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即使是为了让这些粮商们得个教训,他们都已经商量好了,不让除了种子意外的任何一个番薯流出去,要全力收购,即使有流出去,那也是他们不要了,剩下来的,那个时候相信那些粮商们看着收购不上来,南面又有人高价求购,必定是会涨价的,只要涨到三文一斤以上,那他们在自家上司面前,可就是大大的露脸了,说不得还会让大人们感觉他们不容易,给些别的好处呢。

你说这些百户们是怎么知道的?他们是守着卫所不好随意出去,可是那不是有王真人嘛,那可是走南闯北的人物,每年不知道要往各处走多少回呢,消息灵通着呢,当然他们也不是随便就相信那么一个不是自己人的人的,他们也是派了自家家丁什么的去打听的,那和王真人说的是没多少差别,所以啊,王真人给他们分析的那是绝对正确,给出的主意自然也是绝对正确的。

想到又能挣钱,又能讨得上司的欢心,又能得到下头人的恭敬,他们一个个就感觉这一辈子,做的最正确的事儿估计就是这一遭了。在想想还有冬小麦,还有明年的收获,立马美滋滋的,这事儿可是不止能做一次呢,开春这小麦说不得还能这么干一次,这钱挣得,他们以前怎么就没有想到这钱能这么挣呢?

第82章

王大宝如今在附近的卫所名声绝对是响亮的不能在响亮了,就是京城也已经有了一定的名声,虽然说这会儿已经出现了文官称霸朝纲的事儿,也多了不少官绅这样的特殊阶层,文官一门心思内斗也成了习惯,可是毕竟这局势还没有到最后天启年间或者是崇祯年间那样,到了只顾内斗,不顾外头的地步。

这些文官们多少还有几分清明,知道这天下百姓逼迫太多不是什么好事儿,对于能让百姓们吃饱饭的事儿还是有几分重视的,最起码这让天下无饿死之人,这个偌大的名声,他们也是挺眼馋的,所以在有了番薯这么一个东西之后,他们立马就招呼了下头的人想法子多弄点番薯的种子来,好在自家田地里先种上一茬,一来是验证是不是真的,免得道听途说献了上去,最后闹了笑话,什么?文官谨慎?不是,不是他们谨慎,而是这个产量把他们给吓着了,头一次听说的时候都以为是个笑话,是人家骗着玩的,也就是后来看到兵部好些将官们真的在托关系买种子这才上了点心,细细的派亲信去查了一查,这才知道了详细。

当时他们这的是倒吸了一口冷气,只觉得头都开始发晕了,也是因为这个所以他们一个个都没有能赶上第一茬,被那些武将们抢了先。出于文武对立的因素,即使是到了这个地步,他们依然担心这事儿有点不靠谱,可是马上第二茬不是来了嘛,靠近北京附近,有几个手脚快的已经得了番薯种子的人家都已经种植了,这就让他们感觉这事儿确实是真实的了,想要去询问了产量再来上报,可不想才想去查问,突然这东西就什么消息都没有了,再细细的探问,居然是那些武将们联手把这事儿给压下来了,不用说,这些文官弯弯绕绕的脑子立马就知道这些人是打什么主意了。

必定是想用番薯高产量的事儿来抵充那些粮饷,好多贪污点钱粮出来,这怎么成?好处怎么能只有你们武官自己沾,他们文官田地也是不少的,他们也需要这些种子为自家创造财富的好不。

也是为了这个,所以这一次那些粮商们才继续收番薯,可是这些文官也没有想到,这底下人是这么贪婪,都说要多收了,居然还想着压价,这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这收到他们手里的番薯种子实在是不多。

种子不多,本来送到上头也不是不成,可是他们又动心思了,武官们都挣了整整两次了,基本上这北面那些屯田有三分之一都已经开始种植了,这是什么概念?那就是今年想要用粮食压着这些边军,兵将们估计是不成,在这样的情况下,若是他们自己不挣上一茬,那吃亏可就太大了,想想再一次种下去收获的番薯,估计下一回边军的土地上都能种满了,而南面却依然不见这高产的踪影,想来到时候这高产番薯必定会作为种子高价卖到南边去,那一笔挣起来可绝对不小啊,难不成这好处也都让这些粗汉得了去?

那怎么成,这事儿自己是一定要分上一杯羹的,所以这些文官们立马第一时间做的就是把买到的番薯全种了下去,期待着收获的时候,狠捞一笔,至于推广全国?反正就是献上去了之后,推广也是要种植有了收获之后才有可能有种子可推广的,他们并不耽误事儿,在一个献上去了给了皇庄种植,那挣钱的岂不是成了皇家?皇家怎么能与民争利呢?所以这还是他们种吧,至于饥民?

等半年也死不了多少人,只要过了半年之后,这东西推广了,那他们这天下无饿死之人的善政必定是青史留名,获得天下百姓万世感恩的,就是有些许差池,也绝对是瑕不掩瑜,这不耽误事儿。

看看这就是这个时代的文官,自家利益至上的文官,所以王大宝的高产粮在这个时候,还没有当初直接给雍正的时候推广的利索的根本原因。

好在王大宝是真不急,原因很简单,因为他很清楚的知道,在这个时候,最最缺粮的其实也就是这边军了,特别是西北的那些,男丁多,征战多,偏偏还都不事生产,钱粮克扣,最终导致大明卫所人丁不足一半,还多是老弱妇孺。只要这些地方吃的上饭了,只要这些地方兵丁们有战斗力了,其实这个偌大的国家,也未必是没有救的。

也是因为存着这样的心思,所以即使他将这些文武之间的勾当看的清清楚楚,却从没有想要插一脚的意思,虽然这个世道的兵丁们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多半有些半兵半匪的意思,可是却比那些文官好些,兵丁们的恶是表面的恶,强买强卖,除了杀良冒功这一条,其他都不至于不能忍受,民国时期这样的都不少,更别说这个时候了,可是那些文官的恶,却是自私自利到了极点,就像是温水煮青蛙一般,从根子上将人们的生机给断绝了,更不用说武官兵丁们好歹还在边境抵抗侵略,而文官们为了钱,为了名,为了自身的权利,无所不用其极,卖国之事都敢做。这样一对比,倒是这些兵丁们更可爱些。

