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昭节看了看卓玉娘,卓玉娘堆出和蔼可亲又真诚的笑脸上前,用柔得能滴下水来的语气问了,得到的是赫四娘索性把头一仰,专心欣赏起头顶的桃花来——那张小脸上满是失望与痛心疾首…

赫五郎咳嗽一声,再咳嗽一声,见卓昭节与卓玉娘面面相觑却没顾得上注意自己,转了转眼珠,悄悄走到卓昭节身边,扯了扯她袖子,卓昭节回头,赫五郎比了个到一旁说话的手势,卓昭节对卓玉娘使个眼色,跟着他走开几步,赫五郎对心目中的未来妻子殷勤道:“卓七姐姐,你们不要理我四姐了,她如今正生着气呢!”

卓昭节惊讶道:“生谁的气?”照方才来看似乎在气自己和卓玉娘,可她们也没得罪这小娘子呀!进桃花林前不是还好好的吗?

赫五郎小声道:“她生气你们派人跟着咱们,在她摔倒后,那些人立刻去扶了她,然后这会你们也还是围在她身边。”

………卓昭节凝神思索半晌,才不确定的问:“莫非…她觉得在我们跟前摔倒丢脸了?”

赫五郎道:“不是,其实,我四姐这会非常喜欢摔倒…”

还有这嗜好…

卓昭节无语道:“但摔倒了总要爬起来的吧?”难道这小娘子想在这桃林里倒上一辈子不成?

“不不,是要被扶起来!”赫五郎一本正经的道,“摔倒就是为了被扶起来嘛!”见卓昭节彻底的茫然了,他才用低不可闻的声音解释道,“上一回,她在市上看到个俊俏的郎君,光顾盯着那郎君看,自己不仔细摔着了,那郎君恰好离得近,看她年纪小,就随手扶了把,还好心的替她买了个糖人哄她莫哭,她趁势扑到那郎君身上又摸又拉了半晌,那郎君一点也没计较,临走时还任她解了个香囊…所以…”

卓昭节默默的看了看年方六岁、清秀可爱还带着点憨态可掬的赫家四娘子,再看了看被她滴溜溜盯着的不远处似乎打算离开的、年已二八长身玉立剑眉星目的沈丹古,忽然有种扶额长叹的冲动…

第五十九章 塞人

亏得冒姑及时赶到,带来了游氏请众人一起回四房用饭的话儿,卓玉娘和卓昭节左哄右哄,又许诺下次继续请她来,还俯耳告诉她下次一定带她看沈丹古,到底把眼睁睁看着沈丹古走掉、因此差点嚎啕大哭的赫四娘哄回了四房——一干人都出了一身的汗,一半是累的,一半是冷汗。

因为赫氏恢复的好,向来游氏待媳妇也不坏,这回蒋夫人过来卓家上上下下也都是极客气的,所以用饭时蒋夫人脸上也是和颜悦色,与大夫人、游氏寒暄得极为热络,宾主尽欢之后,蒋夫人挂心着家里,再去看了一回赫氏,就推辞了大夫人与游氏的挽留,到上房向沈氏告辞,领了赫四娘赫五郎走了。

卓玉娘和卓昭节陪着各自的母亲送客,目送马车远去,都是暗松一口气,彼此对望,想着赫家这对姐弟的举止行为,心下当真是啼笑皆非。

大夫人和游氏闲谈着到路口就分了手,领了女儿各归各房。

游氏路上就告诉卓昭节:“明儿你就去你大姑姑那边吧,明早起早些,到你祖母那儿说一声。”

卓昭节点头:“我怎么和祖母说?”

“你就直说你过去陪你大姑姑住上几日,旁的我来说就行。”游氏道,“一会让冒姑陪你回镜鸿楼,帮你收拾东西。”

这么到了次日一早,卓昭节略早了些辰光起身,梳洗停当,换好出门的衣裙,游氏也正好打发人过来问,母女两个一起到了上房,沈氏看她们过来请安,游氏一身家常衣裙,卓昭节倒是上穿牙色窄袖素缎上襦,镶了两寸来宽的花青雷纹缘,石青底绣飞鹤束带,双环玉佩下坠了群青宫绦,系着银红藕丝裙,臂上挽了绀青色的绉纱披帛,从头到脚簇新着,显然是要出门,来意不问自知。

果然游氏开口就提到要送卓昭节到阮家去,话说的很好听:“前儿个母亲说的句句是理,原本我怎么也得跑上一趟的,奈何如今房里出了事,媳妇卧榻,古家娘子又没过门,我也没个人帮手,四房里一点琐事不能不管了起来,竟是脱不开身,好在大姐上回见着小七娘,疼她疼得紧,我想母亲最是慈爱的,定然是要慢慢哄着大姐回来,所以不如让小七娘去陪一陪大姐,见缝插针的软和下大姐的心,母亲以为如何?”

