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喜一张俏脸羞得通红,只用双手捂着脸就往里头跑了。

暖姐儿刚刚睡醒,还有些懵,她使劲揉了揉眼睛,然后牵着弟弟小手慢吞吞走过来,仰头问道:“娘,长姐怎么跑了?”又回头往朱福刚刚跑走的地方瞧了瞧,小声嘀咕,“二姐姐也跑了。”

第29章

卫三娘心里有些暗怪这个乔家媳妇不会说话,她什么都不问清楚,而且还当着喜姐儿的面呢,就乱说话。喜姐儿已经十六岁了,是个大姑娘,已经到了说婆家的年纪,平日里就算她跟沈家嫂子说这事儿,也是私下说的,不敢叫女儿听见,就怕她会多想。

这人倒是好,直接当着姑娘家面说,卫三娘望了乔婶子一眼,脸上笑容少了些许,只摇摇头道:“他是我们隔壁家的孩子,是禄哥儿发小,今儿跟着过来,也是跟着禄哥儿来鸡头山打猎的。”说完就弯腰将寿哥儿抱了起来,亲了亲他小脸,见儿子还有些呆愣愣的,笑着问,“寿哥儿是不是还没有睡醒啊?已经到奶奶家了,咱们进屋去瞧奶奶好不好?”

寿哥儿眼睛特别黑亮,水汪汪的,他伸手揉了揉眼睛,然后轻轻点头。

乔家婶子目光又落在寿哥儿身上,见这娃娃长得实在漂亮,忍不住夸赞道:“嫂子,这是寿哥儿啊?长得多漂亮啊,如果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是姑娘呢。”

卫三娘笑说:“这孩子身子弱,病病娇娇的,平日里都吹不得风,我很少让他跟着出门。他婶子,我先抱着孩子去瞧我婆婆,你也进来说说话吧?”

人家一大家子热热闹闹地在一起说话,自己跑去算什么?再说了,人家是特地一家子从城里来接婆婆进城的,多感人多孝顺啊,自己跑去杵着多难受。况且,她心里也不舒坦啊,人家就要进城过好日子去了,原本比不上自家的朱二一家就要进城过好日子了,他家儿子还要考学,将来说不定就成秀才了……这叫自己心里怎么舒坦!

乔婶子嗓门也没有方才大了,勉强挤出笑说:“就不了,你们婆媳母子祖孙好好说说话吧,我就不去凑这个热闹了。”说完咳了一声,又冲自家小院子里喊,“大牛,你又在玩儿!就不知道呆在屋子里念书吗!”说完话,抄起一边的棍子就冲进自己院子去。

很快,隔壁院子里便跑出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来,少年跑得很快,接着乔婶子也挥着棍子追了出来。

“别跑!”乔婶子挥着粗木棍子,一边跑一边叫唤,“有种你晚上别回家吃饭了!你个不成器的死孩子,成日就知道玩玩玩,就不知道好好念书。你瞧瞧人家,人家贵哥儿一家不但要进城去了,来年还要考学,你倒是也去考啊……别跑!”

左右邻居听说是朱大夫妻来接老母的,有羡慕的,也有不屑的,不冷不淡说了几句话,就都做鸟兽散了。

茅草屋里头,郭氏早抓着朱喜说话了,朱喜已经将这次来的意思告诉了奶奶。

郭氏挣扎着坐了起来,浑浊的眼睛里泛起了泪花儿,她还有些不敢相信地问孙女儿道:“这可是真的?你爹你娘真要接我们进城住去?”又兀自叹息,摇头道,“你爹干活伤了身子,顶梁柱倒下了,如今家里哪里还闲钱养我啊……”

朱喜坐在床边,紧紧握住奶奶郭氏的手道:“奶奶您许还不知道吧?咱们家福姐儿如今在县城里最大的酒楼当厨娘了,东家先预付了她两个月的工钱。昨儿我们跟着娘一起出去找房子,在我家河对面赁了一间,那院子很大,是两层楼哩。”

郭氏道:“什么?还是两层小楼?不行不行,赶紧将房子退了,这样的房子一个月得花多少钱啊,不值得。”她有些激动起来,紧紧攥住朱喜的手说,“你也知道,你二叔没啥本事,平日里就捣鼓些田地,又不若你爹,你爹至少会打铁。他什么手艺都没有,平日里还是靠你婶子养猪养鸡赚些闲钱呢。住那么大的房子,怕是担负不起啊。”

朱喜安抚道:“奶奶,您别多想了,左右我们家这么些人呢,哪里就住不起了?那房子咱们已经付了钱了,昨天也拾掇过一遍,今天接了你们就可以住。钱的事情您就别管了,福姐儿现在一个月能赚五两银子哩,哥哥打铁也能挣钱,还有我跟娘平日里做些绣活也能挣钱的。”

听说孙女一个月能挣五两,郭氏瞪圆了眼睛:“咋的?福姐儿一个月竟能赚这么多钱?”又叨扰,“能赚钱的活计哪个是不辛苦的,她才多大一孩子,咋能吃苦呢!你娘也是的,怎么就让她去呢……”

