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篱猜测着街坊邻居估摸着都知道她买了荒地的事儿,因暂时还没有想好将来怎么耕种,也不多说。便微微一笑,问道:“只嫂子一个人在家,平安大哥可是出了远门?”

平安家的说这几日正给一户人家打家什,算算日子今天也该完了,估计下午就回来了。

青篱笑道:“我就说我的运气不差,正好有事儿求平安大哥帮忙呢,等平安大哥回来,嫂子就转告一声,我们家里也想添几样家什,叫他过去一趟,怎么样?”

平安家的一听有生意上门儿,自然是欢喜的应了,几人又说了些闲话,正说着,季平安家的一双儿女从外面跑了进来,见屋里有人,怯生生的立在门边儿,青篱与红姨二人连忙告辞。

傍晚时分,季平安到了李府,青篱将火桶的图拿给他,又将作用说了一遍,听说这是冬天取暖的物件儿,他十分的惊奇,心思转了几转,试探着问道:“李小姐,你家的火桶我免费给你们打,这个火桶,我能不能多打一些拿去卖?”

青篱微微一愣,没想到这季平安还挺有做生意的天赋,一下子便看出了这里的商机。只是这火桶虽然新奇,但是技术含量也不高,极容易防制,先卖的人,不过抢占个十天八天的先机。况且自己又不打算从商,便笑着道:“有何不可?不过,火桶我可不能免费要你做。”

见季平安还要说,便道:“若真是过意不去,工钱你算便宜点就是了。”

李平安见李小姐坚持,便也不再多说,拿了图纸回家了。

过了两天,季平安将第一批的四只火桶打好送到李府,青篱让杏儿取了铜盆装了一些木碳,亲自试一番,脚放进去一会儿,一股暖意从脚下传来,不多时便混身也暖洋洋的,不由展颜一笑,又让其它几人也试了,都说很好,齐声的称赞。

青篱谢过他,又订了五六只桶,请他加紧做。

合儿问道:“小姐,做那么干什么?咱们府里头就这么几个人呢,难不成人人发一个?”

青篱弹了弹她的脑门:“人人发一个,你想得美!”指着刚做的四只木桶道:“这四只,两只送给朱大人和钱主薄,另外两只送到荒地那边,让他们在外面也能轮流取取暖。”

红姨担忧道:“小姐,送给两位大人,这礼也太薄了,不太合适罢?”

青篱摇摇头,以她这几天接触与这两位大人的接触,觉得这火桶一送过去,他们定然高兴。往高尚里说,这个火桶对于长丰县的百姓来说,又是一个大大的实惠;往庸俗里说,这个火桶,一旦在全国推广开来,能为他们二人赢得多少官声美誉?她倒觉送这二人极为合适,比送他们银子更为划算。

至于派谁去送?她想一下,即然要帮人,就帮到底罢。仍然去请了季平安,让他送去,提醒他说,若是朱大人与县衙里的人都喜欢,可以说这个东西是他制的。

季平安见李家小姐给了他这么好一个揽生意的机会,一连声的道谢。

两个时辰后,季平安喜笑颜开的回来了,说朱大人很喜欢的这火桶,县衙里有几位大人也很喜欢,当场就向他下了定,一共订了十几个呢。

又向青篱说了好些感谢的话,才急急忙忙回家去。

正文 第二十一章 羊肉汤

第二十一章 羊肉汤

火桶送到荒地,让张贵几人甚是感动,干起活儿来愈发的卖力。无奈,天气越来越冷,这几天北风一直吹着,天也不似前些日子睛朗,村民们都说要下雪了。

妇女和孩子受不住冻,有好些人都提出不干了,为了这几个钱把身子冻坏了,还要花钱买药,不值当。

自开始变天,两三天的功夫,妇女和孩子便少了一大半儿,张贵暗暗着急,这荒地的头一遍才深耕了一半儿,这样下去,别说二十天,就是拖到过年,也不一定能耕完。

刚开始,他不想给小姐说,怕小姐忧心,眼看不说不行了,只好硬着头皮与小姐把这事儿说了。

青篱一时也有些犯难,只好与这二人商议着再去这两个村子,重新招集些人手,总有人不怕吃苦的。张贵与李大郎对视一眼,眼下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也只好如此了。

这二人一走,青篱立在窗前,看着外面阴沉的天空,听着北风带着号子呼呼的刮过,心里打了一个寒噤,不由为那些在寒风中干活的人担忧起来。

不若先停工,等这场雪下过再干?刚起这样的念头,便又压了下去,现在才刚刚进入数九,有道是“一九二九伸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这“四九”三十六天中,现在还不算最冷的时候,一旦停了,只好到等开了春再动。可是开春后马上就是春耕,哪里还有时间去摆弄这些?

