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敲了夏荷脑门一记:“听风就是雨了,真那你没办法!怪不得人人都不敢跟你说心里话,连玉儿受了委屈,也不敢跟你提。”

夏荷一听便跳脚了:“什么?!玉儿被人欺负了?!”

“我都叫你别咋咋呼呼的,玉儿没什么大事,不过是蓉姨娘生了三小姐的气,又心疼女儿,便改为打了玉儿几下,听说都出血了,我已经备好了金创药,就放在我屋里的镜匣里,还没开封呢,你回头得了空,记得送过去。”

夏荷也顾不得了,忙向春瑛赔罪:“我先送药过去,你别急着走,我马上回来的!”然后急急去了。

紫藤笑着替她解释:“玉儿是她堂妹,在三小姐跟前侍候,最是胆小不过的,夏荷一向最疼她,因次才会这样着急上火。”

春瑛笑了笑:“你才还对容儿和小凌说,一处长大的姐妹不必那样生分,如今你倒犯了。你这样急着把夏荷支开,想必是有话要跟我说?”别以为她看不出来!

紫藤笑着坐在她身边,望着头上的叶子:“你是二老太太跟前侍候的人,二太太平白无事地带你过来做什么?也对,你本来就是这府里的人,各处人头都熟,要打听,比东府的人更方便。”

春瑛见她说得明白,也不拐弯抹角的了:“不瞒你说,二太太借了我来,的确有这个意思,不过我也想顺道来看看你们。你也知道那谣言被二太太压了下去,忽然又起来了,十分古怪。二太太担心事情传出去,会有损李氏一族的少爷小姐们的名声,进而连累了四少爷和四小姐,才想弄清楚是怎么回事的。依三少爷的脾气,忽然冒出这样的谣言,想必也很生气吧?”

紫藤想了想,道:“的确是有几分气恼。不过夏荷方才的话也没说错,三少爷的确曾提过,海小姐性子沉稳,又熟悉家务,若是门第再高一些就好了,如今只怕侯爷和太太不喜欢。”

春瑛大惊:“她居然看得上海小姐:“”

“那也说不上…”紫藤翘翘嘴角,“他还嫌人家年纪大了些,长得也寻常。其实他说的是:若是将来的妻子是这个性子,这样的本事就好了。倒是范小姐他一向不喜欢,只觉得人家笑得太多了,又太会哄人,叫他心里腻歪。”

春瑛忍住了脸上的嗤笑表情,不管范海两位小姐有什么缺点,三少爷的缺点都比她们多得多了!还有脸挑剔别人!只是她有些疑心:“这么说来,三少爷反而更中意海小姐这种的…那为何谣言里传的都是范小姐?都是谁在传呀?”

“管他是谁?”紫藤撇撇嘴:“先前传的时候,许多人都知道,只是后来二太太下了禁令,大家才不提了,若有哪个人一时嘴快说了出去,也没什么奇怪的。”

“还是很奇怪。”春瑛正色道,“若是传的人一天天慢慢增多,倒也罢了,但是,即便有人嘴快说了出去,也不可能只过一两天时间,便传得府外都知道了。如今传的人这样多,倒叫人疑心,是有人故意散布的谣言。三少爷怎么说?可别不当一回事,范小姐是快定亲的人,那是郡王府啊!若是婚事吹了,三少爷不就得罪了一个郡王府么?”

这话说得紫藤也严肃起来:“三少爷天天在外书房读书,晚上回来已经累了,我虽跟他提过这件事,他只当作是先前谣传的后续,并不怎么上心。晚上我会再跟他说,勉得得罪了大人物,自己还不知道。”想了想,“我虽不知道是什么人在害我们三少爷,但我记得…几个跟人议论这件事的婆子,都跟花姨娘跟二少爷不是一路的,反倒是…”有些迟疑,犹犹豫豫地靠近春瑛身边,说了两个字。

春瑛大吃一惊:“这不可能吧?!太太这是为了什么?!”

“嘘!”紫藤压下她的肩膀,“别嚷!若是叫人知道这话是我说的,倒霉的就是我了!”

