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老太太是拄着隆庆帝御赐的拐杖,一头碰死在了文华殿门口的柱子上。

她会死,是因为被逼得无路可走了。

朝堂上说她是明家余孽的事闹的沸沸扬扬,隆庆帝死后,楚王继位,新任的楚王可没有隆庆帝对待小姨子那样和善,对于朝廷上的流言放任自流。

他什么也没做,可是在天下人眼里,却又什么都做了。

卫家被逼得节节后退,退无可退,卫玉敏被平阳侯府苛待,所出嫡长女病死,嫡长子堕马残疾,三老爷丢官…

这些事来的又急又快,老太太已经这样老的人了,受不了这些,终于在大夫人扛不住自尽以后,也扛不住,借着隆庆帝御赐的拐杖进了宫,一头碰死在了文华殿,以证清白。

从那以后,朝堂上的流言彻底熄了,卫家总算得以保全,可是卫家空悬的爵位却被收回,御史们说,卫老太太此举是陷圣上于大不义,天下人都要以为圣上不慈,逼死了这位老封君…

卫阳清后来被人污蔑造反,新登上帝位不久的楚王连问也不问就定了卫阳清的罪,对他的辩折视而不见留中不发,也有卫老太太撞死的缘故在。

卫安叹一口气,前路漫漫,好似永无尽头。

可是她却想慢慢地走,她知道上一世不管是父亲还是母亲,最难过的事莫过于看着卫老太太惨死而无能为力,她想对卫老太太好一点,得卫老太太的欢心,这样,或许父亲母亲看在她虔诚的份上,或者能待她亲近一些。

继续求收藏求推荐,待会儿继续更名门番外,大家可以过去看看,爱你们,么么哒。

第21章 诡异

卫安睡不着,满天星辰闪耀,她透过窗户瞧着外头闪烁的星星,忽然生出不如死掉的念头,这念头也不过一瞬就被她按捺下去了。

老天给她重新活一次的机会,不是要她回来自怨自艾的。

卫老太太为什么会死?就是因为卫家灾难连连,这些灾难其实也根本不是天意,而是人为。这一切灾难的起头,卫安也知道是在哪里。

是从定北侯府大小姐卫玉敏开始。

上一世衍圣公家也有个堂会,因为是衍圣公家的堂会,京城里有头有脸的人家几乎都去了,公主们屈尊降贵不说,连皇后娘娘也亲自赐下了几盆稀世名花来当点缀。

卫玉敏就在这个京城众人都翘目以待的堂会上倒了霉,具体她做了什么卫安并没听说,只知道她在衍圣公家的堂会上出了大丑,自此衍圣公一族对于卫家避如蛇蝎,而从此之后平阳侯府也更加肆无忌惮的践踏卫玉敏。

平阳侯府之前是并不敢的,就算是朝廷里传言卫老太太勾结明家余党作乱的传言甚嚣尘上,平阳侯府也始终投鼠忌器,做的最过分的事,也不过就是冷待卫玉敏,平阳侯世子朱芳不停的往家里抬女人而已。

衍圣公家的堂会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才会叫卫玉敏彻底在平阳侯府失势,叫平阳侯府连卫老太太也不顾及-----要知道,新帝继位了以后卫老太太才彻底被逼上了绝路,在这之前,隆庆帝对他这个唯一的小姨子向来是极好的。

她翻来覆去的睡不着,索性披衣起身。

初夏的天气还有些凉,可是却并不觉得冷,她在穿廊处的台阶下坐下,神智因为这凉风而越发清醒。

她不能让这一切悲剧重演,卫老太太身份特殊,她死了以后,天下人都对新帝口诛笔伐,以至于新帝恼羞成怒,耿耿于怀,而后有御史投其所好,拿卫老太太开刀,说卫老太太此举是不顾新帝的脸面,挟命相报,为的就是把新帝置于大不义之地,乃其心不正。

御史们的嘴,死的也能说成是活的。

新帝自此之后对于卫家,可以说得上彻彻底底名正言顺的冷落。

而怎么能让卫老太太不死?卫安心里大约明白-----卫老太太心中所念着的,不过就是定北侯世子的孩子们罢了,要是这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断了,那老太太就真是不想活着了。

卫家的一切都不再与她相干-----三老爷和五老爷都不是她亲生,四姑奶奶远嫁他方,嫡出的幼子她恨之入骨,恨不得当作没这个儿子。

既然她唯一挂念的人都被折磨死了,那她也顾不得她的死会不会叫卫家被新帝记恨了,卫安能理解那一瞬间位老太太的万念俱灰,反正都要死了,哪管死后洪水滔天。

而既然要改变这一切,首先要做的当然就是保住卫老太太的命根子们的性命,卫玉敏她们是决计不能有事的,她要是出了事,大夫人也活不了,大夫人活不了,卫老太太也就活不了了,这也是为什么卫安要给三夫人和卫玉攸卖这个好的原因,她需要这个去堂会的机会-----卫老太太是不可能会带她去的,她又要先跟卫老太太要蓝禾和玉清,再求卫老太太说要去堂会,卫老太太或许还要以为她是要做什么坏事。

幸好三夫人还是很上道的。

她幽幽叹了口气,拍了拍已经有些微凉的脸站起来想要往房间里走,拐角处却传来窸窸窣窣的声响。

她这个院子向来是极安静的,除了她自己房里的丫头,几乎没人会踏足,何况已经这么晚了…怎么还会有脚步声?