知道这一次是武将们得了好,他只是权当什么都不懂,笑嘻嘻的看着这是讲究实际的百户,千户过来给赏,给笑脸,甚至是把他当成自己人,也笑嘻嘻的去各处宣扬一下自己的神医名头,顺带为自己的冬小麦做推广,争取明面让这北地的土地上都多种上一季,让这边的来个粮食能储备的更多些,让这些将官们多些钱。

别以为这些钱只是这些人用来享受的,这些将军们很清楚,在这边境想要存活,想要有战功,想要保住位置,甚至是往上爬最需要的是什么,那就是扩大自己的实力,而这扩大实力的法子不外乎是用钱,用粮来补贴那些战斗力最强的家丁不对,只要家丁多,并且精干,战斗力强,他们才能越发的有依靠。

所以即使他们挣了钱,王大宝也清楚,必定是有大半是会回到那些兵丁们身上的,而这些兵丁们有了钱,自然也是需要消费的,买布,造房子,买肉,打造更好的兵器,如此一来,自然又带动了更多的人生意好起来,富裕起来,这些人有钱了,自然又是一阵的消费热潮,一个新的循环自然也就能形成了。

有人,就会有市场,就会形成一定的消费循环,而有了消费,就会带动整体的经济,这一点在无数的位面上王大宝已经看得太清楚不过了,也是因为这样,所以即使不是一下子推广到全国,让整个国家都立马动起来,他也能很是欣慰,毕竟他能看到这原本已经快要成为一潭死水的边境重新活络起来这就是他最有成功感的事儿了。

就他所知,这番薯的推动还不止如此,像是这边境和蒙古人的市级,如今也红火了起来。

“你看看,真人,这一次我可是见了大世面了,这往日互市的时候,能有个一二千人就不错了,可这一次足足有三五千呢,那些鞑子一看这样,立马又回去了一次,喊了好些小部落来,您看看,除了这足足二十头羊,还有三匹马,这往日可不一定能换得到的。”

一个上一次从北面逃难来的中年汉子,如今是王大宝身边帮着做事儿的杂役,也是半个管家,他这一次听了王大宝的话,用了足足五十两银子,去南面旧衣铺子买了足足两车的绸缎旧衣裳,然后运到了互市上,不单是换回了王大宝要的一些草原上特有的药材,还有二十头羊,居然还换回来了三匹马,这交易的本事,倒是让王大宝刮目相看,绝对有奸商的品质,人还机灵,给他说了好些的见闻,王大宝甚至觉得他可以培养一下,成为第二个王管家了。

“这么多去交易的都是些什么货?”

“多了,大家都知道草原什么都缺,所以这五花八门的东西是真不少,不过最多的就是盐和茶,只是这都是朝廷最忌讳的东西,所以即使带过去,每一个也不敢多带,除了这个,就是些铁锅,恩,这个也忌讳,倒是什么银壶,珠花,还有针线,布料不忌讳,所以多一些,啊,对了,还有人在那里卖木桶,竹篮的,就是这些,那些鞑子也一个个喜欢的很,都肯用一头羊换两个竹篮子,我们真是失算了,这样的东西咱们这儿常见,不值钱,可是鞑子粗糙的很,可没有人有这个手艺,可不就是喜欢的很嘛。”

他这么一说,王大宝也是一愣,他是真没有想到这些居然也能值这么多钱,那岂不是说比旧衣裳还好做?这样的东西,这边人能干的可不少!只是这些也有缺点,那就是东西占地太大,运的少了不合算,多了太打眼,果然不能十全十美。

“算了,咱们这一次也挣得不少,人要知足,有了这三匹马,二十头羊,这村子里多了牲口,养的好了,也是大钱。”

王大宝没说,这没有饲料的羊肉,在现代那才是大卖。

“那是,那是,真人,咱们后院的牲口棚子这次只怕是又要重新盖了,十头牛,二十头羊,三匹马,比百户家看着都兴旺。”

说着这话的汉子满脸都是笑意,主家兴旺,他日子也更好过,他家里人口多,光种地虽然也能挣钱,可是这附近能佃的田地毕竟也不是无止境的,有他大哥和侄子,儿子们帮着种地,已经足够他们家吃的用的了,不能太贪心,不然这本地人会看着他们不顺眼的,还不如在真人这儿当个管事儿的,又能挣钱,又不打眼,更重要的是,他心里还有别的打算,比如让自家的子侄们能跟着真人学点本事,就是认几个字也是好的,看看陈家大郎,他看着真是眼红啊。要是他家孩子能识字,那以后说不得有一天能脱离了这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在城里当个掌柜的,那样一家子可算是能彻底翻身了。

有了温饱,人自然而然的就有了追求,几个月前,他们是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大难不死还有如此的后福。果然是来对了地方,碰到贵人了呢。

第83章

这帮王大宝做着贩运货物生意的人巧的很,一并也是姓王的,所以王大宝才会觉得这人是第二个王管家,一家子大大小小足足有九口人,能从大乱中逃出来也算是运气,而到了这里就更是运气了,因为当初那病倒的两个人中,有一个就是他大哥,因为王大宝,他们才不至于没了那么一个顶梁柱一样的人,也因为这样,所以这一家子对王大宝很是感激。

新来的人要融入一个地方,还是一个有着军中相对严格等级和纪律的地方是很不容易的,好在他们都是老实人,从一开始帮着开荒,给百户,总旗他们当佃户,混了一个不大的茅草房子遮风避雨,有了个安身之所开始,到了后来跟着这村子里中的人用采药,挖野菜,用帮着建房子做工,还有做些零工度日,慢慢的这日子倒是也过了起来,即使还不能饱腹,可是好歹不用饿死了。

等着这王家老二因为人激灵,帮着王大宝搬货,送货,挣些苦力钱,又被王大宝看中一点点开始独立出去送货,他们家就又多了一个营生,那就是当王大宝骡车的车夫,或是当力工送货。

一来二去的日子倒是比其他刚来的那些人好了很多,就是家中也一个个很是努力,妇人们在家做一些简单的刺绣,老头带着老大在地里忙乎,在山上寻摸,孩子们一个个在外头挖野菜到王大宝家换钱,没有多久,草房子就又加盖了几间,好歹这一家子不用挤在一个屋子里过活了。