沈氏带着惯常的慈祥笑容,道:“这样好得很,我原本也觉得大娘子虽然性情似君侯,向来是个烈性.子,但对晚辈总是慈爱的,不定晚辈去说,倒比咱们更合适。”

游氏一听这话,惟恐她要卓昭节担责任,忙笑着道:“母亲,小七娘到底年纪小呢,能成什么事儿?她呀,也就能传个话。”

“阮府也是太冷清了点。”沈氏和蔼的道,“不管怎么说,小七娘过去到底能叫大娘子跟前热闹热闹。”

游氏见她没有紧追着卓昭节才松了口气,含笑道:“母亲说的是。”

就听沈氏慢慢的道:“但只小七娘一个人过去,到底还是不免寂寞,毕竟大娘子如今膝下就一个阮郎君,阮郎君明年要参加会试,料想如今正要抓紧了辰光苦读的…我看,就叫小六娘一起过去吧,姐妹两个也能做个伴。”

“母亲这话却说得晚了点。”游氏面色微微僵了僵,才道,“马车都预备好了呢…这会再去叫小六娘,是不是…太过手忙脚乱了些?”

沈氏含笑道:“今儿个小六娘赶不及也不打紧,反正又不是隔着十万八千里,同在长安,这会先叫小六娘上车和小七娘先过去,姐妹两个年纪差不多,身量也仿佛,到了阮家,叫小七娘借套衣裙与堂姐就是了,旁的阮家想也有预备,小六娘的东西,叫人收拾好了晚点送过去就成。”

游氏心中气恨,道:“那我一会去问问大嫂。”

“小六娘在家里也是空闲的。”沈氏笑容温润而得体,缓声道,“米娘素来就能干,何况还有小四娘可以帮忙,小六娘身子也好,到了阮府,也不会给大娘子添麻烦的。”

听她三言两语就把卓玉娘说不去的路给堵死了,游氏心头恼恨,道:“母亲说的是正理,只是到底小六娘是大嫂的女儿,总是要问上一声的。”

沈氏点头道:“不错,确实要和米娘说声。”她立刻吩咐沈姑姑,“小七娘等着出门,还是你去大房一趟,和米娘说,把小六娘叫过来吧。”

游氏阴着脸,和卓昭节一起等着。

半晌后,沈姑姑果然将卓玉娘独自一人领了过来,沈氏阻止她行礼,招手把她叫到跟前,慈爱道:“小七娘要到你们大姑姑家去小住几日,只是你也晓得你大姑姑家子嗣不多,小七娘独自前去未免寂寞,你和她一起去做个伴好不好?”

游氏一噎,眼中掠过一丝怒色!

沈氏这是当着面误导卓玉娘,这番话不算假话,但却明摆着引诱卓玉娘答应,更说得仿佛卓昭节不愿意独自前去,所以央求祖母来和堂姐说情,请堂姐陪同一起前去,卓玉娘能不答应吗?

果然卓玉娘听说去阮家,似乎想到了什么,眼睛一亮,爽快的点了点头,道:“好呀!”

沈氏含笑看向卓昭节,道:“你瞧,小六娘不是很好说话的么?你这孩子还害羞什么呢?”

卓昭节涨红了脸——被气得,沈氏这句话连嗔带笑的,仿佛只是不经意的调侃,可只看卓玉娘愕然与怫然不悦的脸色,就知道沈氏的挑唆有多么成功!

显然卓玉娘此刻是认为卓昭节是在沈氏跟前说了自己拿架子不好邀请之类的话,沈氏才叫沈姑姑把自己叫过来…

“既然母亲要让小六娘一起去。”游氏迅速思索了一下,便道,“索性让小六娘好生收拾一下,叫小七娘等一等,明儿个再说吧?”

她这是缓兵之计,到底卓玉娘上头还有大夫人周氏在,只要游氏回头和周氏商议好了,周氏有得是理由留住卓玉娘。

然而沈氏却笑了:“何必这样子麻烦?这会叫小六娘跟着去,让米娘着人收拾好东西再送一趟,左右是下人跑腿,再说那是两个孩子的嫡亲姑母家,哪里会亏待了她们?纵然少带几件也不打紧。”

卓玉娘亲口答应,沈氏又说了她的东西随后就送去——卓玉娘纵然是庶出,怎么说也是卓芳华的亲侄女,游氏也实在说不出来不要她去的话,只得悻悻答应下来。

只是卓昭节虽然恼怒沈氏无孔不入的挑唆,但对卓玉娘同去阮家倒没什么反对的心思,她如今也琢磨出来,游氏用的是以柔克刚的法子,到底打着把自己和阮云舒送成堆的主意,若是卓玉娘与阮云舒能成一对,她却是正好脱身…

这么着,游氏和被沈氏硬派过来送两人的沈姑姑一起,心情复杂的看着她们被使女扶上车,因为沈姑姑一直含笑在旁,游氏到底不好多说什么,只随便说了几句话,就不得不目送马车驶动。

上车之后,卓玉娘就绷着个脸,把头扭向一旁,不看卓昭节。

卓昭节心里也有气,但想想到底是沈氏不好,思忖半晌,决定解释一下,就道:“我没在祖母跟前说什么,是祖母自己提了把你叫上,她故意那么说的。”

卓玉娘这才回过头,目光却还是有点不善,道:“你之前是不是不想我去来着?”