春瑛冷静了些:“对不起,是我疏忽了。可是…这没理由呀?”

“我也觉得没理由,但那几个人一向是跟正院走得近的。春天的时候,其中两个婆子被人告发值夜时吃酒,还是太太叫了大少奶奶来骂了一顿,才免去了板子。我那日在正院里找海棠姐姐说话,亲眼看到她们来向太太谢恩。”紫藤往二进门方向望了一眼,“星许是我想错了,太太无论如何,也没有害三少爷的道理,大概…只是凑巧?”

世上哪里有这么多凑巧的事?如果只是一两个就算了,偏偏紫藤说的是好几个。春瑛看着满面笑容奔回来的夏荷,满心都在思索这是怎么回事,只能勉强陪着她说笑。等到立秋在过来搭话时,她便找了个藉口,急急走了,回到前头二太太那里,悄报告了打听到的消息。

二太太卓氏精疑不定,又叫了自己手下的丫头婆子去探听,从听到谣言的人那里顺藤往上摸,看他们都是从谁那里听说的。本来这个谣言就有群众基础,只要有一两个人偶尔在聊天时提上一提,其他人就忍不住加入进去了。而每次这提话的人,果然都是太太院里的婆子媳妇,或是她们的亲朋好友。

卓是不敢再查下去,忙忙带了春瑛等人回家,上报婆婆。

二老太太阴沉着脸,半日,才叫了春瑛秋雁过来:“替我换出门的衣裳,我要去见老嫂子!”

第六卷 云散 第二百八十六章 劝服

春瑛心中一动:芍药被困在安氏身边那么多年了,若能趁机把她弄出来,岂不是皆大欢喜?

二老太太道:“我记得这丫头是你嫂子的亲信,即便她知道,又哪里肯说实话?”

卓氏微微一笑:“这倒不难。因嫂子重掌家务,对她母亲求恩典的事不大乐意,我便劝她,丫头们大了,一直留在身边也不成个样子,倒不如嫁出去,不管是做管家娘子,还是配了殷实人家,也能给自己添个助力。因此嫂子就松了口,给她指了一门亲,本来也是件喜事,偏偏那家是陪房的安家!那个小子不成样子,白糟蹋芍药了,她心里只不定怎么埋怨呢。”

春瑛大吃一惊,忍不住插嘴:“难道是安四奎?可是…侯爷不是骂过他无用,把他的差事给革了么?”

卓氏叹息着摇摇头:“我也是这么说的,可你大太太觉得陪房家人才是亲信,亲信与亲信做一对,最是匹配不过,差事没了可以再安排,可肥水不能留外人田。芍药是她的丫头,我不好多劝,心里却着实为那丫头委屈。”

何止委屈?简直是天大的冤屈!安四奎那种垃圾货色,也配得上芍药?!

春瑛一旁磨牙,那边厢二老太太已经同意了儿媳妇的计划,让她尽快办去。卓氏便以询问其母情况的名义,传了芍药来。安氏也没放在心上,还以为妯娌是看自己的脸面才有意抬举自己丫头的家人,心中暗暗得意。

芍药到了东府正院,卓氏先是打听了几句她母亲的情况,许了一个不错的差事,就让凤鸣陪她去厢房里吃茶,顺道游说。春瑛在松颐院听到消息,便寻了个送东西的差事,往正院里去了。

她到达正院上房后,没多久凤鸣就来回话:“芍药心里对那桩亲事是不勒意的,但怎么也不肯说大太太的不是。奴婢瞧着,她似乎是默认了大太太的行径,却不肯出面指证。”

卓氏微微松了口气:“默认就好,那事情就是实打实的了,如今只缺人证罢了。”

春瑛却急得直跳脚:“她真的不愿意?犯什么傻?!我去劝她!”

说罢就真去见芍药,也不多说什么,劈头就问:“如今都快到绝地了,你怎么还对太太这样忠心?!难道你真要送给那个安四奎?!”

芍药起初见她来,是吃了一惊的,听了她的话,反倒放松下来,苦笑道:“这是我的命,好妹妹,别劝了,我不可能帮你们的。若我说了太太一句坏话,脞成了什么人了?太太吃了亏,我也别想活!”

