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越五零年代当学霸上一章:第 33 章
  • 穿越五零年代当学霸下一章:第 35 章

李惜珍有多看李惜文一眼,但是黑皮的美少女还不如旁边的英俊青年更吸引她,她就没有给李惜文留注意力。

李惜文也只是看李惜珍一眼,看到堂姐穿的很好,气色也很好,她非常欣慰,都懒的再看第二眼。

这天气人在太阳底下站一会就晒的发晕,都没人愿意讲话。公交车很久才来。李惜文和邢兰州坐几站下来换乘公交车去兴华镇,就这样和李惜珍擦肩而过了。

坐到镇上的国营饭店里,喝下去一碗两分钱的大碗凉茶,李惜文活回来了。她问邢兰州,“我们那个调查报告有好多数据都是估计的,你觉得有说服力吗?”

邢兰州摇摇头,“我不知道有没有说服力。不过见领导伯伯的机会很宝贵啊。”

没有邢伯伯和邢兰州,调查报告写的再好也没有通天捷径。

李惜文点点头,笑着说:“多谢邢伯伯和你呀。”

“谢什么,我觉得是我爸和我沾李叔叔和你的光。”邢兰州挺开心的,“说不定我爸爸能调到平京来呢,他在齐市不太开心。”

“我看你们家的亲戚挺好的呀。”李惜文有点想不通,邢家亲戚真的不错的,不可能拖邢伯伯后腿,邢伯伯怎么会不开心呢?

李家从今天开始就要和邢家站一条船了,有的事也应该和小妹说一说,让李小妹转达李叔叔。

邢兰州想了想,说:“我爸爸妈妈是南下干部,南下干部和本地干部这个那个你懂的。但是南下干部又觉得我爸爸和本地人关系太亲近了。再加上我妈妈级别要高一点,虽然现在不管事,别人却不这样想…反正不开心就是了。”

李惜文是真的听懂了的,齐省做为华国建设最好的省份,领导们肯定都是有想法也很有能力的人。地方和中央利益有冲突还没有那么好协调才会有南下干部。地方干部和南下干部之间不可能有中间地带。偏偏邢伯伯做为南下干部又是本地人他就是个中间地带,所以他就两面不讨好了。

这种情况确实是调离比较合适。李惜文开心的说,“那样你们家是不是就要搬过来?”

“是呀。到时候我妈妈和你妈妈又要一起去逛百货大楼,给儿子们存结婚的东东西西了。”邢兰州好开心,“我大哥恐怕会和春来哥天天被妈妈们拉着去相亲!”

“春来哥在家,我妈一天能催八回,我爸爸还能催两回!以后我们两家一起吃饭…”李惜文想想他俩被催婚会露出什么样的表情就觉得好玩,“哈哈哈哈,我觉得你大哥和我大哥哥恐怕要天天加班。”

李大海从福山下来,和邢部长一起去了趟华大,叮嘱两个孩子不要再把调查报告交给学校,别的话一点没透露。

调查活动完全结束离正式开学还有将近二十天,邢兰州很乐观的回齐省准备搬家去了。李惜文回到家和妈妈说邢家估计会调到平京来。

曹月英很淡定的告诉女儿:“你邢伯伯已经调到平京市农业局当局长了。”

这个效率好像有点高,李惜文愣了一下,问:“那我爸爸呢?”

“你爸爸还是你爸爸。”曹月英摇头笑,“工作没有做出实实在在的成绩,升官哪有那么容易。”

“爸爸又要天天加班了。”李惜文心疼她爸爸要加班,但还是很开心的,她爸爸在平京那是单打独斗呀,有了邢伯伯做领导,以后做工作肯定要容易一些。

董新兰看见李惜文从福山山顶下来,觉得“向阳镇的同学其实是表妹”的事不好再瞒着她爸爸了,就找了个只有父女俩一起散步的机会把这事说了。

“是去方家的?和你同学一起的是方家外孙?”董冬至现在也是很惋惜他和李大海这个小舅子没有缘份,他都在山下工作好几年了,也没机会上去过,李大海要不是被方家当成自己人,她女儿也不能和方家外孙做朋友。

