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夜里,原本是临近过节,原本是盈利分红,怎么地都算是个喜悦时刻。老季家的这些人,却着实地流了一把子眼泪。只有吃饱就睡的小七七,尚无这些七情六欲,还不懂得人世间的喜乐哀愁。

26

第二十五章:节日气息

趁着节日还没到,桑榆整理了一下小沈掌柜送的节礼,跟季婆子商量了一下,留下了一盒月饼,一份果脯,一份高档的茶叶,然后将其余的拿去了坡下杂货店,想换些现银。

这店是季连水家开的,因为感激连水嫂子经常帮着奶一下七七,桑榆用较低的价格将东西都抵了出去,连水家的喜不自胜。因为马上就要在彩楼拜月,季、陶两家的族长夫人来挑好祭品,结果一直不满意,她应允了去给进最好的货,桑榆带来的东西,正好解了她的燃眉之急。

桑榆没想到的是,这几份礼品,便宜卖竟然还值二两多银子。那天夜里分红之后,三十五两银,去掉三两本金,去掉二成给梨花嫂的,还剩下二十五两,八哥鸟儿赚了三两,礼品抵了二两,总共还有三十两。这算是发了一笔小财,俗话说兜里有钱腰板直,桑榆心情愉快,走起路来都觉得无比轻快。

回家的时候路过荷塘,在岸边鱼摊上看到了梨花嫂。梨花嫂这次连本金带红利,一共分得了八两银子,高兴得也是合不拢嘴,准备好好过个节,她正在摊位上挑田螺,一直腰也看见了桑榆,远远地就招呼起来:“桑榆,来,这边来。”

桑榆快步走到她身边道:“嫂子,买田螺呢?”

梨花嫂拉着她道:“今儿个螺不错,你也买点回去。咱这里有中秋吃螺的习俗,这时候也正合吃。”

桑榆听说是习俗,就也蹲下身子挑了起来,一边虚心问道:“为什么这时候正合吃啊,嫂子?”

梨花嫂笑着对摊主道:“这是个傻婆姨,啥也不知道。”笑话完了桑榆,才告诉她道,“这时候的田螺,正是空怀的时候,腹内没小螺,肉质特别肥美,多吃对眼睛有好处,能明目。”

桑榆听说能明目,立刻改变了主意,让摊主给多称点儿。梨花嫂给她挑了不少,称完了付了银子,又拉着她去买了两条活鱼,桑榆发现她带着木桶呢,将鱼直接就养在了桶里。

梨花嫂跟她一起往坡上走,边对她道:“这鱼啊买得太早了不行,即使是买活的,在家养七八天也不一定活不活了;买太晚了也不行,十四那天买的话,贵死。今儿个十三,还不算太贵,买了养一两天就宰了,也新鲜。”

桑榆十分受教,梨花嫂见她那样子,就道:“要不,咱们两家一起过节?”桑榆听了很是赞成,她道,“好啊,过节人越多越热闹啊,我大哥是不是不回来了啊?”

梨花嫂叹口气道:“为了挣点银子,你说容易不?他离家太远,回来不了,等过了节,再有个十天半个月的就收稻子了,那时候他能回来,回来就不走了。”

桑榆抱住她胳膊道:“嫂子,咱一起过。对了,我给溪和先生留了一份儿好茶叶,一会儿想送过去,顺便邀请他跟我家一起过节。你知道,这大团圆的日子,就他一个人,太孤单了。我跟南山还有我娘,都商量好了。”

梨花嫂忽然笑笑道:“你心细,想得周到,请请也行,不过我怕你请不来。”

桑榆不太相信地道:“不能,嫂子,我觉得溪和先生不是那矫情人儿,应该能愿意来。”

梨花嫂道:“这你就不懂了,我不是说他不愿意,我是说那天夜里,两姓族长还有几大旁支当家的,应该会喊他一起喝酒过节啥的。”

两人说着就到了坡前了,桑榆也上去提住了木桶提手,给梨花嫂分了点劲儿,等上来坡,立刻就感觉到凉风了,梨花嫂站住道:“歇会儿,吹会儿,唠会儿。”桑榆当然奉陪。

梨花嫂放下大木桶,一屁股坐草地上了,桑榆也坐到了她旁边。梨花嫂嘱咐道:“十五那天别吃小食,半后晌日头一过劲儿,咱们就都得去彩楼那儿。”

桑榆道:“我听南山说,夜里要在两姓族长夫人带领下,在那里拜月。怎么?半后晌就得过去么?”

