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老爷怎会不明白妻子的用心?到觉得有几分惭愧:“我又不是那些死抱着清高念头的迂腐之人,夫人实在不必多心。若我们家在内宫有一二助力,自然可以避开些灾祸,只要不凭这个求官求权便是了。我只是白嘱咐一句,倒叫夫人伤心了。”安慰了好些话,方才缓缓道。“其实内侍一流,也不是不能打交道的人物。我们在北边时,何尝没有过内侍监军?不过那人待人接物还算和气,除了在粮草和军资上看得严些,并不干涉正经军务,因此我们与他彼此相安无事。当今圣上虽爱用内侍,但也管束得紧,若有人犯了事,不管情分再深,一概是不再叙用,因此那些内侍都不敢胡来,我们自然也不会因此责问圣上,或将那些内侍视作灾孽祸根了。”

卓氏擦了擦眼泪,方才笑道:“正是呢,我打量着春瑛并不认得那丘内监,也不知道胡内监的事,可胡内监因感胡家后生救命之恩,丘内监念着胡内监为师的情分,便冒着风险提点咱们家,叫母亲安了心,我心里其实是很感激他们的。”

“那个春瑛当真不知道丘内监与胡内监的事么?她未婚夫既与内侍相熟,她就一点没听说过?”

“当真不知道。”卓氏笑道,“我也曾试探过她,知道她是真不知情。况且丘内监是从她手上的镯子认出她来,此前两人完全没见过。再则,那镯子虽是银的,却也是内造之物,又是皇后娘娘所赐,她一个丫头,就敢这样天天戴在手上,做活出门从不摘下来。老爷试想,若是寻常丫头,哪怕是外头体面人家的女儿,知道那东西是什么来历,也不敢这样糟蹋呀?若是不想声张,她大可不必天天戴着,若是有心戴出来炫耀,则身边人必然常听他念叨,可松颐院里的人没一个知道镯子的来历,连母亲都没留意,可见春瑛是不知情的了。”

二老爷点点头:“倒也罢了。既然你说她立下了这许多功劳,也不声张,可见性情还算沉稳。虽然她要把一家老少都求出府去,有些叫人心冷,但看在她立过的功劳份上,也就无妨了。”

卓氏笑道:“其实她即便真有小心思,我也能体会。那胡家的后生本是富家出身,与宫中内侍相熟,又随温郡王出使海外,将来回京,想来也是个锦绣前程了。若他是个念旧守信的,仍旧依约来娶春瑛,叫人知道路家只是给咱们府里做庄头的,未免名声有些不好听。既然她姐夫家境不错,她父母想必也希望给女儿一个体面,让她脱了奴婢的名头再嫁人,免得将来在夫家腰杆子直不起来。”

二老爷闻言笑了:“既是这么着,那你就赏了他们这个恩典。只是有一样,既然这丫头心思有些不纯,再留得久了,倒容易生是非。就当看在那两位内监的份上,你尽早安排她出府吧。晚放不如早放,顶多再送一副嫁妆,日后也无需常来常往。她那未婚夫婿,年纪轻轻倒是手眼通天,只是攀附权贵,到底不是正道,咱们不必多掺和。”

卓氏心里虽然不大同意他的看法,但她向来不在丈夫面前明言反驳,便柔顺的应了声是,又说了别的闲话,方才重回外间。

春瑛早已等得焦头烂额了。方才青鸾已经悄悄来催过她两回,说是松颐院那边找她,她生怕错过这个机会,年下事忙,二太太再不能均出时间来跟她谈这个事,再拖久了又夜长梦多,因此一咬牙,坚持等了下来。老太太那里,只说这里有事拖着,回去后再请罪就是了。以她今时今日在松颐院的地位,不可能因为这点小事就受什么重罚,反正她不在,还有三个大丫头在侍候,误不了事。