“不是方家外孙,不过和方家外孙关系也很好,我有好几次看见他们和李惜文一起行动。”董新兰摇摇头,“爸爸,李惜文看见李惜珍和我妈妈长得那样象一点反应都没有。我觉得,可能真的我妈和李家不是亲戚关系,李惜珍就是碰巧和妈妈长得象。”

“你妈妈说李惜珍的对象家庭条件不差,小伙子住在铁福胡同。这种话你以后就不要提了。李惜珍要是能嫁进铁福胡同,她认我们,我们就把她当亲戚走,她要不认我们,那就从此撇开。”董冬至冷笑了两声,“我觉得这姑娘不认我们的可能更大。咱们好聚好散吧。”

“这人真讨厌,怎么妈妈就看不出来?”董新兰烦死了,“她在外面故意不喊我妈姑姑,让人家误会她是我妈的女儿。她们工厂的人现在都以为她才是我妈的女儿!”

“她要是我女儿,我能让她去工厂当临时工?”董冬至冷笑,“你不要管那些,好好读书,和同学好好相处。”

董新兰不情不愿的应了一声。

今年开学和去年不一样,因为要举办庆祝国庆的大游.行。各大学都开始组织民兵训练。这个训练占用的时间不短。同时学习任务也没有减少。

不要讲王显胜那样拼命学习才能保持一半科目勉强及格的同学时间不够用。就是李惜文这样学习不费力气的人,被真枪实弹的民兵训练消耗掉了大部分的精力,剩下的时间拿来学习她也觉得不够,吃饭的时候都要把课本放在旁边。

紧张充实的学习加训练生活延续到十一月国庆节之后,大家还没有放松下来又是期中考试。好不容易考完了吃饭的时候不用再看书了,李惜文发现学校食堂的伙食好像变差了,品种没少,但是肉片变成肉丁油水少了很多。馒头也由白面馒头变成了白面和玉米面的二合面馒头,而且有一个窗口还开始卖窝窝头。窝窝头比馒头顶饿,打窝窝头的人还不少。

三个孩子开学之后第一次回家,曹月英烧了两只小公鸡,炖了一只老母鸡要给孩子们补补。然而鸡都杀掉了,李大海和李春来都没有下班。少了两个人吃饭,这么多的肉菜今天不吃光明天也不好带到食堂去吃的。曹月英叫李振华去把符满娇姐弟都喊来吃饭。李振华去了半天,只把符满娇和符金生喊来了。

“我妹妹明天期中考试。她自己倒是想来,可是又怕耽误复习明天考不好。我妈妈就叫她不要来了。”符满娇笑盈盈把一包点心搁到桌上,“不是什么好东西,就是不好意思空手来。”

“下次不要这样了,这么客气下回真不敢喊你来吃饭。”曹月英张罗着给客人舀鸡汤喝,“昨晚上我们做了一板豆腐,一会你们带半板回家。”

“吃过还要让我们拿走!”符满娇真是不好意思了。

“你们不拿走我也要送邻居的。做一次最起码也要压一板。平时我和你李叔叔也是吃食堂,很少在家里做饭吃,我们哪里吃得完。”

正说话有敲门声,李惜文过去开门,斜对面的魏国柱红着脸进来,跟曹月英借粮。曹月英量了五斤玉米面给他。

符金生在派出所工作,遇见的人和事情比一般人要多,和曹月英说:“曹阿姨,最近抓黑市抓的紧,高价粮很不好买。府上白天又没有人在家,家里有别的东西都不招人掂记,就是粮食真不能多放。万一别人知道府上白天没人,把你家粮食搬空了都有可能。”

“有这么严重?”曹月英看女儿,“惜文,你暑假去的那几个公社,今年不是大丰收吗?”

“这几个月都没怎么下雨呀,七月份地势高的地方就旱的厉害,秋收的时候应该更旱,大丰收应该不大可能。”李惜文皱眉,“爸爸下乡看到的大丰收?”

“报纸上写的。”曹月英拿不准了,但是有外人在她也不好再说这个事情,感谢符金生的提醒之后热情劝菜。

吃过饭李振华送符满娇姐弟回家。家里没外人了,李惜文拐拐她二哥,问:“王阿姨家缺粮吗?”