梨花嫂道:“对,你第一次在咱村过中秋,不知道咱这儿过节的习俗。过节这阵子啊,家家都吃炒田螺,做月饼,糊灯笼,竖中秋。到了十五那天,半后晌全村都去百岁树那集合,彩楼前摆上四五趟大长案,家家都得带大一盆做好的菜过去,放在最中间的案子上,菜盆上会挂上自己家的名牌,像我家得挂你大哥名字‘季秋阳’,你家得挂‘季南山’,这叫‘团圆宴’。每年宴上,两姓族长,一家负责供米饭,一家负责供桂花酒,全村人一起吃一顿。”

桑榆没想到,这里过节这么热闹,听了觉得挺有意思,也挺有兴趣的。梨花嫂见她爱听,就多说了些:“这‘团圆宴’啊也是明争暗斗的,你端上桌的菜,要是不咋地,就表示你家日子过得不咋地,就会让人看不起。不光这个,还考较主妇厨艺,等完活儿一收拾,谁家菜剩的多,那就是味道不咋地,女人们都盯着这个,好互相笑话呢。开宴前,对自己做的菜有信心的,还会拿碟子夹一口,送到品鉴席,都说好吃的那个,还能得到奖励。”

桑榆笑笑道:“真有意思。那都谁负责品鉴呢?”梨花嫂道:“咋地?你还想试试赢奖励啊?不过你别说,还真能试试。二丫没出嫁前,她都拿了两年奖了,今年也该换换人了。这负责品鉴呢,两个族长家里各出一个代表,现场再随便抓仨,一共五个人。”

桑榆琢磨了一会儿道:“嫂子,你刚才说的竖中秋,是啥意思?”梨花嫂瞪她一眼道,“你是真不知道假不知道?我就不信阳关城就不过节了?竖中秋就是燃灯啊,你糊的彩灯笼,点起来,挂树上,或者竖杆子上。家家院里都竖,到时候彩楼那儿更多,漂亮着呢。”

桑榆勾了勾碎发,别到耳后,掩饰了下不自在的神情,才道:“谁让你说这个了?我是觉得嫂子懂得多,想让你跟我说说竖中秋是为的啥?比如是祈福啊,还是别的啥啊?是个啥用意!”

梨花嫂笑起来:“啊,这样啊,这个我哪儿知道啊,我又不是女学究,我只知道从小反正就是家家都这么过。你要想搞明白这意义啥的,你得去问溪和先生还差不多。”

桑榆拽着她胳膊道:“嫂子接着说,十五那天还干啥啊?”梨花嫂道:“团圆宴完了,百岁树那儿敲锣打鼓热闹一场,有能唱的就唱两个小曲儿,然后周围有卖小玩意儿的,小孩子们闹腾一会儿。一入夜就跟着拜月了,拜月后去河边放羊皮灯,回家吃月饼,吃果子,喝桂花酒,赏月,还得熬夜,熬得越久越长寿。”

桑榆听得心痒难耐:“真好玩儿啊嫂子,我好想快点过十五啊!”

梨花嫂哈哈笑起来:“怎么看你像个小孩子啊,哈哈,这个兴奋劲儿,简直跟香草差不多了,还没我家春树有大人样儿呢!”

