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柔确实是轻装简从了,如果她拿出全套的仪杖,君臣有别,吴宪和刘氏都应该迎接的,她应该先见吴老太爷,再见吴宪和刘氏,最后才是姐妹们,吴柔显然没有惊动那么多人。

“就算是出嫁,也要把心留下一半,娘家才是家。”吴怡说道,吴柔有心吗?也许有,但是吴怡没看见。

“不管怎么说,大家都体体面面的,我是吴家的姑娘改不了,我心向着吴家也改不了。”吴柔说道。

吴怡自是听懂了她的意思,吴家怎么样也不可能否认吴柔是吴家的女儿,这样对四皇子就足够了。

“肖王妃最近身子如何?”吴怡轻声问道。

“王妃倒是康健,只是世子又病了,小小的年纪高热不止,三天三夜才退了烧,看得人心焦。”吴柔说道。

是心焦世子不死吧——四皇子府里孩子少,除了世子之外就只有两个出身一般的侍妾有儿子,另一位侧妃肖氏至今未孕,肖王妃也是生完世子就未开怀,吴柔若是有了孕,世子一死,吴柔的孩子就是第一继承人。

两个人之间又陷入了沉默,吴怡深吸了一口气,“听说孙姨娘身子不错。”

“是不错,只是不肯回京,说是舍不下二哥。”吴柔派人去接过孙姨娘,孙姨娘却不给自己这个最有出息的女儿面子。

“老人家嘛,慢慢劝着就好了。”

“你这个肚子,几个月了?”

“五月里有的,四个月了。”吴怡笑道。

“我看你脸色倒是不错。”吴柔说道。

两个人又沉默了——

前厅的喜乐已经停下来了,新人已经行完了礼,正是请宾客入席的时候,吴柔用帕子擦了擦嘴,“王妃忙着照看世子,王府里事多,我先回去了。”

“送侧妃娘娘。”吴怡站了起来,向吴柔福了福身。

见一直压在自己头上的吴怡向自己曲膝,吴柔却没有想像中的痛快,只有淡淡的伤感,“如今风紧,尤其是福建那边浪高水深,听说圣上对大哥有重任,请转告大哥要多多保重,吴家是圣上的臣子,有了吴家才有了一切。”

吴柔的这个提示,像是一道雷一样的霹到吴怡的头顶。

沉思齐让腰疼的吴怡靠在自己的肩头,拿着新出的地图册子给吴怡讲解着福建的问题,当年欧阳家本是海匪出身,太祖打到沿海却无什么水战出色的将领,只能望洋兴叹,这个时候欧阳氏来投奔太祖,这才组了水军,横扫了东南沿海,又在十年之后平定了台湾,太祖后来封了欧阳家为镇海侯,永守福建。

谁知道随着朝廷开海禁,海上贸易一年比一年频繁,欧阳家一手拿着水军,一手掐着海关不放手,每年随进贡朝廷银两,却只是收益的小头,圣上几次敲打他家,欧阳家就是不肯放手,如今朝廷要打仗,急需银两,上上下下将目光集中到了富有四海的欧阳家。

欧阳家也知道这样的情形,却只是派三爷送了一百两银子进京,完全没办法满足朝廷的需要,圣上下定了决定要收回海关跟水军的兵权,欧阳家在福建经营百年,却也不是那么轻易的能触动的。

吴怡不是普通的闺阁女子,沉思齐只是略一说,吴怡就明白了,像是大齐朝这种情形,外臣拿着海关的税收,放在哪个国家都要出事,欧阳家现在是朝廷的眼中钉,“那这事又怎么会和我大哥有关?”吴承祖离了翰林院之后就进了户部,怎么样也和海关扯不上关系。

“我之前影影绰绰听说大哥要进御史台,吴侧妃又说大哥跟欧阳家的事有关连,圣上十有**准备派他去福建走一趟。”沉思齐说道,他是世家子弟,又长袖善舞,自有他自己的消息来源,吴怡回到沈家第一件事就是找沉思齐让他出去打听,沉思齐也不辱使命,两天后就带回来了准确的消息。

吴承祖是欧阳家的姑爷,吴家是圣上的宠臣,吴家一大家子都在京城,吴承祖的忠君立场也是极可信的,他这个谈判代表也好,前锋官也好最合适不过了,看来圣上还是想跟欧阳家来软的,可若是欧阳家不吃这一套呢?甚至是根本不卖吴承祖这个女婿的面子呢?以往朝廷也不是没往福建派过人,结果不是被欧阳家用金元拉拢了过去,就是死得不明不白,吴承祖若是真的被派去了,顶着欧阳家姑爷的名头也最多是穿了鞋爬刀山火海,强不到哪里去。

圣上啊圣上,你怎么就偏偏看重了吴家,要一步一步的把吴家往血里火里推呢?