正胡思乱想着,猛一见卓氏转了出来,春瑛差点一口气没上来,她强忍住心头的激动,低头听候对方的吩咐,打算如果对方忘记了方才的话题,就立刻开口提醒。

但卓氏开口后的话却叫她欣喜若狂:“你姐姐姐夫既是一片孝心。万没有拦着人家尽孝的道理,既如此,我便应了。如今新年将至,衙门也不办公了,等年后再叫徐总管给你爹娘上档办文书。”

春瑛忙跪下磕头:“多谢太太恩典,奴婢这就叫人捎信给父母。让他们来向天天谢恩。”

卓氏摆摆手:“我这里有一堆事要办,哪里有那空闲?这就叫你姐姐姐夫将老人接回家去吧,等开春天气暖和了,得了空便回来陪老太太说话话,顺便也看看你。只是你在老太太跟前,需得更加用心才是——新选上来的丫头,可都教好了?”

她忽然转了话题,春瑛愣了愣才反应过来:“是,已经教会了规矩,别的本事还要慢慢学,不过新年里摆席宴客,她们倒是不会失礼。”

卓氏笑道:“做得好,那你就多教她们些东西罢。等到你将来出门子了,老太太院里也不至于手忙脚乱的。”

春瑛心中一动,仔细打量了一下她的神情,瞧着不像是在说笑话,便小心应了声是,然后再陪着说了几句话,才以夜深不打搅老爷太太就寝为由,退了出来。

走回松颐院的路上,她就一直忍不住翘嘴角。终于把父母都弄出去了,再回想二太太的话,可见将来自己脱籍也不是难事,压在心头的沉重大石,终于挪开了一半。她已经在盘算着,等父母出去后,应该做些什么营生,好积累财产了。既然已经买了不好房屋放租,收回一个宅子自住就行了,也许应该再买几十亩田地?有个地主的名头也是好的…

她心情轻快地回到松颐院,鹂儿早等在院门处,一见她便拉她进来,然后向守门的婆子赔笑。春瑛也知道自己回来的晚了,恐怕耽误了婆子们睡觉,忙道了歉,又塞了些银子给她们打酒暖身子,方才换回她们脸上的笑。

回到房间,她便问鹂儿老太太可曾睡下了,鹂儿道:“秋雁姐姐和百灵姐姐侍候着睡下了,老太太方才找了姐姐几回呢,听说是太太叫了姐姐去,方才罢了。”

春瑛忙问:“可是有急事?为何总来找我?”

“也没什么,不过是为着明天出门的事,要姐姐备好衣裳首饰罢了。侯府传了消息来,说今年祭祖要办得隆重些,请了老太太明日过府商议呢。”

春瑛皱了皱眉,眼看除夕就在眼前了,侯府现在才说要把祭祖仪式办得隆重些?

不过今年二房全家到齐了,三少爷又娶了妻,兴许侯府也是想让未来继承人的妻子与族中人等见礼吧?

想到这里,春瑛就不由得忆起范小姐嫁进来时的情形,内心有了一丝好奇:这位带着怨气嫁入侯府的姑娘,不知这一个月多里,可曾在侯府引起什么风波?

第六卷 云散 第三百零一章 孝顺贤惠的三少奶奶

第二天一大早,春瑛便梳洗了,穿上厚厚实实的棉袄,打点二老太太起床、梳洗、吃早饭等一应事务,然后趁着她吃饭的空档,跑出二门去看着人准备冬天出门用的马车,添上了棉垫、薄被,又放了烤得暖暖和和的炉子,然后回到松颐院来,装好手炉,带上大披风,往包了棉套子的茶壶里灌热茶水等等。一切准备就绪时,二老太太那边也能出门了。

上了马车,春瑛搬着大包小包与二老太太坐在一个车里,锦羽抱着茶壶也跟上来了。这车是专为女眷冬天出门时用的,车厢里十分宽敞,是以三人穿得那么厚实,往里头一坐,也不觉得挤。

二老太太见一应物事都十分齐备,心情很好:“才几步路?带那么多东西做什么?没得叫人笑话。”

春瑛已经服侍她将近一年了,平时还算用心,因此一听她说话的口气,就知道她不是真的在指责,便笑道:“虽然离得近,从咱们家二门出去,到侯府的二门下车,也要走上一段时间呢,况且路上积了雪,不好走。倘或老太太一时想着要杯茶水喝,也不会没处找去。”说罢又将自己新做的一只毛皮手筒和一对护耳罩拿了出来,给二老太太戴上。

后者笑道:“哪里用得着这个?不是有手炉么?”

