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成民国文豪的文盲妻子上一章:第 11 章
  • 穿成民国文豪的文盲妻子下一章:第 13 章

林灯柔声问:“灼儿,你怎么了?”

林灼含着眼泪看向她:“大姐姐,你也要我读几年书,然后嫁个所谓的‘好人家’是吗?”

林灯就知道这小姑娘心里在想这个呢。

她摇摇头,笑了笑说:“不是,我骗他的。”

林灼一愣,明显没想到林灯会这样说:“真的?”

“嗯。”林灯点点头,“当然。不这么说怎么办?你现在人在屋檐下,爹是咱家除了祖父之外的一家之主,惹恼他对你有什么好处?”

林灼磕磕巴巴地说:“其实,嗯……刚才爹说我要赖在家里做老姑娘的时候,我就在想了,我,我可以不住在家里。家里不是给我准备了嫁妆吗?我,我可以拿着这笔钱搬出去住。”

林灯看着小姑娘天真无邪的样子,忍不住笑了:“你想从家里独立出来,这是好事,可是你要想一想,这样做现实吗?我们手里只有那一点嫁妆,没有生钱的渠道。真从家里出去了,那就要坐吃山空了。”

林灼不死心地说:“实在不行的话,我还可以去做女工,总不至于饿死的吧!”

其实之前林灯也想过自己找工作来着,但是这些天她打听过了,最低等、不要学历的那种女工做起来太苦了,工作强度大得要死不说,还赚不了几个钱。无论是她还是林灼,估计都吃不了那个苦。

所以就算要找工作,也要找一个不那么苦的。

对于自己的未来,林灯自己心里是有一些大致的计划的,但她从来没有和任何人说过,包括这个一母同胞的亲妹妹。

说白了,她不是土生土长的林淑婉,还是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完全把林灼当成自己的亲妹妹。

她犹豫了一下,还是没有和林灼说太多,只告诉了她做女工很辛苦,以及不要贸然离家出走。

“你先跟着我好好学习,如果咱们能想办法,让你提前从家里拿出一些嫁妆的话,我们就一起去读书。等读了书,找到工作之后,再从家里搬出去也不迟。”

林灼原本只是有一个模糊的、想要逃离林家的想法,从来没想过具体要怎么实施。刚才她说要从家里搬出去,不过是一时气话而已。

可现在听林灯这么一说,林灼忽然觉得自己就像是个在沙漠里迷路了的旅人,终于找到了方向似的,脑子里瞬间清明了不少。

“姐!我听你的!好好读书!”

林灼说着就匆匆与林灯告辞,背着书包往房里跑,应该是温习功课去了。

看着她在夕阳下跌跌撞撞的背影,林灯欣慰地露出了老姐姐的微笑。

今天回来跟沈氏吵了一架,倒是提醒她了。先前方氏就提过一嘴,说沈氏在跟她抢铺子的事儿。前几天林灯忙着找老师,一直没顾得上细问。今天既然赶上了,她便打算去方氏院子里好好问一问,说不定还能找出个生钱的渠道。

作者有话要说:本章掉落10个红包~

林老爹:论洗脑,我只服我大女鹅!

作者预收求收藏:《我是冷漠大佬的前世》 《我的影帝叔叔》 《朕好方》 《每天都想废皇后》 《遮天》 《欲仙》(感兴趣的话戳【作者专栏】鸭~)

接手布庄

第二十四章 接手布庄

听方氏说了林灯才知道, 现在林家在杭县共有六间铺子, 其中有两间是在林老爷子名下、托给方氏打理的,一间是方氏自己名下的嫁妆,还有三间是在林远山名下的, 其中方氏管理一间、二姨太沈氏管理一间、四姨太黄氏打理一间。

现在沈氏想和方氏抢的,就是在林远山名下、由方氏打理的那一间布庄。

方氏娘家原本就是开布庄的, 生意做得不小, 鼎盛时不仅享誉整个杭县,就是在上海、苏州等周边城市都设有分行。

只可惜方氏嫁人后没多久,她的父亲方老爷子就因意外受伤突然去世了, 只留下一个传统、怕事的方老太太, 还有方氏那个不学无术、甚至染上抽大烟恶习的哥哥。

就这样,这些年来, 方家逐渐败落下去。现在虽能勉强维持生计,不需方氏这个嫁出去的女儿补贴多少,但也是帮不了方氏什么的。

而从方氏的种种思想中就能看出来, 方家是个非常重男轻女的家庭。

方氏出嫁时带的嫁妆不算少,但却不到方家产业的五分之一。因为方氏没有被当做继承人培养的缘故, 她不太会打理手下的铺子,出嫁时带来的四间布庄,如今只勉强留下了一间。为了满足丈夫, 许多现银也都被林远山和他的那几个姨太太搜刮走了。