到了这一次,因为来的正是时候,帮着开荒种植番薯,在这一次的大丰收中,又有了好些收入,一家子不但吃饭的问题解决了,就是那些剩下的番薯也卖了好些的银钱。

有了这点银钱,在王大宝让这王家老二去互市的地方换些牲口的时候,他们家总算是狠了狠心,将家中原本卖了番薯后,准备盖房子的银子拿了出来,让这老二也带着一并出去了,虽然钱少了些,却也换了好些旧衣裳,这一次回来,为家中带来了一头羊,一口骡子,还有几件剩下的没有补丁,细麻布做的旧衣裳。

虽说这些牲口在耕地上似乎没有太大的作用,可是这要是放到县城里卖还是值点钱的,再不济,做个车架子,用这骡子架上车,给人运货,也能成为一门营生,在农闲的时候给家中添一点进项。

而那些衣裳什么的就更不用说了,因为是旧的,价格自然便宜,比自己扯了布做更合算,几乎只有一半的价格,而比他们如今穿的那是不知道好了多少倍去,一个补丁都没有,那是往日怎么想都没法想的,算起来,也就是当年成亲的时候,有那么一身而已。

更不用说从这上头,他们还看到了一条挣钱的路子,那就是贩了这些旧衣裳来贩卖,这村子加上附近的村落如今的日子可比以往好了很多了,可是即使这样,因为长年累月都是穷人日子,这些人家多半都十分的俭省,除了盖房子,吃饭的事儿上舍得花银子之外,在衣裳这样的东西上,除了冬日必须的冬衣,其他衣裳都舍不得扯新布做。

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些没有补丁的旧衣裳必定能有很不错的销量,哪怕是一件衣裳只挣那么三五文钱,数量多了,也是个不错的收入。带着这样的心思,王老二那是赶忙在王大宝这边请了假,然后架上刚收拾好的骡车,带着那一头羊,匆匆忙忙的又往南面去了。

不过是几日的功夫,还没有到元宵节,王家老二用卖了羊的钱换了足足二十多件的衣裳回来,赶在节前,只用了三日就将这些衣裳给卖了出去。挣了有一百多文。这大大的刺激了这一家子。只觉得这是上天保佑,发家有望了,只要有本钱,想来只要走上几个来回,再加上他们家中挣得,就是盖房子的银子也能妥妥的挣出来,他们也很是眼红那些土胚包砖的房子的,即使这样的住不上,弄个结实的土胚家瓦片的屋子也是不错的。比那草棚子可挡风遮雨多了。

你说种番薯为什么他们不像是其他家那么有钱?谁让他们是新来的呢,又是荒地刚开出来的,种植的土地实在是有限,这一次种植番薯,又晚了人家几日,所以产量受到了影响,付了租子,加上种子,自己吃的,一来二去的,剩下能买的实在是不多,好在他们已经有了些希望了,一个冬天都没有歇着,就在那边开地,就想着等到了开春,能种上一二十亩地,那样的话,只怕是到了七八月的时候,他们就能看到可喜的收获了。也是因为这样,他们才对于起屋子那么的有信心,一个劲的往这个希望奔达。

而这一切都是谁给的?他们都不是傻子,自然是王大宝。不说王大宝救了王家大郎的命,就是后来他们能顺顺当当在这个村子活下来,也多半是托了王大宝的福,若不是他那道观扩建,那里能有吃饱饭的活计,若不是他收购野菜药材,又那里能有家中妇孺都能挣钱的事儿。

所以,如今已经不仅仅是感激,而是忠心了。一家子对王大宝都分外的忠心,不单单是他们一家,就是其他人也差不多,不说忠心吧,反正要是听到有什么人说王大宝的坏话,那都不用招呼,口水石子儿都能揍死人了。

这会儿的道观已经不是原来的模样,一个凸字就是如今这道观的造型。最前头吐出来的那一个就是大殿,那是供奉太上老君的地方,只是如今这泥塑已经做好不说,因为这房子是三间式样的大小,左右还有些空余,一边成为了平日里王大宝给人看病的地方,另一边则是一个货架,一个八仙桌,是买卖一些黄纸,道符,甚至是香烛等百姓需要的迷信用品的地方。

就是屋子边上,因为后面屋子成了横着三个小院的缘故,空出来两个空地,王大宝也没有浪费,一边成了往来停靠车马的停车场,另一边挖了个小池塘,种植了一些莲花,大门两边还从山上挖来了成人合抱大小的松柏,算是连环境都一并的美化了。颇有些雅趣,当然这个农人是看不出来的。

而后面那个大肚子,则是三个小院,左面一个小院,正房三间,两侧各两间,是王大宝的卧室书房,还有库房,客房,所谓库房,放置的必然是他来来往往带的东西,这个不用说,可是那客房,老实说还真是没什么用处,这地方,还有谁会来做客?啊,还真是有,就是上头那些将军们派人来收番薯的时候,免不得因为来的人多,一时半刻的在总旗家住不下,住过来了几日。

而右面的那个一样是正房带厢房的格局,只是用途却又不一样,正中三间是饭堂,厨房,杂物房,东厢房两间是王大宝准备以后收容人用的,比如请个厨娘管事什么的,只是如今用不上,他这边所有的活计几乎都是周边妇人孩子包圆了,这也算是给了这些人一个挣钱的机会了,所以目前空着,权当是外头来人歇脚的地方。而西厢房更是什么都没有,只有好些的药架子,不用说也知道,这里就是王大宝的药房了,这在村子中,甚至是周边地区的百信眼中,那是最值得他们尊重的地方,关系到他们的性命。

至于中间的那个小院子,那正屋有起了泥塑,三间打通的屋子里,放置了玉皇大帝之类民间耳熟能详的神仙,左右厢房更直接,不是财神,就是送生娘娘,反正全是和民生中最息息相关的神仙,惹得隔壁村子都总有人过来烧香。

至于这三个小院后头,还有一片空地,那是原本菜地扩建的,如今重新做了规划,菜地依然有,不过又多了扩建的茅厕,牲口棚子之类的,还有几间小屋子,那是放置车架,或是一些种地的工具的地方。

总而言之,如今这王大宝的道观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如今即使是招揽上几个其他道士,或者是雇佣上几个火工道人,或是道童那是妥妥不用担心地方小了,可是王大宝却一点这样的心思都没有,一来是确实不需要人,二来他这里属于自己的秘密太多,人来了他还要担心泄密,实在是不划算。

