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我就挑明了吧。”卫安放下杯子紧紧盯着袁二太太,轻声问:“驸马不得公主心意吧?”

袁二太太的手便有些控制不住的颤起来-----竟然真的是这样,竟然真的是那个意思!

可是眼前这个小姑娘,她到底是怎么知道的?又知道了多少?为什么会把她给约到这里?还是用她娘家侄儿媳妇的名义约了她出来…

她觉得脑子里乱哄哄的没个安静,急匆匆的站起身来想要走:“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家中还有事离不得我,我先回去了,郡主自便。”

“二太太!”卫安却冷声喊住她,轻声问:“您知道现在二老爷在哪里吗?”

袁二太太敏锐的察觉到了卫安话里的深意,觉得耻辱又难堪,气怒的冷笑了一声:“这是我们的家务事…”

卫安没有等她说完,便轻声附和:“我知道这是你们的家事,外人不便插手。可是恕我直言,这日子,您过的甘心吗?丈夫不是您自己的丈夫,连儿女们的亲事教养都由不得您作主,这样的日子,外表光鲜内里不堪,您真的甘心吗?!”

甘心吗?

怎么可能甘心呢?

天底下有哪个真正想过日子的人遇上这种事会觉得甘心的?

她咬牙冷笑:“不甘心又能怎么样?郡主难道连这种事也能管吗?”

卫安轻轻的叹了口气摇头:“为什么不能管呢?”她看了袁二太太一眼,语气温和近乎诱哄:“您想想,您看中的儿媳妇家里是诗书传家…为人又好…可是长公主选中的那个呢?听说连模样亦不甚周正?”

只不过因为那个模样不周正的有个兵部武选司的好爹,所以长安长公主一意孤行,觉得这个既泼辣门户又尚算过得去的女孩子配袁二太太的儿子绰绰有余。

袁二太太一说起这件事来便觉得满心的愤怒快要抑制不住,可是就算到了这个时候,她也还是记得家丑不可外扬这几个字的,皱了皱眉:“这事儿不劳郡主操心了,我们自己会商量着办的…”

第605章 收服

“商量吗?”卫安好整以暇的笑了笑,把手里的一份庚帖扔在桌上:“您瞧瞧这是什么,再想一想,还有没有商量的余地?”

袁二太太诧异的盯着卫安看,那烫金的庚帖就在桌上,可她竟不知为什么,一时不敢伸出手去拿。

直到卫安咳嗽了一声,她才下足了决心伸手拿在手里,一打开便懵了。

这是她儿子的生辰八字。

因为当初生的时辰不好,所以儿子的生辰八字还特意去找过大师给重新算过的,大师说,这算出来的生辰八字只有她们做父母的晓得就好,将来要谈婚论嫁了再拿出来。

可是她根本没有拿出来------因为她压根儿看不上那个泼辣的姑娘。

她看不上,儿子的庚帖却都已经在这里了。

这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卫安冷冷的笑了笑,见袁二太太仿佛要站立不稳了,好心的道:“您看看,长安长公主没有把自己当成大嫂呢。”

原二老爷也没有把她当成妻子。

婚姻大事,自古以来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是二老爷竟就直接越过了她,而跟长安长公主定下了她儿子的亲事。

何其可笑!

“您想知道什么?”袁二太太擦干了眼泪重新坐回位子上,哑声问:“您找我,总不会只是因为好心,想要来告诉我,我丈夫在外头跟…吧?”

袁二太太觉得这两个人恶心,连她们的名字都不愿意提。

卫安朝蓝禾使了个眼色,蓝禾便跟玉清一同退了下去,袁二太太并没有犹豫,也让身边跟着的一个嬷嬷退下去了,然后才看着卫安。

“我有些事情想问问您。”卫安轻声开口:“这些事,我希望除了您和我,不会再有任何人知道。”

袁二太太没有说话。

卫安便又补充:“作为酬谢,我会尽力帮您把这门您不喜欢的亲事推掉。而且以后或许还能保证长安长公主跟二老爷断了往来,您看如何?”