如今方氏手里还算比较值钱的,就是一些乡下的地契,和两套收着租子的小房子。不过林灯只稍稍打探了两句就听了出来, 这些“不动产”是没有她和妹妹的份的。方氏留着那些,是准备给唯一的儿子将来娶媳妇用的。

提起沈氏,方氏委屈地说道:“我们方家经营布庄那么多年,现在虽不如从前你外公在的时候了,但有句话怎么说的来着……对,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我一个布庄世家出身的,怎么着也比她一个逃荒来的懂的多吧!亏这个女人也好意思,说什么我手上管的铺子太多了,怕我太过操劳,才想着为我‘分忧’,她怎么好意思呢!里子面子竟是都要被她给挣去了!”

林灯听方氏吐槽了大半天,开始说车轱辘话的时候,忍不住打断了她:“娘,您现在再怎么在我面前吐苦水、骂沈氏也没有用。现在最要紧的,是怎么让布庄的生意好起来。只要让所有人都看到您有这个把布庄经营好的实力,沈氏就是使劲浑身解数,父亲都不会答应把铺子转交给她打理的。”

其实一开始听方氏抱怨的时候,林灯还有点想不明白,为何方氏对林远山名下的铺子如此在意。毕竟这几家铺子的收益都是要充到林家公中的,会由林家所有人共同花销。

后来林灯扫了两眼乱七八糟的账本就明白了,她这个便宜爹是个不爱操心的,这些铺子交出去了之后,他便鲜少过问,只管拿钱。也就是说,帐做的怎么样,全凭管理者的意思。

如果沈氏接管了铺子,想要贪一些钱的话,简直再容易不过。而像沈氏这样贪财的女人,将来一定不会把铺子留给林家的男丁,肯定会把铺子牢牢地把握在手心里,甚至转到自己或是她女儿林淑贤的名下,那样将来这铺子可就跟方氏的儿子林修诚一点关系都没有了,方氏如何能够甘心?

林灯综合考虑了一下,让方氏继续抓住这间布庄是有必要的,不过更有必要的是……

“娘,您自己名下的那间布庄,生意也不大好吧?比起爹名下的,您是不是更应该重视一下自己的私有财产?”

方氏眼神闪了闪,道:“你说的有道理,不过婉儿,我就是咽不下这口气,看不惯沈氏处处踩我一头。”方氏说着叹了口气,“可叫我重振这两间布庄,我还真是没有什么好主意……”

方氏的本事有几斤几两,林灯现在也差不多摸透了。她生性软弱,见识又少,的确是没有这个能力的。

不过她生的子女资质倒还都不错,先不说林淑婉如何,方氏的长子林修诚据说是东京帝都大学的高材生,学习成绩十分优异;小女儿林灼的天资也很高,出生在一个封建家庭,却自带进步思想,很是讨人喜欢。

林灯决定抓住这个机会,为自己,也为妹妹搏一把:“娘,既然您已经没办法了,不妨让我和淑德帮帮您。”

方氏听了,下意识地表示怀疑:“你们?你们俩能有什么好法子?”

林灯倒是没有生气,只是有点无奈:“娘,您可别小看人呢。今儿个我和妹妹上课的时候,杨老师可是夸我们两个的天资都很不错呢。我想着上课的间隙,我们可以去那两间布庄看看,说不定就能帮到您呢?”

方氏迟疑地说道:“你也就算了,可德儿还没有嫁人,让她出去好吗……”

“有我这个亲姐姐在呢,哪有人会说什么闲话?再说了娘,女儿家嫁出去了,若是家里有产业的话,不还是要帮着打理的吗。现在早点让妹妹学习如何打理铺子,对她以后也好呢。不然像您这样,出了嫁却被姨太太压一头可怎么办?”

