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他们两个的时候,沈琛向来是不顾忌什么形象和礼数的,俯身偷亲卫安的额头,轻声道:“郡主殿下,不要生气了,我累得慌。”

他是真的累得慌,临江王如今在兵部主事,福建那边的军报一封接着一封的送上来,他自然也是要帮忙的,这些天忙的几乎昏天黑地。

卫安看了他一眼,见他眼圈底下有些许乌青,便忍不住轻声叹了口气:“我还以为你又怎么了?”

“就是忙,其他的倒是没什么,我不是遣了汉帛来给你报平安吗?”沈琛揉了揉她的头发,低声又道:“还有,林跃的事查清楚了,放心吧,那小子还不错,是个靠得住的,蓝禾嫁给他,也是一桩好婚事。”

他说可以,那便真的是可以的,卫安彻底的放了心,嗯了一声,让他坐下来:“人又不是铁打的,要是受不住,就休息一阵子,怎么能这样总是日夜颠倒的忙?”

沈琛笑了一声不说话,不想跟她说,他若是努力一些,做的再好一些,就能多换来一些自主的权力,到时候真的要分出去,也更有底气,不会叫卫安受委屈,他将这些念头敛去,笑嘻嘻的跟卫安开起玩笑来,惹得卫安又打了他几下。

第1215章 和离

就像今天,他虽然很忙,可是知道郑王回来,也不忘记要赶来和卫安说一声宫里的消息,好让她能更安心一些。

再者,他也希望看见卫安开心的样子,想要陪她一起分享父亲回来的喜悦。

既然林跃那边沈琛已经查清楚了,她也没什么好再不放心的,想了想,就让玉清出去吩咐一声,叫刚才那个嬷嬷再回去带个话。

玉清就有些稀奇:“姑娘,怎么这么急?横竖咱们晚上也一样要回去的。”

卫安便忍不住笑了笑,有些苦恼:“蓝禾这个傻妮子,见我迟迟不肯答应,还以为我是对林跃有什么不满,蓝禾她们家里也急得很,还是别拖着了。”

沈琛懒懒的双手枕在脑后听她们说话,听见卫安这么说,脸上带着浅浅的笑意。

玉清也明白过来,忍不住便捂嘴笑了一声,答应了出去叫住了那个嬷嬷,叫她带话回去。

等玉清出去了,沈琛便转过头来,眼睛里似乎有星星,轻声问她:“怎么,替人家把家底摸清楚了,是不是还打算给嫁妆了?”

卫安便挑了挑眉,有些揶揄:“是啊,莫不是咱们平西侯有什么意见不成?”

沈琛被她看的头皮发麻,想起前些天卫安说的卫玉攸婆家苛待,竟然还说什么卫家如此势大,嫁妆才七十二台云云…便急忙咳嗽了一声:“可不敢,可不敢,只是问问郡主殿下,打算送什么样的嫁妆,我也好给一些,叫蓝禾姑娘风风光光的出嫁啊。”

卫安便忍不住笑了,知道沈琛是在小衣讨好,却又觉得有些怅然,叹了口气道:“五姐的事情,让三伯母气了好一阵子,五姐实在是有些可惜了。”

卫玉攸的婆家跟三夫人关系匪浅,一开始是什么都看不出来,可是人都是会变的,而且变的还很快。

三夫人没料到这个男人如此收不住心,变得这么快,就很是气愤。

卫老太太听卫玉攸回来哭诉,起先还说若是姑爷能有所收敛,便叫他们继续过下去,可是到鞥到后来,听说那男的竟开口跟卫玉攸张口就要别庄的地契,便察觉出事情不对了。

沈琛见卫安担心,便直起身子来:“你也别太担心了,这个事情,咱们外人也帮不上什么忙,只好让他们自己想清楚,等到你五姐那里做了决定,再说吧。”

他替卫安缕了缕头发,柔声安慰:“或者,你若是实在气不过,我替你去把他教训一顿。”

“可别。”卫安瞪了他一眼,又好气又好笑:“一开始便是你故意整他,叫他丢了差事,他才会原形毕露去找五姐狮子大张口,竟然还要五姐的陪嫁别庄的。”