春瑛急道:“什么叫命?别告诉我这就是你的命了!咱们都是一样的家生丫头,可是各有际遇,谁说做丫头的就一定得糟蹋自己?!我姐姐嫁到外头殷实人家,南棋嫁给了小官,琉璃姐姐她们哪个不是得了好归宿?连梅香姐姐,嫁在府里,也有个小陈管事配她!你比别人差什么了?长得好,人能干,又向来有体面,那个安四奎是什么货色?三等的小丫头都不屑搭理他!太太怎的就这样糊涂?你替她做牛做马这么多年,她连放你出去嫁人都不肯,如今总算松口了,居然就定了这样一个人!你难道就甘心?!”

芍药红了眼圈,扭开头:“不甘心又如何?我还能说个不字,你也不是不知道我们太太的脾气…不过你放心,三少爷已经答应帮我说话了,能不能成还不知道,若是不能,我就认命。本来我已经死了嫁人的心,想着陪太太到老,便寻个庵堂出家做姑子去,横竖我家里都安顿好了,弟弟妹妹也都有了出息,我心里没了牵挂,嫁不嫁人都无所谓了。如今…也未必差到哪里去,那个姓安的,我是不会让他压到我头上的。

春瑛冷笑:“等你进了他家的门,哪里还由得你?到时候只怕你恨不得死了呢!”甩下狠话,春瑛又有些后悔,放缓了语气劝到”三少爷从来不会为丫头违逆太太,你何苦咬紧了牙关不肯松口?我们太太没有坏心,谁也没真指望能把你们太太怎么样,不过是拦着她胡闹罢了。

芍药神色一黯:“那我就更不能说了,一辈子都不能说太太一句不好,不然…别人要怎么看我?更何况,三少爷将来是要继承候府的,太太是他亲娘,他将来定会恨我,那时我才是一生尽毁呢。”

春瑛头疼地盯着她,忽然想起芍药跟三少爷一向交清不错,便再劝道:“我知道你为难,但这种小道消息,最是坏人名声,别人不说,三少爷头一个就要受到很大影响,外头人听说了,只当他是个行为轻薄的人,将来怎么办?三少爷还要考科举呢,万一考官听说过这个传言,对他先有了偏见,批卷子时把他刷下去了,岂不是天大的冤枉,我们都是从小看着他长大的,怎么忍心让他受这个委屈?”

芍药笑了笑:“他小时候也没少胡闹,只怕名声早传出去了,如今也不过是再印证一番罢了,能出什么事?至于范小姐…”她压低了声音,“她若嫁到王府,这种事自然是丑闻,可她若成了咱们三少奶奶,别人只会说这是佳话,谁还有闲心去说侯府闺门不肃?更别说会连累你们少爷小姐了,放心吧!”

春瑛怔住:“你…你是说…”越想越觉得可笑,“难道太太传这样的谣言,只是为了逼范小姐嫁三少爷〉!她不是糊涂了吧! 那…郡王府那边怎么办?

芍药不以为然地道:”那郡王府只是身份显赫,其实并不怎么管事,又没正式提亲,不过是个人私下说说,能不能成还不知道呢,可是以范小姐的家世,配咱们三少爷并不委屈,候府与范家亲上加亲,往后就更亲近了。我听太太说,先前咱们家的船队,没人选进那神么洋务司,倒是范三老爷进了,得他相助,往后候府就不用担心被别家比下去。范小姐的父亲又是地方大员,对候府只有好处的。

春瑛好笑地摇头:“那也不能这么干呀?人家可是瞄准宗室王府去的,难道就不怕反目成仇?”