袁二太太沉默半响,终于还是无言点头。

卫安便也不再耽搁时间,挑了几个重要的问题问了。

袁二太太许多事都不知道,可是有一些她却是很清楚的。

比如说,长安长公主很信任她府里的几个门客,比如说,长安长公主跟袁家的关系并不怎么样,就在前些年还跟袁老太爷大吵了一架不欢而散,以至于袁老太爷郁郁而终。

不过有一点她可以肯定,当年袁老太爷从云南回来以后,身边跟了一个姓庞的下人,袁老太爷一开始想给他在羽林卫谋职,可是后来不知怎的没成。

几经波折之后,这个姓庞的就不知被送去哪儿了。

因为那时候人心惶惶,大家都以为去了云南就凶多吉少,所以才会对袁老太爷回来的情形印象深刻。

卫安想要问的都已经问到了,很快便打发走了袁二太太,沉声吩咐赵期:“紧盯着长安长公主府…尤其注意这两天长安长公主府进出的人。”

郑王那里虽然已经派了人手,可是对于狡诈的长安长公主来说,恐怕那点人手根本不够。

赵期点头领命。

卫安回了府便径直去了合安院,将跟袁二太太打听得来的消息都说了,轻声道:“这件事如今能确定的,就是这个孩子的确是有的,那个姓庞的人也的确是有的…”

“有这两样就够了。”卫老太太想了想,觉得太阳穴那里跳的厉害:“我们先找到人要紧。”

别的都不说,这个孩子才是最要紧的。

卫安知道卫老太太心急和担忧,握住她的手晃了晃让她安心:“您放心,这些我都知道的。她给了我们信息,若是不想我们找到,肯定要做手脚,我已经让人盯着长安长公主府的一举一动了…”

她底下的人手都是可信又能干的,卫老太太对于这一点倒不是很担忧,面色苍白的点了点头:“在她下手之前,一定要把人找到。否则到时候,我们就投鼠忌器了。”

这孩子对于卫老太太和郑王来说都不可割舍,长安长公主肯定万分明白这一点,她不会那么轻易就放手的。

而现在,就是要比速度的时候了。

卫老太太想了想,把要去求助帝后的念头给打消了-----这消息不能传到明面上,一旦传到明面上,反而容易多生不必要的是非,到时候若是有心怀鬼胎的人在其中浑水摸鱼,那才是得不偿失。说一千道一万,还是要人在手里才安稳。

她朝着外头看了一眼,目光复杂的道:“之前我总埋怨老天不公,可现在看来,它也不是没有公道的。”

卫安笑着攥住卫老太太的手:“我只相信人定胜天。”

想了想又当着卫老太太的面召来林跃,吩咐他:“告诉谭喜,让他领着人离京去曲靖去一趟。”

林跃有些吃惊,挠了挠头不解的啊了一声:“咱们不是很快便要去福建了吗?”

曲靖离京城何止千里远,要真是去了曲靖,那到时候怎么可能还能陪卫安去福建啊?

卫安笑了笑,肯定的冲他点头:“没错,就是去曲靖。你告诉谭喜,若是有人打探消息,就说是去曲靖寻人的,其他的一概不能多说。”

长公主只是告诉大致的跟她们说了明家那个孩子的下落,卫家最合情合理的做法,当然是不顾一切的先让人去找孩子了。

要是不去,就要惹人怀疑了。

卫老太太觉得卫安处置得周到,有些欣慰的舒了口气,面上浮现出一丝笑意。

林跃机灵的答应了,半刻也没有耽误,转身便去找谭喜。

这个时候,楚景行正在临江王妃的院子里喝茶。

临江王妃是刚从宫里出来:“折腾了两三天了,如今才算能坐下来喘口气。”

楚景行笑着给她剥长寿果吃,听她这么说便道:“过几天可又有一场忙。”

“可不是。”临江王妃从玛瑙碟子里捻起一块儿长寿果肉吃了,笑着道:“不过那是为了我儿子的大婚,我便是累,也是心甘情愿的。”

第606章 王牌

楚景行愈发的乖巧了,可是临江王妃心里的大石头却搬走了一块又来了一块,她犹豫了半响,才坐直了身子看着儿子,问出了口:“景行,昨天你郑王叔大婚,出了点事儿…”

临江王府斟酌了一下用词,那卫安跟仙容县主的冲突说了。

清了清嗓子带着几分担忧的道:“你媳妇儿看来全然不是卫安的对手,卫安口齿了得…”

楚景行没有说话,静默的往剩下的长寿果利落的都剥好了给临江王妃放在碟子里,轻轻嗯了一声:“这事儿,我知道了。”

临江王妃便忍不住有些吃惊:“你都知道了?”