家里有两三个半大小子的人家都缺粮,吴家的半大小子比别人家多好几个呢,要是不买高价粮日子就没法过了,吴家要是缺粮那才是真的缺。

“王阿姨跟大哥哥开过口,想叫大哥哥帮她买点高价粮。大哥哥没理她,不过悄悄给住校的冬来塞了点粮票,叫他在学校多吃点,回家少吃点。”李振国呵呵笑,“她要面子不肯走后门,我大哥哥就不要面子的?”

“连他们家都买不到高价粮了,那应该是真的缺了吧。我们家里的粮食要藏起来吧。”李惜文现在有点愁了,家里粮食被李春来换过一次,虽然旧粮换新粮要折一点数,但是他们全家在食堂吃饭多,她爸妈单位的食堂油水都还可以,每个月都是有一点节余的,他们家囤的粮这两年并没有吃掉太多。真要被人家偷走了,估计她妈能难过一辈子。

“等你想到,黄瓜菜都凉了。”曹月英说:“你大哥哥这两个月在家休息的时候悄悄挖了个地窖,粮食都搬到地窖藏起来了。厨房里现在就摆几斤米十斤玉米面,再有一个人来借粮,我就要把米缸底倒给人家看了。”

曹月英话还没说完呢。又有邻居敲门借粮。老太太怪不好意思的,说:“本来月底粮食就不够吃。特地数好了人头按顿数做的窝头,叫我那个不成器的二孙子一次给摸走了。不来借点粮,今晚上就要断顿了。”

曹月英真的把面缸底倒给老太看,老太也没好意思多借,只说借两斤玉米面够烧一顿糊糊顶一晚上就行。老太还没有走第三位邻居来了,那位大婶看那个面缸见底,没好意思开口说借粮,寒喧了几句说谁谁家的鸡被偷了,提醒曹月英晚上把鸡搬屋里去,和老太太一块出去了。

粮食稀罕,鸡更稀罕的。要是被偷走真是亏大了。再说面缸底都给人家看过了,还养鸡也显的有点假。

曹月英想想,只留下一公一母两只鸡做种,剩下的鸡全杀掉,熬夜做成鸡丁辣酱。

胡阿姨晚十二月才从齐市调到平京来,市委大院的宿舍楼冬天集中供暖,为了身体考虑她把家安在了大院里。

李惜文去邢家玩,对他们家的暖气都不羡慕,就是稀罕卫生间,回家还怀念了一下齐市的卫生间。

李大海开始还琢磨着要不要申请分房,但是他去打听了一下,以他的级别能申请到两间筒子楼就不错了。筒子楼还是要和别人挤公共厕所,冬天一样要被冷风吹。他们家现在还用的是独家厕所呢,以后他把旧房推倒了盖新房想在家里修几个卫生间就能修几个卫生间,他就熄了申请公房的心思。

胡阿姨带来了宁家的八卦。刘美好把家里的三楼租给同事住,被人家举报说宁教授是剥削阶级,宁教授不同意这个说法,说了几句牢骚话又被人举报,结果被送到乡下劳动改造去了。

刘美好生的一个男孩子既不像她自己又不像宁教授。本来两口子夫妻关系就不怎么好,宁教授被劳动改造,她就和宁教授离了婚要分财产。但是那个房子的房契被偷一直找不到。宁四海也在劳动改造呢,没人能证明那房子是宁教授的、房管所就把房子收归国有。

刘美好现在还在那个房子里住着,但是是一家四口人住二楼的一间,还要向房管所交房租。刘美好的亲戚,就是那个孔兰兰和她丈夫现在住在三楼。两个亲戚住在一起天天吵架,日子过的特别热闹。

曹月英转述给李惜文听,李惜文非常愤慨:“刘美好怎么能舍得和宁教授离婚?”

“宁老头分过家了。一毛钱都没有分给宁教授。宁教授现在没有工资,全凭兄弟们接济他。”曹月英摇头,“刘美好离了婚还能保住工作,每个月还能拿几十块钱的工资。要是不离婚她就要跟宁教授一起去劳动改造。她就是自己愿意吃苦,她老娘她女儿没有生活来源怎么办?”

