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玉春道:“这就更巧了,说不定过几日就见到我二哥哥了。告诉太太知道,是徽州同知。”

众人闻言,都不禁“哎呀”一声,连声道:“这可是天大的喜事。”

作者有话要说:我研究研究怎么在作者有话说里发照片,把我去徽州拍的照片发上来给大家欣赏~~

61、送礼...

姜大人共有三子二女,皆是夫人所生。长子、次子已入朝多年,幼子今年春闱。长女嫁给顺天府尹家的幼子,次女便是姜玉春。

姜玉春自穿越来,对自己的生身父母、兄长姐弟的印象都来自本尊的记忆。印象中,兄弟姊妹关系极好,因她是小妹,两个兄长甚至更偏宠她一些。当年姜父欲定下姜玉春与周天海的婚事,两个在外为官的兄长得知后连发数封书信意欲劝阻姜父,奈何姜父主意已定,最终还是将幼女下嫁商贾之家。

姜玉春想起过几日就要和身体本尊的兄长见面,虽然有些紧张和忐忑,却也有着隐隐兴奋和期待。

也不知是姜玉春的兄长即将上任徽州同知的原因,还是明年周天宇的春闱要指望姜家照应,不但老太太对姜玉春更加和蔼,连太太对姜玉春似乎都多了几分疼爱之情,一会儿同她说些家里的事情,一会儿又夸她几句孝顺。大嫂孙氏只是在一边笑着附和,于氏虽然撇嘴有些不以为然,但毕竟夫婿的前途系在姜家,又是在公婆跟前,她也不敢太过放肆,甚至言语间也不自主的对姜玉春多了几分奉承。

姜玉春只淡笑装作浑然不知,在古代,娘家的势力决定着女子在夫家的地位如何,若不是她有娘家撑腰,光凭进门三年未有所出这一项,她就不知得得到多少婆家的白眼、妯娌的嘲讽。

也许是席间听了几桩喜事,虽说是姜家的喜事,但毕竟和周家息息相关。不仅外头爷们那桌喝的更起劲了,连内屋这边老太太都多了几分精神,直说到亥时初刻,才一挥手叫都散了。

周天海喝半醉,脚步有些踉跄,姜玉春扶着他胳膊,叫思琴、玉棋左右打着灯照前头的路。周天海虽未全醉,偏生做出八分醉的样子,借着姜玉春搀扶着他,索性将胳膊搭在她肩膀上,行走间又多往姜玉春身上靠,但又不真的将重量压倒她身上,只是搅的姜玉春脸红心跳。

听着身后的小丫头吃吃的笑声,姜玉春恼羞成怒的在周天海腰上掐了一般:“消停点罢。”周天海腰间净是痒痒肉,被姜玉春一掐不禁躲了一下,连声笑道:“二奶奶轻些,痒!痒!”这一声更是气的姜玉春竖起了眼睛,把他胳膊从自己肩膀上拿了下来,恨恨地低声道:“你给我等着。”周天海轻笑几声,不在说话,

众丫头见惯了二爷二奶奶夫妻间的调笑,都见怪不怪的抿着嘴偷乐,倒是素玉心中略微震惊了一下:二奶奶嫁入周家三年,虽然统共只回来过五六回,但每回瞧着和二爷之间都客套有礼。若不是太太担心二爷夫妻两个太过相敬如宾,怕二爷回家没个知冷知热的说的上话的贴心人,也不会将她拨过来。

素玉心里琢磨着,手里不禁拧紧了帕子:自己是太太身边的大丫头,原本也能嫁给年轻的管事的,或是求了太太恩准嫁个普通人家做平头夫妻也未尝不可。只是自己从小在府里长大,虽说是个丫头但也是锦衣玉食的,再加上夫人又不是苛责的,自己的日子只怕比小户人家的小姐还要舒坦。若说配出去,以后少不得要操心吃穿衣食,哪有如今这么自在的日子。可若是配了管事的,就是一辈子的下人,将来的子女也跟着做奴才。虽说跟了二爷是妾,但将来有了子女也是府里的主子,自己也能跟着风光风光。

素玉心里想的美好,脸上也不禁带出一丝笑容来,旁边小丫头瞧见了,好奇地低声问道:“素玉姐姐想起什么好事了,笑的这么开心?说给我也听听。”素玉冷不防被问了一句,似乎心事被看穿了一般,忍不住红了脸,遮掩着说:“我能有什么好事,不过是看二爷、二奶奶恩爱,跟着开心罢了。”

小丫头不明所以地瞧了瞧前头二爷、二奶奶,只当她是真心,也跟着悄声笑道:“姐姐不知,二爷最爱黏着二奶奶了。在扬州家里的时候,二爷只要在内院,必定在二奶奶屋里。”素玉听了心里一沉,想要多问几句又怕旁人听见,只掩了心事不提。

回到住处,思琴两个将灯笼随手递给小丫头,守门的小丫头撩起门帘子,姜玉春和周天海进了屋,云画、巧书两个早预备好了茶水,待思琴、玉棋两个替主子宽了衣裳,两人忙将茶水奉上。素玉素来贴身服侍主子的,又是太太赏赐过来的,自然觉得自己是头等丫头,想伸手伺候主子,可是思琴四个行动间无比默契,有条不紊的将事情都做了,倒让素玉没有插手的地方,不禁有些尴尬的站在一边。

姜玉春吃了口茶,瞧了眼立在一边的素玉,随意问道:“今年几岁了?”素玉忙回道:“回二奶奶:奴婢十六了。”

“是府里的家生子还是外头买来的?”

