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眼看着不能再脱了,刘家便托人来提亲。林老实十分爽快地答应了。

两家顺利定亲,按照当地风俗规矩将各种礼数走一遍,便算稳妥了,只等挑个合适的日子成亲就行。

桐月这几年对于刘二虎这人一直冷眼旁观着,这个人还是不错的,有事不怕事,没事没惹事,大体也算得上明理通达,不轻浮不油滑,对杏月也上心。最主要的是杏月对他也有心。做为妹妹,她还有什么可说的?

虽然如此,桐月还是不太放心。

她便问白氏:“娘,刘二虎的爹年轻时打过他娘吗?”她知道,在乡下,家暴是家常便饭。但她一点也不希望姐姐也遭受同样的痛苦。

白氏怔了一会儿,想了一会儿,才含糊道:“这么多年了,我也记不得了。好像是打过吧。刘老爹年轻时脾气好像挺暴的。”

桐月心里一咯噔。家暴做为一种习性会遗传的。

白氏不解地看着桐月,疑惑地问道:“你问这些干啥?他爹是他爹,他是他。这小伙子在本村算是数得着的。就是打猎太危险了。我让你爹跟他说说,叫他以后还是安心种田吧。”

桐月嗯嗯啊啊的敷衍了几句,转身出门去找杏月。杏月这会正在绣嫁妆。一看到桐月进来,便停下手中的活计,笑着问:“咋呢?找我有事?”

桐月也没有拐弯抹角,直接把从白氏那儿打听的话说了出来,顺便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杏月听罢,噗嗤一笑,“我当是什么大事呢?原来是这个。你去问问村里,哪对夫妻不吵架不动手?别说是刘老伯那样本事大脾气大的人,就是咱爹咱叔这样的人惹急了还动手打人呢。再说了,我相信二虎的为人,他不会这么对我的。”说到这里,杏月的脸上不由得飞起了一阵红霞,羞涩腼腆得动人。

桐月迟疑道:“可是我还是觉得你再考虑一下为好。”

杏月这会儿哪里听得进去桐月的劝。何况,这劝在她看来还是瞎操心瞎怀疑。

桐月还想再说什么,却没进来的荷月打断了。她只得闭口不言。

她出门时,荷月也跟了出来。

荷月已经六岁了。但从个头上看,差不多像十岁左右的。

她的身材挺拔修长,长腿长臂,脸色被太阳晒成了小麦色。她用那种黑亮有神的眼睛瞥着桐月,“你又瞎操心了?我估计你再说下去,二姐一定会和你翻脸。”

桐月苦笑道:“应该不至于吧。”

荷月只是笑而不语。

桐月心里一阵怅然,她不确定地问荷月:“你说二姐会幸福吗?”

荷月两眼一翻,“这怎么能问我?幸福与不幸福只能有当事人来说。”

桐月突然不想说什么了。

她终于还是没能阻止这门婚事,她也没有足够的理由去阻止。不但杏月本人,连亲戚邻居也对刘二虎称赞尤嘉。她还有什么可说的?

林老实对这门亲事十分满意。毕竟,刘家在村里没人敢惹,以后有了这个女婿,更没人敢踩他头上了。

桐月看一切已成定局,便再也没有多嘴。遂开始帮着杏月准备嫁妆。

这几年来,杏月家里地里没少忙活。她们的小吃摊也有她的一份功劳。因此桐月便想着给她准备一份丰厚些的嫁妆。

村里嫁女该有的嫁妆她也有,什么梳妆台、衣柜、脸盆,被子、头面首饰,是一样不少。另外,她还准备再给杏月一些银子傍身。

白氏倒没什么意见,只说让她跟林老实商量。

林老实一听便炸了,“啥?啥?你给这么多,以后还过不过了?她要是开了例,以后,你们三个也这样,我和你娘还有法过吗?”

桐月也没打算跟他商量,只是淡淡地说道:“这钱是我们姐妹三人挣的,理应有我二姐的一份。”

林老实气得跳脚:“还你的我的,你们三个的命都是老子给的,钱当然也是老子的!”

林老实这一发火是非同寻常,白氏吓得不知所措。梅月也赶紧过来劝和。

林老实以为抓住了理,对桐月叫道:“咋了,你说不出话了。你能说你的命不是老子给的?”

桐月冷冷一笑,语气淡漠:“对啊,我的命是你和我娘给的,但你的命也是我爷给的,我爷的命也是他爹给的,所以这钱算起来是该老祖宗,不如我全买成纸钱烧给老祖宗算了?”