“没有啊!”卓昭节无辜的道,“只不过没想到叫你罢了。”

卓玉娘盯着她看了半晌,才哼道:“反正我现在已经在马车上了。”

卓昭节琢磨她这话可是对阮云舒有些意思吗?只是卓玉娘说完了这句,就把眼一闭,往后一靠,显然不想再和她多说话。

游氏昨儿个就使人到阮家和卓芳华说过让卓昭节过来小住,卓芳华是求之不得,一早就亲自等在二门处,照例又叫了阮云舒陪着。

待看到马车上下不止下来了卓昭节,连卓玉娘也来了,卓芳华微微惊讶,以她的阅历,一看卓昭节衣裙簇新鲜丽,卓玉娘却只穿了寻常半新的家常衣裙,哪里猜测不到卓玉娘是临时被塞上马车的?

能够把卓玉娘塞上马车的人,也就那么两个,大夫人周氏向来有分寸,纵然为了替庶女谋取个有前途的夫婿,也不会公然与四房相争,更何况卓芳华其实很看重嫡庶——阮云舒虽然是个过继的养子,卓芳华也不想替他娶个庶女的,所以大夫人替卓玉娘物色夫婿时,即使在卓昭节回长安之前也没考虑过阮云舒。

那就只有沈氏会这么干了。

这个老东西一天不折腾还真是不得安宁了!

卓芳华心中暗骂了一声,她对卓玉娘虽然不如对卓昭节这个嫡出又酷似梁氏的侄女亲近,但卓玉娘到底也是卓芳纯的亲生骨肉,既然来了,卓芳华厌恶沈氏也不能直接把侄女赶走,所以立刻掩了惊讶,和颜悦色的点头道:“六娘也来了。”

卓芳华这个大姑母气势太盛,平辈里就鲜少有人敢对她无礼,晚辈到了她跟前更是一个比一个乖巧,如今的卓玉娘、卓昭节自不例外,乖乖儿的行礼问安,规矩十足,又和阮云舒见礼。

因为如今长安各家都知道阮云舒明年要参加会试,如今这个时候却还在陪着卓芳华迎接两位少年女客,这撮合的意思,但凡略作思索都能想到,卓昭节特别作出目不斜视之态来,卓玉娘见她这样,暗皱了下眉,也只对阮云舒淡淡的问候了一声:“阮表哥今儿没读书吗?”

阮云舒对两个表妹的态度倒是一贯的和蔼,温和道:“我这几日都是下午才看书的。”

他态度虽然温和,但却透露出一抹自信,只是无论卓昭节还是卓玉娘,听了这话淡淡一点头,都不说话了——卓昭节倒是若有所思的想,卓玉娘这主动问候,又关心读书,是不是担心会试呢?这么看来自己这个六姐的确对阮云舒有点意思了?

毕竟凭心而论,阮云舒也确实是个不错的夫婿人选,尤其合适卓玉娘这庶女出身却被当嫡女养的身世…

卓芳华不动声色的招呼道:“先到屋里,坐下说话罢。”

第六十章 桃花糕

长安虽然地理偏北,但如今也正经到了春暖花开的时节,比起卓昭节初到长安的第三日过来拜见姑母时,阮府正堂撤换了许多器具,原本的牙雕苍山负雪画屏换成了应景的桃李争春琉璃屏,坐卧之具也将色泽暗沉的紫檀换成了相对来说明艳许多的黄梨木,四周重罗撤去,易了清爽的竹帘——到夏日估计就要换成水精帘了。

连上来盛檀香饮的琉璃盏也不是上次用的图案,却是烧着一枝桃花,十分讨喜。

这样的撤换都不是俗物和小件,足见阮府虽然人丁不旺,但却极为丰裕。

卓芳华命人去取樱桃,道:“一早叫人洗好的,这东西娇贵,搁久了就不精神,所以让人吊到井里去了,你们略等一等。”又特别对卓玉娘说,“六娘喜欢的桃花糕一会也就上来了,记得少吃几口…听大嫂说,你上回吃多了就肚子疼的?”

卓芳华说到桃花糕时,卓玉娘明显的眼睛一亮,此刻顿时红了脸,在卓芳华跟前不敢发嗔,只讪讪道:“那日也吃了许多旁的东西,未必是这个糕吃多了…这桃花糕到底是大姑母这儿的最地道,别处都做不来。”

“这是阮婆婆祖传的手艺了,不外传的。”卓芳华微微一笑,道,“就是我这儿,一年也就这会正当花期时能吃上,阮婆婆从来不用干花的,都是新鲜现摘现做。”

卓昭节听着,好奇道:“怎么这个桃花糕很好吃么?”

