“先生年纪大了,手腕有疾,松言这才代笔。”

远处的秋衡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可他确实第一次见到如晦这样子待人,透着关切和柔意,完全不似平常的如晦了!

“陛下,”跟在皇帝身边的钱串儿撑着伞,小心翼翼道,“要不要奴才去…”

秋衡移开视线,只盯着钱串儿,神色极冷。

钱串儿自知失言,他连忙低下头,一副我什么都没看见的表情,见陛下负手往回去,他又连忙跟上…陛下心思难猜啊!

、第47章 风雨如晦

这一场雨来得快去的也快,锦澜还没回来,滂沱雨势便收住了,只剩廊檐上的水珠顺着青瓦滴滴答答落下来。

“柳二公子,你这是进宫还是出宫?”梓玉没话找话。

“…出宫。”

那人回答的依旧不情不愿,又言简意赅,梓玉只觉尴尬。她垂眸正好望见那人的侧脸,许是受了凉,他的眉头紧蹙着,而一向苍白的脸色呈现出某种病态。这般可怜,梓玉心下一软,就懒得再和这人过多计较了,而且,她在这人面前总是莫名的气短,好似自己生生矮了一大截——想来是被他看见了自己在先生院子里的糗事。

实在是尴尬又难堪!

梓玉讪讪笑了笑,正巧外头传来锦澜的声音,她连忙唤了一声,没多一会儿锦澜和王守福等人就寻了过来。众人见他二人单独在檐下避雨,都有些说不出的窘迫。梓玉倒是坦然,她冲着王守福道:“柳公子要出宫,你带几个人送一程。”言罢,梓玉朝那人微微颔首,便领着锦澜等人先行离开。

待走远了,梓玉才发现自己手里还攥着那人的丝绢。先前她没仔细看,现在才发现丝绢一角用金线绣着小小的“风雨”二字。

梓玉不解,她暗忖,难道是取风雨如晦的意思?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思而不见,满心凄苦,蓦地,又久别重逢…这一首风雨怀人的情诗,莫非正是他的表字出处?

仿佛看破了某人的秘密一般,梓玉微微有些赧意。羞赧之余,她又担心有闲言碎语,于是吩咐锦澜速速将这方丝绢物归原主。熟料锦澜跑了个来回,气喘吁吁道:“小姐,柳公子已经走了…”

梓玉一时怔住。

这方丝帕沁了她额上的雨水,此时颜色深深浅浅,对比之下,风雨二字淡淡的,好像要化进水里一般。梓玉看在眼里,叹了一声,道:“锦澜,你洗干净后先收着,以后找机会再还给柳公子。”

不知为何,她心里压着一股沉甸甸的东西,说不出的有些憋闷和难受,又往前走了几步,待到一株开得正好的杏树下,梓玉忽然走不动了。

因为,她终于想起来柳松言是谁了。

那一年,梓玉约莫才十岁,也是个下大雨的日子,趁人不备,她偷偷溜出府。街上没什么人,也不知转悠了多久,她见到一个清瘦少年在茶寮的屋檐下避雨。只是那个少年腿脚有疾,坐在轮椅上,纵然膝头被淋湿了,也固执的不进茶寮避雨。那一日,梓玉如今天一模一样,撑着伞替他挡了瓢泼大雨。

那少年并不言谢,只是冷冷望着她,道了一句“多管闲事”。

梓玉笑嘻嘻道:“我就是多管闲事,你拿我怎么样?”她生的漂亮,如此一笑起来就透着一股子少女的灵动。

只这一笑,便像是一束自九重天阙的暖阳,一下子嵌进少年松言的心坎里,那是一处寒潭,从没有人涉及。松言从出生开始就拖着一双残腿,他自知自己和旁人的不同,于是,这也成了他最大的忌讳。这些年府里从没有人在他面前这样张狂的笑,就算是爹娘或是父兄,也都顾忌他的情绪,哪怕他们真的开心也只会在松言面前露出小心翼翼的笑,深怕触到他的伤处。他从未见过这般明媚的笑靥。

可梓玉并不知道这些。

后来,那少年问她叫什么,梓玉说:“我是七妹。”

少年绷了一下午的脸,此时终于笑了,他又问:“你是哪家的七妹?”

“我干嘛告诉你?”梓玉狡黠做了个鬼脸,她将伞递给那位少年,跐溜烟地跑了。出来太久,她怕爹爹罚她。

那应该是她第一次见到柳松言,梓玉的记忆中关于这段已经模糊不清了,而第二次的相遇,也不知过了多久,许是几个月,又许是一两年,谁记得清呢?可不管过了多久,竟还是个刮风下雨的日子——他们好像和这风雨有缘分。

梓玉那一日坐着轿子从别家府里玩了回来,路上遇着雨,轿夫们匆匆找了个地方避雨。她下轿时,便看到了一个少年,孤零零躲在廊檐下。冰凉的水珠子顺着灰瓦滚下来,正好砸到那人的膝头。梓玉并未多想,只是命旁边的丫鬟递了把油伞过去。

熟料那人怔怔望着她,唤了声“七妹”,声音落在飘摇的风雨里,支离破碎。

那个时候梓玉还小,听不出这声七妹里包涵的意思。她只觉很不可思议,她的玩心重,没什么男女大防的意思,也不顾跟着的丫头反对,梓玉过去问那个少年:“你怎么知道我是七妹?”

他仰面望着她,脸色苍白,却依然笑着:“你告诉我的,你忘了?”

