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佩瑶心“怦怦”跳得厉害,脸也烫得厉害,一把把相片翻过来,倒扣在桌面上。

相片摆着她制定了一半的作息时间表。

星期一那天,她就打算按部就班地准备复习,制定复习计划,现在已经是星期六了,连时间表都没有完成。

杨佩瑶的心倏地冷了下来。

这一周,她心思完全不在学习上,整个人飘得厉害,就连往常最爱画的服装草图就没有画。

她说过的要好好学习,考上名校呢?

她说过的要振兴民族工业,抵制洋货呢?

难怪家长们都不希望孩子早恋,确实太耽误时间,分散精神了。

想到此,杨佩瑶又是一惊。

她这算是恋爱吗?

第48章 邀请

前世她母胎solo了二十多年, 没有喜欢过人, 也没有被人喜欢过。

仔细算起来,应该是有一次吧。

初二时候坐在她斜后方的男生, 长得很斯文秀气的,曾经吞吞吐吐地说过喜欢她。

她慌得没反应过来。

男生说, 给她三天时间考虑, 要不要做他的女朋友。

可是, 没等杨佩瑶考虑好, 男生已经跟班里另外一个女生手牵着手了。

一直到上大学, 杨佩瑶都没明白, 当初这个男生算不算表白?

大学里, 鉴于专业的问题, 杨佩瑶班里三十多人,只有三个男生, 都长得歪瓜裂枣似的。

但物以稀为贵,那三个男生在班里还是挺受宠的, 结果被宠上了天,个个拽得不行。

最奇葩得是,其中一个男生竟然先后跟班里三位女生谈过恋爱。

大家都在同一间教室上课, 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多心塞!

整整四年,杨佩瑶都在吃别人的瓜,直到大四,她的桃花连个花骨朵都没绽开过。

没想到穿越到百年前, 竟然会遇到程先坤。

杨佩瑶说不出这种感觉到底意味着什么。

都说爱情是自私的,是排他的,她完全不排斥程先坤跟高敏君交谈。

事实上,不管在饭馆还是夜总会,高敏君跟程先坤说话的时间远远超过她。

可她又很在意自己在程先坤面前的形象,想努力表现得举止优雅仪态端庄。

也会时不时地想起他,回忆着他的言行举止。

这到底算不算恋爱呢?

杨佩瑶想不明白,索性不再多想,洗漱过后上了床。

这一觉睡得香,连梦都没做一个。

第二天早早起床,把英文课文念了两遍,精神抖索地下楼吃饭。

杨致重看着饭桌上寥寥数人,直皱眉头。

太太知其意,温声道:“孩子们整天早起念书,难得星期天休息,让他们懒一天就是。”

“是呀,”四姨太接话,“昨晚二小姐将近午时才回来,这会儿哪里起得来,怕不是要睡到中午去?”

三姨太紧跟着解释,“佩珍同学过生日,家里开舞会,别人都不走,她也不好提前离场。”

杨致重并不关心杨佩珍为什么晚归,放下碗筷就拎着公文包走了。

几位姨太太也不再打口头官司,各自默默地吃饭。

杨佩瑶上楼把作息时间表完成,顺便翻了翻日历,发现农历春节是西历的一月二十号。

因为社会各界关于过西历春节还是农历春节争执不休,谭鑫文便取折衷意见,西历元旦放假三天,农历春节放假一星期,年前三天,年后四天。

两边节日都过。

这样算起来,期末考试大概会安排在一月十三号左右。

杨佩瑶用力在日历上做了个记号。

这是她升入高中之后头一次大型考试,一定不能靠砸了。

杨佩瑶用功一整天,转天仍是早早起床上学。

课间,高敏君跟她一起去洗手间,不无遗憾地说:“星期六你提前走真是可惜了,这次请的是申城来的歌星,你知道吗,她穿一身黑色燕尾服。一个女的,剃平头,扎粉色领结穿燕尾服,整个场子都快沸腾了。”

这个时代,女生穿裤子都少见,穿燕尾服就更难得了。

杨佩瑶好奇地问:“她叫什么名字,唱得怎么样?”