可是这件事她自己都还不能肯定呢,她顿了顿才道:“其实是卫安狡猾,滑不溜手…”

她看了一眼儿子的脸色,轻声道:“今天皇后娘娘已经赏赐了东西给梅家和丁家。”

也就是补偿她们的意思。

临江王叹了口气,摸了摸儿子的脸:“你们的婚事一完,我们便要启程离京,心里总是放不下你。京城如今水也越来越浑…你的媳妇儿,记得多多约束她,别让她惹了不该惹的麻烦。”这次的事虽然被遮掩住了,可是其实谁心里都有数,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临江王因为仙容县主这样不顾大局不识大体,已经颇有微辞,若是仙容县主再行差踏错,那楚景行便要进退两难了。

楚景行一一的都应了,见临江王妃面露疲倦,便问她:“不是进宫问安便成吗?怎么您闹到现在才回来?”

提起这事儿,临江王妃更加目光沉沉,满腹心事的叹气:“四皇子病了。”

今天郑王携新王妃进宫谢恩,连天子都赏脸在郑王磕过头之后还去了凤仪宫,又打算留饭。

可是谁知道,这个时候四皇子跟五皇子却又不知怎的闹了起来。

五皇子虎头虎脑的可爱的紧,眼睛又大又水亮,泪汪汪的盯着四皇子瞧,也没哭,四皇子却没头没脑把手里拿来玩儿的叉子便要往五皇子身上扎。

这东西虽然是给小孩儿玩的,可是却也尖利的很,一殿伺候的宫娥们都惊慌失措,抢的抢哄的哄,好容易才从四皇子手里把东西拿走了。

四皇子转眼就坐在地上哭的上气不接下气。

他时常这样哭号的,一开始也没人当回事,连方皇后也只是低声让乳娘把他抱到后殿去,谁知道就出了事。

四皇子差点儿喘不上来气,四肢抽搐,嘴里开始吐出泡沫来。

这个真是吓死了在场的人,直到太医来了,方才稳住了四皇子的病情。

楚景行听到后头,便微微笑了笑。

两宫的争斗看样子连遮掩也不想遮掩了。

倒是好时候。

确实是个好时候,他心情大好,借故要回房去寻书,见了长安长公主府派来的袁嬷嬷,便也和颜悦色的问了声好。

袁嬷嬷满面笑意的回了,让人按照家里仙容县主的闺房布置了屋子,快步走到楚景行身边,低声道:“世子,公主殿下让我知会您一声,您让她办的事,她给您办成了。”

这就是有一个好盟友的好处,就算是身处颓势,她也总能在逆境里翻过身来。

楚景行嗯了一声,饶有兴致的让袁嬷嬷重复一遍昨晚在郑王府发生的事:“好好想想,谁都说了什么,一个字也不要错。”

袁嬷嬷立即道是,将昨天的事重新复述了一遍。

楚景行便懒散而随意的在太师椅上坐了,笑了一声说:“原来如此。”

这么说,长安长公主就是借着这个时机,把卫家引向刘必平,做到对他的承诺?

倒是个祸水东引的好法子。

只是有些美中不足------虽然长安长公主这么厉害,可惜仙容县主却是个不能成大事的。

竟然会被卫安三言两语就撩拨的蠢的在人家府上买凶栽赃,实在是愚不可及。

这样的人…

仿佛是知道他在想什么,袁嬷嬷紧跟着便又道:“我们长公主说,还有件事要先过问您的意思,这个明家的遗孤,您看是安置起来,还是?”

真是个妙人儿。

楚景行知道长安长公主是拿这个孩子做人情来了,笑了笑就道:“若是实在无法安置,不如就放到我这里来,日后总有能用得上的时候。”

这个可是制约郑王的好棋子。

若是刘必平没能扳倒卫家,还是要挟卫家绝佳的人选。

长安长公主可真是处处都设想周全了。

既然如此,他也不好太过吹毛求疵,他轻轻笑了笑,拍拍手掌,外头便走进来一个平平无奇的丫头,手里捧着一只黑漆描金的匣子:“嬷嬷辛苦了,这是我送给阿晟的新年礼物,只是虽然定了亲,却也不敢私相授受,您既然是长公主的贴身嬷嬷,经了您,便也不算私相授受了,请您替我转交她。”

袁嬷嬷忍不住在心中叹气。

这样变脸如同翻书一样自如的人物,仙容县主怎么可能会是他的对手?

这么想,她还是尽职尽责的回去跟长安长公主说了:“县主是个实诚的…恐怕应付不过来…”

长安长公主明白她的意思,皱了皱眉头低声叹气:“我何尝不知道这一点?正要告诉你,你到时候便跟着一起陪嫁过去,另外还有…把外院的几房人家都陪给她…”

她顿了顿,问袁嬷嬷:“还有红鹰她们几个…您说她们如何?”