她觉得奇怪,隐在廊柱后头站了一会儿,看见她屋里的大丫头秋韵神色慌张的跟在这院里的管事妈妈屁股后头出了院门。

管事妈妈是李妈妈。也是长宁郡主的人,对卫安很不苟言笑,每当卫安犯了错,就用一种居高临下早就预料的鱼神看着她,淡淡的摇头。

卫安重生回来,还是头一回见她-----她之前是告假回家去了,说是家里女儿生病了。

大家族里丫头管事妈妈勾结来互换好处的事不知凡几,卫安早已经司空见惯,也不觉得稀奇,只是没想到连母亲的人也这么大胆,稍一踟躇,还是并没出声惊动她们。

这么晚了,又这么鬼鬼祟祟的,她如今又并没能力处置她们,惊动了她们,说不得反倒徒惹一身骚。

汪嬷嬷睡的很沉,卫安透过屋外朦胧的月光去看汪嬷嬷的侧脸,情不自禁的笑一笑。

不管怎么样,汪嬷嬷又回到她身边,她还有大把的时间来成长,还有无数的机会,老天实在已经对她不薄。

只是她才坐下就觉得不对,皱着鼻子闻了一会儿,站起身来几步走到桌前,揭开刻了麒麟的镂空三角香炉盖子,这里头燃着的不是她惯用的茉莉香,而是安神香百合香!

她当然知道这是什么,多少次她都想趁着彭凌薇闻这香味睡着以后趁机把她掐死!

怪不得汪嬷嬷睡的这么沉!

她心里一突,想起李妈妈和秋韵,总觉得有些诡异。

有什么事这么要紧,不仅要在深夜里偷偷摸摸的摸出院子去说,还要特意先点燃安神香,让她们睡着?

卫安坐在桌前,觉得从脚底到心里都寒透了-----李妈妈是长宁郡主身边的得意人,后来陪着自己去了豫章之后就去了卫玉珑身边伺候,继续当管事妈妈,一直陪着卫玉珑到卫玉珑死的那一天。

一个能成为长宁郡主心腹,到最后也该跟在主母身边和主母共进退的人,怎么会是蠢人?又怎么会贪图小利?

那她到底是出于什么样的缘故,要在深夜里私会自己身边的大丫头?

天上一弯月隐进云层里,卫安独自一人对着它枯坐许久,半响才俯身把盖子阖上,重新躺回床上。

她总会把这里头的隐秘弄清楚的,这一天不会太迟。

好啦,继续求收藏求推荐~~~周末应该会开始加更的,不是我不想加更,新书期都是要这样更新的呃啊~~~爱你们,么么哒。

第22章 心结

深夜的定北侯府的小花园也别有一番美景,银烛秋光,萤火漫天,大朵大朵的花在黑夜里仍旧绽放得妖娆万千,借着朦胧月色,看着更加美妙几分。

可是秋韵却没这功夫欣赏,她弯下了腰,两只手紧紧搅在一起,说话也说的有些心不在焉,好似很是心神不宁的样子。

李妈妈看的眉头直皱,掩着嘴咳嗽两声把秋韵惊得回过了神,这才出声呵斥她:“瞧你这副样子,毛毛躁躁的,哪里像是个大丫头?”

秋韵被呵斥了也不觉得恼,在长宁郡主身边的红人面前,她根本直不起腰来,听了李妈妈的话就惶恐的应了是,又压低了声音很是委屈:“我…我也是担心七小姐醒来发现我不在外间值夜…”

李妈妈眉头微微皱起来,从前秋韵可没担心过被七小姐发现。

可是现在也不是计较这些的时候,她绕到旁边的花架底下坐下,神情有几分忐忑又有几分不耐烦,问她:“怎么样?”

秋韵神情有些微微的迟疑,今时今日的卫安同以往的卫安大不一样,尤其是今晚她从合安院领回来蓝禾和玉清之后,那番恩威并施的话,叫人压力陡增,不知为何,她想起晚间卫安那双似乎能看透一切的眼睛,竟有些心慌。

“春云和夏雨…”秋韵最终还是开了口,却先说春云夏雨的事:“七小姐在普慈庵里被人污蔑说偷拿了别人东西,她们两个明知道七小姐冤枉却隐瞒不报…”她顿了顿,把春云夏雨被赶出去庄子上的事告诉李嬷嬷,又道:“今天七小姐又特意从合安院老太太那里领回了蓝禾和玉清顶上春云夏雨的差事。”

蓝禾和玉清…李嬷嬷心中对这两个人约莫有些印象,都是老太太跟前的三等丫头,从前还来过卫安的院子伺候过几天的。

卫安怎么忽然想到要把这两个人要回来?