“是谁举荐的我大哥?”

“曹淳和荣海。”曹淳是冯家的人,荣海是皇长子的人,这两派人马在对付欧阳家利用吴家的事情上,倒是挺一致的——

半个月后,朝廷下了明旨,封吴承祖为六品海关巡御史,派驻福建,吴承祖辞别了父母妻儿,只身上任,只留下一大家子心情复杂的家人。

如果以外人的眼光来看,欧阳家长房的姑爷,二房的外甥,又是吏部天官吴家的长子,前首辅刘大人的外孙,去做这个官简直是在合适不过了,几大家族的光环一层一层的套在吴承祖的身上,像是天然的铠甲和粘合剂,但在巨大无比的利益面前,这层铠甲跟粘合剂有多坚硬,就有多脆弱。

吴怡为了这些事日夜的忧心,一个家族的长子对整个家族的利益来讲至关重要,她就算是心再大,也难已淡定,又因为肚腹沉重,不由得辗转反侧,无论如何也不得安枕。

就在她迷迷糊糊半梦半醒之间,只觉得一双手落在了她的腰间,力道却比平时夏荷替她按摩时不知道重多少倍,“夏荷,轻点。”

“原来二奶奶梦里叫的是夏荷。”一个温热的气息吐在她的耳边,让她的耳朵痒痒的,吴怡不由得扯出了一个笑花,又很快敛了起来,“你怎么在这儿?”她睁开了眼,对上沉思齐黑白分明的眸子。

“嘘,我偷偷溜来的,天亮之前就走。”沉思齐用食指堵住吴怡的嘴唇,“还是二奶奶这里的床舒服,书房的床板硬得很。”

这人看不上秀菊,满府里还有无数的娇花任他踩,基本上只要他不把手伸到大房那边就没事,他怎么就都看不上呢,“二爷若是不喜欢秀——”

“嘘!”沉思齐再次堵了她的嘴,“再提这事要打嘴了,连大哥都问我是不是因为你暗地里太悍妒我才不找丫头们,又问我是不是在外面玩染上了病——”

“你染上——”沉思齐跟那帮朋友,把京城好玩的地方都玩遍了,喝喝花酒之类的也不是没有——

“我是那样的人嘛,那地方的女人都脏得很。”沉思齐皱皱眉,“就是没兴致。”可是在妻子的床上,闻着妻子身上熟悉的味道,他怎么就有兴致了呢,沉思齐叹了口气,仰面朝天地看着床顶,心里面默念着道德经之类的。

“你什么时候有兴致赶紧找一个吧,太太嘴上不说,看我的眼神都不对了。”吴怡也想叹气,她的好名声啊,沉思齐你别扭什么啊,快找快找——吴怡一边心里面这么想着,一边为身边的男人暂时对别的女人没兴趣而暗暗窃喜。

“我现在有呢?”沉思齐搂紧了吴怡的腰,某个不能忽视的部位让吴怡皱了皱眉。

“你想在我床上召谁啊?”3P?虽然她Av看过不少,现实里却不能接受。

沉思齐满腹的绮思让吴怡天马行空的想法浇得透心凉,吴怡看起来端庄得很,怎么奔放起来这么可怕呢。

“我是说二爷尽可以回书房召秀菊伺侯。”形象,淑女形象,这人一犯困在家上雌激素过剩就容易影响智商。

“二奶奶,你伺候伺候我吧。”沉思齐盯着吴怡泛红的脸颊,总是一副淡定状的吴怡,尴尬脸红起来说不出的可爱,拿着她的手就往自己热得不行的地方送。。

一次手活?咳,她是保守的官家少奶奶,她啥也不懂,“二爷,您说的什么话啊?”按理来说,关于**的享受跟“夫妻”是无关的,贵族妇女觉得那是为了传宗接代的义务,任何快感都是不合宜的,男人们也尽可以在别的“低贱”些的女人那里寻求享受。

虽说实际上的情形不是这样,但是上层夫妻一样是冷淡的多,和谐的少,就算是年轻时很和谐,到了一定的年龄了,也就冷得跟北冰洋似的了。

咳,思想又扯远了,吴怡赶紧把自己奔放的思维拉回来,“二爷,这不合规矩。”

“就当是为了奖励我打探消息有功?”