还是先想些办法为那些干活的人驱驱寒罢。驱寒可以搭些工棚,让他们休息的时候在里面避避寒风,还可以多烧些驱寒的热汤让这些人在干活中间补充一下热量。

想到这里,便有了主意,搭建工棚还需要时间和人手,或许等搭建完了,这股子寒流便消退了呢。多弄些热汤这个法子倒是立竿见影的。

想到了解决的办法,说行动就行动,立马叫柳儿去找了李婶子、孙大娘等去西市买几只杀好的整羊,三百个烧饼。并一再交待连羊下水也一块儿买来。柳儿也听了到张贵与李大郎的话,见小姐交待,便知道她这是想到了解决的办法,连忙揣了银子,拉着李婶子去了。

羊买回来之后,叫她们清洗收拾一番,又命几人将用到的调料装了。一刻也没多作停留,将院子里所有的人都叫上,只留了红姨一个人看家,其它的都跟着去了荒地。

到了荒地,只觉是北风愈发的凛冽,成年男子倒还罢了,可怜那些孩子们,在寒风中缩着脖子,弓着腰捡着草根,一双双小手冻得通红,青篱眼睛一热,心生不忍,直想大喝一声停工,然而嘴张了几嘴,仍是没有吐出一个字。

张贵与李大郎分头在地里忙活着,福伯与小可小乐三人聚在火桶边取暖,见小姐过来,小乐连忙跳出火桶,跑了过去。青篱见他的双颊被风吹得通红,问道:“冷罢?”

小乐今年十四岁,个子长得也高,咋一见自家小姐用他娘说话的口气问他,混身的不自在,嘿嘿笑道:“不冷,那火桶可暖和了。”

青篱道:“冷就再坚持一会儿。一会儿有好东西吃。”

说着让小可与小乐去村子里借几口大锅,一面指挥着几个打杂的大娘挖灶坑,几个捡草根的妇人围过来看热闹,杏儿道:“几位嫂子,能不能帮我们去捡些柴来。”

一个妇人操着大嗓门问道:“你们这是干啥咧。”

柳儿笑道:“我家小姐见大伙儿在这里受冻,心中不忍,在这里现熬些羊肉热汤,给大伙儿驱驱寒。”

那妇人哦一声,高兴的跟着杏儿去了。有不少围上来的小孩子听说有肉吃,发出一阵的欢呼,草根也不捡了,呼啦啦的跟在杏儿与合儿后头捡柴去了。

众人架锅添水摆案的一通忙活儿,不多时,浓浓的肉香和着沸腾的热气飘散出来,引得围在一旁的孩子直咽口水,就连那边干活的成年男子也不住的向这边张望。

青篱苦笑着朝向身旁几人道:“也不知道我这一遭倒底是在帮忙,还是在帮倒忙?”

张贵笑道:“小姐这一遭自然是帮忙。虽说今天误点时间,但是那些村民感激小姐的好心,以后干起活来定然格外卖力。”

青篱无奈一笑,但愿如此吧。

前世她生活的城市,羊肉汤极为常见,一年四季食客不断,她也极喜欢喝羊肉汤,曾在家里试着自己做了,总是做不出羊肉汤馆里的味儿,后来她查了资料,才知道原来这羊肉汤中最关键的是汤中加的几种香料的比例,这几味香料分别是白芷、桂皮、草果、陈皮、良姜,比例控制不好,多了则药味出头,少了则腥膻杂味不除;今日准备得匆忙,她倒是没有认真的去配比,只是粗略的配了配,但愿这些没有喝过正宗羊肉汤人会给她面子。