这也不是很要紧,毕竟从前被她们伺候过,若说留下了印象也是可以理解的,叫李嬷嬷觉得震惊的是,卫安有什么资格本事从老太太那里要到人?!

这要是换做长宁郡主去要,恐怕老太太根本都不耐烦见到她!

而作为长宁郡主的长女,向来备受老太太冷待的卫七小姐,到底是凭什么,能从老太太那里要人,还成功要到了?

她不在的这段日子,究竟都发生了什么?

李嬷嬷只觉得悚然而惊,提起了精神站起来,紧盯着秋韵:“这段日子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事无巨细的都告诉我!”

秋韵被吓得一个激灵险些没站稳,看着李嬷嬷异常激动的神情心里打鼓,垂下头把这段时日的事都告诉李嬷嬷,又道:“也没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只是从普慈庵回来以后就好像变了一个人,从前总是阴沉沉的,我们做错了事少不得大发雷霆发脾气,旁人说什么话也总少不得针锋相对,可是这几天安静的好像是换了一个人…”秋韵把隐藏的恐惧说出来,话就越说越溜:“而且很耐得住性子,熬夜给老太太描了花样子绣抹额,您说她哪里有那手艺啊?我们都等着看笑话,可是谁知她描的花样子简直活灵活现…这怎么说的…您说是不是遇仙了…?”

李嬷嬷撑着头很是烦躁。

她其实对于卫七是没什么恶意的,说到底,不过是一个小孩子,平常再阴沉,能坏到哪里去呢?何况她这样的性子,跟郡主也脱不了关系。

想到长宁郡主,李嬷嬷就又想到这回长宁郡主又让她做的事,缓缓的叹口气,揉了揉额角叹声气:“算了,让你做的事怎么样?”

秋韵把最担心的事说出来,心里一块大石头落了地:“能溶的…”她歪着头,手微微有些发抖,很是惊恐的看着李嬷嬷:“为什么要拿根骨头把七小姐的血滴上去…”

李嬷嬷眉间顿显烦躁,什么话也没心思再说了。

若是能相容,那卫安到底变成什么样,还关自己什么事?

她沉下脸,不死心的再问了一遍:“真的能溶,你没看错?”

李嬷嬷有些不想相信,要不是卫安之前叛逆,觉得父母亲冷落了她而不喜欢自己亲近,这件事还是该自己去做才保险,若不然,汪嬷嬷也是合适的,那个小妮子对于汪嬷嬷可信赖的很,可偏偏汪嬷嬷那个人是个死心眼,对卫安死心塌地,当成了自己女儿养着,什么事不告诉她?秋韵这些小孩子办事,她总是不放心。

秋韵忙不迭的点头,急的连声音都变了调:“真的真的,我一直盯着呢,七小姐去普慈庵之前,我点了安神香,等她跟汪嬷嬷睡着之后才拿针扎了一下…”

李嬷嬷闭上眼睛,几乎能想象长宁郡主知道这个消息之后会在豫章掀起多大的风浪,半响才嗯了一声,捶了捶自己的腿站起来,吩咐秋韵:“把你的东西收拾收拾,这几天我寻个由头把你打发出去。”

虽然秋韵也才十几岁,什么也不懂的时候,可是难保以后她懂,难保她会说漏嘴被卫安她们知道,是不能再留在定北侯府了。

秋韵却没有想象当中的欢天喜地了,她总觉得有些不安,脑海里莫名浮现出卫安那双玲珑剔透的眼睛,不知道为什么打了个冷颤。

李嬷嬷没功夫管她的不安,她一个人枯坐在花园里的花架底下,忽然想起十年之前那一晚,想起明鱼幼苍白异常的脸孔和她身下大片大片的血泊,许久才深深的叹口气。

明鱼幼曾经跟郡马定过亲事,这向来是郡主心里的一个心结,多少年了还是无法释怀,卫安以后的日子,恐怕是要更难过了。

周末或者是星期一二会配合推荐加更,应该是加一更的样子~~~继续求收藏求推荐啊,爱你们么么哒。周末愉快。

第23章 亲近

虽然一晚没睡,可第二天李嬷嬷照样起的极早,多年当差的习惯使然,就算是天塌下来,也不能误了伺候主子的时辰,何况她才刚回来,很该去同卫安请安告诉一声的。

令她意外的是,卫安也早已起了,正由着汪嬷嬷给她梳头,她脚步打了个顿才迈进门槛,笑着朝卫安行了个礼:“姑娘今天起的早。”

汪嬷嬷对待李嬷嬷向来是尊重的,见了李嬷嬷,替卫安插了一支镂空雕花水晶钗,就笑着朝李嬷嬷问好:“老姐姐回来啦?家里没事儿吧?”

