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最根本的原因,春花不是留儿的娘这一事实只有卢总旗知道,他肯定没对别人说过。

“三姑奶奶,”范娘子拉了拉她的衣襟,轻声说,她已经很久不这样叫春花的,这样叫她就是有特别的意思,“要是鲁千户的夫人真的是个不贤的人,我们就将留儿带回来吧,我舍不得她。”

春花心中也正在这样想,她看看抹着眼泪的范娘子说:“到了千户所看看情况再说吧。”

这个千户所并没有一千户,只有七八百户,但也是附近最大的堡了。所谓的堡,也是修着围墙的城,只不过比卫城小一些而已。

眼下的千户所的围墙都是夯土所筑,仅有一丈多高,有两个堡门。春花掀起了车帘向外看,还好,她们及时赶到了,堡门还没关闭。

看守堡门的人询问了他们的来历后,给他们指了鲁千户家的位置。正是晚饭时间,堡里面各家都升起了一缕缕的轻烟,饭菜的味道飘了出来。

他们就在这样的氛围中进了鲁千户的家。

鲁千户家在堡内中心的地段,是堡内最大的四合院,正在千户所官署的后面,此时,春花几人先进了设在倒座里的堂屋,眼前的情景倒让春花吃了一惊。

虽说这时候都是大家庭,但眼前的一大群人围着几张桌子在一起吃饭的场景还是让春花想起了前世的单位聚餐。

只不过多了些孩子,还有男女分桌而已。

春花暗自数了一下,堂屋里摆着七张桌子,每张桌子有八九个人,所有进餐的人加起来有六七十人。

然后春花就又看到院子里也摆着几张桌子,原来堂屋里已经摆不下了,只好在院中加了桌子,那么总数加起来就有一百以上。

怪不得自已问鲁家的亲戚有多少家,勇子就说很多,让她多准备几份礼品。不过,看卢总旗和勇子的一点也没吃惊,应该不是见过就是听过如此的情况吧。

原来听说鲁千户刚直不阿,急公好义,照拂亲友,与所有来投奔他的人一样衣食就是这个意思!

作者有话要说:

第九十六章

鲁千户中等身材,一张严肃的黑脸,不苟言笑,身上穿着一套粗糙的黑土布衣服,要是不知道他是个千户,春花就会把他当成一个普通的军士。

鲁千户看到卢总旗,就很热情地迎了上来,拉住了卢总旗的手,不让他行礼,他们过去就认识。一则是他本就是很讲义气的人,再则就是虽然他是千户,官职比卢总旗大多了,但卢总旗在军储所,领取军械时总要他帮忙的。

鲁千户马上问起了几天前卢总旗遇到瓦刺人的事,这已经是卫城附近最热门的话题。大家也七嘴八舌地说着,边城的人对这种事情最为关心。

卢总旗答了几句后,就看向春花,春花知道下面该自己说话了,以卢总旗的性格,不揭穿自己是假的已经是他的极限了,不可能为自己说谎。

春花本来一直在犹豫如何面对鲁千户,是说出自己不是于娘子,还是就直接冒认?但不管怎么样,眼前的形势让她没了选择的余地。

她只好拿出于娘子留给她的镯子和路引,递给鲁千户,在那上面写着于娘子和她的夫君的姓名年龄和一些特点,毕竟没有照片什么的,春花很容易蒙混过关了,然后简单地说了于娘子的行程,重点是从广宁府到千户所。

鲁千户慨然道:“小婶,虽然小叔没了,但你和堂妹既然到了这里,就放下心吧,我一定像对亲妹妹一样对待堂妹,也会给你养老的。”

说着就喊:“张氏,过来给小婶行礼!”