林老实气得说不出话来。

两人大眼瞪小眼。

就在这时,旁观的荷月忍不住笑了起来。

林老实正在气头上,听见她的笑声,便借机发作道:“笑,都啥时候都知道笑。”

荷月不但没有收敛,反而笑得更响了。

梅月赶紧把她拉出去。

林老实和桐月的这番争吵自然传到了杏月耳朵里,她主动放弃了那份嫁妆,任凭桐月怎么坚持,她都不愿要。

过了几天,林老实突然转变了态度。

他又像一个慈父似的,对桐月说道:“桐啊,我想了几天,又听了你叔你婶的劝,觉得你说得对,你二姐没少替家里干活。要不这样吧,咱拿出钱买几亩地给她嫁妆怎么样?”

桐月抓住关键点问道:“那田地是写谁的名?”

林老实不假思索地道:“当然是写我的,啊,先写我的。”

桐月淡淡道:“那就等等再说吧。”

林老实自从有了买地的心思后,就再也坐不住了。费尽心思劝桐月拿钱买田地。

其实桐月以前也考虑过买田地,但是,她随即又想起了自己的计划:她不想种田,她要进城。这些钱一旦买了地,她就没法进城了。她还想在城里买房,再买个小铺子。因此买地的事只能往后拖了。

但林老实不同,他一向视土地为命根子,手头稍宽松些就想着买地。眼下,正好有人要卖地。他便心心念念地想买地。可惜的是,桐月这个犟头,死活不同意。林老实用尽了一切办法,甚至还趁着几个闺女不在家时却她们房里搜过,但愣是没钱到钱。这也是奇了。

白氏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只好劝林老实道:“他爹,你也真是的,怎么防自个闺女被防贼似的。她能在家几年了?”她这句话猛地提醒了林老实。是啊,桐月都十六了,杏月出嫁后可不就轮到她了吗?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她手再长还能伸回嫁家?这么一想,林老实便不由得豁然开朗,再也不纠结此事了。

只是这个刺儿一样的闺女能嫁到哪家呢?不止林老实在考虑这个问题,白氏、杏月、梅月也在考虑。甚至连荷月没事也会思考一下这事。

当然,桐月自己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她初来这里时就考虑这个问题,当时是无解,之后想着反正年纪没到,就搁着呗。现在已经到了不得不考虑的时候。

这时,她环顾四周,不自觉地心生感慨。

在择偶时,小说和现实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小说里有各种款式的他、他、他,自带房子车子钞票,爱你爱得要死要活,哭着喊着也要娶你。而且他们没有奇葩爸妈极品亲戚,就算有也是最终要被打败。可现实里,根本犯贱高富帅。可悲的是你可能一辈子都见不到这种高富帅的影子。你们的生活根本没有交集。能跟你有交集的只有村口的二牛哥或是镇上卖猪肉的胖屠户的儿子。

现实中,身为村姑的她,只能找到和她同层次的同样普通的村夫。可是,她真的甘心嫁一个村夫吗?

第六十四章 三姐妹的亲事(下)

第六十四章三姐妹的亲事(下)

林老实和白氏也在讨论桐月的亲事。不知怎地,林老实突然想起了白佑林,他喃喃道:“我怎么忘了,咱那外甥以前可喜欢桐月了。就是这几年上了京,来得少了。唉呀,你说咱俩咋那么傻,这亲上做亲多好,你也真是的,咋不提醒我呢?”说着,他气得直抽自己嘴巴子。

白氏弱声道:“你没想到我倒是想到了。可是你怎么不想想白家是什么人家?佑林虽然没了爹娘,可还是嫡亲的兄嫂呢。他哥哥怎么可能不管他的亲事?再说,他这几年更不一般了。咱家哪能高攀得上。”

林老实仍在自悔自怅:“我真是傻,前几年要是哄得他同意了这门亲事,他家总不能赖掉吧。现在说啥也晚了。”

林老实自言自语了一阵子,突然又一拍大腿,“对了,还有她姐夫呢。我就不信他没个朋友啥的,让桂月给操操心问问。”

白氏无奈地看了他一眼,叹息道:“江姑爷身边都是什么人?若不是他生病又如何能轮到桂月?再说了,若真有这个福分,桂月还有妹妹呢。人家肯定先紧着亲妹子来。”

林老实一听也是,不觉又颓唐下来。

夫妻俩正在说话间,就听得门外有人叫门。

白氏赶紧起身应门,来的不是别人,正是隔壁的杨东子。

杨东子今年十七岁,身量已经长开了,这孩子会长,随了父母双方的优点,长得十分端正,再加上读了几年书,跟村中的孩子相比多了一丝文雅。白氏见了他不由得心生喜欢,笑着问道:“东子回来了?”