“范家人已经搬出去了,哪里知道这些? ”芍药看着春瑛,微微苦笑,“我也知道这事儿破绽多的很,可是劝了太太几回,她都不肯听,我有什么法子?其实太太也是急了,老太太似乎看中了你们那位海小姐。倒不是说海小姐有什么不好,只是家世太差了些,年纪又大,太太哪里乐意娶这么一个媳妇回来?偏又不能拿家世去说,那就得罪了你们老太太。谁知老太太马上打发人拿了三少爷和海小姐的八字去问了,太太担心事情会被定下来,才急着将范小姐抛出去的,她总想着这事儿最初不是我们传出来的,要追究,也是别人的事。”

春瑛想不到候府老太太这么快就找人合八字了,只觉得头痛不已,忽然又想起,原本是要劝芍药争取婚姻幸福的,谁知被她这通话一轰炸,重点就偏了。但现在顾不了这么多,解决问题要紧,她扁扁嘴道:“海小姐的婚事,我们老太太早就有了打算,跟三少爷不相干,即使大老太太来说,海老爷也不肯应的,请你们太太放一百二十个心吧!不管怎么着,先把谣言消除了再说,我们太太要你开口,不过十担心四少爷和四小姐会受牵连,只要谣言没有了,自然也就没事了。别以为这事于三少爷关系不大,小时候的事,一句幼时顽劣也就完了,可长大以后再闹这样的事,名声真的很不好!如今不比往日,三少爷要正经考科举的,总不能向二少爷那样天天混日子吧?你跟三少爷也相熟,若是劝不动太太,不如去劝三少爷?她又不喜欢范小姐,难道就心甘情愿娶她了?不是我说,三少爷一向是个有主意的,只怕心里对将来的妻子想法与太太不一样呢?”

芍药顿了顿,迟疑地道:“那我就去找他说说。”春瑛盯着她道:“若是看着你嫁了那种人,什么也不干,姐姐定要骂我了。太太要的是能帮忙的人,安四奎又什么用?还要靠太太抬举呢,烂泥扶不上墙的东西,倒不如找那些能干又有才的,哪怕是留在府里做管家娘子,也要让自己过得好!你不如去问问三少爷,候爷那边,或者三少爷手下,可有适合的人选?”

芍药红了脸:“这…这…没这个道理…”

春瑛不以为然:“什么是道理?这是你一辈子的大事,你若害羞,什么都不敢去做,将来吃苦,也怪不了别人。要是真不好意思,就让你家里人去说,不然托其他姐妹也成。”芍药低了头,扭着帕子不吭声。

这时门外传来一阵笑声,凤鸣走了进来,亲亲热热地扶住芍药的手,笑道:“还以为你在烦什么呢,原来是这个,放心,我们太太不会叫你为难的。既然你不方便,那就算了。回去多劝劝你们太太,或者让三少爷多劝劝你们太太,做事多斯凉鞋,别莽莽撞撞的,闯出祸事来。”又叫小丫头捧了个匣子来,说是卓氏捎给安氏的礼物,另有一对合抱,使给芍药的。

芍药心里知道事情就算暂时过去了,再看一眼春瑛,握了握她的手,便拿着匣子回了候府。

春瑛回到松颐院,见二老太太与卓氏都在座,忙行礼赔罪,“方才是奴婢鲁莽了。”卓氏摆摆手,:“不要紧,反倒帮了我一把,如今事情总算弄清楚了。”又问婆婆:“母亲觉得该怎么办〉”

二老太太叹了口气:“冷静下来,我气也消了许多,也罢,到底都是姓李的,带了人证物证去告状,反倒闹僵了。只是该劝得话还是要劝的。春瑛预备衣裳,再备一份礼,明儿一早,咱们往候府去。”

第六卷 云散 第二百八十七章 老太太们

这回是真要去了,再没人拦着。次日,而老太太带了儿媳,还有春瑛秋雁等一群大丫头,外加婆子媳妇一大堆,坐了车浩浩荡荡地往侯府来。

她们走得慢,消息先一步到了侯府,老太太听到底下丫头来报,说妯娌是穿了大衣裳过来的,这样大热天,难道是有什么要紧事?当下也不敢怠慢,叫人给自己换了见客的衣裳,端端正正坐在上座,等了一会儿,还没见到人影,有遣人去卡吗二老太太一行到什么地方了。

这时候的东府一行人,却是叫一场闹剧给拦住了。

二少奶奶梁氏又在闹正妻折磨小妾的戏码,只是这一回,她是当着正头婆婆安氏的面打骂崔曼如的,虽然那话里口口声声都在收,曼如“丢了太太的脸”,他要代替婆婆教训刁奴,但那指桑骂槐的劲头,却叫安氏气得眼前发黑。

安氏厉声道:“曼如纵有千般不好,她也是我赏给你男人的,你打她,就是在踩我的脸!谁家有这样的媳妇?!敢当着婆婆的面,这样无礼!倒要说出去叫人评评理,所谓太师府上的家教,原来是这样的!我不敢有你这样不懂规矩的媳妇!”