从堂屋里面女人席上走过来一个大着肚子的中年妇女,比鲁千户要年轻十岁上下的样子,容长脸,细眉细眼的,嘴唇很薄,抿得紧紧的。别人怀了孕都会胖上一些,但她那凸起的大肚子显得人更瘦了,不过精神却很好。她脸上没有多少笑容,神态倒是恭恭敬敬的。

接着春花没想到,鲁千户一定要给她行礼,而且是正式的大礼,于娘子要比鲁千户高一辈。春花措手不及,怎么也没想到鲁千户能这样。

鲁千户毕竟是五品的武官,年纪比春花的两倍还大,而张氏,虽然一样的衣着寒酸,但毕竟是朝廷的五品诰命夫人。

春花涨红了脸,手忙脚乱的扶起大着肚子的张氏。

鲁千户行了礼就说:“张氏,今天卢总旗和小婶过来,你赶紧加几个菜,再拿点酒过来。”

张氏应着,将春花几个人交给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妇,就出了堂屋。

老妇人带着春花等人到了里面的桌子,有人换了桌子,给她们几个人腾出了座位,并请春花坐上座。

春花十分推让,最后坐在了老妇人的旁边,她回头看去,卢总旗已经坐在了鲁千户身边,而勇子也在另一张桌子上挤了个地方。

又有几个人给他们送来了碗筷。

接着,酒送了过来,又过一会儿,张氏带着人回来了,给每张桌子加上了一盘炒腊肉,一盘炒鸡蛋,还有两盘素菜。然后春花就看到桌上的人都加快了吃饭的速度,就是刚回来的张氏也不例外。

在舅母家也不是每天都能吃到肉的,看来鲁千户家也是一样。

吃过饭,春花等几个人在张氏的安排下,住到了一间厢房里,这还是临时给她腾出来的,她们离开堂屋时,鲁千户与卢总旗等一干人还正喝着酒呢。

第二天一早,卢总旗就离开了千户所,他还得赶一天的路,在定辽前卫城门关闭前进城,春花陪着鲁千户将他们送到堡门外。

回去后,鲁千户就着吃早餐的时机,将大家招集起来,将家里所有的人向春花介绍一下,春花惊奇地发现自己成了奶奶辈的人物,是这里最高的辈份,就是昨天坐在春花旁的老妇也不过与她同辈。

于时,同辈间行礼,小辈给长辈请安,忙乱了快一个时辰,好在有了昨天的经历,春花也淡定多了,把卢总旗帮忙准备的礼物拿了出来,一一发了下去,每家两包点心,两包茶,所有没成亲的小辈都给二十个制钱,还有专门送给鲁千户的两坛酒,送给张氏的两匹布。

礼物都很适当和受欢迎,卢总旗对这里的人情往来要比她这个外来人熟悉得多。

家人见礼后,鲁千户恭敬地与包括春花在内的长辈们打了招呼,就去安排堡内的事务和家里的田地粮食了。深秋时分,刚刚结束秋收,做为千户所的最高长官,鲁千户不但要管理军事上的事,还要负责税收、民事纠纷等杂事,以及担负着一大家的衣食。

春花则在院子里与女人孩子们准备午饭。张氏管着家里的各种食物,她把午饭要用的面量出来,又拿出几样菜,大家一面干着活,一面说着话。

春花自然是话题的中心,她一一答了大家的话,都是些关于她、留儿还有范娘子母女的一些情况,有一些她不知道的,就用她进门时间太短,不知道情况应付了过去。

于娘子曾说过祖籍那里没有鲁家的族人了,那么这些人应该就都没有见过于娘子,而于娘子也确实是一个进门没多久的小媳妇,这样说完全能说得通,果然大家并不怀疑。

有人问春花:“小婶以后就带留儿在这里住下了?”

春花抬头看到张氏正关切地看着自己,便说:“那时候我是跟着夫君过来的,也没想那么多。后来,夫君半路上没了,我也只有继续前来。眼下,我也没有想好,但留儿总是姓鲁的。”

春花本意是想给将来说明真实情况做些铺垫,并确定一下大家对留儿的态度,没想到得到了大家的齐声反驳。

“孩子还是跟着自己的娘好一些。”张氏看着春花说。

也有几个妇人这样说,“孩子没了亲娘可不行,没娘的孩子就像没根的草。”

“是啊!”

“除了亲娘,谁能真心疼爱孩子?”

几句话下来,春花觉得自己变成了一个不负责任的坏母亲。不过,她也下了决心,不把留儿送回来了。

倒不是她不放心张氏她们,这些人能这样说,说明她们的人品还不坏,起码她们不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人,就是真的把留儿留下来,也不会过于苛待她,顶多是不大上心罢了。

她下决心的原因是几位妇人说没娘的孩子时,春花心里特别的痛,好像留儿真的成了没娘的孩子,那样自已是不能容忍的!