说得好像是你没跟沈侯爷、沈见贤通报情况一样,吴怡白了他一眼,就在两夫妻缠夹不清的时候,门外传来一阵轻咳。

“二爷在吗?”

沉思齐觉得今夜自己的寻芳行动简直是彻底的被各种各样的人打败,直得坐了起来,“我在。”

“二奶奶醒着呢吗?”

吴怡觉得自己不吱声简直是明示他们两口子在屋里没干好事一样,合法的夫妻在这个社会搞得跟偷情关系似的,“我在,什么事,夏荷?”

“世子院那边好像出事了。”

两人互视了一眼,吴怡看了眼坐钟,已经是夜半子时了,“出什么事了?”

她穿上了衣裳,掀开了帘子,看见夏荷站在屋外,沉思齐也赶紧的整了衣裳出来。

夏荷看着他们俩个人,竟然尴尬得很,“奴婢听小丫头说巡夜的婆子讲世子院里灯火通明的,吵杂得很,就来找二奶奶——”谁知道走到屋外就听见小两口子在里面说悄悄话呢,听沉思齐跟吴怡缠夹不清,夏荷只好出声解了吴怡的围。

“已经晚了,二爷该说的话也说完了,还是早点回去休息吧。”吴怡说道。

沉思齐也没了兴致,搂了搂吴怡,转身走了。

“民间的夫妻,从媳妇怀了孕到生产一直同房的也不是没有。”夏荷说道。

“这府里舌头底下压死人啊。”吴怡叹道,“世子院到底什么情形?”

“听说是开了院门请了大夫——”京城世家的规距,一更天各院落锁,非大事不得开门,世子院里半夜请大夫,联系到冯氏有孕,吴怡不由得心揪了一下。

“我们现在也只能装不知道了,明天早晨再说吧。”一个宅门住着,有什么事不能不知道,可也不能多管。

●● 123、多事之年一

第二天早晨吴怡看见冯氏,冯氏脸色却好得很,肖氏也是面色如常,两个媳妇都怀孕,肖氏心情自始至终都高得不行,问了冯氏的情形又问了吴怡的,听两人都说怀相很好,更是喜得合不拢嘴,两人离了肖氏的院子,冯氏难掩喜色的把事情跟吴怡说了。

“我从来就没觉得这么痛快过,真的是一夜不睡也高兴。”冯氏说道,“那兰心自从若珍来了之后就不似从前得宠,就使尽了手段去争宠,若珍看着憨厚,可也不是个好惹的,我也不管她们,就是一心养我的胎,昨晚上大爷在书房教若珍读书,那兰心拿了本书也跟着往跟前凑,那若珍真的是个厉害的,一口一个姐姐的叫着,兰心也装着软和样,两人好的跟亲姐俩似的,兰心端了杯茶给大爷,若珍伸手就去接,兰心一不小心把滚汤的茶撒到了若珍的手上,那若珍是真本事,我亲眼看见那水泡有黄豆那么大,她是一点都没躲,就拿自己的肉去接那热茶。”

兰心自以为聪明,若珍却是在宫里混出来的,心计手段也不少,两人斗成这样并不让人意外,“那是谁喊的大夫?”

“大爷呗,见宝贝若珍烫伤了,自然就喊大夫了,兰心又在那里装哭,大爷看着烦,当场就给了兰心一个窝心脚,兰心吃了大亏,要死要活的,还是我出来打了圆场,哄着兰心回自己屋,又拿了烫伤药给若珍,藉口着觉得肚子疼让开了二门请了大夫进来,现在大爷赞我贤惠呢。”冯氏嘴角挂着一丝冷笑,“让她们继续斗吧,她们越斗,我越贤惠。”

吴怡听着冯氏讲昨晚的事,不由得暗暗的心惊,兰心也是很受过几年宠的,有了新人竟然是弃之如敝履,真的是喜欢的时候千般好,不喜欢的时候怎么样都是错,再联想起沉思齐,吴怡总算明白了为什么刘氏说要让她们姐妹嫁个好人——