先将水烧开,加入断好的羊骨,在羊骨上面码上羊肉,用大火烧开,一边烧,一面用勺子将血沫撇去,直到羊肉羊杂炖到八熟,便加入那几味香料,同时加上葱段、姜块,待羊肉熟透,捞出来晾凉切成薄片。余下羊骨头接着炖,炖约末一个时辰,将加入的香料葱姜捞出来,这也就是为什么在羊肉汤馆的汤中为什么看不到香料的原因。

羊肉汤熬好了,张贵与李大郎一商量,反正今日小姐整了这么一出,这些人都没心思干活了,索性就让他们今日吃个痛快,喝个痛快,回了小姐,又派人到村子里一家杂货铺中将里面的酒都买了来。

更有人将从荒地里砍下的树枝聚在一起,燃起了火堆,一时间,寒风凛冽的荒地旷野中,孩童的叫声笑声,男人大声的谈论声,妇人们的窃窃私语和不时传出的阵阵笑声。和着火光,肉香,酒味儿,蒸腾的热气,似乎将冬日的凛冽寒气赶走了不少。

陆聪不知道从哪里钻了出来,手里端着一个从村民家借来的大碗,一手拿着烧饼,一口汤一口烧饼的凑了过来,青篱拿眼直直的瞪着他,这家伙若是敢说一个让她不高兴的字儿,她就把那满碗的羊肉汤扣到他脸上。

正文 第二十二章 旧事重提

第二十二章 旧事重提

一连几日的羊肉汤让干活儿的村民吃得高兴,都说李家的小姐心肠好,不像有些富贵人家,对帮工干活儿的人看不起,给的工钱少不说,还时不时有主人家和工头的打骂,这么一对比,心里头又是满足又是感激,干起活来格用心上心。

还有不少村民都动起了另外的心思——来年佃李小姐家的田种。保胜家的远房堂姐就是其中的一位,特意借了邻居家的一头驴叫她男人套了车,两人一大早的就直奔县城而去,想通过堂妹家的关系,提前把佃地的事儿定下来。

保胜家的听了堂姐的来意,略微的摇摇头,道:“姐,我看这事儿,你们说早了。”指着李府的方向,压低声音道:“你们别看那李家的小姐还是个孩子,我看她心里有数着呢。有几回闲话到她家那荒地,问她的打算,都让她拿话岔开了。”

保胜家的堂姐夫家姓李,丈夫叫李憨,人如其名,是个憨厚得不能再憨的人。听了孩子他姑的话,眉头紧紧皱起,一张原本就苦大仇深的脸儿,这会子更是愁得不行。

保胜家的见堂姐夫这模样,再看看堂姐也是一脸的愁容,知道他家的情况,三个小子都大了,都还没成家,这两口子为了给孩子攒钱取媳妇,拼了命的干活。便叹了一口,道:“我只是说这会说怕是没用,她家那么一大片地,还能自己种?将来还不得佃出去?等她们家招佃户,我得了风声,提前给你们送信儿。”

李憨夫妇一脸遗憾的走了。而此时,这几人谈到的李家小姐苏青篱,裹着她亲手做的大棉被,睡得天晕地暗,一连炖了几日的羊肉汤,那些村民们高兴了,她可累坏了,好在天公作美,没几天儿,天便又晴了起来。她的熬羊肉汤生涯也暂时告一段落了。

一直睡到日上三竿才起,梳洗过后的第一件儿,便是将那几人叫过来,问道:“我前些日子给你们说的事儿都考虑得怎么样了?”

杏儿眼睛睁得溜圆:“小姐,什么事儿啊,你这话问得没头没脑的。”

青篱瞪了她一眼,一拍桌子,佯怒道:“先前儿你不是说过要接了你老子娘还有哥哥嫂子过来给本小姐当苦力使么?现在考虑得怎么样了?”

杏儿笑道:“我原先就应了呀,要问该问她们俩。”

青篱转向柳儿与合儿问道:“你俩考虑得怎么样了?”