李惜文非常惋惜,“就这样离掉了,真可惜。”

曹月英也很惋惜,她怕李惜文想不到那么长远,提醒她:“这个事情你一定要写信告诉宁东和方老师。方老师在外国既然有很好的追求者,只要她喜欢就答应嫁掉吧。不然过几年宁教授改造成功了,万一回头再找她,她就是不肯答应,叫别人说一句‘其实心里还是掂记前夫才没有改嫁’,多气人!”

“离婚几年还可以回头?”

“我当小姑娘的时候,老式家庭离婚的人就很多。你大舅妈的一个什么亲戚家,丈夫追求自由和天性解放,和父母包办的太太离婚追求新的幸福去了。太太在家里带孩子奉养老人,伤了心没想再嫁人。没想到那个不要脸的男人过了十几年又回来说要回归家庭。

男方的亲戚肯定是帮男方讲话的呀,女方的家庭也有人说,你孩子都和人家生了好几个了,他肯回来你家庭就完整了,硬劝那位太太接受前夫回归家庭。那位太太也是脾气硬不肯吃屎,立即就招夫招了一个比她小几岁的丈夫。儿女有支持父亲的有支持她的,闹的也实在伤心。”曹月英劝说女儿,“你方老师的家庭很好,她才四十出头,人品风度都这样好,她的家庭恐怕也有一直在给她留意人选。她把宁东看的很重要,你写信劝一劝宁东,宁东支持她,她挑一个自己看得上的再嫁多好。”

李惜文想想确实如此,不过只要宁东不偏向他的父亲惹方老师伤心,那么方老师嫁不嫁人,什么时候嫁人,嫁给谁都凭她自己的心意不是更好?

所以她写信的时候不只曲曲折折的把宁教授和刘美好的事情写上了,还拿出一大堆的比喻和典故劝说宁东,希望他可以想开一点,不要这样那样的让方老师左右为难。

这次宁东没有回信,他托回国的人给李惜文带了一盒子的巧克力,糖果里面藏着一对小小的木人偶,一个穿着洁白婚纱,一个穿着黑色燕尾服。

第80章

李振华很想要那一对结婚的小人儿。

李惜文哪能把方老师的结婚周边转送哥哥,宁肯让大哥从宁东上次寄来的那一盒子木偶里挑一对去。那一盒子木偶是成套的,少两只太过可惜。再说李振华想要的是“结婚”的小人送符满娇,不是要玩具,他就说不要了。

李振国私下劝妹妹:“一对小人,给大哥嘛,大哥从来没有特别想要过什么东西。”

“这个不一样。”李惜文把摆在箱盖上的小人儿揣衣兜里,“我照这样给他做一对行不行?”

李振国想想,说:“放寒假又没有什么事情做,你给未来大嫂做样什么东西吧,帽子什么的都好。”

做个什么李惜文很拿手的。她给大哥和未来大嫂做了一对冬天戴的棉帽子,大哥那个帽子外面用的蓝布料,里面帽顶用碎花布头拼着一对五角星,钉着拼布的振华两个字。给符满娇的帽子外面用的就是蓝布料加碎花布,里面帽顶是用蓝色布头拼的一对五角星和符满娇的名字。这对情侣帽子单独看是看不出来什么的。只有放在一起看里面的时候才看得出来是一对儿。

李惜文还给改装了一对情侣口罩,用蓝布和碎花布面分正反面给纱布口罩绞了一道边,大哥的是蓝色在外面,花布边在里面,符满娇的就反过来。

李振华拿到这对棉帽子和口罩开心极了,拿起东西就走,跑的比北风还要快!

“大哥这就不要我了…”李惜文好伤心,这就是亲哥!

大哥跑出去的时候连脚后跟都是开心的,李振国也开心,安慰小妹:“小妹你应该开心一点,二哥我还没有谈对象呢,还可以陪一陪你。”

“二哥你是真的需要抓紧一点。”李惜文劝说李振国,“王阿姨家里肯定有一堆侄女外甥女在排队,你别不小心栽她手里了,人家有就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传统!”