杨东子把一篮子青梨递到白氏手里,说道:“这是我姨家送来的,我娘叫拿给你们尝尝鲜。”

白氏客气道:“你姨能给你们送多少还想着我们?”

杨东子腼腆地挠头笑:“拿的不少呢。”说完,他忍不住拿眼瞟了一眼东厢房,小心翼翼地问道:“荷月她们不在家吗?”

“荷月啊——”白氏刚要回答,突然明白了杨东子的真实用意,他是在问桐月呢。她了然一笑,接着道:“这个小家伙整天不着家,不比她两个家姐姐,桐月和梅月这不又去县里了。”

“哦。”杨东子不觉有些失望。他又跟白氏寒暄了几句,白氏这会谈兴大起,又连着问他几个问题,像是书读得怎样啊,在新学堂适不适应之类的。杨东子一一认真答了。直到他娘大声叫他才不得不回家去。

杨东子一离开,白氏便迫不及待地找林老实说起这个新发现。

林老实一听也觉得再合适不过。

杨家一家人厚道,家境也不错。杨东子在读书,虽然还没进学,但终归有个盼头。况且这孩子长相不难看,人也不错。

这夫妻俩在商量桐月的婚事。而桐月本人却在考察县城的房子和店铺。

这只是一个小县城,总共三条街道。只是比镇大点,繁华些。风气跟村镇差不了多少。搬到这里,仅仅是比村里略好些而已,这真的是她想要的吗?桐月很快就给出答案。这不是她想要的。她手头的钱不多,要置业,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

房子没看上,桐月顺便逛了布店和胭脂水粉铺子。她没有扯布,而是到成衣店全家各买了一身新衣,又给杏月买了一盒面脂,一盒粉。给自己和梅月也买了一盒。两人逛得尽兴,临回家时,刚好赶上那辆牛车载满人了走,她们只好接着等车,这一等就耽误了时间,再加上秋日白天变短,等坐上驴车时,天已近黄昏。到了镇上,已是暮色苍茫时节。好在有人作伴,而且又是走惯的熟路,两人倒也不怎么害怕。

令人惊喜的是,走到半路时,正好碰到来接她们的杨东子和荷月。

杨东子一言不发地将两人手中提的东西接过去。

桐月笑着和杨东子打招呼:“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我、我中午回来的。学堂放了几天秋忙假。”

四人边走边说话。不一会儿,梅月便乖觉地带着荷月落在了后面,前面只剩下了桐月和杨东子。

两人静默无声地走着,桐月觉得这样沉默似乎不太好,就主动找话题聊。

比如大伯大娘怎样?学堂里的生活怎样?最近又学了什么东西。杨东子虽不擅长主动找话说,但桐月有问他必答,而且答得很仔细。

因为有了杨东子帮忙提重物,再加上多了两人壮胆,这后半段路轻快了许多。他们到村口时,村庄上空生起了袅袅炊烟。暮霭沉沉,新月即将东升。整个村落一片宁静祥和。这大概就是诗人歌颂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吧。

杨东子帮着桐月把东西提到林家,正好杨东子的妈此时已吃完晚饭来林家串门,一看见儿子和桐月一起进来,脸上便掩饰不住的笑意,她笑吟吟地看了看白氏,白氏赶紧道:“你家东子真是热心,一听说荷月要去接姐姐,非要陪着去。”

杨东子的妈咯咯一笑:“应该的应该的。以后,有活尽管使唤他。”

白氏含蓄地笑笑。

桐月不知道两家父母达成了什么共识,反正从那天开始,她觉得杨大山夫妻俩对她热情了许多。看她的目光也跟以前不大一样了。

杨东子来林家的次数增多了,每次来了,话不多说,有活干活,没活找活干。刘二虎也是这样。杏月见了刘二虎便是一脸羞赧甜蜜,两人很少说话,但每当刘二虎在家吃饭,杏月便比往常更舍得放油,也只有这时候,她才不说桐月费油、浪费之类的话。

桐月忍不住酸溜溜地说道:“怎么我觉得二姐有了人家之后,我的地位就开始动摇了。”

梅月笑着安慰,荷月则是直接补上一刀:“你根本就没有地位好吗?”三人之间的对话恰好被折回灶房的杏月听见,她放下东西便开始追着桐月打。梅月劝,荷月则是煽风点火。直到刘二虎送柴禾来,杏月才不得不罢手。

刘二虎大概知道了什么,不过,他很聪明的假装什么也没听见,看了一眼姐妹四人,又悄悄地走开了。

过了几天,白氏含蓄地对桐月提起了杨家的事。暗示她杨家可能对她有意,叫她注意些言行。

桐月虽然早有预料,但还是有些惊讶,“真的?是他们真这么想,还是你们猜的?”