柳儿与合儿对视一眼,齐齐答道:“我们也考虑好了。”

青篱道:“考虑好了就赶快写信回去。哦,对了,信中写清楚,叫他们得了信儿别声张,只说去投奔亲戚就行了。叫她们先到庐州的山海镖局找杨沫凡杨镖师,过两天那杨沫凡也该来了,到时我就把这事儿先给他说了。”

几人应了一声,各自取了笔墨,趴在青篱书房中的书桌上,你一言我一语的叽叽喳喳的说着笑着写着,碰到不会写的字儿就过来问她,写写改改,足足有一个时辰,才各自写好的家书。

青篱一一过目,看着这三人歪歪扭扭的字迹,又想起自己初穿来时的鸡爬大字来,心中感叹时光易逝,她来到这里就快一年了,而自己早在不知不觉中适应了这古代的生活。

因几个丫头的家人要来,自然要单租房子给他们住,青篱一时抓不到人,见满府的人就陆聪一个闲逛的,便揪了他,叫他去找宅子。

不过刚一日,他便说找了一处挺合适的宅子,青篱从温室里钻了出来,暗自撇嘴,才一日,能找到什么好地方?谁知跟着去了一看,那地方确实极为合适,就在丁香巷子往南拐的小胡同中,是一座半旧的四合院,房子虽然破点,但是房间多,里面还有一些半旧的家具,院子中间的空地也很大,适合晾晒衣服被子什么的。

便笑着夸赞了陆聪一通,陆聪嗤笑了一声,那意思就是,能给你干活儿的你才夸,你这人太势利。

青篱理直气壮的接受了他的嗤笑,她的一万一千亩田契已经发了下来,她现在是大地主一枚,养长工自然是要让他们干活的,不干话的人养着干什么?

到了杨沫凡来的那日,青篱将事情详细与他说了,请他务必将这些人接应好安置好。杨沫凡满口的应了,带了她与三个丫头的信儿走了。

杏儿几人接下来的几天中情绪格外的好,每天笑容满面的,听着她们欢快的笑声,青篱觉得接她们的家人过来是再正确不过的决定。

忙碌的时候,时间总是溜得极快,一转眼,她们到长丰县已近四十天,再过二十天,便是新年了。其实一进入十二月,她便感受到一种不同往日的气氛,一种叫作年味儿的东西,悄悄的在长丰县的各个角落滋长浓郁起来。

温室里种的几样菜,长势都还不错,叶类蔬菜,如空心菜,荠菜,还有枸杞头等,她们已经吃过一次,尝了个鲜儿,而像辣椒和豆角也已经开花结了果实,再过半月便可以采收了。

想起自己原先曾计划过要再一个避光的温室,用来种蘑菇,后来因太忙便搁在一边儿,现在正好再用用陆聪那个闲人,便又找了他来,让去县城南面的两座山头弄些土来,陆聪嘴里嚷着他在外面人人都要尊称他一声陆少侠,她不尊称也就罢了,还拿他当下人使唤,青篱暗笑,谁让你出场POSS摆的不好,让人尊不起来呢。

只好说了些好话,又许了他那蘑菇长出来,先叫他尝鲜儿,他这才不情不愿的去了。

接下来又带着丫头们又一番折腾,折腾了三四天,才算把那种蘑菇的温室弄好。将陆聪从紫蓬山弄来的土铺好,浇了水,烧上火,青篱累得又直不起腰来,心中暗自下定决心, 不管这蘑菇种成种不成,就折腾这最后一遭了。在没有充足的人帮她干活之前,坚决,坚决不再折腾。

正文 第二十三章 规划

第二十三章 规划

荒地开完第一遍。已是十二月十八日,天气越来越冷,年味儿也越来越浓。张贵与李大郎一连一个多月的早出晚归,大部分时间都呆在野外,两人都憔悴了不少,小可小乐和福伯虽说不是主事者,也跟在后面吃了不少的苦。青篱心中过意不去,便叫厨房准备了丰盛的饭菜,又打了一些好酒,让这五人好好的吃喝了一场,又让他们在家里好好休息了一天。

打发张贵等人去休息,柳儿抱着一叠子纸进了厅中,苦着脸道:“小姐,开荒的帐目,我还是算不好。”

青篱伸手将她手中的纸接了过来,笑道:“你学认字算术才几天?走路都还不会呢,就想着跑了?这些又不是紧要的,我先替你算着罢。”