好人也许会优柔寡断跟之前的丫头断不干净,可是好人至少不会喜新厌旧,好的时候宠上天,不想要的时候踩下地都嫌你咯了他的脚,也许沈见贤在封建的思想里是对的,他始终敬着妻子,给妻子起码的体面,虽然人人知道冯氏不得宠,可是妻就是妻,而那些丫头们,就远没那么幸运了。

出了这事,有吴怡这样想法的也只是吴怡罢了,在沈府的人看来,大爷怎么对丫头都是正确的,丫头是消费品,用完了自然有新的补上。

而吴怡能说什么,她本来就盼着兰心倒霉,如今心里虽有感慨,也就是闲时看戏罢了,她要顾好自己,顾好自己的相公,顾好自己的院子,烦心自己的娘家,表面再闲适,也难以找回出嫁前的轻松了。

她不知道的是,这一切只是刚刚开始。

这一年的新年,是吴怡嫁到沈侯府的第一个新年,肖氏带着两个儿媳亲自下厨做了祭祖用的菜,男人们亲自把菜供奉到祠堂祖先灵前,这个过程是不准女子参与的。

夜半子时,堂屋的时钟敲了十二响,沈老太爷亲自开了祠堂众人磕了头,沈老太爷大声地向先祖说着这一年沈侯府的成就,文章写得极华丽工整,内容也就是两个儿子都事业有成,二儿子沉思齐娶了妻,两个儿媳都有了孕,沈家人丁兴旺,大齐朝天下太平罢了。

祭祖之后是团年饭,长子嫡孙沈见贤和长媳冯氏,分立在沈老太爷、沈侯爷、肖氏身后,亲自替长辈们布菜,沉思齐和吴怡还有二房的儿子们,都只是站在一旁传菜的,所有的菜品都是下仆递到门口,按照长幼由这些沈家的年轻一辈传递,一共二十八道的菜品,最小的盘子也有脸盆大,端得吴怡手腕子直发酸,却不敢露出丝毫的疲色,这一段仪式过后,沈老太爷说了一句:“都坐下吃吧,过年要团团圆圆的才好。”

沈家的子女们这才入了席,冯氏和吴怡却没有动,依旧是站着,肖氏看了一眼她俩个的大肚子,“今年不比往年,你们两个也都坐吧。 ”

冯氏和吴怡这才算是有了坐位。

吴怡坐下来,才知道自己有多累,腰酸得已经不像是自己的了,不用低头看也知道脚肯定是肿了,八个月的大肚子孕妇依旧要立着这些规矩,没办法,所谓的大家,大家的规矩一定要守。

吴怡随手指了几样菜,红裳一一替她夹了,吴怡小口地吃了几口,团年饭的菜品名字都好听,说起来就是大鱼大肉海鲜野味,报上菜名挺唬人,吃起来却没有平时各屋院子里小厨房做的顺口,也就是吃一个喜兴团圆劲儿,吴怡本来就已经偷偷垫了不少的点心,因而吃起来并不香。

她一抬头,对上沉思齐有些忧心的目光,微微的笑了笑,几不可见的点了点头,示意自己还不错。

说起来冯氏二十三岁,正是女子生育的好时段,在古人眼里却是开怀晚的,吴怡穿过来的身子过了年才十六,未成年的少女怀孕,要辛苦的多,就算是有无数的补品无限量的供着,吴怡此时却不敢多吃,怕孩子太大不好生,十六岁的女孩,骨盆尚未发育完全,在这个缺医少药的古代,真的难产死了,可真的没处说理去。

肖氏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自然看见了他们小夫妻的小动作,又看了眼吴怡突出的大肚子,不由得笑了,“等会儿吃了饭不用跟着守夜,你们两个都是双身子,都回去早点睡,都是一家人,不用讲究这些。”

二婶孔氏也笑了,她来年也要娶媳妇做婆婆了,“可不是,都是一家人,那些规矩讲究都是给外人看的,你们两个遇上大嫂这样的婆婆,真的是几辈子修来的福气。”

冯氏和吴怡赶紧站起来了,挺着肚子也保持着标准姿势福了一福身,“谢太太。”

“快都坐下吧,都是守礼的孩子,真不愧是大家出来的。”肖氏说道。

孔氏听着却有些不是滋味,她的长子订亲的妻子虽说是翰林清贵之女,却是在那翰林三十二岁中了进士,才从乡下进京的,说是新贵,外祖家却是屠户出身,想也知道规矩教养不会太好,心里面暗暗埋怨自家二老爷在儿子的婚事上行事轻率。