“那手炉虽能取暖,但没抱着它时,风一吹手又冷了,冷冷暖暖的,对手反倒不好,戴上这个手筒,即便一时离了手炉,也不会觉得冷。况且老太太即便一路抱着手炉,也没法暖着一双耳朵呀?”

二老太太闻言,便任由春瑛替自己戴上手筒和耳罩,同时认真看了她一眼,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好孩子,我知道你是个细致人儿,从前还真没人替我想到这些。”

春瑛笑道:“姐姐们都是极用心服侍老太太的,只不过奴婢性子古怪,总有些奇奇怪怪的念头,老太太不嫌呱噪就好。”

二老太太笑了,舒舒服服地袖着手筒,戴着耳罩,抱着手炉,暖暖和和地靠在背垫上,便有了心思闲谈:“昨儿个你出去,说是你太太找你,都说了些什么话?怎的半夜还没回来?”

春瑛知道她定要问的,就为了以防万一,自己才使劲儿用心奉承,一听这话便忙答道:“也没什么话,太太问起老太太的饮食起居罢了,只是才问到一半,老爷便叫了太太去说话,奴婢等在外面,因没得太太发话,不敢离开,方才耽搁了时间。”

二老太太失笑:“你也太小心了些,他们夫妻说话,你想早走,跟丫头们说一声就是。你是我的丫头,自然是要赶回来侍候我的,难不成他们一晚上没理你,你还要在那里站一晚上不成?你老爷太太断不会为了这事怪你。”接着又有些好奇,“他们夫妻两个说了些什么?居然把你丢下不管了?”

春瑛正摆出一脸谦卑知礼的忠婢模样,闻言一顿,想到二老爷二太太商量完事,后者就跟自己说放自家父母出去了,可见是在商量自己的事,若在二老太太面前捅出来倒未必有好处,便捂嘴一笑:“老爷太太在里间说话,奴婢哪里知道?”

二老太太还以为是儿子媳妇感情亲密,在说私房话呢,心情更好了,便也没再问下去。

锦羽沉默地坐在车门边上,悄悄打量着春瑛的举动,心里不知在想些什么。

不多时,就到了侯府。众人在二门下了车往里走,来迎接的是黑总管的娘子,还有小陈娘子梅香。春瑛心中疑惑,论理说,既是侯府下了帖子请人上门商议正事,请的又是与老太太平辈的长辈,跟平时串门子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为何不见侯府的晚辈女眷前来相迎?

二老太太神色淡淡的,二太太便问了句:“你们太太怎么不见?”黑娘子小心地低头回话:“太太身上不好,正在家里养病呢。”二太太挑挑眉:“那你家的少奶奶们呢?”“大少奶奶今儿没过来,二少奶奶…也病了,三少奶奶在老太太跟前呢。”

梅香见黑娘子只知道老实回话,心道不妙,忙上前笑道:“老太太一大早就 盼着二老太太与二太太过来了,都催了好几回呢,快请进去吧。”

春瑛跟她交好,便帮着劝了句:“老太太,太太,外头风大,站冷了不好。”二老太太淡淡地“唔”了一声,方才被众人簇拥着往妯娌的院子里去。

侯府老太太的房中很热闹。

新进门不久的三少奶奶范熙如正陪着太婆婆说笑,哄得老人家心花怒放。春瑛一行人才进院门,便听到正房里传出来的笑声了,只是进门见了礼,才发现除了范熙如,其他晚辈都不在屋中,只有两个有头有脸的嬷嬷,加上四个大丫头,在老太太跟前陪着罢了。

按捺下心头疑虑,春瑛侍候着二老太太脱去耳罩手筒与大披风,便扶着她落了座,再送上玛瑙新倒的热茶,给她捧在手里取暖,然后拉了一把锦羽,往二老太太身后一站,就开始不动声色地打量范熙如。

