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待她好,她便很是相信老太太,甚至盘算着冬天之前要为老太太再做一双鞋,里头铺了厚实的棉花,一定十分暖和。

奚周氏使人教她的规矩都较为繁琐,奚娴也不是没学过,上辈子她在宫里,如何也不能礼数不全的惹人笑话,但只是时间久了,忘了的七七八八。

只是像奚娴这样才被接进府里没两年的外室女,在礼仪方面能有如此程度,就连奚老太太都觉得很是不错。

学了两日,这一跪一立,端茶斟酒请安,认真起来便很有气度,比起宫里的娘娘也不差甚么了。

老太太倒是有些惊讶,转而便深感欣慰。

奚娴安分着,却也没忘了嫡姐,她这两日一向惦念着嫡姐待她们母女的恩德,还有嫡姐的身份,总是于情于理不讨好也得讨好着,于是终偶得了空闲,便想着能给嫡姐做些点心。

那是她上辈子给皇帝做的点心,却不知嫡姐用着合不合适。

嫡姐如今闭门不出,听闻请了庙里高僧辨证经文佛理。奚家嫡长女痴迷佛道,这样的事整个长安的贵妇人皆有所耳闻,即便奚衡将来出家去,也无人会觉得奇怪。

只是奚家人态度听凭,可见奚衡这个嫡长女在奚家地位之高,就连老太太也不太管嫡姐。

奚娴与老太太提起嫡姐时,老太太总是笑,顶多便是道一句:“人各有命,你姐姐喜欢,便随着他去。”

奚娴更加肯定了嫡姐身份不一般。

而前世争锋相对的五姐奚娆,在这段日子以来一直表现得很乖觉,几乎毫无动静,这倒是令奚娴大感放松,毕竟谁也不爱总是与膈应的人见面说话,绵里藏针,那该多累啊。

奚娆已经为她的坏心思得到了惩罚,嫡姐说的话从来作数,要她穿着藏了针的衣裳抄经书,便没有宽和的意思,当中的痛楚和煎熬不说也罢。

奚娴前两日在花园里见她,倒是消瘦许多,默默低了头与她擦肩而过,话也不说一句。

奚娴转头看着奚娆的背影,也只是略歪了头,心里没甚么后悔的。

奚娆的手段不高,奚娴为了陷害她的反击,自然也差不离,两人半斤八两罢了。

偏偏她们二人都自以为了不得,若不是嫡姐高抬贵手,拉了奚娴一把,也不知谁比较惨一些。

那时…奚娴和嫡姐还没见过多少趟,更加算不得熟悉,但无论怎么刻薄嘲讽,嫡姐还是帮了她,却对奚娆冷漠不经心。

奚娴心里有些得意,慢悠悠叹息一声。

人与人之间的眼缘,可真不能按照相伴长短来分的,果然还是娴娴最讨喜呀。

奚娴扭了扭根本不存在的尾巴。

自当日一别,转眼已有几日未见,奚娴也曾得空端着点心亲去探望,却也只是吃了盏茶便回来了,并未见到嫡姐的人,于是便也作罢。

嫡姐吩咐青玉服侍她,而每次青玉都是公事公办的样子,甚至还与奚娴说:“若是六姑娘实在无事,便也无须来这院里吃茶,倒是白白浪费了时辰。”说着又把茶碗收起来,请她离开。

奚娴便觉得有些莫名,探望姐姐怎么是白白浪费时间了。

青玉自己肯定不敢这样说,想来这语气也是嫡姐惯用的。

奚娴忍不住翻了个小白眼,咬着唇走了,接下来几日也便再也不曾去过嫡姐那头。

横竖嫡姐喜怒无常,嘴巴刻薄刁钻,她是不伺候了。

到时等嫡姐来找她便是,姐妹之间哪有一个赶着巴结,另一个这般寡待的道理?