卫三娘才将走到门口,就听婆婆说了这么一句话,她脚下步子一下就顿住了,只站在门口,迟疑着没有推门。

朱大望了自己婆娘一眼,伸手拍了拍她肩,然后推门,两人一道走了进去。

郭氏闻得动静,转头往门口望去,就见老大夫妻带着小孙子小孙女也来了,她激动得要下床来,被朱喜按住了。

暖姐儿前两日刚刚来过,她倒是不多想念,可是寿哥儿已经好些日子没来了,瞧瞧,如今都长这般大了。

“寿哥儿,哎呦,我的乖孙子,快过来。”郭氏推了推朱喜,挣扎着道,“我能下床,我见到我乖孙子就开心,别拦着我。”

郭氏今儿明显心情很好,掀开被子艰难地下了床来,一把将寿哥儿抱住。

“有没有想奶奶啊?你个小没良心的,这么些日子也不知道来瞧瞧奶奶,奶奶可想我这宝贝孙子了。”郭氏将寿哥儿紧紧抱在怀里,那张布满皱纹的脸上全是笑意,跟孙子亲昵了好一会儿,这才问朱大道,“刚刚听喜姐儿说你们要接我进城,还说福姐儿去当厨子了?这是咋回事?前两天福姐儿回来瞧我的时候,可没跟我说这些,她还不到十四岁,你们竟然叫她出去干活赚钱,你们是怎么做父母的。”

虽然口中骂的是儿子跟媳妇两人,可郭氏责备的却是大儿媳妇。这么些年来,为着她那个不着调的老母,可苦了自己儿子了,若不是儿子护着他媳妇,她哪里肯罢休?早请了族长好好说道说道去了。

朱大老实巴交地站在一边,望了郭氏一眼,有些不满自个儿娘当着媳妇面这样说,便道:“娘,我跟三娘自然都是反对的,可福姐儿那丫头跟转了性似的,也不听我们。如今是说一出是一出,有主见得很,我们也奇怪呢,她哪里来的好厨艺,竟然能在敬宾楼当厨娘。”

郭氏瞪了长子一眼,这才望着长媳,问道:“你娘这些日子有去你们家闹事吗?你接了我们去城里住,她知道了怕是会去你家砸锅砸铁吧?你也知道,我这把年纪了,又身子不好,千万别叫你娘来气我。”

卫三娘有些尴尬起来,但面上还是保持笑容道:“娘您放心吧,不管她怎么说怎么闹,媳妇都一定叫您跟小叔一家住在城里。”

郭氏望了卫三娘一眼,这才算满意地点了点头,倒也不跟儿子媳妇说话,就又逗弄起寿哥儿来。

“让奶奶好生瞧瞧我的乖孙儿,看看咱们家的寿哥儿长高长胖了没。”郭氏让寿哥儿站在一边,她将一只手搭在他戴着帽子的小脑袋上,然后心里估算一下,笑眯眯道,“高了,高了,寿哥儿比上次过来至少高了这么多。”她伸手比划出一段距离,然后又将暖姐儿也拉到跟前,看着这对金童玉女似的孙儿孙女她就开心。

老大媳妇还算有良心,不但接了自己进城,也叫老二一家三口跟着去了。她的贵哥儿念书好,城里各方面条件都好些,往后念书肯定更加方便。

这么一想,老人家忽然觉得身子上什么病痛都没有了,下了床来,就逗着小姐弟两人玩。

暖姐儿小胖身子艰难地蹲下,亲自给奶奶穿鞋,她嘀咕道:“奶奶,我帮你穿鞋,我在家可乖了,不但会自己穿鞋穿衣裳,我还能帮弟弟穿衣裳。”

寿哥儿静静站在一边,眨巴着一双黑漆漆水汪汪的眼睛,弱弱地说:“奶奶,今天是小姐姐帮我穿衣裳的。”

郭氏伸手摸了摸孙子脑袋,目光又落在蹲着身子的暖姐儿身上,她眼眶一下子就湿润起来,抬手轻轻搭在暖姐儿脑袋上,那浑浊的老泪就顺着脸上沟壑流淌下来,她哽咽道:“老大,你妹妹走丢的那年,是不是就跟暖姐儿一般大小?”

朱大微微一愣,忽然就想起自己唯一的亲妹妹来,妹妹走丢的那年其实还没有暖姐儿大,只比寿哥儿大一点。

那年灯节,他们一家五口赶着驴车进城看热闹去,结果妹妹就丢了……起初的时候,他们一家四处托人找妹妹,甚至还去官府报了案,可都没有用,一找两三年,还是一点消息没有,后来就渐渐放弃了。

每每想到这里,他就很自责,若是他当初好好牵着妹妹的手,妹妹就不会走丢了。若是妹妹没丢,如今该也是有三十岁了,嫁人生子,小孩儿说不定都该跟福姐儿一般大小了。

桃花……妹妹叫桃花,不但是因为她出生的时候是三月桃花盛开的季节,还因为,她手腕上有一棵形似桃花的印记。

他比妹妹大有十岁,小的时候妹妹总是喜欢追着他跑,跑得累了,他就会让妹妹骑在自己肩头上,然后扛着她回家。母亲就生了三个孩子,当时爹爹还在,家里也有不少田产,一家五口人,真是幸福得很。

朱大眼眶也湿润了,模模糊糊地看着暖姐儿,似乎也看到了妹妹桃花。

关于小姑桃花的事情,卫三娘时常听丈夫提,因此也知道一些。她见婆母跟丈夫都为此伤心落泪,就将寿哥儿抱了起来,也知道此时多说什么都无用,只能静静站在一边,伸手紧紧握住丈夫的手,给他一点依偎。