“饭都吃不饱了,她老人家现在没空管我的闲事!”李振国搓搓手,“下午我去我们附属医院看看,你要不要和我一起去玩。”

“不去了。我把家里的东西整理一下,妈叫我把我穿小的鞋子挑出来,回头她给同事带去,对了,小舅妈新寄来的两双女式棉鞋我穿都小了一点点。吴静来个子比我小吧,你拿去给她穿?”

“静来那个小姑娘脾气有像王阿姨,给她布棉鞋她怕是不愿意要。全新的,留着妈妈送礼用吧。”李振国把帽子围巾整理好,“没事做就睡一会,我出去从外面锁院门,你要出门从大哥哥那边的侧门出去吧。”

“好呀。”李惜文挥挥手,放寒假之后街坊家的大姑娘小伙子有时候会过来串门,院门从外面锁起来她就清静了,她可以趁家里没人把空间里的东西好好理一理。

李振国锁院的时候遇着那老太太了,他一路扶着那老太太,还给老太太提建议,说哪里不舒服可以怎么怎么。李惜文听着二哥特别显耐心的声音一路走远,感觉好温暖。

上辈子李惜文往空间里存放物资的时候有考虑到虫洞的那头可能不是五年前而是十五年前甚至更早,采购了一些情怀物资备用。

她亲爷爷赚钱靠的是房地产还有期货贸易。她有搜集往前推三十年的世界主要期货交易所的大盘记录还有全球各大城市商用地投标拍卖的记录啦,银行贷款政策啦,建材企业名单和成本报价单之类的东西,最后她还能想到把剩下的全部流动资金都换成黄金真的是已经很尽力了。

所以她的空间里有几辆车,有一些汽油柴油和一台柴油发电机。剩下来的就是卖房子之前收进空间的家具电器生活用品什么的。家用电器她会用,有些拆开来还能换一下零件修一修,但是要问她怎么生产制造的,她是真的不会的。

空间里有一家四口人的全部藏书、衣服鞋子这类生活用品,考虑到落点可能在人烟罕至的地方或者实验失败要躲起来不能被抓住,除了一些防身的武器和野外生存物资,李惜文还囤积了两百个人生存五年的饮用水,压缩饼干、米面粮油罐头和调味料、各种干货。下定单的时候她为了让自己看起来像是高价小超市进货,她还顺手定了几百包红糖白糖和糖果之类的零食。

现在看来,她能拿出来用的东西其实也只有这一部分生存物资和她的手工爱好者的部分原材料库存。她的库存保证一家人的基本生存是不会有问题的。

之前家里囤的布料这几年消耗了一些,但是在齐市生活的那段时间曹月英遇到便宜的衣料或者实际上不影响使用的“处理品”也都有下手,她家这几年穿衣服的问题也不是问题。

李惜文把空间重新分区,上辈子的亲爷爷和父母的遗物单独放起来。暂时不能拿出来的东西比如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和手机这些也单独放一个区。然后是危及生命时视情况要拿出来的武器分类摆好,连那几辆车子和摩托艇她都检查了一遍确认可以随时拿出来使用。最后是去掉包装或者磨掉包装上的出厂日期的东西放一个区,暂时还不需要把这些东西拿出来用,她就没有管了。宁东的东西摆在角落里。她的大小理想摆在那个角落的旁边。

空间里现在井井有条,还整理出来六分之一的容量。

李惜文很满意她的劳动成果,她伸了懒腰,撩起棉帘子出去看温室的温度有没有下降。

李大海和曹月英积累了一些经验,今年温室蔬菜的生长情况比去年好。李惜文把可以吃的西红柿、青椒和丝瓜、黄瓜茄子都摘下来了。家里没有人,她就偷了个懒,摘下来的蔬菜都扔进了空间里。

曹月英下午出来办事,偷了个懒直接回家,到家她先去看温室,发现菜都被摘了,扬声喊“小妹?”

李惜文从地窖爬出来,问:“妈妈,你怎么回来了?”