“你一会尝了就知道了!”卓玉娘一副迫不及待的模样,抢道。

倒是阮云舒温和的解释了一句:“阮婆婆恰好和咱们家同姓,祖传有做糕点的手艺,有四季糕点,即桃花糕、荷花糕、桂花糕与梅花糕,其中桃花糕做的最好,之前她家道中落,因此和咱们府里签了长契,只是这做糕点的手艺不在契约里,所以也不好问。”

卓昭节对糕点向来是可有可无,她更喜欢各类果子,阮云舒说话间,樱桃送了上来,她就分明的心不在焉了。

卓芳华将这一幕看在眼里,不免微微皱眉,游氏与卓芳礼不敢隐瞒宁摇碧的事情,之前已经暗中使人来告诉过了,卓芳华这会见卓昭节这刻意疏远阮云舒的做法到底有些不悦,不管怎么说阮云舒究竟是卓芳华一手养大的,即使不是亲生,总也有感情——何况阮云舒向来孝顺懂事。

若非卓昭节是卓芳华胞弟的嫡女,又生得酷似梁氏,卓芳华才不会处处迁就着这个侄女、把一手抚养长大的养子主动推出来提亲,现在卓昭节这惟恐与阮云舒有什么关系的样子也实在太过明显了点儿,阮云舒性.子好、念着养母的恩情是不会和表妹计较什么的,但他越是这么个性儿,卓芳华越是替他委屈,只是之前游氏派来的人一再强调,卓昭节年少无知,请卓芳华多担待些。

卓芳华思来想去,也觉得才回家族的侄女不宜用太过强硬的手段,便将到嘴边的训斥忍了,和两个侄女淡淡的寒暄几句,看了看辰光,就叫人拿饭。

用饭毕,卓芳华借口要小憩,打发人送两个侄女去给她们预备的房间,待卓玉娘和卓昭节走了,却使人将阮云舒叫了回来。

阮云舒陪养母敷衍了两位表妹一上午,好容易脱身,回到自己房里才坐到书桌前,就又被叫到养母跟前,却没有半点儿不耐烦,仍旧是心平气和又不急不躁,看着谦和温润的养子,卓芳华虽然伤感于自己没有子女缘分,唯一的女儿不但早逝,连那没见过的外孙也一般的夭折而去,可阮云舒在跟前,到底是一种安慰。

这么想着,卓芳华不禁将语气又放柔了几分,道:“你这两个表妹,都被惯坏了,今儿个委屈你了。”

阮云舒没想到卓芳华叫自己来是为了说这个,不觉笑道:“母亲言重了,表妹们也没说什么,再者都是自家亲戚,她们既然唤孩儿一声表哥,孩儿也很该爱护妹妹。”

他是吃过苦头的人,很知道惜福,锦衣玉食的长大,前科探花亲自指导,会试中榜势在必得——这样灿烂锦绣得完全可以预料的前程在从前是他想也不敢想的事情,阮致和卓芳华给予他的点滴他都记在心里,卓玉娘和卓昭节在他心目之中也不过是两个略带娇气的表妹罢了,别说有卓芳华的恩情在,在兄嫂手里吃过的苦头早就让他早早看淡了许多意气的仇怨,即使是两个陌生的小娘子刻意的冷落自己,或者直接的无视,阮云舒都不觉得有怨怼的必要。

当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可以认为他是不在乎这两位表妹——所以她们的冷落与无视,阮云舒至多一哂。

见阮云舒说的不介意全然是发自内心,卓芳华暗自点头,道:“你大舅母和四舅母是明理的人,只是确实有些太过宠爱女儿了,当然她们现在年纪也还不很大,如今开始教导未为是晚。”

这话就是很明显的暗示了,阮云舒恭敬道:“孩儿明白。”

虽然无论卓玉娘还是卓昭节,都不是阮云舒心目中合意的妻子人选,但他也不是很讨厌,何况卓芳华喜欢,别说卓芳华现在暗示会约束好侄女,就算未来妻子娇纵又任性,阮云舒觉得只要不是十分的过分到了恶劣的地步,自己忍忍也就是了——只要养母喜欢。

卓芳华既然交代了这话,他当然也要对表妹好些——料想是卓昭节吧。

阮云舒心里微微叹了口气,其实若在这两个表妹里由着他自己挑选,他更愿意选卓玉娘,倒不是觉得卓玉娘可能比卓昭节贤惠,而是他知道卓昭节与雍城侯世子过从甚密,若许给自己的是这位卓七表妹,恐怕世子那边不肯罢休,宁摇碧嫉妒之下对付他也还罢了,就怕连累阮致和卓芳华,毕竟那是敢当街打断秦王世子的腿的主,冲进御史府打砸的事情,不见得干不出来。

反正人人知道,有纪阳长公主在一日,这位世子除非谋反,做什么都有长公主替他担着,甚至有人怀疑,以圣人、皇后与长公主的感情,即使宁摇碧谋反,圣人都会网开一面,反正这纨绔谋反又能掀起多大的风波?