很快便到了肃国公府老夫人寿宴的日子,老太太便带着奚娴一道出门赴宴。

临走前夜,老太太便与奚娴说起肃国公府的一些人情事理。

但其实这些事体,奚娴也都并非不知,更不比老太太知道的少。

当今皇后早逝,太子殿下生来便没有了母亲,上辈子他登基后,宫中尊继后为皇太后,而继后的外甥女便也跟着入宫。

继后和崇妃,便都是出身肃国公府。

那位崇妃奚娴是见过的,长得大眼柳眉,红唇娇媚,说话做事皆有一份干脆,与生俱来便是雍容大度的模样,但又不像是明面儿上的那般直来直去没心眼,是个妙人。

她比奚娴入宫的时间还要早许多,这般出身,太子登基之后便是要剑指后位的。

只可惜蹉跎至奚娴死前,也不过尔尔。

当今太子是个冷情之人,崇妃固然陪伴他许久,该给的尊荣也都给了,儿子女儿都有,但却没能到达最后一步。

奚娴和她是不熟的,并不是崇妃不够热络,是奚娴不愿与她们交际。

刚开始的时候或许为了站稳脚跟,也曾像从前一样卑微于人下,但后来皇帝也不准她去讨好别人,奚娴便懒得应付。

在女人的堆里呆惯了,大家都猜来猜去,心眼芝麻针尖儿大,看破不说破,懂个囫囵便要叭叭乱扯,她觉得也是够了。

年少的奚娴只觉得,最重要的便是皇帝能爱自己,那就足够。

可他那时还很年轻,是个年少登基的帝王,还要巩固手中的权利,向更远更繁荣的远方前行。

奚娴的存在于他而言是那么微不足道,像是一点邈邈星火,他不会容许她侵蚀自己的心。

但奚娴是个又作又笨的女人,往往皇帝与她说甚么,教育暗示些甚么,说得含蓄些,她便听不懂了,故而大多时候还是爱恃宠而骄,有一段时间后宫里发生的破事都是因她而起。

他宠谁了,奚娴便要害谁。

她的“害”,其实也并不算歹毒,不过是看谁不顺眼便使绊子,膈应对方,但真的叫她杀人纵火,却还是不敢的,只怕自己的手都要抖。

见了皇帝,奚娴还是乖顺的样子,但就是不肯让他碰,一碰就要哭要闹,吃了酒又是摔胭脂又是哭还笑,漂亮精致的一张脸疯疯癫癫的。

她甚至还拿了他的佩剑,比着脖子,面色苍白眼仁乌黑,偏头与他咯咯笑:“陛下,您有本事便杀了我嘛,我死了干干净净,一了百了。”

等清醒了,她又是很乖的样子,瑟缩又后悔。

她觉得自己精神有些问题了,像是被分割成了两半,一时想要疯狂,一时想要活命,却又那么清醒的知道自己甚么也舍不了。

她年少时,很喜欢那个男人为她妥协的样子。

她就是很喜欢,那种十拿九稳的得意和试探。

皇帝不准许她踏入雷池,奚娴偏要如此,她不但要犯规,还要弄皱满池春水,接着他便无可奈何起来,又一次为她退步,为她犯戒,即便疏远也疏远不了。

奚娴就是一条小尾巴,在他心里如影随形。

奚娴还记得,皇帝捏着她因得病而苍白瘦弱的手腕,慢条斯理亲吻她的眉眼。

他虔诚的像是教徒,似是在亲吻纯洁飘渺的月光,着迷得很。

直到男人吻住她的耳垂,动作病态的轻柔,吓得她紧紧闭着眼,睫毛微颤。

男人在她耳边带笑,柔缓道:“娴宝,你不规矩。”

“不妨试试,再这么做会有甚后果。”