朱喜也听奶奶提过,她还有一位小姑姑,小姑姑小的时候走丢了。一家人都在伤心,她不免也伤心起来,心里也更加警惕,往后不能叫暖姐儿跟寿哥儿独自留在家里,出了门也一定要好好牵着他们。

二更:

没一会儿功夫,朱二夫妻便赶了回来,原本还是有些不敢相信的,可瞧见了停在自家门口的两辆马车后,就不得不信了。两人互相望了眼,赶紧将装着野菜的篮子放在一边,然后两人洗了手就进屋去。

余氏性子活络一些,瞧见朱大夫妻就招呼着坐,然后还要去烧水给他们喝。

见老二夫妻回来了,郭氏又想到了触手可及的好日子,暂时忘了伤心事,心情又好了起来,只抱着暖姐儿笑。

朱喜走了过来,挽住余氏胳膊道:“二婶,不必了,我们是来接你们进城的。你们去看看,把能带的东西都带上,收拾完了咱们就走。若是缺什么,咱们城里再添置去,那屋子都收拾干净了,今儿就能住。”

余氏使劲搓着手,激动得都不知道说啥好了,望了朱二一眼道:“前些日子福姐儿说要接我们进城,我们以为怎么着也得等到明年呢,没有想到,这才两日就来了。大哥大嫂,我跟你们说实话吧,你们接我们进城,贵哥儿前途总算是开了头了。他书念得好,私塾里的先生都要他去考学哩。”

卫三娘道:“你们放心吧,给你们赁的小院落里有一间小房间,我跟喜姐儿说了,将来再拾掇拾掇,可以给贵哥儿当书房。”她笑着走了过来,握住余氏手道,“一家能出个读书人,多不容易啊,难得贵哥儿出息,咱们一起供他。”

“还能有书房,娘,您听听,我嫂子说了,还给贵哥儿留了书房呢。”她一双厚实的糙手紧紧抓住卫三娘的,眼睛里都激动得都蹦出了泪花儿来,差点要给朱大夫妻跪下,被卫三娘给扶起来了。

虽然郭氏十分喜爱老大家的几个孙儿孙女,可是毕竟这么些年一直跟老二一家三口住,再加上贵哥儿不但念书好,且还十分孝顺懂事,郭氏心里其实是更偏疼老二家的贵哥儿一些的,此番见着老大媳妇是真心替贵哥儿着想,心里对老大媳妇的抱怨少了很多,也夸了她好几句,跟她说话也有个笑脸了。

余氏激动得真是不晓得说啥好,在屋子里一直转圈儿,她觉得什么东西都能带着,可再瞧瞧自家这些破铜烂铁,又觉得什么都不该带。

卫三娘转眼四处瞧了瞧,也确实觉得没什么好带着走的,便劝余氏道:“弟妹就简单带几件换洗衣裳,锅碗瓢盆的也带上几件,被褥带着,其它的……”她又四下望了望,其它的好像真没什么了。

朱喜笑说:“二婶,就听我娘的吧,既然接了你们进城,肯定是什么都安排好了的。那赁的院子里头,其实一应家具都有,去了铺床被子就能睡,方便得很。”

余氏激动,搓着手说:“好,娘,那咱就听嫂子的。娘您好好歇着,跟我大哥大嫂还有侄子侄女好好说话,我一会儿就收拾好了。”说完大跨步去了堂屋,然后传来乒乒乓乓地响声。

郭氏笑了笑,忽然又想起来什么,伸头往外面喊:“我孙子孙女儿呢?”

余氏闻着声音又跑了进来道:“福姐儿说带着什么东西要去山上猎野猪去,禄哥儿还有贵哥儿也在,哦对了,后面还有个俊俏的公子。”她忽然想了起来,又走进屋子来,笑眯眯地望了朱喜一眼,然后看向卫三娘。

卫三娘冲余氏摇了摇头,说道:“那位公子是隔壁沈家的儿郎,跟咱们禄哥儿打小一起玩大的,这次听说禄哥儿会来杏花村,他也跟着来了。这不,几个孩子一来就去鸡头山了,说是要打野猪。”

郭氏担心自个儿孙儿孙女,埋怨地望着两个儿媳妇,抱怨道:“孩子们不懂事,你们怎么也任由他们胡来?那鸡头山上的野猪哪里就是那么好打的啊?咱们村子里的猎户都不敢上山去,这几个孩子咋能去呢?这万一要是受了伤,可怎么办啊?哎,老大,你快去将孩子们叫回来吧。”

“是,娘。”朱大应了声便出门去了。

才将出了门,就见自家茅草屋外面的泥巴栅栏外面闹哄哄的,自己儿子禄哥儿个头最高,他一眼就瞧见了禄哥儿。

朱大唤了儿子一声,赶紧走了过去,然后就见黄土路上躺着一头被粗麻绳捆了四肢却还在不停挣扎嘶叫的野猪。

这头野猪又肥又壮,一看就知道身上很多膘,毛色是那种深青色的,肉质肯定鲜嫩肥美。隔壁林家是杀猪卖猪肉的,他有时候会去帮他们家忙,自然对猪也有些研究。

“禄哥儿,这猪还是活的呢,你们怎么抓住的?”朱大很是不解,这么彪悍的猪,怎么就能被人抓住呢?