沈琛便只好苦笑:“合着又是我的错啦?不是你说的,叫我试探试探此人人品吗?事实上,他根本就不值得试嘛,也经不住试探,他自己亲娘不肯给银子,他就去找妻子要钱,竟然还想对妻子动粗,这种人,哪里像是知错的样子,我看你三伯母想要他们重归于好,不想家里再多个和离的女儿,这样的想法是不成的了。”

卫安也知道,便沉沉的叹了口气。

卫玉攸虽然一开始对她不好,可是随着时间过去,随着她出嫁,这些恩怨早已经不是恩怨了,闲暇的时候,卫玉攸回娘家来,卫安还会跟她说说话,一同出去看时新的首饰,抱抱她的孩子。

不管怎么说,她心里是不愿意看见卫玉攸所嫁非人的。

何况三夫人这阵子都快要愁死了。

她想了想,见沈琛这么说,便忍不住皱眉:“照你这么说,那事情岂不是糟了?五姐不是舍不得那个男人,是舍不得孩子,可是要和离的话,男方哪里可能把孩子让出来。”

“怎么不可能?”沈琛冷笑一声,牵动了嘴角:“光是他做的那些事,随便抓一桩都是把柄,他们家他是小儿子…”

卫安明白他的意思了,便有了些精神:“你的意思是,若是当真要和离的话,你有法子让他们心甘情愿把孩子放在卫家?”

“他不答应也没什么用,只要他家里看得清形势也是一样的。”沈琛理所当然的看了卫安一眼,理直气壮的道:“再说了,孩子在卫家养大,也一样是姓他们的姓,在外祖母家待,谁能说的出不是来?”

这样折中一下,双方都不会太丢脸面。

卫安想了想,觉得可行,便点点头:“既然你这么说,我回去问问三伯母和五姐的意见,只是,三伯母好似不大赞同和离…”

沈琛揉了揉眉心:“那家人不是安分的,若是你五姐还在他家呆着,恐怕之后不只是受受气罢了,只怕他野心太重,以后带累了不该带累的人。”

卫安的眉头就皱起来,看了沈琛一眼,她知道沈琛从来不是无的放矢的人,也不是喜欢对别人的事指手画脚的。

这回卫玉攸的事,若是她非要沈琛去查,沈琛恐怕也不那么喜欢插手别人家事的,可是沈琛既然这么说了,那就一定是有什么她不知道的缘故。

她立即便郑重的说了一声知道了,打算回去跟三夫人好好的说清楚,连沈琛都说不成的人家,那就是真的不成了。

三夫人不管是从前有多重视这门亲事,这门姻亲,现在也不能再要了。

沈琛点点头,跟卫安说了会儿话,逗她开心,中午便留在了王府陪她们一起用了饭,然后才又去了临江王府。

等到傍晚的时候,郑王妃便越发的有些等不及了,很是焦急的在屋子里走来走去:“安安,你说怎么王爷这么久了还不出来?不是说留了用午饭吗?那便算是有再多话要说,也差不多了罢?怎么这样久…”

她是关心则乱了,卫安抱着小世子,见小世子睁着眼睛笑,也忍不住跟着笑起来安慰郑王妃:“王妃先不要着急,父王或许是有许多事要同圣上禀明,所以才晚了些,既然…”

话音未落,田伯便喘着粗气一路奔进来:“王妃,郡主,王爷回来了!”

第1216章 团聚

郑王妃怔住了,一时之间没来得及反应,等到看见了郑王安然无恙的迈进了门槛,眼泪便唰的一下子下来了,连礼也顾不得行,便奔上去喊了一声王爷。

郑王抿着唇扶住她,应了一声,视线放在她身上一瞬又挪开去,看见卫安和卫安怀里抱着的孩子,声音有些颤抖:“你们都辛苦了…”

郑王妃被他这么一说,泪如雨下。

卫安也怔怔的不知道怎么说话。

郑王憔悴了许多,比之前去江西的时候简直老了五岁不止,虽然要去面圣收拾了一番,可是看上去却还是显得沧桑了不知多少。

卫安想起他在山东的那些日子,喉咙便似乎被什么堵住了。

那段日子郑王一定很不好过,担惊受怕东躲西藏的…

郑王低声安慰了郑王妃,抬头笑着看卫安:“安安,不认识父王了?”