李嬷嬷上前接了汪嬷嬷的差事,笑着回她:“小孩子家家的不经事,就是我那外孙女儿病了,她吓得不行…如今已然全好了。”又笑着低头问卫安:“这也太素净了,不如再戴一只宝蓝吐翠孔雀吊钗?正配您今天穿的这衣裳。”

越缺什么就越要炫耀什么,卫安是很喜欢往头上插戴东西的,恨不得每天出去都晃花人的眼,意图叫别人知道她是五房的嫡长女,是很受宠的。

谁知这回卫安却很干脆的摇头,眼风也没再往首饰匣子里扫一下,抿着唇道:“这样尽够了。”又转头看了李嬷嬷一眼:“嬷嬷昨晚上回来的?”

一回来就找秋韵,到底是有什么要紧事?

李嬷嬷对上她的眼睛,心里竟不由自主的一沉-----秋韵那小妮子竟然真的没有夸大其词,卫安跟以前不同了!

她因着这震惊停顿了一瞬,这才又笑着顺着卫安的话说是:“昨晚就回来了,可听说您才从合安院回来,就没惊动您,没及时给您磕头问安。”

卫安就笑:“嬷嬷是母亲身边的亲近人,哪里敢让您磕头问安?我也是白问一句,之前嬷嬷走了几天,发生了不少事,我心里有些没谱,想着要告诉告诉您,免得惹了祸…”

从前可没这样会说话,为着赌气,喊长宁郡主也只是喊五太太…李嬷嬷心里这念头也不过是一闪而过,噙笑听她说完,才点头叹气:“这是怎么说的,五小姐也太不知事了…郡主娘娘要是知道,还不知要如何的伤心。”

卫安忍不住多看了李嬷嬷一眼。

长宁郡主怎么会伤心呢?这几天她着重旁敲侧击了许多次,不管是汪嬷嬷还是合安院里的花嬷嬷,都知道长宁郡主不喜欢她的。

听说她发高热的时候,老镇南王妃亲自去普慈庵给她祈福,可是长宁郡主却勃然大怒,把镇南王妃请回来的药师琉璃佛给打的粉碎。

作为长宁郡主的心腹的李嬷嬷,又怎么会不知道这一点?

她不动声色,既不激动也不反驳,笑着冲李嬷嬷吩咐:“过几天我要陪着祖母去衍圣公家去看堂会,蓝禾和玉清都是新来的,许多事都不懂,还劳烦嬷嬷给我把把关。”

李嬷嬷怔在原地发呆,连卫安已经不见了也没发觉,秋韵说的是,卫安已经同以往全然不同了,换做从前,她怎么可能去抱卫老太太的大腿?

卫安知道李嬷嬷心里在想什么。

她从前太坏了,心思敏感多疑又惹人讨厌,如今稍微变化一些,就能叫旁人察觉出来。

可是她不怕别人察觉她在变好,她已经不是那个十岁的,因为无人可依而显得格外愚蠢的卫安,做不来那些蠢事,这些人迟早要慢慢习惯她的变化的。

卫老太太正用早饭,听说卫安来了,不自觉的偏头朝墙上挂着的西洋钟看了一眼,这个点,三夫人她们也还不曾来,这丫头倒是起的早。

她淡淡的吩咐翡翠去领她进来,不经意的往卫安身上一扫,目光却再移不开了。

从前卫安总是满身的珠光宝气,金光璀璨的样子晃得人眼花,叫人根本不在意她究竟长什么样,可是如今她摒弃了那些金银,发上只簪一只镂空雕花水晶钗,耳朵上缀着两只葫芦形金耳环,除此之外再无装饰,却让人忍不住眼前一亮。

她生的一直是可人意的,小时候她发高热镇南王妃抱她去普慈庵,连同样在普慈庵上香的长安长公主也忍不住伸手去抱一抱,说从未见过这样漂亮的孩子。

如今她把那些晃人眼睛的佩饰扔开,一张叫人看了就绝不能忘记的脸就这样忽然映入人眼中。

卫老太太迟疑了片刻才移开了眼睛,对着翡翠吩咐:“多摆一副碗筷。”

卫安有些受宠若惊,却又有些觉得理所当然-----上一世在定北侯府的记忆已经剩余不多,可是每当她素面朝天的去见卫老太太,卫老太太却总能给她好脸色的记忆却印象深刻,她小声的朝翡翠道谢,很是安静的坐在卫老太太下首,小口小口的喝粥,一副乖巧无比的样子。

卫老太太放了筷子,借着接花嬷嬷递过来的帕子的功夫拿余光去看,卫安坐的笔直端正,脖颈修长肌肤白腻,原先总是带着的戾气消散的无影无踪,光是看着她的样子就叫人赏心悦目,她心里不自觉的软了软,赶人的话也没再说出来,反而问她:“那副抹额的花样是你自己想出来的?”