说着那纸展开,开荒地共用壮年劳力一百人,每人每天的工钱是三十文,租赁的耕牛四十五头。每头牛一天付二十文,另外捡草根的妇女与孩子八十人,每人每天十八文,这样算下来,一天要花掉五吊钱又三百九十文,约合银子五两半。从正式开荒到现在已有二十九天,差不多要付一百六十五两的银子,而订制的农具等物,花费也约有一百五十两左右。这一个月花去了她可动钱财的十分之一,算好后,心中略有数,便将纸递给柳儿。

柳儿见小姐只这么一会便算好了,十分的惊奇。青篱拍拍她的手笑道:“只须将我教你的算术用熟了,这些帐目便简单多了,将来的帐目更复杂呢,比如成本核算,盈利几何等等。”

看着柳儿的脸上又出了疑似退意的神色,又连忙笑道:“正经的帐房哪个不是从小学徒开始,你算学得不错了。也快过年了,赶快把这些钱发下去,让那些村民们也安安心心过个年。”

柳儿神色正重的点点头,这是她第一次担当这么重要的任务,一定要把发钱的事儿办漂亮了。

次日张贵与李大郎二人都没有休息,相约一大早到了前厅,青篱刚用过早饭,主仆几人一人一个火桶,围着桌子坐了说着闲话儿。见他们来了。连忙从火桶中起了身子,笑道:“怎么不休息着?”

又叫杏儿给这两人倒茶,张贵接过茶杯,道:“小姐,这眼下快过年了,地才刚耕了一遍儿”

李大郎也是一脸的忧色。

青篱叹了一口气道:“眼下年关已近,家家户户都在为过年的事儿忙活着,这会子再去找人,就是多给工钱怕那些人也不愿意去干。你们说说,过了年后,我们还有多少时间摆治这块儿地?”

李大郎道:“咱们这长丰县,正月十五过完,新年才算是完了。可这正月十五一过完,各家都该忙活自己家的农活了,到时候怕找不到这么多人。”

青篱想了想道:“无妨,我们过了年就准备招佃户,到时候除草的事儿,也是他们自己的事儿,想必应该会上些心。”说着又问这二人:“这块地哪里适合种什么,你们心中可有初步的想法?”

李大郎道:“反正东面土山下的地块儿不适合种庄稼,那块地有点沙。还不好上水。”

张贵在一旁插话道:“这些日子我也问了一些农户,总的说来,东面的地沙一些,适合种麦子,西面的地,土质要好一些,种稻子使得。至于大郎说的那块沙一点的地,有老农说,种些苜蓿先养养地也不错。”

用苜蓿养地?她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说法。她只知道苜蓿是优质牧草,各种畜禽均喜食,一年之中可以连多次采割,产量高,而且抗旱能力强。

便问道:“那老农可有说,苜蓿为何能养地?”

张贵摇摇头:“我只听他说了一句,因小姐说过地种久也可以改良的话,就记下了。要不我再去找他问问?”

青篱点点头:“若是再碰到他,就详细的问一问。你今一说的苜蓿,我倒是有了主意。你们也不用愁了,从今天起,把那开荒的物件儿都收了罢,昨天已经叫柳儿把工钱备好了,你们俩个陪着她走一趟,把工钱发了,让村民们好过年。”

打发这二人走了,青篱便摊开纸在上面将荒地的大致地形画出来,对着纸沉思。

思量了半晌,又取了一张纸,将方才所想的一一列在上面。盖房舍,鸡鸭牛羊舍。果园,鱼塘,麦田,稻田,嗯,对了,还有菜田。

列完这些之后,又重新对着地形图发呆。东面的地不适合种庄稼,倒可以用来盖鸡鸭牛羊舍,然后周围种上苜蓿,苜蓿地西面种上果树,果树不似庄稼对水的要求那么严格,根系扎得又深,应该比较合适的。至于房舍,刚应该盖在临路的地方,想到路,又意识到自己刚才漏了一项:修路,又重新在那张纸上写下:修路。