白氏道:“当然是他们先提出的。”

桐月自嘲道:“我还以为我这样的人入不了他们的眼呢?”因为她不由得想起了,前世白佑林的家人对自己的评价。后来,她拿这件事跟好朋友讨论。

两人讨论的结果是:越是底层的男人和他们的家人对女人的要求越原始,他们只要求女人能生养能干活还温顺听话就行了。什么情趣爱好,思想独特,有什么用?他们根本不懂。所以,她才奇怪,杨伯夫妻竟然会看上自己。不过,也有可能,他们对自己还不算了解。

白氏没听明白桐月的意思,以为她是觉得自己配不上杨东子,于是她赶紧安慰桐月:“你咋能这么想?虽然你比不上你二姐和梅月听话老实,但也不差啊。”

桐月莞尔一笑,也就没再多解释。

白氏又道:“你别嘻嘻哈哈的,我给你说的,你可得放在心上。东子挺不错的。跟你差不多大的,也就数他出挑。不然,你还想找什么样的?”

桐月照例又是敷衍。

白氏以为她也对白佑林有想法,于是又苦口婆心道:“你是不是还想着白少爷,我实话给你说,他可能是认错人了,你姨妈…”

桐月收起笑容,赶紧接道:“我明白,我对他没有想法。”

提及白佑林,桐月的心绪又开始复杂起来,她那时与凤凰男那可是同一个时代,还受到同样的教育,可是不照样有很多观念都不合吗?她和杨东子真的可以吗?

不可否认,做为一个邻居,他还是很不错的。热心仗义,明理通达。可那又怎样,白佑林做为同事和普通朋友还很不错呢。

不过,她并没有直接拒绝白氏的提议,略顿了一顿,方说道:“你让我好好想想。”

白氏舒了口气:“你想通了就好。”

白氏和林老实大概觉得桐月的亲事已经有了谱,接着便开始张罗梅月的亲事。

因为有着当过童养媳的经历,梅月的婚事十分曲折。

梅月勤快能干,性格温顺,长相不错。这些优点深得男方父母喜欢。可是一提到她的过去,做媒的人便直摇头。来说媒的不是有缺陷,就是死过老婆的。白氏和林老实还没开口,就被桐月给赶了出去。

但总这样也不是个办法,因为做媒的越来越少了。林老实和白氏每日里唉声叹气。梅月一天比一天沉默,桐月的脾气也是一天比一天暴躁。

光阴荏苒,转眼间,时序已从秋到冬。杏月的婚事提上了日程。因为刘老爹近日身子不大好,言里言外想在入土前看着儿子完婚。林家自然不好再拖下去。林家商定,便在今年冬天成亲。

这下,林家上下一片忙碌。林老实和白氏暂时顾不上梅月的事。

杏月成婚在即,江星月得知消息后,便让人给杏月捎回了一份贺礼并桐月的一封信。

第六十五章 矛盾

第六十五章矛盾

这封信是以桂月的名义写的,桐月不用拆封就知道是江星月写的。

信写得很长,江星月先是讲述了她最近的经历。比如在书院的读书生活,游览附近名胜的感触等等。其中还讲到她府中的下人捡了一名女婴,加上桂月生的那个孩子,她现在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爹”了。桐月读到这里忍不住笑了起来。

讲述完自己的经历后,江星月自然又关心起桐月的事来。说自己听桂月偶然提起,她这个堂妹也到了成亲的年龄。她才猛然醒悟到桐月该成亲了。又说恐怕她在家乡不一定有合适的人选。她有心帮忙,但又鞭长莫及。因此她建议桐月若是抽得出身,可以上京一趟,一来浏览一下上都风光,长长见识;二来看看有没有合适的青年才俊;三是两人可以好好聚一聚。说实话,一和三的诱惑对桐月比较大。这几年来,她一直忙于生计,去的最远的地方就是隔壁县城。现在手头宽裕了,年龄也够了,家里也没什么太值得挂心的事,出去走走也好。还有就是两人已经三年没见面了,虽然中间有书信往来,但总不及见面畅快。