后来想想,他也曾多次警告过她,不要再任性生事,一步步挑战他的底线,要他为她坏了规矩,一定逼着他把她捧在掌心,显出她多么与众不同。

却只为了,身为女人的虚荣和爱情。

原本他甚至是禁欲的,对后宫和男女之事没有什么留恋,只是自奚娴以后,便有了爱情,压抑着像是沉默的火山。

奚娴什么也不懂,只会瞎撩拨,一定要看到实在的证明才会安心,结果却作茧自缚。

他彻底偏执幽暗起来,真正赐予了她想要的一切,便再也没有她的事。

更没有旁人的事。

奚娴现在想来,也有些想打自己大耳刮子。

若是自己上辈子安安分分的,不惹事乖顺些,也不像个疯子般处处挑事,或许便是个平凡的妃子。

直到死都不会知道皇帝爱过自己。

所以这辈子,她一定要安分点。

…起码在外头是这样。

至于出身肃国公府的崇妃,她和皇帝才是天生一对。

出身高贵,行事稳重有度,儿女双全,理应结为连理,母仪天下。

奚娴就觉得,这辈子想让太子离她远点,便要从崇妃下手。

毕竟上辈子的这个时候,崇妃很快便要入宫。

初时她只是太子侧妃,和所有的女人一样,与他保持着不咸不淡的床笫关系,并没有交心的地方,也因为阔绰富足的物质生活而很满足,并且也没奢望过殿下的爱情。

这辈子,奚娴便觉得崇妃可以奢望更多些。

她能帮崇妃一把。

尽管崇妃现下只是肃国公府的姑娘,但未雨绸缪总是很正确的选择。

如果太子能爱上崇妃,那才是从祸根上解决了所有。

第20章

奚娴知道,崇妃是在隋元四十九年的选秀中脱颖而出,成了太子的侧妃,而当年太子殿下有过一个正妃,那是先皇后为他定下的亲事,可惜那女子不幸在未嫁时便夭折了。

隋元帝不喜太子,但对先皇后算得上敬重,故而便没有立即再为太子选一位正妃,直到他登基后,没几年便遇见了奚娴,她是罪臣的女儿,不可能有什么好的位分。

奚娴虽是外室所出,但从小便以为姨娘和爹爹是原配夫妻,故而总觉得当妾是一件羞耻的事情,直到后来她知道自己外室女的身份,便更为自卑难堪。

她心中根深蒂固的执念无法消除,认为妾室都是羞耻难见天日的。

就像她的姨娘一般,有委屈也只能打落牙齿吞进肚里,因为她只是个玩物,不配委屈,而妾室甚至不能穿正红的衣裳,生的孩子也低人一等,那是一辈子洗不去的陈旧烙印。

奚娴自卑敏感,虽然怕死,却也下定主意,如果他娶了皇后,她无论如何不想再活着。

为了她自己,为了他未来的皇后,她都不想活着。

讨人嫌,又立身不正,叫她想起幼年时那些邻里往她家门前泼的夜香,儿童在她家院子四周撒欢时,囫囵念的打油诗…

若大家都是妾,她能说服自己开心些,不要介意良多。

可若他有了老婆,奚娴便觉得自己恶臭难闻,浑身上下皆会寸寸腐烂,千里姻缘一线牵,原应恩爱两不疑,红线却缠在一个卑贱的妾室身上。

她活该是画本子里遭人唾弃的贱妾。

奚娴的心思没有告诉任何人,可惜皇帝后来也没立后。

不知是不是冷眼把她看得太透彻,于是奚娴阴暗决绝的想法,便随着时间消散了。

不过皇帝曾经定亲的那位姑娘,早在她重生前便去世了,他们之间也并没有多少交集,因为没有成婚过门,故而顶多便是史书里添上一笔,他甚至没有把她认作是自己的女人。

奚娴也没办法在这个女人身上作文章,更何况她的手还没伸这般长。

故而,为今之计,便是从崇妃身上下手。

她最有可能当皇后,若是拥有一些特质,被他爱慕上也不是不可能的事体。

当然,奚娴也知道,继太后和皇帝的关系微妙,她的手伸不了那么长,便要靠崇妃拉拢皇帝,巩固自己在后宫的地位,而皇帝登基之初,也需要一门强有力的外戚,肃国公屡建军功,家族名望极高,对于少年天子来说是且用且防。

他不立崇妃,不止是因为心爱的女人,也是因为有所防范。

但这和奚娴又有什么关系呢?