林灯最后一句说的是大实话,却叫方氏面色讪讪的,感觉有些没面子。其实以林灯的情商,她完全可以不说这一句的,可她觉得是方氏先瞧不起她们姐俩的,就算是亲妈,她也没必要给方氏留这个面子,早点让方氏看清楚自己如今的处境才好。

方氏也的确是没法子了,这些日子她忙得焦头烂额,都没能提高铺子的收益,现在也只能死马当活马医:“好吧,那你得空的时候就去看看。你从小女红就做得好,人还年轻,知道现在的人喜欢什么样的花样子也不一定……”

和方氏说好之后,林灯顺便把那两间铺子的账本都拿走了。方氏不识几个字,账本基本都是用画的,倒也并不复杂。听方氏讲解了一会儿,林灯便能看懂了,打算拿回去好好研究一下。

晚上回到姚家之后,林灯先草草吃了点东西,便做起了作业来。

杨哲思给她们留的作业对现在的林灯来说非常简单,彤云才开了个头的时候,林灯就已经做完了。

在彤云惊讶和敬佩的眼神当中,林灯翻看起从方氏手中拿回的账本来。看着看着,她便皱起了眉头。

如果她没猜错的话,这两家布庄的生意不好,除了本身的经营方式有问题之外,两个掌柜的也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这两个账本做得都很模糊,林灯越看越觉得有猫腻。

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想,第二天上午下课之后,林灯快速解决了午饭,没有午睡,就带着林灼一起去了一趟林记布庄。

她最近一直都在喝补药,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林灯感觉自己的体力好像比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好上一些了。

林灼更是不用说了,她从小便身强体壮,活蹦乱跳的,若不是受到了裹过脚的限制,林灯觉得她都能上房揭瓦。

所以说,林灼是完全不需要午睡的。这会儿她看起来精神奕奕的,满是期待地说:“大姐姐,长这么大,我就没去过咱家的布庄几回。娘太过分了,就连过年的时候给我做新衣服,都要让人拿了料子到家里来量尺寸,害得我都没什么机会出来。”

“你年纪还小,娘也是担心你的安全嘛。现在这世道可并不太平。”林灯安抚地拍了拍妹妹的手,“不过没关系,以后姐姐陪你来就是了。”

林灼笑得跟朵花儿一样灿烂:“谢谢姐姐!”

昨晚和女儿说好之后,今早方氏就让人来店里打过招呼了,所以掌柜的知道家里的两位小姐今天会过来。

对此,掌柜的心里其实是感到非常不屑的。在他看来,林灯和林灼姐妹俩不过是两个女流之辈,大小姐还都已经出嫁了,不知道她的手为什么这么长,还要管娘家的事情。

不过他现在毕竟是拿着林家给的薪水,不敢在表面上对林家的两位小姐不敬。所以在见到林灯姐妹俩的时候,这位姓钱的掌柜还是满面笑容地给两位小姐问了好,引她们到店里参观了一番。

这家店面不算很大,只有一层,一眼就能看到尽头。林灯只扫了一眼就发现,这是一家非常传统的铺子,看起来和清装剧里看到的那些布庄差不多。除了剪短了头发的掌柜、裁缝和伙计之外,几乎没有一点现代社会的痕迹。

难怪这里的生意会不好了。这年头,大部分有钱人都崇尚新潮。可无论是款式还是质量,林记的产品都不够高端。

至于穷人,他们根本买不起林家卖的这些料子——这里的价格都太不亲民了。

林灯之前自己偷偷变卖嫁妆里的那几匹绸缎时,曾经了解过这个时代的布料价格。总的来说,林记布庄的布料价格不上不下,定位非常尴尬。林灯估摸着他们这里的老客户,应该大多是像方氏这种守旧之家的中老年妇人,受众太窄了。

作者有话要说:本章掉落10个红包~

本文参加了“科技兴国”主题征文,还请大家多多投喂地雷、灌溉营养液鸭~

规划布庄

第二十五章 规划布庄

参观完布庄, 林灯简单问了钱掌柜几个问题, 主要是关于账务的。

看到钱掌柜眼神躲闪,磕磕巴巴的样子,林灯就没再逼问下去。

她心里已经打定主意要换人了, 既然如此,多说无益。

钱掌柜有问题, 这件事情不仅林灯看出来了, 就连年仅十三岁的林灼都察觉到了:“大姐姐,这个钱掌柜怕是没少贪咱们家的钱!”

林灯失笑道:“可不是吗,偏生咱娘耳根子软, 好糊弄, 还当这钱掌柜日日出去跑生意,拉客有多辛苦呢。”

“娘就是太信任自己用惯了的老人了。”林灼不赞同地说:“这样的蛀虫, 越早清理掉越好!”