桐月很快就下定决心,准备等杏月的婚事一了就上路。

她暂时没跟爹娘提,省得他们大惊小怪,只对梅月和荷月提了几句。荷月举双脚赞成,而且还要跟着去。梅月则是迟疑片刻,摇头道:“你们两个去吧,我留在家里。下回咱们再一起去。”桐月还想再劝,见她态度坚定也就罢了。

杏月和刘二虎的婚期定在了腊月二十。现在是十一月初十,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现在的杏月基本不再做家务,她每天在自己房里绣嫁妆,还要给婆家的亲戚做鞋子绣荷包等等。桐月担心她累坏了眼睛,便顺口说道:“二姐也不要太累了,实在来不及,就去县里买几样。”

杏月却十分不赞同她的话:“这是我的嫁妆,哪能去外面买?”说完,她又拿出姐姐的款来教育桐月:“三妹,不是我说你,你现在这么大了,针线女红也该上心了。你总不能临上轿再去学绣花吧。”

桐月仍旧是嗯啊地敷衍几句。不是她不想学,是她真的手残。再加上,她觉得这些东西反正都能可以买,也就没用心去钻研。到现在她还做不好一双鞋。白氏和杏月时不时地为此发愁。不独如此,两人还时常在外人面前替她遮掩。以至于到现在大家都误以为桐月的女红水准即便没有两个姐姐好,但也不会太差。因为她娘她姐她妹都很手巧,她没道理不会啊。桐月总不能挨个去解释吧。

桐月没有按照杏月的要求去做,却来要求杏月配合她。

她的想法很简单,杏月要出嫁了,所以应该好好保养保养。她本是一个爱美之人,打扮不是为了别人多是为了让自己开心。以前是没钱没闲,她也没心思去讲究。现在有这个条件了,她那颗心又开始蠢蠢欲动起来。更何况她还要去京城见江星月呢。

桐月先弄了些敷面的东西,又弄了一堆瓶瓶罐罐。给杏月又是修眉又是剪头帘又是敷面的,她给杏月做的同时,自己也顺便保养了一番。她们姐妹本来底子就不错,再加上是冬天日晒少,两人那晒黑的皮肤很快就白了回来。她尝到甜头,又想拉上梅月,梅月对此不怎么上心,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三人中桐月最为认真,她一旦制定计划,就会按部就班的执行。坚持和执行的结果令人惊讶,一个月过去后,桐月是面容白皙水嫩,在妆容和合身衣裳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其实桐月也没有多出众,只不过是周围多是面色暗黄、粗衣陋服的女人,这么一对比就显得她亮眼了。

杨东子对于桐月的变化先是惊讶接着是忧虑然后就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情愫。不过,他当时什么也没说。

杨东子的妈自然也看到了。她似笑非笑地对白氏说道:“看不出来,你家老三还是挺会折腾的。”

白氏听出了她话中的不满之意,遂决定要好好跟桐月说说。她姐姐要做新娘子了,打扮打扮很正常,她跟着作什么妖呢。

杏月的婚期越来越近了。按照规矩,林家要在家里摆席面招待亲戚朋友。要摆席面,她们自己忙不过来,很多走的近的人便都来帮忙。别人不说,杨东子的父母是每日必到的。夫妻两人,一个帮着林老实应付外面,一个帮着白氏应付灶房里的事。

林老实和桐月就是这样,平常家里没事还好,一遇到事,特别是涉及到钱的时候。争执是不可避免的。

两人的争执点极多,关键还是在怎么花钱上。林老实有一个好笑的习惯。他大处不看看小处,买东西办酒席时,在无关紧要的地方花大钱,到了关键时刻又要省钱。买菜买肉买东西,他图便宜,在一些所谓的风俗面子上又极讲排场。桐月看得心烦不已,但想着是姐姐的大喜日子,忍忍就过去了。她没想到,她一忍,林老实的气焰就起来了。他这时十分迫切地想拿出一家之主的权威,任何事都要他首肯才可以。桐月忍无可忍,自然要据理力争。她怕人看笑话从不在人前争。父女两个三日一大争,两日一小争。这些事也被落在了杨大山夫妻俩的眼里,两人暗暗使了个眼色,神色都不觉有些凝重。

晚上,两人回家时,终于忍不住说起了桐月的事。

杨东子的娘先开口:“以前我就听说桐月性子强,爱揽事。这次一看,竟是比别人说的还厉害。家里有爹有娘,哪能轮到你一个小丫头当家做主?”

杨大山沉默了一会儿,道:“你看她林老实的那横劲,对亲爹都这样,那公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