他在山东的时候,再难也没想过要放弃妥协,心里始终挂念着卫安和郑王妃肚子里未出生的孩子。

在江西回来路上的时候收到信,知道王府中了别人的算计,郑王妃生产艰难,他就急的不知如何是好,可是偏偏后来就出了事,让他连家里的消息都收不到了。

等到状况再好一点,能得知一点儿消息了,知道郑王妃平安生产了一个男孩儿,都已经是他在蓬莱的时候了。

他叹了口气,心里涩涩的,既替自己女儿的聪慧觉得自豪,又很是内疚于没有法子给她们庇护,让她们能什么都不用担忧。

卫安抱着孩子疾走了几步到他跟前,叫了一声父亲便忍不住哽咽了,又急忙把孩子抱给他:“父亲,快看看,他还没有取名字呢,也还没有见过您。”

郑王手有些发颤,看着在卫安怀里笑的正灿烂的孩子,竟也忍不住掉泪,伸手接过来小心翼翼的抱在怀里,有些哽咽的说:“我还没有抱过这么小的孩子呢,你小的时候我不知道…”

小孩子的身子软绵绵的,郑王把他搂的紧了些:“圣上不是已经赐名为瑞了吗?既然大名已经有了,我们便叫个小名罢,叫他宝哥儿吧。”

他的这个孩子来之不易,女儿都能嫁人了,儿子才刚出生,怎么宝贝都不过分,民间虽然说贱名好养活,可是他怎么也舍不得孩子叫那些名字。

郑王妃便垂下头伸手去捏宝哥儿的脸:“宝哥儿,你有小名儿了,往后可要平平安安的长大。”

激动过去,郑王妃擦了擦眼泪,把孩子接过来交给奶娘抱下去,急忙问郑王:“王爷,进宫还顺利罢?”

郑王点了点头让她放心:“还算顺利的,圣上问了些山东的事。”

郑王妃想起山东便忍不住皱眉,看了卫安一眼:“山东的事,是谁办的谁心里自然清楚…只恨我们不能如实说。”

说起这个,郑王也挑了挑眉:“这些不必再说了,并没有证据,现在说这些也无益。我跟圣上说了山东那边的情况,我在山东一阵子,知道那边如今的情形,恐怕过不多久,山东平叛的事,我还得去。”

郑王妃的心便忍不住又提起来了:“您才刚刚回来…”

郑王知道她担心,摆了摆手摇头:“我毕竟去过山东,也熟知那边的情形,何况不管怎么样,有用的人才能有价值,你不必说了。”他又看了卫安一眼:“沈琛恐怕也要一同去的。”

今天隆庆帝提起来的时候,他便敏锐的察觉到了隆庆帝的心意,说实话,能去山东,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他跟卫安道:“山东叛乱已经许久,却总不能彻底平息,等开了年,肯定是要新派人去的。我的意思是,沈琛若是要去,便先让你们完婚,到时候,就说小夫妻总不好生离的,让你也一同跟着去。”

郑王妃皱起眉头:“这怎么行?战场上刀剑无眼,哪里能让安安去?”

卫安却明白过来了郑王的意思,这是一个避开临江王妃为难的好时候,平乱谁也不知道要多久,要是顺利的话,可能是半年一年,可是要是不顺利的话,三四年也是有的。

等到这么久时间过去了,临江王妃鞭长莫及,哪里还能管的了他们?

不过这些事都还是未知数,郑王也不过是随便提了提,等到时间差不多了,便先领着卫安和郑王妃去定北侯府。

定北侯府早已经准备好了,开了中门,卫二老爷卫三老爷和卫阳清都在前头候着,见了郑王寒暄了一阵便领着郑王往后头去。

郑王妃和卫安却先去了后院的,卫老太太知道郑王给小世子取了名字,便也叫了几声:“这个名字好,咱们可不是个如珠如宝的么,可要健康长大。”

等到郑王进来,彼此见过了礼,卫老太太才感叹道:“可算是回来了,不管怎么说,平安回来,便比什么都强。”

郑王点头,轻声谢过卫老太太:“多谢您和二夫人三夫人对我们府里的照顾…若是没有你们,真不知该怎么办…”

卫老太太笑着摇头:“一家人,说这些话便见外了。”