素玉身上一僵,赔笑道:“奴婢三四岁死了爹妈,五岁时候婶婶做主卖进府里的。”

姜玉春往素玉面上瞧了瞧,轻笑道:“太太身边的丫头个个都是好容貌的,你瞧着又比旁人惹人怜,想必小时候也是个可爱的。要不然怎么你那么小就给你买进来了。”

素玉回道:“太太最是心善,想必是看奴婢身世可怜,才破例买了奴婢。”

姜玉春略微点了点头,转了话题道:“既然太太拨了你给我,你就是我屋里的人了。思琴几个常服侍我的人知道,我平日里不喜欢太多人围着我转,没的闹心。我和二爷不常回府里,思琴几个虽然和府里的丫头婆子认识,到底不熟悉,你既然来了和府里相关的事就劳你操心了。晚上也不用你值夜,只要白天精心点就成了。”

素玉福了一福,应道:“是。”

周天海看了素玉一眼,忽然道:“以前跟着太太倒没人提起这名儿的事,如今既然跟着二奶奶了,也该改个名了。素玉这名冲了二奶奶的名讳。”

姜玉春笑道:“哪那么多的讲究,既然是太太起的名,叫着就是了。”

素玉心里一紧,忙跪下道:“素玉跟了二奶奶就是二奶奶的人,奴婢不敢冲了二奶奶名讳,还望二奶奶给奴婢赐个名字。”

姜玉春略微一沉吟,抬眼瞅着周天海笑道:“既然是二爷提起的这个事,就劳烦二爷给起个名罢。”

周天海道:“我头晕涨涨的,哪有心思给她想名字。索性把玉字去掉,就叫素儿吧。赶紧叫人打水洗漱是正经。”

素儿行了一礼,姜玉春笑道:“素儿叫人去打水吧,明儿我把改名儿的事回了太太。”素儿垂手应了,自去看着小丫头打水不提。

翌日一早,思琴几人已将送给各房各院的礼物归整好。姜玉春命丫头们先抱了给老太太那一份,借着给老太太请安将礼物送到老太太院里。

那些毛皮布料、绫罗绸缎、人参鹿茸的虽然贵重但不稀奇,老太太看了便让云雾都归类收了起来。唯独那一尊纯金打造,用了红蓝宝石、祖母绿、珊瑚、松石、珍珠来装饰紫檀木雕底座的金玉观音让老太太喜不自禁,亲自上前仔细地瞧了好半晌,才让云雾亲自送到院子里的小佛堂去,自己则拉着姜玉春坐在身边道:“这人老了,就爱念个经信个佛的,你送的这尊观音像甚是合我心思,可见你也是用了心的。”

姜玉春笑道:“老太太喜欢就好。”

老太太拍了拍她的手,又问她昨儿睡的可好,吃的可习惯。姜玉春笑道:“老太太只管放心就好。我进了周家的门就是周家的人,只有在外头睡不香吃不好的,哪会在家里不习惯的。况且太太又把素儿给了我,更是让孙媳妇少操了好些的心呢。”

老太太听这话,便知素玉改名叫素儿了,随手从炕上的匣子里捡了一块银子,叫小丫头给了素儿,嘴里吩咐道:“好生伺候你二爷、二奶奶。”素儿谢了赏依旧站在一边。倒是老太太忽然来了兴致,等云雾从佛堂回来便叫她把自己的首饰匣子拿过来,亲自挑选了一对翡翠手镯,又选了一整套金玉镶嵌的头面首饰给姜玉春。

云雾笑道:“这些可都是老太太的心爱之物,可见老太太是真心疼二奶奶,把压箱底的好东西都拿出来了。”

姜玉春忙凑趣道:“让我偏得了这么些好东西,只怕我晚上睡觉都能乐出声来。”一句话说的老太太笑个不停,指着她道:“你要真睡觉都能笑出声来,我见天的给你好东西。”姜玉春道:“这可是老太太说的。云雾,你今晚就跟我过去,好给我听着笑声,明天咱好问老太太要好东西。”

话音刚落,连地上伺候的丫头们都忍不住笑了。云雾怕老太太笑岔了气,一边跪坐在老太太的脚踏上帮老太太揉着肚子,一边也打趣道:“那二奶奶得分我一半才成。”

姜玉春闻言故作喜悦状:“我看这事成。”老太太点了点云雾的额头笑道:“你这丫头,也跟着你二奶奶闹我。”云雾抿嘴笑着手里仍然轻柔的揉着老太太的肚子。老太太笑了一阵渐渐歇下来,方才和姜玉春道:“行了,我这也请过安了,去瞧瞧你太太吧。知道你各房都要去走一遭,我也就不留你了。等你串过门了,晌午来我这吃饭罢。”

姜玉春闻言便起了身,笑道:“那孙媳妇晌午再过来陪老太太说话。”又亲自奉了盅茶,才告辞离去。

出了院门,正巧遇到三房的于氏腰肢款款地走过来,见了姜玉春从院里出来,忙上前笑道:“今儿又是我迟了,都是宏哥儿给闹得,昨晚闹到半夜了还不肯睡,好容易哄睡下了这早上又不肯起,我这一早上刚伺候他了。”说着从奶嬷嬷手里将宏哥抱过来,哄着他道:“宏哥瞧,这是二伯母,昨儿见过的,还认得吗?”