袁嬷嬷很快领悟了她的意思:“您是想要给县主选陪嫁丫头?”

说的好听是陪嫁丫头,其实就是给主母固宠生孩子用的。

袁嬷嬷想了想便摇头:“这几个人,忠心都有了,可是却不够机敏,县主做的不对的,她们也不不知道规劝。”

这样最是要不得了。

还是要再给个老练的跟在她身后才放心,长安长公主让外头等着回事的人再等一阵,想了想,便又给仙容县主圈定了几个人选。

----快被感冒折腾死了的作者想说,这不是爆更,只是还债,爆更等我两天…

第607章 纰漏

婚事迫在眉睫,长安长公主府进出的人一拨又一拨,就没个停的时候,等到跟袁嬷嬷商议完了,听完了楚景行的回复,长安长公主才似乎想起来似地,问袁嬷嬷:“白先生走了?”

今天早起她先进宫去给皇后请安了------到底还是有些不放心,怕郑王会有意无意在皇后面前多说什么,她便也进宫了一趟。

等到一回来便先到了府中的议事厅去理事,到如今才稍微得了空闲。

袁嬷嬷答应了一声:“一早就启程了,混在人群里一起出去的,别人分不出来。”

长安长公主嗯了一声,又召了府中护卫进来,让他们更加小心巡视,而后才想起了另一件重要的事。

她揉了揉自己已经有些酸疼的手腕:“袁贺人呢?”

这么多年了,长公主身边的人换了又换,可是袁贺却总是在头一位的,袁嬷嬷早就已经着意打听过他的消息,现在长公主问起来,她也有话答:“听说去凤凰台天香园…”

又去捧那个宝慧的场了。

长安长公主揉着手腕的动作停了下来,嘴角噙着一抹冷淡的笑意,很快就又恢复如常,淡淡的问:“二夫人那里呢?”

长公主府和袁家不过隔着一条街,可是平时却好像是两户不相干的人家,基本上不互相往来,两家什么也都是分开的。

如无必要,长公主从来不踏进袁家半步-----从前先帝在的时候她还不敢这样明目张胆,可是等先帝一去,隆庆帝也无所谓这些,她自然连面子情都懒得做。

现在她忽然问起二夫人的消息,秦桑和绿枝一时都不知该怎么回,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支支吾吾的说不出个所以然。

长公主倒也没有生气的意思。

她之前原本就不怎么关心那边的,上行下效,她这里的下人也看不起那边的人,不关注才是常事。她顿了顿,吩咐袁嬷嬷:“到时候去把袁贺给我找来,成天腻在那种地方,不成体统!”

他自己的哥哥尚且还未管教他…

长公主殿下在这一点上实在是有些不近人情了。

袁贺毕竟是有妻子的人,儿女也都快要到成亲的年纪了,论理,那些不该有的东西早就该彻底摒弃了才是。

袁嬷嬷在心里叹了口气,并没有再说什么。

长安长公主吩咐完了,又叮嘱袁嬷嬷:“让底下的人时刻注意着,出了任何风吹草动,都要往上报。”

袁嬷嬷心中一凛,连忙回过神来领命。

白先生已经混迹于人群中出城了,他是个谨慎的人,为了防止被人盯上,他还真的跟着车队到了保定,打算在保定住一夜再启程。

他身边只带了三个长得不起眼的小厮,看上去就好像是个普通的茶叶商人,等到了天黑了,才跟那群真的要去看庄子的人分开。

小厮有些茫然的问他:“先生,咱们既然是要往南去,为什么还要先绕到保定来?”

白先生哈哈一笑,没理会他:“你懂什么,先生说什么,你照做便是了。”

领着小厮们往保定府的一所客栈去投宿。

在客栈里住了一晚以后,又马不停蹄的租了辆马车赶路。

银子给的很足,租的马车宽阔,他坐在其中,指着地图上的一个地名皱起了眉头,若有所思的摸了摸自己的胡子,长长叹息了一声。

长公主这一招的确是妙极,破而后立,极为大胆,引刘必平对付卫家和郑王,又先一步把引得他们鱼死网破的筹码握在手里…

到时候不管哪一方得胜,最后都还是要被她握在掌心。

他拍了一下桌子,正要让小厮取些熟牛肉来吃,便听见外头轰隆一声巨响,好似是什么东西刚好掉在了马车前头。

出门在外,一切都要小心谨慎为上,他皱了皱眉头,让小厮下去查看情况,可还没来得及下车,车夫已经跳下车掀开帘子过来了:“先生,外头有对兄弟,哥哥病的要死了…”