正说着,镇南王和陈御史他们也到了,二老爷三老爷便递话进来,请他们去入席。

卫安趁着这个间隙和卫老太太三夫人说了之前沈琛说过的事,低声道:“沈琛既然这么说,恐怕是没错的,三伯母,您不如再问问五姐的意思,若是…”

接下来的话她没有再说,三夫人却明白她的意思,皱了皱眉头,神情变得有些晦暗。

她实在不希望女儿和离,这门婚事当初卫老太太和她都是看准了的,觉得对方家风也好,又可是谁知道现在却成了这副模样。

可是不愿意归不愿意,听见卫安这么说,她又知道这件事只怕是板上钉钉了-----沈琛说那户人家野心甚重,那怕是牵扯进了什么不该牵扯的事,否则沈琛才懒得多嘴。

她心里苦涩,却知道好歹,点了头:“我知道了,安安,多谢你和侯爷,我回去和老爷仔细商量商量。”

第1217章 为难

一家人难得聚的这么整整齐齐,郑王一回来,一直都苦着脸总是不能开怀的郑王妃脸上也有了笑意,一顿饭吃的其乐融融。

等到晚间席面撤了,郑王还留在花厅里同卫老太太她们说话。

说的都是些在山东时如何逃脱的事情,卫老太太听的眉头紧皱,紧张的摇头:“真是不成体统。若是真的手能伸这么长,以后恐怕也不能安生。”

郑王嗯了一声:“所以我的意思,不如到时候阿琛能去平叛的话,把安安带上。”

卫老太太看了卫安一眼,只是略一沉吟便点头表示赞同:“你说的是,不能叫她们留在京城当成她的靶子,她不要命,也不把别人的命当命,可是我们却不能跟她那样,便让安安跟着去罢,虽是平叛,可是山东那边…”

她想了想,便道:“孔家也能帮忙照顾照顾。”

也只有孔家所在的曲阜并没有被叛乱波及了,虽然是让卫安跟着去平乱,可是女人家去军营到底不合规矩也不方便,是绝不被允许的,顶多也就只能在曲阜住下。

可就算是在曲阜住下,也比在京中和沈琛两地分隔好多了。

郑王跟卫老太太就此事达成了一致看法,再说了些话,见天色实在不早了,才跟卫老太太告辞,又和卫老太太请求把卫安带去郑王府:“我也许久没有见她了,从小到大都没尽过做父亲的责任,她眼看着都要出嫁了,我总想着能多和她相处一些时间。”

卫老太太自然不好拒绝人家这理所应当的请求,看了卫安一眼,嗯了一声:“只是今天也太晚了些,何况就算要过去,她东西也没带齐呢,不如明天再过去罢。”

郑王答应下来,跟卫安说了几句话,便亲自抱着宝哥儿和郑王妃在卫阳清等人的陪伴下出去了。

卫老太太等到大家都走了,便又出声喊住三夫人,当着卫安的面,问她:“五姐儿的事,你有什么打算?”

三夫人满脸苦涩,听见卫老太太这么问,便更是有些控制不住的情绪低沉:“侯爷看人向来是准的,他既然都这么说了,媳妇儿想着,不如就快刀斩乱麻罢。”

卫老太太有些欣慰,三夫人前些天还想尽办法的想要男方低头回来把人劫走就了事,她还以为三夫人会放不下脸面呢。

三夫人到底心里难过,说完了话忍不住就哽咽了:“是媳妇儿的不是,媳妇儿没有把小五教好…”

卫老太太听不得这个话,看了她一眼,沉声道:“别说这些糊涂丧气话!你要是自己都这样想,小五婆家就更觉得小五可欺了!小五做错了什么,要受他们家这样羞辱,他们家有什么资格?!”

三夫人原先还只是哽咽,听见卫老太太这么说,便再也忍不住眼泪:“老太太,我是哭小五命苦,总归出了和离的事,人家怎么会怪男人,首先便想到怪女人。小五从此以后,哪里还有什么好日子过呢?”

“怎么没有?”卫老太太脸色沉沉,语气也极为镇定:“现成的例子不就摆在这里?朱芳那人猪狗不如,阿敏不就跟他和离了?现如今照样过的好好的,在福建活的舒心着,人这一辈子这么长,谁知道往后是什么际遇?现在说这些,还太早了!总归,有我在一天,便不会叫人看低她!”