朱禄抓了抓脑袋道:“爹,不是孩儿抓住的,这都是福姐儿功劳。昨天福姐儿让孩儿打了一个工具,孩儿就按照她所说的打制出一件捕兽的夹子来。刚刚福姐儿将一只流了很多血的鸡放在捕兽夹子附近,我们就躲在四周,没一会儿功夫,这头猪就落进夹子里了,它被捕兽夹子钳制住跑不了,我跟玉楼就用麻绳捆了它四肢,然后用粗树枝抬回来了。”

村民们一听说是抓野猪就这么简单,个个都转头议论起来,然后对着一旁带着血的那个所谓的捕兽神器指指点点。

这个时候,朱福站了起来,笑眯眯对四周村民道:“马上要过年了,家里得杀头猪才有年味儿啊,你们说是不是?”

村民甲:“这是自然的喽,不过啊,咱们家里养的猪可都是拿来卖钱的,谁会杀了自家猪自个儿留着过年吃啊。”他望着地上的这头肥野猪,狠狠吞了口口水,他家靠着村长家不远,昨天还闻到村长家烧野猪肉的香味儿呢,他也想吃,就有些讨好地望着朱福道,“福姐儿啊,既然你能捕捉到野猪都是因为这个神器,那可不可以将神器借我用用呢?用完了再还给你啊。”

其实在场所有人都是这样想的,如今听得有人开头,立即纷纷点头应着了。

朱福骄傲地抬着下巴,双手叉腰道:“也不是不行的,不过,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我可以把捕兽夹子借给你们用,但是你们也得答应我一个要求。”

“什么要求啊?”众人纷纷问。

朱福指着堂弟朱贵道:“我家贵哥儿来年要考县学,需要乡亲们帮忙保举,所以你们要是愿意帮忙保举贵哥儿,我就帮助你们一起打野猪。我呆会儿让贵哥儿写个保举信,你们只需要在上面签字画押就行,签了字画了押的,我保证你们都能猎到野猪。”

“哎呦,这算什么忙啊,大家乡里乡亲的,又都知道你家贵哥儿念书好,咋能不帮忙呢?再说了,咱们村要是能出个读书人,那也是给咱们村里人长脸啊,你们说是不是?”

众人附和道:“是啊是啊,贵哥儿,你赶紧去写吧,写完了我们签字画押,完了赶紧趁着天没黑去打野猪。”

朱贵真没想到自个儿堂姐会有这么一招,若是有了村里人的保举,那么自己离能参加县学考试只差一步了。他感激地望了朱福一眼,然后掉头就跑着进屋去了。

郭氏见宝贝孙儿来了,赶紧问道:“外面吵吵嚷嚷的,是怎么了?”

朱贵抓起纸笔就写保举信,一边写一边回答道:“二堂姐用神器捕了头野猪,村里人羡慕得很,个个都想借二堂姐的神器去抓野猪。不过,二堂姐让我回来写一封保举信,说是只有在这信上签字画押了,才能借给他们,所以我回来了。”

“保举信?”郭氏激动,“是保举里来年县考的信吗?”

朱贵三五笔就写好了,然后在纸上弹了弹,方道:“正是。得了这个,我就不怕了。”他此番心情好得很,清俊的脸上全是干净的笑意,“奶奶,我先拿出去,呆会儿再回来跟你们说。”

“好,好,快去,我的儿,你快去吧。”郭氏赶紧朝朱贵挥手,要他赶紧办正事去。

朱贵捧了保举信出来,还带了印泥跟笔墨,有些会写自己名字的,就用笔写名字,不会写的,只能画押。

待得大家都签字画押完毕,朱贵朝朱福点了头后,朱福这才将捕兽神器递给村民们,然后告诉他们怎么用才能捉到野猪。又说,这个捕兽器就送给他们了,要他们在太阳落山前回家,没猎着的,明儿再去不迟。

终于办完了该办的所有事情,朱福满意地拍了拍手,冲着朱贵道:“如今有了村民们的保举,你就别愁了,进了城后好好念书,明年好好考学去。哦,对了,我还有一件事情要与你说,咱们进屋去吧。”

第30章

几人一道进屋后,朱二家的茅草屋显然已经坐不下人了,沈玉楼便就跟朱禄站在外面,只等着里面的人将该收拾的东西一应收拾好了,再由他们俩送到马车上去。

望着那抹娇俏灵活的身影一下子便消失在眼前,沈玉楼微微垂了眸子,顿了好一会儿方才对朱禄道:“阿禄,还记得小的时候,你我是打从七岁开始一起进私塾念书的。”他抬眸望着朱禄,眸光清润,面上笑容若三月春风,“那个时候你不爱念书,偏生你的两个妹妹爱抓着你娘给你买的笔不放,你家又没有闲钱再送喜姐儿跟福姐儿去私塾,便就让你下学回家教她们识字认字。结果你……”他笑了两声,那笑声若山间缓缓流过山石的清流,干净纯澈,“结果你什么都不会。”

朱禄有些不好意思地抓了抓头,笑得又傻又木,听得沈玉楼提到了往昔,他也道:“是啊,那个时候我一门心思只想着如何帮爹娘多赚些钱,想着怎么样才能不叫爹娘辛苦,总觉得他们花钱给我念书实在是浪费,所以经常逃课去帮人家做短工,然后存了钱偷偷放在娘亲的钱罐里。”