这话问的很隐晦,其实大约是想问是不是她自己画的。

卫安放下碗,眼里带着欣喜和期待小心翼翼的看向卫老太太:“是我画的。”她比划了一下:“我院子里有棵银杏树,早先总有喜鹊站在上头,我没什么事,就喜欢看它们…”她说着,脸上的酒窝深陷下去:“我知道祖母也喜欢鸟儿,喜鹊登枝意头又好,就试一试…”

任谁被一个小姑娘这样瞧着,也不能无动于衷,何况卫老太太透过她,看见的总是另一个人,她也情不自禁的跟着微笑起来:“你有心了,我的确很喜欢。这几天就叫翡翠给我绣起来,等到去衍圣公家赴会时带。”

继续求收藏求推荐啦~~~爱你们么么哒。

第24章 亲人

卫老太太愿意带她的抹额,这意味着什么,卫安很是清楚,正因为清楚,她眼睛忽然有些热,她上一世收到的善意并不多,卫老太太和老镇南王妃两个是这为数不多的数量之一。

她掩住即将出口的哽咽,尽量稳住了情绪应是:“到时候我再给您绣一个孔雀大明王菩萨花样的,保佑您平安康健…”

翡翠从不知道卫安竟然这么会说话,难得的是这样肉麻的话从她嘴巴里说出来却半点不显得刻意和做作-----小姑娘的眼睛清澈见底,连一丝杂质也没有,叫你连腹诽也腹诽不起来。

卫老太太有些恍惚,却很快回了神,脸上笑意加深了一些:“你有这个心就很好,这个花样太复杂了,你年纪小,还没学到那个时候,也该注意注意自己的眼睛。”

正说着话,三夫人已经得了允准进门来,瞧见这情景就忍不住一愣------怎么也没想到卫安竟能跟卫老太太同桌吃饭还相谈甚欢。

前面十几年卫安怕都不曾得过卫老太太这样的另眼相待,也不过就几天时间而已,究竟发生了什么?

她心里这么想着,面上却什么也不露,上前来跟老太太请了安,笑着去看卫安:“小七今天打扮的怎么这样素净?你们花朵儿一般的年纪,正该打扮的鲜亮一些的,三伯母那里有一匹烟霞纱,正适合你做衣裳…”

既然在卫老太太跟前承认了错处,卫老太太现在对卫安又有些另眼相待,她当然得拿出气度来,对眼前这个小姑娘好一些。

卫老太太等她说完了,才问她:“都安排好了?”

这回去衍圣公家参加堂会,卫老太太是打定主意要去的-----要是她不去,平阳侯府的人还不知道要借着这个堂会怎么叫卫玉敏出丑。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平阳侯府小人之心,自然不会把因为要讨好隆庆帝而要甩掉卫家女这个包袱的坏名声传出去,那就只能先发制人,慢慢慢慢叫众人看见卫玉敏是如何的不成器,是如何的难等大雅之堂。

她得去给大孙女压这个场子。

三夫人满面笑容的嗯了一声,把礼单递上来给卫老太太过目,又笑着道:“等到那天,小五小六和小七都一同去,我想着,要不然给她们各自裁一身衣裳…”

这些都只是小事,卫老太太不甚在意的嗯了一声,外头就有小丫头隔着帘子禀报说大少爷三少爷和五小姐等人来了,卫老太太说了声请,少年少女们就蜂拥而入,带来了满屋子的朝气。

看着这些年轻人都是叫人心生欢喜的,看着她们,才觉得活在这世上还有希望,卫老太太面上带笑,等他们都请了安,才问大少爷卫琨:“今天不必往那边去?”

大房没有子嗣,定北侯府的长孙是二老爷生出来的卫琨,现如今已经十九岁了,原本十六岁就定了亲,可是未婚妻要守母孝,因此耽搁了三年,开了年等他未婚妻出孝,也该办亲事了。这几天那边出孝,卫琨也要过去帮忙应酬宾客。

卫琨先看了卫安一眼,有些奇怪为什么卫安今天没有凡事要抢先答话,又坐在卫老太太身边,看着很是亲昵的样子,然后才收回目光恭敬的答卫老太太的话:“请了罗云寺的师傅们来念经祈福,念了整七天,如今已经停了,不必再过去。”顿了顿又看着卫老太太,有些欲言又止。

卫老太太微微挑眉:“这是怎么了?有什么话不能同祖母说?”