吴怡回到自己的院子以后,头沾了枕头就睡着了,天未亮就因为有了尿意醒了,守夜的夏荷传了官房进来,吴怡出了恭之后,洗了洗手,已经没有什么睡意了,夏荷低声跟吴怡说道:“二爷在外间屋发呆呢,又不让叫二奶奶。”

这几天沉思齐的情绪就不好,吴怡几次探问得到的都是明显粉饰太平的答案,这次吴怡打定了主意一定要问出来。

她披了件披风到外间屋,见沉思齐正拿着本书守着火盆发着呆,“二爷可是从正院来?”

“啊?呃?”沉思齐抬起头,看见大着肚子的吴怡,穿了件蜜合色的松江布棉袍,外面披了件大红出毛的鹤氅,“你怎么出来了?这屋里没有地龙只有火盆,冷得很。”

“二爷知道冷,怎么在这里发呆呢?”

“有几道题想不明白。”沉思齐笑道。

“跟大哥吵架了?”吴怡早就看出来,沈见贤和沉思齐兄弟两个有事,互相之间连话都比平时少。

“若是吵架就好了。”沉思齐叹道,“这世上的事啊,怎么都不按照公理道义行事呢。”

原来是理想主义者外加精神洁癖的沉思齐,遇上了现实这把无情刀,“我母亲有句话,水至清则无鱼。”

“这事我也晓得。”沉思齐说道,无论是沈家还是吴家,单指望朝庭的奉禄都不可能过上现在的日子,尤其是吴怡,穿的用的,就没有凡品,吴家不是勋贵乃是几代的文官之家,要说家业是用奉禄攒出来的,说给谁说谁都不信,“但是在有些事情上,总要守着原则吧。”

“到底是什么事?”沈见贤负责的是军需,这个差事确实有猫腻,而且是公认的潜规则,各个掌权的官员,提成回扣加起来能比东西本身还要贵两倍,沉思齐也不是不知道,能让他这么长吁短叹的,想必不是一般的事。

“算了,不说了,到什么时候都是肉烂在锅里,大哥做这事也是被逼无奈,官大一级压死人,连我父亲都不说话,我操的什么心。”沉思齐摇了摇头,“脚还肿吗?我替你揉揉。”

吴怡也意识到了事情的不对,可是连沉思齐这个男人都没办法,她现在是不能出闺阁的女子,能有什么法子去解决连沈侯爷都知道的事,“唉,这家里家外的,我怎么觉得事这么多呢,当初做姑娘的时候,吃凉不管酸的,也就是帮我母亲管管家是大事。”

“承祖大哥还没信儿?”

“只是头一个月来了信,说是给长辈请安,只说那边一切都好,却不肯接大嫂过去。”欧阳氏一直希望能跟吴承祖一起去福建,那毕竟是她的娘家,而且有她在,有些事情也比较好办,对吴承祖和欧阳家都是一重的保障,但是吴承祖似乎是打定了主意,不让她参与这件事。

“今年欧阳家往京里送的年礼,比往年又加重了两成,还进贡了五十门红衣大炮,听说是威力极大的——”欧阳家看来也是感觉到了压力,又是上下送礼表忠心又是进贡大炮显示自己深不见底的实力的。

“他们家啊,这上百年的也搂足了,怎么就不知道该放手时且放手呢。”

“那么大的一块肥肉,谁舍得放手。”沉思齐说道,“据说当年太祖就曾经说过,欧阳家要留给后来人,却没想到让他们一直经营了百年。”

“嗯。”太祖当年也是被逼无奈吧,就算是穿越成就事业的人,一样有各种各样的无奈。

“来年啊,注定不是个太平年。”沉思齐说道,此时天光已经大亮,大年初一第一拨讨赏的人已经到了。

刘氏牵着小女儿吴玫的手站在紫禁城的石板路上,红色的宫墙一重一重得将外面的天空都挡得严严实实的,吴玫刚开始还能听母亲的话,不四处乱看,过了一会儿见母亲表情放松,不似是有什么大事,就开始左看右看了,把这座神秘的城池看了个遍,可看了一会儿,也无聊了,紫禁城里的人,看着都像是一个人,穿着一样的衣裳,有着一样的表情,这景,走来走去的就是一道道的红墙琉璃瓦,天,抬起头来看也就是一小块,还不如在家踢键子来得有趣呢。