有时候他也忍不住想着他在其他位面建在山上的那几个道观,你还别说,那才是真正的大自在,因为在山上,隐秘性强,他出手自然也就大方了些,又有居士什么的捐赠,多半都建造了最起码三进的样子,带上跨院,罩房之流,足足有不下三四十间屋子,如此一来,即使有了想要挂单的道士,或是上门求生的童子,也不用担心自己私密性极强的小院有什么被人看到,不像是这里,大庭广众之下,进出都有可能泄密。

可是再想想如今这世道,他还真不敢和以前一样处理,因为这个时候的山间,土匪,流寇,占山为王的太多了,他一个人可抢不过他们,一个不好,就成了人家嘴里的肉包子,所以还是缓缓而行的妥当。

第84章

一个转眼,明末这一年的冬季就过去了,刚开春,那原本在地里窝了一个冬季的麦子就开始长得飞快,才几日的功夫,地里就绿油油的,全是喜人的景色,那些农夫们看着这样的田地,也一个个露出了欢喜的笑容。

“他爹,这麦子长得真好。”

山坡下一大片地的田埂上,一对中年夫妻正在吃饭,一边吃着黑面窝头,一边打量着地里的庄稼,那妇人还时不时的看看在远处正在挖野菜的两个小子,看到自家男人眼神瞄都不往孩子哪儿瞄一眼,就知道这人必定又是在想着庄稼的事儿,心下也欢喜的跟着凑上了一句。

“可不是,好种子啊,这一亩地估计能收不少,真人真的是天神下凡,这样的好种子都能弄来。”

这是老庞家两口子,他们也是从那互市大难之后逃来的人家,一家四口人,就他们夫妻,带着两个不满十岁的儿子,比不得那王家人丁多,一来就能开出好些田地来,还有个机灵能干事儿的老二帮着挣些别的活钱,可是这老庞家两口子人实在。

在刚开始的时候,他们家确实不及旁人,靠着两口子,还有两个小子帮着拣点石头什么的,在下种的最后时段里,也不过是堪堪清理出了五亩地,种下的番薯更是因为这是荒地初开,产量也没有太多,只有旁边其他熟地中的一半而已。

可是老庞两口子勤快,旁人歇息的时候,他也在干活,因为家中逃难的时候,带来的东西实在是不多,能值钱的也不过是自家媳妇的一个银手镯,一对耳环罢了,用这个换了粮食,又从王大宝那里赊了一些,勉强够糊口一两个月,这之后,除了偶尔做点散工换点盐巴之类的必需品,其他的时间,他都在地里,和媳妇两个一点一滴的开垦。

两个儿子则是放出去,去山上挖野菜,一来自己吃,二来多余的也能去王大宝那里换钱卖油盐。这样足足干了三个多月,当第一批番薯收获之后,终于能喘一口气的老庞家两口子除了卖了多余的番薯,能给一家子换上一身厚实的能过冬的衣服,还有存够过冬的粮食之外,那一片他们开荒的地,已经达到了二十三亩之多。

有了这么多的田地,即使只能算是佃户,要给上头老爷们交租子,可是却也足够让他们欢喜了,因为他们这些田地能赶上冬小麦的种植,那可是王真人说的高产的东西呢,哪怕这是刚开荒的地,产量少了一半,想来也一定能让他们的日子好过起来。

果然,到了开春,那些小麦的长势真的是惊倒了不少的人,老庞看着那田地,再看看边上老王家的那土胚房子,还有自家的那糊着泥的草棚子,眼里充满了希望,他家中是人少,这一家子都靠着他们两口子自己张罗,冬天前也确实没有能盖起屋子,可是这不是马上就要有了嘛。

他是老实人,可是他不傻,很清楚这样一个高产的冬小麦头一次出现在大家面前之后,这种子绝对不会是寻常的那样的价格,哪怕是比以前的价格好上三成,靠着这个产量,他们一家子存下的钱,也能够起屋子了。

在一个二十多亩地,这已经是他们两口子带着两个儿子下地种植的极限,再多,除非是有牛,不然怎么也不可能在多了,如此一来,他平时能空出来的时间自然也就多了起来,有这个功夫,去采野菜,去挖陷阱打猎,也一样能挣钱,王真人可是一直都收这些的,这样的东西,能足足干到秋天去,妥妥是最稳当的营生。

即使这样挣钱不会快,可是稳妥,安全,没有危险,这对于老庞来说还是很重要的,他家两个小子还小,都没有成人呢,由不得他去做那些个冒险的事儿,若是没有了自己,这家可不一定能获活的下去,所以看着他似乎老实的有些呆板,不知道变通,其实却也是保全之道,保全了自己,也就是保全了这个家。

两个孩子或许不是太过明白自家爹的心思,也会羡慕隔壁老王家的好日子,心下还会埋怨一二,同样都是一个时候来的,怎么人家家里就过得这么好,自家就这么差,过年都冷的下不了炕?可是老庞的媳妇却是知道老庞的心思的,也赞同他这样的念头。

“真人说了,这好地里冬小麦,怎么也能有一二千斤,若是这样,咱们这就是再不济,一千斤总是有的,那可就比往日其他的麦子多了四倍了,这样的收成,即使交了一半的出息做租子,也能留下不少,有一亩地的出息留着做种子,做三四个月的粮食,也是绝对够的,剩下的就是按照如今外头的价位卖,那也能有将近百两银子,要是卖的更高些,他爹,咱们这一下子可就能盖起砖瓦屋子了,还能养上一头牛什么的。”

说道牛,这老庞家媳妇那是真想啊,看看身边自家男人,这才多久,半年吧,这身子骨就又瘦了好些,要是家里能有一头牛,那能省下多少事儿?能少受多少罪?真人说肉骨头熬汤最是补身子,这些日子一个月也炖了两三次了,怎么就没见孩子他爹长肉呢。

老庞听到牛,眼睛又是一闪,他心下也有这样的想头的,他家人少,即使盖宅子,若是用土胚包砖的话,买地基,起屋子,带上个小菜园什么的,一百两真是不用那么多,毕竟这地方土地不值钱,人工也只要给饭吃,在多给上一天几个馒头就能,不算是贵的,就是这个规矩,都是真人来了之后有的,那是真人仁善,他们这样的人家,邻里之间相互帮个工,意思意思给上一些,也就是了,不用太花钱。

起屋子,家具,盘炕,在置办点家当,哦,对了,在弄点鸡鸭来,让孩子他娘养着,似乎确实不用太多的钱,剩下的与其买那些瓶瓶罐罐不怎么实在的东西,还不如买一头牛实惠。

有了这一头牛,不用说别的,那地他就能再开出一点来,凑个三十亩,然后用这牛耕作,紧赶慢赶的,也是能够时候的,有了这些田地,番薯两季,冬小麦一季,一年他种上三季,这出息该有多大?虽然真人也说了,若是真这么干,土地容易乏力,需要时时施肥,甚至隔上几年还要稍稍歇上一季纯补肥养地。可这能顶的上这收获的喜事儿?