亲生的儿子有了隔阂,也同样是被她教养长大的庶子们同她其实算得上亲近,卫琨作为长孙,在卫老太太跟前被养了七年,是很有感情的,卫老太太待他也向来很好。

卫安垂下头,很安静。

卫琨更觉诧异了,却还是移开目光,想了想看了弟妹们一眼。

卫老太太就让翡翠领着孩子们去东次间玩耍。

卫安出门的时候,恍惚听见卫琨提起了卫玉敏:“大姐夫也太没有分寸…不过一个姨娘罢了,是打是杀原本就是大姐一句话的事,他居然还敢为了一个姨娘跟大姐生气…”

从前浓情蜜意的时候根本不曾在意的事,到了如今处处都是吵起来的理由,卫安垂头勾起一抹冷笑。

男人,不过如此。

卫玉攸凑上来同她说话,从前总觉得卫安讨人嫌,可是当卫安真的像个小受气包那样小心翼翼了,她心里就有些先过意不去了,对她道:“母亲让我开始学着管理铺子了呢,先给了我一间小铺子练手…”

她也不过才十岁而已,三夫人已经为她打算的这么长远了。

卫安知道不该想的,可是却很不争气的难过的有些红了眼睛,上一世她到最后也没学会管理什么庄子,后来嫁给了彭采臣,吃了许多亏,受了不少苦,才慢慢摸索出来怎么管家,怎么管理中馈,怎么打理自己的嫁妆。

没有人可以靠的孩子,总是更容易摔跟头,过的更加苦一点。

她咽下苦涩很欢喜的笑起来:“这是好事啊,三伯母是为了你将来考虑…”嫉妒最容易让人面目全非,她想要讨人喜欢,就绝不能露出自己的羡慕和嫉妒来。

卫玉攸很喜欢她如今说的话,看一个人顺眼了,她说的话就也顺耳许多,听见卫安这么说,她带着点抱怨和俏皮去拉卫安的手:“你要不要也跟着我一起学?五婶又不在京城,你还比我大几个月…我娘说,表姐们都已经开始学着管家理事了,这些都是要学起来的…”

是啊,这些都是要学起来了的,可惜她并没有卫玉攸这样好的福气,有人把路都铺好了,只等她去走。

还在犹豫到底是今天加更还是等推荐的时候再加更-- 新书期又不能更太多…

第25章 鬼祟

“真这么说的?”卫老太太有些疲累的在圈椅里坐了,看着翡翠领着小丫头们把摆放的鲜花都换了新鲜的:“没发脾气?”

花嬷嬷手脚麻利的往香炉里撒了一把百合香,飞快的摇头:“没有,很沉得住气…难过却是定然难过的,我看她眼睛都红了。或许是在普慈庵呆了两天,有些怕了…”

知道怕是好事,要是同她那个母亲一样横冲直撞肆无忌惮,觉得这天下没有得不到手的东西,得不到就要生了怨忿,那才是灾难。

卫老太太想起长宁郡主,面上神情淡了淡,什么话也没再说。

有些事就是这样的没有道理可讲,老天总喜欢同人开玩笑,就譬如当年明家如日中天的时候,谁也没想过不久之后明家竟然满门被灭,更譬如当年和明鱼幼好的如同亲姐妹的长宁郡主竟然会看上明鱼幼的未婚夫,间接把明鱼**上了绝路。

而更叫人感叹造物弄人的莫过于,长宁郡主生出的女儿竟然这样像明鱼幼。

大概这是老天给长宁郡主的惩罚吧?老太太忍不住恶意的想-----叫她日夜对着这样一张像极了旧敌的脸,或者也是老天给她的报应?

难怪她对卫安避如蛇蝎,卫老太太想到这里,眼神沉了沉,半垂着眼皮看茶杯里浮沉的茶叶,发出一声悠长的叹息。

花嬷嬷跟着卫老太太几十年了,对卫老太太了解至极,大约猜到她在想什么,小心的替她把茶杯端走,眼睛亮亮的看着她:“老太太,七小姐也不过是个小孩子…”她斟酌了一下说词:“养成这个性子,其实同郡主也脱不了关系。郡主向来不喜欢她的,否则她何至于跟个刺猬似地见人就想刺?”

卫老太太神情不变,却也没出声打断花嬷嬷的话。

花嬷嬷就知道卫老太太听进去了,半蹲下身子扶住卫老太太的膝盖,恳切的看着她:“您也觉得她像是…不如把她养在身边?”

卫老太太过的实在太苦了,侯爷和世子死了之后,老太太就过的如同行尸走肉,若不是因为养着卫玉敏和卫玉枚还显得有些活气,简直就如同活死人了。

卫玉敏卫玉枚出嫁之后,卫老太太的日子过的更是枯燥,花嬷嬷有时候瞧着,都替卫老太太心酸,若是膝下再养个孩子…以后也算是可以排遣寂寞。

“你让我养她的孩子?”卫老太太像是觉得好笑,看着花嬷嬷:“让我替她养孩子?!生而不教,生而不养,她自己不是个人,你叫我来替她收拾这个残局?”