宏哥从于氏怀里歪头看了看姜玉春,轻声叫了声:“二伯母好!”又将头埋在于氏怀里了,也不知道是困倦还是害羞。姜玉春笑着摸了摸宏哥的脑袋,和于氏道:“弟妹赶紧进去吧,这门口有风,别吹着孩子。”于氏应了声,眼睛扫过思琴怀里抱的匣子,认识是老太太房里的东西,张嘴想说什么,但似乎又顾忌姜玉春的身份,终究没说出口,只道:“回头二嫂到我屋里说话。”

姜玉春应了一声,便带着丫头离了老太太院子,往太太的正院去了。

思琴将老太太赏赐的东西让一个靠谱的小丫头送回院去,给太太的礼一早便让王嬷嬷拿着礼单礼物送到太太院了。姜玉春进来的时候,太太正和坐在小杌子上的王嬷嬷说笑呢。大房的几个哥儿姐儿安静的坐在太太周围,见姜玉春进来都起身问好。王嬷嬷也跟着站了起来,姜玉春请了安坐在太太左手边的椅子上,太太又请王嬷嬷坐下。王嬷嬷告了罪方才又坐了。

太太笑道:“你送过来的东西我都看了,有几个摆件不错,我看着喜欢都叫人摆上了。”姜玉春笑道:“太太喜欢就好。”又叫素儿到跟前来,和太太笑道:“昨晚二爷给素玉改名叫素儿,今天叫我回太太一声,好叫太太知道。”

太太听了倒没什么反应,只笑道:“这倒是我疏忽了,这丫头犯了你的讳,早该给她改个名字了。以往你们不在家,她在我身边伺候,我倒没想起这个茬来。如今她在你跟前,可不是得改个名字了。”姜玉春忙笑道:“一个名字而已,有什么要紧。本来我也没想到,倒是昨儿二爷提起来说改,便改了。”

太太笑了笑,转头和素云道:“和各院都说一声,素云改名叫素儿了,以后都不许叫错。”素云答应着出去了。

正说着话,于氏抱着宏哥也到了,刚请了安,有丫头进来回道:“太太,饭摆好了。”

姜玉春和于氏闻言忙起了身,扶着太太到了隔壁屋子。大嫂孙氏正在摆碗筷,见太太来了忙笑道:“今日有燕窝粥和粳米粥,都熬得稀烂的,太太喝哪种?”

“如今秋天了,容易咳嗽,盛燕窝粥罢。”姜玉春洗了手亲自盛了粥,妯娌三个服侍太太同几个哥儿姐儿吃了早饭。太太漱了口,吩咐三个媳妇:“你们回去吃早饭吧。”又同姜玉春道:“你把王嬷嬷留我这陪我说说话罢。毕竟是官宦人家出来的,说话很是有些见识。况且我也没去过京城,听听她说京城的风貌也是有趣的。”

姜玉春笑道:“那叫她留下就是了。”太太起了身,吩咐大丫头素月道:“把剩下的燕窝粥给王嬷嬷端去,早上那几样小菜也很清口,一并给嬷嬷送去罢。请她吃了饭进来说话。”

素月应了一声,指挥着小丫头将饭菜端到外间屋子的小桌上,请王嬷嬷去吃。姜玉春等人随太太回了屋,待王嬷嬷吃好了过来说话,才起身告退回房去吃早饭了。

62、大房和三房...

姜玉春回房,小厨房早备下早饭,思琴洗了手盛了碗山药粥,姜玉春就着几样小菜吃了半碗粥,两个水晶小笼包,吩咐丫头们赶紧吃了饭,又打发素儿去瞧大奶奶孙氏有空没?素儿去瞧了会回来道:“大奶奶正在吃早饭呢,还有半个时辰听管事们回事,这会正好有空,请二奶奶去坐着说话呢。”

姜玉春遂吩咐道:“思琴、素儿,叫人带着东西同我去瞧大奶奶去。玉棋你带着小丫头先把三奶奶的东西给她送去,说我从大奶奶院出来就去找她说话。”玉棋答应着,遂接了给三奶奶的礼单,自去点礼物不提。

姜玉春带着丫头到了大奶奶院里,孙氏正倚着门指挥着小丫头挪院子里的盆栽,见姜玉春来了,忙迎上去笑道:“正琢磨着你什么时候来说话,可巧你就打发人过来了。”姜玉春一边随她进了屋子一边笑道:“这不马上中秋了,你事情又多,怕贸然过来耽误你的事,才叫丫头跑了一趟。”

孙氏请她坐了,吩咐丫头上茶,这才道:“中秋向来有老例可寻,虽然事多又杂,但也不会忙到陪你说话的空都没有。”

姜玉春笑道:“也就是大嫂子,这一大家子事都安排的妥妥当当的,哪里像我,就家里几口人,还经常绕的我头疼呢。”

孙氏忙说:“你素来不爱理这些俗物,觉得厌烦也是有的。只是你同二弟在扬州住着,你便是当家主母,还是将管家的事抓在自己手里好,哪能让侍妾沾手。”

姜玉春低头抿了口茶,点头附和了几句,方才笑道:“说了半晌话,才想起正事。我从扬州带了几色礼物给大嫂,不是什么好的,大嫂可别嫌弃。”说着招呼丫头将东西送进来。孙氏笑道:“你也外道了,每次回来还单独给我们带这些,也不嫌麻烦。难道你不带我们还会说你不成?”

姜玉春扶了扶自己的发髻,抿嘴笑道:“我知道家里什么都不缺,但是家里是家里的,这是我对大嫂子的一点心意嘛。”孙氏笑着道了谢,才看向各色礼物:绣五彩缎两匹、织五彩缎两匹、妆缎五匹,几色常用布料各五匹;又有牙丝编织茜染牙花扇十二柄,分十二个月份有不同花色;一紫檀长方匣,内盛乌木边骨子画扇二十柄。姜玉春又单独拿出一对花梨木鎏金边长匣子递给孙氏:“宁哥儿今年四岁了,听二爷说明年就要开蒙读书了。我和二爷特意备了这些东西送给宁哥儿,希望他能好好学习,将来有所作为。”

孙氏闻言忙接过来,打开匣子一瞧,只见其中一个匣子内盛:内有一件青玉三友图笔筒、一方端砚、一套湖笔、一打宣纸。另一个匣子里盛的是一套崭新的四书。

孙氏见状大喜,忙叫丫鬟把宁哥儿叫来。宁哥儿在孙氏院子的抱厦里住着,一会儿工夫就过来了。先给孙氏行了礼,又给姜玉春请安,脆生生的叫了一声:二婶。喜的姜玉春忙把宁哥儿搂在怀里,和孙氏道:“宁哥儿这相貌,一瞧就是可人疼的,怪不得老太太心肝宝贝的宠着,我瞧着我也喜欢。”

孙氏笑道:“长个好皮囊有什么用,内有乾坤将来才能撑起家业。”说着和宁哥儿招手道:“过来看看你二婶送你的东西,赶明儿上学了可得好生学习,不能辜负了这一家子人对你的期望,你可知道?”