桑榆有点不好意思了,赶紧转移话题,跟梨花嫂请教了下炒田螺的做法,两人歇够了,各自回了家。

进了家门,桑榆赶忙将田螺泡在了清水里。季婆子正抱着七七玩儿呢,见了道:“我正想嘱咐你该买螺了,这玩意儿得清水泡个两三天,才能炒了吃呢。你跟梨花一起回来的?”

桑榆道:“是,在荷塘边上碰上了。嫂子让我买的,说过节习俗时兴吃田螺。对了,娘,嫂子说咱两家今年一起过节,你看咋样?”

季婆子道:“梨花跟你亲姊妹一样,秋阳也不回来,一块过呗,多热闹。对了,你快把茶叶给溪和先生送去,早点儿跟他说,请他一块过节。晚了就让别家请走了,咱住这么近的邻居,溪和先生对咱又这么好,要让别人请走了,咱脸上没光彩。”

桑榆过来逗了逗七七,跟季婆子道:“行,我这就去。娘,七七没闹吧?”

季婆子催她道:“快去吧。没闹,我看熟了,跟我比跟你还熟呢,你信不?”

桑榆笑着进屋了:“信,信!”拿着茶叶出来又问了句,“娘,南山呢?”

季婆子道:“去山上了,说打只山鸡。”

桑榆拿着茶叶,去了隔壁,进了大门就喊道:“溪和先生,在家吗?”

屋里孙溪和沙哑着嗓子答应了一声,然后就咳嗽了起来。桑榆赶忙地进了屋,一进门就吓了一跳,孙溪和裹着张毯子,就窝在堂屋迎门的罗汉床上,地上散乱扔着好几个酒罐子,他手里还捏着个小酒葫芦,小几上放了两小碟下酒菜,一个盐炒豆,一个炸脆虾。

桑榆从来没见过喝醉酒的孙溪和,一下子就愣在了当场。孙溪和脸上一片酡红,似乎想站起来迎一迎桑榆,一下地却踩到了裹着的毯子上,整个人忽然往前倒了过来。桑榆连忙伸手去扶,踉跄了好几步才站住。她双手撑住了孙溪和的双肩,却一屁股撞在了屋门上,迎面一阵扑鼻的酒气,让她忍不住噌地扭转了头,却不料一下子把脑门磕到了门框上。

桑榆倒吸了一口凉气——真他奶奶地疼!

27

第二十六章:慌乱一幕

孙溪和喝了相当多的酒,浑身的酒气不说,人也不怎么清醒了。他朦胧中看到眼前站的是个女子,便以为是季秋白,他站直了身子,挥了挥手,声音里都是不耐:“我已言尽,为何纠缠?”

桑榆捂着脑门,噗嗤一声乐了,上前来扶了孙溪和一把,让他重又在罗汉床上坐好,笑问道:“这是哪家的婆子又给你说亲了?还是哪家的姑娘来跟你示好?”

孙溪和眼睛半睁半闭,也不知道听进去了没有。桑榆把罗汉床上的小几挪下来,告了声罪进了屋子,抱了枕头出来给他放好,想扶他在罗汉床上躺下来。孙溪和僵着身子不就范,桑榆气道:“行啦,行啦,我不是来给你说亲的,我是桑榆!”

孙溪和勉强挑了挑眼皮,重复道:“桑榆?”接着便不用劲了,桑榆这才扶他躺好,问道:“你怎么喝了这么多啊?这股刺鼻的酒味哦,一推门差点噎死我,脑门撞了一个大包!”

孙溪和似乎恢复了一丝神智,歉然软语问道:“抱歉,疼吗?”

桑榆开始帮他收拾地上的酒坛子,闻言回道:“啊,没事儿没事儿。倒是你啊,溪和先生,喝这么多现在难受吗?一会儿我帮你熬点醒酒汤吧。”

孙溪和隔了半晌才回道:“有劳。”

桑榆回头一看,他闭着眼睛,不知道是否已睡着了。桑榆把酒坛子酒罐子都收拾到了外头,走到墙边往隔壁喊了声:“娘,娘!”

隔壁季婆子道:“怎么了?”