范熙如已经换了少妇打扮,因是新媳妇,一身红地缠枝牡丹莲菊海棠纹织金绸袄,下系牙色遍地如意云纹缎地马面裙,头上挽着髻,戴了几朵金花,又点缀着两朵小小的银红纱花,倒是喜喜庆庆的模样,加上脸上绞了汗毛,脂粉又敷的恰到好处,衬得她容颜越发娇美。只是春瑛看着她说话行事,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一样了,那娇俏乖巧的模样未变,却比先前未嫁人时多了份稳重,脸上还透露出一丝叫人看不明白的神色。

二老太太也发现了范熙如的些许变化,便笑着对妯娌道:“攸哥儿媳妇半个月未见,倒比先前出落得更好了,只是我瞧她比起从前未出阁时要稳重些,到底做了人家的媳妇就是不一样的。”

范熙如娇羞一笑,挨近了侯府的老太太,虽未发一问,但那行动就是在告诉别人,她在撒娇,老太太似乎很受用,呵呵笑道:“那是自然,当女儿和当媳妇是不一样的。弟妹别瞧她如今这幅爱怜的样子,到底大家出来的女儿,比小门小户出身的强了无数倍,处事为人都叫人忍不住疼爱。先前她姑姑那样一个贤惠的儿媳妇,我没福气多留她几年,每每想起都觉得伤心,如今又得了这么一个孙媳妇,上天待我也算不薄了。”

这话虽在夸范熙如,但似乎有贬低安氏之嫌。二老太太听了便心头一跳,转头看了儿媳妇一眼,二太太卓氏非常有眼色地问:“听说嫂子病了,不知是什么症状?要不要紧?”

老太太闻言眉头大皱:“她能有什么病?!不过是心病罢了!我见她管家辛苦,便叫她分一些事务给熙如管。她倒好,不应话不说,居然推说病了,请安也不来,熙如去给她请安,她还要给脸子瞧。幸好熙如脾气好,并不放在心里,还在我面前替她说好话。谁知她还不满意,前些日子范家三太太过来做客,她居然当着人家的面数落熙如的不是。真真丢尽我们李家的脸!范家三太太真个好涵养,还在我面前说熙如定是做得不好,才惹得婆婆生气。我都快没脸见人家了!那样的媳妇,还不如早些让她安安静静地养病去吧!”

老太太忽然说了这么一大通话,还表现得很激动,东府众人都十分诧异。范熙如忙劝道:“祖母熄怒,这都是孙儿媳妇的不是。若不是孙儿媳妇粗心,惹得母亲生气,也不会发生这种事了…”她拿帕子擦了擦眼角,眼圈便红了,眼看着就要掉下泪来。

老太太忙道:“你还替她说什么好话呢?别怕,你叔祖母和婶娘都是自家人,彼此知根知底的,哪还能不知道你婆婆的为人?你刚进门时,她还对你赞不绝口的,如今说变就变,还闹起了脾气,真叫人不省心!”

范熙如摇摇头,含泪带笑地向二老太太婆媳赔礼:“叫叔祖母与婶娘见笑了,请叔祖母与婶娘别怪母亲失礼,她实在是身上不好。”

卓氏干笑两声:“一家人不必多礼,嫂子身体不好,我们合家皆知的,怎会怪她?”咳了一声,“对了,不是说要商量祭祖的事么?怎的不见侯爷和攸哥儿?敞哥儿两口子呢?”

范熙如低了头:“父亲出门访友去了,相公在外书房读书。”

二老太太眼神一闪,又是深得婆婆看重的卓氏开口:“这也太用功了些,都快过年了,朝廷官员都得了假呢。我们老爷前日面圣,圣上嘉奖了一番,也叫他先回家过年,等年后再安排后续之事,难道攸哥儿如今比朝廷的官员们还要忙碌了?依我说,他从小娇养,哪里吃得了这样的苦头?还是叫他歇几天,养养身子的好。”

“我也是这么说的。”侯府老太太转头去拍孙媳妇的手,“连你婶娘都这么说了,你便多劝攸哥儿几句。你们还是新婚的小夫妻,正该多亲近,科考再要紧,也要等到明后年才能下场,哪里犯得着这样着急?”