沈玉楼笑道:“你自以为做得天衣无缝,可这世间哪有不透风的墙,你犯了错,你爹娘迟早是会知道的。你娘得知你根本没将心思放在念书上之后,我记得,那是第一次她用木棍打你。而你就跪在她跟前,既不喊疼也不哭,只是说你错了,说你想将这个念书的机会让给阿喜。你娘打了你一顿,还是让你继续去念书了,自那之后,你就再也不敢逃学了。”

朱禄道:“我哪里还敢,见着我娘那般伤心,我若是再逃学,便就是那不孝子了。”

沈玉楼笑着摇头:“只是,即便你好好呆在私塾里念书,你心思也不在那里。倒是阿喜,我只是闲暇时候教了她几回,她认的字竟然就比你还多了。后来福姐儿长大了,我又手把手教她,她可是比阿喜还聪敏的,只不过,性子过于懦弱一些,胆子也小,从不敢大声说话。三年未见,如今再次见到她,倒是像变了个人似的。不但为人开朗大方了许多,也很有主意,也不怕她外婆一家人了。”

他又想到昨儿个在敬宾楼发生的事情,心一下子晦暗了下来,虽然人变得强势些是好事儿,可是若不是受了什么极大的委屈,一个原本天性胆小懦弱的人,怎么可能突然间变得如此坚强呢?

“福姐儿,她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你们性情多是没有变,就只有她,变了很多。”沈玉楼兀自揣摩,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就算是受了刺激受了打击,那她也该是恨的,可他在她身上看到的只有积极乐观,根本没有看到一丝恨意。

朱禄道:“前些日子她跟着娘去了一趟外婆家,突然失足落水了,为此还生了一场病,病好了之后,突然间就性情大变了,然后就是你今日所看到的样子。”他低头想了想,也蹙起眉心来,“都怪我,是我没有好好护得住她,如今却叫她一个女孩子变得这样坚强。”

沈玉楼却是笑了起来,那笑容几分苦涩道:“你我都是做哥哥的,我们哥哥都没什么本事,倒是叫自己妹妹出门做工赚钱养家,这说出去,怕是你我这张脸都没处搁。”

他早上还跟玉珠争执过,可是玉珠那丫头长大了,一点不听他的。

朱禄神情却晦暗下来,低声道:“玉楼你是秀才,又在金陵书院念过书,明年的乡试你得中举人肯定是没问题的。而我,不过是一介草民,唯一的本事,便就是跟自己爹学过打铁的手艺,真是一点用处没有。”

他忽然又想到了那女子来,那女子是村长赵仁的女儿,又是在安阳县当过捕快的,自己这般没本事,哪里还敢肖想人家。

沈玉楼伸手在朱禄肩膀上拍了拍道:“你不要妄自菲薄,你虽然不擅长念书,可你也有你的优势。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并非一定要念书才有出息。”他望了朱禄一眼,眸中有精光一闪而逝,他道,“其实我回家那天就想问你了,你是想一辈子就呆在松阳县,还是也想出去成就一番事业?”

朱禄疑惑地望着沈玉楼:“我能成什么事业?莫非是要我将打铁铺子开进省城去?”他忽然笑了起来,“这个倒是可以考虑考虑。我爹如今身子不好,家里的打铁铺子就全靠我了,子承父业,我该是要将其发扬光大才行。”

若是将打铁铺子生意做好了做大了,不也算是一种本事吗?到时候,也就能够配得起她了。

沈玉楼摇头:“你打小就有一股子蛮劲,虽不喜念书,可是打架却在行。你又常年打铁,身强体壮,其实是练武的好料子。还记得我回来那日跟你说的话吗?我说,改日我们切磋切磋武艺,看看这三年间,到底是谁的拳脚功夫更厉害一些。”他望着这个打小一起玩大的发小,顿了一会儿子,方继续说,“你可能不知道,明年不但是三年一次的乡试,也是五年一次武考的时候,你还有将近一年的时间好好练习武艺,到时候,可以随我一道进省城参加考试。”

“武考?”朱禄还真没有关心过这些,他成日在乎的,就是如何能让爹娘不再那么辛苦,如何能让弟弟妹妹们吃饱穿暖,如何能将打铁铺子的生意做好了,什么武考文考的,他根本不知道。

“一看你这样子,就知道是不知道的。怎么样?如今既然知道了,可有这样的抱负?”沈玉楼望着朱禄,目光滞在他脸上,清润的眸子里含着浅浅笑意,见他只是紧紧抿着嘴唇不言语,他便笑道,“也是,你之前从未考虑过这些,一时间要你选择,你也是为难的。不过,你确实可以考虑考虑,男儿志在四方,天有多大,心就该有多大,只有谋得了好的前程,才能让自己关心爱护的人过上好日子啊。”他拍了拍朱禄肩膀道,“回去也可以跟叔婶商量一下,我等你消息。”

两人话才说完,一转头,便见不远处一个穿着深紫色劲装、梳着大粗鞭子的高挑姑娘跑着过来。

朱禄见到那个姑娘,身子一下就僵住了,然后目光一直呆呆定在她身上。似乎那个姑娘身上有魔力一般,他再也移不开,只傻傻地望着,见她一点点靠近,他紧张得手都不知道往哪里放了。

沈玉楼望了朱禄一眼,聪明如他,自然是瞧出了这个发小的心思来。

他笑着上前,问赵铁花道:“这位姑娘,请问你是来找谁的?”