若是要修路,在东西两块田中间修一条南北向的大路,再在两块中间,修两条东西向的小路,以供将来车辆进出,以及留出田间的小路若干。

还有鱼塘。这个倒可以不用占自己家的田地,把北面和东面的淇河水面用网子围起来,就变成了自家的鱼塘。

还有那座土山,现在到底能干什么,还不甚清楚,若是过了年有空闲,需得找些人先开了路,上去瞧瞧再做打算。

至于菜田,暂时不作考虑也可以,若是需要不掬哪里都能凑出一块儿来。

考虑完这些,便在那纸地形图上画了起来。一边画一边标注,写写画画半天,总算将心中的想法画了个大概。

只是那大路要开多宽,苜蓿种多少,盖鸡鸭牛羊舍要占地多少亩,房舍盖多大,种什么果树等等,这些还没有细细的思量。不过即使是这样,已让她心中激动不已了。

似乎一副山明水秀的画卷已经在眼前徐徐展开。正做着美梦,合儿从外面进来,回道:“小姐,今天中午,我叫李婶子摘些温室里的菜,做几个新鲜的菜吃,可使得?”

青篱放了笔笑道:“怎么使不得?不是你管着厨房么,怎么来问我?”

合儿一撇嘴:“柳儿那丫头不让,说是小姐种来卖的,若是要吃,得让小姐发话才行。”

青篱微微一乐,这三个丫头进入角色倒挺快,柳儿这么快就养出了帐房先生的职业病。

便摆摆手道:“只留着那辣椒和豆角先莫动,其它的菜随便采。”

合儿欢喜的应了一声,出去了。她被合儿这一打岔,一下子从美梦中回到了现实,长出一口气,前途是美好的,道路是曲折的,路漫漫啊

算了,这些先不想了,旁的人家都开始为过年忙活了,来这里过的第一个新年,也不能太亏待了自己了,该放松就放松一下罢。

出了前厅,信步去了后院,只合儿与柳儿两个丫头如斗鸡一般立在温室门口,也不理会她们,迳直去了种蘑菇的那间温室。因这里开的窗子少,保暖性比种菜那间要强得多。藉着微弱的光线朝里面看了看,隐约看见几个小白点,连忙走近了细瞧,居然真的长出来蘑菇!虽然只是刚冒出了几个,却也让她欣喜不已,若是这蘑菇冬天种得好,可是个挣钱的好门路呢。

这时,厨房的帮工孙大娘进来浇水,一眼看见小姐,连忙放了水桶。

青篱让她自去忙活。孙大娘按照小姐教的淋洒法,洒完水,感叹道:“小姐刚弄这个温室时,还以为是闹着玩呢,没想到真的能种出新鲜的菜。”

青篱微微一笑,说了不过是在书上看来的,自己也不知道成不成之类的话。

孙大娘用围裙将手擦了又擦,立里那里似是还有话说,青篱便问道:“孙大娘有事儿要跟我说?”

孙大娘似是下了决心,道:“小姐,前几天跟人说闲话,不小心说漏了嘴,说了小姐在屋子里种菜的事儿,正巧让平西候府的人听见,便问我是个哪个府里的,要差人来买。我没敢说,可是怕他打听到。”说着顿了顿又小声辩解道:“我真不是故意在外面说府里头的事情,只是不小心说漏了嘴。”

说着把头埋得低低的,青篱微微一愣,没想到这孙大娘心思还挺活,怕那平西候府的人真的寻上门,她会怪罪,就先主动交待,争取宽大处理。

要说这事儿说大也不大,可是她这些菜还真没准备卖。若是那平西候府的人寻上门儿,是卖还是不卖呢?

思量了一会儿子,正色嘱咐了孙大娘几句,日后府里头的事儿一个字也莫跟外人提。

孙大娘一脸愧色的应下了。

青篱回了房,神色不明的坐了一会儿,招了杏儿问道:“你们家里的人赶到这里要多久?”