有卫老太太这番掷地有声的话,三夫人心里的担忧总算是散去了许多,女儿和离,她忧虑的无非就是到时候外孙怎么办,回来以后会不会被家里人容不下等问题。

她自己是不好也不能作主的,肯定要跟三老爷再商量。

沈琛都发话了,三老爷肯定不会反对女儿和离,可是心里会不会觉得女儿是麻烦精,这就难说了。

有了卫老太太这么说,那就不怕三老爷心里头有什么看法了,横竖卫老太太才是卫家真正能作主的人。

她放了心,心里总算是好过了一些,擦了眼泪和卫老太太陪笑:“媳妇儿都知道…只是心里难免替小五觉得难受,她毕竟年纪还小,哪里经过这些。”

说完了,叹了口气,回去以后跟三老爷又商量了半夜,夫妻俩从一开始的义愤填膺到后来都同意叫卫玉攸尽快和离,第二天便去求卫老太太,先去把卫玉攸接回来。

就这么大剌剌的直接上门去说和离,人家肯定也没那么轻易答应的。

谁知道会不会又说出什么难听的话或是见机把事情闹大,到时候卫玉攸的名声不差也要差了,若是能悄无声息的和离了就最好。

可是谁知道,这一去竟没能接着人。

说是卫玉攸病了,没法子回来,等她病好了,再叫人回来。

三夫人立即便懵了,女儿前天才回过家,在家里哭了一场,那个时候还好好的,这才两天不到,就病的不能起床了?

这若是托词,那就是那家人现在想要辖制人了,若是真的,那就是那家人真的不安好心,连这样下作的招数都使出来了。

三夫人急的食不下咽,嘴里起了一嘴的泡,最后思来想去,不敢跟三老爷商量,径直去了卫老太太屋子里,当着正和卫老太太辞行要去郑王府小住的卫安的面,把事情给全部说了个清楚。

“小五这个孩子向来是个没什么心机的,从前因为她这个性子,我操了不知多少的心…若是那家人真的要拿捏她,那她就真的没法子救自己了…”三夫人哭的厉害:“还不知道她在那边受了什么样的苦呢,那家姑爷是一不如意就敢抬手打人的,这个畜生,也不知道小五从家里回去之后,是不是又被他打了,所以才连见咱们家的人都不能…”

卫老太太的面色也一点一点的沉下来,面容冷峻的道:“真是出息了,这才两天的时间不到,就病的不能见人了?说了什么病没有?若是真的病的严重,那更该去看了。”

这恐怕不是真病,是那些人有意为难。

第1218章 阻挠

如果真的是被打了,要防着娘家人找麻烦不给看,那也是个发作起来的由头,真要是姑爷动手打人,卫家人去打他们一顿那都算是轻的。

而要真的是那家人为了辖制卫家不给看…

卫老太太冷笑了一声,哂笑道:“我们自家有药材铺子也有医馆,底下现成的老大夫资历深着呢,既是病了,就叫老大夫好好瞧瞧去。自古以来,没有听说过嫁出去的女儿就不叫娘家人瞧了的道理。”

卫安也垂下眼睛,眼里闪过一丝愠色。

对方未免也太大胆了,还是如沈琛所说,他们根本就是别有所图,所以才会扣住卫玉攸不肯放,想要辖制卫家?

三夫人恼怒之极,见卫老太太这么说,便站起来:“媳妇儿亲自去一趟…”

她实在是不放心,女儿是个没什么心眼的,当初得罪了卫安就被整的那么惨,后来的婚事也是平平,全不过是图人家可靠而已。

现在被这么算计,还不知道成了什么模样。

卫老太太却出声喊住她,想了想道:“你一个人过去不成,可安安这个未出嫁的姑娘跟过去更没有成例,这样吧,便叫老二家的跟你一同过去。带着大夫去,问问究竟是怎么了,若是他们叫你看,你们便看看小五是怎么了,是不是真的病了。若是还是见不着,咱们就想别的法子。”

三夫人答应了一声,急忙起身去了。

等到三夫人走了,卫老太太才若有所思的问卫安:“安安,你觉得这回小五是不是真病?”