赵铁花上下打量了沈玉楼一会儿,她在安阳县当过捕快,也算是见过不少人的,可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么俊俏的儿郎呢。

“你又是谁?”她望了沈玉楼一会儿,目光又溜到朱禄身上去,见这个傻大个还是呆呆的,“喂”了一声道,“我是来找你妹妹的,你妹妹呢?”

朱禄脸上有些发烫,刚刚还一双眼睛直愣愣盯着赵铁花看呢,此番见人已经走到自己跟前来,忽然就不敢看了,赶紧别过脑袋去,只伸手往屋子里面指:“里面,她们都在里面。”

赵铁花觉得眼前这样大个子男子真是呆得有趣,忍不住笑了一下,然后就一边唤着朱福名字,一边跑屋里去了。

见她走开了,朱禄这才又敢抬起头去追寻她的身影,佳人背影再没寻得到,却是望见了沈玉楼的质疑目光。

朱禄抓了抓头发说:“她是村长赵仁的小女儿,前两天来杏花村看望我奶奶的时候,有见过她一次。”说完他又忍不住往里面看了眼。

沈玉楼微微颔首道:“姑娘家性子挺活泼,你性子木讷,刚好互补。若是能成,倒是挺般配的。”他笑了笑,忽的见朱禄低了头,他垂眸想了想,便问道,“是……怕配不上人家姑娘?”

朱禄没有说话,好一会儿,才微微点了下头。

屋子里头,赵铁花先跟郭氏寒暄了一会儿,然后又抱着朱福手腕,问道:“你说,你是怎么猎到野猪的?这两天我也试着进山去打猎,可是别说野猪了,我连一只野兔子野鸡都没有猎到。”

赵铁花刚正仁义,跟他爹是完全两样的人,自那日在自己家撞见父亲抢朱福兄妹东西后,她就有留心过朱二一家人,不但再不准自己侄儿欺负朱贵,她也特意来探望过郭氏,陪着郭氏聊过天。

因此,郭氏虽然痛恨村长赵仁蛮横无理,痛恨狗蛋儿总是会欺负自家贵哥儿,但是对这个热心的铁花姑娘倒是喜欢得很。

二更:

朱福将如何用捕兽夹子捕猎野猪的事情都一一跟赵铁花说了,赵铁花忽然就对那个神奇的捕兽夹子十分感兴趣,紧紧抓住朱福手臂问东问西。一定要问个明白,若是朱福不说,她自然是不会放她走的。

“铁花,这个捕兽夹子你现在是看不到了的,刚刚我已经将它送给村民们了,现在这个夹子在谁的手里,我也不知道啊。”她眼珠子转了转,忽然想到这器具是哥哥打制的,而哥哥又挺喜欢这个铁花姑娘,若是她将能够捕猎到野猪的功劳都归到哥哥头上,不就是给哥哥制造了机会么……这样一想,朱福笑了起来,拍着赵铁花肩膀道,“不过,你若是喜欢的话,有一个人可以帮你的忙。”

“谁?”赵铁花明显十分感兴趣,一双眼睛睁得圆圆的,见朱福似乎有些卖起关子来,她半是威胁半是讨好地道,“你就告诉我嘛,总之你今儿要是不说,你就走不成了,你家里人还都在等着你哩。”

朱福伸手朝外面指了指道:“咯,就是我大哥啊。我家是开打铁铺子的,我大哥打的一手好铁,我只是大概描述了下捕兽器的形状,他就能用最快的时间帮我将器具打好。所以,你要是也想要一个的话,直接问我大哥去。”

赵铁花二话不说,松了朱福的手就跑了出去,站在朱禄跟前,笑眯眯道:“打一个捕兽器要多少钱?你帮我打一个,我给你钱。”

朱禄原本在跟沈玉楼说话,冷不丁的就见心仪姑娘站在自己面前跟自己说话,他就傻愣愣地呆住了,手都不知道往哪里放,嘴巴一张一合的,却是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一边的沈玉楼见状,轻轻摇了摇头,推了朱禄一下道:“阿禄,人家姑娘跟你说话呢,你倒是说句话啊。”

朱禄脑子一热,就忘了刚刚赵铁花问他什么了,他嘿嘿笑着问:“你刚刚说什么?”

赵铁花撇了撇嘴巴,这才又重复一遍:“你妹妹说那个捕兽器是你打制的,她现在手上的那个送给咱们村子里人了,若是我再想要,既只能找你了。所以我现在站在你跟前,就是想让你帮我再打制一个,最好是比之前的更好一些,多少银子,本姑娘付给你。”

“不……不……不要银子的。”朱禄激动得都不知道说啥好了,他微微扭头往屋里头看了眼,见自己二妹妹正使劲朝自己眨眼睛,朱禄身子板立即听得笔直,回答道,“因为……因为你跟阿福关系好,既然是阿福说的,我便不收钱。”

“不管你收不收我钱,你定要好好给我做,我倒是想瞧瞧看,什么样的神器,竟然这般神奇。”赵铁花两只拳头捏得咯咯响,有些不服气道,“为何我总猎不到野猪,你们一次两次都能猎到。”