桑榆道:“娘,溪和先生喝醉了,好像还有些发热。你来看看。”

季婆子抱着七七过来,一进门就被酒味呛了出来,七七显然很受不了这味道,哇哇哭了起来。桑榆上前接过七七哄着,季婆子进屋去看了看,出来道:“像是在发热,身上散着热气,却把毯子裹得极紧,先给他熬碗姜汤喝,让他睡一觉,醒了看看如何,要还不行,就让他给自己开个方子,你给把药煎了。”

桑榆点了点头,季婆子出门才看到墙角那一溜酒坛子:“哎呀,这是喝了多少啊!”季婆子接过七七来又道,“我去门口转会儿吧,这边味大,七七难受。你让他多喝点水,酒后口干。”

季婆子抱着七七走了,桑榆先去了灶上,发现缺葱少姜的,就又回了自家,在火塘的陶罐里,把姜汤煮上了。又拎了水壶再回到这边,倒了一碗凉白开,走到罗汉床那招呼:“溪和先生,喝点水吧。”

孙溪和没睁眼,只问了句:“桑榆?”桑榆应道:“是我,你起来喝口水。”孙溪和坐起来,颤着手来接水碗,桑榆不敢松手,托着碗底看着他喝完了,又湿了个布巾,给他搭到了额头上。

想着姜汤还得熬一会儿,就帮他收拾起来。卧房没管,外间的堂屋,另一间的药房,都给他收拾利索了,洗了洗手,回去给他端了姜汤过来,叫醒他,让他喝了。

刚忙完,那边季婆子叫她吃饭了。季南山已经回来了,拎了两只野山鸡,见了桑榆就问:“溪和先生好点没?他上次给的山蘑晒好收哪儿了?他不早就想吃这口吗?这次给他炖一只,另一只给你做团圆菜用。”

团圆菜就是团圆宴上各家出的菜,桑榆比划了一下子道:“我听梨花嫂说,是这么大一个盆子呢!一只山鸡炖点蘑菇,能盛满吗?”

一旁季婆子忽然开口了:“管它满不满,溪和先生好这口儿,就给他吃一只吧。”

桑榆呵呵笑起来道:“娘,我不是不舍得给溪和先生吃,你想哪儿去了?我是想做点别的团圆菜。”

草草吃了点儿东西,桑榆收拾着桌子,有点儿不放心孙溪和,让季南山过去看看。没想到刚把碗刷完,一抬头看到季南山神色惊慌地从大门口跑了回来。桑榆手一哆嗦,心想:难道溪和先生出什么事儿了?

桑榆急匆匆地迎了过去,一把抓住了季南山胳膊:“这是咋了?”

季南山一把拉住她手,将她拽出了院子,叫桑榆意外的是,他没有往孙溪和院里跑,倒拉着她跑到了海棠树那头儿。

桑榆急死了,再问道:“这到底是咋了?不行,我去看看。”

季南山一把拽住她,磕磕绊绊、结结巴巴地道:“不行,别去,别去!秋白,季秋白在那儿!”

桑榆笑了:“秋白在那儿咋了?她常来看溪和…”说着说着桑榆就回过味儿来了,脸腾地红了,刹那间也结巴了,“她…他们…你看见…嗯?”

季南山满脸臊红,默默地看着桑榆,这就等于承认了。桑榆捂脸道:“天啊…这应该咋整?可别叫娘知道!咱…装没看见吧?”