虽然不是自己的孩子,但一路上抱到了这里,春花就已经非常舍不得了,而范娘子比春花带留儿的时间还要长,昨天晚上她还偷偷地掉了泪,就怕留儿会被留在千户所,现在她一脸的笑意,收都收不住。

既然留儿的事情已经定了下来,春花便打算离开千户所了。

人就是这样的奇怪,如果不是亲自到千户所来,春花还不能下定决心。可是,仅仅与几位妇人说了几句话,她就想好了一切。

估计时间,卢总旗和勇子还没走出去一半的路,如果知道是这个结果,还不如请他们等一等,自己也就一同回去了。

现在想回定辽前卫,就没那么容易。春花就是再急,也不能立刻对鲁千户和张氏说要回去的事情。那样就太不懂事了,而且也不能让他们专门送自己一次。

春花便注意听大家说话,以便及时了解千户所里是否有人近期要去定辽前卫。没几天就她就知道,只等军屯的粮食收拾完毕,鲁千户就会亲自押车运送交税的粮食到定辽前卫,大约就在十天后。这可真是个好消息,与鲁千户的送粮车一同回卫城,又安全又方便,春花放下了心。

既然住下了,就免不了与这里的人打交道。鲁千户家人众多,其实真正嫡亲的只有一妻三子三女,亲兄弟都没有一个。他之所以这样照拂亲人,是因为鲁千户从小就成了孤儿,就靠鲁氏族人,东家一口饭,西家一件衣的长大。

成年后,他投了军,在战场上很拼命,立下了战功,当了军官,娶妻生子后,并没有忘了当年帮过他的族人,只要族人过来,他都肯照顾。其实不只是族人,只要是来投奔他的,他都会热情地把人留下。

过了两、三天,她就知道鲁家的生活习惯和规矩了,所有的活都是大家一起做。在明朝时,官员的俸禄非常低,鲁千户之所以能养这些人,而且还过着比一般人家还要好些的日子,是因为作为千户,他在军屯这里,有着比较多的土地。

军屯的官兵们都有一定数量的土地,但军官们自然能多得到一些,鲁千户就有好几百亩的地。在他家里男人们耕种,女人们就在家里做饭、洗衣,家里一个下人也没有。

听说在外面,鲁千户跟大家一样下田干活,家里,则是由张氏统筹全局,将大家分成了几个组,大家轮流做饭,各房的衣服自己浆洗。

不过这样的一个大家庭,不可能每一个人都像鲁千户那样,实心诚意的一心付出。总是有人多辛苦,有人只想享受。

有埋头苦干的,也有偷懒耍滑的,矛盾就产生了。

于是,春花就看到了一场争吵。两个妇人为了哪一个烧火,哪一个烙饼吵了起来,春花看得目瞪口呆。张氏出来说了几句,勉强压了下来,春花见她挺着大肚子还在操心这些事,便觉得不忍,和几个人上前将她扶进了屋子里。

作者有话要说:

第九十七章

没想到争吵的两个妇人并没有收敛,下午又在院子闹了起来,然后进了屋子里请张氏评理,正陪着张氏的春花在一旁劝了几句,可没什么效果。闹得正凶的时候,进来了一个又黑又壮的中年女人,一手一人,把两个半拖半拉弄出了屋子,骂道:“真不要脸,不干活还打架!再让我听到你们吵,我就一人一巴掌!”

院子里有人拍手称快,“总得姑奶奶这样的人才能镇住你们!”

张氏眼里也露出了轻松。

春花觉得好像没在院子里看到这个她们称为姑奶奶的人,便问:“这位姑奶奶是谁?”

有人告诉她,“她是千户的堂姑,一家子也投奔过来,这两天你没看见她是因为她天天出去和男人一样干活,是个最爽快能干的人!”

“千户总说不让堂姑再出去干活了,她也快四十了,”张氏说:“我也愿意让她留在家里,还能帮帮我,可她就是讨厌这些人天天吵吵闹闹的。再说,她一个姑奶奶在娘家,总有些腰杆子不硬,也不好多说话。”

“总吵?”春花问,她以为只是碰巧,她才看到了。

“唉,人一多就这样。总是为了些小事,”张氏说:“这两个月,我也没精神,实在是管不过来。”

春花笑着问:“为何不将每个要做的活分得细一点呢?烧火、洗菜、和面、收拾桌子等,每一个活都分下去,大家也都按日子轮流,这样各司其职,哪里出了错,就找这个负责的人问就好了。”

其实大家出现争议,也是张氏的分工不够详细,大家为了争轻松的活,才矛盾不断的。

张氏却说,“做饭做菜而已,还能怎么细分下去?”