朱禄望着赵铁花,嘴巴张张合合好一会儿,这才鼓足勇气小声说:“那鸡头山常有猛兽出没,赵姑娘,若是往后想去山上捕猎,也别一个人去。”他眉毛一抬一抬的,望着赵铁花神色,“总得找个人陪着你去才行。”

赵铁花忽然笑了起来,双手叉腰道:“你别忘了,我可是当过捕快的,身上有拳脚功夫。别说是三五头野猪了,就是三五个壮汉,也不一定能够撂倒我啊,我在安阳县的威名可不是吹出来的。你去安阳县打听打听,那里的老百姓谁不知道衙门里有个叫铁花的女捕快啊。就是那县令太昏聩,逼得我不得不离开,哼,那样的人也不值得我跟着,早些走了也好。天下这么大,我就不信了,还没有我赵铁花的容身之处么。”

朱福走了出来,挽着赵铁花手臂道:“既然你还想当捕快,打算啥时候去县城哩?到时候可以直接来我家拿捕兽器啊。”

赵铁花道:“在家想好好尽几日孝道,好心陪了我爹几日,没有想到,还被他嫌弃。”她深深叹息一声道,“又说我在家这两日米缸里的米忽然少了很多,又嫌弃我成日疯疯傻傻完全还有姑娘该有的样子,又说我不孝顺,当捕快得的月俸竟然给了别人也不给他……总之我也想逃了,省得在家看他脸色。”她顿了顿,眼睛一亮,“要不我这就回家收拾衣物去吧,刚好你们有车有马,我今儿就蹭着你们的车一道进城去。对了阿福,你家要是方便的话,就收留我一晚上呗。”

朱福笑眯眯抬着眉毛望了自己哥哥朱禄一眼,见哥哥明显很激动的样子,朱福说:“这个嘛,我可做不得主的,你得问我哥哥。”见朱禄一张黑俊的脸瞬间就红了,她也不再逗他了,只道,“不过我哥哥向来侠义心肠,最喜欢跟铁花姑娘这样豪气干云的人交朋友了,你别说是想借住一宿,就是日日住在我家,那也是非常欢迎的。”

赵铁花兴奋得很,说干就干,立即就往家里跑去了。

待得赵铁花走后,朱禄才恢复正常神色,但他只要想到今晚铁花姑娘会住在自己家里,他那颗心就跳得很厉害。

朱福见哥哥呆头呆脑的,噗嗤笑出声来:“哥,别想啦,就算她住在咱们家,那也是去河对面跟着奶奶他们住的,咱们家没有空余的房间哩。”朱福话刚说完,刚好屋子里的人都收拾好东西陆续走了出来。

卫三娘听得次女的话,不解道:“谁住在咱们家?”

朱禄今年十九,早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若不是家里近来事情太多,说不定此番他的婚事早已经定下了。少年正值血气方刚的时候,如今又有了心仪姑娘,自然行事会多有不同。卫三娘见长子好生奇怪,抱着收拾好的一应衣物被褥就匆匆大步跑了,不由越发疑惑起来。

朱福用手捂着嘴巴笑了一会儿,见家里一众人都望着自己,她忽而敛住笑意道:“娘,赵姑娘说要进城找份工去,正好搭咱们顺风车,所以我叫她先回去收拾东西去了。赵姑娘说,想在咱们家借住些时日,我同意了。”

见次女这般说,卫三娘心里就明白了。那个赵姑娘,为人豁达又性子刚烈,方才在屋里头的时候,她见婆婆也很是喜欢赵姑娘,不由心里对她又生了好感。只是,也不知道她是何心思,别到头来只是阿禄一厢情愿才好。

卫三娘只觉得心里对不住长子,她作为母亲的,眼瞧着儿子早就到了成亲的年纪,竟然没有存够儿子娶媳妇的钱。也是她太过懦弱了,从小就怕母亲,便是后来嫁了人了,只要母亲眼珠子一瞪喉咙一高,她就会吓得腿软。

母亲蛮不讲理,就连两个姐姐跟一个弟弟也都瞧不起自己,每逢过节过年见了,那都是没有给一个好眼色的。连带着,自己夫君跟子女都受委屈。如今福姐儿生了一场病后就转了性子,怕也是被欺负够了,不得不反抗。

那日母亲来要钱,没要到钱竟然还打了喜姐儿一巴掌,她可是从来没有打过两个姐姐的孩子跟弟弟的孩子的。想到这里,卫三娘心里真是恨透了。从她很小的时候就知道,母亲是这样极为势力蛮横的人,若是当初自己依她之言嫁给柳世安当姨娘,每月孝敬她的银子多了,她怕是待自己就跟两个姐姐一样,可惜不是……

还好不是!!