宁哥儿的伸出小手摸摸那青玉笔筒,又拿出《论语》略翻了翻,喜不自禁地给姜玉春行了个大礼道了谢,又抱着那盛书的匣子同孙氏道:“母亲,儿子想回房看书去。”

孙氏见状笑的合不拢嘴,摸了摸他的小脑袋瓜,连声道:“好好好,知道上进就是好的,快去罢!”又嘱咐宁哥儿奶嬷嬷道:“哥儿还小呢,读书时间不要太长,省的累坏了眼睛。哥儿看小半个时辰,就让他吃回糕点水果,到园子里走一会儿,回来再看。”

宁哥儿见孙氏嘱咐完了,便让丫头抱着匣子,自己恭恭敬敬地给孙氏和姜玉春行了礼,方才带着奶嬷嬷和丫头退了出去。姜玉春不由地又赞了回:“有规矩,将来必有有出息”之类的话。

两人又说了一会话,便有管事的婆子陆续来回话。姜玉春知道孙氏临近中秋,事情多,便起身告辞。孙氏手头一大摊子的事,也没多留她,只说下半晌再找她说话。待姜玉春走了,孙氏将绣五彩锻的料子留出来裁衣裳,那几色常用的衣裳料给妾室一人两匹,又将牙丝编织茜染牙花扇拿出五柄来,叫人给大姐儿送去,剩下的叫丫头收拾到箱子里,这才叫管事的人进来说话。

姜玉春从孙氏那出来,便带着思琴和素儿到于氏的院去。姜玉春去的时候,于氏正拿那衣料在身上比划呢,听丫头报说二奶奶来了。于氏连忙让她进来,一面请她坐了,一面笑道:“我正想裁身衣裳穿,想用什么料子好,可巧你就让丫头送来了。这五彩缎子看着就贵气,家里的绸缎铺子都没有这样的,不会是进上的东西吧?”

姜玉春抿嘴一笑,只说:“我家送来给我裁衣裳的料子,我想着用不了白放着到可惜了,便给你和大嫂一人两匹,裁年节穿的衣裳最好不过了。这料子虽然难得,但这上头的图案花色并不逾越,弟妹只管放心裁衣裳穿就是。”于氏也不是傻人,自然知道这料子不是寻常人家能得的,不禁心里羡慕了一番:家里有做官的人就是好,等将来自己成了官家娘子,有了诰命,想穿什么样的衣裳没有,到时候也好好显摆一番。

姜玉春见于氏摸着料子愣神,面上表情半羡慕半嫉妒的,也略能猜到她在寻思什么。于氏的陪嫁丫头喜瑞正好端了茶进来,于氏才醒过神来,忙让姜玉春喝茶,又摆手让丫头把东西都收拾起来。

姜玉春刚抿了一口茶,于氏便开口笑道:“这是李同知大人卸任前送我们三爷的茶,这样的茶虽然咱家也不缺,但难得的是这份体面和看重。”话音刚了,于氏便想起来新上任的同知是姜玉春的亲哥哥,自己的炫耀倒显得有些可笑了,便收了口,讪讪地笑着。姜玉春倒不以为意,顺着于氏地话音道:“三爷学问好,能得同知看中不也说明咱家三爷未来前途光明嘛。三爷将来做了官,对家族也是好事,就连大爷和二爷也能跟着沾光呢。”

于氏这才又欢喜起来,脸上止不住的笑意,连声道:“还是二嫂子会说话,想的也比旁人深远。”一边又端了瓜果盘子让姜玉春吃。

姜玉春拈了粒葡萄吃了,用帕子擦了擦手,于氏也跟着吃了几颗,看见立在一边的素儿,便笑道:“早上太太打发人说素玉改名叫素儿了,我还说,早就该改了,那些小门小户都知道丫头的名字不犯主人忌讳,何况咱家呢。往后咱家也算官宦人家了,也要注意这些事才是。”

姜玉春笑道:“是二爷说改的,我倒不甚在意这些事。扬州家里新近买的小丫头起名字,有时候不注意和姨娘们重名了,我都懒怠着改。”

于氏冷笑道:“妾而已,说起来也是奴才,丫头就是重名了也不算忌讳。依我说就得踩着她们点,要不然都张狂的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以为自己成了姨娘就不是奴才了?也不睁眼瞧瞧自己是什么东西。”说着拿眼瞟了一下站在自己下方妇人打扮的女子。

姜玉春见那妇人虽颜色艳丽,但举止沉稳,被于氏话里有话的挤兑一番也不见脸上有异样颜色,反而低眉顺目地保持着淡淡地微笑。

于氏瞪了那人几眼,见她没反应,便撇过脸去冷哼道:“烟翠,把今早做的那几样点心端上来给二奶奶尝尝。”那妾室福了福身子,慢慢地退了出去。

姜玉春冲着烟翠离去的方向使了个眼色,轻声问:“三爷的妾室?”于氏撇了撇嘴道:“这不我生了宏哥儿的时候有点伤了身子,如今宏哥都三岁了,我肚子却一直没再有动静。太太坐不住了,头半年把她身边的素莲同我们屋的烟翠一起开了脸,给了三爷做姨娘。”