梓玉还真忘了…她费劲想了许久,才想到很久之前似乎有个腿疾的少年郎,她惊诧又疑惑:“你怎么会在这儿?”

那人垂眸,敛去面上的青涩和赧意,固执问她:“七妹,你是哪家的七妹?”

梓玉想到那桩往事,不由得也笑了,爽快答道:“我是齐府七妹。”

“你是首辅大人府上的七小姐?梓玉?”那人微滞,很是不可思议。

——梓玉现在想来,他那时候就知道了她。

饶是那人脱口而出唤了自己的闺名,梓玉也不觉得什么,她点了点头,反而问他:“你如何知道我的闺名?”

“我只知道,却不会写。”说着,他摊开手掌,递了过来。

——梓玉终于知道,为何柳松言笔下的“梓玉”二字她会觉得熟悉了,因为,那正是她自己的字迹!那一日,她就是这么写给那个人看的!

梓玉后来问他:“你又是谁?”

他没有回答,而是望着淅沥的雨丝,念了《风雨》一诗,末了,他浅笑道:“七妹,以后我叫如晦,你记好了。”

是了,他就是那人!

可她哪儿还记得这个?

梓玉扶着杏树,深深叹了一口气,心底莫名慌乱。

有些过往,于他,是刻骨铭心,而于另外一人,则只是过眼云烟…他一直还惦记着,甚至还希望父亲能上门提亲,可他万万没料到梓玉早就忘了,忘了曾经偶遇过的少年,忘了他的模样,忘了他说过的话,只有他还在寒潭中挣扎,而那两段过往,便是他心心念念的暖阳…世间最悲苦的事,也许这能算一桩!

梓玉浑浑噩噩回到自己院子时,皇帝已经在了。他斜斜倚在南窗软榻上,手里抄着一卷闲书。见她失魂落魄的回来,秋衡想到先前那一幕,心口一窒,不由得扯起嘴角,笑道:“皇后,你这是去哪儿了?”

梓玉福了福身,回道:“陛下,臣妾去园子里逛了逛,遇着了雨,耽误了些时候。”这不算是谎话,她确实淋了雨,此刻浑身湿漉漉的,看着着实可怜。

秋衡放下手里的书,起身上前,细心地将她鬓间簪着的珠钗一一取下来。绾着的墨发没有了簪子固定,这一瞬间倾泻滑落下来,如同上好的绸缎,衬得她的脸愈发白皙,让人移不开眼。

秋衡怔怔看着,又移开视线,拿起搁在一旁备好的干净帕子替她擦拭着湿发。他没有说话,只是抿着唇,安静地擦拭着。动作很轻,生怕弄疼了她。他偏着头,温热的呼吸,落在梓玉的颈子里。那种热意熨帖着她的肌肤,被衣衫裹着的身子,在没有人瞧见的地方,正一点点爬满红晕。

这人安静到不寻常的地步,梓玉心里有些不安,于是微微避开,婉拒道:“陛下,这些交给锦澜他们做就是了。”

秋衡仍是没有答话,不吭一声地将她拉到身旁,依旧神色专注地擦拭着那一袭及腰长发。

梓玉越发不安,她猜不透这人到底怎么回事,于是只能尴尬的随他摆弄。

待擦完头发,秋衡又去解她领间的盘扣。梓玉今日穿了件圆领盘扣的薄袄,那人要解她的盘扣,指尖必然会碰到她的脖颈——很凉,很冰。梓玉这回脸色也一并红了,耳根子发烫,她握着盘扣往后避了避,不大自在的望着那人。

秋衡愣了愣,笑道:“衣衫湿着,不难受么?”他的声音很轻,完全没有了平日帝王威严的架势,若仔细听,竟有一份哀求与怅惋。

梓玉撇开眼,意思不言而喻。

秋衡依然那样淡淡笑着,笑意淡到只剩嘴角微翘,他道:“你那一日在汤池边可不这样,现在羞羞答答的,不会在为谁守身如玉吧?”他的心涨的很满,此时用最最尖锐的话刺开,狠狠扎出些伤,方觉得好受一些。

梓玉哪儿听不出这人话里的阴阳怪气,“陛下说笑了。”她冷冷回道。

秋衡叹了一声,只觉得累。生硬地将她死死扣着衣领的手掰开,顶着那人愤愤的目光,他沿着衣襟将那几个盘扣一个一个解开,又无言地伺候她脱下,这才扶着她的肩,低头吻了她。

唇上压下来一处柔软,那人灼热的身子旋即贴了上来,梓玉瞪着眼,一时惊住。她身上是冷,所以不自觉地向往那一处热意,可那人攻城略地,凶悍极了,他从来都不会这样,让她避无可避,梓玉害怕极了。瞥见旁边新鲜摘下的芍药,她连忙攥在手里,使出劲推开那人,又用花挡着脸,尴尬道:“陛下,这是臣妾新摘的,好看么?”

秋衡喘着气,心里空荡荡的,浑身乏力。想到檐下那一幕,那是自己未曾得见的温柔缱绻,他微微一笑,低低垂着眼眸,道了声“好看”。

作者有话要说:为小苗苗掬泪…

Hi,这里又是求收藏会卖蠢的存稿君,咱们下周一再见啦~~各位周末愉快!

PS:本文“风雨如晦”一词没有取现在的比喻义,单用它的字面意思,《风雨》出自诗经,以下为全文: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第48章 暗流涌动

这雨一下又是好几天,滴滴答答,没完没了,烦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