阮云舒思索再三,到底觉得这件事情还是先告诉卓芳华的好,免得届时事情闹大,卓芳华却毫无准备。

但他含蓄的说明了春宴上看到的一幕,卓芳华却并不意外,点头道:“七娘在秣陵时被个女贼掳去过,当时是恰好被雍城侯世子救了,因此对这位世子十分感激,她年纪小不懂事,你也知道这雍城侯世子与那时五交好,是个惯弄风月的,倒将这孩子哄得糊涂了,不过七娘虽然自以为喜欢上了这雍城侯世子,但她向来被盯得紧,也只是和这世子多说过几次话罢了,究竟她见过的男子少,你不要和她计较。”

阮云舒道:“母亲,我不是计较这个,只是雍城侯世子十分难缠。”

“再难缠,也没有强掳殿试进士之妻的道理。”卓芳华不以为然,道,“朝廷的脸面都不要了吗?”

阮云舒知道再说下去恐怕会让卓芳华疑心自己嫌弃卓昭节与雍城侯世子有染,不想娶这位表妹,只得住了声。

他心里想母亲不是那喜欢说长道短的人,因为阮致父母、近亲都亡故,卓芳华又多年不回娘家,阮家如今来往的除了隔壁的温相府,也就是寥寥数家,能够和卓芳华说得来的几位夫人,就没有一位是爱搬弄唇舍的,所以卓芳华对雍城侯世子的了解,也就是大致流传的泛泛之言,纨绔,骄横,自恃长公主宠爱与撑腰,不把旁人放在眼里——实际上这位世子的飞扬跋扈何止如此?

阮云舒因为在国子监读书,他书读得既好,性情又温和,不拘贵贱,皆一概对待,是以人缘口碑都很好,却是听过极为详细的雍城侯世子跋扈的版本的,京中纨绔子弟不少,从这里面被推选出来的三霸,即使那见了小娘子就骨头软了三分的时五,看着好色成性一副小白脸的模样,实际上翻起脸来也不是下不了辣手。

这雍城侯世子刻薄阴狠起来,有什么事情做不出来?

只是卓芳华自信凭着自己家士大夫的门第,正经聘下的媳妇,即使皇亲国戚也不能不顾忌着点儿,怎么也不可能被人用强抢了去,阮云舒也不能继续劝说,也只好自己斟酌着届时如何处置此事了。

看着阮云舒离去的背影,卓芳华的眉头渐渐蹙起,她倒没有对阮云舒方才的话不满,实际上听阮云舒提起春宴之事,卓芳华也觉得很对不起这个养子,她自己也是从年少时候过来的,那时候阮致对旁的女子和颜悦色些,但凡那女子有几分姿色,不论是否出阁,卓芳华心里都要酸一酸,阮云舒虽然是养子,但自己与阮致都这么大年纪了,往后这合府上下还不都是他的?何况这个养子天资不错,又肯用功,即使没有这御史府的产业给他继承,过了会试、殿试,他一样能出头。

即使自己抚养教诲他多年,可这元配发妻是一辈子的事情,男子娶妻不贤虽然不像女子遇人不淑那样会误了终身,终究也有妻贤夫祸少的古训在,阮云舒始终没有表示出任何不满来已经很难得了。

卓芳华蹙着眉想,七娘貌美远胜常人,这骄矜的气性也跟着见长,只是出阁为妇到底不比在家作女,自己与游氏能护她一时终究护不得一世,阮云舒再怎么念着抚育过继之恩,愿意忍耐,又怎么可能无休止下去呢?何况阮云舒这样的人将来还怕没有旁人打主意吗?她今日特别叫来阮云舒安慰,无非就是不想他心里存下来对卓昭节不好的印象——归根到底她也是为了侄女好。

“明儿个还是和她好好说一说吧。”卓芳华思索良久,心想,“这孩子到底是被宠坏了。”

第六十一章 阮致

卓芳华给两个侄女安排的住处是一个院子,其实本来只预备了卓昭节一人住在这里,阮府人少地广,卓芳华又疼爱侄女,所以收拾出来的院子不小,多加了一个卓玉娘,索性也没另外收拾,反正也住得下。

卓玉娘的东西是晌午后送到的,她让身边的大使女莲心去指挥归置,自己却端着一碟桃花糕、一壶扶芳饮,跑到早已弄好的卓昭节的屋子里来躲清净。

这春日的午后,芭蕉嫩生生的映在了新换上的雪灰纱窗上,阳光经蕉叶返照,在窗内的地上照出几片滤光,墙角一溜的玫瑰花抽着新芽,欣欣向荣,宁谧和静,卓昭节午睡醒来,张眼就看见藕荷色八宝锦帐外,卓玉娘端端正正的坐在窗前,纤纤玉指里拈着一块淡粉色的桃花糕,小口小口的吃着,不时端起手边的银盏喝上一口,神情满足而悠然。

“六姐过来了?”卓昭节抬手拂开颊上的发丝,坐起身,揭开帘子,旁边守着的阿杏和阿梨忙过来替她把帘子别到两边的金钩后头,又理了理金钩上系着的宫绦,锦帐高悬下卓昭节因为新睡才起,双颊自然粉晕开去,乌鸦鸦的长发略显蓬松的一路拖到了榻上,越发显得秾丽照人。

卓玉娘闻声转过头来,瞥她一眼,道:“你醒了?吃桃花糕么?”