姜玉春恍然道:“我说着那丫头眼熟呢,原来是你屋里的烟翠。怎么没见素莲?”于氏撇了撇嘴冷哼道:“那是太太屋的出来的,我哪里敢使唤她?这不刚让太太劝了三爷在院子里的小书房用功,那素莲就跑去帮着压纸磨墨去了,真是懂得眉眼高低啊。”

素莲和素玉以前都是太太身边的丫头,听于氏如此说素莲,又想到太太把自己放到二房的用意,倒觉得这番话在影射自己一般,羞愧的脸都红了。

烟翠打帘子端着点心进来,于氏忙让姜玉春吃点心,姜玉春没什么胃口,推让了一番,捏了个荷花糕,咬了一口便递给了思琴去吃。

于氏自己也捏了一个吃,吃了一半,忽然想起什么似的,神秘兮兮地问姜玉春道:“听说三爷在扬州买的那个大园子花了好几十万两银子?二爷在扬州的盐运产业,虽说是二爷自己闯的天地,但用了家里的本钱呢,老爷说了这块赚的银子都给你们还是归家里啊?”

姜玉春尴尬地一笑:“我也不太清楚,这外头的事爷们做主,我再不问的。”于氏咂舌道:“百万两银子的营生呢,你都不问清楚?二爷买园子那会儿,也没听说从家里支钱,估计是二爷自己的钱买的罢?运盐赚的银子,肯定是归你们二房了。”

姜玉春笑道:“弟妹还不知道我,内院的事情我都管不明白,何况爷们儿外头的事呢,左右不会饿着我们就是了。”

于氏哼道:“你自然这么说,你们大房和二房又有铺子又有自己的生意,说起来就我们三房没有赚钱的营生。”

姜玉春拍了拍她手道:“一家兄弟,难道老爷会亏着谁不成?你看就说过年分红利,哪年亏着三爷的了。”

于氏撇嘴道:“那是家里产业的,可没见有盐运的红利分。”姜玉春闻言不禁没了笑脸,半晌冷笑道:“盐运这一块到底不是家里传下来的生意,是二爷自己辛辛苦苦赚下来的产业,想必老爷自有章程。这么些年过来也没听大爷和三爷有什么意见,弟妹若是心里不痛快,不妨让三爷和老爷说说,想必能给你分红也未尝可知?”

于氏到底是有些畏惧姜玉春的,见她冷了脸,瞬间就没了气焰,又想起自家三爷的脾气,最是看中兄弟之间的感情,注重家族责任的人,若是让他知道了自己的话,自己挨一顿骂是少不了的。于氏心里琢磨着,脸上也透出心虚来,讪笑着辩解道:“我这不是闲话家常嘛,二嫂子可别想歪了。”姜玉春嗤笑一声:“我也是闲话而已,弟妹别多心。”

于氏讪笑着喝了口茶,见姜玉春的茶盏里只剩半盏茶了,亲手执壶给姜玉春添茶,嘴里笑道:“二嫂子还不知道我,最有口无心的。我这是跟你亲近才有什么说什么,二嫂子可别介意。”

姜玉春也掩了脸上怒色,淡淡地笑道:“都是一家人,哪有那么多说道。行了,我茶也吃了,礼也送到了,弟妹忙你的罢,我回去了。”说着就要起身回去。于氏哪里敢让姜玉春带着怒气走,忙拉住她手笑道:“我这也没什么事,二嫂若是没事多和我说说话罢,我一个人也闷的慌。”姜玉春见状倒不好这就走了,只得依着她又重新坐了。

于氏叫人打了水,自己洗了手,亲自剥了葡萄用帕子托着递给姜玉春,一面果真找些无关紧要的话头来说,姜玉春也随她东扯一句西说一句,气氛倒真的慢慢和谐起来。直到过了半个时辰,三爷打发伺候笔墨的素莲来说中午想吃的菜色,两人才停了话头。

姜玉春估摸着时辰,顺势站起来道:“也快到晌午了,老太太早上说让我晌午到她那去吃饭,我也该过去了。”

于氏笑道:“既然老太太发话了,那我就不留二嫂吃午饭了,等有空我找二嫂说话去。”姜玉春甩了下手里的帕子笑道:“你忙你的,回头咱们再聊。”说着带着丫头们出了门。

63、中秋...

不过一两日功夫,便到了八月十五。因中秋节是出嫁女探望母亲家的日子,于氏一早便带着礼物归宁了。孙氏娘家较远,加上过节一大堆琐事便没回家,只叫人送了礼物回去。而姜玉春父母远在京城,不仅没办法去,就连送节礼都得有一阵子才能送到,老太太便安慰她说:“等姜同知来上任了,你在徽州也有娘家人了,到时候你想回娘家,随时都可以去。”

姜玉春笑道:“还是老太太疼我。我看园子里的菊花开的正好,和二爷商量着想借着家里的园子请老太太吃螃蟹可好?”