林灯点点头表示赞同。

林家这布庄开了好几年了,生意是一年不如一年,现在竟然沦落到了只能勉强给掌柜和店员发薪水的地步, 实在是不应该。

看完林记布庄,姐妹俩又去了一趟方氏名下的“彩霞布庄”。

这个彩霞布庄原本是叫方记布庄的, 不过方氏出嫁之后,就不好用自己娘家的招牌了,于是便改了这么个名字。

“这名字也太土气了吧。”从彩霞布庄出来之后, 林灼便同林灯吐槽道:“卖的也都是些老掉牙的花样子,难怪生意不好呢。”

其实林灯当初拉上妹妹和自己一起接手布庄,除了想让妹妹锻炼一下之外, 还有一个因素,就是林灼是这个年代土生土长的年轻小姑娘。林灯虽是从百年后来的,但她并不觉得自己的“超前” 审美就一定适合这个年代,说不定林灼的眼光比她更好、更适合市场呢。

听林灼这么说,林灯便道:“那咱们明天中午再去其他几个生意好的布庄看看,瞧瞧人家是怎么赚钱的。”

今天中午她们出来的时间已经不短,该准备回去上下午的课了。

学习的时间过得飞快,到了下课时间,林灼恋恋不舍地合上书本,跟来接她的丫鬟碧月一起回家。

分别之前,林灯担忧地看了妹妹一眼:“灼儿,你这放脚的事情,迟早还是要同家里说的。你总穿着这么长的裙子藏着,也不是个办法。”

“大姐姐,我也想和家里人说啊,可咱家里人都什么样儿,你又不是不知道……”林灼说起这个就头疼。

“先一个一个攻破吧。”林灯想了想,家里的三个长辈林老爷子、林远山和方氏当中,比较好说话的应该还是林老爷子,“这段时间你不要和家里人起冲突,尽量和爹娘还有祖父搞好关系,尤其是祖父。若是祖父同意你放脚的事情了,那爹娘就说不了什么了。”

林老爷子平时都呆在自己的院子里,或是出去和那些与他年纪相仿的朋友交往。虽说是呆在同一个林府,可除了逢年过节之外,林灼很少有机会见到自己的祖父。

现在林灼每天出来上课,五天才休息一天,就更没有时间了。

不过林灼想了想,觉得姐姐说的有道理。放脚的事情就像是一颗随时会被踩爆的雷,她不能不计后果地做事,得先为自己铺好后路才行。

“知道了大姐姐,我回去之后就想办法和祖父搞好关系。”

“乖,我们灼儿最聪明了。”林灯欣慰地摸了摸妹妹的头。

……

第二天中午吃过饭,林灯就又带着妹妹一起,去了几个据说是在杭县比较火的布庄。

以林灯的审美来看,那些布庄卖的布匹样式还是有点土气,几件成衣也做得马马虎虎。不过和林家的店面比起来,生意还是很不错的。

尤其是一家卖学生制服布料的布庄,那家老板很聪明,把布庄和裁缝店融为一体,这边在布庄买了布,隔壁就能做衣裳,这样就不会流失客户。

像方氏在管的那两个布庄,店里就只有一个老裁缝,也就帮着量量尺寸什么的。

在店里买了布的人要做衣服,还得从跑去专门的裁缝店请人做,这样等于把到手的钱送给了别人不说,还会让顾客觉得不大方便。

回家的路上,林灯同妹妹说道:“林记布庄的面积不大,可以走平民路线,改卖棉、毛、纱,和一些款式简单的成衣。至于店里原先的那些丝绸和锦缎,只留下一小部分,其余的都运到锦绣布庄去。”

这两天姐妹两个在课余时间都在讨论布庄的事情,现在她们已经决定了,将彩霞布庄改名为锦绣布庄,方氏那边也没有什么意见。

“姐姐的意思是,林记这边的价格定低一些,吸引普通老百姓,然后锦绣布庄那边卖的贵一些,吸引高……高……”

见林灼卡壳,林灯适时补充道:“吸引高端客户。当然了,有些人可能不是那么有钱,但如果我们能做出一些款式好看的衣服的话,或许一些家庭条件还不错的小姐和太太们还是会买的。”

林灯会想到这样的定位,是因为昨天他们去看锦绣布庄的时候,她发现那附近有三家女子学校。

一所是杭县女子小学,这里是杭县大多数女子上小学的地方。一家是教会女子学校,相当于中学,据说学费很高,听起来有点像是贵族学校。

还有一所是女子职业学院,类似于现代的职高。里头的学生大多是十五六岁的少女,课程内容以学习手艺为主。

林灯觉得在这个年代能上学的女孩子,一定是家里条件不错,或是比较受家人宠爱的,所以赚她们的钱是非常可行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所杭县女子中学离这里也不远。如果她们能把生意做好的话,那所学校的女学生说不定也会过来买衣服、布料。