反正他不信哪一个靠着老天爷吃饭的人能忍得住,虽然这施肥什么的,真人说的那些规矩实在是比往常他们自己种地的时候多了好些,甚至连用什么肥料都有规矩,可是看在这能让田里长出银子来,他们一个个也是听话的很,生怕不用真人的规矩,这高产的东西就长不出来。

“他爹,你听见我说话没?”

老庞总是不说话,老胖媳妇都生气了,狠狠地推了一把,这才得到了他的回答:

“听到了,等卖了麦子再说,若是真的能有一百两,我就去和隔壁王家老二说,让他帮着弄头好牛来,互市那里,听说也就二十两,剩下的钱,起屋子什么的,五十两足够了,土胚包砖,厚厚实实的,比纯用青砖的还好些。屋顶也用老王家那种,木架子加草糊泥,弄上两层,比上瓦片还暖和。”

一听自家男人已经心里有了盘算,老庞家媳妇立马高兴了,索性拿着那柳条自己折下当筷子的树枝在地上划拉了几下,指着那个不成样子的图形对着老庞说道:

“咱们也不贪心,就起一个大院子就成,正房三间,左面厢房也做上两间,那两个小子将来成亲,也好一人一间做个新房,右面做厨房,柴房,围个围墙,后院种上三分的菜地,再起个牲口棚子,好用来养牛,你看成不?”

明明那图案怎么看都看不懂,可老庞却看到很是有样子,想了好一会儿才说到:

“既然都要砌围墙了,那厨房和柴房什么的,索性就做个倒座呗,左右厢房各两间,以后两个小子一人一边,娶了媳妇,怎么也要给孙子留个地儿,另外买宅基地也要多买一些,将后院买上七分地,万一将来人口多了,想要起个后罩房什么的,也不用再另外买了,趁着这会儿地价不高,多买了总不会错。”

他这话说的是颇有远见的,别以为他看不出来,这随着土地一片片开荒,种地的都得了好,各家没有一家不想着起屋子,扩大宅基地的,这会儿不赶紧先多划拉一些,等着以后人家不够用了,大批的想多买的时候,那地价估计可就要上去了,那时候后悔可就来不及了,在一个他不是没有注意到,最近已经有两户人家家里来了亲戚,都住了一个月都没走了,说不得就是来投亲,想着在这边落户的,这个百户所日子好过,估计这会儿已经传的老远了呢。若是人多了,那这地方肯定更抢手。

第85章

即使汉人对于土地最是依恋,对于祖地也最是不舍,可是人总是要活下去的,为了活下去,总有愿意离乡背井的人,像是这些一路投奔这卫所亲戚的几乎人家就是这样,他们来的地方还在西面,同样是面临着蒙古人的铁骑,比这边卫所不一样的是,那边还有灾荒,去年就是一场旱灾,虽然并不是太大,却也减少了不少的收成,听说再往西那边,旱灾还要厉害,甚至有不少已经开始往自家地方迁徙,这几个人家也慌了,已经如此不济了,若是再来些人,这可怎么活?

这个时候,他们听说了这边日子好过的事儿,自然而然是想着来看看,若是真的好,谋求着定居也不是什么坏事儿,最起码亲戚间住的近便了,还能相互照顾些。

等到了这里,看到那一家家起屋子的热闹,听着这高产的作物,不知道多少人心动不已,有些个舍不得自家那些瓶瓶罐罐的想着讨要些种子回去,借点钱粮,然后回去再辛苦一年,用这些番薯,在自家的土地上打上一个漂亮的翻身仗,顺带还能将这高产的东西引过去,到了来年说不得他们那边的屯堡也能和这边一样,丰收喜悦,家家起屋子。

卫所的军户是世袭制,如此一来,同一个屯堡若是将关系脉络理一理,有大半倒是能攀上亲戚的,哪怕是再自私的人,在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之后,也会愿意在自家过得好的情况下拉亲戚一把,更不用说这些老实的军户了,这些人打小祖祖辈辈接受的教育就和寻常人家不一样,很多人家都是一个战壕的兄弟,生死相依什么的实在是太常见。人多,团成一团才有活路,也是这些军户们从出生开始就懂的道理。

如今知道这高产的粮食种的好了,吃饭再不用发愁不说,还能卖给各家的百户,千户换钱,给家中起屋子,这些人自然一个个心下立马打着将这些番薯的种子弄点回去的心思。

这也是因为第一次王大宝太小心,只用了十亩地来培育种子的缘故,故而即使到了如今已经两茬种完了,这番薯的普及依然有限,多办都集中在周边的一些卫所村镇中,就是京城那些大佬们那边也只有零星的一些,自然不用说那些隔着省,隔着防区的其他总兵麾下了。

不过他相信,稳妥不代表不蔓延,这一次开春后种植的范围一下子就会大很多,等到这些收获了,即使是为了将这些东西卖出去一个相对合适的价格,那些兵将们自己也会帮着宣传,如此一来,这大明北面,西北的兵镇卫所中,必然是番薯遍地可见的景象,而有了这些东西,在加上些野菜什么的,他已经可以想见,这一个个兵丁们欢笑着吃饱饭的样子了。

吃的饱,穿得暖,住的宽敞,有了这么三条,人自然而然就会激起上进的心思,想着给家中争夺些战功,好升官,光宗耀祖,这是很自然的,毕竟这个时候的卫所,多少还保留了一些血性,当年戚继光带过来的那些兵们也给这日渐颓废的卫所注入过一丝新鲜血液,在这一股子悍勇尚且没有完全消融的情况下,这些军户们又有了念头,有了战功的渴望,那么这战斗力的提升也就是必然的了,这些世世代代的军户们,别的不说,一些战场的经验,一些基本的操演其实各家都知道的不少,只要能捡起来,在王大宝看来,即使比不得那些天生在马上的蒙古人,也比不得那些日日勤练的人家,可是也绝对不会太差。至少不会连反抗的勇气都没有。