她管得了太子娶谁当大老婆?

去肃国公府,需要一些贺礼。

老太太那头准备的是给肃国公府老太太的寿礼,奚家老太太久未社交,却因着周氏嫡女的身份,曾经的手帕交大多已经是长安城里一流世家的老夫人。她自少女时便长袖善舞,极会做人,加上出身书香世家,周氏又是天下学子的表率之族,从血脉里便多出几分清高贵重,真心与她相交的人也多。

肃国公府老太太便也是如此。

说来现下奚家比从前老太爷在时没落了,却也是奚周氏自己的命不好,不若旁人嫁了人,夫家节节攀升,反倒是越坠越低。

只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奚家虽然磕碜些,却还挂着书香名门的头衔,谁也不能明面儿上给白眼瞧,更遑论是奚周氏亲自出马。

老太太给肃国公府老太太备贺礼,奚娴便准备给肃国公府的姑娘备贺礼,其中独一份的便是崇妃贺氏。

自然,现在应当称为贺三姑娘。

崇妃喜欢甚么,奚娴其实并不太懂得,但上辈子有所耳闻,崇妃对于各色纨扇格外痴迷,特别是以蜀绣、苏绣做出来的团扇,听闻库房里都收纳了好些,扇柄也很是有讲究,泥金暖玉的,亦或是金镶玉翡翠的,甚至还有点翠的。

她没法理解几把扇子有什么可喜欢的,崇妃宝贝得跟命似的,就连所出的三皇子因着不懂事玩坏了一把,也能把儿子说上一通。

奚娴俱当作茶余饭后嗑瓜子时的八卦来对待,没想到那时的一件小事,倒是成了现下要紧的大事。

送人玩意,便要投其所好,她想帮贺三姑娘当太子的心尖尖,就得先成贺三姑娘的心尖尖好闺蜜,这样她说出的话才能有分量。

但老太太那头却犯难了,老人家不喜团扇,便没有多加收纳,好容易找出来的几套,却因着年代久远,没有小心细致保存,而不复奢靡雅致。

奚娴自己就更别说了,她的小库房里勉强塞了些东西撑门面,值得一看的却是没几样。

于是奚娴咬了唇,又端着糕点去寻了青玉。

她觉得虽然问嫡姐要团扇这种事…有点无耻,毕竟是人家的库房,她拿了嫡姐的东西借花献佛,听上去就不是甚么好东西。

真是令人羞耻啊。

嫡姐嫉妒心这么强,这么病态的一个人,若是知道她借自己的玩意去讨好另一个女孩子,一定会大发雷霆,非常生气,再把她刻薄嘲讽一通。

她知道的,有时候女孩子嫉妒心就是这么强,更遑论是嫡姐。

但她为了自己将来能安稳些,也不得不这般厚脸皮了。

奚娴纠结了半天,红着脸糯糯与青玉说了自己的所求,一双软软的小手绞着帕子,吞吞吐吐说完,小巧圆润的耳珠红得滴血。

她方抬眸对着青玉羞涩一笑,咬着唇轻轻道:“青玉姐姐,我晓得于情于理都是不该的,可能不能借我一套,将来我再得了更好的,一定再还给姐姐。”

青玉倒是没想到她这么羞涩,说了半天,把自己都快说哭了,声音又小又软,却是为的这个。

主上哪会不舍得一套扇子,再好的都能给小姑娘寻来。

于是青玉便问道:“有是有的,只是六姑娘喜欢甚么样式的?”