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深入了解岗位的情况,考虑到实际的困难,还有一些随时都有可能出现的变故。不管是国家大事,还是家里的细务,都是一样的道理。

但眼下她一个来做客的“亲戚”,真不适合管太多,张氏能不能听进去,按不按这个方法办事,那就看她自己的决定了。所以春花只是大致举了两个例子,并不多说,看张氏若有所思,就打算告辞。

张氏却面叫住了她,“小婶,我们多聊聊。”

春花只有笑着坐下。

张氏又说了几句闲话后,恳切地说:“小婶,一看就能知道你在娘家时就是娇养的,并不知道世道的艰难。祖籍那边的家底,我们都知道,实在是没剩下些什么了。就是你有些陪嫁银子,以后也不能再大手大脚地用。”

春花来时买了不少的东西,后来又给年青的小辈发了钱,张氏认为她花的钱有点多了。

春花知道她是好心,便点头应了。

张氏见她同意,便更加地热心指点起来,“留儿也大了,很快就满一岁。腊月里,你就让范娘子母女两个走吧,她们跟着你,每月也得开销不少。”

春花想幸亏她嘱咐过范娘子母女,不让她们将自己给她们月钱的事说出去,否则,会是更大的麻烦。便笑着说:“我到了定辽前卫后,因为瓦刺人出现的原因,没能及时到千户所,便在定辽前卫住了些日子。”

“没想到,倒觉得那里很好,就想留在定辽前前卫了。等过些时间,千户去卫城送粮,我便也同他一起去那里,以后就在那边做点小生意。”

“做生意哪是那么容易的事?再说你在定辽前卫里人生地不熟,哪像在千户所里方便?也没个人照应。在千户所里,大家都认识,只要是咱们鲁家的人,谁不让着几分?家里虽然不富裕,但也有几百亩地,吃喝都是不愁的,小婶还是留下来好。”

春花度其语气,并不是很诚恳,就笑着说:“我已经想好了,只等鲁千户去交税粮时就跟着去卫城。”

张氏并不相信春花一定要回卫城,一个寡妇带着孩子到了卫城能干什么呢,就是真去了卫城做生意,过不下去了,还不是得回千户所,还不如直接就在千户所嫁了,既让小婶有了依靠,也免得自家多了两个负担。

于是张氏说:“小婶,你虽然辈份大,其实还不到二十,又只有一个女儿,总不能这样孤老终身。趁着现在年轻,不如再找个人好好过日子。我们千户所里有几个没了老婆的,我帮着你相看个老实能干的,再有千户帮扶着,日子一定能过得红红火火。”

春花感谢她的好意,笑着推辞说:“我夫君的孝还没满,现在不想这些。”说着便要走。

张氏拉住她,因为张氏怀着身孕,春花并不敢用力推开她,只得又听她说:“这也是人之常情,又有谁能笑话呢?况且小婶已经过了一年的热孝,总比那过了三个月就嫁的好。”

春花想了想才明白,张氏是愿意自己嫁出去的,在她看来,自己不嫁,和留儿两个也得同这些族人一样长住鲁家,由他们夫妻负担着。

春花摇摇头,虽然理解张氏,但毕竟不愿意听她要帮自己找个鳏夫嫁了的事,反正过几天自己就走了。

没想到,第二天,张氏就让人把一个男人领进了堂屋,而春花正在这里与大家闲话。

辽东镇这里就像世子夫人所说的那样,女人身上束缚的各种规矩很少,一来是民风如此,再者是这里人烟稀少,劳动力不足,女人也都也都像男人一样要做事,出头露面算不得什么。

没出嫁的大姑娘都可以自己相看一下未来的夫婿,更何况春花一个寡妇。于是春花就面对着一场古代的相亲。

这是一个很老实的男人,他害羞地没怎么抬头,春花也不肯细看,只听张氏说是个小旗,家境很殷实,前面的老婆死了,留下两个女儿,正好也想续弦。

春花哭笑不得,等那人走后,就对张氏很坚决地说:“我已经定了下来,过几天就回定辽前卫,可不要再说什么再嫁的事了,我肯定要给夫君守上三年的孝!”