想着这样的念头,王大宝在各家找过来问询他这边有没有多余的番薯种苗的时候,很是干脆利索,痛快的给出了整整一屋子。少说也有好几千斤的量,他期待着这样的传播,能快一点,再快一点,让这个国家能恢复一些元气。

即使他对于朝廷的那些贪婪的所谓清流,所谓阉党一个个都不怎么看好,甚至有些厌恶,可是这老百姓和他可没仇。这些世世代代守卫着边疆的军户们更没仇,自然是想着他们好的。

也是因为他的大方,这些找过来的人们倒是有大半都选择了回去,当然回去的多半都是有田地的人家,那些已经没有了田地的,又壮劳力缺乏的最终还是留下了,谁让王大宝这边收野菜蘑菇之类的呢,这样的活计,就是老弱妇孺也是能做的,可是给了这些已经不知道怎么活的人家一个活路了。

冬小麦终于收割了,欢声雷动,那百户又一次来到了这个村子,他想要亲眼看看这高产的小麦到底能收获多少,若是也能翻上十几二十辈,他感觉自己那就是坐在金山上一样了,想想若是自己辖区内所有的卫所都能一年又是番薯,又是冬小麦的轮着种上,那该有多少收成?他可是在这军户们交纳的税赋公粮中占了一半的哪一个,除了上缴的部分,自己能截留的可真心不少,可往年还要往上头讨钱粮,简直就是换了一个个儿了。

在想想,若是自己将这吃饱饭的功劳往上一递,再交纳上一定的税赋,那上头又会是什么样的脸色?必定是看着自己分外的顺眼,如此一来,甚至连着自己的官职,说不得都能往上动一动。

他这边还想着这些,却不知道,就在他的身后,一个不起眼的中年汉子,也一眼不错的看着那地头,嘴巴里不住的在嘀咕,那就是这个百户所谓的上头派下来的人,还不是千户,千户自己已经在过来的路上了,却是他上司的上司,总兵大人派来的眼线。

就是再无用的总兵,在自家的辖区里,整整一年,出来那么些个高产种子,还分到了他手上不少的情况下,会对这样的东西不在意,不好奇?怎么可能,自然是要多加关注的,而关注了,那么知道的自然就多了,比如这几日就要收割冬小麦的事儿,和这个冬小麦也是高产粮的事儿。

连小麦都是高产,他能不动心?那番薯说白了就是度饥荒用的,是个没饭吃的人吃的东西,是贫苦人家的过冬粮,可是这小麦却是实实在在的北方人日常食用的粮食,是他们眼中的正经粮食,自然更加的看重,最要紧的是,他心里很清楚,即使冬小麦产量比番薯低,可是只要比那原本的产量高上三成,那种子就能卖出好价格来,要是像是他们说的那样是五倍,十倍,那还有什么可说的?绝对是抢着要的价格了,那时候他能得多少钱?给手下奖赏的时候,又能给出什么样的后赏?这一切都是关乎到他自己的前途,钱财,家底的大事儿,能不上心?

王大宝经历过几个位面了,对于在这样的时代什么东西能拿出来,什么东西不能拿出来已经有了一定的底气,这一次也是这样,这麦子一上来,他就让人直接将麦子放到了那一个看着丑陋却十分实用的机器中,那是脱粒机,靠着人力用脚踩来转动的脱粒机,除了创意,其他的所有工件这个时代都能搞定,他可以很放心的将这东西拿出来,甚至还让这村中的工匠们仿造了好些,一并排开的放到了田地边上。只求在最快的时间将这些麦子脱离麦秆,一来是方便称重,二来也是为了尽早将这些亩产算计出来,给大伙儿信心。

那总兵派来的人也看到了这个吃进去麦子,吐出来麦粒的东西,又是一阵的心动,这真是好东西啊,要是把这个东西推广开,那又是多少钱?不过这个东西不好寻摸,听着说是那个道士的私藏?那道士路子颇广,在各处都有人脉不说,看看他能拿出那高产的种子,又能拿出这样的物件,就知道不是个简单的,说不得真是什么针头真仙下凡呢,可不能随便得罪了去。

有了这个念头,这人也不过是一个错眼,就不再去想这个机器的事儿,反而是将注意力放到了一边称重的东西上,人多力量大,才不大一会儿,这一亩地就收割完了,所有人都把视线放到了那另一边称重的人身上,看着他们红光满面就知道肯定是好数字,好收成,可是数字呢?他们真的是想知道啊,只要知道了,那么他们也就能知道自家到底能收多少了,这可是能做参考的。

“一千一百零三斤。”

哄,所有人都乐的欢呼起来了,果然,真人没有骗大家,又是一个高产数字,这小麦,特别是冬小麦,他们从来就没有收获过超过两百斤的,这一次足足翻了五倍有余。

“老天爷爷。。。”

那人也傻眼了,听到和看到从来都是不一样的。

第86章

冬小麦的丰收一时间引得各处震动,这一次可不是番薯刚刚开始收获的时候了,一来那番薯人们不认为是正紧粮食,权当是灾荒年间,或是青黄不接时候的补充,这样的东西即使产量再好,再让人动心,也是有一定的限度的,看看这东西的售价就知道一二了,可是麦子却不一样,北方人吃麦子,那就和南方人的稻米一般,是作为主食的,如今这主食居然也能有这样高的产量,可不就是让人欢天喜地?在一个上一次番薯大丰收,那时候这卫所实在是不起眼,就是有了好消息,传出去速度也慢的很,可这一次这周边的好些村子都跟着种,产量很有些吓人不说,就是这上到总兵衙门,都已经知道了这地方高产的事儿。自然引起的震动越发的大些。

老庞家两口子直接跪在了地上,捧着那些麦子嚎啕大哭起来,他们前些年若是能有这样的收入,那怎么也不至于一无所有的来了这里求食,前些年的时候,他们家那也是有着五亩田地,还租种着十亩旱地的,若是那个时候有了这样的收成,不但老娘不至于饿死,就是他家大伯一家子也不至于因为山上打猎遭了大难,一家子一个都没活下来。