“我觉得太甜了点。”卓昭节道,“不如果子好吃。”

卓玉娘想了起来,点头道:“是,你爱吃的都是酸的,之前你才回来时,不是带了江南最好的蜜饯回来吗?内中有种梅子,听送蜜饯去的人说是你最喜欢的,我想你在江南多年,那儿什么最好吃你最清楚,头一个就挑了那梅子,结果差点没酸掉了我的牙齿!事后连吃了三大勺蜂蜜都有点止不住,几天都不能吃太硬的菜,好好儿的弄成个小老太婆一样!”

卓昭节很没良心的哈哈大笑起来:“当真这么惨?”

“比这还要惨!”卓玉娘瞪她,道,“到如今我想起来新鲜梅子都吃不下来!也不知道你哪里来的这怪癖?好好的甜果子不吃,偏爱吃那些酸得要人命的。”

卓昭节无辜道:“你们觉得酸得要人命吗?我吃起来很好啊。”这么说着,卓玉娘提到那梅子太酸时下意识皱眉的神色又让她想到了宁摇碧——这样的当第一个中招的还是宁九呢,但他后来硬是跑到白家把方子要走了…

她神色恍惚了一下,就没听清卓玉娘接下来说的话,等旁边阿杏暗暗推了一把才醒悟,就听卓玉娘道:“…你看成么?”

卓昭节道:“什么?我刚才没听清。”

“咦,你还没清醒吗?”卓玉娘道,“我是说,往后你再到大姑母这儿,若我没来,或者先走,你回去时给我多带点糕点好么?四季糕点我都喜欢。”

“这算什么大事?”卓昭节道,“我记下来了,反正也不是我的东西…不过你先走?”

卓玉娘没理她的疑问,展容笑道:“你这么乖,回头我再给你打两个宫绦,可别小看了去,那种攒花如意结的样式,我就没见过几个人打得比我好的。”

“所以我还学这些做什么呢?”卓昭节深以为然的点头,“这么多姐姐妹妹,个个才艺在身,我一个个讨好了,不怕缺了这些东西。”

“你就惫懒吧!”卓玉娘小小的调侃了她一把,“也不知道那…将来的人肯不肯?”顾忌着对卓芳华的敬畏,她到底没说出宁摇碧来。

卓昭节正要说话,外头莲心进来,行了礼,还没开口,卓玉娘问:“东西都收拾好了?”

莲心点头:“各处都已经归置,娘子请过来看看吧,若是有不中意的地方咱们再换。”

卓玉娘斜睨她一眼,道:“有那个必要吗?送东西来的人没话说?”

她这么问了,莲心不能不答,道:“是居婶子领着人来的,婶子说,夫人这两日有些想念大娘子,是以最好娘子少住几日,回去好生陪伴夫人。”

卓玉娘看着卓昭节,微微一笑,道:“你可别忘记方才答应我的事儿。”就对莲心道,“我知道了,但东西都送过来了,也不能明儿就走,不知道的还以为我和大姑母置了气呢!后日或大后日吧。”

莲心松了口气。

卓昭节抿了抿嘴,道:“其实六姐在这儿陪我也很好。”

“你做梦去吧。”卓玉娘道,“难为我是专门陪着你的吗?我自己也有事情要做的。”

卓昭节听不出来她话里有没有置气的意思,便讪讪道:“那我陪六姐去看看那边屋子怎么收拾的?”

“反正也就住那么两三天,清爽就好。”卓玉娘不在意的道,“最后一块桃花糕了,你真的不要?”说着,指了指碟子里。

卓昭节根本就懒得看:“六姐你快点吃了吧,我实在不爱那甜甜的味道。”

卓玉娘闻言也不再让她,吃完之后又喝了口扶芳饮,道:“所以我最喜欢春天不过,扶芳饮配桃花糕,再没有比这个更好吃的东西了!”

“我倒喜欢夏天,杨梅枇杷之类的都是那会才有的…当然春天也很好,毕竟有樱桃。”卓昭节道。

卓玉娘想了一想,忽然扑哧一笑,道:“这番话到外面千万不能说!人家喜欢某个季节,都是这么说的:譬如春之万物发长、轻盈悠逸;夏之精.阳灼灼、灿烂辉煌;秋之百木萧条、天地肃杀;冬之琼枝堆砌、踏雪寻梅…总是打着高雅风流的旗号的,哪像咱们都是盯着吃的来?”

卓昭节诚恳道:“这也就是咱们姐妹说实话,到了外头,若是旁人都这么说,我也会说,我最爱夏日里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盛景了!”

“嗯。”卓玉娘正色点头,“莲叶莲花生的这么好,莲蓬和藕一定味道也不错!”

一屋子使女都笑出了声。

两人说笑了这么一回,卓玉娘因为桃花糕吃完了,看了看外头,道:“大姑母小憩不晓得起来了不曾,咱们去看看?”

