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程叔

马车猛地停了下来,埋在抱枕堆里的唐宓倏地睁开了眼睛。

“阿苏,发生什么事了?”她的声音里带着明显的睡意。

阿苏坐在一旁服侍,听到这话,赶忙撩起车窗帘子往外看了看,不是十分确定的回道:“三娘,好像是二郎骑马碰到了路人。”

“哈?”唐宓的睡意瞬间没了,两只水汪汪的杏眼biu的睁得溜圆。

她二哥撞人了?

怎么可能?

王令齐的性子虽然跳脱了些,行事“二”了点,但论骑射武艺,却是王家几个孩子中最好的一个。

尤其是过去两年里,他跟着李克己走南闯北,整日里骑在马背上,马术练得那叫一个纯熟。

再一个,这里是官道,只有少量来往的马车和零星行人,道路情况十分良好,王令齐更不可能无缘无故的撞到人。

除非,那人是突然跑到官道上,王令齐一时不防备,这才——

唐宓的眼底闪过一抹玩味。

碰瓷!

同坐在一辆马车里的柳佩玖,眼里露出兴奋的光。

她也知道王令齐这个表兄骑术了得,且这里不是人挤人挨的闹区,如果没有意外,王令齐根本不可能撞人。

那么结论极有可能是:有人碰瓷儿!

艾玛,来古代这些年,她还是第一次看到大梁版的碰瓷哩。

柳佩玖坐不住了,好想立刻跳下马车,跑到前头去围观。

她扭头看向唐宓,“猫儿姐姐,这事儿——”咱们要不要下去看看?

唐宓不放心二货二哥,但对大哥却十分有信心。想了想,正要摇头,外头颠颠跑来一个小丫鬟。

那小丫鬟行至马车车窗边,行了一礼,而后将女主人的命令宣布出来:“三娘,两位表小姐,娘子说了,前头出了点小事故,已经有人处理了,你们不必担心。”

唐宓听明白了自家亲娘的潜台词:前头的事有人负责,你们三个小娘子都给我乖乖的待在马车里,不许乱动!

柳佩玖和柳佩玉也听明白了。

柳佩玉还好,她本就不是爱热闹的性子,柳佩玖却似被扎了个眼儿的气球,顿时萎了下来。

不管乐不乐意,唐宓和柳氏姐妹还是应了一声,“知道了!”

小丫鬟得到回信,又颠颠的跑回唐元贞的马车去复命。

“呵~~”既然有人处理,那她也就不用操心了。轻轻的打了个哈欠,唐宓又窝回一堆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抱枕堆里。

很快,她合上了眼睛,发出均匀的呼吸声。

柳佩玖直看得目瞪口呆,话说,现在的猫儿姐姐也太懒了吧。

能坐着绝不站着,能躺着绝不坐着。

她这种睡神附体的状态,简直跟过去的勤奋努力判若两人啊。

柳佩玉却很能理解唐宓的情况,唉,怪只怪十岁那年,猫儿生了一场风寒。

那时大家都以为只是平常的风寒,结果,唐宓却足足折腾了好几个月,可把王家人都吓坏了。

唐元贞更是仿佛受了刺激,哪怕日后唐宓病愈了,她也压着女儿不许再读书,什么琴棋书画、女红医术的课程也都停了,只管好生在屋子里养着。

王怀瑾也不想再看到女儿虚弱的躺在病床上的样子,对于妻子的决定,他举双手双脚赞成。

于是,原本五更读书,整日手不离卷,闲暇之余还要拨弄两根琴弦、刺两针绣的唐宓,在父母的“高压”下,彻底跟学习说了再见。

每天不是吃就是睡,要么就是跟一群小宠物们在院子里玩耍…生生将一个勤奋努力的学霸养成了个吃喝玩乐睡大觉的娇娘子。

唐宓变懒了,变得爱撒娇了,唐元贞夫妇却十分开心。

在他们看来,女孩子就该是这个样子。

至于学习什么的,跟女儿的健康和快乐相比,根本不算什么。

唐元贞放心了,也就不再强压着唐宓不许看书。

唐宓不知是被自己的那场大病吓到了,还是为了安抚父母,亦或是真的不愿意读书了,唐元贞哪怕不再拦阻,她也极少像过去那般拼命。

书,还是会读,但并不会占用太多的时间。

琴棋书画也学,却是有一搭没一搭。

女红什么的更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唯有医术,唐宓学得还算上心,只是跟过去没法相比。