“你胡阿姨给我打电话,叫我们家去个人去她那里拿肉。你大哥和二哥呢?”曹月英把帽子摘下来,“叫他们去。”

“大哥去符姐姐家送帽子去了。二哥去医院了。我去吧。”李惜文挺开心的,“正好把葱烧鲫鱼给胡阿姨家送去。”

“你去也行。把蔬菜也带一点去,就不要留在她家吃饭了。”曹月英把骑自行车的手套交给女儿,“路上当心点。”

“我不骑自行车,我背背篓坐车子去,盖个旧包被菜就不怕冻了。”李惜文把背篓找来,先去用包被把蔬菜包起来,最后才把两饭盒的葱烧鲫鱼放在最上面,再盖上盖子。

曹月英把今天发的春节供应票拿出来了,她数了十块钱交给女儿,“回来的时候顺便看看,有就买。”

李惜文点点头,把票据和钱都揣进口袋里。

邢家有客人,两位阿姨都带着可能是女儿或者侄女外甥女的姑娘,两军对垒谈笑晏晏。胡阿姨笑的特别热情,但是李惜文看得出来她老人家已经不耐烦了。所以她也不像以前到邢家那样自由自在,反而客客气气的和胡阿姨打招呼。

胡阿姨等小儿子救命一直没有等到,好不容易小妹来敲门,邢兰州打开门不管老娘就又溜了,还好小妹体贴找她讲话,她真是喜欢望外,赶紧接应说:“你妈妈怎么让你来了,你大哥二哥呢?”

“都有事情。阿姨,东西放哪里?”李惜文笑眯眯配合胡阿姨。

胡阿姨和客人道了个歉,领着李惜文去厨房。邢兰州在家就是他烧饭,所以厨房里东西还是很齐全的。李惜文把饭盒打开,胡阿姨深吸一口香气,又可怜巴巴的看着她,“没有小菜?”

李惜文打开包被,给她看水灵灵的西红柿青椒和黄瓜茄子。

“你们家的温室可以嘛!”胡阿姨有点意外,“这比我们发的那一点还要好。我还留了一点要给你们家呢。兰州?”

“来了来了。”邢兰州像躲贼似的溜进厨房,“哎哟,好东西。”然后他也失望了,“没有腌豆角吗?”

“明天做豆腐,酸豆角炒豆干烧好了再送过来,到你手里太糟蹋东西了。”李惜文也不客气,问:“肉呢?”

“冻在阳台上了。”邢兰州把背篓里的东西都清出来,“我给你多拿一点,明天我过去拿红烧肉和米粉肉好不好?”

李惜文看那两位阿姨都走到厨房门口来,点点头就没说话。

邢兰州很不讲义气,拿着背篓去阳台了。

“胡大姐,这是谁家的姑娘?长得真俊!”矮个阿姨很热情的打量李惜文。

“个子不矮呀,多大了?”高个阿姨也很热情的打量李惜文。

“是我们家的旧邻居。她爸爸和我们家老邢现在也还是一个单位。”胡阿姨亲热的搂着李惜文,“到客厅坐一会,阿姨给你留了好吃的,我去拿给你。”

胡阿姨真的拿出来一包松子给李惜文磕。李惜文就坐在她旁边,安安静静的嗑松子。

邢兰州从阳台出来,给李惜文泡了杯菊花茶。

这杯菊花茶简直是火上浇油,连那两位姑娘都对李惜文热情起来了,问她:“小妹妹在哪里上学?”

李惜文含着松子,含含糊糊说:“华大。”

“华大附中呀。”一个姑娘显得很了解的样子,说:“华大去年出了一套复习精义,编的特别好。你们华大附中现在就是用那套复习资料复习的吧。”

编写复习资料的人心里好爽呀,点点头,继续嗑松子。

另一个姑娘不甘示弱,也说:“其实这套精义也只有初中几何和初中物理卖的最好,高中物理也可以,别的马马虎虎,真谈不上好,我们门市部现在就是这三本进多少都卖得出。”

就这三本好卖才是理想状态啊。李惜文开心死了,嗑松子嗑的更认真了。

胡阿姨知道那三本是李惜文编写的,又开心又骄傲,把李惜文的辫子理到后面去,拿手帕给她两个扎一个,说:“你喜欢吃,下次还有都留给你。”