卓昭节起身道:“好,你等我收拾下。”

“我也去换件衣服,方才沾了点扶芳饮在袖子上。”

使女们闻言,纷纷上来伺候,待各自梳洗更衣毕,就带了人一路往上房去。

卓芳华这会已经起了身,但却不在屋子里,而是叫人搬了屏风和矮榻,在庭中的葡萄架下消闲,看到两个侄女一起过来,就笑了:“我正要说着人去看你们,去的人到了门口,说六娘的东西送来了,怕你们心急过来没功夫归置东西,这才没进去,现在都弄好了?”

“都弄好了。”卓玉娘顺势道,“方才来的有我乳母,私下里和我说,母亲这两日很是想念大姐,我心里有点放不下,想早些回去,所以恐怕不能多陪姑母了,还望姑母恕罪。”

卓芳华了然道:“大娘确实很有几年没回来了,到底大郎子的前途紧要,也难怪大嫂想念她。”笑了一下道,“只是你也才来,就这么快要回去,不知道的还当我亏待了你呢,再说我也有些日子没见到你了,你且住上两日再回去吧,反正还有四娘陪着大嫂。”

卓玉娘也是这么打算的,笑着道:“是。”

两人被卓芳华让到旁边的绣凳上坐了,陪卓芳华说些风景之类的话题,因为阮云舒不在,不必故意不理会这位表哥,姑侄三个倒是谈得极为融洽。

到了申初的时候,庭院外传来脚步声,卓芳华侧耳一听,面上微露笑容,道:“你们姑父回来了。”就扶着使女的手,从榻上下来。

卓玉娘与卓昭节忙都起了身,彼此检查仪容衣裙,预备给阮致见礼。

片刻后,就见庭院的门被推开,一个身穿朱科圆领锦服、头顶皂色软幞,腰束玉带、脚蹬青色朝靴的俊朗男子带着两名长随洒然而入。

四周阮家的下人忙都行礼道:“郎主回来了。”

卓芳华面上笑意盈盈,柔声道:“这是你们姑父。”

卓昭节一边跟着卓玉娘行礼问安,一边好奇的打量着这个头一次见着的大姑父,阮致看起来约莫四旬年纪,长眉亮目,肌肤白皙,颔下留着短髯,相貌堂皇,气度雍容,许是因为久任御史、惯常直言的缘故,他神色之间颇有几分凌厉,只是进门后看向卓芳华的目光却十分温柔。

那一瞥的温柔让卓玉娘、卓昭节都十分羡慕,均想——素闻大姑母和大姑父恩爱非常,当初大姑母只得阮大表姐一女,多年无子,这阮姑父数代单传,居然也能顶住各方压力,宁可过继,也不纳妾,足见对大姑母情义深重,也不知道自己将来能有这样的福气吗?

卓昭节少不得要拿宁摇碧比一比,暗道九郎若是能像大姑父这样一直待我好才好呢。

阮致先与卓芳华彼此交换了一个柔和的眼色,这才含笑让两个侄女起身,卓玉娘他是见过的,卓昭节看着却陌生,上回游氏带卓昭节上门来,他因为公事忙碌没有见着,但只看这侄女容貌酷似已故的岳母,也知道就是卓芳华看中的未来媳妇、四房才从江南接回来的卓家小七娘了。

毕竟很有可能是未来的媳妇,阮致对妻子之外的女子,除却幼童老妪,向来不多留意,这会却多看了几眼卓昭节,暗自打量一番,心想倒是个绝色的小娘子,虽然看举止有几分娇气,但加上出身和容貌,已经算游家尽心教导的了。

阮致自己是过来人,当年娶到敏平侯的嫡长女也是费了番心思的,对小娘子们的性情喜好总有些心得。见了卓昭节的容貌后,倒有些替阮云舒担心,他的养子他很清楚,阮云舒性情温和谦逊,知恩图报又宽容忍耐,着实是个好的夫婿人选——对经历过的长辈们来说这样的郎子是没得挑的,问题是阮云舒这种谦谦如玉的君子做派却未必能中那些正当年少、生活优渥看着话本听着传奇的小娘子们的心意。

对卓昭节这个年纪的小娘子来说,温润如玉的风仪见个一两回看着还能赞上一声,看多了那就是无趣乏味了,但阮云舒就是这个性.子,根本就不是会说甜言蜜语讨小娘子欢心的人…

这卓家小七娘年少美貌,料想不乏追求者,看她言谈举止之间自信的模样,也晓得是一贯被捧着夸着哄着的,这样娇生惯养傲气外显的小娘子,未必能够欣赏阮云舒的静默温润,恐怕不见得会看中阮云舒吧?阮致心里琢磨着,决定私下里好生和卓芳华谈一谈,阮云舒是他们唯一的养子,卓家小七娘也是卓芳华所疼爱的嫡亲侄女,原本把这两个孩子凑成一对是为了他们好,若是因此成就一对怨偶那就并非所愿了。