见唐宓这般,唐元贞紧绷着的最后一根神经也放松了,转身去忙家务。

唐元贞没有发现,在她离去后,女儿那早慧的双眸中却闪着感动与心疼。

“吁、吁~~”王令齐拉着缰绳,不停的喊着。

他胯下的枣红马直立着身子,嘴里不住的发出哕哕的叫声。

枣红马显是受了惊,四蹄落地后,不停在原地打着转。

马蹄踏踏,溅起一片的黄土,将这一块儿全都笼罩起来。

王令仪见王令齐忙着控制受惊的马,他便踢了踢马肚子,驱马走到前方。

黄土散去,露出地面上的人影。

这是一个年轻女子,她穿着粉色的衣裙,这会儿正坐在地上,双手抱着一根腿,低低的呻吟着。

浅粉色的裙摆被磨破了,染上了点点红色。

看那血迹的位置,王令仪大致可以判断,这女子伤到了膝盖。

他坐在马背上,沉声问道:“这位小娘子,可是伤到了哪里?”

女子听到声音,抬起了头,露出一张巴掌大的瓜子脸。

女子长相算不得美艳,却十分清秀,白皮肤,弯眉毛,大眼睛,小嘴巴,尖尖的下巴,再配上她纤细袅娜的身材,端得是楚楚可怜。

她坐在地上,乌黑的发丝有些凌乱,额上布满了汗珠儿,原本狼狈的模样,她硬是比旁人多了几分可怜、可人儿。

所以,王令仪的话音刚落,女子还没说话,便有看不过去的路人开口了——

“这位郎君,你们纵马撞了人,不说赶紧下来查看伤者的伤势,却还高高在上的居于马上,是不是太过分了!”

王令仪扬起一边的眉毛,循声忘了过去。

说话的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男子,穿着有点旧的圆领襕袍,两只袖子都磨得起了毛,腰间没有挂玉佩,只是带了个半旧不新的荷包。

王令仪觉得这人有些眼熟,他微微眯起眼睛,仔细回想了一下:嘿,还真不是外人。

如果他没有认错的话,这人便是姑母王怀婉的夫家——程家的老三,程叔!

第111章 国公府的那些人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

或白、或浅粉的桃花林中,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女,身穿杏红色的衣裙,伸出纤细莹白的小手,轻轻折下一支的桃花。

她一边折花,一边轻声诵念着。

“二娘,这是谁写的诗啊,真好听!”碧衣小婢好奇的问道。

“前些日子李家举办桃花宴,当着半个京城的贵妇,姑母眼见桃林景色怡人,一时兴起,吟唱了这首桃花诗。”

王令佩将花枝放到丫鬟提着的花篮中,略带羡慕的说道:“桃花诗意境脱俗出尘,众贵妇纷纷称赞,而姑母,也因着这首诗名噪京城。”

“啊?是嫁到赵郡李氏的那位娘子吗?”丫鬟年纪小,进王家当差也不过五六年的功夫,那时王怀淑早就嫁人了,所以她对王家这位“高嫁”的娘子并不熟悉。

不过,她倒是听一些年长的婆子提到过,说王家老一辈的小娘子中,数三娘(即王怀淑)最不安分,小小年纪就因为虚荣心而剽窃别人的作品。

小丫鬟不懂什么叫“剽窃”啦,好像就是偷了别人的文章,只是她不明白的是,文章这种东西,还能被人偷走?

可听自家二娘这话的意思,那位王怀淑似乎很有才情啊。既是这样,王怀淑为什么要偷别人的?

或者,王怀淑出嫁了,在夫家受到熏陶,所以变得有才情啦?

小丫鬟正胡思乱想着,王令佩开口了,“不愧是赵郡李氏啊,姑母嫁过去才几年,竟也能吟得一首好诗。”

别人不知道王怀淑的底细,作为她嫡亲嫂子的小万氏却十分了解。

小万氏很清楚王怀淑有几斤几两,所以,在王怀淑因一首诗而出名后,很是不屑的说道:“哼,凭她也能做出这么好的诗?照我看啊,要么是她偷了李家某位郎君的创作,要么就是在李家待久了,好歹沾染了点文气。”

王令佩将这话听了进去,事后反复思量,觉得母亲的第一个猜测是不成立的。

李家是世家,规矩极严。

且姑母在李家的地位并不高,远没有达到剽窃了族中子弟的诗作却还敢在大庭广众之下诵读出来的地步。

王令佩更倾向于小万氏的第二个猜测,久居芝兰之室,其身也香嘛。

与王令佩抱有同样想法的还有很多人,尤其是当年参加过唐宓抓周宴的那几个贵女。

啧啧,那时候的王怀淑,可是连唐太府的遗作《三字经》都敢拿来说是自己的原创哇。

足见其人品。

不过,王怀淑嫁入李家后,很是低调了几年。

低调得许多人都忘了她曾经的“丰功伟绩”。

若不是这次的桃花诗,相信很多人依然想不起还有王怀淑这号人物。

桃花诗的惊艳,也让不少人对李家的家学渊源佩服不已。

好吧,写出桃花诗的虽然是王怀淑,但绝大多人都觉得功臣是李家,是王怀淑的夫君李其珏。

谁让王怀淑有那么糟糕的历史呢?