花嬷嬷没被她这番话吓住,绕到她身后替她捏肩,力道仍旧轻度适中不急不缓:“这又怎么样呢?郡主娘娘恨不得当没她这个人,您就别当她是郡主的孩子。再不济…咱们若是坏心眼一些,等到他日,郡主恐怕也要后悔的。”

卫老太太不置可否,龙生龙凤生凤,还能指望歹竹出好笋吗?

她笑一笑,反而吩咐花嬷嬷:“过去瞧瞧她在做什么,再去看看蓝禾玉清。”

花嬷嬷到卫安院子里的时候卫安正同人说话,明明是在她自己的居所,她却仍旧坐的笔笔直直,像是一竿竹子,叫人看着就觉得赏心悦目。

透过窗户,能看见李嬷嬷的笑脸,她微微迟疑一瞬,立住脚朝着蓝禾摆手,却也不近前去听,站在银杏树底下看卫安的表情。

卫安看着笑的一团和气的李嬷嬷,面上的笑意半分没变,那笑意却半点没到眼底,手上动作顿了顿,看着笔下已经成形了的孔雀,好似并不大在意的问:“把秋韵放出去?这是为什么,她伺候的好好的呀。”

秋韵两只手揪在一起,垂着头不敢搭话,余光却怎么也克制不住的朝卫安看过去,总觉得卫安虽然在笑,可是却分明什么都知道。

这可真是见了鬼了,不过就是去了一趟普慈庵而已,她怎么就怕七小姐怕成了这个样子?

李嬷嬷很是自然的解释卫安的疑惑:“她不是咱们家家生子,是她父母写了投靠文书卖进来的,现如今她父母要替她赎身…您也知道,咱们这样的人家都是宽待下人的,既然人家找上门来赎,没有不放她的道理。何况她当差也算不得尽心,您这回在普慈庵的事,我是正好没在,回来以后总是觉得后怕-----这几个丫头竟然眼里全然没主子,胳膊肘往外拐…反正现如今您已经同老太太要了蓝禾和玉清,我看她们很好,老太太房里出来的就是不一样,咱们再寻两个合适的提上来…”

絮絮叨叨的说了这么多,总结出来就一个结论,秋韵和冬雪是不能留了。

卫安放下手里的笔,喔了一声。

昨晚才鬼鬼祟祟的跟秋韵出去,今天就来说要把秋韵放出去?

她记得上一世秋韵是并没什么家里人来赎的,只是后来去了豫章之后做错了事,才被长宁郡主撵走了。

这里头,到底有什么不能被她知道的秘密,所以李嬷嬷这么迫不及待的要打发人?她侧着脸瞧了秋韵一眼,微笑问她:“家里来人了?”

秋韵诚惶诚恐的应是,话说的磕磕巴巴,生怕卫安逼问。

卫安却什么也没问,想了想喊来汪嬷嬷:“秋韵家里来人赎了,李嬷嬷说要放她出去。我想着也是,没有叫人家不能跟家人团聚的道理,嬷嬷您去取五十两银子…”又看着不可置信的秋韵,有些羞赧的笑了笑:“我手上拿得出的现银就这样多,你和冬雪一人五十两,可不要嫌少。伺候我这么多年,我脾气不好,不是个好主子,你别记恨我…出去了之后,好好过日子…”

秋韵是卫安的大丫头,当然知道一百两银子对于卫安来说已经算是倾尽所有,震惊得简直说不出话来,脸上火辣辣的烫的难受------小姐竟然是这样好的小姐!

明天上推荐,早上八点一更,晚上刘六点左右一更,会保持两三天这个频率,继续求收藏求推荐,爱你们,么么哒。

第26章 试探

李嬷嬷简直好像吞了个苍蝇。

卫安什么也没学过,什么也不知道,什么大户人家千金小姐该知道的东西她算得上一无所知,可就是这么一个人,她竟然会收买人心了!

这番话,恐怕就是长宁郡主亲自教养,异常精心的卫玉珑也说不出来!

汪嬷嬷瞧着李嬷嬷神情莫测的领着人出去,面上原先还维持的笑意就绷不住了,很是心疼的捧着卫安的匣子:“总共也才一百一十两零四钱,这倒好,一下子就全给出去了…”她替卫安心疼,又替自家姑娘的善心觉得骄傲:“不过咱们家小姐好人有好报,钱财都是身外物…”她一个人嘟囔个不停,全当这银子是给卫安积了福报了,心里总算是好受一些。

卫安却不,她饶有深意的看着李嬷嬷和秋韵的背影一瞬,又垂下头去勾勒已经成形的孔雀。她虽然要变好,却也不是个烂好人。

秋韵和冬雪她们这几个丫头固然不坏,没做过什么对不起她的事,可也从来不曾真心把她当主子,遇上棘手的事从来都是袖手旁观,看着她一日一日的充满戾气也从来不曾规劝,她是银子太多了才会这么好心的往她们身上砸钱。