第六十二章 话当年

阮致回来后不久,阮云舒也掐着辰光过来请安,阮致随口问了他几句功课,俱是对答如流,卓芳华因为侄女在,特别赞了他几句,阮云舒只是笑笑,仍旧心平气和,并不因此自傲——这番表现,阮致夫妇都十分满意,再看卓家两位小娘子,却见卓玉娘和卓昭节都是神态恭敬又端庄,目不斜视。

见这样子,阮致哪里还不清楚这两个小娘子居然都没有中意阮云舒,卓玉娘也还罢了,也许她是知道自己是个陪客,卓昭节既然没有这个意思…关键是阮云舒明年就要下场了,可别叫他在这个时候为难。

阮致心里定了主意,要和卓芳华商议好,不要误了两人。

寒暄过后,卓芳华吩咐拿饭,一起用了,卓玉娘、卓昭节被打发回她们的院子,阮云舒也告退下去,阮致就将下人挥退,正色对卓芳华道:“卓家这个小七娘生得确实不错,凭那副容貌嫁谁都使得了,大郎若非你的缘故未必能娶到她,只是…我看这小娘子似乎对大郎兴趣不大?”

卓芳华正头疼这个,也打算要和他商量,就道:“你不知道,如今我那四弟和四弟妹正为这个愁烦,这孩子在江南时遇了次险,差点没了命,恰被当时去避风头的雍城侯世子给救了,因此生了些情愫,那宁九的为人,这孩子在江南不清楚,咱们还不知道吗?只是她一直寄养在江南,到底才回到父母身边,四弟和四弟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又怕说重了伤了这孩子的心,所以想着,这孩子之所以看中那宁九,无非是因为她打小被游家老夫人盯在跟前,也没有和外男接触的机会,就连自己家的几位年纪仿佛的表哥、表弟,游家老夫人也是留着神的,如今她一门心思在那里,强劝不能,索性让她与旁的男子多接触接触,就会明白一时迷恋与两情相悦的区别了。”

说到这里,她又道,“我也不是为着七娘就不疼大郎,虽然为着你待我好的缘故,如今长安好几家都有与咱们结亲的意思,若大郎是个平庸的,倒还罢了,但大郎才学放在这里,看着明年殿试必然有份——偏偏这两年延昌郡王与真定郡王明争暗斗不休,上一回,延昌郡王一派要捧那士子陈子瑞,你装病才叫大郎避开了那一科,如今这一科再避却太耽误大郎了,但这一科比上一科还要不平静,真定郡王去年就开始捧那范得意、俨然对来年会试的会元势在必得…”

卓芳华叹了口气,“这两位斗得死去活来,长安城里,弯弯绕绕的多少家都被拖累在里头?卓家是早就下了水,就是舅父,如今似乎也被逼得不能再中立了…咱们坚持不下水,也不知道能坚持多久,但冀望用大郎拖咱们下水的人可少吗?这两年上门来谈到结亲一事的,有哪一个只是为了结亲?眼看大郎明年就要上场,殿试之后,恐怕说亲的人更多,他也大了,总是推辞,到底也不好,七娘是姓卓,卓家如今与延昌郡王一派,但我四弟不过一介散官,又有…挡着,他没被拖下水,总也不至于拿女儿来算计咱们…

“而且七娘是游家抚养长大的,游老翰林对她非常的钟爱,如今这满朝能够不受两派影响有资本始终中立下去的也就一个时斓了,他尚了华容长公主,华容长公主虽然不如纪阳长公主在宗室里的分量,但怎么说也是金枝玉叶,时斓撑不住了还能请长公主出面迂回,并且,他是南官的代表,如今的局势下,圣人定然要护着他的…如今舅父已现摇动之色,我想时家的娘子定然是求娶不来的,这么算下来,七娘透过游老翰林,倒也能与时斓沾些关系,有时斓护持,咱们、最重要的是大郎才好不被这争储之事拖下水!”

阮致沉吟半晌,道:“苦了你了,如今这局势…”

“都是自己家的事情有什么苦不苦的?”卓芳华靠住了他的肩,道,“我和四弟、四弟妹提这门婚事,一则是觉得为了大郎好,二则是喜欢七娘——你知道她生得像母亲,就连神态举止都有七八分仿佛,我私下里说句罢,那种自矜又高傲的神情…活脱脱是母亲年轻的时候。”

阮致抚着她的鬓发,温言道:“我并没有觉得七娘有什么不好,咱们长安那些贵女有几个不是飞扬跋扈的?就七娘的出身,她其实已经十分的懂事知礼,我只是担心,她不喜欢大郎,这样配成一对,会不会成了怨偶,那样就是咱们做长辈的不是了,其实说起来日子是他们过的,便是有咱们看不过眼的地方,只要不是太过分,他们彼此不在乎,咱们又何必多那个事?从前唐帝也还说过‘不聋不痴,不作家翁’的话。”

卓芳华苦涩一笑,道:“我不是疑心你不喜欢七娘,我是说,七娘太像母亲了,你知道母亲当年去世,长安城里怎么评价的吗?”