可是他也知道,这都是命,到了如今,能有这样的收成,这样的希望,那就是他们老庞家一家子开始转运了。

“他娘,等卖了麦子,咱们就去道观,给老君磕头,给真人磕头,还要给上一份功德香火钱才是,咱们能活下来,能有好日子,那都是真人给的,是老君慈悲,是玉帝爷爷慈悲。”

若说以前这一家子信佛,想着菩萨什么的,那么这会儿,别说是他们家,就是这附近村子的其他人家,一个个也绝对是一门心思信了道了,佛家慈悲是不假,可是佛家却没本事吧他们从贫苦中拉出来,把他们引导到生路上的是道家,是真人,自然他们是要跟着这能带给他们好日子的道家走的。

“应该的,应该的,无量天尊,真人真的是圣人一般的大好人呢,一千斤,一千斤啊,他爹,咱们除了种子,其他的都卖了吧,咱们就吃番薯过日子,好节省些,那钱留下给真人送束脩去,听人说,真人准备在道观里办个学堂,咱们家两个小子,哪怕是每日去上一个时辰,听上一两年的教导,将来那也必定比咱们出息些,能读书写字的,就是不能去考什么大官做,将来也能有好活计。”

当娘的想的更多的是孩子,她一听这消息,心下就有些心动,只是家中这麦子都还没有收获,已经就算好了要花用的地方,实在是不知道能挤出多少钱来,如今算算,这出息这样的好,只要自家再多努力一二,还是能办的到的。

“这事儿还用你说,我已经去询问过了,真人说了,不用咱们掏钱,也不用什么束脩,他也不是什么正紧的夫子,只是每隔上三日抽出一日的时间来,教导些常用的东西,像是识字,算数什么的,好让各家的孩子将来能自己能读能写,不至于连个契书都看不懂,能给自家算账,免得钱都数不清而已。”

说起这个,老庞脸上都是笑容,他们家那也是军户出身,这样的出身想要科举什么的是不现实的,想要出头,总是要在武将里头寻摸路子,可是这武将和武将也是不一样的,能读能写能算的,总比什么都不会的更容易出头些,真人这样的说辞对着他们反而是最合适的。他们又没有指望家中小子当什么大将军这样的高官,能有个总旗百户的,已经是祖宗积德了。

“啊,连束脩都不要?这怎么能成?这可坏了规矩了。”

老庞家媳妇却一脸的不赞同,虽然她当家是俭省,却不是光知道往家里巴拉不知道礼数的人。

“他爹,这可是不成的,不管是不是正紧的夫子,也不管这学堂是不是能教出能科举的东西,好歹那也是本事,是手艺,就是拜个铁匠当师傅都要给点束脩的,怎么能什么都不给?真人心善,不想给咱们添负担,咱们却不能不懂道理,该给的总是要给的,就是真人不要,咱们也该多添些香油钱,免得真人吃亏,人家真心真意对咱们好,咱们也该用真心对人才是。“

你还别说,往日里这家里的事儿都是老庞做的主,可这话说到了这份上,老庞却一下子显出了怕老婆的底子来,一脸的尴尬,随即笑呵呵的点头。

“还是你说的在理,咱们人穷却不能没有礼数。该给的,确实该给。“

不说这老庞家两口子,就是村子里其他人家,只要是跟着种了冬小麦的人家,这会儿都一家家欢喜的不知道如何是好了,好些人家家中忍不住将外头的麦子的价格那是算了又算,就怕自己算错了,只是这一次他们又不用自己算计半天了,因为这一次的冬小麦除了他们自己留下的种子,其他的又一次让上头给全部包圆了去,不用说必定是各家的将军们消息灵通的知道了产量,寻摸着将这些收了去,到了冬日,好在自家所辖的地方全部种上,一来添储备粮,二来也能多挣些钱。

因为这高产的种子在王大宝还不知道的时候,已经被人传出去是太上老君保佑,这才能有这样的收成,沾染了迷信的色彩,如此一来,倒是少了些强买强卖的事儿,虽则依然是外呕吐的价格,没能因为高产而像是王大宝在其他地方那样卖出比寻常高的粮价来,可就是这样,也已经是让这些农户们感激不尽了,一个个难得开口说了上官几句好话,说他们公道什么的。

这些话在那些武官们听来或许有些不以为然,可是心底未必没有自得的,感觉自己干的事儿积德还赚口碑,心下没有不满意的,这些武官虽然性子粗鲁的多些,可是越是这样的人,性子越是直接,好坏都在脸上,不会给人下什么阴招,既然已经是想好了,要对着这个神物一般的种子慎重对待,生怕触怒了神明,将来这种子在自己的田地里长不出来那样的产量,自然一手一脚的做事儿都想当的上心,连着往日常有的克扣分量的事儿,也少了好些,倒是真的难得公道了一回。一时间这卫所附近到处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和谐气氛。

麦子卖了之后,王大宝已经可以预见,这周边十里八乡的估计又是一阵起屋子,娶媳妇的热潮到来,心下都已经做好了准备,这些时日,只怕是让他算吉时吉日,合八字的要多上好几倍,可不想这事儿还没有开始,送礼的人到是先来了,也不单单是他这里,那总旗,百户,甚至是千户家,难得的在这不年不节的时候,受到了下头送来的各色的礼物,虽然都只是一些山野之物,却真的是全心全意的很,没有任何的敷衍。

前头也说了,各家都感觉这在大家都吃不饱的时候,能冒出来一个王真人,能有这高产的种子,那是老君的慈悲,是王真人的仁善,大家伙儿如今彻底安心了之后,自然是想要来感激一二的,只是这毕竟是道观,是出家人,他们不知道送什么好,所以最后给的都是山里的东西,都是亲自去采了来的货色,虽然不一定值钱,却是最能代表他们心意的东西,这让王大宝很是感动。

而给上头军官们送的礼或许看着值钱些,可是这里头的含义却又不一样,这是感激他们这一次公平收购,没有强行征收的感激,将原本应当的事儿看做开恩,这在王大宝看来,那是相当的悲哀,可是不管是农人军户们,还是上头的军官们却一个个都感觉理所当然,甚至那些军官还觉得这些人还算是懂道理,知道自家对他们好。由此可见这个时候等级阶层隔阂是个什么样的冷漠状态。当然这不是王大宝能管的。

王大宝如今感到心酸,欣慰又好笑的是,他那大殿之中的功德箱里,猛地在几日内,香火钱多了足足有十倍,不用说,这些老实人们再用他们认为最对的方式,感激那无处可寻的老君,玉帝,王大宝拿着那些个铜板,忍不住想到,难道说自己如今这是属于代神仙施惠了?或者说自己猛地这档次又上去了?