卫安摇头很是担心:“现在也说不准,沈琛并没有仔细说那家人到底做了什么事,可是能叫沈琛觉得他们有野心的,恐怕不是什么好事…只怕他们没有怀着好意,五姐也的确如同三伯母说的那样,是个没什么心眼的人…”

卫老太太皱着眉头有些担心。

便是一只猫一只狗养久了都有感情的,卫玉攸前些年是不被人喜欢,也总是针对卫安做了好些蠢事,可是到底她心地不坏,嫁出去之后也收敛了性子,近些年生了孩子总抱着孩子回娘家来,见面三分情,卫老太太也许久没有见过婴儿了,是很喜欢她和孩子的。

卫安也不提要走的话了,跟卫老太太一起坐着等消息。

可是一直等到接近午时,才等回来了面色铁青的二夫人和三夫人。

三夫人形容憔悴狼狈,见了卫老太太,抿着嘴有些不知道如何开口,还是二夫人快言快语的把话说清楚了:“老太太,他们实在是欺人太甚了,我们带了大夫过去,可是竟也没能看的成…”

她喘了口气,才紧跟着道:“话里话外的,是说小五不懂规矩,竟然跟丈夫还嘴…还说…”

卫老太太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也没有被引得动怒,挑了挑眉便道:“你直接说,还说什么,直说就是。”

二夫人便看了三夫人一眼,冷笑着道:“还说,卫家如此势大,可是却连家中出嫁姑奶奶的事都不肯伸手帮忙,分明就是不怎么看重这位姑奶奶,既然不看重,又已经是给了他们家的人了,还追着要看什么?”

卫老太太垂下眼睛,竟然出乎意料的还是没有动怒,冷然问道:“之前他们来咱们家里,求的是什么?”

卫三夫人对卫玉攸极好的,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哪里能有不疼的,她只怕女儿过的不好,平常多有贴补。

如果不是太过分的要求,她怎么可能会不答应。

三夫人恨得咬牙切齿,在那边的时候,被人拦着见不到女儿,听了不知多少的风凉话,看着不到两岁的外孙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泪,她的心早就碎了,现在卫老太太这么问,她半点帮那边遮掩的心思都没有,冷笑了一声,铁青着脸道:“他们要卖了小五的陪嫁别庄!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过不下去了,要我给银子,从前媳妇儿也不是没给,您知道的,媳妇儿怎么可能不疼她?可是这回她们实在是狮子大开口,一开口就是一万两银子…”

卫老太太呵了一声:“普通人家嫁女儿,也差不多就是两千两银子的嫁妆,往前数,前朝的时候,哪怕是公主的女儿出嫁,也就是三千两左右的嫁妆,可是我们家带了多少过去?那些都花光了?花光了也不提,现在还要再要一万两,他们是要做什么?要上天去?!”

不然的话,哪里能花掉这么多的银子?!

除非…

联想到沈琛之前说的,这些人很有野心的话,卫老太太的脸色越来越难看,转头看了三夫人一眼就道:“你去和老三说一声,让老三出面,和老五一道,亲自上门去把小五接回来,不能由着他们!”

说完了,又转头看着卫安:“阿琛既然知道这件事,便去把阿琛也请来,他总是有法子的。”

卫安答应了,见三夫人连站都快站不起来,知道她已经是连强撑都难了,急忙看了二夫人一眼。

二夫人已经伸手过去扶住三夫人了,急忙道:“你再急,也要顾着自己的身体,你好了,才能有精力料理小五的事,不然,小五才是真的要被别人欺负了去了。”

三夫人眼里全都是泪,点了点头,跟卫老太太行了礼就踉跄着出去找三老爷了。

卫老太太就深深的叹了口气:“造的什么孽啊!”

不管怎么样,卫家的女孩儿们,现在出嫁了的,一个已经和离了,另一个又即将要闹和离,再是势大,传扬出去,这名声也是没法听了的,卫老太太很是烦心。

另一头的秦妈妈却满面都是笑,难得的心情甚好的受了几个小丫头的礼,春风得意的进了正院,见了正在南窗底下研究棋谱的临江王妃,便急忙行了个礼,笑道:“王妃,这回真是可笑了,卫家这一家子,也不知道是自家德行不修,还是命犯小人,这出了嫁的女孩子们,可一个个的都没什么好下场啊。”