晚上,春花正准备就寝,鲁千户过来了。听他在门外问了声,春花便赶紧穿好了衣服,请鲁千户进来。

春花住的是东厢房的一间,屋子很小,很可能是住房太紧,重新隔断出来的。鲁千户一进来,就带着张氏跪了下来,把春花吓了一跳,“有什么事好好说,赶紧起来!”

春花拉着张氏,可张氏说什么也不肯起来,轻轻地哭泣着。

鲁千户沉声说:“小婶受委曲了,内人不贤不孝,竟想逼着小婶再嫁,还请小婶责罚。”

看来鲁千户知道了今天相亲的事,觉得春花受了委屈,过来赔礼的。

“张氏并没有逼我再嫁,”春花赶紧解释,“她也只不过是想帮我问问,我不同意便算了。”

“那小婶就安心在千户所里住着,只要有我一口吃的,就不会差了小婶和堂妹的。”鲁千户说着。

春花感激地说:“多谢千户了,我来之前就想好了,带留儿来认亲后,就回定辽前卫,在那里做点小生意,就不想留在千户所了。”

“小婶还是认为我治家不严,才不想住在千户所的吧。”鲁千户认定了张氏让春花受了委屈,对张氏严厉地说:“快给小婶磕几个头,让小婶消消气。”

春花本没气可消,但听了鲁千户的话倒生了气,“鲁千户!”她带着些怒火说:“赶紧让张氏起来,她的肚子都这么大了,还让她跪着,要是出点事怎么办!”

鲁千户犹豫一下,同春花一起将张氏扶了起来,面带羞愧地说:“张氏跟着我也吃了不少的苦,我难免就纵容了些,可是小婶,你可别一赌气就走了,我保证张氏以后会孝顺你的。”

张氏也抽泣着说:“小婶,以后我不会再逼你嫁人了。”

春花扶着张氏坐在炕上,对他们说:“我确实早就定下来要回定辽前卫的。不信你们去问卢总旗,我已经在定辽前卫买了铺子。我会做生意,养活自己和留儿绰绰有余,我只是想让留儿来认认亲,她毕竟是姓鲁的。”

“当真不是因为张氏逼你嫁人?”鲁千户问。

“当然不是了。”春花又说:“鲁千户,既然你是留儿的堂兄,我就多说几句,张氏已经不容易了,你也体谅体谅她。每天操心这一大家子人,就是有了身孕也不能休息,世上没几个女人能做到这些的。”

张氏哽咽着说:“千户,千户他对我很好的。”

鲁千户有些内疚地看了看张氏,又看了看春花,不知说什么好。

“可见我是里外不得好了,” 春花笑着说:“你们男人,最喜欢心怀天下苍生,可女人呢,心只有一点点,装着的是自已的家和孩子,再多的,就是沉重的负担了,张氏是帮着你背着这些负担呢。”

鲁千户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话,他搔了搔头,有些不知所措,春花便说:“千户和张氏回去吧,有了身孕的人得早点休息。”

张氏带着些鼻音说:“千户,你先回去,我再和小婶说说话。”鲁千户果然先回房了。

作者有话要说:周末欠的都补上了!

第九十八章

鲁千户走后,张氏低着头说:“小婶,这么多年,外面的、家里的,所有的人都说我不贤,你是第一个为我说话的人。”

春花也感慨地说:“世人对女子太苛刻了,鲁千户在外面能有那么大的名气,与你的付出是分不开的。你已经做得很好了,要是我,我可做不到。”

“我想把小婶嫁出去,是想家里也能少一个人吃饭。”张氏说:“不过,我并不是想坑你,那人很老实能干的,也不打女人,家里的日子也说得过去。”

“我理解,我理解,“春花拍拍她的手说:”我只不过现在不想嫁人,等夫君的孝满再说。“

“不过,千户是个好人,对我和孩子都好。”张氏再一次声明。

春花笑道:“我知道,否则你怎么宁愿同他在一起吃苦呢?”