“谢谢阿姨。”李惜文更开心了,“下次还有拿来做粽子糖吃呀。夏天的时候我还摘了点玫瑰花煮了酱,我们先做玫瑰糖。”

“行,你绥德哥哥过几天休息,叫他和兰州上你家干活!”胡阿姨眼观六路,注意到四位客人都有点不自在,笑着解释说:“我们两家老邻居了,谁家有事都是孩子们一起干活。”

“我就吃过玫瑰糖,还不知道要怎样做。小妹妹,你家做糖我能去参观吗?”卖书的姑娘眨眨眼,“你也可以到我们书店去玩哦。”

“书店有什么好玩的。小妹妹,你来我们大院看电影。”另一个姑娘开始热情的介绍最近有放什么好看的电影。

李惜文偏偏头,还在想要怎么拒绝她呢,这两位你来我往,热情又客气的战斗——不对,是聊天到一起,就把她忘了。

李惜文听了两分钟,真心觉得这两个小姐姐才是彼此的真爱,她看看表和胡阿姨说:“阿姨,我赶下一班公交车回家了。”

之前不知道藏在哪里的邢兰州冒出来了,全副武装,帽子围巾手套都穿戴好了,“小妹要走了?不会玩一会?背篓有点重,我给你背回去!”

李惜文还没有答应。邢兰州又自言自语,“妈妈,菜有的,馒头热一下就行。晚饭我就在小妹家吃了。”

他俩出门的时候正遇上邢绥德打开门。邢绥德发现家里四位客人中有两位年轻姑娘,本来要摘帽子他也不摘了,说:“小妹要回去了?那个背篓给我吧,我开车回来的,我送她回家。”

邢兰州没抢过他哥,背篓被扒下来了,还被邢绥德推进家门。

哥哥比弟弟还不讲义气呀,李惜文眨眨眼,“邢大哥哥,你家没有虎。”

邢绥德手指点点她,“知道什么叫看破不说破吗?”

李惜文开开心摇摇头,表示她不知道。

邢绥德不讲义气的非常彻底,把李惜文和一背篓肉送到家,还在李家蹭了一顿饭才走。

他走了李春来就说:“今天是不是有人带女儿去邢家做客了?”

“两组!”李惜文开心的形容甲组怎么样,乙组怎么样。

李春来听的津津有味,说:“这个主意不错呀,同时出现,她们自己就把对方解决掉了。”

“你也不小了!”曹月英觉得这个幸灾乐祸的家伙要是李振国她就下手打了,“我单位那一圈还没有发现靠谱的好姑娘,现在不能给你介绍。你自己要上心一点,领导同事家多走走,有合适的就和人家多说几句话!不相处不了解,国家又不会给你发对象!”然后她又数落女儿,“你就不能多交几个朋友?”

“我们机械系,加上我一共只有九个女生。那八位都有中意的人了。”李惜文也好愁呀,这学期她和秦月枝梁超英的关系缓和多了,可以一起去食堂吃个饭打个开水,但是这两位总在一起玩,不带新朋友。蔡雅萍的建筑系女生也很少。放眼看去,李惜文身边是个姑娘都有追求者,她没什么机会拓展单身朋友圈。不过她马上想到了“大院的电影”,就给李春来出主意,“春来哥,那些什么大院放电影,姑娘都喜欢去的吧,你可以去看看啊。”

李春来笑了,“我才不自投罗网呢。你大哥哥不是找不到老婆,是想找个更说得来的。”

能和李春来说得来的人,还要是个姑娘,难度可能有点高。

李惜文耸耸肩,她被这个大院的电影勾起了看电影的兴趣,她决定让她的笔记本重出江湖,晚上拿出来充过电再拿回空间里看电影去。

李春来和师叔一家人住在一起,吃饭穿衣服有小婶婶给他操心,没有什么后顾之忧。后妈要面子,想法很多却不能把他怎么样,亲爹从国外回来才两三年,谨言慎行都来不及,当然不会给他张罗找老婆的事。他早就想好了,遇到合适的他就谈对象,遇不到合适的他就单着。单位里三十岁的单身汉还有很多,他才二十五,急什么?李大海和曹月英经常催他,他自己一点都不着急。

过年前备办年货,李振华被哥哥弟弟还有妹妹从家庭队伍中踢出去,开开心心的去给符家干活去了。李春来领着李振国和李惜文去逛农村的大集。这次李惜文打死也不肯往卖绒花的摊子那边走,指着大集另一头的书摊,说:“听说我们学校的复习资料卖的特别好,过去看一眼?”