奚娴道:“精细雅致些,最好使双面绣,扇柄也要做得精细些。”

她又怕青玉为难,才道:“其实都可以的,青玉姐姐。”

青玉恭敬一笑,很干脆应承下来,隔天便派人送来了一套暖玉泥金的二十四节气团扇,以描金檀木盒装就,听闻上面的绣样都是前朝周公魏的手笔,以双面绣入画,扇柄触手生温,细腻温软。

奚娴只觉甚为感动,嫡姐这人虽然刻薄了点,有时脑子也有些毛病,但对她却是实打实的好,这辈子不知道触了奚衡哪根筋,横竖她在姐姐这儿的待遇好了不止一丁点儿。

然而其实,青玉得了奚娴的恳求,不可能没有上禀主人。

娴小姑娘的要求,再是小也重要。

主人曾若有深意说她不安分,鬼点子小心眼多,是个麻烦精。

故而说不得里头有些关节的。

正值秋日,太子闭门不出,明面上没有沾手过多政务,只在东宫养伤,顺道跟着太傅修习,得了奚娴的事体倒是若有所思,长眉微挑。

太子记事早,多少细节旧事无论重不重要的,都不会忘记,近乎过目不忘,只是自小便承母后遗训,即便天纵之才,却从未展露锋芒,饶是这样,羽翼未丰时也步履艰难。身为太子,便是皇家为大位手足相残时的活靶子,更是为帝王忌惮的所在。

知道奚娴巴巴儿地求一套扇子,他很快便明白她想做什么,推及因果,就连下头几步都替她想好了。

太子身着一袭玄青窄袖锦缎袍,身量修长肩膀宽阔,侧脸棱角分明,鼻梁高挺,却略显冷淡清贵。

他合着眸略笑了笑,羊脂白玉的扳指漫不经心敲在桌案上,嗓音因病喑哑低沉着:“给她,就寻最好的。”

青玉便明白了,那其中肯定是有事儿的,只是殿下懒得与小姑娘计较,大小随便她瞎折腾,不把自己折腾死了,都宽纵着替她兜着便是,横竖欠这小祖宗的。

太子库房里最好的扇子,那便只能期望娴小姑娘是自己留着用。

若真吃了雄心豹子胆拿去送人了,或许能把懂些的行家吓死,那也未可知。

第21章

奚娴自然不懂这些,她对扇子无甚兴趣,却对嫡姐很有信心。

嫡姐库房里的东西,自然是一等一的好,故而她也不曾想得更多。

奚娴倒是对前朝名家周公魏知晓一些,有心找了书籍,将他的二十四节气图都翻看了注解,心中大定,只觉到时见了贺三姑娘也算是有话可说。

肃国公府开宴那日,奚娴和奚老太太都提前到达了贺氏府邸,倒不是因着旁的,只是奚家早就非是往昔模样,想要拿乔晚来,倒还叫旁人笑话,倒不若识些情趣,不卑不亢的才好。

奚娴倒是不曾想到,肃国公府的老太太,原与他们家老太太情分这样好,奚周氏一到府中,便着人引了她们祖孙二人去小花厅里等候,奚娴睁大眼睛看着祖母,却被老太太安抚般握住手。

肃国公府建于圣祖年间,于今大约已有几百年光阴,其中跌宕沉浮自不必多说,就在最近几十年,是贺氏家族又一次起复的轮回,百年修葺的园林古朴雅致,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具是翻新过一遍,保留了先祖时的大部分,又添了一些近年时新的九曲回廊。

接待的婢女还说,东边那处买了邹家尾巷里的院落,一道打通连成一片果园子,冬日开白梅腊梅,夏日便多有果香四溢,再往里头走便有一处小湖,深夏里挤满碧绿接天的荷叶,供姑娘夫人们撑船逶迤而过,弯腰嬉闹采莲蓬。

奚家的院子也是百年园林了,只是近年来不若肃国公府势头好,便多了几分颓意,主人并没有使银子修葺的意思,稍偏僻的地方,就连凉亭朱漆皆斑驳脱落了也没有人管。

只能说看得过眼,便罢了。

奚娴听罢,便多了几分向往,她重生过一回,长了这么些年,也没过过这般惬意舒适的闺秀生活。

她转念一想,这回重生了,即便没有这样的条件,至少不必再入宫里,便由心底发出丝丝的满足和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