老太太满脸的笑意,和太太笑道:“如今正是吃螃蟹的时候,我昨儿还想哪天叫蒸些螃蟹吃,可巧你就提了。”太太道:“天海还带了好些惠泉黄酒,老太太今儿也吃两杯。”老太太点头道:“吃螃蟹还就得配黄酒,那晌午的饭就让玉春丫头安排罢。”

姜玉春笑着应了,一边叫人把带回来的大螃蟹挑活蹦乱跳的洗干净,一边亲自在园子里转了,选了处又背风又能瞧到花的凉亭,和孙氏支了桌子、碗筷等家什,又自掏银子让厨房送来新鲜肉菜,自己带着丫头到花园里摘了好些菊花回来,打算亲手做一桌菊花菜肴。又让丫头把新鲜样式口味的月饼准备了几盘,另外瓜果等吃食更不必说。

到了晌午,姜玉春亲自去请了老太太,因于氏回娘家还未回来,太太便抱了宏哥儿、孙氏带着宁哥儿、成哥儿和大姐一同来了园子。

姜玉春扶着老太太坐了,又拿了靠垫替她垫好,就张罗着摆箸、上螃蟹,老太太拉住她笑道:“快让丫头们忙去罢,你来给我说说,这几样都是什么菜啊?我瞧着都怪好看的。”

姜玉春笑着站老太太身边,挨个介绍起自己带着丫头做的菜来:“这道菜叫七彩菊花桂鱼柳,将桂鱼过油切丁,选了园子里的黄、白两色蟹爪菊,加上火腿、青椒、黄瓜来配一起炒的。”

“这道菜是黄酒梅脯菊花浸蟹,用菊花、黄酒、甜梅铺做的蟹,既能去了腥气、泥味,又用黄酒去了寒性,老太太多吃一只也是不妨的。”

“这个是菊花肴,用菊花同猪肉、蛇肉一起炒的。这是菊花鸡片,旁边的那道菜是三色菊花丝,还有菊花茄丁、菊花鲈鱼羹、菊香芦笋牛肉、枸杞菊花煲小排、菊花素肉片、菊花熘鸡脯、菊花鲜虾丸、薏米菊花炖乳鸽,另有菊花猪肉饺子、菊花奶卷、菊花糕几样点心,老太太若是想喝稀的还备了两款菊花粥。”

老太太听了眼睛都笑的眯了起来,拉着她在自己身边坐下笑道:“你这丫头不是请我们赏菊,怎么倒用菊花做上菜了?”

姜玉春笑道:“赏菊不如先品菊,只有尝了菊花知道了菊花的性情、懂得菊花的好处,再赏菊就能比以前多出一番滋味。”

老太太夹了一筷子七彩菊花桂鱼柳,慢慢品了,又各色菜都尝了一口,点头和旁边太太笑道:“玉春到底是大家闺秀,心思玲珑剔透的,我看了一辈子的花,倒不如尝了这几口菜感触的多。”

太太笑道:“老太太喜欢就好,尝着那样菜吃着喜欢,改明儿再让她做。”老太太笑着拍姜玉春手道:“她好容易回来一回,我哪里舍得老使唤她。”姜玉春笑道:“只要老太太吃着高兴,我见天做菜都成。”

老太太点头道:“你这丫头,我知道你是好的,我虽老了,可心里有数呢。好了,你快坐下吧,今儿又没外人,咱娘儿几个亲亲热热吃一顿饭。”

姜玉春笑着应了,又说:“怕酒浸的螃蟹老太太吃不习惯,我又叫人蒸了好些个。思琴,去盛两盘子上来。”

思琴、玉棋几个挑了团脐的螃蟹端了上来,姜玉春洗了手亲自替老太太剥了只蟹,又替太太剥了一只,又照顾那几个小的,不时给他们剥蟹夹菜,自己倒忙的一口没吃。

孙氏见她一会照顾一会伺候这个,便抿嘴笑道:“有了二奶奶张罗,今儿倒便宜了我。”姜玉春笑着将一壳子肉递给她:“今儿我伺候你吃饭,赶明儿你得伺候我一把,要不然我可不干的。”孙氏笑着接过来螃蟹肉,一口吃了,和老太太笑道:“我就说二奶奶不是个吃亏的主,刚给我剥了个螃蟹,就开始想着怎么找补回来了。”众人闻言都笑了。

因蟹属寒凉、菊花也略寒,姜玉春怕老太太吃凉了肚子,就叫人备了苏叶汤来,让众人喝了散寒预防腹泻。姜玉春虽然光忙着伺候大大小小,没吃着螃蟹也没吃着各色菊花菜,但这苏叶汤倒是跟着喝了一碗,一则此时老太条、太太同几个哥儿、姐儿已经吃饱,用不着她伺候,另一个也是因为苏叶汤是应季应景的东西,又去寒暖胃的,便跟着喝了一碗垫了垫肚子。

众人吃好了饭,丫头们便撤了桌子,又将月饼、瓜果、各色点心摆了一桌子,太太命锅里剩下的螃蟹给各处的丫头散了去吃,又将席上的剩菜给有头脸的丫头分了,这才又回来坐下。

老太太领着赏了会花就觉得有些困倦了,几个哥儿姐儿也小,吃饱了饭被暖暖的阳光一照便都瞌睡起来,姜玉春和孙氏忙提议送老太太回去歇晌。老太太眯了眯眼点头道:“晚上还有家宴呢,倒是得回去歇一会,你们回去能倒也倒一会儿,晚上有的熬呢。”孙氏同姜玉春忙应了,一边命奶嬷嬷们抱了哥儿、姐儿回房睡觉,一边又送了老太太、太太回去。

姜玉春带着思琴、素儿回了院子,见玉棋几个正围在一起吃饭呢,思琴笑骂道:“二奶奶还没吃,你们倒先吃上了。”姜玉春探头一看,见有几样菜是中午席上的,便笑道:“赏了几样菜?”

玉棋忙起来洗手跟着进了屋子,嘴里回道:“太太赏了四样菜,我去端了回来,加上我们中午的例菜饭一起吃的。奶奶中午没吃饭?”

思琴一边替姜玉春换衣裳一边道:“二奶奶中午忙着伺候老太太、太太,又得照顾那几个哥儿姐儿,自己都没好生吃几口。我记得早上剩了半吊子燕窝粥叫在炉子上温着,叫人盛一碗给二奶奶吃?”