杏儿掐指算了算,欢喜道:“许是二十四五能赶到。”

青篱不由了一阵愧疚,当初只顾着自己快点解脱,一时忘了过年这档子事儿了,这大过年的,还要让这些人在路上奔波,便把她心里头想的那一宗事儿先压了下去,吩咐她道:“趁着这几日有空,你带两个人去将那院子打扫了,咱们从今儿起,其它的事儿都莫忙活了,把该备的年货提前备一备。”

正文 第二十四章 备年礼

第二十四章 备年礼

张贵红姨柳儿几人按小姐交待的,将需办的年货列了整整两大张纸,又反覆考虑了,确认没有遗漏,几人一起去回小姐。

青篱将那纸拿在手上,粗略看了看,便又丢给她们,笑道:“我对这些又不懂,该买什么你们几人合计着就成。”又朝着合儿笑道:“你是管着厨房的,平日里你总嫌这差事显不出你的本事,正好这过年,让你好显显你的本事来。一大家子人可都等着你安排吃食呢。”

合儿嘟哝道:“小姐也真是的,闲的时候让人闲死,一忙起来又让人忙死。过年这么大的事儿,合该小姐这一家之主操心才是,偏偏这会子您又躲起懒来了。”

红姨扬起巴掌朝她冲了过去:“明儿就腊月二十了,算是一脚踏进新年了,嘴巴再没门儿的,说些不吉利的话,看我拿针缝了你的嘴。”

合儿娇笑一声,跑开了,待跑远了才叫道:“这过年,若是小姐偷懒,你得几个得跟我一道儿,要不然,我可干不来。”

屋里的几人因她的话,笑了一通。张贵问道:“小姐,咱们年节礼都备哪些人家?”

青篱一愣,她们初到长丰,不到两个月,除了街坊邻居稍熟一些,哪里认得什么人,需要备什么礼?若真要话给哪些人送礼,也只有在荒地一事上出过力的几人。

便道:“过年送礼,我着实不懂。也不知道这长丰县的风俗如何。街坊邻里之间可有相互走动的?若是有,咱们就入乡随俗,奶娘去找人问问,比划着别人家的备着。另外,就是朱大人与钱主薄,还有那位姓金的主薄,这三人的礼好好备一备罢。张贵你去找听一下,旁人都怎么送的。李牙侩虽说跟咱们是生意往来,也算是帮了咱们不少忙,也单备一份送过去罢。”

张贵连忙应下,似是仍有话要说,最终却未说出口,转身出去了。

张贵一出去,嘴巴张张合合,似是有许多话要说的柳儿,走到她身边,微微压低声音道:“小姐,年节礼还漏了人呢。”

青篱斜睨她一眼,道:“可是漏了你们的岳先生?”

杏儿在一旁儿捂嘴一笑:“小姐,那可不是我们的岳先生呢。”

青篱起了身子摆摆手,道:“放心罢,我记着呢,不需你们几个天天来提醒我。不但他,就连青阳县主、小王爷、胡公子的礼也早已备下了。”

杏儿睁大眼睛问道:“小姐备了什么时候备的,我们怎么都不知道?”

青篱起了身子,一面往外走一面道:“走罢,带你们看看去。”

杏儿几人跟在小姐身后,以为她要往自己屋子走,却没想到她径直去了后院,这几人相互对视,齐齐撇嘴,原来早备下的年节礼是温室的蔬菜,小姐还真真有心呢,早一个月都开始准备了。

几人进了温室,一畦畦青菜青翠嫩绿,新鲜可人,因地肥施得足,水又浇得透,倒比露天长着菜的更显肥嫩。青椒已长得比成人的手掌还长,一嘟噜一嘟噜的挂在枝头,豆角秧将搭起的架子爬得满满的,一尺来长的豆角直直的垂了下来。而那空心菜,韭菜,蒜苗更是绿得可人。

另一边儿,枸杞苗已长得快到她的膝盖,马齿菜肉嘟嘟的叶片,肥肥的菜杆让人一看便极有食欲。

又转到蘑菇温室中,查看了蘑菇的长势,青篱微微一笑,这温室种菜或许不甚划算,可温室种蘑菇可是大大的划算,她从山上弄下的土中带的茵丝,大多是草菇,从盖好这蘑菇温室到现在不过五六天的功夫,这草菇已差不多长成了,再过两天三便能采收了。

那时,正好是山海镖局派人来的日子,到时候将这些菜分别装了,托镖局的人快马送到京中。虽然离开了京城,但是那些帮助过的她的人,仍然是割舍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