季南山抓抓脑袋道:“我哪儿寻思有人啊,我直接推门就进去了。他们,嗯,搂抱着在…亲嘴儿。我扭头就往回跑,但准也惊动他们了,秋白应该知道是我。”

桑榆也懵了,只又重复道:“我们装没看见吧,装不知道吧,怪不好的。”刚说到这儿,季南山忽然把她拉到了海棠树后头,桑榆正奇怪,就看到孙溪和家门口,季秋白掩面跑了出来,一路小跑着下了坡。

季南山松开桑榆道:“我不是那个意思,你难道不知道吗?秋白是秋阳哥和梨花嫂的堂妹,你与梨花嫂那么要好,我是说这事儿…唉,不好办。”

桑榆确实不知道这层关系,不过一想的确是梨花嫂与季秋白之间,好像是比别人亲近。上次桑榆家修缮草屋,她就直接拉着季秋白来帮着桑榆做饭了。

桑榆想了想道:“先别告诉梨花嫂吧,要不找个机会,旁敲侧击地点点溪和先生?看看他到底是个啥意思?要是两人都有意,我看也不难办,直接成亲多好,何必这么偷偷摸摸?”

季南山长叹一声道:“桑榆,有些事儿,你不知道。这秋白…她命不好,有算命先生说她刑克父母,让送到山上姑子庙里去。他爹娘就生了她一个,哪里舍得?结果没几年,她爹娘真就早早地去了。谁不忌讳这个啊?没记错的话,她比我还大呢,今年都二十了吧?根本没正经人来提亲。”

桑榆闻言,也是愁眉不展,一时没了主意。季南山忽然道:“娘还让我给溪和先生送饭呢,我可不好意思现在见他去,桑榆你装不知道的,你去吧。”

桑榆无奈,最后道:“我也得平复平复心情。咱先回去吧,他喝了许多酒,又病了,我给他重新熬点粥送去吧。”

孙溪和斜靠在罗汉床上,懊恼不已。他刚才说了很过分的话,把季秋白喝斥走了。等她掩面哭着跑走了,他却更加烦躁了,他恨自己怎么就喝多了!现在他已经懵了,不知道那个温柔照顾他的人,到底是桑榆,还是季秋白!

忽然,他恨恨地捶了两下脑袋,明白过来:无论是桑榆还是季秋白,都是他该死!好在,好在没有酿成大错。

孙溪和费了好大劲才平静下来,他苦笑着摇了摇头,打量了一下住了快两年的小茅屋,也许真的是时候离开了。

桑榆提着食盒,在屋门口深呼吸了一下,调整了一下表情,微笑着敲了敲门。屋内孙溪和的声音平淡无波:“谁?”

桑榆咳嗽了一下,清了清嗓子道:“溪和先生,是我,桑榆。给你熬了点儿粥,我进来啦!”说完就推开了屋门。

孙溪和背对着门站着,好像在打理什么东西,他停了手,回过头来,看了桑榆一眼。

桑榆移开眼睛,走过去把食盒放到罗汉床的小几上,垫着湿布巾往外端粥,给他盛了一小碗,把勺子放上:“溪和先生,还发热吗?有没有胃口?多少吃一点儿。”

孙溪和坐下来,用勺子轻轻地搅着粥,轻声道谢:“有劳了。”桑榆干巴巴地笑了两声,自己都觉得自己好奇怪,她想走:“那你慢点吃,我一会儿来收拾。”

孙溪和放下勺子,着急地喊了一声:“桑榆!”桑榆止住脚步,回头道,“嗯,什么事儿,溪和先生?”

孙溪和一字一句地问道:“刚才,是你吗?”

桑榆脸色大变,将手连摇道:“不是我,不是我,是南山!”说完了就懊悔了,差点咬着自己舌头,她不知道为啥心里一阵慌乱,欲盖弥彰地道,“他什么都没看见!”说完桑榆简直想抽自己一嘴巴,也不知道平时的机灵劲儿哪儿去了。

谁知道孙溪和根本不在乎这些,他接着问道:“我醉酒后,记得有人给我敷冷帕子,给我弄了姜汤喝,是你吗?”

桑榆大大地松了一口气,神色一下子就平静下来:“啊,是我,是我。我是来请你跟我家一起过中秋节的!”桑榆想起了正事儿,几步走到罗汉床那儿翻了翻,拿出一个茶叶罐,“这是给溪和先生的节礼,应该是挺好的茶叶。”

说完桑榆感觉到有点儿不对劲儿,她把视线重又落回罗汉床上,看到了一个青布包裹,桑榆看向溪和先生:“这是…新收拾的?溪和先生…要出门?”