这种得瑟必须支持。李春来穿着便装也不需要顾及形象,在前面挤开路,把弟弟妹妹带到书摊边。书摊的一角摆着华大出的初中各科复习精要,几何和物理两本两大叠只剩一半,那几科都堆的高高的无人问津。高中的复习精要一枝独秀只有高中物理一本,同样只剩一半。

李惜文好开心呀,就差用鼻孔看人了。

卖书姑娘看见李惜文,再看她左右两个五官相似的大个子,猜是她哥哥,笑着说:“小妹妹,你和哥哥来办年货呀?想买什么书,我给你介绍。”

李惜文随便指了一本,李春来更近一些,就把那本民歌选编拿起来翻翻,他翻到“龙不翻身不下雨,雨不撒花花不红”,脸就黑了,把书放回去说,“这个不适合小孩子看。你还是看看连环画吧。”

卖书姑娘不负责卖连环画,不过招呼熟人别人也不会和她抢,她就把连环画拿过来一叠,介绍说哪个哪个买的人最多。

“我看见三国演义了,我要买那个。”李惜文想想,又说:“买两套,一套收起来摆书橱好看,一套拿来看。”

李振华要是跟着来了,肯定不能这样惯着小妹。但是李春来有钱啊,别说两套,小妹要二十套拿来垫桌子他都不会眨下眼,他就说:“两套,还有那个《铁道游击队》,出全了?出全了也来两套。”

李振国还觉得买少了,主要是他也想看看,说:“那个那个,看起来也不错,麻烦同志都拿两本。”

连环画捆好了,很大的一捆,李振国接过去提在手里,李春来去付钱,李惜文笑眯眯和卖书姑娘道谢。

卖书姑娘也笑眯眯的问她:“小礼堂两次放电影你怎么都没有来?是不是你家里只有你一个姑娘,你家大人不肯让你出门玩?”

“家里忙的很。”李惜文发现李春来手插在衣服口袋里不动,余光却往旁边撇,她就没再和卖姑娘聊天,也朝那边看。

那边几个人把一个大爷挤在中间,有一个人的手已经伸到大爷的裤子口袋里去了。

李振国也发现了。李惜文就在这个时候抓住了那捆连环画。他立即冲过去按住那只手,喊:“抓小偷!”

那几个人想把李振国挤开,但是李春来提起来一个人抛出去,再提出来一个人抛出去,被抛出去人的摔到地下爬不起来,剩下的几个都被热心群众拿住了。

李春来带着李振国和群众把小偷和失主带去找大集所在的公社。李惜文落在后面,摸出钱给连环画买单。

卖书姑娘问她:“你哥哥真厉害,是部队转业的吗?”

“我大哥和邢家大哥哥是同事。”李惜文暗示:你是主动积极想和邢绥德相亲的人,再掂记邢绥德的同事不合适。

卖书姑娘脸上的惋惜很明显,她叹着气说:“你家邢大哥好凶的,我都不敢找他讲话。”

“他是很凶呀。”李惜文赞同,尽管她不觉得邢绥德凶。她的第一眼印象是觉得邢绥德有魅力,但是后来她发现这人不够有趣,她对他就不感兴趣了,凶不凶的,没感觉。

再帅的男人看时间长了也不过那样。男人最重要是灵魂有趣啊。她现在觉得昨晚上看的星爵登场尬舞超级可爱,今天她要舔星爵这种糙汉。

李振国走出去一截回头找妹妹,发现妹妹在那付钱呢,找回来把一捆连环画又提过去,说:“你留下来喊一声呀,这么多人,把你丢了怎么办?”

“我会使劲哭,二哥你就会被妈妈吊起来打。”李惜文好开心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