梁氏在侯府待的时间长了,对这个家的情形也有所了解,知道这个婆婆只是面上厉害,其实己身不正,有许多不合规矩的地方,又被太婆婆与公公夺了一回权,如今也只是挂着“协理”家务的名头,偏还自以为不起,所谓的当家主母的威望,在就不剩什么了,因此也不怕他,变冷笑道:“婆婆既有这个想法,不如跟侯爷说去?只要你们李家给我一封休书,我二话不说,立刻走人!只是当初你们拿圣上赐婚为借口,硬是将我抬进了家门,没有圣上发话,就要休妻,我是一定要告御状的!若圣上不肯为我做主,我就去求太后娘娘!看是谁不懂规矩!”

安氏听她这么说,倒有了退缩的心思。她自然知道,当年的赐婚,皇帝有让侯府“为君分忧”的意思,制药梁太师一脉一天不倒,侯府就不能休弃这个媳妇,闹到太后跟前,更是讨不了好。自己好不容易才重掌家务若是因为一点小事与这个儿媳争闲气,又惹恼了婆婆与丈夫,那岂不是得不偿失?

梁氏见状,耻笑一声,眼中满是不屑。安氏见了恼火,又发作不得。瞥见曼如跪在一边,想到今天就是为了他,才把自己先到这个尴尬境地的,便索性将怒气都发泄到他和身上:“你这丫头怎的总叫人不省心?@这都多少回了?你就不会小心些,规矩些,好好服侍你们少爷少奶奶?!一个通房丫头,正经连姨娘还没挣上,倒学会跟正房奶奶争宠了?!”更叫人生气的是,他居然没争赢,自己的一番心血都白费了!

曼如跪在地上,满腹委屈。她如今别说争宠了,只要能有一天安静日子过,就已经是天大的福分了。自从那回挨了二少爷的打,他脸上带伤,有病了一场,自然没法服侍男人,就叫几个新来的丫头给夺了宠去,二少奶奶不去发作那些人,却偏偏来折磨他,只要见了面,不是打就是骂,他身上的伤就没有消失过。好不容易等太太重掌家务,她每日过来请安侍候,还能得享片刻安宁。谁知陪太太走在路上,也会遇到二少奶奶?她什么都没说,什么都没做,只不过是太太想要教训二少奶奶,她就成了人家出气的耙子,她真是冤枉死了!他这样的美貌与才干,千般柔顺,万般殷勤小心,满府里有几个丫头比得上?为什么她就这样命苦?!

听着安氏的斥骂,她渐渐开始麻木,怨恨却不可抑制地涌上心头。说到底,自己今天的悲惨际遇都是拜太太和三少爷所赐,不然她现在说不定早就当上三少爷的姨娘了,可恨的是,因为自己打探到的东西不多,他们不满意,甚至不肯出面维护她,任凭她被人欺辱!就连太太身后跟随的那些丫头婆子们,从前总是跟在她后面奉承讨好,现在却只当看不到。她将来若能出头......