“小婶,你这人真好,怎么说呢?”张氏停顿了一下,终于找到了想说的词,“每句话都像说到我的心坎上似的,我听了真高兴。”

“那就好,怀着身孕就要心情愉快。”春花笑着说。

“不生我的气了?”张氏问。

春花再次保证,“我从来就没跟你生气啊。”

但她也悄悄地问张氏,“家里这么多人,你是怎么过的日子呢?”

“人多嘛,哪能没些事呢,多忍忍就好了。真的有什么事的时候,大家还是一心对外的。”

这就是大家族的特点,春花点了点头。

事情说开了以后,张氏常来找春花说说话。小婶是真是个贴心人,她知道自己精打细算的过日子是为了大家好,她还认为自己给自己的几个儿子女儿偷偷攒点钱也是应该的,而且有时候她还说几句千户的坏话,不轻不重的,正好让自已听了心里舒服…

春花有了目标,日子过得也轻松,只等鲁千户定下出门的日子,她就可以回定辽前卫了,之后的生意,她在脑海中已经想好了,只是这里没有纸笔,她只好记在心里。

这天一早,春花与范娘子带着大丫和留儿在堡里的街道散步,天气虽然冷了,但有阳光的时候在外面走走也不错,空气特别的好。

迎面看见一个穿着绸缎衣服的中年妇人在一个军户妻子的陪同下走向鲁家的宅院。那几个军户的妻子看到了春花,马上过来恭敬地行了一礼,叫了声“小婶”,千户所里的人都随着鲁千户□□花小婶,春花应了一下,明显感到那妇人随着鲁千户的这声小婶,把目光看向了自己。

春花并没有多在意,而是继续走自己的路。

等她再回到鲁家时,就感觉到气氛都不一样了,大家都笑着看向自己。春花没时间莫名其妙,张氏已经将她拉到了东厢房她住的屋子里,笑着说:“小婶,好事,大大的好事!”

在春花疑问的目光下,她手指了指堂屋的方向,家里来客人一般都在那里接待,说:“刘指挥佥事请来的媒婆,要讨小婶作妾室。”

看春花眼中并没有露出喜色,她就解释说:“指挥佥事可是四品官,再说刘指挥佥事与鲁千户不同,他可是出身世代簪缨之家,他的父亲是忠勇候,曾任宣府总兵,他是家里的二儿子,指挥佥事街可是从生下来皇上就封赏的!”

春花还是无动于终,张氏又说:“小婶,别看是妾室,但刘指挥佥事说他若是回京必要将你带回去的。他家那可是侯府,富贵荣华!”

看着张氏激动得满脸通红,春花想,难道能告诉她自己刚从侯府逃了出来?

“我说了,要为夫君守孝三年。”春花淡淡的。

“还真要守?”张氏张大了嘴。

她一时间不知怎么同春花说了,为夫君守孝自然是好,但已经守了一年多了,也就行了。在辽东镇,也有一辈子守节的,但那可都是有钱的人家,普通人家的寡妇不嫁人,连饭都吃不上,能守上三个月就行了。

更关键的是,眼下的机会多么的难得,“小婶,虽说是妾室,可在定辽前卫指挥佥事的家里,你就是最大的,跟正头夫人也差不了多少。你看指挥使家的妾室,大家都称她夫人呢。”

“孝没满时,我是不会想议亲的。”春花再次声明,大家怎么就不信自己现在一点也不想成亲呢?成亲有什么好,在侯府里曾经过的那段日子让春花还心存恐惧。能够逃了出来,就是面对瓦刺人,随时可能送命那一刻春花也没后悔。

张氏沉默了。

春花说什么也没去见那个媒婆,更不想听什么刘指挥佥事的事。自己对这个人一点印象也没有,听说他是在卫城的街道上见过自己一面,就打听到了自己是鲁千户的亲戚,自己前脚来了千户所,他后脚就派来了媒婆。

寡妇改嫁,虽然可以听凭自己,但娘家和婆家也是能说得上话的,有的地方,为了抢着收改嫁寡妇的聘礼,娘家和婆家还会打起来,这都是这个时代平民百姓家常见的事。所以刘指挥佥事直接找到了鲁家是很正常,他一定是觉得自己年轻,又没有娘家,肯定是婆家人为她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