想必是拦路求救的,这种事白先生往日见的多了,他不愿意管这闲事,摆摆手看了小厮一眼:“下去拿些银两打发了他们,我们还要赶路…”

小厮依言下去,不一会儿就上来了,催促车夫继续赶路,一面跟白先生回话:“确实是兄弟俩,当哥哥的得了重病快死了,小的打发了一两银子,就喜得跟什么似地,没见过世面。”

白先生没有放在心上,这些不过是小事罢了,他沉沉的点了点头,便觉得赶路的疲乏都涌上来,歪在软塌上不一会儿就睡了过去。

他们身后,宽阔的官道上,刚才还病恹恹的快死了的谭喜一溜烟儿的爬起来,麻利的拂去身上泥土,舒了口气狠狠地朝地上啐了一口:“格老子的,总算被老子给追上了!”

他们一路上都是负责盯梢公主府出城的人的,看来看去,发觉这批来抱定的当中有提前离开,且租了马车,便上了心,一路追到现在,又怕追错人,才用了这个法子看看上头坐着的人到底有没有错。

如今证明没错,谭喜便跟刚才装弟弟的和兴使了个眼色:“给姑娘回信,就说我们追上了,接下来如何,请姑娘示下。”

和兴没耽误,立即写了信让身边的徒弟亲自送回京城去。

用信鸽风险太多,他们好不容易才培养起几个徒弟来,都是自小就挑那种无父无母的带在身边教养,卫安还请了先生教他们明些道理,最近传信他们都不再通过驿站,全是用自己的徒弟千里奔袭,这样一来虽然颇费时间和银子,可是却可靠许多。

保定离京城不远,是以卫安第二天傍晚便得到了消息,交给了过来用晚饭的郑王。

郑王和郑王妃是得到隆庆帝亲口准许来卫家拜访的,因此卫家招待的很是隆重,三夫人和二夫人早请了戏班子来唱戏,还特地请了庆和伯夫人和怀仁伯夫人前来做陪东。

庆和伯跟怀仁伯都是会做人的,这种顺水人情并不拒绝,镇南王因为是亲戚也一并都来,二老爷三老爷和五老爷招待起来也得心应手。

倒是后院不大和睦。

庆和伯夫人向来是不喜欢这个远房亲戚的,现在见了面还要给丁姑娘行礼喊王妃,总觉得矮了一头。

第608章 还礼

至于怀仁伯夫人,她是个很记仇的,总还记得之前卫安顶撞她的那几句话,因此每次只要卫安一开口,她便冷笑,要么便不出声,好似跟卫安说一句话就有多丢脸似地,让气氛有些微妙。

只是她之前已经拉拢过的丁姑娘显然却并不买她的账,在这样的情形下竟还微笑着招手拉过卫安来跟卫老太太夸赞:“婚宴那两天我忙的头昏脑胀,什么事都不懂,险些就要闹了笑话,多亏了安安,让王府的嬷嬷们做了一份表,把里头什么人在什么职司上都写的清楚明白,让我少走了许多弯路。这孩子细心又乖巧,我实在喜欢极了。”

作为名义上的后母,多少人等着看郑王府闹失和的戏码,可是新王妃却明明白白的先在帝后面前夸赞,而后亲自上前任妻子的亲戚家里拜访,又对继女诸多夸赞,谁都看出了这位新王妃的忠厚。

怀仁伯夫人自觉被下了面子,面上神情很不好看,不一会儿却又幸灾乐祸起来-----这个丁姑娘看上去倒是挺文弱的,可是没料到竟这样会做人。

遇上那种刻薄在表面的后母不怕,遇上这种…啧啧啧,但凡是有哪里做的不好,可就等着被生吞活剥了吧。

卫安还横什么呢?

卫老太太不消想也不知道她在想什么,皱了皱眉头又松开,和颜悦色的喊了一声怀仁伯夫人,轻声问她:“我听说,府上又新添了一位小公子?这可真是大喜,不知办不办酒呢?”