安氏骂道口干瞥见梁氏正面带讥讽地斜眼望过来,心里又是一阵怒火:“你那是什么眼神?!“梁氏轻蔑地笑笑,”婆婆且别急着骂人,我可不是大嫂子那样的软性子,您要训我的晦气,也该有个说得过去的名头才是。“安氏恨得要打人,丫头们见情形不妙,忙上前拉的拉,劝的劝,当中的芍药忽然看到二老太太一行人就站在不远处,都阴沉着脸望过来,心中咯噔一声,迅速对安氏道:”太太,二老太太和二太太正看着呢!“

安氏马上停了手,转头一曲,果然连二老太太和妯娌卓氏都在,而且一大帮丫头婆子都看到了,不由得面红耳赤,迅速整了整有些松乱的头发,挤出一个微笑,走过去向二老太太请安。

二老太太和二太太卓氏方才站在那里,已经看了一段时间,后者不动声色,不提方才的事,也没理会安氏的眼神,只是眼观鼻,鼻观心地垂目望向地下。前者则一直盯着安氏,直盯到她身上发毛,才收回视线,淡淡地道:“何苦这样不尊重?你做婆婆的,居然容许儿媳妇这样顶撞你,别人知道了,恐怕都以为是笑话呢!”

安氏咬咬牙:“婶娘,都是小辈们不守规矩,让您见笑了!你今儿是来看望我们老太太的?”二老太太没回答,只是拿眼去盯着梁氏。

梁氏认得她是谁,虽然没好气,但也还是照礼数上来拜见了。

卓氏见婆婆不吭声,安氏表情很是尴尬,便代为回答:“天长无聊,随便拉拉家常罢了。”春瑛在旁边轻轻扯了扯二老太太的袖子,后者察觉到了,便收回了视线,道:“屋里人犯了错,做正房奶奶的,在自家院子里教训就是了,何苦要闹到众人跟前,叫人看笑话!”说罢就继续往目的地走。梁氏不服气,要再行争辩,谁知东府的人鱼贯而过,没人搭理她,气得她满面通红。

安氏忙带了人跟上来,曼如跪在地上哭,忽然发现众人都走了,梁氏正目光不善地望过来,忙不迭也起身追了上去。

到了侯府老太太的屋子,老太太早已等得不耐烦了,才彼此见了礼,坐下寒暄几句话,她便急急问道:“方才是怎么了?我早就知道你们进府了,怎的耽搁到这时候?有人跟我说,似乎看到老二媳妇跟你们在一块儿?”

不等东府婆媳俩说什么,安氏便哭道:“老太太,请您给媳妇儿做主,媳妇被老二媳妇欺负到头上来了!”她将梁氏在路上相遇时如何无礼,还把那“休妻”的言论都一一说了出来。

老太太气得直发抖:“她真是这么说的?!”她可怜的二孙子!从小儿没受过这样的委屈,什么叫硬将她抬进门?!她以为庆国侯府很乐意娶她这样的媳妇?!小小年纪,就心高气傲,胆敢勾引皇帝,又是奸臣之女,他们庆国侯府氏为了皇帝的大计,才勉强娶她进门的!”

安氏还在那里添油加醋:“婶娘和弟妹都在场,许多人都听到了。母亲,并不是媳妇不愿体贴孩子,实在是…敞哥儿两口子的言行叫人伤心啊!”

“行了行了!”老太太一听她这话,就知道她要说什么了,心中腻歪得很,只是一头望向老妯娌,便觉得脸上辣辣的:“叫弟妹看笑话了,这真是…家门不幸!”

二老太太非常淡定地道:“小孩子家不懂事,教教就好了。侄儿媳妇何必伤媳妇儿扶你嫂子回屋歇歇,多开解一下,我陪你婶娘说说话。”

卓氏会意地应了,笑着拉走了安氏,春瑛则收到二老太太的眼色,把跟来的人大都打发到院里去了,只有秋雁跟她留了下来。

老太太一见这个架势,便知道妯娌是要说正事了,忙将身边捶腿、倒茶、递手巾等一众丫头也都打发出去,只留下玛瑙和琥珀,然后命暖玉守住门口。

等众人各就各位,她才对二老太太笑问:“弟妹可是有话要与我说?”

二老太太点点头:“你可知道近日有传闻,说你们加攸哥儿跟范家闺女两情相悦的?如今越传越玄,后街上的人家都知道了,连外头也有人知道。我媳妇在别家做客,就听到其他女眷在议论这件事。”

老太太大吃一惊:“此话当真?我可一点没看出痕迹来!”又有些惋惜,“熙如是讨人喜欢,可我们家的情形,恐怕还是弟妹那个娘家侄女儿更合适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