“名字好像叫姚蜜,唱得嘛…”高敏君好像很难启口的样子,“一般般吧,主要是声音太粗了,跟男人似的。刚开始,我还以为是男歌星,她唱到一半把外套脱了,才看出来是个女的…张陆明还跟我争辩,非说是男的。后来听人叫姚蜜小姐,他才服气。”

杨佩瑶忍不住笑。

她之前粉过一个选秀出道的明星,就喜欢中性打扮。明星很难得的是,一夜爆红之后丝毫没有膨胀,既没有耍过大腕,也没有闹过绯闻,一直在各领域不断进步。

她也因此粉了十几年。

抬头打量高敏君两眼,“你个子高,穿上西装也会很帅。”

高敏君伸下舌头,“我真要那么穿,我娘会打断我的腿,不过我爹兴许赞成,我爹很开通的,特别理解我。”四下看一看,忽然压低声音,“那天你走之后,程先坤跟我打听好多你的事情,我看他有意要追你。”

“啊?”杨佩瑶大吃一惊,“打听什么事儿?”

“就是你平常喜欢吃什么菜,喜欢什么颜色,放学后做些什么消遣,杂七杂八的。”

杨佩瑶忙问:“你不会都说了吧。”

“我才没那么傻,我让他自己慢慢观察…对了,他约咱们周六放学老地方见,你去不去?”

杨佩瑶有些犹豫,“到时候再说,现在才星期一。”

高敏君笑道:“我觉得程先坤人挺好的,说话风趣又有绅士风度,如果他真追你,你答不答应?”

杨佩瑶沉默会儿,摇摇头,“才刚见过两次,互相根本都不了解,怎么可能草率地答应?”

话虽如此,心里总归留了意。

中午吃过饭,两人一起去图书室。

杨佩瑶逐份查看往期的杭城日报,看到上面发表了不少署名“后乾”的文章,大都是关于风花雪月吃喝玩乐一类。

诸如吃饺子,他推荐一家叫做“华春”的饺子馆,里面的饺子是顺着边捏成的,而不是两只手攥在一起挤成的。

这样饺子皮厚薄更均匀,口感好。

而喝茶,要属“吴韵”茶馆,因为沏茶的水是取自吴山的泉水,口味清甜。

字里行间隐约透露出一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

高敏君一边看一边笑:“这家伙果真长了只狗鼻子,哪里有好吃好玩的,都瞒不过他…每天都吃吃喝喝真是太幸福了。我感觉他家里条件应该不错,你觉得呢?”

杨佩瑶深以为是。

不说别的,单只这几次见面他穿的衬衫,扎的领带,就不是一个报社职员所能负担得起的。

何况他还自己租房住,又是一笔支出。

他家在北平,又受过良好的教育,为什么千里迢迢跑到杭城工作?又

要在杭城待多久?

如果两个人真要谈恋爱,这些事情一定得问清楚,眼下杨佩瑶没这个心思,也不想再纵容自己耗费精力考虑这些。

这一周,杨佩瑶专心学习,除去完成当天作业,又开始按照计划表的安排复习前面的内容。

高敏君也是忙个不停,高修远告诉他们,剧院提出要求,话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公演的时候要求用中文。

之前,他们排演的一直是英文台词。

而公演的话,观众大都是平民百姓,没有太多人能听懂英文。

高修远给出的时间是一周,一周之内把中文台词背熟,星期天下午在剧院试演一遍看看效果,然后剧院方根据现场情况决定分成比例。

高敏君台词不多,但因为她是朱丽叶的侍女,只要朱丽叶出场,她就跟在旁边,所以每次排练都得到。

纵然如此,高敏君也没有忘记程先坤的约会,星期五课间的时候,又问杨佩瑶,“明天你到底去不去?如果去,咱们放学之后直接坐电车过去。”

杨佩瑶问道:“你去吗?”

“去,”高敏君毫不犹豫地点头,“你知道我们星期天试演,我想请程先坤给我们话剧社提点意见,他的眼光还是相当不错的。如果能帮我们在报上宣传一下就更好了。”

杨佩瑶点点头,“他挺热心的,应该愿意帮忙。我就不去了,想在家里陪陪我娘。请你跟程先生说一声,就说我家里有事,走不开。”

“那我一个人?”高敏君嘟起嘴,“上次有你做伴还行,自己去太别扭了,”随即又雀跃起来,“我问问李笑月,看她要不要一起。”

李笑月是高一一班的,在话剧里演朱丽叶的母亲。

李笑月听说是报社记者,还曾经在报纸上写过剧评,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杨佩瑶按时放学回家,发现杨佩珍已经在家里,跟太太挤在沙发上看报纸。

这倒是个稀奇事儿,松山高中离家近,可杨佩珍极少比她回家早。

杨佩瑶凑过去问:“看什么呢?”