如今又要在一道宫门外站着等传召,无聊得吴玫低头玩着手指头。

“传一品诰命夫人吴门刘氏携女晋见。”一声清亮中夹杂着难辩男女的尖声传召,刘氏牵了吴玫的手,走进了皇后所居的坤宁宫。

携女前来的不止是刘氏,还有冯皇后的弟妹文氏,文氏夫君的品级不高,却因为是皇后的近亲,坐得离皇后最近,站在她身边的正是冯老太君最宠爱的嫡幼女冯思宁。

冯思宁此时身量未足,却头梳凌霄髻,身穿着大礼服,看起来像个小版的盛装人偶娃娃,吴玫本来就比她小,刘氏除了给她穿了得体的大礼服之外,也没把她往大人打扮,梳了双环髻,两边各缠了珊瑚串,看起来还是一团的孩子气。

冯思宁看来是经常往来宫中,丝毫没有拘谨之色,反倒带着几分与有荣焉的炫耀,吴玫虽是第一次进宫,一样是举止大方有度的样子,丝毫不见怯场。

“臣妇吴门刘氏给皇后娘娘请安,祝皇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刘氏携着吴玫,行了三跪九叩之礼。

“吴夫人请起。”冯皇后笑道,因为是在春节期间,冯皇后也是全套的盛装打扮,“昨日你随着命妇前来朝贺,我们倒没有机会多叙一叙,今个儿咱们好好的聊聊。”冯皇后随即指了个坐位,让刘氏坐下,刘氏一看那坐位,是冯皇后的左手边,跟文氏对坐,刘氏心里已经有了几分的盘算,当即谢了坐。

她坐下没多久,又有几个亲贵携女前来,年龄都跟吴玫仿佛,大家平日都是经常在各种社交场合见过的,见都是携女来的,心里也都有了谱。

冯皇后慈和的问了各家的老人身体如何,儿女可还孝顺,在场的足有十几家,难得冯皇后竟记得丝毫不差,连各家老人年龄、最近得过什么病都一清二楚。

最后冯皇后又把话题转到了女孩们身上,“本宫这一辈子啊,就是喜欢女儿,可惜了只得太子一个儿子,公主们都是养在生母身边的,本宫也不好夺爱,如今见了你们的女儿,真的是羡慕的不行。”

“娘娘若是喜欢女儿,为何不挑选几个臣女养在身边呢?”文氏说道,这是正戏来了,在场的众位贵妇都是久经历练的,一听就知道是她们两个已经套好话了,就等着说这句呢。

“臣妾等的女儿虽都是娇生惯养,未见过什么大场面,娘娘若是喜欢,时常传召陪娘娘说说话倒是可以的。”刘氏说道,开玩笑,谁的女儿谁心疼,在家里都是一步出八步迈,众星捧月一样养大的嫡女,送进宫却要小心翼翼的伺侯着皇后,这份荣宠,她可不敢受。

在场的贵妇,有人跟她想的一样,有人想的却是养在皇后身边,在未来的太子妃竞争中的天然优势,可是看了一眼冯思宁,也都打消了念头,谁都知道,冯思宁是太子妃的第一人选,谁也不愿意让自己嫡出的女儿去给别人当踏脚石。

“臣妾的女儿看着身子好,却是内里虚,全靠着家里一天三顿的补品养着,养在宫中岂不是给娘娘添麻烦?”镇远侯夫人说道。

“本宫也不忍心夺人所爱,寂寞无聊时时常召各府的姑娘,进宫来说说话也就罢了。”冯皇后本来也没想过养亲贵之女这事会顺利,本朝外戚禁止干政,太子妃之位看起来显贵,对于像是吴家、镇远侯这样的家庭来讲,却是要放弃已经掌握的政权或者是军权,更何况如今…冯皇后暗地里皱了皱眉,各家的心思都难猜得很,更不用说来自冯家这边的压力,是希望冯思宁为太子妃,让冯家的尊荣流传下去。

吴怡是从刘氏口中知道这件事的,她想到的却是高僧曾言道吴玫将来贵不可言——“圣上会让冯家再出一位太子妃吗?”