孙溪和却没接桑榆的话茬,而是哑着嗓子继续问道:“既然是你…在照顾我,后来怎么…怎么…”他想说“怎么变成了季秋白”,却一时不好开口。

桑榆听明白了他的意思,赶紧道:“啊,那时,我娘喊我回家吃饭。”

28

第二十七章:秋白自尽

孙溪和沉默了半晌,桑榆忽地想起来,刚才好像叫他给转移了话题,她拿起那个青布包裹,再次问道:“溪和先生,这马上就过节了,你要去哪儿?”

孙溪和抬头,只见桑榆拎着他包裹的那只手,稍稍地一点点往背后藏着,大眼睛却直盯着他等个说法。孙溪和一刹那间,有种说不出来的感受,他轻轻吐出胸腔里憋闷的一口浊气,一咬牙说道:“桑榆,正好,我向你告辞。”

桑榆真是有点急了:“告辞?告的哪门子辞啊!马上过节了不说,你还病着呢!到底什么事儿这么着急啊?”说着说着桑榆又故意道,“你要是不想应邀,不愿意去我家过节,你就直说!”

果然孙溪和不再那么平静了,他急急道:“我愿意去的,你别误会。”

桑榆这才笑了:“那你不能走,跟我一起过节吧,梨花嫂一家也一起!”

孙溪和低头迟疑半晌,到底难以抗拒桑榆的殷殷目光,不忍叫她失望,便应道:“好,那我节后走。”

桑榆沉默着坐到罗汉床的另一侧,看着孙溪和一勺一勺地喝着粥,她渐渐平静下来,心里不停地转着念头,忽然似有所悟:“是因为秋白吗?你要走?”

小瓷勺清脆地与碗碰了一声,孙溪和停住了动作,随即有一刹那的停顿,其实并没多久,不过桑榆却觉得有点漫长,终于孙溪和又喝起了粥,回她道:“是我不好,醉意朦胧,错将秋白认成了意中人。”

桑榆八卦属性当即发作:“你有意中人?哦,你离开是要去找她吗?”

孙溪和却摇了摇头,抬头冲她凄然一笑道:“她已嫁了别人。”

孙溪和眼睛里已盛满了忧伤,仿佛要弥漫出来,桑榆登时不敢问了,心里也是一阵儿的替他难过,她忽然之间觉得明白了些什么,喃喃道:“原来如此。所以你才来到这穷乡僻壤,寄情山水之间;所以那么多婆子给你说亲,你都一概婉拒。”

孙溪和停下勺子,抬头默默地看着桑榆,也不说话。桑榆被他瞧得有点毛,立刻保证道:“我嘴很严的,绝不会出去乱说,我谁也不告诉。”孙溪和叹了口气,接着又摇了摇头。

桑榆拿过他的粥碗,又给他盛了一碗热的,问他道:“你觉得怎么样了?吃完饭你自己抓点药,我给你煎。”

正说到这儿,忽地大门口喧哗起来,梨花嫂的声音变了调儿地尖锐:“溪和先生!救命!”

孙溪和与桑榆都被吓了一跳,屋门没关,两人直接望向院子里,只见梨花嫂踉踉跄跄地奔了进来,身后还跟着几个半大孩子。桑榆立刻迎出去,一把攥住了梨花嫂的手:“嫂子,嫂子怎么回事?”

梨花嫂带着哭腔道:“秋白跳河了!溪和先生,你快救救她!”

桑榆脑袋里嗡的一声,几乎都不转了。孙溪和大步向门外走来,却似乎有些头晕目眩,他扶着门框定了定神。桑榆回过神来,大声喊道:“南山!南山!”

季南山在那边院里已经听到了动静,立刻跑了过来,桑榆指挥道:“快去,背上溪和先生,去河边!快!快!”