收拾好的东西都已经放到了马车上,郭氏倒是有些舍不得地望着自己住了这么多年的茅草屋,虽然想进城过好日子,可她也舍不得这里啊。再舍不得又如何?贵哥儿一辈子住在这里是没有前途的,为了贵哥儿,她也一定要走。

朱家众人一应准备好一切后,就坐在茅草屋里等赵铁花,朱福从屋里出来,见哥哥跟沈玉楼一直站在外面,眼见着已经到了上冻的时候了,冷得很,便叫他们进屋呆着去。茅草屋再不御寒,那也是能够遮点风挡点雨的。

“我去外面瞧瞧,哥你放心吧,赵姑娘一定会来的。”朱福笑眯眯朝朱禄眨眼睛。

朱禄不好意思地抓了抓头,然后掉头就进屋去了。

朱福见沈玉楼一直站着没动,眼角余光瞥见他似乎是在看着自己,她忽然觉得如芒在背,也不敢看他,抬着脚就要跑,手腕却被沈玉楼紧紧抓住了。

沈玉楼十分不解,就算小不点转了性子了,可她为何要如此对自己呢?他记得自己走的那年,就数她最舍不得自己了,如今自己回来了,她倒是当自己是陌生人,说实话,要说不生气,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朱福可以从容应对所有人,却唯独不敢在这个沈玉楼跟前耍小聪明,万一说漏了嘴,他要是知道自己并非真正的朱福,而是借尸还魂的话,后果不堪设想。朱福小脑袋瓜子迅速转动起来,急得都快哭了,偏偏这个人就是不肯松手。

“你抓疼我了。”她忽然倒吸一口凉气,又挣扎起来,有些不满地抬头望着他,见他那双清润的眸子里含着隐隐疼惜,手也即可松了些,她忽然有些做贼心虚,“玉楼哥哥,我……我……我如今变成这副模样,你还会愿意教我念书识字吗?”

“你这说的什么话?”沈玉楼道,“就是因为我派给你的任务没有完成,所以才不敢见我的?”

朱福犹豫了一会儿子,先是轻轻点了点头,忽而紧接着又摇头。

沈玉楼不解:“你这又点头又摇头的,是什么意思?”

朱福趁机夺回自己手来,站得离他远了些,这才说:“点头是因为,我的确有负你所望,在家这三年没有好好念书。摇头是因为……”她忽而抬起头来,鼓足勇气望着那双眼睛,“因为我只记得有玉楼哥哥这么一个人,以前的很多事情,我都忘了,我怕你会提及很多过去我回答不上来的事情,所以就想躲着你。自从生了一场大病后,就忘记了很多事情,其实……也不单单只是忘记你的事情。”

沈玉楼忽然紧紧抿着薄唇,目光既轻又重地落在朱福那张白净娇俏的脸上,她现在的这个样子,跟小的时候一模一样。胆怯地站在一边,小心翼翼地说着话,生怕说错什么会被人欺负似的,他觉得心疼极了。

情不自禁抬手在她鼻尖上轻轻刮了一下,他微微笑着说:“忘记了事情没事,只要没有忘记人就好。”

还没待朱福反应过来,沈玉楼就进了屋子去。

朱福重重吐出一口浊气,轻轻抬手摸了摸自己鼻子,心里一时五味杂陈起来。这个沈玉楼跟真身的关系,怕是不简单呢,两人间如果有什么山盟海誓,也是有可能的。

正发呆,就见那赵铁花过来了,朱福使劲甩了甩脑袋,跑着过去。

“铁花,我们都准备好了,就等你呢。”朱福伸手使劲揉了揉脸,就怕经过刚刚那么一出自己脸会红,她见赵铁花只围着沈玉楼那匹枣红色的高头大马瞧,奇了道,“你一直围着它转干嘛?快进去吧。”

赵铁花伸手拍了拍马背,眼睛忽而放起光来:“阿福,这可真是一匹好马,是那位公子的吗?”

朱福知道她口中那位公子说的是沈玉楼,便点头道:“他是我哥哥发小,又跟我们家是邻居,所以这次就跟着一起来了。”说话间,就见赵铁花一个纵越便跳到马背上去,然后勒缰打马,真是英姿飒爽。

赵铁花望了朱福一眼,从马背上跳下来,然后推着朱福道:“你也上去骑一会儿,过过瘾。”

朱福从来没有骑过马,有些不敢,再说了,这是人家的马,自己擅自骑上去,怕是不好。

赵铁花却托着朱福较弱的身子,努力一使劲,就将她托到了马儿上去,然后笑眯眯道:“怎么样?有没有觉得自己就是那女中豪杰?”

朱福紧紧攥住缰绳,眼睛都不敢望地上,只觉得怕得很,就怕马儿一个癫狂就将她摔下来。

赵铁花见她似乎有些怕,就赶紧将手伸了过去:“我扶着你下来吧。”却不料,话才说完,马儿忽然就长长嘶叫一声,然后抬起两只前蹄,挣脱拴住它的绳子,撒开蹄子就疯狂地跑了起来。

闻声而出的沈玉楼见状,面上一滞,赶紧追了上去。

第31章

太阳将要落山,西边被晚霞染红一大片,那匹枣红色的高头大马驰骋在一片广阔天地间,时不时传来一阵阵哀戚的长鸣。

沈玉楼就算脚力再强,那也是追不上一匹发了疯拼命往前跑的马儿的,因此,他跑到了泥巴栅栏外头经过两辆马车的时候,伸手解了一匹马的绳子,然后一个纵跃便跳上那匹马,挥鞭追了上去。

朱福吓得小脸苍白,她原本就微微有些恐高,此番又被马儿颠着跑,那冷风迷了双眼,她是又冷又害怕。是不是又要死了?她才过了没几天好日子啊,是不是老天这就要收了她的性命去了?

她不要离开爹娘,她也舍不得兄姐,还有妹妹跟弟弟,她舍不得一大家子人。

冷风无情地从她领口钻到了衣裳里面,那一阵阵寒风如冰冷的刀子般刮着她的肉,她疼得蹦出了泪花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