这也就是想想罢了,这时候的人可都是有神论者,这些实在是没法解释,也无处可解释,他索性就入乡随俗的好,倒是那学堂的事儿,他真的感觉高兴的不行,这些农人有了点钱,能想到让孩子们认字,那就是天大的进步,是改变命运的开始。

虽然因为考虑到这个时代的孩子,也是家中的劳力之一,是家中不可或缺的,他不可能真的让这些孩子脱离家庭劳动,全心全意的上学,也因为那些孩子没可能科举,所以对于学习的展望,理想实在是太低,低的他都不忍言,可也因为这样,他倒是不用讲自己束缚在这里当个夫子了,三天一次,又能兼顾自己的事儿,又能让这些孩子有个识字的机会,已经是足够两全其美了,唯一的遗憾是,这地方重男轻女,或者是说这千百年来重男轻女已经成为了习惯,穷人家会给家中男丁一个机会识字,却不会将这样的机会给那些女孩子。

好在王大宝早已经习惯了这些古代风俗,知道这不是自己能改变的,所以很有些随波逐流,只是暗地里引导一下孩子们回家后将学到的东西讲给家人听,让家人也能得些益处,算是自己尽力了。

第87章

经过了这么多的位面穿越,王大宝对于蝴蝶效应这个词已经有了很直观很深刻的认识,就像是他在民国那样,不过是在从德国回来的路上那么一番言论,居然直接就炮灰了某大炮的执政可能,甚至那个政党也受到了影响,直接一分为二,一时间失去了竞争国家执政权的能力,从而倒是让军人执政这一个在太平时期很不妥当的执政方式给延续了下来,从而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家对外相对软弱的局面,最起码在面对一战后相对平衡的国际局势中,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优势,又因为王大宝的那些粮食,只是用了不到五年的时间,就让整个国家的饥饿问题得到了一定的解决,最起码比清末战乱时期有了很大的提高,也给新政府缓和了一定的压力,让国家发展有了一定的稳定基础,最后是他的机器,让工业发展的速度,开始逐步加快,若是没有意外,很有可能在二战开始的时候,让国家总体实力得到相应的提高,而不至于被其他国家一触即溃,特别是东面的鬼子,那一次间谍案,让整个国家对这个一衣带水的世仇有了更进一步的警惕。想来未来偷袭什么的,能成功的可能性会进一步减小。

所以别看王大宝似乎在那个时代做的事情不是很多,也和那些所谓的政治,所谓的军事没有半点的关系,可事实上却已经蝴蝶了太多太多,甚至到了改变一个国家的地步了,其他层面上也一样,虽然清朝那两次因为正好处于国家平稳期,能让他改变的看着不多,可是却也推动了整个国家发展的方向,即使在一开始只是和历史差了几毫米的距离,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谁又能说这几毫米在未来不是几米,几十米甚至是彻底改变一个国家的进程?

对于这样的蝴蝶,如今到了这明末的时期,王大宝也有自己的推算。他如今在推广农业,一心将高产作物放在这个时代推广,而且还是从军镇,从卫所开始,那其实就是在从根子上解决大明军人的吃饭问题,而军人吃饭问题解决了,那么不用说他们的身体素质,战斗力自然也上去了,最重要的是,这里头还有一个连环作用,那就是因为吃饭吃的饱了,他们就会想要吃肉,而吃肉在这些边镇上最容易的,也是最便宜的法子,就是去互市上和蒙古人换,如此一来,蒙古人看到只要养了牛羊马,就能换到他们想要的东西,他们会怎么做?或许那些老爷们不甘心,想要更好更富丽堂皇的东西,可是牧民们是很实在的,他们要的都是一些生活必需品,这样一来,用牛羊就能换到,谁还会愿意打仗?甚至更会有人去想法子扩大自己的牧场,多养一点牛羊马,用来换回更多的好东西,如此一来,战争的紧迫性就会降低,双方的敌对关系也能相对缓和一些,最重要的是,因为牧场的问题,还有可能造成他们内部的不稳定,如此一来又相对的增强了边镇的安全,这绝对是一个连锁性的结果。

而当这些高产粮食推广造成兵丁们粮食问题解决,那么相对的,这些军将们对于朝廷文官的依赖也会减弱,往日是因为他们手里总是拽着钱袋子,掌控者他们的衣食,所以即使是为了吃饭问题,他们也不得不常常被文官们指挥的团团转,可若是他们自己吃饭问题解决,然后还能靠着这些粮食获得一些银钱,那么他们还会那么听文官的话嘛?或许他们还需要兵器,可是有了钱,他们不能让军中匠户自己制造?或许他们的升官发财还要依靠朝廷文官说好话,可是这能和的那个土皇帝比?

如此一来,武官的地位无形中也会增加一些,这是政治博弈力量上的改变,而兵丁和军将们对于守土的心思也一样会改变,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越是靠近繁华的地方,土地兼并就越是严重,如果这一片属于卫所自己的土地被鞑子们占了,那么以后他们还能有这么好的事儿?哪里去寻这么多能年年给他们带来银钱的土地?所以哪怕是为了自家未来的家业,他们也会比以往更努力,以前不在意那是因为这土地就是他们在尽心,那也吃不饱,不值得为了这个付出全部性命,去逃荒了说不得寻个工做做,比这里过得还好些呢,如今情况一变,傻子也知道在,这样的收入,在南面是不可能有的,怎么还能放手?说到底,这也是一种利益牵绊。

最后是那些文官,他们也是不是傻子,有了高产的东西,他们能放过?又不是和钱财有仇,自然也是要拢到手里的,如此一来,利益的驱动想来很快就能让这天下田地间都种上高产的作物,如此一来即使士绅们盘剥的再厉害,想来那些最底层的人们也能吃的上几顿饱饭了,而百姓有了饱饭吃,那么流民自然就会减少很多,所谓的起义自然也能消减好些,即使还有,那估计规模上也会小一点,造成的影响,裹挟的百姓也能少点,这些都少了,即使那些大户们依然会有人遭殃,可是破坏性却也能降低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