“不管怎么样,我都不希望玫丫头进宫,做太子妃也好,做皇后也好,都是战战兢兢如覆薄冰。”刘氏说道。

“太子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

关于太子众人得到的都是模糊的印象,圣上将太子藏得严严实实的,只有数位大儒教授太子学业,公开说都说太子天纵英才之类的,背后说的却是太子资质平平,可是这管理国家不是做学问考试,学业不好,并不代表太子不会管理国家。

“听你姨母说,是个守礼的老实孩子,人也宽厚。”刘氏说道。

“做太子的,只要不犯错就好,守礼、老实,宽厚未必是缺点。”吴怡说道。

刘氏笑了,“你啊,成了亲以后倒是比过去有见识主意了,万事少操心,平安生下孩子最是要紧。”

“我再操心也不过是隔靴骚痒,太太您才是真操心。”长女守了寡,长子去了福建,吴家现在前途暖昧不明,刘氏的心怕是要操碎了。

“这儿女小的时候盼着儿女长大,你父亲在扬州的时候盼着回京,如今想来,倒是在扬州、山东外放时,最是自在。”刘氏说道。

----

作者有话要说:

上一章的一百两是一百万两,我落了个万字,又没检查出来——

●● 124、生荣死哀

次子媳妇生产,又是孙辈里的头一个,肖氏碍于同样有了身孕的长子媳妇不好表现得过于热络,私下里却是早早的就找好了产婆、大夫、奶妈,又特意把十个奶妈子的人选都送到了吴怡的院子,让吴怡自己挑选着。

这十个奶妈子都是生过两胎,年龄不超过二十五岁的年轻妇人,要父母子女双全,人还要整齐伶俐,要刚生完孩子出满月,孩子最大不能超过三个月的,没有从外面找,都是沈家的世仆或者是佃户,身家清白勤俭可靠第一要紧。

吴怡被红裳和清歌搀着,看了一圈,指了几个过胖的和过瘦的出去,又仔细的看了这些奶妈子的手指缝耳朵后面,稍有不干净的立刻挑出去,又让她们各报了姓名,有口音、口吃的,立刻挑出去,最后剩了四个奶妈子的人选,都是二十出头的年龄,人都伶俐整齐的样子,眼睛也是清清亮亮的。

吴怡略点了头,坐到了铺了厚厚的褥子的椅子上,示意夏荷再问问这些人的身家。

“家住在哪儿啊?”夏荷问道。

“奴婢家住侯府后街,夫家姓周。”那个戴着一朵红绒花,手腕子上戴着一只大银镯子的少妇说道。

夏荷知道,周家在沈府是累世的仆从,当即略点了头,“不知道跟周家姐姐是什么样的亲戚?”

“是奴婢的五婶。”这下子就清楚了,是周家的媳妇。

“之前是做什么的啊?”

“奴婢年轻的时候在大爷房里伺侯过。”

这就不行了,可靠归可靠这个媳妇子牵扯的人过多了,夏荷跟吴怡心里都有了主意,又因为她牵扯的人多,不好直接驳了,夏荷又接着问她的针线,“你的针线活怎么样?”

“这是奴婢的活计。”那妇人拿了一个做好的虎头帽出来,夏荷仔细看了看,又交给吴怡去看,吴怡见针角细密,造型别致,确实是个手巧的。

“你家里的孩子多大了?”吴怡亲自问道。

“回二奶奶的话,奴婢家的儿子两个月了,女儿也满了两岁了。”

“做了奶娘一年到头的不能回家看孩子,你可舍得?”

那少妇果然有些迟疑,在府里伺候过,又嫁进了世仆的周家,少妇在家时过得应该不差,出来做奶娘估计是为了X爷奶娘的天大体面,可这跟自己的孩子比,就差一些了。

“我看你针线不错,不如留下来伺候针线吧,每日卯时来,二门落栓之前就走,不在内院过夜。”吴怡说道。

“谢二奶奶。”那妇人自是求之不得,当即跪倒给吴怡磕了个头。

吴怡又问了其余三个,都是可靠的人选,当即让她们回去听信儿,一个孩子只需要两个奶妈子,可是这世上的事总有意外,只留两个不保险,留三个正好。

挑完奶妈子,吴怡觉得自己从椅子里面站起来都费劲,略一抬手,红裳过来扶了她一把,这才站起来,“这女人啊,生下来就要受这一遭的罪。”

夏荷笑了,“二奶奶这样若是受罪的,那些大着肚子下田的农妇,受得又是什么?”

“就你嘴快。”吴怡笑道,“再扶着在院子里逛一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