她为的,不过是收买人心罢了。

李嬷嬷和秋韵之间肯定有秘密,问李嬷嬷是不可能了,以她对长宁郡主生死相随的忠心程度,没有长宁郡主允许,她是什么都不会说的。

可卫安就是觉得非要知道她们之间的秘密不可-----若是事情跟她无关,秋韵事先就不会先往香炉里放安神香了。

汪嬷嬷还在心疼银子,五小姐有三夫人贴补,卫安却只有月钱和逢年过节长辈们给的压岁钱,压岁钱也一般都不给银子,给的都是首饰和金银踝子之类的小玩意儿,她存下这么些银子是很难的,而这府里呆着,少不得有用银子的时候…

花嬷嬷却已经笑着掀起帘子进来了,看卫安脸上无一丝异色,也装着不知道刚才那番官司,看了卫安描摹出来的孔雀,有些惊讶的赞了一声:“竟跟真的活的一样,难为七小姐怎么画的出来!”

卫安没说话,她知道上一世约摸着就是差不多这个时候,花嬷嬷劝着卫老太太养个孩子来做伴,上一世卫老太太挑中的是三房最小的排行十一的卫玉珮,多讽刺,卫老太太宁愿在没有血缘关系的庶子生的孩子们中间挑一个养着,也不愿意考虑考虑五老爷和长宁郡主的孩子。

她当然是想要这个机会的,想要去衍圣公家的堂会也是因为这一点------能得老太太的欢心,不管是父亲还是母亲都要高看她一眼的。

因此她对着花嬷嬷格外的亲昵:“跟着薛先生学的…”

定北侯府如今虽然只剩些庶出的老爷们生的孩子,可是也不能荒废教养,盛京别的姑娘们有的,定北侯府向来也是样样不缺的,薛先生画的一手好丹青,是三夫人费尽心思从娘家挖来的。

只是从前卫安却并不喜欢听她的课,花嬷嬷看她一眼,却也不拆她的台,大约卫安就是天赋异禀?她笑了笑,同卫安再说笑几句,回了合安院还犹自有些感叹:“汪嬷嬷心疼的不行,那可是一百两银子,七小姐倒是大房。”

卫老太太若有所思:“要换人?”

能做到大丫头的,哪里能是想出去的?她喝了口蜂蜜水:“又在弄什么幺蛾子?”

她说的不是卫安,是李嬷嬷,花嬷嬷心知肚明,也嗯了一声:“我也觉得有些蹊跷,好端端的,哪里有说换就换的?一下子还去了两个…原本春云夏雨又犯了事被撵了的,七小姐房里…”

怎么好似云遮雾绕的?

人不是卫安要换的,李嬷嬷好端端的插手大丫头的事做什么?李嬷嬷其人如何,卫老太太再清楚不过了,那就是长宁郡主手底下的一条狗,指哪儿打哪儿,叫往东绝不往西。

那长宁郡主为什么要换女儿身边的大丫头?

办事不力?这几个丫头原本就不是得力的,但凡得力一些,卫安就不会那么人嫌狗厌了,不是为的这个…

卫老太太垂下了头:“去问一问。”

卫安也想知道。

阳光透过银杏树的枝桠斑驳的洒在地上窗台上,卫安看着汪嬷嬷同李嬷嬷一道出了门,才领着蓝禾绕过了回廊,到了西边的厢房-----这里头向来是住着丫头们的。

秋韵正收拾东西,小心翼翼的把那五十两银子用包袱包起来,掂了掂重量,犹自不敢相信卫安竟这样舍得,可真金白银就摆在眼前,容不得她不相信,她欣喜得眼角眉梢都带出笑意,有了这笔银子,家里的养父母和弟弟就不必再在泥地里讨食,再不济,也可以买些良田,不用再受员外欺压…

门吱呀一声推开,卫安一脸温和的笑意出现在门口,视线落在秋韵的手上,嘴角的笑意越发深了一些,轻声问她:“我记得你娘有哮喘,这点银子不知道够不够用?”

秋韵简直不知道如何是好,怎么也没想到卫安竟然连这个都记得,到底是十三四岁的小孩子,也不过比卫安大三四岁而已,闻言就有些端不住:“多谢姑娘挂心…”

卫安摇头,声音还是放的很轻:“外祖母也有哮喘之症,常年由她府里的府医跟着,听说很是有成效。原本我想着帮你问一问的,你却忽然要走了…”

她眼见着秋韵的神情灰败下来,摇头叹气很是惋惜:“听你说,你养父母的日子以前过的很是艰难,现在赎你出去,我固然不要你的赎身银子,可是你们以后生计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