临江王妃眉目不动,闻言连眼睛也没抬一下。

第1219章 图谋

秦妈妈见她不语,小心翼翼的上前几步给她点上熏香,见那有着牡丹花样的熏香渐渐的飘出烟雾来,又自顾自的道:“咱们做这个,会不会太显眼了?最近您总做显眼的事…我是怕会被隔壁的钻了空子。”

临江王妃神情不动,一卷书放在旁边才翻了几页,听见秦妈妈这么说,泥塑一样的脸上才有了神情,讥讽的问她:“什么显眼?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这事儿难不成我能拦得住?就像你说的,她们自己德行不修罢了。一个女儿嫁出去了和离,那或许是男方不好男的负心,可是两个女儿都出事,这说明什么?难道普天下的男的都配不上她们家女孩儿?”

天底下可没有这个道理。

大周朝的女孩儿是娇贵,可是娇贵也有限度,这天下到底是崇尚男权的,朝堂上当官的也都是男人,他们天然的就只会站在男方的视角上思索问题。

那么在他们看来,当然只会觉得卫家的女孩儿们嫁出去的最后都会跟婆家闹翻,不管生了几个孩子,最后都是要跟男方和离的,男方出钱出力,最后连孩子都没法儿抚养,还落个负心汉的名声。

如果是这样的话,同为姓卫的,虽然披了一层郑王女儿的皮的卫安,会不会也是这种卫家女?这谁说得清呢?

这天底下什么最不费力?当然是传谣言最不费力了。

秦妈妈越发的摸不准她的想法,听她这么说,不敢再说不好听的来煞风景,便讪笑着道:“您说的也是,这女孩子第一重要的便是名声,若是名声坏了,人家的唾沫便能淹死你。这世上哪里有那么多能特立独行的人呢?人总是要生活交际的…”

临江王妃掀起眼皮看了她一眼,知道她还是不明白自己的意思。

这还只是一点,重要的是,这种事是不好澄清的。

哪怕你把那男的说的再坏再不好,你卫家两个女孩儿都和离是不是事实?

她牵起嘴角,面上的神情忽然愉悦了许多,见秦妈妈适时的递上来一杯茉莉花茶,便喝了一口,才道:“该发下去的东西都发下去了吗?”

新年里头大家都忙的厉害,人情世故迎来送往的,底下的人都累的够呛,临江王妃作主,府里伺候的人都多赏一个月月钱的。

秦妈妈急忙答应:“都办妥了,您放心吧。”说完了还是有些不大放心:“王妃,咱们当真就什么都不必做了?”

这次卫玉攸的丈夫出事,的确是有人引着的,这人本来就是个公子哥,自小就是被娇宠着长大的,本性是不坏,可是要说多能体谅人,多能收住心,那是没有的,被那些狐朋狗友一撺掇,在外头眠花宿柳也是常事。

偏偏卫玉攸无法忍受,夫妻俩有了嫌隙,一有嫌隙,就更容易生出别的事来,别人家的男人受了气,有的是撒气的法子,换成了卫玉攸的丈夫也是一样的,既然媳妇儿这里没好脸色,那他就走呗。

一走就十天半个月不回家。

一开始,婆婆也是会帮着数落儿子几句的,说他不懂事云云,可是等到次数多了,就开始挑媳妇儿的毛病,嫌弃她没法儿笼络住男人,还叫男人在外头胡闹。

一来二去,慢慢的自然矛盾就不可调和了。

而在外头也是要不断花银子的,卫玉攸不肯给了,那怎么办?

当然是借了,富家子弟,从来对银子都没什么概念的,花魁既然值那么多银子,那就找朋友借啊。

借着借着,慢慢的债越积越多,家里上下这才发现了不对劲,可是这么一大笔银子,要家里出,怎么可能?

上万两银子,现在京城中等人家的账上总共也没这么多钱,何况还要维持一大家子的运转,既然儿媳妇有钱,儿子又是跟儿媳妇闹翻了才出去花天酒地的,那这笔银子当然就该是儿媳妇来出。

临江王妃笑了笑,她只做这些,就足够了。

剩下的事,卫家的人自然会办妥了。

她嘲讽的笑了一声,看着秦妈妈问:“你若是卫家的人,换做是你,你会同意这门亲事继续下去吗?”