提起这事儿,怀仁伯夫人的脸便迅速黑了下来。

她的年纪比卫大夫人还大上几岁,也是孙子都有了的年纪了,可这回家里添的什么小公子,不是孙子辈的,而是怀仁伯的妾生的一个庶子。

怀仁伯没别的毛病,就是好色,家里的妾和庶子多得恐怕他自己都数不过来,为着这个,怀仁伯府早就不办什么酒宴了。

还怎么办呢?

家里的孩子跟下猪仔似地,要是每个都办,恐怕家里都要揭不开锅。

从前卫老太太也不是不知道这一点,所以每次都会避过这个话题,可是这回却在这么多人面前提起来,显然是在敲打自己了,形势比人强,怀仁伯府悻悻然的敷衍了两句,再不作声了。

屋子里总算是静了下来,卫老太太这才站起来笑着托词要去更衣,领着卫安转过了屏风出了门。

“来信说什么?”卫老太太转过了屏风出了门入了明间,见郑王已经等在里头,便轻声又问:“可找到人了?”

卫安扶着她的手进了屋子,花嬷嬷便砰的一声迅速把门带上了。

郑王也迎上来,跟卫老太太见了礼之后便对卫安说:“回信给谭喜和和兴,让他们见机行事。”

长安长公主派出城的人之中,唯有白先生是之前得她重用的,又是突然离京,十有八九是为了明家遗孤的事。

只是长安长公主到底是想做什么呢?

她之前透露的云南曲靖的地方也是假的?

可是之前卫瑞又说曲靖富源县的确有一个姓庞的大户…

郑王有些不明白,便直接的提出来:“她给我们假的地址,是为了什么?”

卫安的右眼皮重重的跳了一下,她拿手按住,片刻之后便面无表情的说出了一个猜测:“如果,她是想用这个孩子跟我们做交易呢?反正地址她已经给了我们,她又占有先机,大可以先行派人去收拾首尾,然后告诉我们人原来去游学了,或是去远处远游或是做生意了…”

这些都是可能的。

“不管怎么样,还是要先跟着白先生。”郑王反应过来,冷声道:“还有,派去云南的卫瑞,已经出发了?”

卫老太太应是,又叹了口气,问郑王:“听说昨天宫中又出事了?”

郑王提起这事儿便不由自主压低了声音:“是,四皇子跟五皇子起了冲突…”

这两个孩子简直就像是来跟隆庆帝讨债的。

可是隆庆帝对这两个求之不得才来的孩子实在是宠溺至极,根本没有理智可言。

朝中已经不少人有非议了,偏他还不知道。

“知道是什么缘故了吗?”卫老太太问:“从前虽听说四皇子容易暴躁,可是却没听说过他有这个毛病。”

老大夫只是孔供奉推举的人,而事实上他进宫根本只在最初给四皇子诊治了一番,等四皇子情形稳定之后,便没有再派上用场,因此他知道的并不多、

只是老大夫很隐晦的表明过,四皇子这类似羊癫疯的毛病,并不是先天的。

那是什么意思,便很明显了。

郑王垂下眼睛:“这事儿在宫中如今还没有个定论,只知道…皇后娘娘跟德妃娘娘近来冲突频频。”

冲突频频,意思就是方皇后疑心这件事是德妃所为?

两宫之争已经激烈至此,那么,她们这些局外人,又能否不被波及?

而临江王作为背后推波助澜的那只无形之手,他们原本是想要投靠的,可现在多了长安长公主和楚景行这两个对她们敌意颇深的人在,她们倒是不好决定立场了。

只是就算是如此,卫家也仍旧是能立得住的。

卫老太太旧事重提:“看样子,离京是势在必行了。”

郑王没有丝毫犹豫的点头附和:“长安长公主分明是盯上了你们,还有楚景行…你们留在京城,反而是非更多。”

毕竟防范谁都防范不住一个疯子。

尤其是在楚景行还靠着长安长公主这个高深莫测的靠山。

可是也不能就这样躲下去,不然退了一步,后面就还会有无数步。

他看了卫安一眼,在女儿眼里同样看见了同样的情绪。

两人不约而同都轻轻笑了一声。

而后郑王便轻声道:“不过,就算是走,也不能就这样悄无声息的走,长安既然这样放不下我们,送了我们一份这么大的礼物,我们若是不回报,岂不是太过伤人的心了?”0

就送她一份大礼吧。

这份大礼的名称,就叫做什么叫做以牙还牙。

第609章 人祸

不能一直这样退让下去了。

这也是卫安的想法。

楚景行和仙容县主之前就已经利用过她,利用她对付李桂娘,早从通州庄子上那件事开始,这两个人对她就没有怀着什么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