杨佩珍指给她看,“圣诞节永安百货搞促销,棉衣棉裤降价甩卖,一起去逛逛?”

“圣诞节,不是还有一个多月吗?”杨佩瑶诧异地说。

前世商场超市喜欢利用各种节日搞促销,没想到民国时代也这样。

四姨太笑道:“最近新安百货服装卖得火爆,永安着急了,开始折价销售。最好两家争相降价,咱们趁机买便宜衣裳。”

“买的不如卖得精,他们再便宜也能赚钱,”杨佩瑶笑着看向太太,“娘想哪天去?我陪您。”

说起来惭愧,因为太太深居简出,她还从来没陪太太逛过街。

太太随口问道:“明天星期六,你们没有约会吧?”

杨佩瑶很庆幸把程先坤的邀约推了,连忙摇头,“没有。”

遂定下明天晚上早点开饭,开饭后逛百货公司,顺便二姨太还能听出新戏。

吃过晚饭,杨佩瑶正学习,杨佩珍推门进来,很自然地凑上前看了看,“哎呦,原来真是在用功,我还以为你随便说说。”

杨佩瑶怕她认出自己笔迹跟以前不同,忙合上本子问道:“有事儿?”

杨佩珍神秘兮兮地道:“跟你打听个人,你知道高省长有个侄子在你们学校读书?”

“谁呀?”杨佩瑶一脸茫然地问,“叫什么名字?”

“我就是不知道才跟你打听。前几天听人说的,是高省长弟弟家的孩子,特地从老家接来杭城读书。我以为你知道,想让你介绍给我认识。”

杨佩瑶一口回绝她,“不认识。”

“你帮我打听一下呗?”

杨佩瑶仍是摇头,“你连那个年级都不知道,我怎么打听?单我们班里就有三个姓高的,全校怕是得一二十个,我能挨个问问谁是高省长的侄子?”

杨佩珍赌气道:“怎么就不能打听了,还是不想帮忙呗?”

杨佩瑶肯定地回答:“确实不想帮。”

“不帮算了,我找高敏君。”杨佩珍气呼呼地离开。

杨佩瑶翻个白眼,重新打开本子。

先前做题的思路被杨佩珍打断了,又得重新思考。

杨佩瑶完全投入到学习中,等把前面两个单元的知识点整理完,再看手表,发现马上就要十一点了。

而外面不知何时下起了雨,狂风裹挟着雨珠扑打在玻璃窗上,“嗒嗒”作响。

一夜秋雨,及至天明方停,而气温又降了好几度。

杨佩瑶晚上没睡好,只觉得头晕沉沉的,勉强爬起来吃了早饭。

太太见她仍是穿昨天的呢大衣,特地让她加了件夹袄,裙子里面也加了绒裤。

走出家门,杨佩瑶禁不住打了个寒颤。

还是穿少了。

可又不愿意穿得鼓鼓囊囊地没法活动。

不由想起前世的羽绒服,有长款有短款,样式漂亮轻软舒适,最重要的是暖和。

她们上课的时候学过,一斤羽绒相当于两斤丝绵或者三斤棉花的保暖效果。

而羽绒服至少要到八十年代才能产生,那时候养殖场大规模发展,鸭绒和鸭毛的来源有了充足保证,药物消毒技术也能达到需要,还有涂层尼龙、涤棉布料的兴盛,共同促进了羽绒服的诞生。

而现在,农村穷得连饭都吃不饱,拿什么来养家禽?

杨佩瑶怀着无限怨念来到学校。

上过两节课后,只觉得头越来越沉,身体越来越冷,坐在教室里一阵阵颤抖,实在坚持不下去了,便去找秦越请假。

秦越看着她脸色苍白,陪她到校外拦了辆黄包车。

回到家里,又是一通忙乱。

太太先吩咐厨房煮姜汤,又打发韦副官请郎中,再让春喜灌汤婆子给杨佩瑶暖被,及至郎中来诊过脉,又急三火四地抓药煎药。

杨佩瑶迷迷糊糊地被灌上药就是一通睡,连中午饭都没吃,及至醒来,天色已然全黑。

因怕天花板上大灯太亮,屋里只开了写字台上的小灯,而太太就坐在灯影里,静静地守着她。

杨佩瑶突然就想起自己刚穿越过来的那几天,太太也是这样衣不解带地照顾她。

泪水顿时喷涌而出,颤着声儿唤道:“娘。”

“醒了?”太太连忙上前,伸手摸一下她额头,舒一口气,“不热了,好在吃药吃得及时,你饿不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