范熙如脸红红地小声应了,然后很不好意思地说:“今儿是为了商议正事,才请了叔祖母与婶娘过来的。咱们家只有祖母与我两人在这里,母亲又病了,不如把二哥二嫂也请过来吧?多个人商量也好。”

侯府老太太叹了口气:“罢了,我没功夫看他们这对冤家拌嘴,每次骂他们,他们嘴上应了,过后仍是那般。我索性眼不见为净,免得操碎了心,还要暗地里受他们的埋怨。如今你已经嫁了进来,有你和攸哥儿两口子在,都是懂事知道上进的好孩子,我也没心思理他们了。”

这下连春瑛都暗暗吃惊了。以老太太对二少爷的偏爱,今天居然会说出这么一番话来,难道是真的灰了心?!这几个月里,侯府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怎么东府那边一点风声也没听到?

二老太太似乎是觉得,再这样闲聊下去,永远也没法进入正题了,便清了清嗓子,道:“祭祖的事,到底嫂子有什么想法,不妨说来听听。”

老太太忙将自己的建议说了出来,不外乎办得隆重些,升一升规格,一来是把二老爷的功劳禀告祖先,再让他与族人重新见一见,毕竟已是多年在外了;二来便是向族中女眷介绍新孙媳妇。庆国侯府这一支,虽然不是族长,但在族中向来有名望,李攸是未来的继承人,他的妻子便是庆国侯府日后的女主人了,自然也郑重地介绍给族人认识。

要重新安排祭祖仪式以及随后的宗族大会,所需增添的一应物事,老太太都有了盘算。范熙如时不时在她耳边小声提醒着,提几条意见,她基本一条不落地用上了,正好补上了她思虑不周的地方,最后成形的计划十分完善,卓氏暗中想了一想,倒对范熙如高看了几分。

商量完正事,侯府老太太还要留饭,二老太太说:“儿子在家呢,说好了要回去吃的。”前者想到他们一家分离多时,便放了人。

回到马车上,春瑛伸手试着手炉的温度,又嘱咐锦羽给车里的火炉添了块炭,回头见二老太太若有所思的模样,也不去打搅,只吩咐车夫起行,却听得二老太太叹了口气,一旁锦羽问道:“老太太,您为什么叹气?”

二老太太笑了笑,摇摇头:“西府娶的这个媳妇啊…果然厉害。”

“可不是厉害么?”锦羽笑道,“又漂亮,又贤惠,又孝顺,还有管家的才干,我在外头听他们家的丫头说话,都在夸这位三少奶奶呢。若咱们家也能得这么一位少奶奶,就好了。”春瑛瞥了她一眼。

二老太太淡淡一笑,什么话也没说。

第六卷 云散 第三百零二章 喜庆背后

从侯府回来的第二天,三少奶奶范熙如便将祭祖的程序、宗族大会的章程以及一应用度花费都列好单子,派身边的大丫头雕栏送来东府给二老太太与二太太过目。卓氏发现当中有几处都已经修订过了,倒是比先前商量的又更细致了几分,不由得抬眼看了看雕栏,见她不动声色,只是低头得体地笑着,等候上头发话,便转头去问婆婆:“母亲觉得如何?”

二老太太歪在榻上,听春瑛小声读着单子上的内容,自然也听出其中的改动之处了,眼皮子都没抬一下:“你们老太太已经过目了?你们太太又怎么说?”