季南山立刻跑过去,将孙溪和背起来就往外跑。桑榆与梨花嫂也紧跟着,桑榆边跑边对梨花嫂解释道:“让南山背着快些,溪和先生病着呢,还在发热。”梨花嫂满脸焦急之色,随口“嗯”了一声,也不知道听进去没有。

桑榆忽然又想起件事儿,一把拽住一个在要跑过去的孩子,一看是春树,桑榆急急道:“春树,快!跑回去!到溪和先生屋里,把他的诊箱拿来,就在他药房那屋的书案上!”春树立刻扭头又往回跑。

荷塘岸边上,已经闻讯赶来不少人,正围在一块,不用说最里面肯定是季秋白。桑榆挤进去一看,只见瘦弱的季秋白,脸色苍白,双目紧闭,浑身湿淋淋地躺在一张草席上。

溪和先生一手掐住了脉,一手贴着季秋白颈侧,嘴里一连声地道:“附近田里可有耕牛?赶紧牵来!”“岸边哪个摊位有宽板凳,先拿个过来!”

周围的人们立即有人应声行动起来,很快宽板凳先拿了过来。溪和先生用力捏开季秋白的嘴,伸手抠出了一小团残叶泥沙,喊道:“筷子!”

旁边一个小孩子递过一节光滑的细竹枝,问道:“这个行不行?”溪和先生一把抓过去,伸进季秋白嘴里,压住了她舌头,然后招呼人将她脸朝下横卧在宽板凳上。

桑榆这时候已经看明白了,赶紧地找了块石头,递给了孙溪和。孙溪和看了她一眼,回手将石头垫在了宽板凳一条腿儿下,然后缓缓地颠簸了起来。

桑榆眼巴巴瞅着,刚将季秋白放上去的时候,她口鼻中流了一点水出来,可后来却再没往外流。孙溪和也是大急:“牛怎么还没来!找人就近抱床被来!”又有人应声而去。

这一系列的动作,其实也没有多长时间,不过这争分夺秒的生死关头,叫人心焦胆颤。桑榆的手一直在哆嗦,眼见着季秋白就是不吐水,她再也顾不得别的,忽然冲了上去,将季秋白从宽板凳上拖了下来。

桑榆捏着季秋白的鼻孔,大吸了一口气,口对口的吹了进去,另一只手放到她胸口那感觉着,感觉到胸口那稍有动静后,放开鼻孔,按压下胸部,如此循环,给她做起了人工呼吸。

桑榆一直吹了七八口之后,两只手叠加在一起,一下一下地用力按压起来。好在这次压了没几下,季秋白就呛出了一口水,随即她身子一歪,连连地吐起水来。

桑榆原本跪在季秋白身侧施救,见她终于缓上来了,桑榆一阵放松又一阵后怕,发觉浑身一点力气都没有了,一屁股坐在了那儿,随即两只手都不住地哆嗦起来。

这时候耕牛也牵来了,那人道:“快让开!牛来了!”孙溪和摆摆手道:“不用了。”

季秋白呕了不少水出来,委顿在一旁喘着气,神情呆滞。梨花嫂喊了几个帮忙的,嘱咐好抬着她去坡上自己家。

这时候春树也跑到了,他把诊箱往桑榆这儿一递,呼哧呼哧地喘着,说不出话来。孙溪和把诊箱接了过来。梨花嫂走过来,犹有余悸地道:“溪和先生,桑榆,多亏了你们。”说完扭头又对季南山道,“南山,也谢谢你,还要麻烦你,再把溪和先生送回去。”

季南山过来扶起桑榆,又去扶孙溪和,孙溪和摆了摆手,自己站了起来。季南山见桑榆脸色有些不对,晃晃她柔声道:“桑榆,没事儿了,别怕。”

桑榆嘴角一撇,猛地扑到了季南山怀里,哽咽道:“吓死我了,南山!”季南山拍拍她后背,安抚道:“已经没事了,桑榆,你和溪和先生,把她救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