当然,在林灯的构想当中,锦绣布庄的受众远远不止这些学生。这些女学生还有家人、亲戚、朋友……

锦绣布庄和林记布庄不同,面积还是挺大的,是个两层小楼。林灯打算好好规划一下,给锦绣布庄分成几个适合不同人群的区域,方面客人选择适合他们的衣服和布料。

林灼觉得林灯的计划是非常不错的,不过她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大姐姐,现在有几个问题,一个是林记的那些布料还是值不少钱的,都运到娘那边去,我怕爹知道了会不高兴。还有就是那些绸缎你也看到了,颜色、图案都老气的很,就算换个地方卖怕是也很难卖掉。”

这就是夫妻关系不睦的问题之一了,若是换了那种夫妻同心的人家,只要是为了自家的生意,丈夫根本不会管妻子怎么处理家中的财务,因为那都是“夫妻共同财产”。

可放在林家……尽管方氏名下布庄所赚的钱,有很大一部分都被用来补贴林远山了,可林远山还是会觉得那是方氏的私有财产,和林远山自己铺子下赚的钱是不一样的。

“灼儿,你说的很有道理,所以我打算雇一个新掌柜之后,让他好好地算一下账,估算一下这些绸缎的成本价是多少。同时,锦绣那边有一些适合林记的布料,也可以核算成本后换到林记去。把差价算出来之后,从锦绣那边出钱补上。”林灯眨眨眼道:“当然,会以比成本价低一些的价格,这个爹是不会知道的。”

她们两个都是方氏的女儿,和林远山这个有好几个姨太太的爹相比,她们自然会更偏向方氏一些。

“至于这些绸缎怎么卖出去的问题……我想了三个途径。一个是将它们和其他好看的布料一起,做成成衣卖掉;二是做成穿在里头的‘马甲’;三是继续像以前一样,卖整匹缎子。”

怕林灼不理解,林灯继续解释道:“这几年国内纺织业发展得不错,布庄多了不少,竞争挺激烈的,所以光靠卖原料是赚不了多少钱的。咱们得卖一些成衣,做出咱们店自己的特色才行。”

据林灯这几日的调查了解,这年头除了做军装的工厂之外,鲜少有批量生产民用服装的工厂。这主要是因为有钱人都喜欢去裁缝店量身定做衣服,没钱的人都买了布回家自己做,好省下人工费。

同理,现在也没有什么服装店,只有布庄和裁缝铺。

林灼听了林灯的话,赞同地点点头:“那咱们就得雇几个手巧的裁缝,不仅要会量尺寸、改衣服,还得会做好看的、别家做不了的衣服才行。不过姐姐,那样的话,咱们就得购置几台缝纫机了吧……这笔钱,娘肯出吗?”

林灯道:“不止是买缝纫机,还有重新请人、装修店面,这些都是要花钱的。赚钱没有那么容易,想要收获,必然要先付出才行。”

这个道理,林灼能听明白,只是……

“依娘的性子,难免要心疼上一番,怕咱们动用了哥哥的‘老婆本’呢。”

“哥哥暂时应该没有娶亲的打算吧。”林灯曾听方氏抱怨过几句,说她哥都十九了还不肯定亲,这件事让方氏一想起来就发愁。

然而林灯的哥哥林修诚远在日本,方氏的手够不到那么长,怎么念叨都没用。天高皇帝远,方氏暂时对儿子做不了什么,只能等林修诚回国再说了。

见林灼还是有些发愁的样子,林灯安慰她说:“放心,我会想办法说服娘的。”

作者有话要说:本章掉落10个红包~

说服方氏

第二十六章 说服方氏

第二日傍晚, 林灯便和林灼一起回了林家。

林灼按照林灯的意思, 去林老爷子那边卖乖去了。林灯则拉着方氏回了房里说正事。

可这回林灯还没开口呢,方氏见了她就直皱眉:“婉儿,你回娘家的次数太频繁了, 这样不好,你婆婆会不高兴的。”

方氏和朱氏都是当地人, 两人很小的时候就认识了, 不过她们相处得一直都不算好,只能说是面子上勉强过得去而已。

其实很好理解,这两人的脾气简直就是两个极端。和方氏相比, 朱氏的性格向来较为强势。方氏会有此担心, 林灯并不感到奇怪。

不过朱氏这两天还真是没怎么过来找她的岔。听说她是在给姚启安的妹妹姚启云相看婆家,估摸着最近一段时间朱氏都倒不出功夫来折腾林灯了。

“娘, 您放心,我有分寸。”林灯说着,极快地转移了话题, 说起了布庄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