雕栏笑着回话道:“我们三少奶奶已经回了我们家老太太,老太太说照着先前商量出的章程办即可,我们三少奶奶又去请我们太太示下。我们太太说身上不好,叫我们三少奶奶只管尽力去办,哪怕是有什么想得不周全的地方,自有长辈们纠正,即使真出了错,族人们知道我们三少奶奶是新媳妇,头一回办这样的差事,也不会见怪的。我们三少奶奶不敢拿大,又去向大少奶奶请教,大少奶奶又去向族长家的大奶奶打听了,最后两位少奶奶一合计,才修订出这个章程,只是担心还有哪里想不到的,特来请二老太太与二太太的示下,请二老太太与二太太多多指正,不吝赐教才好。”

春瑛听着这一串太太奶奶的头都快被绕晕了,二太太早就笑了出来:“从前攸哥儿媳妇还未过门时,带着你来我们家做客,倒没看出你有这么一张伶俐的嘴。这满口的奶奶太太说的都是谁?但凡心思转得慢些的,就要被你难住了。”

雕栏忙笑道:“若是向别人回话,奴婢自当慢慢说,把一句话掰成三段,务必要叫人一字一句地听得清楚明白。只是到了二老太太和二太太这样精明的主子跟前,还这般哼哼唧唧的,即便二老太太和二太太不发话,这屋里的姐姐们就要先将奴婢打出去了,回话回半天,也没把事情说清楚,叫二老太太与二太太听得着急!”

屋里众人都忍不住笑起来,春瑛扯着嘴角道:“往日也没见你装小姐般斯斯文文说话,哪一回不是倒豆子般说得又快又急?我们太太是夸你口齿清楚,说话明白,你夸你说话快了?还编排起我们来了。我们几时把你打出去过?好没意思。既这么着,我倒真要把你打出去一回了,也免得担了虚名。”说罢真个起身要推雕栏。

雕栏笑着求饶,二老太太乐呵呵地道:“罢了,春瑛饶了她吧,看她说得这样可怜,我倒不忍心了。”说罢让卓氏将单子留下,“回去告诉你们三少奶奶,我们心里有数,让她只管放手去做,以她的才干,这种事难不倒她,再有不懂的,去问你们家老太太。我们自家还有一大堆事要办呢,未必腾得出手,只怕帮不上什么忙,只等到了日子去宗祠就是。”

雕栏忙屈膝应了,恭敬地告辞而去。春瑛送到院门外,笑眯眯地道:“三少奶奶才过门就接了这么重要的一桩事务,真真能干,我听其他丫头说,不但侯府与我们东府,连族中其他几房都听说了三少奶奶的贤名呢。昨儿晚上,我们院里的几个小丫头还在私底下说,侯府三少奶奶是个极大方疼人的好主子。”

雕栏迅速回过头,面上闪过一丝异色,但很快便笑着挽住春瑛的胳膊,嗔道:“好姐姐,咱们认识这么久了,有什么话说不得?我有做得不好的地方,你就多教教我吧。”

春瑛笑笑:“你这样能干,怎么做不好?我可不敢说教你的话,叫人听见了,我说不定还要倒赔你们一人一两五钱银子呢。”

雕栏脸色变了变,迅速扫视周围一眼,见其他人都离得远,便低头压低了声音说话,状若谦卑,实际上的语气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你这是什么意思?咱们一向相安无事,不过是借借你们府上的丫头的嘴罢了。方才在里头你也听见了,凭姐姐的聪明,不会不明白吧?你当我们容易么?!我们小姐是怎么嫁进那府里的,我不信你不知道,上头还压着那样一位婆婆,叫人怎么过日子?!横竖对你们东府的人没坏处,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便是了!”

春瑛淡淡地道:“你们再不容易,也只在自家府里闹便是。我手下的女孩子年纪都不大,还没见过世面呢,叫几两银子带坏了,将来教不好怎么办?若只是说几句好话,我就真当看不见了,但编排别家的当家主母,叫人查出来,倒霉的是谁?”

雕栏眼珠子一转,当机立断:“我知道了,放心,我们再不会招惹你们府里的人!”

春瑛笑眯眯地拉起她的手,小声说:“放心,上面还不知道呢,我就当没这回事,多谢三少奶奶赏那些小丫头钱,她们必会感恩的。”然后提高了声量,“好妹妹,得了空记得过来看我们呀!”雕栏也亲亲热热地点头尖是,便满脸带笑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