秦妈妈便语塞,认真的想了一会儿摇头:“这自然是不会了,这男人已经彻底变心了,敢对老婆动手,吵架的时候一点体面也不留了,不顾孩子在场就打人,受了气竟然还拿一个两岁的孩子出气,听说把孩子扔在了床上,哭了半日,请了好几个大夫。这一趟闹下来,什么情分也没有了,夫妻俩已经成了仇人都不如,再下去怎么过日子?要是换做是高攀了的亲事,那等卖女儿的,或许还有劝女儿忍让的,可是卫家岂是愿意女儿受委屈的?当初的卫家大小姐不就是例子?”

说完了自己也忍不住愣了,看着临江王妃半天都没有能说的出话来。

临江王妃这是算准了卫家人的性格,算准了卫家人会做的选择。

所以她才说不怕别人察觉出什么来,她根本什么都没有做,她只是叫那个男人的心被养的大了一点儿,让他原本的面目露了出来而已。

而剩下的决定,都是卫家人要做的。

王妃竟然能把人的心思算的这么准,把卫家人的性格算的这么准。

而卫家再和离一个女儿,民生不可抑止的就坏了。

那么…

那么当初临江王妃在临江王面前说,卫安的性格实在是太固执倔强,怕不是沈琛的良配这话的分量,可就要重的多了,可信度也要高的多。

她压下心里的疑惑和震惊,见临江王妃笑而不语,便轻声问:“王妃,那您这么说…咱们是在为之后的事情做铺垫?”

临江王妃冷笑了一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所有的事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办成的,当然要慢慢来。现在才只是个开始罢了,清霜那边现在怎么样了?她还沉得住气吗?”

这可又是一阵子过去了,清霜还是在浆洗处呆着,处境没什么改善,沈琛也从来没有直面跟她说过什么话。

第1220章 要人

秦妈妈心里头被临江王妃做的这件事给震惊的了不得,听见临江王妃问话也迟了一拍才道:“说起这件事,我正要跟您禀报呢,清霜仍旧在外头浆洗处做活,可是活计却比从前轻松了许多。”

她说着,笑着意有所指的道:“说起来,咱们这位侯爷也真的是个长情却又谨慎的人,虽然已经认出了清霜,也知道清霜就是他救命恩人的女儿,却还是只是吩咐管事媳妇儿不要苛责清霜罢了。至于其他的,半点也没做…”

临江王妃却难得的有了真切的笑意,说到底,沈琛之所以这么慢腾腾的才做出反应,不过是因为心里有忌惮罢了,怕要是直接把人调走,反而会引起她的注意和报复,这不是说沈琛就谨慎到了什么地步,只不过是因为对清霜真的上了心罢了。

好啊,懂的重情就好。

临江王妃的脸上还是带着笑意,可是旁边的秦妈妈却有些纳闷和发愁了:“可是就这么冷着僵持着也不是个办法,谁知道侯爷要什么时候才要把清霜弄走呢,难不成就一直让清霜这么呆在浆洗处?那等到侯爷成婚了…再给人就不好了啊。”

说起沈琛的婚事,临江王妃的神情又有了微妙的变化。

郑王回来了,一回来先进了宫,随后就来了临江王府拜会,临江王对他这个兄弟向来是亲近的,加之有了儿女亲事,就更是和他很有话说。

郑王提议要沈琛跟卫安提前成婚,并且叫沈琛仍旧承袭平西侯的爵位,话里话外都是劝着临江王不必固执的叫沈琛非得跟着王府。

这样固然可以说是郑王没有野心,没有想着靠着儿女亲事来谋夺好处,可是另一方面也看得出来郑王对她们的防备心现在有多强。

山东的事,大家面上没有撕掳开罢了,可是大家心里都清楚的,既然面上的功夫还是要做,临江王妃在他们夫妻成婚另立门户之后,当然就不能对他们的事情指手画脚,更不能摆长辈的款来拿捏卫安。

真是好算计。

她冷笑了一声,叹了口气道:“是啊,你若是不说起来,我差点就要忘了,这丫头在浆洗处也呆了那么久了,的确是该换个地方了,总不能一直在那里罢,这么做着粗活,再过一阵子,啧啧啧,小美人儿恐怕也看不成了。”

秦妈妈听她话里有话,伺候在旁边不敢接话,也不知道该怎么接口,恭敬的听她的指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