姜玉春说:“我赏花的时候吃了半个月饼,这时候也不觉得饿。”玉棋笑道:“那才多点东西,干巴巴的吃着胃也不舒服,我把粥捡稀的给二奶奶盛一碗,二奶奶吃了肚子舒服也好睡觉。等晚上又要拜月祭月赏月的,有的折腾呢,二奶奶等那时候吃饭,岂不饿坏了?”

姜玉春见她说的也是,便由她张罗,玉棋让厨房简单的炒了几样小菜,巧书、云画此时也吃好了饭,换进来服侍,让思琴、素儿去吃午饭。

姜玉春吃了东西,正要睡下,就听前面有说话声,便叫思琴进来问。思琴回道:“二爷刚才回来了,刚进门又有一个什么远房侄子叫周峰的来看二爷,二爷便叫他到小书房说话去了。”

姜玉春略微回想下,倒是有些印象,这个叫周峰的和二爷四代前同一个祖宗,只是他家到他爷爷那辈便落魄了,他父亲也没什么能耐,靠着祖宗留的一点薄地度日。但这叫周峰的倒是能干,当年周天海拿了些银子给他做本钱,让他做些小本生意养家,过年过节也经常帮衬,如今这周峰虽然没大富大贵,但也算衣食无忧。他心里感激周天海帮衬,每逢周天海回来必来请安问候。

周天海以前也和姜玉春提过几次周峰的事,因为姜玉春也有些印象,此时听说他来了,便吩咐思琴道:“把各色月饼、瓜果、冰片、麝香都包一包,燕窝称二两,再开柜子把那茜素青色的缎子拿两匹出来,牙丝编织茜染牙花扇拿两柄,一同给峰哥儿送去,就说是我送给他母亲的,若他母亲得空就来找我说话。”

思琴答应着,一会东西就准备齐备了,拿来给姜玉春看了一眼,这才亲自送去。姜玉春自歪在床上,不一会便睡着了。等再醒来时,已经到了申时,姜玉春刚略微一动,就有一手臂搂住她的腰,将她带进怀里。姜玉春睁眼看到周天海睡意朦胧的眼睛,不禁笑着刮了刮他的鼻子,悄声问道:“你什么时候睡下的?我都不知道。”

周天海迷迷糊糊地打了下姜玉春作乱的小手,含含糊糊地说:“别闹,我才睡下一会儿。”姜玉春闻言老实的任由他把自己搂在怀里又睡了一会儿,才推搡他道:“该起了,晚上再睡罢。”周天海也知今天事多,虽然困倦到底不敢多睡,脑袋在姜玉春怀里蹭了几下,才睁开了眼,一脸不甘心地嘟囔:“你倒是睡舒服了。”

姜玉春笑着推他道:“谁叫你不早些回来歇晌。”周天海眯着眼睛道:“这不是峰哥儿来了,我和他说了好一会儿子话。”姜玉春奇道:“他找你说了什么事?”周天海叹了口气说:“他本钱少,这些年虽然做了点小买卖,但也是小打小闹,他自己有些志向,想跟着我到扬州去做生意。我想他性格稳重,吃苦耐劳,脑袋瓜子又灵活,把他带身边也算一助力。只是他如今十八岁了,还未娶亲,他母亲心里总惦记着这个事,不肯放他出去。”

姜玉春闻言道:“他母亲到底是眼皮子浅了,如今以他家这条件,正经生意家的女儿不愿意嫁,乡下小门小户的姑娘他也未必看得上。倒不如让他出去闯荡一番,有了自己的家产,到时候找个可心意的姑娘多好。”

周天海道:“正是这个话。你今日不是给他母亲捎了好些个东西,他母亲想必这几日也会找你说话,你到时候帮着劝劝,只要他母亲松这个口,我就能带他出去。”姜玉春应了,夫妻两个商议好了,便唤丫头进来打水洗漱唤衣服,各自往前面去了。

姜玉春到老太太屋的时候,于氏已经从娘家回来了,正坐在老太太跟前说娘家的事,见姜玉春来了,忙起身问了好,又笑道:“听说二嫂中午请吃螃蟹,可惜我没赶上,我就说我是没口福的。”

姜玉春笑道:“还有好些个呢,明儿打发人给弟妹送些活的去,你自己在家蒸着吃。”于氏忙福身道:“我先谢嫂子了,嫂子可别笑话我要嘴儿吃。”姜玉春忙说:“都自己家人,何必这么见外。”

老太太见这两日于氏说话规矩多了,妯娌又和睦,便高兴起来,叫她们俩坐跟前陪着说话。

周府后园子有专门过八月十五的拜月亭,孙氏早让人设了香案,摆了月饼、苹果、石榴、红枣、葡萄,切成莲花般的牙瓣的西瓜。又有月神像摆在月亮的方向。

这拜月也有讲究,不同地方不同习俗,有的地方流行“男不拜月,女不祭灶”,而有的区域却说:“中秋列瓜果酒饼,男女望月罗拜,已而欢饮,谓之玩月。”

是夜,月亮初升,红烛高燃,老太太领着依次拜祭了月亮,又将绘有月沈和玉兔捣药等图案的月宫纸马等物焚烧。太太执刀,将特意做的大团圆月饼按家里人头数切了,大小一致,众人分食,吃了“团圆饼”后,太太便叫人撤了供桌。

虽说也是夜晚,但这拜月亭背风而建,既能赏月,又吹不到凉风,因此夜宴便设在此处。丫头们抬了三个桌子来,中间用一雕花屏风隔了,老爷带着三个少爷在外头吃酒,老太太、太太领着哥儿姐儿一桌,孙氏、姜玉春、于氏三人一桌,虽摆了位置,但三人却不敢坐,都洗手去摆杯箸酒具,又叫丫头们上菜。