谁让现在的李家风头正盛?

五年前,李十八郎李寿一人对战十几个世家的优秀子弟,一战成名。

李家竟也有了复兴的迹象。

当初,李祐堂答应了李寿的三个条件。而李寿那三个条件中的第一个,就是要求李氏子弟参加来年的春闱。

直到李寿提出要求的那一刻,不管是那些跟李寿对赌的世家,还是李家,都明白了李寿这般大张旗鼓“挑衅”诸多世家的原因。

明白了,也晚了。

那些世家不管心里怎么骂李寿坑人,到了春天,还是捏着鼻子派出子弟去参加科举。

只不过,他们到底存着不忿,并没有派出族中最优秀的子弟,而是在旁支中随便点了几个人。

李家原本也想这么做,却被李寿的一番话劝住了。

李寿的意思很明白,圣人极力推行科举,考试选才的大势不可阻挡。

李家式微,朝中并没有多少高官,若是还是遵循旧制,靠推荐出仕,短时间内,李氏很难复兴。

不如趁着这次机会,李家将族中最优秀的人才全都推出去。

李家识趣,圣人自然不会亏待。

只要族中子弟在朝中有了位置,何愁李氏不早日复兴?

而且吧,这次是李寿挖了坑,李家也是受害人。

李家完全可以做出被不孝儿孙算计的苦主模样,如此既能参加科举,还不必背负“世家叛徒”的骂名?

毕竟,同时参加科举的,还有其它的家族呢。

若要说背叛,也是大家一起背叛!

李祐堂听了李寿的这番话,一个人坐在祠堂里呆了三天,出来后,拍板:好,我们参加!而且会派出最优秀的子弟。

第二年春闱,李家最杰出的新一代几乎是倾巢而出,除了李寿。

李寿表示,他已经有了官职,就不跟族中子弟争抢名额了。

同一场春闱,李家派出的是精英,而其它世家则是一群旁支子弟、或是庶子,水平高低立见。

结果更是不出意料,李家二三十个子弟,竟无一人落榜,甚至还包揽了这一科的前三甲。

消息一传出来,世人无不惊叹——不愧是赵郡李氏啊,明明不过是一赌局,随便应付一下,还能夺得如此成绩。

世人哪里知道,李家从未“随便”,“随便应付”的是他的对手,那些自视甚高的世家们。

而那些世家们看到结果,也都傻眼了。

他们、貌似又被李寿给坑了。

李家成功踩着其它世家的肩膀,重新恢复了一等世家该有的荣耀。

随后的结果,亦如李寿所说的那般,李家给力,圣人也没有吝啬,一口气给考中科举的二十多个李家子安排了官职。

李祐堂更是被圣人从养老的闲职直接提升为礼部侍郎。

虽然不是一部尚书,但对于沉寂十几年的李氏而言,侍郎之位已经是最理想的职位了。

李家得了莫大的实惠,更重要的是,名声再次响彻海内。

世人再次提及李氏,不再是什么“没落”,更不是李其珏“杀妻灭子”的传闻,而是李氏不愧千年世家,底蕴和家学远比其它世家来的厉害。

在这样的风潮下,王怀淑的桃花诗也就不显得那么突兀了——虽然王怀淑本人平平,但她是李家媳妇,多年受熏陶,能写一两首惊艳的诗,也在情理之中啊。

“姑母真是有福气。”王令佩不止一次的在心底感叹。她今年马上就十六岁了,可亲事还没有着落。

唉,真希望自己也能像姑母那样嫁入名门,成为众人羡慕的贵妇。

“二娘,您看,玉兰花!”小丫鬟拎着花篮,跟着王令佩在桃花林中穿梭,忽然指着不远处的一株花木喊道。

“咦?这玉兰竟提前开花了?”王令佩也很是诧异,快步走到近前,枝头上已经挂满了花苞。而周围则散发着淡淡的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