中秋吃螃蟹,老太太等人因中午吃了,因此晚上便不吃那些,只叫人把用蒲包蒸熟的螃蟹给爷们那边送去,几个丫头在亭子下头扇风炉烫好酒送上,这就开席了。

妯娌三个依次给老太太、太太和哥儿们布了菜,小孩子们一会儿就吃饱了,都不肯安静坐着赏月,一个个要到亭子外面跑着玩,老太太叫人拿了花灯给他们提着,又嘱咐奶嬷嬷丫头们好生看着,这才叫她们去了。孩子们一下桌,一下子就显得冷清了许多,老太太便叫孙氏妯娌三人坐下,方才觉得热闹。

屏风那头爷四个说些生意经、族里的事,屏风这头老太太领着媳妇、孙媳妇说些中秋的传说故事、名俗事情,倒也其乐融融。略吃了些东西,就换丫头把席面撤了,摆上瓜果、月饼之类的吃食,又让丫头把在亭子外头跑闹的哥儿叫回来,洗了手,吃了些月饼方又叫他们去玩。

许是怕老爷那边喝多了,坐了约小半个时辰,太太便和老太太笑道:“如今已经秋天了,天气凉了风又大,老太太还是早些回屋歇歇,若是有兴致,明晚再出来看看月亮也是一样的。”老太太笑道:“这不爷儿们还没喝完酒嘛,我若先走了,扫了他们的兴。”

那头老爷和周天海三个兄弟闻言忙笑道:“已经喝玩酒了,正坐着说闲话呢。老太太若是不困,我们回屋去说话也是一样的。”老太太听了这才怕了,叫人扶着回了。

众人簇拥着老太太回了屋,又凑了会趣,瞧见老太太面有倦色,便都告退了。出院门的时候,于氏趁人不备悄悄的拽了拽姜玉春的衣袖,悄声笑道:“你们中午吃螃蟹我也没捞着吃,晚上咱们那桌又没螃蟹吃,若是还有生螃蟹,二嫂给我几个,我回头蒸了吃去。”姜玉春笑道:“有呢,明儿打发人送去。”说着便各自散了。第二天姜玉春果然叫素儿挑了十来只大螃蟹送去,又给孙氏送了一些。于氏拿食盒装了些点心果子送回去,姜玉春正看哪样可吃的时候,周天海打发人和姜玉春说:姜同知到任上了。

64、姜同知到任四丫鬟论婚...

姜熹此次赴任携家眷同往,妻子王氏,小妾林氏、贾氏,并有两子三女随其一同从京城来到徽州。

姜熹一行人到徽州后先到府衙住下,王氏打发奴仆收拾屋子,将自家带的被褥窗幔都换上,正忙乱着,丫头来回:“二奶奶,周家来人了。”

王氏闻言略一皱眉:“这些乱糟糟的事还没忙完,怎么这个时候来了。”话虽这么说,但王氏也不好怠慢,毕竟离京前婆母嘱咐徽州周家是二姑奶奶婆家,要好生照应,并带了一份厚礼叫送去。且王氏嫁到姜家时,姜玉春还未出嫁,王氏对这个性格温顺的小姑也印象颇好,两人相处那几年也没什么口角,后随丈夫到任上,听说公公将这个小姑子许给了商贾之家,还颇为叹息了一番,觉得委屈了她。

王氏叫将来人领到偏厅去吃茶,自己换了衣裳便带着丫头到偏厅去了。只见偏厅候着两个老嬷嬷,见王氏来了,都上前请安。

王氏笑着让座了,道:“今儿刚到徽州,府内乱糟糟的正收拾呢,若是怠慢了,嬷嬷们可别介意。”

有一嬷嬷忙站起来道:“夫人说的这是哪里的话,折杀奴婢了。我们家太太听说大人、夫人到了,原本要亲自上门请安,又怕耽误夫人收拾屋子,这才先叫奴婢们先过来。说等夫人安顿好了,再过来请安。”说着将手里礼单呈上。王氏接了打开略看了看,便笑着放在手边的黑漆香几上,说了句:“太太客气了,我是小辈,原本是该我先打发人请安的。”那嬷嬷忙说了句不敢不敢。

另一嬷嬷也起身笑道:“原本我也说等贵府收拾好了再过来请安,只是我们二奶奶听说大人和夫人到了,欣喜的和什么似的,非得打发人过来瞧瞧,又担心夫人带的奴才少,收拾不过来,怕累着夫人,叫我来问问,若是人手不够,只管管她要人来帮着收拾。”

王氏闻言惊喜地道:“二奶奶?可是我们家姑奶奶?”那嬷嬷笑道:“回夫人:正是呢。二奶奶同二爷回徽州过中秋。自打听说大人要来徽州上任,二奶奶就惦记着回来多住些日子。说成亲这些年都没见过娘家人,甚是想念。如今好容易和大人、夫人团聚了,可得好好亲热亲热。”

王氏点头,也笑道:“我们在家时常也念叨起姑奶奶,姑奶奶为人你们知道的,待人最是和善亲厚,我们家别说太太,就是我们妯娌两个也常念着姑奶奶的好,想什么时候见她一面。这回大哥得了两淮盐运司副使的差事,原本大嫂身为当家主母是不跟着去任上的,但太太因惦记着二姑奶奶,便叫大嫂也跟着去任上,以便好就近照顾姑奶奶。大嫂临走时我还替叫她替我和姑奶奶问好,谁成想我倒比她先见着姑奶奶。”说着又笑了起来。

两个嬷嬷也跟着附和,夸赞了一回“姑嫂情谊深厚”的话。王氏又问道:“你们二人可是在姑奶奶身边伺候的?”有一嬷嬷站起来回道:“回夫人:老奴是在姑奶奶身边伺候的。那位是周嬷嬷,是我们太太的陪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